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ller (roller), 信区: Green
标  题: 攻击高度4000米!----20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5日23:26:53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第二节 英舰队与德俯冲轰炸机之战
  爱琴海的东方升起一轮火红的太阳。看来,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将是炎热的一
天。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阿尔果斯、迈肯尼、莫拉沃依野战机场上,几百架飞机的发动
机开始发动。俯冲轰炸机、战斗机、驱逐机进入起飞位置。德国航空兵怀着少有的不安
和紧张的心情等待着起飞命令。
  指挥克里特战役空战的第八航空军军长冯·里希特霍芬将军在日记上这样写道:“
清晨五点以来,相继收到报告,发现克里特北部和西部海域有英国巡洋舰和驱逐舰。”

  德军侦察机在前一天就已经侦察到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动向。舰队司令安德鲁·坎宁
安率领他的舰队正在克里特以西视野以外的海域游戈。由于德军掌握了制空机,地中海
舰队没办法用他们舰上的重炮介入岛上的战斗。俯冲轰炸机大队曾多次追击英国舰队,
但只击沉一艘驱逐舰。现在,德军轰炸机部队的当分之急是对在克里特岛进行苦战的空
降部队实施空中支援。
  五月二十一日夜,情况发生了变化。舰队司令坎宁安下令两个各由七艘巡洋舰和驱
逐舰组成的强大的支舰队向克里特北岸靠拢。它们的任务是在那儿待命伏击,阻击德国
运输部队向克里特岛运送急需的武器弹药。
  德国和英国的最高统帅部有一点是一致的,这就是他们都认为,如果只使用空降部
队是无法占领防守坚固的克里特要塞岛的。要想不使空降兵陷入困境,必须在第二天,
至迟不得超过第三天,从海路解决后勤补给问题。但是,德国担任补给的船队只有一些
小型近海航船和机帆船。在希腊也只能筹集到这样一些船只。
五月二十一日夜,由海军中尉埃斯特尔林指挥的第一机帆船中队接近了马拉马西侧的登
陆点。德国船这支“蚊子船队”是前一天出发的,但中途又被召回,最后还是驶向克里
特。这样,无形中使这支二十艘满载的船队白白浪费了六个小时的时间,这一拖延,带
来了严重的后果。如今,这个船队已经完全落到英国舰队的掌心之中。
  将近午夜的时候,英国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一齐开炮。顿时,两只机帆船中弹起火。
满载弹药的小型货船燃起熊熊大火,被炸成两截。其余船只见势不妙,落荒而逃。
  这场一边倒的战斗持续到两个半小时时,英地中海舰队“D支队”司令格里克少将下
令停止追击,率领着他的“D支队”通过基西拉海峡,驶向西南海面。旗舰“狄多”号和
巡洋舰“沃里昂”号、“阿哲克斯”号都消耗了三分之二的弹药。格里尼担心能否抵挡
得住清晨必来报复的俯冲轰炸机。总之,这次海战使德国的补给部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
击。英国方面推测,大约有四千名士兵和他们的船只一起葬身于海底的藻丛之中。
  然而,在东方刚刚发白的时候,被打散的十只机帆船又重新在米洛斯岛海面集结起
来。海面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抱着船只碎片的遇难者。救生作业虽然持续了一整天,最
后,还有二百九十七人下落不明。总而言之,英国舰队达到了预期目的:切断德军通往
克里特岛的海上供应线。
  下面再说说五月二十二日凌晨,德国空军袭击英国海军舰队的战况。第二“殷麦曼
”俯冲轰炸航空团团长奥斯卡·迪诺尔特中校站在莫拉沃依机场上的一辆装甲车前下达
了出击命令。侦察机陆续发来发现敌舰的报告,看来,敌舰这次是无法逃脱了。
  五点三十分,希晓尔特和西格尔分别率领两个俯冲轰炸机大队起飞,他们在机场上
空集合后,向东南飞去。
  当时,英舰队“D支队”的燃料已经不足,它的任务已由“格罗斯特”号和“菲吉”
号巡洋舰以及“灵提”号和“鹰头飞狮”号驱逐舰来担任。这些舰只停在克里特以北四
十公里处。他们首先遭到了俯冲轰炸机的狂轰滥炸。
  Ju 87式飞机从四千米高度冲进了高炮火力网。
  英舰企图用高速蛇行机动战术规避炸弹。四周的海水涌起狂澜,海面被炸弹炸起的
水柱如同一座座高塔。有时,军舰就好象在落下来的水柱里潜航一样。
   “格罗斯特”号巡洋舰甲板的上部建筑被几颗五十公斤轻型炸弹击中,虽然弹片的
杀伤效果比较大,但它炸不坏舰体。“菲吉”号巡洋舰也受了轻伤。德军的重磅炸弹虽
然有几颗离军舰只有几米之差,但都没有直接命中。
  轰炸持续一个半小时,俯冲轰炸机才离开战场。它们必须返回基地补充燃料和炸弹

  英舰趁此机会,同正在克里特以西三十海里处游戈的其他舰队会合。A、B、D三个支
队会合以后,组成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其中包括:战列舰两艘(“瓦斯派特”号和“刚
勇”号)、巡洋舰五艘和驱逐舰十二艘。这支舰队的司令罗林斯少将估计,由十九艘战
舰组成的对空炮火也许会使俯冲轰炸机感到害怕,至少可以迫使德国轰炸机不能进行准
确的投弹。
  但是,德国空军已经知道,除这支舰队以外,在更近的地方还有一支舰队。那是金
少将的“C支队”。他率领四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奉命从五月二十二日凌晨开始在克里
特北部海域作战。这真好比飞蛾扑火,自取灭亡。对于德国空军来说,是一次绝好的攻
击机会。
  到了黑夜,海面就处于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控制之下。他们竭尽全力把被打得破烂不
堪的德国船只击沉,不让它们把重武器运到克里特。但是一到白天,空中就会出现德国
的俯冲轰炸机,主动权又落入德国空军之手。尽管如此,“C支队”还是在米洛斯岛以南
二十五海里处发现了清晨驶向克里特的德国第二机帆船中队。遗憾的是又叫它遛掉了。
看起来,又将出现昨天夜里那样的大厮杀。正在这危急的时刻,一个Ju 88式轰炸机大队
拯救了这支船队。
  经过是这样的,八点三十分,库诺·霍夫曼上尉率领从雅典附近埃莱夫西斯机场起
飞的第一飞行训练团第一大队。在海上搜索敌人的舰队。过了几分钟,在第二中队的一
名机长格尔特·施坦普少尉的下方,展现出一种令人垂涎的景象。他看到德国的“蚊子
部队”正在向北仓皇退却,而在其以南几海里处,有英国的四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舰。
英国舰队正在追逐那支走投无路的德国船队。眼看就要追上了,突然,意大利的鱼雷快
艇“天箭”号勇敢地插到它们中间。只见它喷吐着黑烟,以闪电般的速度作着蛇行机动
航行,在船队周围施放烟幕,并把英国巡洋舰“珀思”号和“仙女”号的火力吸引到自
己身上。此时此刻,正是德国空军实施攻击的大好时机。
  霍夫曼上尉发出了攻击信号。第一批实施攻击的Ju 88式飞机急速下降,钻入敌人猛
烈的对空火力网。只见在靠近“仙女”号巡洋舰船舷处,腾起两根巨大的水柱,巡洋舰
立即停了下来。
  虽然德国船队就在眼前,但英国这位舰队司令还是下决心返航。他断定,如果再继
续北进,他的舰队的处境可能十分危险。
  德国空军抓住不放,继续追击全速向西南逃窜的敌舰队。这次追歼战历时三个半小
时。第一飞行训练团第一大队的Ju 88式飞机和第二轰炸航空团的Do 17式飞机对舰队实
施轮番轰炸,一直持续了三个小时。有一颗重磅炸弹在离“仙女”号很近的地方爆炸,
炸坏了两座炮塔,炸裂了一侧船舷,舰内多处漏水。但是,由于舰舱隔板坚固,“仙女
”号幸免沉没,仍以中速继续行驶。
  防空巡洋舰“卡里尔”号舰桥被一颗炸弹命中,舰长汉普顿上校被炸死,但“卡里
尔”号仍有战斗力。“加尔各答”号和“珀思”号巡洋舰以巧妙的动作避开了所有重磅
炸弹的袭击。
  高炮弹药在不断减少,金少将十分忧虑。仅仅一个上午,他的舰队在克里特以南就
遭到四个小时的空袭。“朱诺”号驱逐舰被重磅炸弹击中,炸成两截沉入海底。金少将
虽然收到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发来的一份鼓励他的电报,但他感到他已无力再次冒险
了。目前的处境除求援之外,无计可施。为了保住自己这艘受伤的巡洋舰,他恳求罗林
斯司令率领舰队主力从安迪基提腊海峡前来接应。
  天刚过正午,两支舰队已接近,双方已能互相看清。十分钟后,罗林斯司令乘坐的
“瓦斯派特”号战列舰被重磅炸弹击中。由沃尔夫·迪特里希·休中尉率领的第七十七
战斗航空团第三大队的一个Me 109四机编队从正面攻击了“瓦斯派特”号,几乎所有炸
弹都准确命中目标。战列舰右舷的一零零毫米、一五零毫米火炮被炸坏。尽管遭到这样
猛烈的攻击,但这支舰队并未受到致命的打击,只是弹药状况在不断恶化。
  第八航空军的战斗日记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后来,俯冲轰炸机又一次做好准备,
在安迪基提腊海峡袭击了敌舰队。战斗轰炸机、战斗机、驱逐机、俯冲轰炸机以及轰炸
机毫不间断地前往攻击。”
  五月二十二日,冯·里希特霍芬将军拥有的作战实力如下:
  第二轰炸航空团(团长里库霍夫上校):
  三个Do 17大队,基地在塔陶依。
  第一飞行训练团:
  两个Ju 88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霍夫曼上尉)和第二大队(大队长科勒维上尉)
。基地在埃莱夫西斯。
  第二十六轰炸航空团:
  第二大队,基地在埃莱夫西斯。
  第二俯冲轰炸航空团(团长迪诺尔特上校):
  两个Ju 87大队,分别驻在迈肯尼和莫拉沃依基地。
  布吕克上尉的大队,基地在斯卡潘多岛(亦称卡尔帕托斯岛),位于克里特岛和罗
兹岛之间。
  第二十六驱逐航空团:
  两个Me 110大队(大队长莱特贝格上尉),基地在阿尔果斯。
  第七十七战斗航空团(团长沃尔登加少校):
  三个Me 109大队(其中包括第二飞行训练团第一大队(大队长伊雷弗尔特上尉),
基地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莫拉沃依。
  非常遗憾,在五月二十二日海上空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这些部队几乎未集中出动
过,大都是以双机或三机为单位出击。投完炸弹返航后,再装满燃料,载足炸弹继续轰
炸。没有战斗机护航的舰队,在制空权掌握在敌人手中的海域里将会是怎样一种处境呢
?请看下面的叙述吧。
  在“瓦斯派特”号战列舰中弹后半小时,即十三点,“灵提”号驱逐舰被两架俯冲
轰炸机击沉。“灵提”号是奉命去打沉在安迪基提腊岛附近发现的德国机帆船而离开舰
队的。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一道命令却葬送了它。
  为了营救幸存者,金少将派出“坎大哈”号和“金斯敦”号两艘驱逐舰前往沉没现
场,“格罗斯特”号和“菲吉”号两艘巡洋舰担任对空警戒。但是,这两艘巡洋舰从凌
晨起,就一直受到空袭,舰上的弹药已差不多用完了。金少将并不知道这些,待他知道
这些情况令其返航时,已经晚了。
  Ju 87和Ju 88式飞机的几个三机编队抓住战机,马上发起攻击。“格罗斯特”号当
即中弹,烟囱之间燃起了大火,转眼之间,火势蔓延到整个甲板。这艘巡洋舰很快就不
能动了。快到十六点的时候,它缓慢地转了个圈,舰体内部发生爆炸,然后沉没了。
  这时,金少将作出了重大决定,不再营救“格罗斯特”号遇难的船员。他在战斗报
告中说明了这样做的理由:“如果战舰再去营救‘格罗斯特’号,我们只能遭受更大的
损失。”
  德方到第二天为止,共营救出英国水兵五百多人。还出动了一部分海上救护机。
   “菲吉”号巡洋舰也只好和两艘驱逐舰一起驶离沉没的现场。如果继续停留在那里
,只能成为德国空军更加猛烈的攻击目标。它已无法和舰队主力会合,于是,改道驶往
亚历山大港。
  十七点四十五分,突然有一架飞机向该舰俯冲而来。这是第一飞行训练团第一大队
的一架Me 109式飞机。它腹下挂着二百五十公斤的炸弹。当它飞到克里特以南五十公里
处,达到它的最大航程而正要返航时,飞行员透过淡淡的云层发现了这艘巡洋舰。
  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奇袭。这一天,“菲吉”号曾两次从轰炸的弹雨中逃脱。它既
躲过了水平轰炸机,也避开了俯冲轰炸机。而现在,它却即将报销在这仅有的一架Me 1
09式飞机手里。
  Me 109 式飞机闪电般地俯冲下来,炸弹在紧靠船舷的地方象一颗水雷一样爆炸了。
“菲吉”号的舷板被炸开一个很大的裂口,不久,轮机停止了工作,军舰严重倾斜起来

  这架Me 109式飞机通过无线电又叫来一架飞机。半小时以后,当“菲吉”号巡洋舰
受到第二次攻击的时候,舰上用于防空的武器只剩下小口径高炮了。一颗炸弹直接命中
了A锅炉舱,从而也就决定了它的命运。十九点十五分,“菲吉”号终于沉没了。
  这之后不久,天黑下来。黑暗吞没了克里特北岸的五艘新型驱逐舰。这是英海军总
司令为增强战斗力从马耳他调来的。“克利”号和“克什米尔”号驱逐舰炮击了马拉马
机场。并在海上击沉了两艘德国机帆船。但是,这五艘军舰在撤出德国空军的攻击圈之
前,天已经大亮了。第二俯冲轰炸航空团第一大队(大队长希晓尔特上尉)的二十四架
飞机紧追不会,终于击沉了两艘驱逐舰。
  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上午七点,英国地中海舰队因损失惨重,撤回亚历山大港
。第一次克里特海空战到此宣告结束。
  冯·里希特霍芬将军在他的日记上,对这次战斗作了这样的评价:“这次取得的战
果不容忽视。我认为,这是一次具有决定性的重大胜利。经核实,我们击沉了敌巡洋舰
六艘、驱逐舰三艘。此外,其他敌舰也吃了无数颗炸弹。这一事实最雄辩地证明了这个
理论,只要天气良好,敌舰队就不可能在我握有制空权的海域里存在。”
  从五月二十一日到五月二十三日,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实际损失为:两艘巡洋舰和四
艘驱逐舰被击沉,两艘战列舰和三艘巡洋舰遭重创。其中,尚不包括在近距离爆炸的炸
弹造成的伤亡。
  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在发给伦敦的电报中说:“由于敌人的空袭十分猛烈,
舰队白天根本不可能在爱琴海或克里特近海停留。”
  尽管如此,伦敦海军总部仍然要求地中海舰队不顾一切风险,不分昼夜,切断通往
克里特的德国海上供应线。但是,坎宁安坚持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如果这支舰队今后
再受到这样严重的损失,那么,东地中海的制海权就不可能继续保持。因此,他在打给
伦敦的电报中说:“现在,我们这支轻型舰队正在走向毁灭。”
  在这期间,第十一航空军的Ju 52运输航空团成功地把得到加强的第五山地师(师长
林格尔中将)空运到克里特。夜间,由军舰和运输船运来的英军增援部队在苏达湾和干
尼亚地区遭到德军猛烈的轰炸。
  五月二十七日,德国首次大胆地用平板船把两辆坦克运到克里特岛。
  当时,克里特盟军司令费赖伯格将军在写给统帅部的报告中曾这样说:“我的部队
已经处于令人难以忍受的绝望状态。”再也经受不住“象一周来这样猛烈的轰炸了”。

  邱吉尔再次发来电报:“争夺克里特之战的胜利,对当前的战争是非常必要的。”
但韦维尔将军在同一天,即五月二十七日的回电中却说:“我认为,克里特岛恐怕是守
不住了。”第二天夜晚,英军开始撤退,六月一日撤退完毕。
  这样,德国伞兵部队和机降部队一起,在第八航空军的轰炸机、战斗机和驱逐机的
支援下,夺得了克里特之战的胜利。这场历时十天的浴血奋战,损失是异常惊人的。这
次战役,德方仅伞兵就投入了一万三千名。其中,战死、下落不明和负伤的人数竟达五
千一百四十名。
  因为部队是在严阵以待的敌阵之中降落,所以,受到这样大的损失也是不奇怪的。
克里特之战对于空降部队来说,简直是一场皮洛士式的胜利。经过这次战役后,这支部
队几乎只能用于地面作战了。
  在英军从克里特撤退的时候,英国地中海舰队仍然是德国空军猛攻的目标。第二俯
冲轰炸航空团这次飞到斯卡潘多岛上空,控制克里特东面的卡索斯海峡,击沉击伤了好
几艘满载陆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
  五月二十六日这天,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又收到一个噩耗:他唯一的一艘航空母
舰“可怖”号正遭到二十五架德国俯冲轰炸机的轰炸。事情是这样的:在这天下午稍晚
一些时候,前往北非支援隆美尔的第二俯冲轰炸航空团第二大队在地中海搜索敌运输船
时,偶然发现一支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英国舰队。其中,有一艘军舰的甲板异常宽阔。可
以断定,这是一艘航空母舰。只见它调转舰首,逆风而行,舰载机马上就要起飞。但是
,俯冲轰炸机的指挥官瓦尔特·恩克尔斯少校抢先进入了攻击。亚各布、哈梅施塔和埃
亚三名中尉也率领着各自的中队紧紧跟上。
   “可怖”号飞行甲板上的第十号炮塔附近被炸弹击中,它好不容易才驶回亚历山大
港。
  在四个半月之前,也是这个俯冲轰炸机大队,曾在马耳他西部海域重创“可怖”号
的姊妹舰“光辉”号。当时,恩克尔斯少校的第二俯冲轰炸航空团第二大队和维尔纳·
霍茨尔上尉的第一俯冲轰炸航空团第一大队刚刚被调到西西里岛的特腊帕尼。一九四一
年一月十日,他们接到出击命令,说有一支英国补给船队在强大的护航舰队护卫下,正
从东西两个方向驶往要塞岛马耳他。俯冲轰炸机孤注一掷,从四千米高空冒着对空炮火
,一直俯冲到七百米高度。有六颗炸弹命中了“光辉”号。尽管如此,这艘航空母舰并
没有被炸沉。只是不得不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到美国去大修。
  第二天,即一月十一日,在He 111式前导机的引导下,第二俯冲轰炸航空团第二大
队继续追击向东行驶的英国舰队,在飞机到达最大航程的西西里岛以东四百公里的地方
,从太阳一侧向舰队发起了攻击。巡洋舰“南安普顿”号因轮机舱被炸而沉没。
  第十航空军是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达成的协议,为了支持军心动摇的意大利军队而
进驻西西里岛的。这次是第十航空军到达西西里以来的首次出击。汉斯·菲迪南德·盖
斯勒将军同他的司令部一起来到塔奥尔米亚的多米尼克饭店。有许多任务正等待着他的
部队去执行。这些任务是:
   1.封锁西西里和突尼斯之间的海峡,空袭马耳他;
   2.支援北非的意大利军队以及确保通往的黎波里的德国非洲军团的海上补给线的
安全;
   3.切断通过苏伊土运河的英国韦维尔集团军的补给线。
  要想阻止英军在昔兰尼加的攻势,最后一项任务应是当务之急的。然而,对第十航
空军来说,也是一项最艰巨的任务。如以罗兹岛作为向苏伊士运河进行空降作战的基地
是很合适的。不过,那里没有燃料及其他作战物资,而且,筹集起来也不那么简单。班
加西倒有充足的燃料,但意大利军队已经从那儿撤退了。可能几天以后,英军就要进驻
该城。
  贝尔特拉姆·冯·戈米则少校的第二十六轰炸航空团第二大队决心完成上述任务,
从西西里岛转场到班加西。十四架He 111式飞机因着陆时相撞,损失了三架。另有三架
作为火力侦察机飞往苏伊士运河。整个大队只剩下八架飞机。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七日下午,久等不到的侦察结果终于送到了班加西。侦察报告说
,在苏伊士湾发现了由南开进运河的英国船队。于是,每架轰炸机间隔三十分钟,在黑
夜里起飞,开始了新的冒险。四架He 111式飞机沿运河从北向南飞行,另外四架来取相
反方向,从南向北进行搜索。为了避免互相干扰,各自都沿着运河的右岸飞行。
  从班加西到苏伊士运河有一千一百公里,也就是说这个距离超过了He 111式飞机的
航程。因此,只有注意节省燃料,把发动机的转速、螺旋桨的桨距调到最经济工作状态
,才有希望完成任务,安全返航。
  由于有这样大的困难,第十航空军参谋长马廷·哈林毫森少将决定亲自担任作战指
挥。军气象官赫尔曼博士报告说气象情况良好,返航时,可能会遇到时速为六十公里的
逆风。但飞行员们指望在四千米这一理想高度上飞行,以此来抵消这一不利因素。
  经过四个小时飞行之后,哈林豪森和飞行员罗伯特·科瓦莱夫斯基上尉乘坐的He 1
11式飞机到达苏伊士运河。然后,转弯向北,顺着运河,越过大苦湖,继续沿河岸北上
。但是,一无所获,连一只船的影子也没发现,仿佛那个船队完全被黑暗吞噬了。
  其他的飞机已两次攻击了目标。但哈林豪森还不死心,尽管他必须在塞德港上空考
虑返航。他又一次改变了航向,第二次调过头来飞向苏伊士运河。
  没有,还是没有。他在伊斯梅利亚渡口投下一串炸弹后,再次飞回大苦湖上空。突
然,他发现湖上有船,它们零零散散地停泊着。原来船队夜里没有护行。
  这架He 111式飞机袭击了一艘轮船,但没有命中。他本想击沉一艘船以阻塞航道,
无奈没有成功。
  横断沙漠的返航简直是一场神经战。出乎意外,He 111式飞机在四千米高空遇到了
最低风速为每小时一百二十公里的暴风。这在座舱里是感觉不到的,因为在漆黑的夜里
,飞行员无法根据地标判断飞机的地速。哈林豪森计算大约四个半小时便可返回机场。
然而,四个半小时过去了,却什么也没有看见。五个小时……五个半小时……依然如故
。当用完最后一滴汽油的时候,科瓦莱夫斯基驾着He 111式飞机在沙漠上迫降了。这里
非常平坦,说不定放下起落架也可以着陆呢!
  He 111式飞机上的四名乘员商量了一下,使点燃了飞机,步行归队。他们估计这里
离班加西不会太远,其实,还有二百八十公里。第二天早晨,德机发现了还在燃烧的飞
机残骸,乘员们的下落不明。直到第四天晚上,维尔纳·考皮施中尉驾着搜索机才幸运
地找到了他们,把这四名奄奄一息的人救了回来。考皮施中尉是从苏伊士运河安全返回
班加西的唯一的一名He 111式飞机的机长,考皮施是在高空察觉到风向发生变化后,在
离海岸很近的地方降落的。其他轰炸机全部迫降在沙漠上,当了英军的俘虏。
经验与教训
1.意大利进攻希腊失败,英军在东南欧便占据了地盘。这样,重要的罗马尼亚油田和计
划向东方推进的德军的南翼就受到了威胁。巴尔干战役排除了这一威胁,但是,“巴巴
罗萨作战”(即对苏作战)却因此推迟了一个月。这也许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月。
2.巴尔干战役的最后一仗——克里特作战的胜利,是以空降部队极大的流血牺牲换来的
。由于这一“皮洛士式的胜利”之故,虽然后来空降部队加强到几个师,但也未能展开
第二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
3.这次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落到“严阵以待”的敌阵之中造成的。降到地面的士兵
们几乎都未能接近武器箱便被打散了。降落到没有敌人防守的地方,部队的情况就稍好
一些,他们得以集结、整顿,然后实施进攻。
4.希腊本土运输机机场的沙尘是这次作战的极大障碍。它导致第二攻击波的伞兵部队不
能集中投入战斗,致使第十一航空军司令部直到发动攻击的那一天下午,还不知道第一
攻击波空降部队的作战情况。从而造成在最后的一刹那改变第二攻击波的攻击目标而降
落到第一攻击波作战地域,但这一尝试也告失败。
5.克里特之所以能够拿下来,是因为最后投入的部队成功地夺取了马拉马机场。从开始
攻击的第二天下午起,满载山地步兵师的运输机就冒着敌人的炮火,强行在机场着陆,
有力地支援了空降部队,增强了岛上的攻势。
6.强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掌握着克里特周围海域的制海权。德国第八航空军掌握着这一
地区的制空权。其结果,形成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海空战。这次海空战持续了几天,最后
以空军的胜利而告终。英国舰队伤亡惨重,被迫后撤,从而,决定了克里特岛的命运。
(待续……)
----------------------------------------------------------------------------
----

--
  我歌故我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7.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1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