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ller (roller), 信区: Green
标  题: 攻击高度4000米!----2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5日23:31:04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第八章 一九四二年地中海战区
第一节 轰炸马耳他
  一九四二年一月,从海上吹来的强劲而闷热的西洛可风,经过埃特纳火山的斜坡,
袭击着整个西西里岛。岛上连日来淫雨霏霏。这对德国空军来说,不能说是一个吉祥的
元月。他们是在几个星期之前,再次进驻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特尔米尼、特腊帕尼、
克米索和杰拉等机场的。
地中海战区地图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刚从东部战线中部战区调来,现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
令的凯塞林元帅亲自下令大规模轰炸马耳他。德国空军只得冒着连绵阴雨以中队为单位
小股出击。可是,这样就达不到集中轰炸的效果了。
  一进入二月,西西里岛雨霁云消,呈现出一派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象。德国空军的轰
炸机编队越过翻着白色浪花的蔚兰大海向南飞去。德军对马耳他的轰炸一周出一周加剧
,轰炸的时间分拂晓、昼间、黄昏和夜间。所以,英国的这个地中海要塞岛总是响着警
报。前来执行轰炸任务的大都是小股轰炸机群。
  驻守马耳他的英国第二三一步兵旅情报军官吉尔克里斯少校说:“德国人开头很谨
慎,每次只用三到五架Ju 88式轰炸机,在很多战斗机的护航下入侵。一天最多入侵八次
。他们只是轰炸机场和码头一类的军事目标。”
  德国空军出动这样少的飞机,不是像过去那样由于天气原因不能使用大机群作战,
而是凯塞林元帅亲自下个采取这种新战术的。这种战术的优点是可以不给敌人以喘息之
机,缺点是敌人可以集中整个防空体系来对付入侵的少数轰炸机。这两者是互相矛盾的
。特别是Ju 88式飞机不得不冒着马耳他高射炮群的密集炮火下降高度,结果,损失太大
,几乎没有一架飞机不是带伤返航的。
  “我在中队长飞机的左边,” Ju 88式飞机的一位机长格哈特·肖坦甫说,“到处
都是梅塞施米特式飞机,这我就放心了。再说天气又这么好。”
  肖坦甫所在的第一飞行训练团第二中队在鲁特尔上尉的指挥下,从卡塔尼亚出发,
正飞向马耳他。他们的任务是俯冲轰炸英军卢卡机场,炸掉停放在机场上的英国布莱汉
姆式和威灵顿式轰炸机。担任护航的是大名鼎鼎的威尔克上尉指挥的第五十三战斗航空
团第三大队的梅塞施米特式飞机。
  西西里岛的南岸距攻击目标九十公里。十五分钟即可飞到。现在,马耳他岛已经犹
如一座岩石城堡呈现在眼前。不久,就看到了首都瓦莱塔巨大的港口和三个深凹的港湾
海军基地。
正在装弹的 Ju 88A-4
  地面上一片火光,这是重型高炮的炮火。炮弹在德军轰炸机的后方爆炸,蔚蓝色的
天空出观点点黑烟。强烈的气浪摇撼着肖坦甫少尉的Ju 88式飞机。
  机械员格尔克幽默地说:“高炮的射程要是再高三十米,我们就该见上帝去啦!”

  德国的轰炸机部队从一九四一年春就领教了马耳他高炮的厉害。那时,去轰炸该岛
的大都是俯冲轰炸机。英军每一次炮击,都发射几百发炮弹,无疑那是由中央指挥部统
一指挥的。在那样强大的炮火下,俯冲轰炸机只好转弯,迅速改变高度和方向,规避炮
火。这样一些动作只有小型、机动性能好的Ju 87式飞机能做到。这支轰炸机编队刚刚飞
离五十秒,后边就发出了巨大的爆炸声。
  英军的防空火力不仅集中,而且还分布于各种高度。当进攻的飞机实施俯冲时,三
千米、二千米、一千五百米三层火力网同时开火。最后一层火力网由部署在地面和停泊
在港湾内的军舰上的轻型高炮组成。
  “这样的防空炮火真够厉害的啊!”第一俯冲轰炸航空团第三大队大队长赫尔穆特
·梅尔克上尉事后这样说。他参加过一九四一年二月二十六日的那场战斗。高射炮弹把
他那架飞机的右翼打了一个大洞。他靠自己的运气和技术,总算飞回了西西里岛。
  一年后的今天,马耳他要塞的高炮火力不仅丝毫未减当年,反而更加厉害了。
  肖坦甫少尉大喊一声“冲过去!”驾驶着Ju 88式飞机一鼓作气突破了英军的火力网
。这时中队长正在转弯进入攻击。于是,肖坦甫放出阻力板,紧紧跟在中队长的后边向
下俯冲。眼下清晰地呈现出两条交叉的白线,这便是卢卡机场的跑道。
  随着距离的缩短,跑道在瞄准具里越来越清晰。原来只有一条跑道,跑道的尽头整
齐地停放着六架轰炸机。
  瞄准具的光环对准了轰炸目标,负责瞄准的领航员不断报告高度。突然,他敲了一
下肖坦甫的膝盖,大声喊道:“投!”肖坦甫立即用他的左手大拇指按下驾驶杆上的红
色按钮。炸弹离开了飞机。Ju 88式飞机自动地拉了起来。
  这时,肖坦甫发现中队长的飞机像一个醉汉似的,一会儿在,一会儿右,一会儿高
,一会儿低。这是跳起“高炮华尔兹舞”来了。又过了几秒钟,肖坦甫也被炮火包围。
他说:“当时在我眼前好象有一堵黑色的墙壁,上面划出道道闪光。已经没有选择的余
地,只有突围了。”
  蓦地,“啪”的一声,象挨了一记耳光似的,飞机猛烈地震动了一下。肖坦甫知道
不好,飞机中弹了。
  “哎呀!可能是起落架出来啦。”格尔克在下面大声喊道。还好,飞机只是副翼受
了伤,向外突出着。起落架并未出来,仍收藏在机翼里面。否则,飞机要很快减速,而
此时此刻,速度是非常重要的。肖坦甫心想,只要发动机不坏就没关系。这时,通信员
诺新斯基报告说:
  “右后方发现三架‘飓风’式战斗机!”
  在火力网外待机的英军战斗机开始对逃出炮火的德军轰炸机发起攻击。肖坦甫立即
把油门加到最大,高度降到几乎擦着海面。这时,坐在后面座椅上的诺新斯基报告着这
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实况:
  “领头的那个英国佬背后有一架Me 109式飞机开火了。‘飓风’式战斗机被击落。
哎呀!飞行员跳伞了,飞机栽进大海。危险!敌人的第二架飞机又冲过来了,五百米,
四百米!Me 109式飞机又把它咬住了。这架‘飓风’式战斗机中弹起火。敌人的第三架
飞机作了一个急转弯逃跑了。算它命大!”
地中海上空的 Me 109E
  半小时以后,肖坦甫少尉的飞机盘旋在卡塔尼亚机场的上空,由于液压管被打穿,
起落架放不下来,用手摇油泵供油仍然无济于事,飞机处境危险,只好用机身迫降。飞
机紧擦着机库的房顶飞过来。肖坦甫看到了地面打出的信号弹,这说明机场上已经做好
了一切准备,救护车和消防车也开来了。肖坦甫少尉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我们系好了安全带准备着陆。由于放不下襟翼,因此着陆速度太大。我正在设法
调整,突然,机身受到撞击,发出可怕的响声。擦着房顶了,好危险!于是,我拉起机
头,飞机又漂飞起来。这时跑道只剩下一小段了,我只好立即着陆。飞机又发出一阵可
怕的响声,因接地冲击卷起的沙土拍打着座舱,震耳欲聋。前面的水泥墙壁在飞快地接
近,我赶紧刹车,但刹车也失灵了。于是我猛蹬右舵,飞机横了过来,总算在离水泥墙
三米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肖坦甫说得那样轻松,这种千钧一发的场面对他来说似乎已司空见惯。迫降后,他
到大队长处报到,大队长眯缝着眼睛说:“马耳他,不好对付吧?现在,你去和作战参
谋轮流值一值班吧,等这次战斗结束后,再去领一架新飞机好啦。”这是我们“老板”
的脾气。当然,“老板”约翰·海尔比希上尉并没有把它当回事。
  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开始到一九四二年四月战斗达到高潮以前,德国空军“第二次
马耳他战役”的教训似乎在于制海权。
  控制住马耳他就等于占据了地中海中部的战略要冲。这个要塞岛是英国“不沉的航
空母舰”。马耳他作为英国的海、空军基地,不仅可以保卫从直布罗陀经亚历山大到苏
伊士运河这条航线上最关键的部位,而且还是德国从意大利到北非这条直接补给线的最
大障碍。意大利船只不得不兜个大圈绕过这里。
  在这个岛上,靠近海岸就有英军基地,这本身不就构成一个巨大的威胁吗?难道它
不是插进意大利“内海”的一把钢刀吗?一九四零年夏,意大利轰炸机炸轰马耳他时,
一开始倒很猛烈,但很快就减弱下来。一九四一年春,德国盖斯勒将军的第十航空军首
次空袭马耳他。当时攻击的目标也很有限,只是为了让隆美尔将军的非洲军团安全到达
的黎波里而压制一下马耳他岛的英军,德军达到了这个目的。驻意大利方面的德国海军
司令魏霍尔特中将那时曾提出立即占领受到沉重打击的马耳他岛,但这个建议未被采纳
。马耳他的形势缓和下来。
  一九四一年四月六日议后,由于开始了巴尔干战役,空军忙得不可开交。两星期之
后,希特勒决定对克里特岛实施空降作战。当时,国防军总参谋部曾提也一个作战方案
,即不攻占克里特,而利用空降作战占领这个面积不及克里特二十六分之一,但战略位
置却更为重要的马耳他岛。但是,这个方案遭到否决。此后不久,德军便开始执行进攻
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计划。第十航空军暂且留在地中海,没能进驻西西里岛。因为
当时爱琴海和东地中海显得更为重要。
  一九四一年夏,马耳他获得喘息之机,很快愈合了春天的创伤。英军大型运输船队
开进了马耳他港口,三十九艘运输船中仅损失一艘。它们运来了武器、弹药、燃料和粮
食。一九四一年五月,H·P劳埃德少将受命指挥驻马耳他的英国皇家空军部队。他到来
之后,看到马耳他的情景非常吃惊,他说:
  “这里平静得简直使人忘记是在战争年月里”。
  实际上,英国皇家空军并没有忘记备战。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经常在岛上起飞。英
国海军第十潜艇部队也在瓦莱塔建立了基地。一九四一秋天,又开来以巡洋舰、驱逐舰
组成的“K支舰队”。马耳他这把“剑”又磨得锋利了。德国和意大利的补给船队首遭其
害,他们经常遭到来自空中、海面和水下的攻击。
马耳他的英俊战士战斗/轰炸机
  一九四一年九月十八日,英国潜艇“阿布霍尔塔”号用鱼雷击沉了意大利的“奈布
特尼亚”号和“大洋洲”号两艘高速运输船。这是两艘两万吨级的船,船上满载着开往
非洲的部队和物资。有五千名士兵葬身海底。“奥利亚尼”号运输船在行至班加西港外
时,也成了从马耳他起飞的三架英国空军“布莱汉姆”式飞机的牺牲品。德、意的非洲
补给线遭到的损失急剧上升。一九四一年八月为百分之九,九月则猛增至百分之三十七
。能到非洲和想去非洲的意大利船只越来越少。运输能力眼看着下降。
  十一月是多灾多难的一个月份。十一月八日夜是望月之夜。“K支舰队”的巡洋舰和
驱逐舰各两艘在 W·G·阿格纽上校的指挥下,截击了意大利的护卫船队,七艘船只全部
被击沉。其中货船五艘,油船两艘,共计三万九千七百八十七吨。
  隆美尔军团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他那里弹药和燃料短缺,光靠空运很难使入侵非
洲的这支部队开动起来。当时,英第八集团军正在加紧准备发动秋季攻势,而德军则因
缺弹少油困在埃及境内,动弹不得。后来,德国又派了四艘油船作最后一次尝试。尽管
有强大的兵力护航,但仍未免遭失败。十一月十八日,英军进军沙漠。到年底就推进到
隆美尔发动春季攻势的地方,即大锡尔特湾沿岸的卜雷加。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份,德、意共损失满载的运输船十二艘,计五万四千九百九十吨
,占开往非洲运输船只的百分之四十四。舰队司令魏霍尔特向柏林报告说损失率达百分
之七十七。于是,海军元帅雷德尔在最高统帅部提出警告说:
  “必须把空军调回西西里!”
  情况十分清楚,如果不拿下马耳他,德国非洲军团就将被消灭。二者必择其一。
  希特勒从冬季的莫斯科前线调回凯塞林,派他前往西西里,勒尔查将军的第二航空
军军部也要在十二月进驻墨西拿。然而,第二航空军的那些老航空团的实力已在苏联消
耗殆尽,部队必须重新调整。而且,进行这次作战的准备工作也要花费时间。
1942 年春,地中海战区的 Ju 87B-2/热带型
  西西里岛的各机场相继进驻了五个轰炸机大队,装备的都是Ju 88A-4型轰炸机。此
外,还有夜间战斗机(Ju 88)、俯冲轰炸机(Ju 87)、驱逐机(Me 110)各一个大队
。前来担任马耳他战役护航的是第五十三“黑桃A”战斗航空团的四个大队,使用的是M
e 109F战斗机。共有飞机三百五十二架,但能用于作战的只有二百二十九架。
  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起,匆匆到达西西里岛的各部队开始投入战斗。它们以单机或
中队警戒海面,保护去非洲送死的运输船,几个月来一直很平静的马耳他岛又将面临弹
雨的洗礼。这好比给英国吹一吹冷风,让他们收敛一些。但这一战役给德国空军带来的
损失也是非同小可。
  例如第二夜战航空团第一大队,十月份它曾在英国本土上空狙击过英国轰炸机。后
来希特勒亲自下令禁止远程夜战,指的就是这个大队。如今,这个大队在荣上尉的指挥
下,以卡塔尼亚为基地,多次被派往非洲和克里特岛执行任务。飞机昼夜出动,在西西
里岛能保持十架以上飞机的时候是极少的,而一去不复返的飞机却越来越多。
  十二月三日,冯·戈迪尔少尉在第勒尼安发现海面上漂着一只橡皮艇。他马上叫来
救护队,救起了驻罗马空军武官里特尔·冯·保尔少将。保尔少将是在去和凯塞林进行
首次会谈的途中被击落的。八个星期以后,冯·戈迪尔少尉在马耳他战役中不见了。
  刚渡过一九四一年圣诞节,第一大队最年轻的巴贝奈克少尉就被瓦莱塔的轻型高炮
击落了。当时他正在用无线电进行联络说:“五百米高度穿云,云量10。”这是他最后
发出的无线电联络。
  又如施拉夫少尉。有一次他追击一架布莱汉姆式轰炸机,一直追到马耳他,最后,
趁敌机着陆时,将其击落。一九四二年一月十八日,当施拉夫少尉还想故技重演的时候
,机关炮发生了故障,未能如愿。第二天夜里,施拉夫的Ju 88式飞机在卢卡上空被高炮
击中,飞机变成一团火球,从二百米高度栽落下去。
  哈斯少尉追击英国夜间轰炸机一去未回;拉弗斯少尉因云层遮盖,辨认不出基地,
撞死在埃特纳火山的山腰;副官舒尔茨中尉在快接近海岸时葬身海底;特依巴中士因发
动机发生故障,从一千五百米高度坠落下来,摔死在班加西机场。
  在死亡频仍的战斗中,德军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
地中海地区的 Me 110E-2
  第二航空军参谋长戴希曼上校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这种伤亡甚多的单机出击,特别是
在轰炸马耳他时。由于攻击一直毫无效果,所以空军总参谋长耶顺内克强调要Ju 88式飞
机实施俯冲轰炸。他固执地认为只有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轰炸才能奏效。
  这是个关系到如何使用空军的观点性问题,也是俯冲轰炸的思想根源。现在,马耳
他战役已经十分清楚地证明,这种用兵思想是错误的。
  根据凯塞林的指示,戴希曼制定出一份攻击马耳他的计划。在这份计划里,除了针
对已知的高炮阵地和特殊目标外,没有单机攻击和俯冲轰炸。戴希曼想把全部轰炸机集
中使用,实施密集轰炸,并要求明确下列重点:
  首先,突袭英军塔卡利战斗机机场,争取把敌战斗机消灭在地面上;
  其次,突袭下列机场:卢卡、哈尔法和卡拉弗拉那等。这些机场是英军轰炸机和鱼
雷攻击机的基地;
  第三,轰炸海军基地,即瓦莱塔的船坞和港湾设施。
  经过激烈的争论,一九四二年三月正式采纳了这个计划,并完成了准备工作。这时
,发生了一个意外的情况。复印攻击命令的纸型没有销毁,正当有人从司令部大楼往外
运垃圾的时候。保安部的一个军官在废纸袋中偶然发现了它。既然在废纸里面发现了机
密文件,那么英国会不会知道了这份作战计划的内容呢?
  于是,攻击时间被推迟了。可是,马耳他岛上并没有任何异样。经过空中照相仔细
侦察,发现英国的“喷火”式和“飓风”式飞机仍和往常一样停放在塔卡利机场。这可
是偷袭计划成功的先决条件啊!
  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日,当薄暮降临马耳他的时候,英国战斗机都返回了地面,看
起来这一天又平安无事地过去了。突然,空袭警报响了起来。英军士兵仔细一听,发现
这不是熟悉的少数Ju 88式飞机的那种尖声轰鸣,而是巨大沉闷的隆隆声。来的一定是大
编队!
  第一攻击波刚飞过马耳他上空,第二攻击波紧跟着飞来。
  重磅炸弹颗颗投向同一个目标——塔卡利机场。
  第二航空军动员了所有能飞夜航的部队参加这次空袭。大约有六十架轰炸机在夜间
战斗机和驱逐机的护航下,对塔卡利机场的跑道进行了狂轰滥炸。机场附属的建筑物和
修理厂也中弹起火。
  此外,根据德国侦察机拍摄的立体照片,在这里还发现机场边缘有一条通向地下的
斜坡道。道路两边堆着土和石块。这一定是地下机库!
  Ju 88式飞机把一颗装有火箭推进器的一千公斤重的穿甲弹投向这个荫蔽的目标。轰
炸这样的目标,必须用俯冲的方法。如果初速度大的话,这种火箭弹能够穿透十四米厚
的岩石。这个地下机库是否被炸中,那就不得而知了。
  其他Ju 88式飞机用凝固汽油弹轰炸斜坡道。燃烧着的汽油能够烧毁里面的战斗机。
但这些特殊武器的效果如何,至今也无人知道。至于马耳他究竟有没有地下机库,英方
一直守口如瓶,从未透露半分。
  然而,那天进行集中轰炸的德国轰炸机确实没有遇到敌战斗机的截击。虽然空袭时
间不长,但那一天总共有二百多架德国飞机参加了战斗。这些出击部队是:驻卡塔尼亚
的第六零六、六零八轰炸大队,驻特尔米尼的第五十四轰炸航空团第一大队,驻克米索
的第七十七轰炸航空团(两个大队)以及第五十三战斗航空团、第三“乌德特”战斗航
空团第二大队和第二十六驱逐航空团第三大队等。
所有飞机都一个劲儿地轰炸卡塔利机场,好像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军事目标似的。这就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进行的“地毯式轰炸”。到三月二十一日傍晚,这座战斗机机场简
直成了烈焰腾腾的火山口了。
  第二天,即三月二十二日,德军又进行了第二次轰炸。目标是岛上其他机场。第四
天,停止了正在执行的戴希曼计划。因为在四天前,德国侦察机发现英国又派出一支补
给船队。这支船队不顾德军已掌握了制空权,四天前从亚历山大港出发,前来救援这座
被困的岛屿。
  三月二十二日,意大利舰队曾对这支部队进行过试探性攻击,但被英国护航的四艘
巡洋舰和十六艘驱逐舰的强大炮火击退。运载弹药、燃料和粮食去马耳他的四艘英国运
输船一点没受损失。为躲避意大利海军,这支船队决定不在夜间,而在三月二十三日上
午驶抵马耳他岛。
  当部队即将接近马耳他时,遭到德国空军的猛烈袭击,经受了一场弹雨的洗礼。在
离马耳他岛三十七公里处,运输船“克兰·坎贝尔”号被击沉。紧接着,海军运输船“
布来康苏”号遭到重创,虽被拖进马耳萨·西洛可河口,但在那儿因再次遭到猛烈轰炸
而终于沉没。
另外两艘运输部虽然到达瓦莱塔港,但在港内只停泊了三天也被炸沉。在这三天中,英
军抓住空袭的间隙,抢运出五千吨重要物资。但这还不到原来两万六千吨的五分之一。
从此,马耳他开始了艰难的岁月。
  三月末,开始执行第三次轰炸计划。这次的重点是瓦莱塔港及其船坞。四月份,战
斗进一步白热化。英国的驱逐舰和潜艇由于受到巨大损失,被迫驶离这里的基地。当时
英国的轰炸机早已飞离了马耳他岛。
  现在,马耳他对德、意两国运输船驶往非洲的威胁已经消除。汽船可以畅通无阻地
进出的黎波里和班加西港。隆美尔将军这才松了一口气。
  四月中旬,敌人有了新的作战动向,美国“黄蜂”号航空母舰从直布罗陀起航开到
地中海东经五度的位置。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四十七架新型喷火式战斗机带着充足的燃
料飞到马耳他。“黄蜂”号航空母舰位于西西里岛德国轰炸机部队活动半径以外。第二
航空军依靠库尔曼上尉的侦听中队掌握了敌人的活动情况,甚至连喷火式战斗机在马耳
他着陆的时间都一清二楚。
保存在马尔它航空博物馆的喷火 IX,此机于 1943 年抵达马耳他岛
  二十分钟后,马耳他岛的哈尔法和塔卡利两座机场遭到轰炸。刚刚到达的喷火式战
斗机还乱七八糟地停在机场上哩!没有被炸坏的只有二十七架。后来在和第五十三战斗
航空团的梅塞施米特式战斗机交战时,又损失了多架。
  到四月末,马耳他岛连德国轰炸机值得投弹的目标都没有了。凡是从空中能够看见
的军事目标似乎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第二航空军在一项日常命令中统计了当时的战
绩:
  “从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日开始,到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八日为止,我军总共投入
的飞机架次为:轰炸机五千八百零七架次、战斗机五千六百六十七架次、侦察机三百四
十五架次。投下炸弹六千五百五十七吨……”。马耳地丧失了它作为海、空军基地的作
用。这个投弹量和英国本上空战的高峰,即一九四零年九月的投弹量不相上下。
  马耳他的每一个机场都成了一片荒野,码头和船坞都变成瓦砾成山的废墟,军舰已
被驱散,马耳他已经谈不上是海、空军基地了。剩下的只是最后占领这个岛屿的时间问
题。
  被称为“武仙作战”的马耳他登陆计划已成了德军的目标。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早就
主张执行这个计划。凯塞林元帅也努力争取希特勒批准这个计划。
  “干是要干的,不过要稳重一些。”希特勒对他们说。
  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总参谋长科瓦莱洛伯爵表示,不攻下马耳他,他们在北非什么都
不想干。隆美尔声称他要亲自指挥登陆部队,可是,希特勒想把这次登陆任务交给意大
利执行。一九四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墨索里尼在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上萨尔斯堡作了如
下声明:
  “我们要按计划执行登陆作战,起码需要三个月的准备时间。”
  然而,在这三个月之中,又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日傍晚,四艘英国驱逐舰驶出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行驶在前面的
是“贾维斯”号,舰上乘坐着这个舰队的司令A·L·波朗特上校。跟在它后面的是“黑
豺”号、“基普林”号和“快活”号。这四艘军舰的舰首朝着西北偏北方向,在海面上
高速前进,很快消失在夜幕之中。
  如果按这条航线航行,舰队可以在第二天从克里特岛和北非之间悄悄地向西穿插过
去。要想不被发现,唯一的办法是尽量远离南北两边的陆地,最大限度地远离航线两侧
的几十个德军机场。波朗特上校指望用这种办法躲过德军侦察机的眼睛。虽然这种办法
并不可靠,但他还是决心试一试。
  马耳他屈服于德国的轰炸以后,英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被迫离开该岛。于是,德、
意通往非洲的补给线便从一九四一年秋遭受的毁灭性打击中解脱出来。以后,海上运输
几乎未再遇到什么障碍。
  一九四二年一月末,隆美尔进行了果断的反击,从英军第八集团军手中夺回了至加
扎拉一线的昔兰尼加地区,英国皇家空军又失去了从德尔纳到班加西之间刚刚得到的基
地。在这种情况下,英军想要攻击轴心国方面的运输船,只能通过一条漫长而危险的航
线,即从昔兰尼加德国战斗机和驱逐机基地的旁边穿过去。四月十四日,英国的“蒲福
”式鱼雷攻击机和“布来汉姆”式轰炸机曾在马耳他东南一百五十七公里处袭击德、意
船队,不但一无所获,反而损失六架飞机。这六架飞机是被为船队护航的第二十六驱逐
航空团第二大队击落的。率领这个大队的是克里斯特尔上尉。
  这次波朗特上校率领的驱逐舰队是英国海军的第二次出击。波朗特上校的任务是使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的辉煌战绩重放光彩。波朗特上校严格命令:由于我舰队不得不以遥
远的亚历山大港为基地,所以,此次出战肯定凶多吉少。必须记住,只有在五月十二日
早晨,在班加西海面与敌部队相遇时才能发起攻击。当然,要袭击成功,还得有一个先
决条件,就是保证五月十一日全天不被敌人发现。从几周来英国军舰的损失情况来看,
如果德国空军在地中海上空再来一次歼灭战,后果将不堪想像。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一日,整个上午都很平静,中午时分,英军四艘驱逐舰驶达克里
特和托卜鲁克之间。地中海这一带的宽度只有三百五十公里。再往前航行就危险了,那
里是德国侦察机活动频繁的水域。因为驻在克里特的德国轰炸机部队能很快赶到这里,
所以,英国人把这一带水域称为“炸弹林荫道”。
  中午刚过,“贾维斯”号驱逐舰上的雷达发现一架飞机。英国军官们顿时紧张起来
;这架飞机会不会发现我们呢?也许这家伙已经报告了我们舰队的位置吧?
  几分钟后,英军那一点点微小的希望破灭了。的确是一架德国侦察机。它在舰队上
空盘旋了一大圈之后,发回电报:
  “驱逐舰四艘,位于XX水域,航向二百九十度,时速二十五海里。”
  站在“贾维斯”号舰桥上的波朗特上校绝望地发出了命令:
  “返航!航向亚历山大。现在我们不得不执行地中海舰队司令的‘若被发现立即中
止作战’的命令。”
  尽管如此,英舰队面临的危险并未消除。驻雅典的第十航空军接到侦察机的报告后
,立即命令第一飞行训练团出击。出击的顺序是:
  第一攻击波——飞行训练团第一大队,从克里特的伊腊克林起飞。
  第二攻击波——飞行训练团第二大队,从雅典近郊的埃莱夫西斯起飞。
  在伊腊克林机场上,第一大队长约翰·海尔比希和机长们进行了简短的磋商。自从
一年前克里特海空战以来,这个大队就专门捕捉海上目标。正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驱
逐舰是最令人讨厌的对手,它在战斗中也能高速前进,而且具有惊人的机动性。即使它
被俯冲轰炸机的瞄准具捕捉住,也能很快地摆脱掉。
  有的机长说:“对付它,就像用手抓泥鳅一样,需要经过很好的训练,而且要具有
耐性和敏锐的反应能力才行。”
  此外,不消说还需要勇气。这里所说的勇气就是敢于从四千米高度冒着越来越密集
的对空炮火俯冲,而不被敌人的炮火吓倒。海尔比希大队长命令他们俯冲到八百米投弹
,然后贴着海面脱离,这样可以利用俯冲产生的高速度摆脱敌人的火力网。
  “好,祝一切顺利!”
  机长们敬完礼后匆匆离去。今天这个大队共出动Ju88A-4型飞机十四架。一九四二年
五月十一日下午,它们从克里特起飞,向南直奔英国的四艘驱逐舰。海尔比希上尉绕了
个大圈从西南方向接近敌人。这种迂回战术差不多完全取得了成功。
  当英国前导舰“贾维斯”号还在和从非洲飞来的两架护航战斗轰炸机进行无线电联
络时,就看见有飞机飞来。这使他们感到非常意外!怎么,不只是两架?这不会是德国
飞机吧!
  十五点三十分刚过,战斗开始了。海尔比希上尉头一个朝着前导舰“贾维斯”号冲
去。在拼命逃窜的驱逐舰旁五十米、三十米、二十米的地方,一颗颗二百五十公斤炸弹
把海面炸得波浪翻滚。看来好像没有命中。
  “快活”号驱逐舰被一颗炸弹直接击中,另一颗炸弹落在舰舷附近炸裂了舰舷。可
是,德国飞行员们并没有看到这些。三分钟后,“快活”号便沉没了。
  第一飞行训练团第一大队的每个人都感到这是一次很大的失败,扫兴地飞回伊腊克
林。海尔比希命令他们马上加油,重新挂弹。
他命令道;“今天傍晚我们要从太阳一侧实施第二次攻击。俯冲到五百米投弹!”
  当第一大队返回基地时,科勒维上尉率领的第二大队正在实施攻击。德机从十七点
开始,反复进行攻击,但炸弹都未命中。
  十九点,当海尔比希上尉再度出击时,他手下只有七架飞机了。它们都是这个大队
的精华。地中海风平浪静,宛如一个平静的水池,这对实施攻击极为有利。
  海尔比希进入夕阳一侧,从敌舰的正后方实施攻击。他一直俯冲到五百米才投弹。
命中了。
  一颗、两颗、三颗、四颗,四颗炸弹都投在一艘军舰上。
  接着,其他人也都按海尔比希的样子向敌舰发起攻击。他们是伊洛·伊尔克中尉、
格哈德·布莱纳中尉、巴库豪斯中尉和洛伊帕尔特中尉。
  海尔比希报告说:“前头的那艘驱逐舰已经炸成两截,眼看就要沉没。第二艘也起
火,舰尾已经下沉。” 在他们离开战场的时候,看到的只有这些。实际上,“基普林”
号驱逐舰中弹后,只两三分钟的工夫就沉没了。起火的“黑豺”号在第二天早晨沉入海
底。当时,“贾维斯”号曾几次试图把它拖走,但都没有成功。因此,只有“贾维斯”
号一艘驱逐舰死里逃生。这位曾企图全歼意大利船队,率四艘驱逐舰出击的波朗特上校
只好带上六百三十名被击沉军舰上的幸存者,艰难地驶回亚历山大港。
  海尔比希上尉由于这次出色的战绩被授予“剑柏叶骑士十字勋章”。凯塞林还奖给
他一箱香槟酒。海军把在英国驱逐舰沉没现场找到的救生圈送给他作为纪念。就连英国
报纸也以“飞行家海尔比希”这样尊敬的词句作了报道。此后,英军近东司令部制定了
一个特别突袭作战方案。
  很快,英国组成了一个六月护卫部队。这个船队由十一艘运输船和具有强大火力的
护航舰组成。在六月护卫部队驶离亚历山大港向马耳他进发的前夕,德国的伊腊克林机
场夜间来了一些“不速之客”。原来是英国的特工部队悄悄地潜入机场,他们在Ju 88式
飞机的右翼根下安放了炸药。因为敌人早已搞清,我们在那里安装着一种极其敏感的装
置。
  德国士兵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爆炸声吓得目瞪口呆。这么一来,“飞行家海尔比希
”手里一架飞机也没有了。当然,不会永远没有的。当他们要去轰炸老对手驱逐舰的时
候,又从其他部队很快调来了飞机。
  从对伊腊克林的偷袭,可以看出英国对他们即将起航的护卫船队是多么煞费苦心。
英军之所以迫不及待地增援几乎处于绝境的马耳他岛,是因为这个遭到沉重打击的岛屿
和英军的命运紧紧相联。(待续……)

--
  我歌故我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7.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6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