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ller (roller), 信区: Green
标  题: 攻击高度4000米!----2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5日23:33:24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第三节 “非洲的明星”
  汉斯·约阿希姆·马尔塞尤出生在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三日,是个地道的柏林人。一
九四一年春天,准尉飞行员马尔塞尤随第二十七战斗航空团第一大队转场到了非洲。仅
从他到非洲后干的头一件事就充分显示出这个年轻飞行员的泼辣劲儿和魅力。
  在从的黎波里飞往临近前线的加扎拉机场的途中,马尔塞尤驾驶的Me 109式飞机的
发动机出了故障,只好迫降在距离目的地还有八百公里的茫茫沙漠上。同伴们在马尔塞
尤迫降地的上空进行了盘旋观察,当他们确认马尔塞尤已迫降成功,便向东飞去。
  没办法,只好自己走了。马尔塞尤先搭乘意大利军队的卡车走了半天,感到实在慢
得要命。后来他跑到路旁的飞机场去,询问从班加西到德尔纳的飞机是否在这里着陆,
可是谁都不清楚。最后,他在后勤补给车辆经过的路上找到一位负责后勤补给的将军。
他极力向将军说明自己是一名四机组的指挥官,无论如何必须在明天赶到前线,恳求派
车送他。也许是这位将军见到马尔塞尤如此泼辣,想起了自己的青年时代,他被这个青
年军官的殷切要求所感动,于是把自己的“奥佩尔海军上将”牌高速轿车派去送他回前
线。这件事使后勤司令部的军官们大为惊讶,面面相觑。
  临别时,将军对他说:“那么,你用击落五十架敌机的战绩来答谢我吧。怎么样,
小伙子?”
  “遵命,阁下。”马尔塞尤一本正经地回答。
  汽车跑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马尔塞尤得意地坐着挂有将军旗的高速轿车来到
加扎拉机场。中队长格哈德·霍姆特一看见他感到非常吃惊。原来,中队在班加西机场
停了一宿,刚于两小时前飞到这里。马尔塞尤用了和Me 109式飞机差不多的速度“步行
”了八百公里,可真不慢啊!
  类似这种“马尔塞尤式”的故事还多着呢。在路过德尔纳的时候,“奥佩尔海军上
将”牌汽车必须在这里加油,马尔基尤就利用这个空当去领薪金。当会计正要把此事记
入他的军人手册时,马尔塞尤发起火来:
  “那页纸不能乱写,必须空着!”原来那页纸是记录战功用的,而且上面已经记上
了获得一等功铁十字勋章的字样。
  会计问道:“你还打算记一等以上的大功吗?”
  “当然啦!”马尔塞尤回答说。于是,会计在那张空页上留下了充裕的地方,他嗤
笑说:“这够大了吧?甚至连获得剑柏叶骑士十字勋章也都记得下!”
  二十一岁的约翰·马尔塞尤自称是“空军最老的准尉”,本来他早就该提升为少尉
了,但由于他的鉴定太差,所以一直到现在,他还是准尉。训练期间,他态度骄傲,常
与别人争吵,违反飞行规则。指挥官对他印象很坏。因此,在马尔塞尤的鉴定表上写上
了一条奇怪的评语:“作为飞行员,品行不佳”。这个评语至今一直保留在马尔塞尤的
档案里。因此,不管马尔塞尤在战场上如何勇敢,也不管他在那次英法海峡空战中取得
怎样的战绩,即使后来换了新的上司,也总是得不到信任。
马尔塞尤与被击落的飓风战斗机
  他决心在非洲用他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在新战场托
卜鲁克上空,第二十七战斗航空团第三中队记录了他的首次战绩。看来这是一个良好的
开端。然而马尔塞尤对此并不感到满足,他总想碰碰乱冲乱杀的运气。因此他常常冲进
英国空军的机群中间,带着遍体鳞伤的飞机飞回机场。
  马尔塞尤真是交上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好运。有一次他偶尔一低头,飓风式飞机的一
颗机枪子弹刚好打穿了他的飞行帽,而他却一点也没受伤。
  托卜鲁克空战后,他迫降在无人地带,但仍设法找到了德军阵地。还有一次,他的
发动机被打穿,油雾喷在前风挡上,什么也看不见,就在那样的情况下他还飞回了基地
。可是终究不能长期这样干下去,于是大队长诺曼上尉把他叫去训斥了一顿。
  “之所以你现在还活着,说你聪明,还不如说是你交上了好运。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不要过分指望命运和飞机。”
  诺曼上尉暗暗感到这个年轻的飞行员身上蕴藏着一种不可估量的战斗精神和力量。
只是还缺乏锻炼。诺曼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责任,不能夺走他身上的勇
气。但是,勇气必须和谨慎的作风、克己的能力相结合。诺曼鼓励他说:
  “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飞行员。不过还需要时间和经验。总之,你还像过去那
样干下去的话,时间可就白白地荒废啦。”
  马尔塞尤承认了错误并决心改正。但只是他不肯改变自己的攻击方法。他早就讨厌
在航校里学的那种只从敌机后上方攻击的战术。他在思考着如何把自己心爱的飞机掌握
得得心应手,做到能从任何位置,即不仅是在直线飞行,就是在盘旋、爬升和横滚等机
动中也都能准确地射击敌机。
  这个本领只有极个别的人才能掌握,大部分人在那种位置射击误差都很大。而马尔
塞尤对时间和空间具有一种特殊的灵感。他经过对自己的严格训练后,产生了一种超人
的敏锐感觉。每当第三中队编队返航的时候,他总是要求允许他单独飞行。得到允许后
,马尔塞尤就驾驶着他心爱的飞机在战友们周围纵横驰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在各种状
态下,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射击的方法。
  马尔塞尤掌握这门战术花了很长时间,用去一九四一年整整一个夏天。九月二十四
日,他首建奇功,一举击落五架敌机。早晨击落一架马丁—马利兰式飞机,下午在哈尔
法山巅和西迪巴腊尼之间,经过半小时的激战,又连续打掉四架飓风式战斗机。
  这时,马尔塞尤已经晋升为少尉。他带领他的四机组屡次闯入敌机编队,从不同角
度进行攻击,终于冲垮了敌机的圆形防阵。马尔塞尤咬住敌人最后一架飞机,在西迪巴
腊尼上空干掉了它。这已是他取得击落第二十三架敌机的战果了。
 
 
出击前的马尔塞尤
  “大致明白了吧?”就在这天夜里,马尔塞尤向自己的战友汉斯·阿尔诺尔特·修
特勒施米特少尉透露了自己的秘诀。
  不久,天降大雨,战斗机基地被大水淹没。后来,英军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隆
美尔军团被迫退回到出击阵地。
  然而,马尔塞尤依然在飞翔,在战斗。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四日,他因击落四十八
架敌机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同年四月晋升为中尉,六月初提升为第三中队中队长。与
此同时,霍姆特上尉接任第一大队大队长。诺曼少校由于有效地支援了隆美尔的大规模
攻势而自己无一伤亡,升任非洲战线第二十一七战斗航空团团长。
  到了这时,约翰·马尔塞尤开始成为一颗闪耀在非洲大陆上空的“明星”。在德国
和意大利这些“沙漠的狐狸”们中间,马尔塞尤的“黄色14”号飞机和隆美尔的指挥装
甲车一样,享有传奇性的声誉。
  正如前面描述的那样,在一九四二年六月三日的加扎拉空战中,马尔塞尤用了短短
的十一分钟就接连打下六架南非第五中队的寇蒂斯式和战斧式飞机。这些南非的飞机企
图把第三俯冲轰炸航空团的Ju 87式飞机编队消灭在沙漠要塞——比尔哈凯姆的前沿。虽
然德军的炸弹命中了目标,但是英军加扎拉战线的南部坻柱比尔哈凯姆依然屹立着。法
国士兵们以宽阔的地雷场为屏障,坚守着那些经过巧妙部署的阵地,战壕和一千二百余
个装备有反坦克炮和高炮的重要据点。
  在隆美尔看来,不首先拿下比尔哈凯姆就无法前进,整个作战计划也将因此破产。
为此,他责成“非洲空军司令”霍夫曼·冯·瓦尔道中将增加连续俯冲轰炸的强度。
  敌方也深知事态严重。英空军少将坎宁安把英军“西部沙漠空军”的战斗机、战斗
轰炸机和轰炸机中队相继调来对付空中和地面的德国军队。
  齐格尔中校的第三俯冲轰炸航空团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因攻击比尔哈凯姆,一星期
之中损失了十四架Ju 87式飞机。更为糟糕的是,空军虽然出动飞机进行了轰炸,但地面
部队的强攻却跟不上去,从而使空军煞费苦心的努力徒劳无益。
  隆美尔部队的指挥官们都催促他加强攻势,但隆美尔执意拒绝在这个沙漠要塞投入
更多的兵力。对隆美尔感到失望的冯·瓦尔道将军向凯塞林报告说,由于陆空协同不好
,俯冲轰炸不但几乎毫无意义,而且只能付出不必要的牺牲。
  凯塞林立即飞到隆美尔的驻地,跟隆美尔说:“这样下去可不行!”过几天,隆美
尔才把福尔茨上校指挥的第一三五高炮团调到比尔哈凯姆前沿,这个团近几天一直在阻
击英军装甲部队的猛烈进攻。尽管如此,还是无济于事。于是,他又从北线抽回几支主
力部队投入这个“讨厌的沙漠之穴”,方见奏效。
  六月九日,即德、意联军发起攻势两星期之后,俯冲轰炸机再一次攻击比尔哈凯姆
,摧毁了要塞北侧两公里处的重要炮兵阵地。当天傍晚,冯·瓦尔道向隆美尔报告说:
“到今天为止,在比尔哈凯姆投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飞机已达一千零三十架。”第二
天,即六月十日,他命令全部飞机出动三次。凯塞林还从希腊和克里特调来第一飞行训
练团的几个Ju 88大队支援非洲前线。
  战场上空大雾弥漫,尘土飞扬。飞行员们无法识别敌我,因而第一攻击波被迫中断
。中午和下午,俯冲轰炸机再次出动,分成十二个攻击波,出动飞机二百架。其中Ju 8
7式飞机一百二十四架,Ju 88式飞机七十六架。
  德军的炸弹投得很准。一百四十吨炸弹落到勇敢的法国士兵的阵地上。工兵和步兵
借着炸弹爆炸后的烟幕冲进敌人阵地。
  六月十日这一天,一百六十八架梅塞施米特式飞机迎击了英国战斗机。这是在非洲
战场首次和喷火式战斗机交战。战斗中,马尔塞尤中尉先后击落四架喷火式战斗机。这
是马尔塞尤击落的第七十八到八十一架敌机。
  比尔哈凯姆的气数已尽。十日夜,凯尼格将军率领一部分守备部队,杀开一条血路
突围退回到英军战线。六月十一日清晨,沙漠要塞升起了白旗。
  隆美尔终于排除了后顾之忧。
马尔塞尤的座机 Me 109F-4/Z 热带型“黄14”号,1942年9月利比亚
  在以后的三天里,隆美尔从英军加扎拉战线的背后挥师北上。六月十四日,里奇将
军被迫后撤。双方在马尔马利卡进行了决战。结果,英军一部败退托卜鲁克,大部经过
托卜鲁克继续东撤。隆美尔并未进占托卜鲁克,而是紧紧追赶退却之敌直到埃及国境。

  与此同时,空中战场也展开了扣人心弦的“追逐战”。这是第二十七战斗航空团第
三中队中队长约翰·马尔塞尤和敌机进行的空战。六月四日,凯塞林曾授予马尔塞尤柏
叶骑士十字勋章(第97号)。一周来,他几乎忘掉了这件事。他依旧天天翱翔在空中,
依旧驾驶那架“黄色14”号飞机。他对维护飞机的军士们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们每
天早晨都能保证我的飞机处于良好状态,那我每击落一架敌机就赏你们五十里拉。”
  为人忠厚的军械员修鲁台回答说:“算了吧,中尉先生,那您的口袋也就光光的了
。”
  如今马尔塞尤的确飞得漂亮极了。飞机完全听从马尔塞尤摆布,可以随心所欲地飞
行,这样他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敌人,而这一切又都好像是在不知不觉中一蹴而就似的
。凡是跟马尔塞尤交战的敌人几乎无一逃脱。
  六月十五日,在阿德姆,后撤的英国第八集团军上空进行了一场空战。马尔塞尤又
击落三架敌机。这是他击落的第八十八到九十一架敌机。五天以前,他击落敌机的总数
是八十一架。当时,在第二十七战斗航空团中,已有人在为马尔塞尤能不能击落一百架
敌机而打赌了。
马尔塞尤在战友的帮助下爬出座舱
  晚上,一些飞行员聚集在团长那里,当时一位战友问马尔塞尤:“约翰,你什么时
候能带上剑柏叶骑士十字勋章啊?”
  “后天中午。”马尔塞尤笑着回答说。然而谁都不认为他这是说大话,谁也不认为
这是马尔塞尤在炫耀自己。和往常一样,大家都称赞他是好样的。从团长到全体人员都
喜欢这个长着一头纤细金发的青年人,大家亲切地叫他“我们的约翰”。
  第二天上午,第三中队两次出击,但马尔塞尤都没遇上敌机。下午进行“空中游猎
”,随后便在新的加扎拉基地着陆。当天傍晚,地勤人员去看望他们。马尔塞尤的僚机
飞行员派德根上士高兴地迎上来说:
  “又打掉四架!”
  派德根作为空战的见证人,负责计算他的上司击落敌机的数目,记录敌机的坠毁地
点和时间。同伴们嘲笑他是“空中计算机”。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有好几次敌机从背后
偷袭马尔塞尤时,都是由于派德根的及时提醒,才挽救了马尔塞尤的性命。反过来,当
派德根被敌机咬住时,马尔塞尤也帮过他的忙。
又有战果了!
  到现在为止,马尔塞尤已经打下九十五架敌机了。然而他能实现自己的诺言吗?他
能否击落一百架敌机呢?人们都殷切地盼望着第二天的到来。
  低空入侵的英军飞机不断袭扰德军地面部队的先头部队第二十一装甲师。因此,六
月十七日,第二十七战斗航空团的所有飞机进入自由空战。由于英军低空攻击打得比较
准,所以,加扎拉基地遭到严重破坏,航空团损失了七架Me 109式飞机。
  那么马尔塞尤的情况如何?十二点三十五分,他的四机组返航了。“黄色14”号飞
机飞在最前面,它低空掠过机场,不断摆动着机翼,一次、二次、三次,转弯后又连续
摆动了三次。啊!这表示他击落六架敌机!简直令人难以相信。到现在,马尔塞尤的战
果已经达到击落敌机一百零一架了。
  机场上的人们都停下手里的工作,从四面八方拥向着陆的飞机。他们高兴得简直要
把他们的约翰从座舱里拖出来抛向空中。机械员迈亚首先爬上机翼去解马尔塞尤的安全
带。可是,马尔塞尤精疲力尽地摆了摆手。只见他脸色苍白,喘着粗气,一动不动地坐
在那里。摘下飞行帽后,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往下流。
1942年6月,疲惫的马尔塞尤
  见此情景,大家明白过来:他太累了,他已经用尽了全身气力。大家完全理解,不
停地飞行、射击、战斗、冲杀该是多么劳累啊!马尔塞尤用他仍在颤抖着的手点燃一支
香烟抽起来。呆了一会儿,香烟驱散了疲劳,他又恢复了以往那股年轻战斗机飞行员的
活力。他向团长作了汇报并请求新的任务。诺曼少校命令他:
  “你立即休假!”
  马尔塞尤提出了抗议,他说:“托卜鲁克已近在飓尺,这时候我怎能去休假呢?现
在正是德军攻势最猛烈的时刻,哪怕是一个人也很需要啊!”
  可是诺曼没有让步。“你不去?这可是最高统帅部的命令,要你去受领剑柏叶骑上
十字勋章(第12号)哩!”
受勋后的标准照
  那位德尔纳的会计大概怎么也想不到他在马尔塞尤的军人手册里留下的空页会这么
快就用上吧。
  马尔塞尤离开部队两个多月。可是,就在他走后两个星期,非洲战局发生了重大转
折。
  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七日,在攻克英军的沙漠要塞阿德姆之后,意大利“埃里特”装
甲师和整个德国非洲军团越过托卜鲁克向东挺进到埃及国境。这是隆美尔的新战略,他
认为不必急于占领托卜鲁克,应首先夺取拥有英国空军基地的甘布特。
  六月十八日攻克甘布特。聚集在机场上的英军地勤人员在被占领的最后一刻逃掉了
。至此,托卜鲁克地区的空中威胁解除了。这时,隆美尔才调转方向,从背后直捣托卜
鲁克。
  直到这时,隆美尔的进攻计划才基本上和空军协同起来。六月二十日清晨五点二十
分,第三俯冲轰炸航空团的第一攻击波开始攻击。炸弹炸开了托卜鲁克要塞东南面的铁
丝网,在地雷区打开了一条一公里宽的通道。迷眼的沙尘在空中飞扬。德、意步兵趁机
顺着这条通道迅速向前突击。
  接着,由第一飞行训练团组成的第二攻击波开始攻击。Ju 88式飞机猛烈轰炸德国地
面部队前方的英国炮兵阵地。轰炸过后,第二十六驱逐航空团第三大队的Me 110式飞机
又冲向敌人的机枪阵地和反坦克炮阵地,俯冲扫射。
  随后飞来的是格兰迪奈蒂上校指挥的意大利菲亚特CR-42式战斗轰炸机。轰炸进行一
个半小时之后,第三俯冲轰炸航空团又接踵而来。就这样一个攻击波接着一个攻击波,
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德、意地面部队也集中全力攻打这个狭窄的地段。
CR-42
  兰色的烟雾给空军指示着目标。步兵用发烟弹把主攻道路的两侧标志出来,只要能
从空中加以攻击,哪怕是不大的目标,地面部队也都用兰色发烟弹将它标志出来。可见
地面和空中的协同作战配合得何等默契。
  德军经过一番白刃格斗,攻占了要塞外围阵地。八点,工兵在宽阔的反坦克壕上架
起了桥梁,为坦克部队开辟了道路。中午,德军坦克冲到西迪·马夫姆德十字路口,隆
美尔现在已经深入到要塞的腹地。
  空军攻击了皮拉斯特里纳和索拉纳的城防工事、机场和港内的船只。南非守备司令
克洛珀将军被赶出战斗指挥所并丧失了指挥部队的通信联络手段。当晚,克洛珀将军打
电报给开罗,说明事态已经不可收拾。
  第二天凌晨五点,胜利者隆美尔进驻托卜鲁克,克洛珀将军于九点二十分宣布投降
。一九四一年,英军在这座要塞曾经顽强地坚守了二十八个星期,而今天,它却在二十
八小时之内被隆美尔攻破了。
这一仗使隆美尔声价十倍,第二天就加入了元帅的行列。尽管连续四周的战斗是那么激
烈,但他仍指挥部队,继续东进。他认为这正是把退敌赶到尼罗河畔的难得战机。他恨
不得一个早晨拿下开罗,大获全胜。
  六月二十六日,当非洲军团开始进攻马特鲁的时候,德国最高统帅部却还未定下决
心,究竟是打马耳他还是打开罗呢?这一天,隆美尔在西迪·巴腊尼举行了著名的元帅
就职演说。当时出席的除隆美尔外,还有凯塞林和意大利元帅巴斯蒂尤、卡瓦莱洛。隆
美尔在演说中宣称:十天之内我将出现在尼罗河畔。
  他说:“现在,正是英军立足未稳的时候,我们不能给他们以喘息之机。如果从背
后进攻尼罗河三角洲,那么所需的兵力和将会受到的损失都很大。目前,由于托卜鲁克
充足的战利品使我们的补给得到了保证,因此,现在我们必须根据重点突击的原则,在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方投入我们的全部力量,特别是空军的力量。这个具有决定性意义
的地方就是埃及。”
  凯塞林表示反对。他的意见是:继续前进,后勤补给将会更加困难。他说:“空军
需要休整,飞行人员已经精疲力竭,飞机也需要维修。攻击那些设防严密而未受任何损
失的敌空军基地,作为一个空军军人,我认为这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疯狂举动。空军在以
往的战斗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没有空军的支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仅从这一
点来看,我不能不反对继续进攻开罗。”
  隆美尔坚信自己的主张正确。形式上掌握着指挥权的巴斯蒂尤和卡瓦莱治也都随声
附和他的意见。
  他们的后盾是墨索里尼。他早已做好了飞往非洲的准备,并盘算着怎样骑着白色骏
马,率部昂首开进开罗呢。
  支持他们的还有希特勒。他用电话告诉凯塞林,要他不要再干涉隆美尔的计划。于
是,一场北非的悲剧就这样开始了。
  第二十七战斗航空团团长诺曼少校说:“再这样前进的话,陆军就只好孤军深入了
。因为地面组织不健全,空军无法与陆军并肩前进。”
  尽管如此,非洲空军司令还是把所有部队投入了进攻马特鲁和阿拉曼的战斗。第一
飞行训练团攻击英国的物资仓库,第三俯冲轰炸航空团攻击在战线后方正在调动的敌军
。在第二十七战斗航空团团史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六月二十六日投入西迪·巴腊尼战
役的战斗机的情况十分糟糕。除了一台油车以外,什么都没有,飞行员们不得不空着肚
子起飞出击。”
  到六月二十六日傍晚为止,科尔纳少尉击落敌机五架,施塔尔施密特和施赖埃尔少
尉各击落三架。第二天早晨,又出动攻击阿斯塔斯。两天以后转至富卡。富卡缺少汽油
,飞机无法起飞,只好趴在地上。
  然而在战线的那边,英国空军的力量正在日益加强。现在英国空军已经能从设备完
善的埃及机场起飞作战了。对此,隆美尔的部队是有切肤之痛的。随着部队一天天接近
埃及,受敌机低空攻击而遭到的损失也日趋严重。
  六月三十日,由于强烈的风沙,德国的水平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无法从富卡飞往阿
拉曼要塞。隆美尔企图用三天时间突破阿拉曼要塞,但终因力量不够被迫转入防御。时
至今日,大局已定。隆美尔作整八个星期之后,再度发动的攻势又遭失败。扭转这场以
阿拉曼为界的北非战局的是蒙哥马利将军。他于一九四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向德军发动了
强大的攻势。
  八月二十三日,约翰·马尔塞尤归队。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空军最年轻的上尉军官
再度担任了第三中队的指挥官,他高兴极了。负责登记马尔塞尤战斗记录的技术文书诺
伊曼下士又把铅笔削得尖尖的了。
  “又得让你忙一阵啦!”马尔塞尤笑着说。
  第一个星期平静地过去了。九月一日,隆美尔将要进行一场孤注一掷的决战,以图
再次从他的劲敌手中夺回主动权。天空又和以前一样热闹起来,马尔塞尤的中队也参加
了这场战斗。
  从早晨八点二十九分到八点三十九分,马尔塞尤一鼓作气打掉“寇蒂斯”式和“喷
火”式飞机各两架。整个上午他在哈尔法上空为俯冲轰炸机护航。从十点五十五分到十
一点零五分,他又打掉八架“寇蒂斯”式飞机。接着从十七点四十七分到十七点五十三
分,又在伊马伊德以南击落五架“寇蒂斯”式飞机。
  一天内打掉十七架敌机,这真是前所未闻的奇迹!尽管战后有许多人怀疑这个数字
,但谁都不否认马尔塞尤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对于一九四二年八月三十一
日到九月一日这两天的伤亡情况,英国发表的数字比德国发表的还要多。这说明,包括
马尔塞尤击落的十七架飞机在内。双方发表的数字都不是编造的,因为这些惊人的战果
都有可靠的证据。
马尔塞尤与 Me 109
  在这个月里,马尔塞尤这颗明星的光辉压倒了隆美尔。九月三日,他荣获了德国用
以表彰最高功勋的宝剑柏叶骑士十字勋章(第4号)。九月二十六日,他和一架由老手操
纵的喷火式飞机交战,用十五分钟取得了胜利。这是他击落的第一百五十八架敌机,也
是他的最后一次胜利。
  九月三十日,马尔塞尤率领中队的八架飞机,于十点四十七分开始在俯冲轰炸机上
空担任护航,尔后转入空中游猎。但没有碰上敌机。在返航途中,马尔塞尤突然发现座
舱里冒出一缕黑烟。打开排气阀,黑烟顿时涌了进来。原来是发动机起火了。
他立即对着无线电话筒喊道:“易北一号起火。座舱里充满了烟,我什么也看不见!”

  战友们的飞机都紧紧靠拢过来,把队长的飞机围在中间。他的老友派德根帮他修正
航向。“再向右一点,好!稍稍拉起一点,就这样。”
  马尔塞尤几次说自己什么也看不见。派德根鼓励他说:“到阿拉曼还有三分钟……
还有二分……一分。”
飞机终于进入了德占区。
  马尔塞尤痛苦地说了声“跳伞吧!”于是,他的飞机进入倒飞状态。座舱盖突然抛
掉,紧接着马尔塞尤跳了出来。同伴们都睁大眼睛盯着马尔塞尤,糟糕,降落伞没有打
开!
  马尔塞尤像一块石头一样坠落下去。十一点三十六分掉到地面,马尔塞尤摔死了。

  第二十七战斗航空团第一中队中队长路德维希·弗拉蒂斯凯特上尉急忙驱车赶到现
场,在沙漠里找回了战友的尸体。
  毛病出在拉环钢丝绳上,锁针末拔出,伞包没有打开。看来当时马尔塞尤有些着慌
。他的胸部有一道斜着的宽宽的伤痕,这说明他在跳离飞机时碰到尾翼上了。
  有谁会相信这颗迅速升起的,光彩夺目的明星竟会顷刻消失了呢?并且不是死于空
战,而是死于事故!
马尔塞尤之墓,坐标:北纬 N 30°53,45' 东经 28°41,71
  这位曾经击落一百五十八架敌机的马尔塞尤就这样死去。“非洲的明星”陨落了。

墓碑
经验与教训
1.一九四一年秋,德、意开往北非的补给部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迫使德国最高统帅部
不得不再派一个航空军进驻西西里岛。一九四二年初,随着“第二次马耳他战役”的开
始,驶往非洲的船队也日益安全起来。因此,绝对不应弄错马耳他和北非的相互关系。
经验证明,越是加强攻击马耳他,隆美尔的补给也就越充裕。隆美尔之所以能够从加扎
拉战线出击,也正是由于德军对马耳他加强攻击的结果。
2.当时,在理论上已经得出应该从海上和空中占领马耳他的结论,但并未付诸实施。一
九四二年四月,空军对该岛实施大规模轰炸之后,就是一个良好的战机,然而,却被轻
易地放过了。希特勒虽然把马耳他登陆作战的实施权交给了意大利,但并不相信意军有
持久力。相反,他深信隆美尔在迅速占领托卜鲁克以后能够一鼓作气打到尼罗河畔。所
以,最后他放弃了“武仙作战”计划。
3.为了保证这场重点作战,隆美尔要求把在地中海战区的所有空军兵力全部投入北非。
他的要求得到希特勒的同意。可是,德军不仅没有打到开罗,反而因停止攻击马耳他使
该岛迅速增强了力量,给增援隆美尔的海上补给线造成惨重的损失,从而丢掉了北非。

4.空军在马耳他战役中,在战术上有一点是相当明确的,就是集中投入大批轰炸机突击
敌人的机场和港口等重点目标。这比耶顺内克空军总参谋长顽固坚持的那种用无数单机
俯冲轰炸要有效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针对军事目标首次实施的“地毯式轰炸”
,就是在马耳他岛进行的。(待续……)

--
  我歌故我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7.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8.5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