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ller (roller), 信区: Green
标  题: 攻击高度4000米!----3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5日23:41:5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第三节 “城堡作战”
  经过五个月的较量,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损失了第六集团军的十九个师。此后,德国
东线部队在其他地方也是不断挨打,十分被动。甚至在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中曾一度攻
占的一直到高加索的这大片地区,在冬季的苦战中又被苏军夺了回去。在这一段时间里
,只要气候容许,德国空军就去支援各处遇到困难的,有时甚至处于绝境的陆军。例如
库班桥头堡的补给作战,顿涅茨河畔的防御战,米乌斯河战线以及在哈尔科夫、库尔斯
克、奥廖尔等地就是如此。
  一九四三年四月以后,战局一直没有进展。经过冬季战役,战线明显地僵持在两个
地方:一个是苏军在库尔斯克向西突出的弧形战线;另一个是德军在奥廖尔向东突出的
弧形战线。这两条弧形战线紧挨在一起。总参谋部在地图上看到这种阵势后,会自然而
然地联想到双重夹击。德军可以从南北两路切断库尔斯克这个弧形战线,包围那里的苏
军。而苏军大概也想对德军在奥廖尔的弧形战线发起类似的战役。
  于是,德苏两军都在为这场大规模的夹击战,也是苏联战场上最大的会战,积极进
行准备。德方把这一战役称为“城堡作战”。他们对这一战役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企图
打一场像一九四一年夏季那样的包围战,给占压倒优势的红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将
军们认为希特勒在决定进攻时间上过于谨慎,以致一九四三年六月无所作为地白白度过
了。正当德国进攻部队无所事事的时候,苏方已完成进攻的准备工作。看来,无论哪一
方都毫不怀疑对方的意图了。
  终于在七月一日,希特勒召集司令官们到腊斯登堡的大本营“狼穴”开会,宣布了
开始进攻的日期,即四天后开始“城堡作战”。希特勒对司令官们说:经验告诉我们,
对军队来说没有比无所作为更坏的了。当我军全力向西南推进的时候,苏军有可能在奥
廖尔发动预期的进攻。这个危险是存在的。也许敌人会从我们背后进攻,如果真的出现
这种情况,我们打算把空军的全部飞机投入战斗,以排除这一可能发生的险情。
  空军从其他战线调来许多部队,并在国内征集预备队。为进行这一最后的大规模重
点作战,德国投入了能够拿出的全部兵力。
从一九四三年五月十八日起,由汉斯·赛德曼少将指挥的第八航空军派出轰炸机、战斗
机、强击机、坦克攻击机共一千架,掩护从别耳哥罗德南部地区进攻的霍特上将的第四
装甲集团军;奥廖尔地区的第一航空师(保罗·戴希曼少将指挥)派出七百架飞机在莫
德尔上将第九集团军北进的路上打击敌人。
  “城堡作战”计划于一九四三年七月五日三点三十分开始实施。德国空军的轰炸机
。俯冲轰炸机、战斗机和强击机共一千七百架的大机群编队将准时出现在战线上空,对
敌机场和纵深防御体系的碉堡群、堑壕和炮兵阵地发起强大突击。
  第八航空军前线指挥部位于别耳哥罗德战线后方三十公里的米高扬诺夫卡。从拂晓
开始,指挥部就紧张起来,向所属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在哈尔科夫周围的机场上,拥
挤不堪的各部队正在待命出击。水平轰炸航空团首先起飞并在机场上空集结,等待与第
二批起飞的战斗机会会,一起飞往前线。这次出击未受天气影响,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
天。德方非常清楚,他们知道敌人会预料到发动这次进攻。然而,德方把希望寄托在“
战术偷袭”上。也就是说,在不使苏方得知准确的进攻时间和地点的情况下实施偷袭。
他们以为这样做,至少可以取得战术上的成功。
  但是不安的消息突然传到了米高扬诺夫卡的赛德曼将军指挥部。侦听部队发现苏联
飞行大队之间的通信联络忽然频繁起来,这无疑是大部队之间的通信。不一会儿,哈尔
科夫的德国“夫累雅”雷达探测出有数百架敌机正向德方接近。
  这完全出乎德军的意料,敌人竟会一下子知道了德军的进攻时间!显然,他们完全
掌握了德军的核心机密,然后先发制人。红色空军的大机群要在第八航空军连一架飞机
都没起飞时袭击拥挤不堪的哈尔科夫各机场!
  这是一个严重的危机。如果苏联空军能抢先几分钟进行攻击,那么基地上的飞机是
毫无办法的,它们只好停在那里挨炸。到那时,德国企图扭转东部战局命运的那个孤注
一掷的“城堡作战”计划就将完蛋。因为如果没有空军自始至终的支援,取得战争成功
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正是在这种万分危急的时刻,才体现出德国战斗机飞行员的果敢。当接到放大机群
编队接近米高扬诺夫卡的报告后,第五十二战斗航空团的飞机迅速滑上跑道,紧急升空
截击敌人。
  在哈尔科夫机场,很快改变了原定起飞顺序。发动机轰轰炸响的已不再是轰炸机,
而是第三“乌德特”战斗航空团的战斗机。它们越过轰炸机抢光滑跑飞上天空。
  赛德曼将军和在场的空军总参谋长耶顺内克刚喘口气,苏联飞机的密集编队就掠过
前线指挥部上空飞往哈尔科夫。这时,德国战斗机立即对苏机进行攻击。德国两个战斗
航空团对四五百架苏联轰炸机、战斗机和强击机。于是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屈一
指的大空战。
  赛德曼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道:“那真是少有的情景,到处都有飞机起火坠落,转
眼间苏方就损失了一百二十多架飞机。我方损失轻微,可以说大获全胜。这是由于第八
航空军在整个战斗空域夺取了制空权的结果。”
  当苏联飞机到达哈尔科夫机场上空时,编队已非常稀疏。在那里它们又遭到对空炮
火的射击。梅塞施米特式飞机这时不顾己方的猛烈炮火,紧紧咬住它们不放。因此,这
些不断飞来的无所畏惧的苏联飞机的攻击完全没有奏效,炸弹投得很不集中。刚才还在
担心会遭到彻底毁灭的德国轰炸机几乎没受什么损失,很快地相继飞往目标。
  就这样,这场非常果敢而又精心组织的苏联空中突袭就在最后几分钟内宣告失败。
这是因为德国战斗机抢先了几分钟,他们在敌轰炸机到达之前首先发动了攻击。胜利和
失败真是只有一步之差啊!
  “城堡作战”的首要目标是向库尔斯克弯曲部的北部,特别是向南部苏联防线的纵
深进行突击。俯冲轰炸机像战争初期闪击战时代那样为我方坦克开辟杀向敌人战线的通
道。然而,这毕竟已接近尾声,俯冲轰炸机和强击机每天只能出击六次。
  “我们知道,最初的空袭对坦克部队突破敌人的防线非常重要。”率领第一俯冲轰
炸航空团(团长普莱斯拉中校)第三大队的弗里德里希·朗格上尉说。这个航空团作为
第一航空师的一翼从奥廖尔起飞,空袭马洛阿尔汉格尔斯克西部纵深几公里的苏军阵地
。它们必须在那里打开一个缺口,以便莫德尔的装甲部队能够冲进去,充分发挥坦克在
机动作战中的战术优势。但是,苏军的抵抗非常顽强,他们与德军不同,已经做好了充
分准备。
  第四装甲集团军夹击敌军的南翼,经过四天激战,向北推进了四十公里,它的整个
右侧几乎完全暴露。为坚守那里而派去的肯普夫军支队未能扫清别耳哥罗德北部广阔森
林地带的敌人。空军继续在这一带上空侦察,他们发现这片森林对德军楔形进攻部队的
侧面是一大隐患。
  七月八日,即进攻开始后的第四天早晨,德国的亨舍尔Hs 129B-2式坦克攻击机的一
个三机编队贴着森林的树梢飞进林海。米高扬诺夫卡基地的坦克攻击机大队大队长布鲁
诺·马雅上尉仔细侦察着这一片茫茫的林海。
  突然,他发现前方西侧的草原上有坦克在奔驰。不是两三辆,而是四十多辆,相当
一个旅的数量。在它的前方,步兵好像中世纪的军队一样正排着密集队形前进。
  这一定是攻击我侧面的敌人部队。现在是分秒必争的时候。马雅调转机头,迫不及
待地用无线电呼叫基地,向米高扬诺夫卡的第九强击航空团第四(坦克攻击机)大队发
出警报。这个大队是几天前为加强“城堡作战”从国内试飞部队中调来的,现配属第八
航空军。这个大队由四个中队组成,每个中队有十六架Hs 129式飞机。
Hs 129B-2 机腹下的 MK101 机炮吊舱,右图是处于维护状态的吊舱,可以随时拆除
  马雅命令以中队为单位进行攻击。不到一刻钟,头一个中队升空,大队长向各飞行
员下达了命令。这时,苏联坦克已离开森林正在一片开阔地向西行驶。
  亨舍尔式飞机以超低空从背后和侧面发起攻击。三十毫米机炮吼叫起来,打得好!
命中目标!先头的坦克爆炸了。飞机转弯脱离那攻击。一连攻击了四五次。
  苏联部队表现出极大的不安,因为这次德军采用了新的战术。过去,德国的强击机
通常是在适当高度投弹,在低空则用机枪扫射。这种飞机的子弹假如不是偶然命中履带
式坦克通风孔的话,不会造成什么威胁。就连普通的二十毫米机炮也打不穿坦克装甲。

然而,一九四三年七月八日清晨,在别耳哥罗德,亨舍尔式飞机的炮弹却穿透了坦克装
甲。几分钟之内就有六辆苏联坦克被击毁燃烧起来。
  德国的强击机部队只有第二飞行训练团第二大队参加过对波兰、法国的地面支援战
斗和英国空战。这个大队是长期以来唯一的一个强击机大队。除配有Me 109式飞机外,
还有老式的Hs 123式双翼机。
  一九四一年夏,在维帖布斯克附近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虽说令人难以置
信,但却千真万确,这是当时第二航空队司令凯塞林元帅亲口证实的。事情的经过是这
样的:几架Hs 123式飞机完成作战任务运航,途中,它们发现五十多辆苏联坦克正在和
德国坦克交战。布鲁诺·马雅中尉当时是Hs 123式飞机的中队长,两年后升任坦克攻击
机的指挥官。他立刻调转机头,率领他的中队低空攻击敌坦克。但这时他们飞机上的炸
弹已经用光,这个仗怎么打呢?光凭两挺机枪根本不顶什么用,充其量只能以低空飞行
来恫吓敌人。如果把发动机油门加到最大,那么一架飞机的螺旋桨就会发出像一个中队
集中射击那么大的声响。结果,敌人怯阵了,坦克落荒而逃。由于敌坦克过于仓惶失措
,被轮番攻击的所谓强击机赶进一片沼泽地带。坦克一辆接一辆地陷进沼泽地,怎么也
开不出来,不得已,驾驶员只好把它们全部炸毁。凯塞林观察了这一奇妙的战场,他证
实说这些T-34、KV-1型坦克确实被第四十七Hs 123中队消灭了。
  尽管有过这种罕见的成功,但轻型强击机的反坦克效果并没有受到重视。一九四二
年春,第二飞行训练团第二大队好容易才扩编为第一强击航空团。在一九四二年的克里
米亚战役中,这个大队首次使用了新型Hs 129式飞机。这种飞机的座舱装有像苏联伊尔
-2式飞机那样坚硬的装甲,在低空攻击时,这种特制的强击机非常安全。除小口径机枪
外,它还装有两门二十毫米MG151型机炮。但是用这样的武器装备打坦克,也还是只能指
望偶尔命中。从而,苏联坦克的数量越来越多。
  至于俯冲轰炸机,只有在炸弹直接命中时才能把坦克击毁,而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也就是说炸弹很难直接命中坦克。由于经常打不着坦克,所以从一九四一年以后,战术
空军部队要求装备机载反坦克武器。但是当国内采纳这项建议时,已经过了整整一年。

  在雷赫林空军试飞基地,亨舍尔Hs 129式飞机的机身下部安装了一门MK101型三十毫
米加农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钨包覆弹头的MK101穿甲弹很容易地穿透了八十毫
米厚的钢板。于是对付坦克的空中猎手诞生了。
  一九四二年五月,它在哈尔科夫抗击突破阵地的苏联坦克的战斗中首次大显身手。
当时,雷赫林航空技术指挥部把在前线机场上的几十架Hs 129式飞机全部改装成“加农
炮飞机”。然而在一九四二年夏季攻势中,适合这种飞机的作战目标很少。当时普通的
强击机月产量只有二三十架,所以急需把这种亨舍尔式强击机拿来当普通强击机使用,
于是只好又卸下这种大口径炮。一九四二年冬季到一九四三年春季,苏联坦克重新活跃
起来,相继在各地突破了德军战线。在使用中发现发射这种特殊炮弹的炮在严寒季节经
常发生故障。尽管如此,奥托·魏斯上校反坦克指挥部仅有的两个中队还是被当作“救
火队”应急派到被苏联坦克突破的地段。他们多次在部队处于危急时刻充当了“救世主
”。
  一九四三年初,国内改进了这种兵器。接着在七月,组建了第一个坦克攻击机大队
,这就是布鲁诺·马雅上尉的第九强击航空团第四大队。这个大队参加了战史上最大的
一次坦克战——“城堡作战”。
  从这时开始,这个坦克攻击机大队在东部战线大受重视。从“城堡作战”和紧接着
的奥廖尔弧形战线撤退之后,德国把俯冲轰炸航空团改为强击航空团。仅从这一件事就
可以说明德国对强击机的重视。此外,在Ju 87航空团里也新组建了坦克攻击机中队。第
二俯冲轰炸航空团的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是首先使用俯冲轰炸机从空中击毁敌坦克
的。他的机翼下面装有两门三十七毫米“Flak18”自动加农炮。根据鲁德尔的经验,容
克公司把这种飞机作为Ju 87G型投入成批生产。
鲁德尔所驾驶的 Ju 87G
  就这样,俯冲轰炸机摇身一变成了坦克攻击机。
  当然,把这种飞机改作强击机以后,没有一个人能赶得上鲁德尔的战果。鲁德尔一
个人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从空中击毁五百一十九辆苏联坦克,这简直是一个令人难
以想像的数字。
  一九四五年一月一日,鲁德尔荣获了专门为他设计制造的最高功绩勋章——宝剑金
柏叶骑士十字勋章。这在德国军人中是独一无二的。
 
  一九四三年秋,在强击机指挥官中,第一个被授予将军军衔的是恩斯特·库普威尔
。他原是第二俯冲轰炸航空团团长。晋升后,他统率着由Ju 87、Hs 129、Fw 190式飞机
装备起来的五个航空团,共十四个大队。德国企图在空军的“万能机” Ju 88上安装七
十五毫米的“Pak40”自动加农炮,用来作坦克攻击机,非常遗憾,这个尝试失败了。如
果这种试验成功的话,那么不管什么样的坦克,一发炮弹就可以给它送终。不过,这种
飞机也有很大的缺点,它过于笨重,在低空很容易被击落。所以后来不得不放弃使用这
种飞机。
在执行对敌攻击任务时,Fw 190F-8 可以在两侧机翼下安装 MK103 30mm 机炮吊舱
  不久,苏军意识到了这些飞机是最可恶的敌人,他们把坦克巧妙地伪装起来,进攻
时增加了高炮的数量。用对空炮火直接抗击来自空中的攻击,保存自己。
  强击机是在前线的危机中产生的。它在战场上十分活跃,这表明德国空军在直接支
援艰难作战的东线部队的问题上越陷越深。
安装 75mm PAK40 反坦克炮的 Ju 88P-1
  一九四三年七月八日,这种局面开始有所好转。这一天,第九强击航空团第四大队
在别耳哥罗德西部攻击了苏联装甲旅。马图舍克少校、奥斯瓦尔特中尉、多内曼中尉和
奥尔特少尉的中队一次又一次地向敌坦克发起攻击。不一会儿,地面上到处都可以看到
燃烧着的坦克。苏联的步兵被德尔塞尔少校的强击机大队炸得四散奔逃。这个大队使用
的是Fw 190式飞机。残余的坦克慌忙调转车头逃进森林隐蔽起来。
  敌人对我侧面发起的进攻被阻止住了。但是,当时正在忙于向北进攻的德国第四装
甲集团军由于听到这边猛烈的爆炸声而非常紧张,感到自己的侧面受到了严重威胁,于
是急忙请求第八航空军给予紧急支援。就在他们要求支援的时候,由于空军投入了强有
力的强击机部队,侧面的战斗已经平息。
  然而,由于德国陆军没有任何准备,这次“城堡作战”的目标,即夹击库尔斯克没
有成功。
  在德军开始大规模进攻后仅仅六天,也就是七月十一日,苏军就在奥廖尔北部和东
部转入了大反攻。这时,德军无论是陆军还是空军都被迫从进攻中撤回部队改为防守,
以堵住被敌人打开的缺口。
  库尔斯克弯曲部的进攻战一下子变成了奥廖尔防御战。在瓦尔特·莫德尔上将的统
一指挥下,那里虽有德国的第九集团军和第二装甲集团军,但由于形势突变,他们时刻
有被包围的危险。当时,苏军坦克穿过北部战线的大缺口正一步步向德军背后逼近。
  七月十九日,苏军一个装甲派出现在霍特涅茨附近。不久到达布良斯克——奥廖尔
的铁路线,直接威胁着铁路线南部与铁道平行的机场跑道。这对德国两个集团军的补给
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而且与九个月前从顿河畔的卡拉奇开始,直到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在
斯大林格勒时的那种态势极其相似。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空军出击了。俯冲轰炸机从敌人突破口附近的卡腊切夫机场起
飞,此外还出动了水平轰炸机、战斗机和坦克攻击机。这几天,空军几乎把所有部队都
集结到第一航空师所在地区,在这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地点集中了兵力。
  结果,苏军被击退,空军取得了很大战果。库普威尔中校的俯冲轰炸机和马雅上尉
的坦克攻击机整天到处追击纷纷向北逃窜的苏军坦克。
  两三天以后,地面部队巩固了被苏军突破的战线。这样,德军就为不久即将开始的
从奥廖尔弧形战线撤退,即所谓“哈根转移”创造了条件。
  莫德尔上将在给空军的感谢信中强调指出,最重要的是空军仅用空中攻击就打退了
突破到德国两个集团军背后的敌坦克部队。
  从一九四三年七月十九日到二十一日,在卡腊切夫,由于空军的努力,阻止了就其
规模来说,比斯大林格勒更大的悲剧的重演。这是德国空军最后的一次大规模作战。从
此以后,空军就分散到东部战线各地。接着,新的任务越来越重,这个任务就是国土防
空。
经验与教训
1.一九四一年,在对苏联进行的闪击战中,德国空军几乎完全投入了直接或间接地支援
地面部队的战斗。闪击战失败以后,空军理应把轰炸苏联军事工业中心的“战略空战”
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苏联以坦克、飞机和大炮为主的军工产量越来越大,对德军薄弱
购东部战线开始构成威胁时更应如此。德国从一九四一年到战败为止共生产了两万五千
辆坦克,而苏联同期的产量则是德国的六倍。
2.在英国本土进行空中决战时,德国空军就曾深深感到缺少四发重型战略轰炸机。本来
He 177式飞机可以用于战略轰炸,但后来因毫无道理地要求它具有俯冲轰炸性能,结果
迟迟不能交付使用。一九四三年春的几次“战略轰炸”证明,使用当时拥有的Ju 88、H
e 111式飞机轰炸苏联军事工业中枢地区,即使这两种飞机的航程有限,也会取得相当大
的战果。但后来德国空军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一味地继续支援极为分散的地面作战。虽
然德国在战场上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是苏联的军事工业却轻而易举地弥补了战场上造
成的一切损失。因此敌人一年比一年强大。
3.希特勒始终听不进任何忠告,在冬季作战中,他没有针对德国陆军的弱点采取诸如使
战线后退,收缩在一条直线上以及保持预备兵力等措施,而只是严令死守。这就导致了
战线混乱,从而给空军带来了新的艰巨任务。德国空军对被包围在迭米扬斯克的一个军
实施空中补给获得的成功反而造成了灾难,结果当第六集团军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末被包
围在斯大林格勒时,最高统帅部就误认为这次也可以依靠空中补给来支撑第六集团军。

4.其实,希特勒执意不准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的二十五万人突围一事,与能不能提供足
够的空中补给这一问题并无关系。以第四航空队司令冯·里希特霍芬为首的空军前线指
挥官们一开头就想尽一切办法向上级申诉,说明依靠空中补给来支撑一个集团军是不可
能的。然而希特勒根本未予理睬,有意识地让第六集团军作出牺牲。德国空军针对斯大
林格勒的拼死战斗是在器材不足,经常遭到恶劣天气袭击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还要同
时与从地面直接袭击机场的敌人作战。这在战史上也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悲剧。
5.一九四三年七月,德军在东部战线所发动的最后一个强大攻势“城堡作战”中,空军
再一次有重点地投入了一千七百架轰炸机、战斗机和强击机。虽然也取得了若干战果,
比如说仅从空中就歼灭了苏联一个装甲旅,但却没有完成预期的作战目的,敌人反而越
来越强大。后来,为了拯救战斗力日益衰弱的陆军,空军被迫把所有飞机分散到战线各
地,直接支援地面部队。这对轰炸机来说确实是一项绝望而又不能胜任的任务。(待续
……)
----------------------------------------------------------------------------
----

--
  我歌故我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7.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