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ller (roller), 信区: Green
标  题: 攻击高度4000米!----3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5日23:42:40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第十一章 德国本土空战
第一节 轰炸德国
  凡是一度见过空中堡垒式轰炸机编队和那潮水般轰炸机群的人,恐怕谁都不会忘记
那可怕的景象。
  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空袭德国是在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七日。这一天美国空中堡垒式
轰炸机首次在白天对威廉港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九天后,即二月四日,美军对德国又发
动第二次大规模空袭,揭开了对德空战的新的一幕。
 
  参加这次空战的Me 110式驱逐机的通信员埃里希·汉德克下士回忆说:“我们在战
斗导航军官的引导下,飞到须德湖上空,最后在七千米高度上追赶敌人的轰炸机编队。
在到达特塞尔岛西二十公里处,突然发现前方有六十架波音空中保垒Ⅱ式轰炸机。坦率
地说,当时我的心紧张得嗵嗵直跳。我想其他战友们的心情恐怕也会跟我一样吧。当我
一看到那巨大的四发飞机时,就觉得我们的飞机太小了,并有自惭形秽之感……我从侧
方,双机组指挥官格林准尉从前方开始了攻击……”
  我们先后有四个双机组参加了这次空战。也就是说,八架Me 110式飞机对六十架波
音B-17式飞机。或者说德方十六门二十毫米机炮加四十挺七点九毫米机枪对美国的七百
二十挺十二点七毫米机枪。
  一九四二年,英国皇家轰炸指挥部曾利用夜幕掩护,派飞机前来轰炸德国的一些城
市。而那时,驻在英国的美国第八航空队却只对德军在法国的一些目标进行了攻击,当
然,那还是在有强大战斗机护航情况下进行的。可是今天,美国飞机竟然在大白天入侵
德国本土,甚至连护航战斗机都不带。
  英国过去曾多次领教过德国防空战斗机的厉害,因而在这次大空袭之前曾向美军提
出警告。但是,美国人倚仗着空中堡垒式飞机强大的火力和四发飞机密集编队组成的防
御阵势,把英国的警告当作耳旁风。
  从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七日空战的情况来看,他们的想法似乎是正确的。那天,有
五十五架空中堡垒式轰炸机空袭威廉港。投弹的时候,只遇到埃里希·米克斯中校第一
战斗航空团的几个Fw 190中队等少数防空战斗机。实际上,那天德国本土防空部队能够
拿出来保卫北海岸的也只有那么多的兵力。用这么点儿兵力来拦截美国的轰炸机编队,
实在是少得可怜。
  尽管如此,德国战斗机还是升空迎击。他们赶过敌机机群,在敌机编队很远的前方
调转机头,在同一高度迎面扑向敌机。部署在海峡地区的第二“里希特霍芬”和第二十
六“施拉格特尔”战斗航空团很熟悉如何对付这类四发轰炸机。他们认为用空军总司令
部一再推荐的那种从后方发起攻击的所谓“古典攻击战术”来对付这种飞机,实际上等
于自杀。然而,这种轰炸机对付来自前方的攻击却非常无能。
就在这几秒钟内,双方以时速为一千公里的相对速度接近。在战斗机的瞄准具里,轰炸
机的投影眼瞅着越未越大,但还没有进入射程之内。
  在进入射程的一瞬间,飞行员必须立刻射击,然后迅速向敌机的上方或侧方脱离,
以免和敌机相撞。如果把握不住这可怕的瞬间,也就无法掌握这种攻击战术,这时容不
得丝毫犹豫。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七日,空袭威廉港的波音B-17空中堡垒式轰炸机只有三架没有
返回。这点损失并不算大,美军认为这种在白天以密集编队轰炸的战术挺不错,决计继
续采用。还有一点美军与英军不同,就是他们只轰炸德国的军事设施和工业中心。
  二月四日,美军实施了第二次大空袭。空袭地点仍是德国北部沿海地区。这一次,
他们遇到了德国防空战斗机大机群的截击。除福克·符夫式战斗机外,Me 110式驱逐机
也参加了战斗。出动形式有双机编队,也有四机编队。
  舍雷尔中士通过无线电报告说:“已与‘信使-50’接触,保克、保克!”
  “保克”的意思是攻击,是夜间战斗机的通信暗语。所有的Me 110式飞机都在机头
上安装了“鹿角”状的雷达天线,它是在黑暗中也能“看见敌机”的雷达的“眼睛”。
驾驶这些飞机的都是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他们也作好了白天出击和美国空军交战的准备
。第一夜战航空团第十一中队中队长汉斯·约阿希姆·雅布斯上尉率领以荷兰吕伐登为
基地的第四大队的四个双机组也前来参战。曾参加过德意志湾空战,号称“空战之王”
,眼下在德国最负盛名的夜战飞行员,大队长赫尔穆特·伦特少校被禁止参加这次昼间
空战。
  雅布斯上尉也是第七十六战斗航空团出来的老牌驱逐机飞行员。一九四零年夏季,
他曾为德国轰炸机护航,在伦敦上空与喷火式战斗机交过锋。后来,该团的驱逐机大队
大体上都改为夜战部队。如今,他们又重新参加了昼间作战。自从伦敦空战以来,虽然
已经过去两年半的时间,但他们驾驶的仍然是Me 110式飞机。敌人可有了进步,已经发
展到用四发的空中堡垒式重型轰炸机入侵了。
  雅布斯上尉与敌人的轰炸机群并排飞着,他在窥伺着战机。美国的B-17式轰炸机和
英国的轰炸机不同,除其他地方外,机身下面也装有两挺重机枪。整个飞机没有一处是
射击的死角。对付英国夜间轰炸机,从下面发起攻击往往奏效。但是,对付美国飞机却
不能用这种方法。突然,雅布斯在敌机密集编队里发现一个空子,他带着双机组冲了过
去。他们来得正是时候,舍雷尔中士的飞机已被击伤,他们冲进来正好可以箝制敌人的
猛烈机枪火力。
  舍雷尔和通信员梅纳都被弹片打伤,不得不返航。
  再说福尔科普夫少尉和诺曼中土的双机组,他们从前方冲进敌机群。这两架飞机向
一架空中堡垒式飞机发起攻击。敌机的一台发动机被打得冒出黑烟,掉了队。诺曼这时
又转回来,从后方进行第二次攻击。美国飞机的尾部机枪射击员毫不客气,把诺曼的飞
机打着了火。结果,“空中堡垒”和“梅塞施米特”都起火坠落。不过,后来曼诺在飞
机下坠中又设法把飞机拉了起来,迫降在阿默兰岛北海岸的浅滩上。
  第四个Me 110式飞机的双机组分别由海因茨·格林准尉和迈斯纳,格奥尔格·克拉
夫特中士和汉德克驾驶。他们冒着敌机的枪弹,斜着从敌机编队上空穿过。他们采用多
方向进攻战术,不断从上方、后方以及两侧轮番攻击那些掉队的空中堡垒式飞机。
  格林在进行第二次攻击时,费了好大周折才把一架空中堡垒式飞机击中起火,进入
螺旋。与此同时,两架梅塞施米特式飞机的左发动机也都冒起黑烟。格林的座舱被打得
尽是弹孔,迈斯纳也受了伤。当他们飞到吕伐登快要着陆的时候,右发动机也失灵了。
于是,格林只好用机身迫降。克拉夫特比他稍强一点,但飞机也被打得象蜂窝一般。
  第一夜战航空团第四大队见参加了这场昼间第一次与空中堡垒式飞机交锋的飞机,
全部都受了伤。雅布斯上尉、格林准尉和诺曼中士击落三架B-17空中堡垒式飞机。这天
晚上,当大队再次出战时,却损失了八架飞机。也就是损失了八架装有夜战必不可少的
特种设备的飞机。后来,凡是参加昼间作战的夜战大队,差不多都遭到了同样的不幸。

  损失掉的飞机可以补充,但损失掉的人是无法弥补的。但是,在这样的战斗中损失
一些优秀飞行员总是难免的。我们的夜战飞行员好象一只猛虎,一旦地面导航军官把他
们引向敌轰炸机,当雷达捕捉到目标并判明确系敌机之后,他们就会象饿虎扑食一样猛
扑上去。然后紧紧咬住巨大的兰开斯特式飞机,把速度调得不快不慢,这样,敌机就摆
脱不掉死神了。通常,他们都能获得突袭机会,轰炸机很难侥幸逃脱。
  夜战飞行员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而且逐渐成为夜战能手。但是,白天对付大编队
的轰炸机,夜战使用的那一套战术就行不通了。要想在敌机的猛烈火力面前取胜,只能
用几架飞机从正面进行突击。
  虽然夜战部队不熟悉昼战,德国空军还是出动了夜战部队。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六
日,雅布斯上尉率领三个四机组对空袭埃姆登后返航的美国解放者式轰炸机(B-24)进
行了截击。第十二中队中队长卢德维希·贝克尔上尉这次是第一次参加昼间战斗。虽说
贝克尔是个著名的夜战能手,但在武器装备强大的“解放者”面前,他这个能手却不能
了。接敌后,战友们就看不到他了。贝克尔上尉和通信员施陶普都没有回来,也没有人
看到他被击落,谁都不知道他们的下落。战斗结束后,这支部队出动了所有飞机到海面
上搜索,直到天黑也毫无结果。贝克尔上尉对夜战是有绝对把握的,在这几个月里,他
接连打掉许多架英国轰炸机,自己却从未受伤。然而,第一次昼间出击就送了命。在出
发前,他刚刚得知由于夜战中击落四十四架敌机自己被授予柏叶骑士十字勋章的消息。
贝克尔之死在夜战部队中引起了严重的不安。人们不禁问道,难道空军已经困难到这种
地步了吗?就连贝克尔这样的夜战能手也非要参加他所不熟悉的昼间战斗不可吗?
  一九四三年四月初,在耶弗尔,从第一战斗航空团中诞生了一个“新”的第十一战
斗航空团。指挥官是安东·马德尔少校。从非洲撤回的第二十七战斗航空团第二中队(
中队长是约瑟夫·杨森上尉)也来到北海沿岸的吕伐登。这个中队只有九架Me 109式飞
机。四月中旬,第五十四战斗航空团第三大队也从东线转场到奥耳登堡。
  德国空军各战斗机部队的战斗机奇缺,不论是在苏联、在地中海、还是在英法海峡
沿岸,到处都缺少战斗机。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国土防空暂时还排不上优先的地位。
  “战斗机!战斗机!战斗机!”这是恩斯特·乌德特在他自杀前不久提出的要求,
他为必将在德国本土上空发生的空战而担忧。在一九四一年九月制定的飞机生产计划中
,战斗机年产不超过三百六十架。而现在,战线已经扩大到整个欧洲,这么点飞机实在
是少得可怜。
  乌德特的继任米尔希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他表示首先要使现有产量翻一翻,到一
九四二年末,月产量要达到一千架。戈林听了不禁大笑起来。他问米尔希,你生产这么
多飞机究竟想用它干什么?连空军总参谋长耶顺内克也说:“月产量要是超过四五百架
,在战场上可就推销不掉啦!”
  这件事发生在一九四二年春。
  到一九四二年秋,战斗机月产量达到五百架,而且生产开始逐日上升。一九四三年
二月生产出七百架。三月和四月达八百架以上,五月突破九百架大关,六月几乎达到月
产一千架。
  这些新飞机被各条战线一抢而空。眼下这场空战一开始就如火如荼。尽管飞机产量
直线上升,但战斗机依然供不应求。
  在海峡对面,美国第八航空队正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德国本土的防空体系。这次初
战只不过是“空中堡垒”的一次试探性飞行。究竟该如何估价德国的防空力量,他们还
没有底。由于在一九四三年春美军遭到了数量虽然不多,但却勇猛善战的德国战斗机的
截击,他们开始有点谨慎了。
  第八航空队指挥官艾拉·C·埃克将军的计划是,首先消灭德国的防空战斗机部队以
及生产这些飞机的工厂。“为什么呢?”他说,“因为如果我们不尽快消灭德国战斗机
部队,那么,摧毁其工业的计划恐怕也将难以实现。”
  英国要求美国轰炸机也参加对德国城市的夜间空袭,但埃克拒绝了。因而在盟军方
面,出现了美国负责昼间空袭,英国担任夜间空袭的局面。
  但是,双方的内心深处都确信对方要失败的。然而,埃克将军和他的英国同行哈里
斯将军都坚持下来了。
  阿瑟·哈里斯爵士的名字与德国各城市的命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是在一年前
,即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就任英国空军轰炸机司令的。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四日,英
国内阁会议决定对德轰炸今后可“无限制”地进行。这个决定非同小可,一旦去掉“限
制”就再也刹不住车了。因为如今将要进行的轰炸与过去的轰炸相比,那简直不可同日
而语。
  一九三九年,英国和德国都曾严令自己的飞机不得首先向对方投弹。英国曾昼间攻
击过赫耳果兰岛和威廉港的德国军舰。但是在十二月十八日与德国进行的第一次空战中
,英国出动的威灵顿式轰炸机损失过半,这样一来,轰炸就没有再进行。当时英国空军
得到的教训是轰炸机的速度慢,防御火力弱,敌不过战斗机,只有靠夜幕作掩护才能逃
脱。英国空军的这一教训,德国空军在一九四零年夏季英国本土空战中也体验到了。
  一九四零年也和前一年一样,开始很平静。但是由于德军在西线发起攻势,形势发
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英国邱吉尔出任首相,英德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就在邱吉尔
出任首相的当天夜里,英国轰炸机开始轰炸德国城市。一九四零年五月十日午夜刚过几
分钟,威特雷式轰炸机就飞到了明兴—格拉德巴赫市上空,炸弹命中了市中心的路易斯
大街,炸死四名平民,其中一名是英国妇女。
  “这次空袭是不顾法国反对进行的。”当时的英国空军部副部长J· M·斯佩特在一
九四四年发表的题为《轰炸战的辩护》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比德国抢先了一步
,首先轰炸了德国本土上的目标。这是历史事实……我们选择的是一条比较正确,但更
为艰难的道路。由于我们空袭了德国城市,从而也就失掉了保证我国城市安全的特权。
……如果那时我们的做法温和一些,也许德国不会轰炸伦敦和工业区。当然也不能说得
太绝对了。……这种空军战略对他们是得不偿失的。”
  斯佩特说得很对,从一九四零年至一九四一年,德国空军企图用空袭迫使英国讲和
的尝试失败了。尽管轰炸只限于军事和军事工业目标,但由于当时的瞄准具精度很低,
况且又是夜间轰炸,所以英国平民也受到很大损失。
  与此相反,从一九四零年到一九四一年,英国空军的夜间轰炸效果是微不足道的。
从性质上来说,只能算是一种袭扰。在夜里如何发现并命中目标,当时还没有办法解决
。所以,英国取得的战果甚微。
  战争促进了发明。正当德国空军在地中海和苏联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英国空军却
赢得了为未来战争组建庞大的轰炸机部队的机会。四发的斯提林式、哈利法克斯式和兰
开斯特式轰炸林陆续装备部队。英国的高频工程师们研制成功了一种无线电导航设备,
并很快建立起一整套无线电导航网。有了无线电导航网,夜间战斗机在任何时候都能知
道自己在德国西部上空的准确位置。
  一九四二年初,英国已经做好战争的充分准备,可以放弃过去的那种克制态度。恰
好,哈里斯中将在此时上任。
  当时,英国发布训令,明确鼓吹:攻击的主要目的是“打击敌国民、特别是工业人
员的土气”。这一训令给哈里斯大开了绿灯。训令上附有攻击目标的顺序表,排在首位
的是埃森,依次是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和科隆。
  莱因—威斯特法伦州的广大工业区都在无线电导航网的范围之内。所以,英国空军
确信使用夜间轰炸机完全可以发现目标。表上还列满了无线电导航网以外的城市,不过
,这些城市只有在各种条件都非常有利时才能攻击。各个城市都标有它的工业特征。例
如不来梅是“航空工业”,汉堡是“造船厂和船坞”,施魏因富特是“滚珠轴承工厂”
等。为了避免误解,英国空军总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中将还亲笔注明攻击目标不只是
标着的船坞和工厂,还包括城市居民区,波特尔写道:
  “如果不理解的话,那么,你就先照着干吧!”
  英国下决心改变以往的战术。过去的轰炸方法是分成多批,以小编队出击。结果炸
弹散布面太大,减弱了轰炸效果。根据这个教训,现在改为密集轰炸,即在很短的时间
内把炸弹集中投到目标区。采取这种战术可以成倍地提高轰炸效果。
  哈里斯一上任就这样干了起来。“狂轰滥炸”的设计师一定是看上了哈里斯是个能
够彻底贯彻这一设想的人。英国空军现在是“甩掉手套”大干了。
  哈里斯在一九四二年春进行了三次大规模轰炸。
  三月二十八日晚至二十九日凌晨这一夜,一百九十一架轰炸机轰炸了卢卑克旧城。
投下三百吨炸弹,其中一半是燃烧弹。哈里斯之所以选中卢卑克,是因为这座旧城的房
屋大都是古典式木板结构,很容易燃烧,而且防空部署尚未完成。轰炸过后,大火整整
燃烧了三十二个小时。鳖个旧城化为一片灰烬,一千多所房屋被焚毁,四千多所遭到严
重破坏。市民死亡三百二十八,受伤七百八十五人。英国损失轰炸机八架。这八架轰炸
机大都是在返航途中被德国夜间战斗机干掉的。
  第二次是轰炸罗斯托克。这里的海因克尔工厂迁到破坏。从四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
日,英国出动四百六十八架飞机分四批相继来袭。旧城区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建筑物起
火。在这里人们开始使用“恐怖轰炸”这个字眼,其实用这个字眼去形容以前奉希特勒
之命对几乎毫无防备的英国城市埃克塞特、巴思、诺里季和约克的所谓“报复”性轰炸
也是非常恰当的。
  第三次是五月三十日夜。在邱吉尔的明确支持下,哈里斯集中了所有飞机,史无前
例地出动了一千架飞机轰炸科隆。飞机在一个半小时里,一批接一批地飞来;,投下一
千四百五十五吨炸弹,其中有三分之二是燃烧弹。科隆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三千三百
家起火,一千七百多处火势很大,九千五百户遭到破坏,死亡四百七十四人。
  经过这几次大规模轰炸,暴得出德国依靠地面导航的夜战能力是极其有限的。英国
轰炸机并不是单机闯进夜战区域,而是以密集编队冲破德国的所谓“华盖床”。本来“
华盖床”只能指挥一架夜间战斗机,即在导航军官引导下发现敌机。夜战部队在那天击
落三十六架敌机,从而创造了击落敌机六百架的纪录。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一千架飞机
只损失三十六架是无足轻重的。哈里斯当时已作好损失五十架的思想准备,而邱吉尔则
估计得损失一百架。这个大机群共有四十架飞机没有返航,另一百一十六架飞机受到程
度不同的损伤,它们大都是被德国的防空炮火击中的。
  在一次空袭中,出动的飞机越多,轰炸的效果越好,自己受的损失越小。这个论断
是正确的。
  德国第十二航空军军长兼夜间战斗机部队总监约瑟夫·卡姆胡贝尔把加强夜战部队
的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把夜战区域从荷兰和比利时扩展到德国纵深,增加了夜战
大队的数量,研究出一种用一个“华盖床”能引导两至三架战斗机的新方法。但是,卡
姆胡贝尔在理论上仍然没有跳出以前的老框框。要完成他提出的这个研究项目得花费几
年的时间,所以对现实来说毫无意义。
  空军总参谋部片面地认为只要能在苏联打胜,事态就会好转。在没有打败苏联之前
,空军的重点无论如何必须放在东部战线。苏联的战事按计划本应在几个月内解决问题
,可是如今,不知不觉已经拖了一年,何时完结还遥遥无期。每当战斗机部队总监阿道
夫·加兰德费尽唇舌地劝谏戈林不可忽视本国的国土防空问题时,戈林总是不耐烦地回
答说:
  “要是把我的空军都调回来,这场戏也就该散场了。真的到了那一天,也就不用搞
什么防空了。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先把俄国佬尽快消灭掉。”
  助长空军首脑盲目乐观的因素之一是防空战果的扩大。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夜
,德国夜战部队一举击落了空袭不来梅的一千零六架英国轰炸机中的四十九架。昼间战
斗机的战果也向敌人表明它仍然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七日下午,十二架英国的四发兰开斯特式轰炸机在中队长J·D·
内特尔顿的率领下,斜穿法国飞向德国的奥格斯堡。他们这次的轰炸目标是该地生产潜
艇发动机的MAN工厂。象这样的精确轰炸只能在白天进行。因此,编队在整个航程中都采
取低空飞行,避开了德国的预警雷达。可是,当他们到达巴黎南部的时候,却被第二“
里希特霍芬”战斗航空团的几个中队追上,经过激烈的空战,英国的兰开斯特飞机被打
掉四架。“里希特霍芬”战斗航空团第五中队的波尔中士在这次空战中为该团赢得击落
第一千架敌机的胜利。
  由内特尔顿率领到达奥格斯堡的飞机只有八架。黄昏时分,他们向MAN工厂投下炸弹
。这时英机又被防空炮火击落三架。最后靠夜幕掩护返回英国基地的只有五架飞机。
  诚然,英国空军的这次行动非常勇敢。不过,为了使德国工厂暂时减产而损失掉七
架四发轰炸机未免有点得不偿失。经过这次实践,英国轰炸机司令部更加坚信,实施昼
间轰炸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夜间轰炸军事目标不可能很准确。英国在开始轰炸时也并未指望它,只希望达到大
面积杀伤和毁掉每一座城市之目的。
  哈里斯写道:“当然,最好是炸毁敌人的工厂,但是,我们并没有专门把那些工厂
作为夜间轰炸的目标。因为我们的本来目的是炸毁市中心。”
  就这样,一九四三年德国本土空战进入了一个决定性的阶段。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一日,北非的太阳射出耀眼的光芒,跟在卡萨布兰卡的一排排
白色屋顶上。在这座城市郊区的一座豪华旅馆里,正在举行一次重要的会议。走近旅馆
的半圆形大玻璃窗,可以凭眺大西洋的美丽风光。阳台上的门一打开,便可听到附近海
滨传来的阵阵波涛声。就在这远离欧洲战场的美丽地方,决定了德国今后的命运。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和英国首相温斯顿·邱吉尔毫不犹豫地在盟军总参谋
长准备好的文件上签了字。
  此后,这个“卡萨布兰卡训命”常常被人们称为是对德国城市判处最后死刑的布告
。但是,如果你了解了它的内容,你就会感到这种解释有问题。
  下达给英美轰炸机部队司令官的训令的开头说:“你的紧急任务是破坏和打乱德国
的军事、工业和经济体系,同时打击德国国民的士气,削弱其武装抵抗的能力。”
  训令没有停留在一般原则的论述上,还具体地确定了在天气和战术条件许可的情况
下攻击目标的顺序:
  1.潜艇制造工厂;
  2.飞机制造工厂;
  3.运输部门;
  4.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
  5.其他军需工厂。
  显然,美方的意见占了上风,他们主张对军事工业目标进行昼间精确轰炸。但英方
在这里也不想抹杀夜间轰炸能破坏整座城市的战绩。据邱吉尔本人说,他在会议期间曾
同驻在英国的美国第八航空队司令埃克将军进行过磋商,劝他改弦易辙实施夜间轰炸。
但由于埃克始终不肯改变态度,最后只好让步。
  邱吉尔说:“我决心彻底改变战术,收回反对用空中堡垒式轰炸机进行昼间轰炸的
意见,让埃克打头阵……”
  美军执行了这个训令,而英军却拒不执行。事情从来如此,最高一级搞的训令到下
面具体执行时总是留有余地。也就是说各有各的解释。因此,英国轰炸机司令部司令哈
里斯中将决心继续沿用以前的战术。
  既然训令上明文规定在天气和战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攻击重要的军事工业目标,那
么,只要借口英国的战术条件现在不允许那么做就行了。美国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白天和
德国防空战斗机交锋,既然你美国不听忠告,到最后被打得焦头烂额可不能怨天尤人。
英国空军一如既往,还是在夜间轰炸德国城市。训令上不是明明白白地写着要打击德国
国民的士气吗?
  对大规模轰炸德国一事,哈里斯中将是这样解释的:“卡萨布兰卡会议的结果完全
排除了人道方面的障碍。我现在可以放手进行轰炸。”
  第一个打击目标是埃森。英军以德国的军事工业为打击目标也只有从这里下手,因
为克虏伯的大工厂正好在埃森市中心。一九四三年三月五日夜,蚊式高速轰炸机揭开了
这场空战的序幕。在英国本土雷达站的引导下,这架蚁式高速轰炸机首先在鲁尔河畔的
这座大城市中心投下了黄色照明弹,为后续的重型轰炸机部队指明航向。在轰炸时,这
架前导机一直用红色和绿色照明弹为轰炸机部队指示目标。
  但是,向目标中心五公里范围内投弹的只有一百五十三架双发和四发轰炸机。据说
这次英方共出动四百二十二架飞机,其中只有三百六十七架到达目标上空。尽管发现和
指示目标的技术比较先进,但如果要求必须命中特定目标的话,那么,夜间轰炸究竟有
多大价值倒是应该打一个问号。
  当然,这次轰炸给居民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尤其是克虏伯工厂周围的住宅区破坏
得最为严重。在空袭的三十八分钟里,有一千零一十四吨炸弹投到了市区。
  英国皇家空军就这样开始了“鲁尔之战”。从三月五日空袭埃森开始到六月二十八
日夜出动五百四十架飞机再次空袭科隆为止,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埃森、杜伊斯堡
、杜塞尔多夫的旧市区被炸成一片火海,伍佩尔塔尔、波鸿、多特蒙德等大部分地区变
成了一片废墟。
  在鲁尔,由于有雷达引导的前导机指示目标,才实现了对特定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
集中轰炸。但是哈里斯中将并不满足,他要把对城市的轰炸扩大到整个德国:南到曼海
姆、斯图加特、纽伦堡、慕尼黑;东到柏林和什切青;北到是不来梅、威廉港、汉堡和
基尔。
  一九四三年三月初到六月末,德国防空炮火和夜间战斗机的成果虽然进展缓慢,却
在稳步上升。
  英国正式发表的文件中说:“以前我们总以为德国城市毫无抵抗能力,但现在我们
感到这些城市正在变成一座座真正的要塞。”
  随着英国轰炸机编队航线的不断延长,在飞往目标途中势必通过德国夜间战斗机的
防区。这样,德国就获得更多的战机。光是一九四三年四月十六日夜,英国皇家空军轰
炸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森那一次行动中,三百二十七架飞机就损失了三十六架,重创五
十七架,整个损失为百分之二十八点五。
  五月二十七日晚至二十八日凌晨轰炸埃森,英国皇家空军出动五百一十八架飞机,
被击落二十二架,重创一百一十三架。五月二十九日晚至三十日凌晨轰炸伍佩尔塔尔和
不来梅,在返航途中被第一夜战航空团的几架Me 110式飞机一直追到海上。这次轰炸,
英国皇家空军出动飞机七百一十九架,被击落三十三架,重创六十六架,其中大部分是
被防空炮火击伤的。六月十四日晚至十五日凌晨空袭奥伯豪森,出动飞机二百零三架,
被击落十七架,重创四十三架。英国轰炸机司令部的损失与日俱增。
  经过四个月的“鲁尔之战”,战果如下:英国轰炸机共出动一万八千五百零六架次
,被击落八百七十二架,另有两千一百二十六架飞机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
  夜间轰炸机竟被击落八百七十二架,问题相当严重。但是,如果从实际出动架次来
看,损失不过只占百分之四点七。因而,象哈里斯这样的人是不会吃惊的。他仍在继续
备战,以便对德国进行更沉重的打击。
  德国受到连续四个月的狂轰滥炸,然而,结果究竟如何呢?诚然,许多城市被炸毁
,可是目的达到了吗?德国的工业被摧毁了吗?国民的士气低沉吗?没有!在七月十三
日对亚琛实施了大规模轰炸之后,夜间轰炸处于间歇状态。英国空军需要休整,哈里斯
准备给德国以更大的打击。(待续……)
----------------------------------------------------------------------------
----

--
  我歌故我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7.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6.0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