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ller (roller), 信区: Green
标  题: 攻击高度4000米!----3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5日23:47:57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第四节 象天使一样飞翔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八日,一次地时代的试飞将在多瑙河畔京茨堡附近的莱普海姆机
场进行。离八点还差几分钟,一架试验飞机滑到跑道的起飞线上。对这架飞机来说,跑
道的每一米都是宝贵的。因为跑道全长只有一千一百米。
  “祝你成功!”地面上的人们跟驾驶员打着招呼。梅塞施米特公司的首席试飞员弗
里茨·文德尔在座舱里向人们点头致意,然后关上了座舱盖。“里德尔”式发动机开始
吼叫起来,轰鸣声越来越响,震耳欲聋。
  这架飞机与其他飞机有所不同,它没有螺旋桨,用的也不是通常的发动机,在两个
机翼下面发动机短舱处,装的是又短又粗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发动机后面有一个圆圆的
喷口,里面喷出的火流强烈地冲击着地面,喷卷起的沙土和石子噼噼啪啪敲打着尾翼。

  文德尔缓慢地向前推油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功率在逐渐增大。他的两脚用力踩住
刹车。过了三、四十秒,转速升到七千五,一会儿又达到八千五。这时他才把一直踩着
的刹车松开。一松开刹车,这架Me 262式飞机就象一支离弦的箭飞驰而去。
1942 年 7 月 18 日,Me 262V3 依靠喷气动力完成起飞,这幅照片是从当时的一段影像
中截取的
  飞机那尖尖的“鼻子”向斜上方翘着,活象一颗出膛的炮弹。这也正是它的缺点,
飞行员在座舱里看不见前面的跑道,不知道飞机是否正好在跑道中央滑跑,因此,只能
靠从侧面观察判断。虽说如此,但毕竟是革命的新型飞机的第一次试飞。
  为解决这个问题,文德尔的脑子里曾闪现过一个念头,在机头下安装一个机轮。现
在,这架新式飞机跟普通的螺旋桨飞机一样在滑跑,这样一来,主机轮很高,尾轮矮小
,势必造成机头上仰,喷气流吹打地面,驾驶员什么也看不见。更糟糕的是尾翼成了死
角,承受不到“气流”。任凭怎样蹬舵动杆,舵也不起作用。所以,尽管这时飞机的速
度很大。却还是离不开地面。
  观看的人们却屏住了呼吸。喷气发动机发出的尖啸声扰动着空气,梅塞施米特式飞
机象赛车一样在跑道上飞驰。时速已达到一百八十公里,飞机还是没有离开地面,直向
跑道头冲去。
  本来,在理论上全都计算过,五吨重的飞机在速度达到每小时一百八十公里时应该
从地面升起。早晨曾做过一次滑跑试飞,当飞机滑跑到八百米距离时,速度就已经达到
每小时一百八十公里,但操纵舵却毫无反应,讨厌的尾轮始终离不开地面。踩刹车,要
滑出三百米才能停下来。每次试验,飞机都是在眼看快要撞到围墙的地方停住。
  于是,怀疑派说:“没有螺旋桨的飞机哪能够飞起来?”难道这种说法真的成立吗

  我们还是让文德尔的试飞来作结论吧!
  这一次,弗里茨·文德尔决心孤注一掷。他想出一个把顽固的尾翼抬起来的窃门。
尽管这种超出常规的操作方法极其危险,他还是决心试一试。
  当时速达到一百八十公里时,他仍继续保持最大的推力,然后突然短促而有力地点
了一下刹车,飞机立即“鞠了一个躬”,尾部翘了起来。
  梅塞施米特式飞机呈水平状态,于是,机身气流也恢复正常,操纵舵也开始起作用
了。文德尔立即拉杆,飞机毫不费力地离开了地面。
  飞起来啦!他那种飞法真够绝的了!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为了试飞成功,这架飞机一出厂,文德尔就整天跟它泡在一
起。现在他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他完全忘记了开头时遇到的困难。他加大了速度,由
于加速,他很自然地被压在座椅上,梅塞施米特式飞机象一支利箭冲上天空。操纵舵非
常敏感,速度在迅速增加。
  文德尔仔细地观察着速度表。他本人曾是时速七百五十五公里世界记录的保持者。
这个记录是他在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六日驾驶Me 209螺旋桨飞机创造的。以后,只有他
的朋友海尼·迪特马尔驾驶Me 163火箭飞机打破过他的记录。但是,因战时火箭飞机的
研究非常保密,Me163的记录没有公布于世。
Me 209 高速试验机
  Me 262第三号试验机安装两台Jumo004喷气发动机,首次试飞便刷新了世界记录,短
时间速度可达每小时八百公里。文德尔一下子就喜欢起这架轰动一时的飞机了。他收油
门,然后又重新加大,发动机的工作状况良好。他作了一大圆圈飞行后进入着陆,接地
也非常顺利。这次Me 262V3号飞机试飞恰好用了十二分钟。它成了世界上有希望成批生
产的最初的喷气式战斗机。
  梅塞施米特教授快步走上前去。他以急于了解试飞情况的神情目迎着飞行员。
  “好极了!”文德尔会意地向他保证说,“从来没有哪种飞机能使我这样一见钟情
。”
  中午又飞了一次,并开始做实际的验证工作。梅塞施米特教授真让Me 262用的发动
机拖苦了,现在他决心夺回因等发动机而失去的时间。
  早在一九四一年四月十八日,文德尔就开始飞这种飞机。不过,那时机身上装的不
是这种喷气式发动机,而是活塞式发动机。虽然它和流线形的机身很不相称,但至少可
以试验飞机在起飞后的飞行性能。
  过了半年,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才运到,是由柏林的巴伐利亚发动机公司制造的。虽
然地面试验情况令人满意,但在使用这种BMW003的试制品时,毕竟还得象对待鸡蛋一样
小心翼翼。
  一九四二年三月二十五日,终于可以进行第一次试飞了。Me 262V1的外观很特别,
两个机翼下分别装着一台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机身上还保留着以前的活塞发动机。也多
亏有了它才救了文德尔一条命。当飞机飞到五十米高度时,不知为什么,两台涡轮喷气
发动机突然同时停车。当时如果没有这台可贵的活塞式发动机,势必发生一场悲惨的事
故。靠着这台发动机他才安全着陆。事后查明,突然停车的原因是发动机负荷过大,涡
轮叶片折断。象这样的先天不足总是难免的,再重新造一台还需要一段时间。于是,世
界上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Me262被关进了机库。
Me 262V1,除翼下的 BMW003 喷气发动机外,机头还安装了活塞发动机
  现在,终于造成了Jumo004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试飞情况良好。万没料到它会有这么
好的性能。
  弗里茨·文德尔一下子变得好奇起来。他进行了多次试飞并作了一些细微的改进。
在第六次试飞时,时速超过八百五十公里。之后,他向公司建议作成批生产的准备。在
这之前,该公司只接受了试制三架样机的订货。当柏林得知此事后,艾哈德·米尔希便
从雷赫林试飞机场调来了试飞员。
  八月十七日,也就是Me 262试飞后不到一个月,雷赫林的老牌试飞员波威来到了莱
普海姆。他此行的目的是对这架轰动一时的飞机进行一次彻底检查。波威钻进狭小的座
舱以后,文德尔又把注意事项讲了一遍,告诉他在达到最大功率时点一下刹车飞机才能
离地。为了稳妥一些,文德尔还亲自站在八百米标记处。只要波威在这里刹车,飞机就
会立即离地。
  Me 262式飞机很快滑到标记处,但速度不够,没有达到一百八十公里。波威一看到
文德尔,迅速点了一下刹车,只见尾轮向上一跳又无力地落下来。在眼看就要撞墙时,
他又按要领重复做了一遍。
  这次飞机总算升空了。离地不过一米,贴着原野低飞。但由于速度太小,高度上不
去,几秒钟之后机翼挂到粪堆上,随即轰隆一声,Me 262摔到地上。过了一会儿,波威
奇迹般地从飞机里爬了出来,他几乎没有受什么伤。
  由于这个事故的发生,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又推迟了几个月。其实,当时完全
有条件赶制出一架新的飞机。但是柏林的航空部却对研制抱怀疑态度,认为这一切都还
处于初级阶段,根本谈不上进行成批生产。甚至连研制的优先权也不肯给。负责飞机生
产的米尔希主张优先生产已装备部队的机种。他认为新机种的研制应该先放一放,在这
方面浪费精力只会对生产有害。
  一九四二年夏天,美国参战已有九个月。美国的四发轰炸机早就开始零零星星地出
现在欧洲大陆上空。德国空军首脑机关掌握着美国大规模生产计划的准确数字。
  那时,德国已诞生了时速比世界上任何战斗机都要快二百公里的战斗机。当时,这
种飞机确实还没有敌手。有人认为一年之后,也就是当盟军开始大规模空袭时,这种新
式飞机将会出现在德国的上空。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下令加紧研制,尽最大努力
成批生产机体和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这需要几千名工程师和工人从事这项工作。但是,
空军领导机关里没有一个人敢承担这个责任,也没有一个人留意到这个唯一的良机。
  一直到一九四二年十二月,技术局才开始制订Me 262的生产计划,并定于一九四四
年度投入生产,而且数目少得可怜,月产仅二十架。
  世界上最快的战斗机就这样被打入了冷宫,德国空军显然不关心它能否早日上阵。

  德国空军领导机关并不是头一次这样轻率行事。尽管Me 262后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那时它已不是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了。
  德国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好几年就开始研制喷气式飞机。一九三九年,首先由海
因克尔He 100,接着又由梅塞施米特Me 209创造的绝对速度记录清楚地表明,螺旋桨式
飞机的能力已达到极限。无论怎样提高马力,用这种传统的发动机突破时速七百五十五
公里的记录已毫无指望。要想达到音速,甚至超过音速这个大胆的目标,看来不靠新型
的发动机是办不到的。从理论上讲,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清楚地知道,必须用通过
气流不断向后喷射而获得推力的办法,来取代通过空气产生拉力,拉着飞机前进的螺旋
桨。在这方面,人们想出三种办法:
一、由涡轮喷气发动机吸进空气,然后经过压缩机压缩进火燃烧室,与此同时,向燃烧
室里喷油点火,压缩空气与燃料猛烈燃烧产生的高压气体由尾喷管喷出,利用产生的反
作用力推动飞机飞行。
二、利用火箭发动机。它与涡轮喷气发动机相反,不需要外部气体,燃烧时所需的氧气
和燃料都放在专门的容器里,点燃其混合气体即产生推力。这种发动机的推力非常大,
但几分钟的时间就会烧光所有的燃料,所以,这种发动机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
三、从原理上讲,最简单的是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往两头粗中间细的“烟筒”中高速吹
入的空气靠本身的压力在“烟筒”中压缩,然后喷油点火,结果可以产生很大的推力。
不过,用这种发动机的飞机必须靠别的发动机才能起飞,因为冲压式喷气发动机只有在
飞机达到一定速度时才能工作。冲压式喷气发动机试验是由当时特劳恩飞机实验所主任
,物理学家欧根·森格尔博士于一九四一年秋后在吕内堡野外进行的。
  第一次采用这种新方案的飞机制造商是恩斯特·海因克尔。他在一九三五年末曾遇
到过年轻的韦恩赫尔·冯·布劳恩。那时,布劳恩还在柏林近郊克马斯多夫的射击场进
行火箭试验。他坚信,可以用火箭发动机使飞机飞起来。不过,他是一个陆军兵器局的
官员,没有飞机供他们实验。
  这时,海因克尔来到火箭试验场。他送给布劳恩一架He 112式机体进行试验,又选
派几名工程师协助工作。试飞员埃里希·瓦西茨也从雷赫林试飞场赶来。于是,冒险开
始了。
  首先是把布劳恩的火箭发动机装进机身,在机库里让它燃烧起动。人们一开头是躲
在水泥掩体里。燃烧室曾几次发生爆炸。机体炸坏了,海因克尔又送来一架新的。后来
又炸坏了,海因克尔干脆送来一架带发动机的完整的He 112式飞机。他决定让瓦西茨在
离地以后再点燃火箭。不料在做地面滑跑试验时,He 112解体,飞行员被甩出来。
  布劳恩并没有因此罢休。他又从海因克尔那地搞来一架He 112式飞机。一九三七年
夏,第一架火箭式飞机试飞成功。He 112式飞机以很大的角度跃升,在机场周围飞了一
圈之后安全着陆。
  这以后干起来就容易多了。海因克尔独自研制了一种名符其实的火箭式飞机——He
 176。这种小型飞机机高仅一点四四米,全长只有五点二零米,机身象定做的衣服一样
罩在座椅和发动机周围。座舱里坐不下人,驾驶员要把脚伸到前边仰卧在里面;在透明
的座舱盖下呈现出一付靠在沙发上的姿势。机翼面积非常小,只有五点四平方米。乌德
特见了怒不可遏地说:
He 176 火箭飞机
  “这不是一枚带座椅的火箭吗!”
  基尔的化学家赫尔穆特·瓦尔特博士研制出一种推力为六百公斤的可控式火箭发动
机。它比市劳恩的“火箭烤炉”要可靠得多。安装这种瓦尔特火箭发动机的He 176式飞
机不久便在波罗的海乌泽多姆岛的海岸进行了首次滑跑试验和令人生畏的“空中跳跃”
。一九三九年春,埃里希·瓦西茨在佩内明德机场继续进行试验。在狭小的跑道末端停
住要比火箭喷火还危险,当时因机翼擦地造成飞机打地转的事故经常发生。
  瓦西茨毅然决然地要进行“空中跳跃”了。那是在晴朗而宁静的一九三九年六月二
十日。在这以前,他在跑道上进行过多次地面试验,每次试验,这架小巧玲珑的飞机反
应都很好。下午,滑跑试验成功后,他回到工程师跟前说:
  “试飞准备完毕!”
  瓦西茨在头一天晚上就写好了遗书。他的坚强决心终于战胜了工程师们的担心和警
告。为了慎重起见,他们又把飞机的各个部件彻底检查了一遍,并添足了危险的燃料。
两个工人跑到附近一个房子里抱来一只刚出生的小猪崽,作为吉祥的礼物献给瓦西茨,
预祝他试飞成功。
  He 176式飞机开始滑跑。途中遇到一个小坑,飞机便跳了起来,刷地倾斜了。瓦西
茨立刻把它稳住,于是飞机离开了地面。他谨慎地加大发动机的推力,在快到松林前面
时,飞机呼呼地喷着火向上迅速爬升,一股可怕的力量把瓦西茨压在座椅上。几秒钟的
工夫就飞到波罗的海上空,现在,他必须转弯,否则就会找不到机场。
  火箭发动机只能工作一分钟。
  飞机向左转弯,机头对准了机场。恰在这一瞬间,发动机停车了,虽然速度还很大
,但机轮却有效地缓冲了着陆时产生的冲击。飞机在跑道尽头停了下来,朋友们的欢呼
声使瓦西茨猛地从一片寂静中清醒过来,他立即打电话给对这次试飞毫无所知的海因克
尔博士:
  “博士,我向您报告,世界上第一次纯粹的火箭飞行已经结束,用的就是您的He 1
76式飞机。您从我的声音可以知道我还活着吧!”
  海因克尔急忙把这件事报告给航空部,航空部听到海因克尔的消息不禁目瞪口呆。
第二天,六月二十一日,以米尔希、乌德特为首的技术局所属各方面人士匆忙赶到佩内
明德。瓦西茨又驾驶着喷火的火箭给他们表演了六十秒钟。瓦西茨本人得到了感谢和赞
扬,但He 176式飞机却遭到米尔希和乌德特的否定。他俩满脸愠色,看不出这一“当代
壮举”的试飞有哪点儿使他们高兴。原来,海因克尔又一次没和航空部商量就擅自进行
了研制,这是给他一点脸色看。
  “这不叫飞机!”乌德特大声训斥,今后严禁再搞这种“屁股坐在火山上”的飞行
试验。就这样,海因克尔和把生命都赌在试验上的瓦西茨等一伙合作者只好呆呆地留在
机场上。
  海因克尔提出了强烈抗议,并且在一九三九年七月三日邀请希特勒和戈林观看了在
雷赫林附近罗根蒂恩举行的He 176式飞机公开飞行表演。但是,一般人所关心的是飞行
员的本领,对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机并不感到多大兴趣。海因克尔可以有继续进行
试验的自由,但却没人定货。战争一开始,他便接到命令停止试验。于是,He 176被运
到柏林的航空博物馆。直到一九四四年被盟军飞机炸毁时还装在箱子里。
  海因克尔在研制He 176的同时,还研制了一种He 178喷气式飞机。这种飞机的研制
工作进行得也很不顺利。这种动力装置既需要有非常高的速度又需要有较长的飞行时间
。从一九三六年开始,海因克尔就悄悄地在罗斯托克工厂成立了一个单独的部门,让年
轻的物理学家帕布斯特·冯·奥海因在那里不分昼夜地进行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航空部对此事也很不满意,他们在柏林大放厥词,说什么海因克尔是飞机机体专家,发
动机的事让发动机专家去搞岂不更好?
He 178,世界第一种喷气式飞机
  但是,发动机专家那时担心的却是另外一些事。当时空军正以可怕的速度膨胀着。
在活塞式发动机方面,国外正在大力发展,德国必须努力消灭这方面的差距,这样就根
本没有时间去验证那些尚未确立的理论。直到一九三八年末,德绍的容克公司才得到航
空部的指示,开始着手研制喷气式发动机。巴伐利亚公司也得到相同的指示,并决定由
梅塞施米特公司制造与发动机配套的机体。
  这些公司当时对这项任务尚不入门,而在这方面已经获得相当进展的海因克尔公司
却被撇在一边。海因克尔对此并不介意,他仍旧孜孜不倦地继续他的研制工作。他一心
要搞出个名堂,让柏林的大人物目瞪口呆。奥海因试制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样机在一九三
七年九月完成。过了一年,他又制成一台功率更大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一九三九年夏,
他把这台发动机装在He 178式飞机上,就在埃里希·瓦西茨驾驶第一架火箭式飞机试飞
几星期之后,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也飞上了天。
  这一天是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开战前五天。那时,柏林的权贵们正忙于备
战,根本无暇去欣赏He 178式飞机的表演。在波兰战争宣告结束的一星期之后,海因克
尔才好不容易争取到一个邀请米尔希和乌德特观看飞行表演的机会。戈林却一直没有露
面。
在一次起飞失败之后,He 178式飞机发出轰鸣在观众头上掠过,人们不由自主地缩了一
下脖子。飞行获得成功,喷气式飞机在航空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非常遗憾,当时竟没
有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德国空军被波兰闪击战的“闪光”照花了眼,既鼠
目寸光又狂妄自大。当时有人竟断言:“不等这种飞机装备部队,战争就会结束……”

  航空部不仅连一架He 178式飞机也没有定购,反而停止了它的研制。希特勒出于对
形势的错误估计,在一九四零年二月下达了“凡在年内不能向前线提供产品的研制计划
,一律不予批准”的命令,这就等于给He 178判处了死刑。
  在开战时,德国在火箭和喷气式发动机方面比它的敌人要领先一步。如能保持住领
先地位,也许还有可能以质量的优势与盟军的数量相抗衡。然而这一切都破灭了,在它
还没有出世之前就被窒息了。
  人的思想是禁锢不住的。尽管下令停止研制,但研究工作仍在暗暗进行。梅塞施米
特制成了没有发动机的Me 262式飞机的机体,由德国滑翔研究所转到梅塞施米特公司,
担任设计师的亚历山大·利皮施正在奥格斯堡仔细推敲着他的设计图。
  利皮施在几年前曾从事无尾翼飞机和三角翼飞机的设计工作,后来又担任DFS194的
设计工作。根据设计这些飞机的经验,他设计出了Me 163式飞机并由试飞员海尼·迪特
马尔进行了试飞。这种飞机的动力是一枚瓦尔特式火箭。这架“短粗”飞机的第一个目
标就是突破时速一千公里大关,这是航空界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
  一九四一年春,迪特马尔在佩内明德开始实验。每飞一次就往油箱里增加一些燃料
,速度也就快一些。飞机时速毫不费力地达到八百公里,接着增加到八百八十公里,九
百二十公器。
  一九四一年五月十日,迪特马尔决心进行一次大胆的试验。梅塞施米特式飞机起飞
后急速跃升,一分钟后爬到四千米高空。然后,迪特马尔把这架被称为“大力士”的飞
机改成平飞,把推力加到最大。速度表由九百五十很快上升到九百八十,最后终于达到
一千公里。这时,飞机突然抖动起来,尾翼开始发飘,机头一个劲儿地往下沉。迪特马
尔动了动油门杆,发现火箭已经熄灭。于是他马上使飞机恢复稳定,安全地滑翔降落。

  经过计量工程师鉴定,时速达到一千零四公里!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接近音速
的飞行。
  “大力士”后来成了截击战斗机。由沃尔夫冈·施特佩上尉率领的第十六实验分队
的志愿人员驾驶,在奥耳登堡附近的次维舍南海滨浴场进行飞行训练。在战争结束前两
三个月里,这种载人火箭飞机曾出动截击过敌轰炸机。
  但是更有希望的却是航空部迄今漠不关心的Me 262喷气式飞机。当三十一岁的战斗
机部队总监阿道夫·加兰德在雷赫林试飞场亲自试飞了一次之后,事情便起了变化。
  。时间已是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二日。从文德尔第一次试飞至今不知不觉已近一年
,从他要求改装前轮算起刚好一年。虽然一年的时光过去了,但加兰德飞的仍是那种带
着讨厌的尾轮的飞机。因为航空部认为前轮是“美国的发明”而不予接受。所以,飞机
的起飞依然如故,还是象演杂技一样。但是,当加兰德离开地面以后,他也和以前飞过
Me 262的人们一样尝到了激动的滋味。他亲自体会到了那不可言状的力量,那毫不震动
象箭一般的飞行,以及那惊人的爬升能力。他还顺便和一架偶尔在旁边通过的试飞机进
行了模拟空战。
  加兰德非常兴奋,在这一瞬间,他认识到如果能用这种非凡的飞机装备自己的航空
团,如果能立即得到很多这种飞机的话,那么德国本土空战还是大有希望的。着陆后,
他在回答象连珠炮般的提问时说:
  “很好,很好!就象天使在空中飞翔一样。”
  加兰德向柏林报告说,这种Me 262式飞机真是个杰作,它也许会决定今后的战局。
米尔希接到报告后转给戈林。米尔希同意加兰德的意见,戈林也表示同意。但是成批生
产还有问题,因为有一个人反对,这就是希特勒。希特勒不喜欢新式战斗机,他不要防
御,只要进攻,他只喜欢轰炸机。
  此后又过了半年,到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希特勒在因斯特堡观看了Me 2
62式飞机的飞行表演。突然,他向梅塞施米特教授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它可以带炸弹吗?”
  梅塞施米特作了肯定的回答:任何飞机都可以带炸弹。他犹豫着,思考着,这个回
答会带来哪些不利呢?希特勒根本不容对方再说下去,便大叫起来:“闪电式轰炸机终
于诞生了!”
  他这一叫顿时把周围的人惊呆了。这又是希特勒“不可改变的意志”,不管你后来
怎样反对也没有用。Me 262式飞机将不得不改换装备。就这样,世界上最初的喷气式战
斗机被迫改装成轰炸机,从而也就丧失了它在飞行性能方面的优势。
  于是,一连串的技术难关接踵而来:由于携带炸弹增加了起飞重量,起落架和轮胎
的强度必须增大;航程短不足以执行轰炸任务,因此需要加挂副油箱。但这样一来,造
成飞机重心偏移,破坏了安定性。除此之外,由于Me 262式飞机没有专用的挂弹架和瞄
准具,所以只好用战斗机的光学瞄准具进行下滑投弹。它不能进行俯冲投弹,否则,机
体就会由于速度太大而经受不住。根据元首的命令,禁止用这种飞机俯冲,时速不准超
过七百五十公里。
  使用这种高速轰炸机的翁兰少校的第五十一轰炸航空团第一大队简直哭笑不得,用
这种飞机实施水平轰炸根本命中不了目标,训练时,炸弹都落在目标周围一两公里远的
地方。看来只有加固机体实施俯冲轰炸才行。
  从希特勒决定把它用作轰炸机以来,又过去了八个月。盟军开始进攻欧洲大陆,在
诺曼底战场,由于盟军突破了阿夫朗舍,德军全线发生动摇。直到这时,一九四四年八
月初,才把一个Me 262喷气式轰炸机小分队派到兰斯附近的居万克尔机场,从那里出击

  这个小分从由申克少校指挥,原由九架飞机组成,但是,从本国出发时,由于操纵
不当已经损坏了两架。因为到那时为止,飞行员还没有全载重起飞过,过去也没有受过
这样的训练。第三架是在施柏比休哈耳中途着陆时损坏的。第四架是由于没找到居万克
尔机场,在该地附近迫降时损坏的。
  最后只剩下五架Me 262式飞机,简直少得可怜。到一九四四年十月末,申克少校共
得到二十五架这种飞机。除了第五十一轰炸航空团第一大队外,第二大队也得到了一些
Me 262式战斗轰炸机。没过多久,飞机的可靠性和飞行员的驾驶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
事故大为减少。然而,就象固守在一个孤立无援的哨所里的几个士兵一样,这么二十几
架喷气式轰炸机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希特勒把最早问世的喷气式战斗机改为轰炸机,这一招没有产生任何积极作用。(
待续……)

--
  我歌故我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7.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7.84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