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ller (roller), 信区: Green
标  题: 攻击高度4000米!----结束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5日23:50:37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结 束 语
卡尤思·贝克尔
  想用一本书来记叙德国空军的战史是要冒风险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德国至
今尚未公开出版过这类书籍。但是,为了纠正在战争中和战后存在的一些误解,写这本
书是必要的。
  我在写以西部战线、苏联、地中海和德国本土为主要空战战场的一些重大事件时,
非常留意于准确而如实地记叙,这里首先需要的是公正。由于事件很多,因而不可能记
叙得完整无缺。但是本书中详细记叙的一些战役,按理说是能够说明无数过程相似的其
他战役的。书中展开的各次空战,在各章结尾的“经验与教训”里都作了概括的总结,
尽管是点点滴滴,却有助于读者了解全局。
  本书如果没有很多人自愿给予协助,只靠我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在这里,
我谨向那些给予协助的人们表示感谢。因为人数众多,恕不—一指名。此外,我还要感
谢各协会、组织和团体对我的帮助。感谢他们为我组织了会员座谈会,给本书提供了大
量的资料。在这里首先必须提出的是:汉堡的布兰克内塞空军研究室、斯图加特国防问
题研究社、不来梅空军协会以及其他有关组织。特别是德国空降兵协会、轰炸机飞行员
协会和战斗机飞行员协会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另外,我还要感谢承担本书大部分工作的盖哈特·休塔林出版公司和《水晶》杂志
编辑部。《水晶》杂志曾连载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引起了不仅是德国、而且是全世界
读者的强烈反响。从而使作者能进一步了解到数百名各次战役参战者的亲身经历,研究
多达数千封来信,进而充实了笔者写作本书的资料。
  就体裁而言,本书介于战史和报告文学之间。对于本书,也许有的读者认为批判的
成份多了一些,而另一些读者却与此相反。由于篇幅有限,所以就不能不对要叙述的事
件有所选择。我想那些被遗漏的事件中的当事人或许会对此感到不满。我知道有些人希
望尽量全面报道各方面的事件,但作为本书的作者来说,不可能用一本书包罗万象。总
之,本书是在记叙德国空战史方面走出的第一步,今后此类书籍将会陆续出版。
  为什么本书对德国空军在最后一年的情况只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呢?在这里需要说
明一下。一九四四年下半年以后,德国空军在东西两条战线上已经处于无可挽回的劣势
,可以说这时它已不能对战争再有什么影响了。在全军消耗殆尽和行将崩溃的情况下,
空军领导机关虽然在前线也导演了一些戏剧性的场面,但作者还是打消了记叙最后几个
月所发生的事件的念头。另外,有关资料一般来说都未涉及到一九四四年以后的事情。
这样一来,就只得以当事人彼此不同的个人回忆录作依据了,然而我不想这样做。因为
许多军人,诸如阿道夫·加兰德和他的名著《自始至终》都已经根据自己的见解叙述了
这些事件。
  本书只写到一九四四年的理由,并不象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只颂扬德国空军的胜利
,而闭口不谈它的失败。德国空军的失败是从根本上已经注定了的。可以说是由于空军
的组建过于仓促,对战争缺乏认真的准备以及缺少重要的完成任务的机种等原因造成的
。关于这一点在本书的开头部分已有充分的叙述。
  用假设当时的情况是如何如何这种特定的前提来推断事物的结果,无疑是富有吸引
力的。但是我相信我决不会被这种写法所引诱,因为重要的不在于推测而在于事实。
  本书是德国空军所经历过的战斗历程的记实,因而我竭力克制以作者的眼光作出道
德方面的评价。因为一个实际的问题是,对战争现象的准确判断,不能单纯建立在感情
的基础上。战时的宣传往往过份地宣扬英雄行为,而战后的运动则反对有关军队的一切
,现在仍有许多报刊撰稿人热中于此。彼此如出一辙,实质上都掩盖了事实,影响真理
的发现。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
能形成客观的见解,而这种见解绝不会是赞美战争,赞美战争只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苦
难。
  本书的最终目的旨在帮助人们去实现他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的目标,即尽管过去和
现在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对立,但是,人类必须为保卫和平而生存。
一九六四年秋于汉堡
( 全 文 完 )


--
  我歌故我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7.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