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zpzheng (女朋友在哪里?), 信区: Green
标  题: 二战德军战略失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23 18:07:37 2002) , 转信

德军的战略失误不在于进攻时间的推迟,这是因为:一、德军解决南斯拉夫政变并没有花
费很多的时间(德国必须处理这个问题,否则不但失去在南斯拉夫的资源供应,其进攻侧
翼也将受到极大威胁)。在德军发起攻击前的几个月,并不适合进攻苏联。由于波兰东部
的这一年春季泥泞一直延续到五月中下旬,使德军装
甲部队不可能全部在此之前运动至进攻出发地并做好战斗准备。
所以希特勒比较合适的进攻时间大约在五月十五日以后至六月初,与实际进攻的时间相差
不过一个月。似乎很难得出结论认为,希特勒仅靠提前进攻就可以达成其战略目的。二、
希特勒合围苏军西南方面军的行动虽然夺得了整个乌克兰,并围歼了苏军重兵集团,解除
了中央集团军之侧翼威胁。但由于希特勒所追求的目
标太多、太分散(希特勒既要攻克乌克兰、又想拿下莫斯科、还要同时攻克列宁格勒,作
为战略目标来说,追求过多,远远超过了德军本身所能达到的程度),以至于根本无法利
用这一胜利所带来的有利形势。三、希特勒及其将领所有战略计划建筑在一个假设之上:
即只要给予苏联以沉重的打击或攻占莫斯科,就可以
使苏联政府迅速垮台。事实证明,这一假设是错误的。这也决定了德国的最终失败。也就
是说,即使德国能在冬季以前攻占莫斯科(不能要求德军进攻得更远了),苏联也不会投
降,最后德国必然陷入一场时间加长的两线战争。

苏德战争初期的一些问题

“巴巴罗莎”计划的目的,是“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
这个计划,如某些战史学家所指出的,在目标、语言和形式上都显得杂乱无章,含糊不清
。希特勒在这个指令中的身份也一再转变,时而是经济学家,时而是最高统帅,时而又是
陆军的高级指挥官(指令中甚至涉及到师的行动)。
希特勒设想同时在列宁格勒、斯摩棱斯克、基辅三个方向上同时实施三个大规模战略性战
役,力争在战争一开始就歼灭苏军主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德军的部署为:中央集团军群
从卢布林一苏瓦乌基一线出击,承担主要任务,即消灭白俄罗斯的苏军,然后向斯摩棱斯
克和莫斯科发动大规模强攻。这个集团军群的编成内有五个集团军,其中有两个坦克集团
军。北方集团军群有三个集团军,内有一个坦克集团军,它们从苏瓦乌基─波罗的海一线
出动,目标是粉碎波罗的海各国的苏军,并同曼纳海姆元帅指挥的芬兰军队配合,攻占列
宁格勒。切断通向摩尔曼斯克的交通线。南方集团军群位于卢布林和喀尔巴阡山之间,任
务是向基辅总方向发动大规模强攻。同北方集团军群一样,它拥有三个集团军,内有一个
是坦克集团军。它的南翼,由安东奈斯库元帅的罗马尼亚军队和里特尔·冯·朔贝特将军
的德军第11集团军来掩护。

轴心国方面总兵力约为一百四十个师,组成三个突击集群,部署在苏联国境上。一般说来
,它们的装备精良,特别是坦克较好(约三千五百辆),并得到三千九百架飞机的支援。
苏联方面,总兵力约一百个师,分布在北起摩尔曼斯克北部的巴伦支海,南至黑海的多瑙
河口的国境线。此外,约有六十个师正从边境各军区
的内陆地区调来增援边境各部队。对于达成战役突然性的一方来说,苏军在进攻战略理论
指导下的防御是很脆弱的。比如,在蒂尔锡特地区,苏军第125步兵师,负责掩护二十
五英里宽的正面,受到德军整个坦克第4集群的进攻。这个集群的第一梯队由三个坦克师
和两个步兵师(步兵师负责打开防线缺口,然后归建
)组成,第二梯队则由三个摩托化师组成,因而一举攻占了这个地段。其它地段也大致如
此。因为在每个德军选定的正面上,其与苏军相比的兵力优势,为2.5比1或更多。

战争一开始,德军遭遇的抵抗是微不足道的,一切似乎像进行军事演习一般。弗朗茨·哈
尔德6月28日的日记记载:“敌人被德军的进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的部队没有作出防
御战斗部署。边界地区的部队在各自的防区内分得很散。国境线本身绝大部份地段的警戒
是薄弱的。”但随之而来的抵抗开始增强。7月23
日,耶尔尼亚附近的反突击尤为猛烈。到7月26日,苏军先头部队已经突入第聂伯河北
岸的斯摩棱斯克的登陆场。猛烈的反击一直继续到8月的第一周。仅7月30日一天,苏
军部队向耶尔尼亚发动了不下十三次冲击,然而都没有成功。德军于8月1日重新开始向
罗斯拉夫尔推进,在这次战斗中,苏军第28集团军
被包围,遭到惨重损失,集团军司令R·R·卡格洛夫阵亡。在8月末和9月初,在从托
罗佩茨到诺夫哥罗德─塞维尔斯克的广阔战线上,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德军夺取托罗佩茨
以后,苏军的西方方面军的第16、第19、第20和第30集团军发动了攻势,但是它
们很快遇到猛烈的抵抗,因而只向前推进了几英里。
从9月5日至9月8日,苏军终于停顿下来。9月10日,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下令停止进
攻,并命令方面军司令部占据防御阵地。斯摩棱斯克附近的战斗,使希特勒的闪电战丧失
了大部份势头。从德军的观点来看,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的据守,是对他们的计划的首
次打击。由此而造成的耗误,使他们面临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问题。

布卢门特里特描述了这次会战的影响。他在谈到7月底的战局时说:“五十万俄军似乎已
被合围,包围圈几乎已经封闭(只差大约六英里),可是俄国人再一次成功地使大部份部
队摆脱了困境。由于此次功败垂成,希特勒立刻面临着一个困难的抉择:是否中止进攻。
我军这时已经深入俄国四百多英百英里。”因为并没有达到希特勒在指令中所要求的歼灭
苏军主
力的目标,所以迫使德国人就战略问题重新进行了后果不堪设想的辩论。布卢门特里特说
:“我们进抵斯摩棱斯克以后,在杰斯纳河上停顿了好几个星期。这一方面是因为必须调
集补给品和增援部队,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德军指挥部内部对于今后的作战方针的看法发生
了新的分歧。人们无休止地进行争论。”

德军的推进遭到阻滞以后,希特勒开始犹豫不决起来。苏联防御的顽强程度肯定是他没有
料到的。而且,希特勒对于进攻列宁格勒、莫斯科或乌克兰这三个目标的先后顺序似乎一
直踌躇不决。有时候还把这三者同时作为主要目标。前线指挥官们强调莫斯科的压倒一切
的重要性,他们确信进攻莫斯科是唯一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但却毫无结果。元首终于在
8月4日前往中央集团军群指挥部所在地新博里索夫。冯·柏克元帅扼要报告了前线指挥
官们关于继续向莫斯科推进的意见。希特勒提出把列宁格勒作为主要目标,但关于下一个
目标是莫斯科还是乌克兰,没有作出决定。这是一个希特勒变招的征兆。虽然他还表示希
望在冬季来临时占领莫斯科和哈尔科夫,但这些表示跟战争最初几周那种洋洋得意的预言
已经大不相同了,苏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顽强防御,严重地破坏了希特勒的时间表,并
且动摇了他早日结束这次会战的信心。实际上,希特勒就古德里安1937年写的一本书
所讲的那段出人意外的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讲的,希特勒说:“倘若我当时知道你在你
的书中列举的关于俄国坦克实力的数字实际上是正确的。那么─我相信─我是决不会发动
这场战争的。”8月23日,终于作出了决定:乌克兰被选定为主要目标。在集团军群指
挥部的一次会议上宣布:“无论是列宁格勒战役,还是莫斯科战役都不进行了,当前的目
标应该是夺取乌克兰和克里米亚。”

希特勒曾经受到他自己的最高统帅部和参谋总部的责备,因为他放着莫斯科不打,把时间
和部队都分别浪费在攻打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上。对列宁格勒一迭米扬斯克一提赫文地区的
进攻,由于未能克服密林和沼泽的障碍而流产。进攻乌克兰,在基辅河曲部大获全胜,歼
灭敌人数个集团军,并俘敌六十万人,但似乎浪费了攻下莫斯科的最好的时机。但如果进
一步去考查,如西顿在《苏德战争》一书中所认为的:“若从歼灭苏联集团军的数目来衡
量德军的胜利,那么,采用勃劳希契的计划,于7─8月份攻打莫斯科以西铁木辛哥的西
方方面军,或许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力量取得同样的战果。如果希特勒这样做了,他就会
拿下莫斯科,铁木辛哥的西方方面军如果不是全部也将大部被歼灭。”但是,“从另一方
面来说,布琼尼的西南战区和基尔波诺斯的西南方面军
则有可能保存下来。因此,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提出的计划要说是比希特勒的好,也只是说
它有可能取得稍大一点的胜利,但肯定不能在冬天到来之前打败苏联。”

另一方面,莫斯科失陷,即使在政治上和士气上会遭到很大损失,也不会使苏联失去继续
作战的能力,因为苏联的许多工业基地是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丢掉莫斯科的综合工业体
系也不会使苏联丧失其主要军火来源。当然,莫斯科是俄罗斯中部铁路系统大部份铁路的
汇合点,因此,丢失莫斯科的损失,对苏联来说将会是严重的;但即便如此,乌拉尔方面
的几条铁路仍然可通到沃洛格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和芬兰前线,以及西部前线、里海和顿
涅次盆地。如果认为莫斯科失陷,斯大林就会与德国人媾和,那也是毫无根据的。而希特
勒与斯大林谈判的可能性则更小。对苏联来说,失败将意味着完全屈从于希特勒。而且很
可能意味着斯大林及其共产党统治集团的垮台和灭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肯定,不管丧
失多少领土,斯大林也会打下去,何况他已经得到美国援助的保证。

希特勒指挥战争,追求的目标太多,过于分散。对苏联来说,即使失去列宁格勒地区和顿
涅次盆地,也不会对它的士气和经济产生有决定性的直接影响。后来德国控制了顿涅次盆
地,证明它的价值极其有限。

西顿认为,在战争开始时,德军如果令北方集团军群在中央集团军群的左翼径直向东朝加
里宁挺进,作为对莫斯科总攻势的一部份,避开列宁格勒和波罗的海北部地区。这样一种
战略也许更为可取。同样,南方集团军群本采可以紧靠中央集团军群的右翼行动,先不管
克里木半岛和外高加索油田。如果在7月中旬能出奇
袭攻占基辅,而且三个集团军群能收拢成一个整体,保持更紧密的队形,那么德军在中央
的攻势有可能远远超过莫斯科达到伏尔加河,即沃洛格达、高尔基和萨拉托夫一线。但问
题是,虽然此时苏军缺乏进攻的机动能力,然而德军的翼侧在一定程度上是经受不起苏军
从乌克兰东南部和列宁格勒发起的反突击的,德军是否能在冬季守住这样一个大的突出阵
地还是个问题。假如整个德军的力量象斯大林所预料的那样,指向较为易攻的乌克兰和吨
涅茨盆地,它有可能可以远达高加索油田。但是占领这些地方不会马上得到好处,起码也
得一年或更多一些时间才能见到成效。

因而,不管德国采取何种战略,它在东方开战时没有足够的入力物力资源,是确凿的事实
。五十个师和一千五百架飞机被留在后方。11月份,凯瑟林的第2航空队司令部和一个
航空军被撤到地中海,因为隆美尔在那里遭到了英军在北非发动的有限的反攻而发生了一
些困难。两线作战本来是危险的,这是第一次警告。德军根本没有预备队,秋天还没有到
,他们就开始把部队从一个受到威胁的防区调到另一个防区,从一个战区调到另一个战区
,最后,从1942年起,从东线调到西线,又从西线调到东线。战线很长,而且越往东
进越长,德军深入敌后很远,加上希特勒坚持要各部队与其翼侧友军保持紧密联系,这就
意味着入侵部队既不能保持纵深配置,也不能保留预备队;于是最终失去了进攻的锐势,
出自同一原因,德国空军的掩护和战术支援,除了在选
定的主要地段之外,非常薄弱。德国空军没有进行过战略轰炸,好像也不曾在纵深阻滞赶
敌人。苏联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使德军的缺陷暴露得更为突出,能侵占象苏联这样广阔
的领土并不一定意味着也能守住这块领土。

德军空运的后备力量是有限的,而苏联的铁路系统又极不可靠。在战争初期,所有的物资
都得在苏联边境从一条铁路转到另一条铁路上,因为铁路轨距不同。这一点,再加上缴获
的苏联铁路车辆不多,使运输能力大为降低,因此按照标准的欧洲轨距重新铺轨便成了紧
迫的任务。除了在乌克兰的一些地区,苏军有组织地
将轨道和路基全部破坏了之外,在其他地方改轨的工作进展很快,即便如此,重新铺设的
轨道的运输能力通常也不高。很多主要干线只改了一条线路,而侧线、转台和修理库若不
同样改轨,复线的运输效率就难以发挥。在乌克兰,木材缺乏,妨碍了改轨工作的进展。
所有的机车和车辆都得由德国国营铁路部门从德国或西欧调来,但德国的机车不适于在俄
国使用,因为德国机车只能使用德国燃料或者德国煤和顿捏次煤混合燃料,这些机车的设
计不能抵御俄国冬天的低温。在那年酷寒的河上的铁路桥被毁,全部货物都得卸下来,经
公路桥,或用摆渡过河,然后在对岸重新装车。冬天带来的唯一有利条件是第聂伯河的冰
面可以当做路基,在上面铺设临时轨道。到年底时,已有游击队活动的迹象,其主要目标
之一就是破坏德国的铁路和补给列车。

德国进攻俄国不仅没有足够的空运和铁路运输的支援,而且也缺乏足够数量的摩托车辆,
而那些已有的车辆也极不适用。德国有三个月的燃料储备,其轮胎储备仅够两个月使用。
甚至德国的马匹和一般军用马车也适应不了俄国的天气和那坎坷不平、坑坑洼洼的道路,
马匹倒下了,车辆毁坏了。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德军战
斗部队在俄国靠徒步行军。与苏军形成对照的是,苏军的冬装有毡靴、皮帽和棉外套,而
德军士兵到12月份,昼间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下25度时,还没有得到冬装。德军士兵得
到的各式各样的冬季衣服中,甚至包括妇女的皮大衣。

总之,德军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充份的准备来实现第21号指令所给予的任务。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0.83.203.3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3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