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史海回眸——揭开纳粹原子弹光环下真相(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Oct 30 18:15:34 2002) , 转信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10-8/js1008009.jpg">

    1941年9月,种种迹象似乎都预示着整个欧洲将陷入希特勒的统治之下。英国从夏天起
就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处于孤军奋战的地位,已经无力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线,只能在北
非沙漠中打上几仗。苏联几个星期之前就遭到了入侵,它的命运取决于希特勒大军的围困
行动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此时,德国核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伯乘火车去哥本哈根找他
的同行尼尔斯·玻尔。(左图为希特勒,据传当年他曾十分重视原子弹的研究)

    两人共进晚餐之后,谈话在玻尔住所的外面进行。也许他们想避开窃听器,但他们肯
定也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交谈。海森伯到底跟玻尔说了什么,他们的谈话对战争的发展产
生了什么影响呢?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怀疑海森伯向他的同行透露了德国纳粹正在进行一项原子弹计划
,而且似乎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并不清楚他是以何种方式对玻尔提起这件事的。1958年
海森伯本人指出,他的本意是想提醒全世界,如果希特勒拥有原子弹会带来什么样的危险
。这一说法为这名德国科学家戴上了一顶光环,人们原谅了他与纳粹的合作,甚至将他看
作是打入纳粹内部的抵抗分子。换句话说,第三帝国最终没能用上原子弹,要归功于这位
科学家在研制过程中暗中阻挠。

    但这种片面的说法值得讨论。现在我们知道,玻尔曾经在1958年6月写信给海森伯,回
应他所说的话,这封从未寄出的书信于今年2月5日被公之于众,再次掀起了人们关于海森
伯真实动机的争论。实际上,海森伯是想说服玻尔加入纳粹的研制原子弹计划,还试图打
探玻尔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希望促成一项协议,即如果盟国不研制原子弹,德国也不
会继续该项工作。

    盟国全面推进核研究

    海森伯的话其实根本没有对战争的发展产生多大影响。实际上,在这次会面以前,盟
国就已经开始了原子弹的研制。警报在1938年12月就拉响了,当时德国化学家奥托·哈恩
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他用中子轰击原子序数为92的重金属铀,发现铀的原子核分裂为两种
不同的物质,即钡和氪。如果释放出来的中子能够促使其他铀原子核分裂,释放出更多的
能量和更多的中子,那么就可以引发链式反应,使得制造原子弹成为可能。

    但这一消息在当时所引起的只是科学界内部的链式反应。哈恩的老同事利塞·迈特纳
因躲避希特勒的反犹太人政策而被迫流亡哥本哈根,她与外甥奥托·弗里施合作,研究核
裂变。在随后的一年里,美国、华沙、列宁格勒和巴黎等地都在反复进行哈恩的试验。尽
管它仍被看作一个遥远的可能性,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科学界显然已经达成共识,
生产原子弹绝对不是空想。

    1939年夏天,在欧洲冲突爆发之前,恩里科·费米、利奥·齐拉特和保罗·维格纳委
托爱因斯坦交给罗斯福总统一封信,提醒他注意原子弹的危险性和储存铀以生产原子弹的
必要性。大西洋的另一侧也没有忽略这个问题。1940年3月,两名在英国避难的德国科学家
奥托·弗里施和鲁道夫派尔斯写了两份关于原子弹研究的报告,送交由亨利·蒂泽德领导
的负责原子弹研究的委员会。当年秋天,蒂泽德前往美国,向美国当局通报他们取得的成
果,一场卓有成效的合作由此开始。1941年中,也就是在海森伯和玻尔会面之前,英国的
莫德委员会已经认定,钚在原子弹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img src="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8-7/js0807017.jpg">
美军当年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

    同年10月11日,美国参战前两个月,罗斯福寄了一封私人信函给丘吉尔,确定了两个
超级大国在原子弹研究领域内的合作。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10月27日,重水的发现者哈
罗德·尤里从美国来到英国,与英国人合作。1942年初,英国在研究过程中的重要性大大
降低了,研究计划几乎完全掌握在了美国人的手中。这和情况在玻尔1943年逃离丹麦、定
居美国之后变得更加明显。

    随着研究计划不断取得进展,盟国希望能阻止德国人的研究步伐。也许最有效的方法
就是派小分队潜入第三帝国在挪威获取重水资源的地区。这段历史曾经在1965年被拍成电
影《铁勒马九壮士》,由柯克·道格拉斯和理查·哈里斯主演。

    被夸大的原子弹传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书籍谈到纳粹在原子弹研制方面取得了
重大进展,还说,除非发生意外,不然希特勒一定会抢在同盟国之前造出原子弹。事实是
,他们或许在弹道导弹和喷气式飞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这些成果起到了为原子弹的
传言添油加醋的作用。

    但事实真相完全不是这样。纳粹推行的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不但没有推动研究工作的
进行,反而严重阻碍了计划的进展。

    战争结束之后,参与过纳粹原子弹计划的德国科学家们被送到英国接受审问,他们被
问及研究计划的进展程度。谈话内容被视为最高机密,47年以后才被公之于众。

    为第三帝国效劳的科学家们一直未能建起一座核反应堆,也不知该如何计算关键性的
数据。此外,他们只是对钚元素的作用产生了一些猜测,而盟国的科学家早在1941年就已
在这一问题上得出了结论。从这一点来看,难怪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相信1945年8月份在广
岛爆炸的正是一枚原子弹。既然他们这些高等民族的人都没有办法生产出原子弹,像美国
这样种族混杂的国家怎么能够做到呢?

    总而言之,最终导致德国人在核武器研制方面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海森伯令人生疑的声
明,而是西方国家在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和第三帝国科学水平低下的结果。如果情况正相
反的话,人类的历史将不堪设想。(原载西班牙《世界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