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mm换了签名档), 信区: Green
标  题: 二战期间克里姆林宫因何未被德军炸毁(图)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Feb 25 09:07:39 2005)

2005年02月24日 14:35 新浪军事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5-02-24/U28P27T1D268497F3DT20050224143511.jpg
伪装后的克里姆林宫正面建筑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5-02-24/U28P27T1D268497F26DT20050224143511.jpg
警备司令向贝里亚呈送的伪装设想秘函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5-02-24/U28P27T1D268497F318DT20050224143511.jpg
克里姆林宫伪装效果示意图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5-02-24/U28P27T1D268497F319DT20050224143511.jpg
德国法西斯飞行员得到的克里姆林宫目标示意图

  二战期间,斯大林一直在克里姆林宫内指挥着反击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在德军飞
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克里姆林宫竟然未受任何大的损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日前刚刚解
密的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保存了64年的绝密文献揭开了创造这一奇迹的最大功臣:精心伪装


  卫国战争爆发一个月后,对德军飞行员来说,克里姆林宫突然从莫斯科神秘消失了,
经常无法找到目标,完成轰炸任务。当时,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机关所在地,是德国法
西斯轰炸莫斯科时最主要的目标。档案中保存了一张德国飞行员执行轰炸任务前必备的目
标图片,上面清楚地标明了3个主要目标:克里姆林宫1号大楼(斯大林的办公地点)、大克
里姆林宫、列宁墓。但是,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哪怕是在晴朗无云的日子,大部分法西斯
王牌飞行员不仅无法找到上述目标,甚至连克里姆林宫都发现不了。

  原来,根据斯大林的授意,由“总魔术师”贝里亚具体负责执行,在战争开始后30天
内,克里姆林宫大变魔术,进行了精心伪装。

  1941年6月26日,克里姆林宫警备司令斯皮里多诺夫少将向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贝里
亚递交了一封秘密信函,以“根据您的指令”开头,汇报了伪装设想,主要目的是在莫斯
科市整体背景基础上,进行伪装,增大敌机抵近空袭时寻找克里姆林宫的难度,减小对宫
内个别楼房俯冲瞄准轰炸的可能性。主要措施是借助颜料和粉末,消除宫内各教堂金顶的
闪光,在宫内及附近广场上,布设各种各样的模拟物,迷惑敌人。

  克里姆林宫内塔楼上的红星和教堂上的十字架都被蒙上护套,塔楼整体和教堂圆顶都
被漆成黑色,套上麻袋。参照克里姆林宫城墙尺寸,造出各种伪装模型,仿造了红场和马
涅日广场的部分轮廓。宫内的房屋都伪装得非常像剧院,塔伊尼茨花园部分建筑也被蒙上
布顶。克里姆林宫正面建筑呈亮黄色,内部各建筑顶部多为绿色,而莫斯科市内建筑顶部
主要是红色和褐栗色,相比之下,非常显眼。根据总体伪装构想,所有建筑全部漆成了莫
斯科建筑背景色彩,战后才恢复原貌。

  另外,从博罗维茨大门到救世主塔楼之间,遍洒沙土,布设了一条大道,飞行员在空
中看起来,就像一条普通公路。克里姆林宫旁边的莫斯科河弯曲处也改变了惯常的形状,
在莫斯科列茨大桥和大石桥之间,又建造了一个木桥,尽管并无行人在上面行走,但从空
中看起来,却像真的一样。列宁墓外形也变得无法辨认,左边和右边的讲台上都蒙上了巨
大的红幅,上方直接搭建了一个巨大的3层楼房木制模型。

  1941年11月7日,在著名的大阅兵时,这个3层楼房模型被临时拆除,上午9点整,斯大
林走上讲台,发表了5分钟的讲话,受阅红军官兵直接从红场开赴战场。但是,由于阅兵准
备行动严格保密,负责拍摄斯大林阅兵场景的新闻记录片小组事先没有接到通知,结果错
过了斯大林的讲话,只拍摄下了部队受阅场景。一周后,在克里姆林宫1号楼斯维尔德洛夫
斯克大厅,搭建了列宁墓讲台木制模型,斯大林再次穿上军大衣,大沿军帽,对着镜头,
重复了一次著名的阅兵演讲。后来,这一“虚假”镜头多次被搬上荧幕,不过,观众们并
不知道,这并不是斯大林红场阅兵时的“正版”原话。

  在当今高精武器和现代化空天侦察系统面前,卫国战争期间克里姆林宫的伪装术,可
能会被视为“小儿科”,但在当时却非常有效。伪装后,德国空军对克里姆林宫的空袭次
数明显减少,1941年只有5次,1942年3次,之后一次也没有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
筑从而得以保存,德国法西斯企图消灭苏联最高领导层的阴谋也未能得逞。至于一些法西
斯飞行员仍能找到目标,对克里姆林宫进行轰炸,主要是因为有时候雨水冲刷掉了部分伪
装,积雪使色彩伪装失效,暴露了克里姆林宫的建筑轮廓,也有可能是德国法西斯通过在
莫斯科市活动的间谍得到了目标情报。

  1941-1942年间,德军飞机共向克里姆林宫投掷了152颗铝热炸弹,15颗碎片爆破炸弹
,首次轰炸是在1941年7月22日,一颗重250千克的炸弹落到了大克里姆林宫,却没有爆炸
,穿透了屋顶和格奥尔基大厅天花板,落到了地板上。在所有轰炸中,除100名警卫人员死
亡,多间门窗破碎,通信中断外,克里姆林宫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没有引发一次火灾
。而在部署于阿尔巴特大街、特维尔街心花园和其他地点的防空兵器的攻击下,冲向克里
姆林宫的德国飞机15%被击落。(书山)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修改:·ersy 于 Feb 25 09:23:07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30.69]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