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信区: Green
标  题: 诺曼底战役中的法莱斯缺口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Fri May 27 09:49:55 2005)

前言  
  阿修比:本文简写自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社出版的《诺曼第战役巴顿缺口之谜
》,作者是加拿大的罗麦(Richard Rohmer)少将,译者是郭功儁。罗麦少将于二战期间
在加拿大皇家空军第430中队服役,因在欧洲战场执行了135次作战侦察任务而获得杰出飞
行十字勋章(DFC),1981年以少将军衔在加拿大后备部队总监的职务上退役。本书以第4
30中队原始的《阵中日记》,最初侦察的照相及许多军事将领有关本战役的电讯、回忆录
、以及亲身见闻,进行了详尽分析,交代出“巴顿缺口之谜”的来龙去脉,可以说是一本
出色的第一手作品。不过由于本书厚达236页,而且其中很多内容用来回忆当年个人的作战
经历,要全部扫描出来有点犯不着。所以最后决定采取简写的方式,尽量使用原文并按原
作的章节安排来概述要点。  

 
第一章  
  集结在英国、准备领军出征的高级军官,可说将星云集。从1944年6月6日发起诺曼底
滩头突击,经历这场战役全程,直到8月第3周诺曼底最后胜利的四员主要大将是:艾森豪
威尔、蒙哥马利、布莱德雷和巴顿。  
   1943年12月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即在北非阿尔及尔通知艾森豪威尔,他将指挥盟军
登陆诺曼底的“大君主作战”(Operation Overlord)。由于邱吉尔坚持既然盟军最高统
帅由美国人担任,那么指挥入侵大军地面部队的就应该是英国人,开罗会议也决定在诺曼
底突击作战期间由蒙哥马利担任所有地面部队指挥官。同时蒙哥马利兼任英国第21集团军
司令。D日作战受到蒙哥马利节制的陆军将领包括:美国陆军第1军团司令布莱德雷和英国
陆军第2军团司令邓蒲西。  
  这时,巴顿的光芒却因为两次“掌掴事件”日益扩大的阴影而黯然失色。这不但使他
失去第7军团的指挥权,同时也使他无法跻身D日入侵大军的行列,作为一位打头阵的战将
。委派巴顿指挥的乃是位于英国的美国陆军第3军团。开始时,第3军团乃是虚构的美国第
1集团军的先头编组。它是一个假想的部队,旨在引诱德国情报部门相信,纵令诺曼底登陆
成功,巴顿亦将率领第二支大军进攻加莱地区,从而不敢动用后备部队。这一重要欺敌计
划的代号是“刚毅作战”(Fortitude)。所以实际上预定要到1944年7月巴顿才到法国战
场履新,他不会参加攻略诺曼底滩头的“海王星作战”(Operation Nepture),那正是“
大君主作战”的序战。  
  尽管这四位将领各有自己的互相对立、猜忌、争执以及人性的力量和缺点,从6月6日
成功的登陆直至1944年8月19/20日法莱斯缺口合围为止(那意味着德军防守诺曼底的最终
溃败),诺曼底战役取得了成功并给予敌人的无比重创。不过这种成功的荣耀却把现代战
史中一项最悲惨和代价最大的战术过失——法莱斯缺口的形成——的原因和结果掩盖、隐
藏、乃至几乎湮灭。  
  法莱斯缺口乃指1944年8月12日那天,德国第7军团以及协同作战的装甲军团被盟军包
围的巨大口袋阵地之东端缺口;通过这个法莱斯和阿干坦之间的缺口,几十万德军在8月1
9/20日缺口封合之前竟然安然脱逸。德国历史学家苏拉姆教授后来描述说:“因此这次法
莱斯的突围是本战役中一次伟大的较量。此后,在德军这一撤退行动中敌军得以切断并且
歼灭的全军的机会也就一去不复返。”苏拉姆评述的这次良机,指的是8月12日巴顿第3军
团的矛头进抵阿干坦之时,假如巴顿立即向北急进12英里,直达法莱斯,跟加拿大人和波
兰人会师,整个德军就会陷入包围圈内。8月13日巴顿的侦察部队已接近法莱斯,可是奉令
撤回到阿干坦,于是法莱斯缺口就这样形成并开放了一个星期,德军凡能机动的单位都经
此缺口逃出了。  
  是谁发出命令要求美国第3军团在阿干坦止步,从而阻止口袋阵地封闭起来?是巴顿本
人?还是蒙哥马利、布莱德雷或是艾森豪威尔?  

 
第二章  
   1944年4月7日,在伦敦召开的“大君主作战计划简报会议”上,蒙哥马利决定“大君
主作战”的任务是:  
   “以1944年5月1日为目标日,运用集结在英国的大军和装备发起并执行作战,在欧洲
大陆获取一个攻势基地,以便展开后续的攻势行动。该立足点必须包容充足的港口设施,
以维持二十六至三十师的兵力,而且能使按照每月三至五师的速率接受从美国或其他地区
的后续增援部队。”  
  蒙哥马利并且表示:“一旦在岸上立足稳固,我的计划就是从东翼——即克恩部分设
法自滩头堡冲出。我意图以这一威胁将敌人主要预备队吸引到这地区来,使他们陷在此地
无法脱身。这份任务由英军南河加拿大军担任。使敌人主要预备队陷在东翼以后,我计划
在西翼以布莱德雷将军麾下的美国部队进行突破,并以克恩为全线之转轴,做旋回运动。
美军的突破应向南直迫洛易河(Loire),然后发展为向东进击,并在巴黎附近扫荡到塞纳
河谷。这一行动旨在切断塞纳河以南所有敌军的归路,河上桥梁应使用空中攻击加以摧毁
。”  
  虽然日后蒙哥马利因这个计划受到指责,但是除了有关达到某些目标的时程,实战中
有的竟延后三十余日外,战事的发展大体上还是按照蒙哥马利的主要作战计划实现的。蒙
哥马利更是不顾7、8月间舆论对他如此严厉的批评,依然固执其主计划,尤其是坚持持续
“以克恩为转轴”的方针。  
  这一计划初期突击的装载吨位与后续海军需求至为庞大:包括十三万兵员与两万车辆
,均由最初三个攻击波运送上岸。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军事活动,而巴顿却只是一个隔岸
观火者。他的军团要到D日后十五天才加入作战,以攻占小不列颠半岛与开放其港口为主要
任务。然后第3军团应陈兵第1军团右翼,尔后动向可以向东与第1军团密切配合,或当可能
施行大包围时向南进出于洛易河。这一阶段,巴顿的主要任务是组建第3军团并执行欺敌行
动。这一欺敌行动和加上巴顿在德军中的威名,使希特勒在D日乃至其后的危急时刻仍然控
制着强有力的装甲预备队不用,而那些预备队本来是有可能把上岸的盟军赶下海的。  

 
第三章  
  在此次战役中德军的主力是隆美尔元帅的B集团军,包括第15军团、第7军团和第88军
,而其顶头上司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手里还有巴斯科维茨统帅的由第1军团和第
19军团组成的G集团军、施韦朋堡(Schweppenburg)的西线装甲军团(PGW),共60个师,
兵力约占德军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其中拥有7个装甲师、1600辆坦克的西线装甲军团是最重
要的机动力量,不过它的指挥权直接由希特勒控制。希特勒将第2、21、116装甲师转交隆
美尔指挥,其他4个师作为预备队由最高统帅部控制,直到判明敌人攻击不仅是一种牵制攻
击时才投入战斗。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在D日,费廷格的装甲部队就在离滩头阵地不过30英里
的法莱斯,却无法采取行动。这正是刚毅作战的成果。  

 
第四章  
  由于天气原因多次延期后,D日决定在6月6日。作战中英军还算顺利,而布莱德雷却遭
遇恶劣的气候,并在奥马哈滩头遭到痛击。在D日登陆战中盟军死伤、失踪共约12000人。
伤亡固然惨重,但比起若无两项重要配合因素,“海王星”所预估的75000人的伤亡则如小
巫见大巫。这两项因素为完全的奇袭,并且配合甚为成功的“刚毅”欺敌行动。  
  希特勒确信在诺曼底的攻击是佯攻,由巴顿率领的美国第一集团军不久将在加莱海岸
发动真正的大举进攻。倘若未受虚构的美国第一集团军的威胁,希特勒可能投入战场不止
是战略预备队,而且也包括第15军团全部。倘在D日至D加三日,这些立即可用、装备精良
、训练有素的强大部队一举投入滩头阵地,它们总体的战力恐怕会集中在一起,以雷霆万
钧之势,压在滩头上那些奋力挣扎、兵力单薄的盟军头上。  

 
第五章  
  蒙哥马利对于德军会作什么样的反应,显然判断的甚为正确。隆美尔和德军统帅部将
他们的主力调来对抗久经战阵的英国军队。在德军看来,未受战争洗礼、经验缺乏的美军
在D日当天已于奥马哈滩头遭受惨重损失,只需较少部队就可以轻易予以遏制。因此,掌握
在隆美尔手中庞大的德军装甲兵力,原封不动环布在克恩以北英、加军队的弧形阵线上。
这扇钢墙抵住盟军的攻打,使英、加部队的战车和装甲部队蒙受沉重的人员和物质损失,
到6月12日,蒙哥马利不得不暂停攻势。不过这正好符合他以英军牵制对方主力,美军以克
恩为转轴从侧后方突破的计划。巴顿曾如此评价蒙哥马利:“不是大刀阔斧、行动迅速的
人,而是一位打定型战的高手,他最关心的是不吃败仗,但并不关心如何打赢”。这时蒙
哥马利正在其司令部开始认真指导他精心策划的主要计划所定下的定型战。  
   “简而言之,我们对作战的部署,是故意将敌人主力吸引至我方东翼的英军第2军团
正面,以使位于西翼的我军容易扩展空间并且在西翼方向进行最后突破——使用美国第一
军担当此一任务。倘若西翼战况推展能够迅捷,意味我军定要在那里加速扩展战场。在东
翼克恩方面,并不急于进占土地,此处我们需以猛烈的攻击,来迫使敌人动用其预备队,
使美国部队在西翼为争取空间而推进时遭遇较少的抵抗。”  
   6月7日到6月12日,德军第21装甲师、第12装甲师、装甲教导师、第1冲锋队装甲师、
第17近卫装甲师先后赶到克恩一带,第2冲锋队装甲师、第2装甲师以及第11装甲师也奉命
向这方向移动。不过希特勒仍拒绝投入起作为战略预备队的装甲部队,他正期待迎击向加
莱突击的巴顿集团军。6月9日,德军和盟军不约而同的各自召开了一次战场指挥官会议,
会后双方在诺曼底滩头一带展开一场浴血战斗,结果死伤狼藉,惨烈无比。6月12日,企图
包围克恩的英军第7师迎头撞上德军装甲教导师,到6月14日被迫后撤7英里,宣告蒙哥马利
包围然后占领克恩的企图受挫。另一方面由于英军牵制了大部分德军兵力,布莱德雷方面
进展颇为顺利。  
  但是蒙哥马利在向英参谋总长布鲁克提出的书面报告中却说:“我们英国第2军团的态
势尚差强人意”,“美军的情势就不太妙”。实际上他应该调换一下说辞才对。只是身为
盟军地面部队总司令,蒙哥马利有责任从事两条战线的的战斗,一个是在战场上和敌人作
战,另一个则是文字之战,夜郎自大的美国人很是冲动,很容易发脾气;而英国佬也一样
自命不凡,而且气量狭隘。蒙哥马利对付接受报告的这两个人可谓技艺高超的按摩师,他
非如此不可。  

 
第六章  
   1940年5月邱吉尔成为英国首相之后,即着手推动登陆艇和人工港的设计与建造。19
42年,邱吉尔和罗斯福出席魁北克会议的时候,即决定须有两座人工港。此每一港口具备
英国多佛港相当的能力,它们应分段建造,D日以后迅速拖过英吉利海峡,然后沉放到选定
的地点。由于希特勒深信盟军攻击时必会夺取一个大港口,用以接纳支持大军必备的大量
军品,故突击诺曼底的一开始,盟军竟然自携港口而达成了奇袭作用。战役中两座“应急
桑葚港口”(Mulberry Ports),在美英军滩头各有一个。经由滩头和这两个港口上岸的
人员及物质,计有:兵员326000人、战车54000辆、辅助车辆不计其数、物质104000吨。 
 
  但是6月19到20日的暴风雨使得美军滩头的桑葚港几乎全毁,同时约有登陆艇、拖船、
货轮等船只不下800艘沉没或损坏。这导致一段时间内美军无力发动大规模攻势,英军也必
须等到8月25日才能保证弹药补给。6月29日,邓蒲西麾下的第8军终于在克恩以西6英里一
带越过奥恩河,并建立一个稳固的桥头堡。德军迅即以第9装甲师和第2、10冲锋队装甲师
展开反击,战况激烈。  
  随后,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建议将克恩一带的装甲部队后撤至舰炮攻击范围之外重建
防线,希特勒十分不满。7月2日,希特勒解除了龙德施泰特指挥权由冯·克鲁兹接任,两
周后,隆美尔因伤也离开岗位。  

 
第七章  
   7月6日是巴顿本人的D日,他于该日上午10:25离开英国抵达奥马哈滩头附近的一个
临时机场。在拜访了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之后,他前往多福尔河附近的第三军团秘密司令
部,但他此时并没有可以指挥的兵力。  
   7月10日,两个英军师和一个加拿大师向克恩推进。在两天的苦战之后,占领该城奥
恩河以西及以南部分。这次作战是蒙哥马利的胜利,他在比计划日程晚了34天后,终于进
占克恩。  

 
第八章  
   7月13日,蒙哥马利再度要求重轰炸机协助地面部队越过奥恩河向克恩以东以南攻击
前进。按他的计划,英军第2军团和加拿大部队奉命吸住最大的敌军主力,并以持续攻势拖
垮敌人。7月18日,在盟军1700架重轰炸机协助下,英军开始推进。但是并没有出现突破,
每一码土地均经紧张而且代价高昂的战斗。单18日一天,英军第3装甲师共有150辆战车失
去战斗能力。  
  同时布莱德雷所部在登陆以来最残酷的奋战中攻占维耶河以西的圣罗,取得向南发动
突破战斗的必要空间。在经过这15日苦战之后,布莱德雷军团的十二个师只推进了7英里,
其间一共损兵折将4万人,严重的损害其作战能力。  
  蒙哥马利统帅的英军战况也很艰难。他仍然坚持其旋转轴战略,却依然无法有效运动
,从而经常受到舆论的口诛笔伐。但蒙哥马利依然沾沾自喜的说:“总之我们仍可说达成
目标”。他绘出一张兵力对照图,显示美军第1军团以及英军第2军团的当面之敌,以证明
其旋转轴战略发挥的作用。图上显示7月15日那天与美军对垒的只有两个德军装甲师190辆
战车,但与英军对垒的却有六个装甲师630辆坦克。  
  蒙哥马利看出他的军队以准备好从滩头阵地脱颖而出。突破地点并非如艾森豪威尔和
盟军最高统帅部幕僚所建议的旋转轴位置克恩,而是西翼,这一任务应该由美国人完成。
“我曾说明我计划的重点是:一旦发起,突破作战必须保持其动量不坠。因此必须在美军
正面干脆利落地突破敌阵,同时要迅速开辟一条走廊,让装甲部队通过、迅速冲向开阔的
荒野。为确实做到此点,我们决定要求重轰炸机的援助,不过受天气的不利影响,突破之
战不得不延长到7月25日再动手。”此美军突破作战的代号为“眼镜蛇作战”(Cobra),
具体计划由暂时空闲的巴顿为布莱德雷拟定。在东翼克恩,蒙哥马利也必须推进,最低限
度也要让大家看起来在动。因此他训令邓蒲西将军加速前进,即“赛马场作战”(Goodvw
ood)。  
  蒙哥马利在记者招待会上犯了一个错误,他给记者和其他人造成了一个“赛马场作战
”是突破性作战的印象,这也是由于他把此次作战看得过于乐观了。两日以内,“赛马场
作战”不得不放弃,蒙哥马利无法达成进展。他感到后悔,“因此,我即未做到原定计划
,战役本身即告失败”,“任何时候我从未有过自东翼桥头堡发起突破战的企图。对于这
项简单而基本的理念误解丛生,实为引起英美高级人士间许多困难的根源。”他感到了压
力,“摩根和他身边的一伙失意战略家,伺机想说服艾森豪威尔认定我是防御成性的,我
们不大可能从战线任何地方突破”。  
  蒙哥马利的荣誉心和自大狂在所有自以为是的盟军将领中可以说是无可比拟。对于舆
论批评他无能力在战场上推进,他认为不公平、不合理、难以接受,所以变得非常敏感和
易于激怒。而且他对于置身盟军最高统帅部的英国陆空军将领不合情理的大肆裁减也深感
愤懑。不满的事情越来越多。  
  将帅之间的不和和敌意在与日俱增,盟军将领所做的若干重要决定即将在这种背景中
产生。其中之一对战争的推展毫无疑问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个决定是在8月12日做出,其结
果便是恶名昭彰的法莱斯缺口的形成。  

 
第九章  
  自D日登陆以来,隆美尔在战场损失官兵逾97000人,其中军官2360员,而希特勒只拨
给6000名补充人员;一共损失战车225辆,只补充了17辆。而且希特勒拒不抽调第15军团的
一部分增援继续兵力的诺曼底战场以免削弱了对付他深信的“巴顿集团军”即将发动的对
加莱的攻击。盟军则持续增加兵力。7月23日,加拿大第1军团由克莱尔将军任主帅在诺曼
底正式成军。  
  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不断鼓励在圣罗之战中受创颇重的美军和布莱德雷出击。7月2
4日,艾森豪威尔写信给布莱德雷,电文中说,他“在完全由美军所发动的本次大战最伟大
的地面攻势中”,个人愿对“胜利必须付出的代价”承担全部责任。同时提醒布莱德雷,
同时英军也将发起猛烈攻势,如果英军第2军团能和美军同时达成突破,战果将“无法估计
”。  
  在最高统帅和顶头上司的支持下,布莱德雷遂依计划于7月25日揭开“眼镜蛇作战”的
序幕。7月28日,右翼关键目标考坦斯已为美军攻克,期盼以久的突破之战终于露出了令人
乐观的曙光。美军第1军团正如万马奔腾般向前运动,这是布莱德雷的伟大胜利。他已考虑
要进占通往小不列颠省要冲阿佛朗哲的时机,布莱德雷准备让巴顿大展身手。  
  在获得艾森豪威尔核准下,美第3军团将于8月1日成军,可布莱德雷急需在8月1日前让
巴顿活跃在战场上。7月28日,他以口头命令把米多顿的第8军和海斯里普的第15军的指挥
权交给巴顿。现在巴顿以三种身份参战:尚未成军的美第3军团司令、美第1军团副司令;
同时他还是刚毅计划的主角,所以对于他在法国战场的活动,盟军保持绝对机密。  
  东翼方面,蒙哥马利发起的“眼镜蛇作战”的平行攻势再次受阻,可是这次突击也再
次拖住德军装甲兵主力于克恩地区,使其不能和美军机动部队对抗。但是从外表看来蒙哥
马利又陷入无法动弹的状态,对他不利的批评蜂拥而至,而且集中在最高阶层。  
   7月26日艾森豪威尔在和邱吉尔共进晚餐的时候有些轻蔑的谈论蒙哥马利,这使得蒙
哥马利大发雷霆。“如果他有任何感觉,认为我未能如他的期望指挥作战,他应该以确切
的口吻直接了当的告诉我,他应该下令讲明他要求什么,把所有的牌摊在桌子上,将他的
想法清清楚楚告诉我。艾森豪威尔显然扭扭捏捏未能这样做。”盟军最高统帅没有和他面
对面彻底商量已让蒙哥马利十分愤懑,而最糟糕的是艾森豪威尔总部的英藉高级副手如泰
德、孔宁汉、摩根等人已经准备要蒙哥马利滚蛋。蒙哥马利气愤填膺,怨愤难过。  
  来自最高统帅部办公室中陆、空将军们背后恶毒的批评当然会使美国人与蒙哥马利间
的关系构成永久性污点。蒙哥马利愤然写道:“不出几天功夫,我们就要获得被誉为军事
史上最大建树的胜利。英军方面担任战役中默默无闻的角色,末了,在美国报纸上会出现
美军大捷的新闻……诺曼底战役的设计出自英国人,它之获得成功是由于所有参战部队拥
有第一流的团队精神——英国和美国军队统统在内。但是正当最后胜利隐约在望时,英军
当中出现一些窃窃私语,说最高统帅抱怨我们未善尽分内的战斗”。  
  正当军队在地面、空中、海上跟敌人作殊死战,不惜牺牲生命,洒尽热血,置生死于
度外,承受恐怖与阴狠的冒险时,盟军有些养尊处优的将领也在展开一场通常在任何火炮
射程之外的私下战争。实际上,一个人下达军事决心时可以从两方面拿定主张:个人的人
性与发自内心肺腑的感情,有时能凌驾纯粹军事因素、战略、战术之上所产生的效应。  

  说实话,“眼镜蛇”突破之战,乃至美国第1军团就要攫获的壮观战果,尤其是巴顿第
3军团尔后向东快速的追击,只会使蒙哥马利的心情更加尖锐化。他预见在美国报纸上把胜
利做成美军大胜,而且英国报纸上的说法也会如出一辙。蒙哥马利知道得很清楚,他自己
继续僵持不动,无法向克恩南方移动一步必然会引起英国报纸的加剧抨击,他在最高统帅
部的仇人也要加强攻击当然更不在话下。  

 
第十章  
   1944年8月1日,对巴顿将军而言是关系一生最重要的一日。那天中午,他的美国第3
军团正式成军。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在战场上东奔西跑、马不停蹄了。  
   7月28日之后,巴顿命令他的装甲部队一律变成追击的前锋,跑在步兵的前面。这和
步兵将领的传统战术恰好相反。巴顿的计划要求由零星的战车小队领导步兵向敌人夺路前
进。一旦遭遇敌人抵抗,战车和其他装甲车辆迅速向抵抗袋形阵地实行机动包围,自两翼
包抄,然后迅速推进。他的构想使得敌人继续不断地失去平衡,没有时间重组部队从事反
击。使德军无力站稳脚步来战斗,迅速分崩离析。  
   7月30日,巴顿的装甲部队冲进阿佛朗哲,次日午后该镇已稳稳占领,反攻的威胁一
一解除。同日,葛兰维尔也被攻占。第5军顺利地在左翼夺取了托林尼(Toringny),而右
翼的第19军正沿阿佛朗哲至克恩的公路继续向南切入。到8月1日,第19军已迅速抵达泊西
-德西(Percy-Tessy)一线,同时第5军亦快速向维尔河(River Vire)以及西维森林(
Foret de Sever)一带急进。  
  第3军团正式成军之日,巴顿帐下两个军,米多顿的第8军在右翼,海斯里普的第15军
在左翼,必须短时间内通过阿佛朗哲。巴顿称这种巨大兵力与装备的调动为“一种无法办
到而竟已办到的事情”。“其所以完成唯赖极端有效地运用经验丰富的参谋官,而且其军
长与师长又积极的参与行动,偶尔必要时亲自站岗指挥,才办得到。”这些参与站岗指挥
的高级将领之一便是巴顿自己,8月4日他即在阿佛朗哲指挥交通达一个半小时之久。  
  在巴顿有力而利落的指挥之下,第3军团顺利的通过阿佛朗哲,使得发展顺利的“眼镜
蛇作战”成为一次巨大的突破。巴顿手下第8军向西进入小不列颠后向南朝里恩斯(Renne
s)挺进,第15军向东转伴同第1军团的第7军朝莫塘(Mortain)攻击前进。莫塘不久就成
为希特勒下令装甲部队大规模反攻的焦点。  
  同时英军方面,由于大部队装甲和步兵激烈的正面对拼,沿英军全线战斗至为惨烈,
“受到敌军的逆袭以及地形的巨大困难,英军第8军和第30军的进展均甚为缓慢。”总之,
战事少有变化。但是在美军前线,变化、战斗、运动、前进、迂回,尤其是在巴顿负责的
地境线内,都已成为当时盛行的词令。  
  德军第7军团在诺曼底的溃败业已开始。  
  不过巴顿军团在8月1日成立对于盟军人事上的冲击也不小,尤其是对蒙哥马利。当第
三军团成军之后,美国第12集团军也告成立,布莱德雷终于荣任集团军总司令,统率霍奇
的第1军团和巴顿的第3军团。同时英国第21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则统率邓蒲西的英国第2军
团和克拉尔的加拿大第1军团。因此理论上说,现在布莱德雷跟蒙哥马利平起平坐。不过盟
军最高统帅部决定蒙哥马利暂时仍是盟军在法国所有地面部队的指挥官。这样做的主要理
由是由于迄今为止盟军没有收复一个足够大的城市以容纳艾森豪威尔及其最高统帅部(SH
AEF)的参谋团。一旦收复这样大的城市,司令部进驻法国,那时艾森豪威尔就成为所有地
面部队的指挥官,并直接协调美英两个集团军之间的责任。在此之前,蒙哥马利以艾森豪
威尔代理人的身分指挥总体战斗。  
  这一时期,从蒙哥马利对其参谋长戴吉刚和英国参谋总长布鲁克的电讯之中,不难看
出他对巴顿的战术和放手追击的成就有着高度的敬意。只不过,个人的钦佩无补于遭围剿
的蒙哥马利对美国人、最高统帅部和新闻界日增的仇恨与敌意。  

 
第十一章  
   8月的第1周,德国周围的口袋阵地正逐渐成形。巴顿的第8军已挥戈进入小不列颠省
,目前正逼近布莱斯特(Brest)。以莫塘为旋转轴,巴顿的第15军正掠过拉戈尔朝李曼斯
奔驰,竭力向东拓展,超过克恩往南的基线很多。在英、加军战区,8月5日已攻下奥莱-
奥登。第12军正沿奥恩河7英里长的正面朝克里姆伯斯东北进军,全线博杀正殷。德军反攻
激烈,因此进展有限。  
  德军已经面临困境,蒙哥马利认为,他们若欲拯救其全军,撤退越过塞纳河是唯一选
择。使他吃惊而又暗自惊喜的是,敌人不仅没有撤退之意,反而还向诺曼底输送更多部队
和器材。这是由于希特勒全然不顾西线总司令冯·克鲁兹和战场将领的反对意见,而亲自
下令展开“列日作战”。按该计划将使用8个装甲师为主力冲过莫塘克复阿佛朗哲,以期切
断巴顿军团,使之弹尽粮绝,同时也无法获得美军预备队的增援。“列日作战”预定8月6
/7日子夜发动,届时美军应战的只有一个装甲师与一个步兵师的部分部队而已。冯·克鲁
兹洞察“列日作战”潜在的严重危机,他意识到一旦所有剩余德军军力集中在莫塘地区以
后,有被猛烈冲击的美军完全包围之虞。他拍电给希特勒:“反攻倘不能立时成功,会招
致全体进攻部队整个自西边切断”,但是铁石心肠的希特勒决不动摇。  
  这时布莱德雷获得艾森豪威尔的保证,如果任何一个美军军团暂时为德军的反攻切断
,美空运队每天可以保证运交补给品两千吨。因而他决定下一个大的赌注。他有意只留少
数部队留守莫塘,而把巴顿和其他部队朝东南方猛冲。他写道:“希特勒孤注一掷的将生
命寄托于冯·克鲁兹的装甲兵反攻的胜利之际,他的整个侧翼暴露出来,易受来自南方的
攻击与包围。如果我们在敌人向莫塘反攻时竭力朝东边猛冲,然后回师向北就可以构成使
敌全军被切断的钳形攻势。我决意先东进再转向攻击在西线歼灭德国陆军。不出一周时间
,上述决心带来了阿干坦-法莱斯的袋形阵势。”  
  得到艾森豪威尔的鼓励和批准后,布莱德雷在指挥体系上仍要向蒙哥马利负责。蒙哥
马利同意该计划蕴藏的胜算很大。“蒙哥马利迅速下令要求全军配合此计划,同时要他自
己,布莱德雷和指挥英国第2军团的邓蒲西中将面商与协调此一行动的细节。”  
  布莱德雷对协调的摘要说明包括了蒙哥马利对地境线的重要陈述记载。  
   “他愿意参与我们以双向钳形攻势夹击冯·克鲁兹德国第7军团的努力。当美军自南
向北邀击时,蒙哥马利应该经过法莱斯南下切断敌军的那条南北通路,并且击灭德国第7军
团,作为艾森豪威尔的战场代理人的蒙哥马利,对战场上四个盟军军团负有协调军团运动
的责任。海斯里普的第15军担任美军在南方钳口向阿干坦逼近。阿干坦这一最终目标位于
英军地境线内12里处。只因其地为公路重要的战略交叉点,也是我们两个钳口的收敛地处
所。所以蒙哥马利欣然允许美军的闯进并且欢迎我们插入。我告诉巴顿,‘我们最远到达
阿干坦然后在该地固守。我们行动得小心以免和从法莱斯南下的蒙哥马利撞个满怀’。为
完成自北南下的半个钳口行动,蒙哥马利须顺克恩公路攻破法莱斯再多冲12英里到占领阿
干坦为止。一旦蒙哥马利封闭了法莱斯到阿干坦之间的缺口,我们就阻塞了敌军自莫塘逃
生的途径。”  
   8月7日子夜,德军第7军团指挥官豪塞尔动用5个装甲师作为矛头攻击莫塘,天尚未亮
,莫塘即告易手。但天亮后也带来了数以中队计的美、英、加战斗轰炸机,一律带着致命
的穿甲火箭。此外占据317高地的美军炮兵居高临下,轻易地向德军装甲兵进行痛击。这样
持续不断地火力打击,很快使德军装甲兵的士气一落千丈。尽管德军反攻只克复了莫塘一
地即遭顿挫,他们的援军却源源而来,有些甚至从地中海沿岸兼程赶到。  
  下决心反攻莫塘时,希特勒不得已将各方面抽调的预备队投入此战线。这样,他在战
术上冒了使这些重要部队陷入美军重围的危险,尤其是要当心从阿佛朗哲冲出朝东方大回
旋实施侧击的巴顿第3军团。希特勒孤注一掷地冒了这个险。布莱德雷因策划了这个近程钩
拳而占了上风,对此计划蒙哥马利已然同意,并承诺予以配合。  
  现在蒙哥马利有责任挥军前进。从法莱斯打到阿干坦。他从8月7日开始向法莱斯发动
新的攻击,代号“总体作战”。到8月8日薄暮时,“总体作战”的收获时沿法莱斯公路向
南推进约6英里。8月10/11日之夜,又进展了3英里而到达昆比内(Quesnay)地区,离进占
法莱斯尚有7英里的路程,至于到阿干坦则还要另外前进12英里。经历了三天的浴血苦战,
盟军才推进了10英里。“总体作战”已成强弩之末,作战双方均蒙受惨重的伤亡。  
  另一方面,到8月8日蒙哥马利发现,巴顿第3军团的第15军正在势如破竹地长驱直进,
前锋浩浩荡荡地进入李曼斯(LeMans)后就要往北旋回,迎接计划中由北向南直指法莱斯
和阿干坦的友军。“因此,8月8日我命令美国第12集团军以全力使其右翼向北方艾里康回
旋,并且以全速推进。同时我要求加拿大第1军团和英军第2军团加紧对法莱斯的围攻。”
  
  费解的是,直到“总体作战”发起三天后的8月10日,蒙哥马利才姗姗来迟地指示加拿
大第1军团司令克拉尔,“着即向左回旋绕过法莱斯,而后向南方的阿干坦进击,在其地应
可与美国第3军团会师。”这就是平白浪费的三天,否则运用现成的邓蒲西英国第2军团最
大本钱来增援克拉尔与西门兹两支加军,再配合彪悍的波兰装甲师,大可以重整旗鼓先全
力夺取法莱斯,再拿下阿干坦。可是,蒙哥马利并未如此实施。  
   8月10日,“总体作战”半途而废。到这种地步,蒙哥马利想必知道,在巴顿部队到
达距离法莱斯以南12英里的阿干坦之时,他的嫡系部队对法莱斯仍然可望不可及。  
  同一时间,巴顿将军的军旅生涯如日中天,他正沉醉于第3军团果敢地制造出的混乱状
态中。当时随军采访地记者维纳德描述说:  
   “巴顿军团已达成突破,涵盖小不列颠省的整个德军防线西翼正在崩溃中。有几天,
无人知道已发生何事以及下一步如何演变……其实大家和大家已失去联系。巴顿想形成的
正是这种情况。他的装甲矛头仍然在德军后方恣意砍杀、冲击。德军由挫败演变为溃散,
更由溃散演变为兵败如山倒。巴顿将军正在执行装甲兵和步兵战史上前所未见的最伟大的
机动作战。”  
  巴顿的长期秘书记载了这么一个细节:  
   “老总在前座转一半上身,用手臂向周围画个大圆弧,朝着变成瓦砾的农庄,以及临
近田地上点缀着烧焦的牧草,熏烟的家屋和四肢僵硬肿胀的牲畜尸体说。‘高德曼,只瞧
瞧那儿,世上可见过比它们更豪壮的东西?’……我倾身向前才听见他的话,‘跟战争相
比,人类其他的建树都显得微不足道。’他的语音中充满情感,然后慨叹地说,‘上帝,
我真喜欢它!’”  
  在巴顿活跃的战场北方约20英里处,蒙哥马利正命令克拉尔中将去完成他不可能完成
的任务,向东旋回攻打法莱斯,然后南下阿干坦和巴顿会师,后者两三天内就可抵达阿干坦
。  
  如果加拿大军团无法突破德军的坚强防线,战局又将如何发展呢?要是巴顿军团先到
阿干坦,他应否继续北上指向法莱斯,从后方袭击德军,以期封闭口袋阵地?这些问题的
答案并不明确,那是12日半夜与13日凌晨的态势。  

 
第十二章  
  完成包围圈的良机就在手上,那正是几天前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两人同意过的目标。
可是加拿大、波兰和英国军队实在无力突破法莱斯北端的抵抗,向南冲过法莱斯而后进军
阿干坦。他们已被德军钉死在原地,动弹不得。  
  若想完成包围圈,使两个德军军团陷入重围,唯有巴顿办得到,而且动作要快。8月1
2日午后9点美第15军军长海斯里普电告巴顿,他的部队即将攻占指定的最后目标阿干坦。
他打算调遣美国第5装甲师向北推进,以期和加拿大军会师。巴顿的反应干净利落。8月13
日凌晨4:40,他命令该部沿阿干坦-法莱斯公路向法莱斯缓缓推进,这条路也正是前进的
最左地境线。到达法莱斯后,海斯里普“应迂缓推进……直至和盟军接触为止。”  
   8月13日早晨德军第五装甲军团司令戴特里治致电西线德军总部陈述危急形势:“假
如由装甲军团和第七军团目前扼守的防线不立刻后撤,将如不尽所有努力调动部队向东运
动脱离受威胁的包围圈。本集团军恐怕将要同时把上述两个军团一笔勾销。”  
  奇怪的是德军居然守住了阿干坦防线。这并非由于当地的防御得法,而是因为巴顿奉
命不得继续向北移动。于是巴顿通知海斯里普所部不可越过阿干坦向北推进,如果他已有
小部队已进至“法莱斯附近或到达阿干坦以北”即应撤回。  
  巴顿这一道指令创造出后来以窝囊出名的“法莱斯缺口”(Falaise Gap)。它或许是
盟军第二次大战期间欧洲战区付出代价最大,最引起争论的一道指令。这一缺口,使得尔
后六天当中,数以千计的车辆,装甲装备,骡马野炮,以及成万的部队流经缺口,前往塞
纳河各渡口与两岸的隐蔽设施,以图准备完成后,伺机再战。  

 
第十三章  
   8月16日午后,加拿大军团终于肃清法莱斯镇,左翼英军第4装甲师和波兰装甲师受命
于“缺口”东端钱伯斯附近的特恩(Trun)搜索前进,预定与美军部队在该地会师。既然
攻下法莱斯,张开的“缺口”已缩短到12英里,依然是一处吸引敌人军车、战车、士兵夺
路而逃的大缺口。  
  另方面,巴顿从8月12日起就稳坐阿干坦按兵不动,奉令不得向北边朝法莱斯推进一步
。巴顿十分恼火,他觉得无法再使海斯里普部下的四个师停留原地不动。8月14日早晨巴顿
致电布莱德雷,要求至少分出海斯里普所部两个师向东面的塞纳河方向快速追击。布莱德
雷当即予以批准,并表示:“如果蒙帅在封闭缺口时需要帮手,我想就让他提出申请吧。
既然他不大会提出申请,咱们就向东推进吧”。巴顿将第三军团分兵三路,南路以一个军
的矛头指向奥尔良,中路指向查特斯(Chartres),而北路由海斯里普领兵指向巴黎这一
侧40英里处,朝杜尤克斯突击前进。  
  同一时期,陷在袋形阵地中的德军已乱成一团。盟军空军也开始对以长蛇阵形朝向法
莱斯缺口奔逃的德军车辆进行经常性蹂躏和炸射。8月17日,希特勒手令免除了冯·克鲁兹
西线德军总司令的职务。  
  但是8月17日那天,所有驻防诺曼底的第二战术空军英、加人员编成的飞行中队都接获
来自蒙哥马利司令部的一份引起争议的作战命令,规定把轰炸线向法莱斯缺口以东移动得
很远。自那天起,英国第二战术空军和美国第九航空队的战机均不得在口袋阵地内攻击任
何敌人车辆、部队或其他目标。对于所有飞行员来说,这是一道使人吃惊的命令。它使德
国人吃了定心丸,可以不畏空中攻击,从容整顿战车和车辆成为有秩序的纵队,然后迈步
驶出法莱斯缺口向塞纳河转进。这项命令的发布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个是在一再发生近
距离支援性重轰炸中造成友军伤亡之后,陆军各级指挥官不能理解空军执行任务的能力而
失去了信心。第二个因素来自战斗侦察飞行员多人报告战场救护车数目的日益增加。  
  即使如此,如果不是这条命令的话,敌人车辆与部队必遭摧毁或被迫投降的必然数量
惊人。8月17日的这项命令,就其为战术重大误断而言,实应够资格称为第二次大战运用庞
大空权的最严重错误之一。那一天我是个见证人,可以证明盟军下达禁止对口袋阵地和法
莱斯缺口进行空袭这一命令要付出多大代价而且命令本身是多么愚蠢。  

 
第十四章  
  直到8月16日下午,蒙哥马利才下达电话口头命令,指示布莱德雷指挥海斯里普的第1
5军从阿干坦北上向特鲁恩及钱伯斯推进,以关闭法莱斯缺口。迄今为止,蒙哥马利8月16
日致布莱德雷命令为8月12日到16日期间下令指导法莱斯缺口的唯一已知训令。蒙哥马利下
令布莱德雷越过美军与英加联军地境线向钱伯斯封闭缺口这一事实,本身极具重要意义。
因为由此可以说明,毫无疑问,唯有蒙哥马利本人可准许巴顿于8月12日或其后任何时机向
阿干坦以北推进。布莱德雷无权在8月12日准许巴顿挥戈北进指向法莱斯。他只能命令巴顿
止步——除非蒙哥马利本人下令前进。至于蒙哥马利下达口头命令的时机,“事实上,蒙
哥马利打电话给布莱德雷和他电话通知加军第1军团司令克拉尔的时机大致相同。这样巴顿
在所著《我所知道的大战》一书中表示约在8月16日下午六点半接到布莱德雷电话命令他向
特鲁恩前进的说法更有可能。”  
  在特鲁恩以迄钱伯斯地区浴血苦战至8月19日傍晚,美军第1军团终于在钱伯斯和加拿
大第1军团取得联系,可是缺口之战至此尚未结束。  
   20日清晨,德国第7军团的残余部队企图倾力自戴佛斯镇突围,这是新任西线德军总
司令魏斯特和指挥B集团军残余的莫德尔元帅计划抢救行动的结果。德军战情报告记载,“
经一番短兵相接的白刃战,约有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被包围我军幸获突围,并与第二冲锋
队装甲军会合。在戴佛斯镇激战达5个小时之久”。21日全天在钱伯斯地区持续激战,至是
日傍晚战况方告终止。法莱斯缺口已成陈迹,不过从此引发的争论却持续了几十年之久。
  
  德军究竟有多少人经由法莱斯缺口逃出?这也成为军事史家各执一词的问题,不过自
目前所能获得的资料,数量显然庞大得足以让德军炫耀它是一次胜利的转进作战。  
  论及德军在诺曼底和盟军对垒的兵力,斯坦西估计有74万之众。德国B集团军报告,从
6月6日到缺口刚开始的8月12/13日之间伤亡人数达158930,设若保留20万控制在诺曼底克
恩以东地区作为预备队,可以推断8月最初两周与盟军对垒的兵力规模,乃至陷入袋形阵地
中的德军约在40万人之数。为对抗在那么多登陆的巨大盟军,这是不能再少的兵力。据美
国军事史家博格说:“8月19日傍晚,第5军军长霍奇所部与波兰装甲师会师,完成对德军
第7军团和部分第5装甲军团估计125000人的包围”。以保守的估计。自8月12日希特勒批准
自袋形阵地和莫塘撤退算起,牵涉的德军兵力介于275000人到300000人之间。盟军在袋形
阵地俘获德军约5万人,战场上清点德军尸体仅1万人。这意味着安然自口袋阵地逃出的德
军官兵约为21万人,外加在8月20/21日会师期间约有3-5万德军突围。  
  因此,尽管空中和炮兵轰击已使德军受了重创,他们仍可能有20万到25万德军及其装
备经由法莱斯缺口顺利撤出。  
  虽说盟军在诺曼底的战果以对方的损失来计算堪称巨大,虽然蒙哥马利自夸他的胜利
“将成为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成就”,如果在8月12/13日巴顿领导的美国第3军团能自阿干坦
北上完成对整个德国第七军团和装甲军团的合围,那样胜利会更具决定性些。法莱斯缺口
的形成必然被后世视为隐藏在所谓“军事史上最伟大成就”的光辉下面的一场军事灾难。
其实,德军得能大队从法莱斯缺口脱逃,使这所谓“最伟大的成就”变成虚名。  
  那次纵虎归山所付出的未来代价是1944年秋季乃至仲冬连续在德国国境边缘发生几次
战役中盟军的伤亡累累。更重要的是,德国人把这次成功撤退看作大战中一个伟大的成功
,这一成功必然有助于鼓励希特勒和德国人继续战斗的决心,因而使得大战又延长了好几
个月。否则,德国第7军团与第5装甲军团的全军就歼,会使西北欧战争结束期要比1945年
5月早好几个月。如果诺曼底战役是盟军全胜的局面,则德国实际已无法在西线组织有效的
防御了。假若西欧战场在1944年8月中旬左右结束战事,现代德国的局面可能大为不同。 
 

 
第十五章  
   8月12日晚上巴顿在阿干坦所接那一通引起争议的命令究竟由谁负责呢?何以那种“
可使我们赢得一次大歼灭战”的行动没有采取呢?追根究底,为何要下达不得完成包围圈
这一道命令?  
  最后,巴顿和他大感意外的第3军团无可奈何地看着他们的敌人从“缺口”蜂拥逃出。
对于巴顿而言,那是一次难以置信,而且无法解释的灾难。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相信那
道命令……发自第21集团军,若非出自嫉妒美国人,就是全然对战局愚昧无知,或许两者
兼而有之。第15军奉命止步真是很遗憾之事。”  
  从文件的记录上,蒙哥马利应负责在阿干坦东西向之间划定一条作战地境线,这是他
指挥下的布莱德雷或者巴顿谁也不能越过一步的。何况,蒙哥马利对美军部队的战斗情况
保持了如指掌。毕竟,他们全归他统一指挥。  
  布莱德雷下达给巴顿的是他唯一能发布的命令,除非蒙哥马利已核准布莱德雷主动要
求,准许巴顿北上,而这是布莱德雷声称他没有做过的事。或者蒙哥马利自己可以下令巴
顿北上,不过这也要经由布莱德雷下达命令,事实上蒙哥马利未曾这么做。  
  地境线本质上的硬性是不轻易变动的,连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也无法变动,除非他准
备接掌野战大军的指挥权,同时改令蒙哥马利只掌管英第21集团军指挥权。  
   8月10日那天,蒙哥马利知道自己无法按承诺和美军在阿干坦会师。其次,蒙哥马利
拥有唯一权力命令巴顿挥军北上。这不是布莱德雷能力所及。不过,假如8月12/13日夜间
蒙帅确曾下令变更军团作战地境线,或者顺应布莱德雷的请求变更地境线,战况可能会大
为不同。那样一来,或许不会出现“法莱斯缺口”。甚至蒙哥马利的参谋长戴吉刚后来也
坦承:“要是美第12集团军总司令不曾蓄意限制他向北运动的界限,缺口早一点封闭是大
有可能的。”  
  戴吉刚很清楚不过几天之前,7月26日与27日艾森豪威尔当着邱吉尔的面说蒙哥马利坏
话,使得蒙哥马利为之痛苦和火冒三丈。蒙哥马利全然相信以克恩为转轴回旋的战略已经
激起全面的误解,不仅艾森豪威尔,连盟军最高统帅部参谋,他本国的空军将领泰德,批
评得最凶。按蒙哥马利设计的卓越计划,美军目前正从敌人背后以钩拳袭击德军,把敌军
包围在袋形阵地中。在举世瞩目以及荣耀的功勋和大众的欢呼下,布莱德雷和巴顿已经顺
利突破,正在快速追击,横扫法国。而他本人,蒙哥马利和他部下的军队却待在法莱斯以
北向德军炮攻,寸步难移,而且仍然担任旋转轴作用。  
  为了一己的颜面,为了他的职务,同时也为了剥夺美军(他认为不配获得)的最后功
劳与荣耀,如果让他们向北攻到法莱斯而完成包围,美军就会得到这功劳和荣耀。而且为
了自己再度迟滞不动,只得让美军越俎代庖,必然又要遭受一番体无完肤的批评。为了这
些原因,他必须有所处置。他能作什么?或者不作什么呢?  
  答案是,蒙哥马利可以否决美军自阿干坦北上进军法莱斯完成包围圈的机会。他可以
期望出现奇迹,他自己的部队或许终于突破屹立于英军和法莱斯之间的德军长城。但是纵
令奇迹未曾出现,他对美军的态度是如此的满怀敌意和报复心理,以致他不肯移动那一条
军团地境线。  
  直到8月16日下午下令以前,任何战史有关那几天的记载也找不到蒙哥马利有关变更阿
干坦军团作战地境线的任何记录。所有史书上的结论,众口一词的说蒙哥马利什么也没有
做,尽管他知道巴顿已兵临阿干坦,同时布莱德雷曾命令巴顿不得越过地境线。  
  实情并非如此。  
   8月12日傍晚,蒙哥马利在位于西里西森林中他的指挥部中向参谋长戴吉刚口述一道
命令,由参谋长直接转告布莱德雷。下达命令时,蒙哥马利的参谋之一威廉斯准将当时也
在指挥部戴吉刚的指挥篷车内。事过仅仅三年,美国军事史家波罗博士曾于1947年5月30至
31日和威廉斯面谈,威廉斯素以记忆力出奇的清晰、正确闻名于世。波罗当时记录下威廉
斯的谈话记录。以下即是波罗博士的从未公诸于世的笔录:  
   “法莱斯缺口——记忆所及,当时在白约斯附近的戴吉刚指挥车,法国第二装甲军队
已回转出击,越过道路向法莱斯推进。蒙哥马利说,告诉布莱德雷他们应该回去。布莱德
雷怒不可遏。我们也为布莱德雷抱不平而非常愤怒。戴吉刚说,‘蒙帅太谨慎了’。蒙帅
坐失收拢口袋的机会。戴吉刚认为应该准许布莱德雷在特鲁恩和波兰部队会合。布莱德雷
无法理解。他以为我们就军团作战地境线的权力而失去收口的良机。不过于此应该指出,
蒙帅视布莱德雷为其指挥下的部将,因此蒙帅的决定并非出自对军团与军团关系的考虑。
他是谨慎大师。蒙帅基本上更有兴趣于全盘大包围而非此内层的小包围,反而我们两头都
落空。”  
  蒙哥马利指示其参谋长下令不得向阿干坦以北推进,戴吉刚把命令经由布莱德雷转达
巴顿。是蒙哥马利下的命令,布莱德雷纵然愤怒也照转不误,他别无选择。  
  追究创造以失策出名的“法莱斯缺口”,以及导致经由该缺口逃出数以万计的德国军
队、战车、车辆、火炮与物资离开袋形阵地以便异日易地再战的责任并无神秘之处。下令
之人是蒙哥马利。纵或他不曾下过命令,目前已明白查出他下过命令,他未曾或者拒绝移
动军团作战地境线。  
  不问那一种情形,法莱斯缺口——亦称巴顿缺口,本应准许巴顿封闭的缺口,——及
其后果的创造者不是布莱德雷,而是蒙哥马利将军。  

 

--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尤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3.4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