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美军“刚烈将军”与日军“马来之虎”终极对决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l 12 08:38:05 2006), 转信


来源:中华网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dljl/warii/01/11045187/20060711/13460141.html

    美国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和日本山下奉文都是二战中叱咤风云的名将,前者剛烈好战,极端自信,人称“刚烈将军”;后者在率部进攻马来亚时,凶悍狡诈,号称“马来之虎”。1944年10月始,两人统领大军决战于菲律宾群岛,至1945年7月,守岛日军全部被歼。1946年2月22日,时任盟军最高统帅的麦克阿瑟根据马尼拉军事法庭的判决下达命令,将战犯山下奉文押解到马尼拉市郊处以绞刑。

  一、麦克阿瑟为复仇而战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诞生于1880年1月26日,童年时期就梦想当一名军人。1899年他如愿以偿,跨入了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的大门。在军校,他以坚忍不拔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完成学业,1903年毕业时,创下的学科成绩最高纪录,历经数十年没有人打破过。麦克阿瑟第一次任职是随第3工兵营到菲律宾执行勘测任务。菲律宾群岛位于西太平洋,控制着东亚和南亚间的海、空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898年美国取代西班牙,使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他的父亲阿瑟曾任菲律宾总督兼驻菲美军司令,声名显赫。麦克阿瑟继承了其父刚毅、倔强的个性,决心在征途上再创辉煌业绩。

  1905~1906年麦克阿瑟随其父到日本、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地区考察军事,使他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回国后曾一度兼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随从副官。1917~1918年任第42步兵师参谋长、旅长、师长,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麦克阿瑟载誉回国,出任西点军校校长,他推行一系列改革,使军校获得了新生。1922年麦克阿瑟赴菲律宾任第23旅旅长兼马尼拉特区司令。1925年晋少将,回国后任第3军区司令。1927年秋,他再赴菲律宾任美军司令。1930年,50岁的他成了美军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任职期间他努力促进陆军机械化建设,组建了一个由装甲车部队、坦克部队和摩托化机枪部队编成的骑兵团。1935年麦克阿瑟再度到菲律宾任军事顾问,翌年被授予菲律宾陆军元帅的荣誉军衔。1937年他退出美军现役。1941年7月,美国在菲律宾建立远东美军司令部,被人称为“菲律宾通”的麦克阿瑟恢复军职任司令,统帅美菲军守备有7000个岛屿的菲律宾。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日军向菲律宾发起闪电式的进攻,12月22日,日军第4、第7战车团配合步兵在吕宋岛仁牙因湾的卡巴和阿克登陆。美菲军在日本97式中型坦克的追杀下溃不成军。虽然美军第192、第194坦克营对日军实施反冲击,但由于M2A4轻型坦克在质量上明显处于劣势,最终遭受歼灭性打击。至12月24日,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首都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麦克阿瑟在被动挨打的形势下,命令吕宋岛守军撤往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1942年1月,日军占领马尼拉。1月9日,日军向巴丹半岛发起进攻,双方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战局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被迫撤离菲律宾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的美军与日军殊死战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1-0日,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史称“巴丹死亡行军”。5月7日,日军攻占科雷希多岛,1. 5万美菲军被歼灭。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了菲律宾全境。美军在菲律宾的惨败,对于麦克阿瑟是刻骨铭心的奇耻大辱,他发誓要报仇雪恨,在离开菲律宾时他狠狠地掷下一句话:“我还要回来!”

  1943年,太平洋战局逆转,盟军展开战略反攻。此时,麦克阿瑟已是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他怀着坚定的复仇欲望,在众多的岛屿之间采用“蛙跳”进攻战术,指挥一次又一次的两栖登陆。1943年8月美军收复阿留申群岛,11月攻占吉尔伯特群岛。1944年7月9日占领塞班岛,8月又攻占关岛,同时控制了整个新几内亚。就这样,麦克阿瑟一步步地接进他雪耻的目标--菲律宾。

  二、山下奉文要与美军决一死战

  山下奉文于1885年11月生于日本高知县,先后毕业于广岛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系统地接受了军国主义教育,成为典型的法西斯军人。他曾任陆军大学教官、驻奥地利武官、步兵团长等职。1932年调任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课长。1934年8月,山下奉文晋升少将,调任朝鲜军第20师第40旅旅长。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山下奉文率第40旅到北京参战,指挥所部攻下南苑、转战长辛店、廊坊。1938年晋升为中将,就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成为侵略华北地区的直接策划者。1939年山下奉文调任关东军驻佳木斯第4师师长,镇压中国东北抗日武装。1940年任日本航空总监兼航空本部长。1941年6月山下奉文率军事代表团到德国、意大利考察装甲兵作战经验,回国后被任命为满洲防卫军司令官,他提出建议优先发展航空兵和机械化部队,认为装甲兵应以中型坦克为主集中使用。后来在他的影响下,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四平建立了“机甲军”,下辖第1、第2战车师和战车教导旅。

    1941年12月5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山下奉文指挥的日军第25军成了最早入侵东南亚的急先锋。他借鉴德国在欧洲集中装甲兵闪击战的经验,组建了第3战车群,下辖第1、第2、第6和第14战车团,共有97式中型坦克和95式轻型坦克约300辆。山下奉文采用“电钻”战术,指挥这些从中国海南岛、台湾省南下的身经百战的日本坦克兵,在一连串的登陆作战中,配合步兵,势如破竹,取得了很大成功。1941年12月8~23日,山下奉文的坦克分队和步兵组成一支先遣部队,在泰国的宋卡等地登陆。1942年1月6日,第14战车团支援步兵突破马来半岛英印军防御阵地。10日,山下奉文命令以第1战车团为骨干,组成“向田支队”,对仓皇溃逃的英印军穷追猛打,55天推进1100千米。2月7日,山下奉文的238辆坦克,又航渡柔佛海峡,配合步兵登上新加坡海岸,守军印澳部队闻风丧胆,四散逃命。15日新加坡陷落,英殖民地“狮子城”升起了太阳旗,山下奉文也因此得到“马来之虎”的绰号。1942年6月,山下奉文调任驻“满洲”第1方面军司令官,重操屠杀中国人民的屠刀。1943年2月,山下奉文晋升上将。

  1944年9月,日军在太平洋已完全处于战略守势。菲律宾是日本设置的决战地带之一,为固守这一战略要地,日军大本营决定在菲律宾成立简称“尚武”的第14方面军,任命山下奉文为司令官,准备与美军决一死战。第14方面军下辖第35集团军,计8个步兵师和4个独立混成旅,约35万人。同时,日本关东军驻中国黑龙江勃利的第2战车师的主力第3战车旅(下辖第6、第7战车团)也调至菲律宾加强防御。日军统帅部希望“马来之虎”在即将到来的菲律宾决战中创造奇迹。山下奉文虽然预见这是一场毫无胜利可言的战役,但他还是对幕僚们说:“日本帝国的命运就寄托在这场关键之战了。……全体将校要坚决战斗!拼死取得最后胜利!

  三、突击菲律宾心脏--莱特岛

  1944年夏秋,为加速太平洋战争的进程,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麦克阿瑟率部夺取菲律宾。莱特岛如同心脏似的位于菲律宾中部,攻占莱特岛可将菲律宾拦腰截断,利于分割歼敌,同时能获得机场和进攻基地。山下奉文在莱特岛布署了两万步兵,其主力为日军第16师,并有两个战车连配属。9月中旬至10下旬,美军连续空袭菲律宾、台湾和冲绳等地,炸毁大量日军飞机,并夺取了制空权。1944年10月20日,由600艘舰船组成的舰队,包括载有10万人的运输舰,在飞机和舰炮猛烈火力掩护下,浩浩荡荡开入了莱特岛湾。当日,美军在莱特岛东岸登陆,向守岛日军发动攻击。离海岸还有40多米,麦克阿瑟跃下登陆艇庄严地踏上沙岸后,一种即将复仇的快感油然而生,当天下午,他非常激动地在1辆装有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的车上,对着麦克风郑重地喊道:菲律宾人民,我,终于回来了!

  至25日,美军和日军展开了烈的莱特岛争夺战,日军第16师虽然被分割孤立于数个地区,但利用坚固堡垒与美军进行殊死决战。美军投入第767、第44、第706、第763中型坦克营和第776、第780水陆坦克营。激战中美军击毁了约30辆日军97式中型坦克、95式轻型坦克、特2式“内火艇”水陆坦克和94式轻装甲车。

  23~26日,双方海军在莱特湾附近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海战,日本海军遭到毁灭性打击,为攻占菲律宾奠定了基础。10月底起,日军第1、第26师和第68旅等部相继增援莱特岛,并使用“神风”自杀飞机和特攻艇攻击美军舰船,战局一度呈胶着状态。美军18万人拿不下一个小小的莱特岛,让麦克阿瑟焦急万分。后来他急中生智,提出以两面夹击的方式占领奥莫克港,从背后分割已在莱特岛上挖沟筑垒的日军。这一计划果然奏效。1944年12月7日,美军第7师出其不意地在奥尔莫克湾登陆,并于12月10日完全占领该港,并继续向前推进。 山下奉文决定停止莱特岛之战,准许第35军残部撤到中南部菲律宾岛屿。25日,莱特岛上的日本守军第16师被分割,大部分被围歼,小部分组成自杀小组逃到山里,直到日本投降才放下武器。

  四、吕宋岛决战

  美军占领莱特岛后,山下奉文决心“独立抗战,永久抗战”,将驻吕宋岛的日军28.7万人编成3个集团,分别驻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区,构筑坚固防御据点,企图以持久防御牵制和消耗美军。然而,日军武器弹药明显不足,制海、制空权都已落入美军之手,粮食、燃料等物资补充无望。菲律宾游击队开战之初就几乎遍及全国,美军在莱特岛登陆后更加活跃。1945年元旦,穷途末路的山下奉文,转入新司令部所在地--吕宋岛中西部避暑胜地碧瑶山。

  1945年年1月3日,新晋升为五星上将的麦克阿瑟坐镇“波依斯”号轻巡洋舰,指挥美军2100艘登陆艇、美第6集团军约20万人从吕宋岛西岸的仁牙因湾登陆,另一路(第1军)向北吕宋进攻,还有一路(第14军)则向马尼拉方向推进。1月17日,是太平洋战争日美之间最大的一场坦克交战的日子。日军第2战车师第6战车旅及其他师属营,在马尼拉以北的木诺兹、卢保、圣荷西三角地带阻滞美军进攻,97式坦克与M4坦克激烈厮杀,双方损失惨重。结果,日军第6战车旅被全歼,旅长重见伊三雄被击毙。


  1945年2月初,当美军部队离马尼拉还有100多千米时,麦克阿瑟得到情报说山下奉文已无力把盟军战俘全部运回日本,但也“不打算让麦克阿瑟看到一个活着的巴丹老兵!” 麦克阿瑟急了,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救出盟军战俘。于是组成一支几百人的“快速突击部队”,乘坦克和机动车辆夺路疾进,向马尼拉发起最后的冲刺!M4“谢尔曼”坦克在水牛群中闯过,越过稻田的泥浆,绕过日军的据点,不分昼夜地前进。2月3日下午7时,在菲律宾游击队的协助下,突击部队横冲直撞地进入了马尼拉,还没等日本兵反应过来,坦克已冲开了关押战俘的圣托马斯大学校门,救出3700名战俘。第二天,美第37师的先头部队又从老比利比德监狱救出1500名盟军战俘,其中800名是被日军称为“好斗的巴丹杂种”的巴丹老兵。 2月7日,麦克阿瑟不顾手下人的劝阻,乘1辆坦克直奔马尼拉,当一大片残垣断壁展现在面前时,他惊呆了,日军血腥的手已把美丽的马尼拉彻底毁灭。驻守马尼拉的日海军部队与美军展开长达4个星期的巷战,至 3月3日,美军才完全占领马尼拉,4月下旬占领了碧瑶。 

   就在麦克阿瑟冲进马尼拉时,他的死对头山下奉文却成了一只“饿虎”,在吕宋岛的山林中昏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美军步步逼近,残兵四面楚歌,供应断绝,疾病流行,病死或饿死甚重,但仍坚持抵抗,余部近7万人直到广播里传来天皇裕仁的停战诏书才放下武器。1945年9月3日,山下奉文在碧瑶高级专员别墅里的投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山下奉文成了战俘,被关押在马尼拉南面的新毕利毕德狱。1946年2月22日,战犯山下奉文被马尼拉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