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核交易:日德潜艇在大西洋底接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ul 19 09:34:31 2006), 转信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本报特约撰稿人  朱竟成

    二战中后期,德日法西斯急切想从对方得到各自所需的战略物资。由于陆上交通受阻,双方交易只能在水下进行。不久前,由美日民间组织发起的调查活动,终于为世人揭开了它们在大西洋进行秘密交易的内幕。 

http://military.people.com.cn/mediafile/200607/18/F2006071813542500400.jpg
日本I—52潜艇和德国U—530潜艇在大西洋秘密接头(模拟图)

偷偷摸摸,日本潜艇走了3个多月

  二战中后期,日本军方希望从德国获得新武器和新技术;而德国则需要来自日本占领区的原材料和战略物资,但双方的陆路交通被阻断,德国方面派出的船只只能取道大西洋与日本交换物资。

  到1944年中期,由于盟军的猛烈打击,这条航线上已见不到“轴心国”的大型远洋运输船。由于当时的日德两国都没有大型远程运输机,于是惟一的交换途径只剩下水下了。

  其实,早在l943年,日本人就秘密使用一艘编号为I―8的潜艇完成了从日本到欧洲的货物运输,并顺利返航。年底,一艘大型I―52潜艇在日本海军基地建成,这艘新型潜艇可运载300吨货物,并可连续航行3.36万公里而不必补充燃料。

  1944年3月中旬,在司令官龟雄宇野指挥下,I―52潜艇驶离日本军港,停泊在新加坡,装上了日本在东南亚掠夺到的288吨鸦片、3吨药用奎宁原材料、54吨生橡胶。这条潜艇上共有84名船员、11名军官、14位海军部门的工作人员、8位工程师和1名翻译。

  为避免被发现,I―52潜艇只在夜间才敢浮出水面换气,白天不值班的人员为节省氧气都平躺着。就这么偷偷摸摸地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I―52潜艇才穿过了印度洋。

  5月15日,I―52潜艇绕过了非洲,进入大西洋。按照事先的约定,日本人要到大西洋中部的一个海域,与一艘代号为U―530的德军潜艇会合,并接上一名德国领航员和一部新式无线电台以及两名操作员,以保证潜艇能够顺利地进入被德军占领的法国港口洛里昂。

  但此刻的大西洋俨然成了盟军的“内湖”,盟军大量的电子监听站密布于大西洋四周,设在华盛顿的美军司令部,早已在海图上标出了U―530与I―52潜艇的位置。

  6月4日,I―52潜艇跨越了赤道。按预先安排的时间,日本潜艇将于6月23日黄昏与德军潜艇接头,而此时的U―530潜艇早已在焦急地等待了。

  由于担心两条潜艇在水下同一地点会合容易暴露目标,德军潜艇艇长肯特少校于是放下一条橡皮艇,将一名领航员、两名无线电员和一台新式无线电装置送上日军潜艇。当时,因为一只木箱不慎掉入水中,日本潜水员打捞时很费了一些时间。2小时15分钟后,德军潜艇匆匆离开会合点向西驶去。☆

铤而走险,遭到盟军深水炸弹攻击

  与此同时,停泊在90公里外的美国第10舰队的小型反潜航母“博格”号,已经下令泰勒上尉驾驶“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急速升空,直扑I―52潜艇。

  正当泰勒向自己的巡逻海域瞭望时,值勤雷达手及时发现了雷达显示屏上的尖蜂状信号。于是,他们向海中投放了―只声纳浮筒(这是专为探测水下潜艇的新式装置)。“复仇者”即刻就侦察到一个醒目的信号――一条满载物资的大型敌方潜艇,正以10至15节的航速行进。

  正当I―52潜艇仓促下潜时,“复仇者”轰鸣着飞过它的艇艏,转了一个“8”字形,在潜艇的艏艉两处投下了两颗威力巨大的深水炸弹。随着一股白浪翻涌,泰勒又投下两个绰号为“弗多”的声纳仪。一分钟后,他们听到了―种“―张纸在手中被揉成一个团”的声音。

  第一次攻击时隔45分钟后,“博格”号航母的司令官斯乐命令另一架战机进行第二波次攻击。投弹17分钟后,飞行员高登从声纳装置中听到了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不久,水下开始沉寂。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博格”号上的水手们在水面上找到了一些残片和大量的油斑。随后赶来的美国军舰“詹森”号还捞到了一吨多的生橡胶、大米和一些丝绸制品。☆

焦急等待,日驻柏林使馆望眼欲穿

  1944年的整个夏季,日本驻柏林的大使馆一直都在坐立不安中等待着I―52潜艇的消息。而法国的洛里昂港,日德两国的代表也如坐针毡,大批的雷达配件、投弹瞄准仪以及飞机发动机所用的合金钢、铂等让他们望眼欲穿。

  但一直等到7月30日,潜艇还是杳无音信。驻柏林的日本使馆海军武官终于按捺不住,带领8名日本官员匆匆赶往洛里昂港,但却一无所获。8月4日,这位武官向I―52潜艇司令部发出电报:“我们盼望你们平安,你们可以进入其它法国沿岸的港口,或赶到挪威的港口……”几天后,盟军的先头部队闻讯包围了洛里昂港,这些两手空空的日本人只得乘公共汽车落荒而逃。

  在盟军赶到洛里昂港之前,德军有意销毁了为I―52潜艇准备的装货清单,但匆忙之中依然被盟军先头部队截获了一部分,其中包括一种500公斤的“氧化物”。多年之后,随着当时文件陆续解密,人们才了解到,那些被严格保密的物资居然是铀的氧化物。☆

费尽周折,老兵探寻潜艇沉没真相

  战后几十年中,交战的日美双方都对I―52潜艇事件缄默不语。直到1992年美国的一些军事文件解密时,有位50多岁、得过一枚紫心勋章和两枚铜质勋章的越战老兵泰德维尔,对I―52潜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了解日美双方对战时沉没在国际水域船只的法律规定,走访了I―52潜艇遇难人员的家属,并雇用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俄罗斯深水打捞专家。

  这些美国人和俄罗斯专家在海底搜索了整整3个星期,终于在1995年5月2日,用声纳装置在大西洋底发现了一个金属质的大型物体。搜索小组用水下机器人对发现物进行了拍照,终于证实那是一艘潜艇。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搜索活动被搁置下来。

  1998年11月的一天,经过周密准备,泰德维尔与两名俄罗斯船员亲自下水搜索,并于当地时间14时23分到达海底。3个小时后,他们从I―52潜艇中找到了两个金属质箱子,捞上来后,发现里边装满了鸦片,这可是二战后期相当昂贵的物资。

  经过数十次努力,泰德维尔小组最终找到了一批当年I―52潜艇上的遗物,甚至包括当年潜艇上一名工程师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不过,却一直没能发现军史学家们所期待的“铀的氧化物”。

  美国军界一直把二战中攻击日军I―52潜艇,作为第一次使用声纳浮标搜索击毁潜艇的光辉战例。为此,当时执行轰炸任务的泰勒也获得了海军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但令美军难堪的是,1998年3月,一项著名的试验却表明,当年泰勒所用声纳上的线圈所测出的结果,只不过是泰勒自己心脏的跳动,而不是潜艇螺旋桨的推动声!泰勒攻击成功实属偶然。

  虽然目前的技术条件还极难将I―52潜艇完全打捞上来,但已经解密的资料足以证明,二战期间德日曾有过极为密切的勾结,如果不是盟军空军的有力打击,一旦它们抢先制造出原子武器,或许世界历史真的会被改写。☆

新闻链接:日德核交易没能得逞

  有证据表明,在二战中期,日本人曾试图找到一种富集铀的方法,但一直处在十分初级的研究阶段。后来,日本人寄希望于德国人,企图获得高品质的铀氧化物。也有证据表明,1944年,曾有一艘德国潜艇为日本运去了500公斤的含铀矿物,但第二批500公斤矿物却在驶往日本的海运途中神秘丢失了。

  最后一批铀的氧化物于1945年3月25日从德国的基尔港装上了一条大型U―234潜艇,由德军上尉弗勒负责押运。它装载着二战中最后一批从欧洲运往日本的战略物资:武器、铝块等稀有金属、散装的新式喷气式战斗机――梅塞施米特―262,在艇底的铅块中甚至还装了10桶铀的氧化物。

  同行的有一名准备前往日本进行3型喷气式战斗机技术指导的德国空军准将、两名日本方面的技术负责人。到了5月8日,这艘潜艇从挪威海进入大西洋后,德国投降了,潜艇又回到了挪威。5月14日,这艘U―234潜艇也不得不向美军投降。

  盟军的科学家们奉命搜查了这条潜艇,5月27日,海军军官用密码向纽约的海军军工厂报告:“在U―234潜艇内找到了装在外有金质丝线的圆桶内的铀氧化物!”

  金是惰性物质、金质丝线是用来防止射线外泄的,但除非在反应器内有过量的射线,否则是不会有射线放出的。

  西方的军史学家们认为,德国与日本人当时都没有这类反应器,他们的技术还远没有达到这―步。但为什么这些铀的氧化物桶外边会有金质丝?有人认为,那是第三帝国对外运输昂贵物资的一种特殊方式,但迄今为止仍无人能破解这一谜案。★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