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被遗忘的名家之作——-菲亚特CR.25战斗机史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Oct 27 19:55:56 2006), 转信


来源:二战历史网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331603.jpg

前言

    提起意大利飞机设计师赛莱斯蒂诺.罗萨特利(Celestino Rosatelli)所设计的 CR-3
2/42 双翼战斗机的大名,举凡对意大利航空史稍有触及的人都会有如雷贯耳之感。但如果
谈到同样由罗氏设计的 CR.25 重型战斗机,可能就知者寥寥了。尽管这种外形优雅的双发
战斗机同样出自名家手笔,但其产量却远不足以同其他冠以“R”(指由罗萨特利设计的飞
机)词头的军用飞机相提并论。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其设计失败所致,但事实并非如此。尽
管机身采用了钢管焊接骨架外罩布蒙皮,但 CR.25 在 1936 年开始研制时却是一种相当优
秀且先进的设计。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观察这种设计是否算得上成功。其实,罗萨特利的初衷是希望研制
一种侦察/轰炸机,以当时这类飞机的标准来看,就算完全忽略其优异的自卫能力,CR.25 
也绝对是一种出类拔萃的机型,至少在各项性能和飞行品质上要比卡普隆尼公司的 Ca.310
 系列好得多。那么,作为一种“打击战斗机”(意大利人对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称呼),
其性能又怎么样呢?从客观角度出发,该机性能虽然谈不上出众,但也说不上落后过时,尤
其是和当时赢得意大利空军打击战斗机项目招标的 Ba.88“山猫”式(称得上是“一无是处
”这一成语的实体)比较的话,虽然在最大速度一项上处于下风,但在其他各个方面则可以
说是全面超出。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40172.jpg
Ba.88“飞行白薯”

    从乘员对 CR.25 的一致喜爱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该机的优秀。要知道,该机所执行的任务往往是平凡,枯燥但却极其危险的洋上远程护航,但 CR.25 却能带给驾驶它的飞行员以安心感,而这种飞机也从没有让他们失望过。根据意大利皇家空军的纪录,在该机型长达十八个月的战斗生涯中,每一次都能把其乘员安全地带回基地而没有损失一个人!光凭这一点,CR.25 就已经创造了二战中的一个记录。

开发过程

  1936 年,菲亚特公司决定自主开发一种采用当时先进航空技术的高速轻型轰炸机,在
该机的设计要求中突出强调了两点----高速度及优秀的自卫能力,因此也可以兼顾战略侦察
任务。就在研究工作刚刚启动的时候,意大利空军开始向国内各航空企业招标研制一种双发
重型战斗机。于是乎,公司首脑当机立断,决定更改原来的设计目标,全力争取这一合同。
当然,其他厂家对这笔生意也同样志在必得,完全没有拱手相让的意思。除了菲亚特公司外
,空军部又先后收到了卡普隆尼-塔里埃多公司(Caproni-Taliedo),南方航空和机械工业
公司(IMAM)及卡普隆尼-雷贾尼公司(Caproni-Reggiane)等三家的投标,就连最初选择
保持沉默的布雷达公司(Breda)也在截止期前加入进来,竞争似乎呈现白热化态势。不过
 IMAM 的 Ro.53 随即就因为研制进度受到延误而宣布退出,而雷贾尼的 Ca.401 也由于总
设计师 Pegna 专心于竞赛机 Ca.405 的研制(准备参加当时 Istres-Damascus-Paris 的航
空竞赛)分身乏术而成了泡影,对手一下子又减少到了三个---包括塔里埃多提出的 Ca.15
0 和 Ca.162,以及布雷达公司研制的 Ba.88。空军最后的评估结果可谓皆大欢喜,姗姗来
迟的 Ba.88 脱颖而出,拔得头筹;CR.25 也由军方正式立项,作为“打击战斗机”的待选
方案同 Ba.88 平行发展,就连 Ca.150 也获得了空军的认可制造两架原型机供进一步比对
。需要补充的是,Ca.150 的研制最终失败,连一架原型机也没有制成。

  1937 年 4 月,负责 CR.25 开发项目的技术委员会在参谋部二把手平纳(Pinna)将军
的办公室里讨论该机的设计问题。委员会主席切布雷里(Cebrelli)将军认为最初作为双发
侦察/轰炸机开发的 CR.25 机体尺寸太大,建议去掉一些不相干的设计如双重操纵系统及轰
炸瞄准具等以求减少飞机的迎风面积,提高相对而言更加重要的最大平飞和俯冲速度。罗萨
特利工程师则代表了菲亚特公司的意见,坚持认为保留原设计更有益处。在其发言中,先是
详细介绍了 CR.25 的研制过程和目前的开发进度;随后话锋一转,开始陈述采用较大机体
的好处,包括可以在后机身安装一个可做 360 度旋转的炮塔加强自卫能力,保留飞机的通
用性等等。最后,工程师开始旁征博引,用大量数据说明保留投弹设备和机体设计并不会对
总体性能造成多大的损失,既然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呢?总之,所有人都被罗萨特利的口才
所慑服,同意继续按其构思设计 CR.25。工程师随即又进一步提出希望改动飞机的武器配备
方案,从原先规定的四挺各备弹 400 发的 12.7 毫米机枪减少到三挺同口径武器并重新考
虑在机腹安装下部炮塔的要求。这样,一来可以让飞机的重心不至于太靠前,二来也可以让
机头的设计更加流线,同时还能保留足够的空间以容纳他所坚持的投弹设备。最终罗萨特利
在这次的会议上大获全胜,空军答应了他提出的一切要求,CR.25 完全成了工程师的个人创
作,而不再仅仅是原来军方所要求的“打击战斗机”了。

  由于承担新飞机开发的各个厂家都对安装下部炮塔持否定态度,空军终于决定取消这一
不合理的要求,并因此决定将新飞机的机组成员限制在两个人以下。不过,这一点对于选择
成为十项全能选手的 CR.25 来说成了个大麻烦,两个人要操纵这个大家伙实在是太勉强了
,驾驶员姑且不论,另外一个乘员必须同时担任观察员,无线电员,投弹手,机枪手等多项
任务。最后公司只好这么规定,在出轰炸任务时临时增加投弹手一名,以求符合空军的要求
。除了这一点外,CR.25 还有不少方面与军方的规定不符,其中对其入役影响最大的一条便
是速度。该机的速度不可能超过 500 公里/小时,但这却是空军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该
机的研制进度也落后于空军的计划表,由于 1936 年和 1937 年的两次招标失败,军方在时
间上卡得很紧。CR.25 连犯两条大忌,终于让 Ba.88 有机可乘。再者布雷达公司的“山猫
”虽然其貌不扬(以前论坛上有人说这种飞机的外形彻头彻尾就是个大白薯,此言得之),
但却在 1937 年 4 月 1 日的 100 公里闭合航线速度竞赛上以平均时速 517.836 公里/小
时夺魁,随后又在 12 月 9 日将这一纪录刷新为 554.357 公里/小时,这些耀眼的成就终
于让军方决定选用该机,并下了首批 80 架飞机的订单。然而,为了不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
个篮子里,空军还是向菲亚特公司订购了四十架 CR.25 作为补充。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434769.jpg
CR.25 的机头,可以清楚地看见两挺 12.7 毫米 SAFAT 机枪

  1937 年 7 月 22 日,CR.25 的第一架原型机(编号 MM.332)在瓦伦蒂诺?库斯中校(
Cdr. Valentino Cus)的驾驶下进行了首次试飞。由于该机在这次飞行中展示了极好的操纵
品质,工厂遂决定在飞行测试还没有完全结束前就在位于都灵(Turin)市的意大利航空公
司的工厂将 CR.25 投入生产。

  由于已经将 Ba.88 作为远程战斗机部队的主力,当然得为 CR.25 安排一个去处。就这
件事,空军上层反复讨论了许久。虽然该机原定作为战斗机使用,但其速度未免太慢,火力
也不强;而作为轰炸机的话,三百公斤的载弹量也实在太低。总之,这时在空军的眼中,对
 CR.25 一定颇有些鼯鼠五技而穷之叹。就在 CR.25 二号机(MM.333)于 1938 年初完成组
装的时候,参谋部终于决定将所有的 CR.25 分配到战略侦察机部队,与 RS.14 水上侦察机
搭档组成意大利空军新一代远程侦察机部队的主力,起码该机的各项性能对侦察机来说还不
错。不过,这一决定在当时却受到空军部的激烈反对。他们的意见是,CR.25 所使用的菲亚
特 A.74 发动机已经供不应求,为什么还要浪费在一种看起来显得多余的飞机上?不如用 
Ba.88 的侦察型来完成同样的任务,减少后勤维护方面的困难。再者,就算 Ba.88 不成功
,还可以考虑 Ca.312 嘛!后者的最高时度可以达到 435 公里/小时,而且正在试验为 Ca
.312 换装 IF 的“三角”直列式气冷引擎。这么一来,该机的性能肯定能有所提高,说不
定可以弥补在速度方面与 CR.25 的差距。终于,空军部的意见占了上风,由朱泽佩.瓦勒(
Giuseppe Valle)将军拍板决定中止 CR.25 的生产,除了已经开工的八架飞机和两架原型
机外取消其余三十二架飞机的生产计划。菲亚特公司和罗萨特利工程师无疑都受到了很大的
打击,不过并没有影响到该机的生产。1940 年 1 月,所有十架 CR.25 的生产全部完成,
但空军除了将编号为 MM.3651 的飞机撤去机头投弹装置和炮塔,改称 CR.25A 当作驻柏林
大使馆武官的专用联络飞机外,一时还没有为其余九架飞机找到合适的用处,只好封存起来
等待命运的转折。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56317.jpg
保持金属底色的 CR.25,该机为第一架生产型(编号 MM.3651),照片于 1939 年摄于 Guidonia 机场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528893.jpg
MM.3651 完成迷彩涂装后的照片,该机机头没有投弹窗且不装备背部炮塔

十八个月的战斗历程

  1941 年初,空军参谋部认识到继续使用自卫能力较差的多发水上飞机对敌舰实施攻击
有点得不偿失,因此决定将原先用于这一用途的 Z.605 水上飞机全部改用于更为合适的水
上巡逻/远程侦察任务。在此影响下,原来的第三十一(31th Stormi B.M)及三十五水上轰
炸联队(35th Stormi B.M)开始换装三发的 Z.1007 陆基轰炸机,并从这两支部队中抽调
出部分人员(主要是第九十三大队的飞行人员和地勤,共计九十人左右)组成了全新的 17
3R.S.T(远程战略侦察)中队,这时终于想到了仓库中尘封已久的剩余物资,本文的主角-
--CR.25 重型战斗机。一年多在地中海战场的苦战证明了远程侦察机的重要性,也证明了海
上远程侦察飞行的危险性;既然原来是作为重型战斗机发展的,CR.25 在执行任务时的生存
能力总该高一些吧。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624811.jpg
地勤人员正在维护一架驻 Palermo-Boccadifalco 机场的 CR.25,前方可以看到一架 Ca.3
14 轻型轰炸机的机尾

  为了完成转型训练,173 中队所有的飞行人员被送到了都灵(Turin),与此同时,地
勤人员则先行前往日后该部的常驻基地---巴勒莫港(Palermo)附近的博卡迪法尔科(Boc
cadifalco)机场。不过该部的转型训练并不顺利,全部飞行员中除了中队长埃德瓦多?阿涅
罗(Eduardo Agnello)外都没有驾驶陆基飞机的经验,而 CR.25 又缺少对教练工作十分有
帮助的双重操纵系统。另外,要掌握该机的驾驶技巧也需要经验的积累。比如说,该机的失
速速度高达 200 公里/小时,不少新手一开始都对如此高速度的降落感到难以适应,事故时
有发生。所幸只有 MM.332 号飞机(也就是 CR.25 的第一架原型机)在着陆失败后爆炸烧
毁,且飞行员贝尔图西中尉(Tenente Bertuzzi)及随机机械师均在爆炸前成功逃离了飞机
,安然无恙。由于这些困难,转型训练直到该年年中才真正完成。7 月 14 日,173 中队首
批四架 CR.25 由中队长阿涅罗,上尉林多内(Flt Lt.Rindone),少尉多里(Plt Off.Do
ri),上士斯多里(Flt Sgt.Stori)四人驾驶从都灵经钱皮诺(Ciampino)转场到博卡迪
法尔科机场,并随即在 CADS(Comando Aeronautica della Sicilia:驻西西里空军最高司
令部)命令下于 24 日投入了搜索沿岸英国潜艇的行动,不过这第一次实战出动最后却无功
而返。接下来的几天内,第二批四架 CR.25 又在上尉林多内(Lt.Rindone),上尉帕里西
( Lt.Parisi),军士多里( NCOs.Dori)及军士斯多里( NCOs.Stori)驾驶下赶到中队
驻地会合,173 中队终于得以以满员的阵势准备接受战火的洗礼。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715948.jpg
173 中队的两架 CR.25 停在西西里机场上

  CADS 给 173 中队制定了一张满满的工作日程表,其任务包括:为往返北非的运输船队
提供空中掩护,对英军重重设防的马耳他(Malta)岛进行强行侦察,前往任何可疑海区做
长时间的巡逻搜索,甚至为当时频繁出动的主力舰只护航。为了任务需要,173 中队的飞机
不断出现在的黎波里(Tripoli),潘泰雷里亚 (Pantellaria),雷焦卡拉布里亚( Reg
gio Calabria),克罗托内(Crotone),卡塔尼亚(Catania),科米索(Comiso),夏卡
(Sciacca),特拉帕尼(Trapani),杰比尼( Geibini),杰拉(Gela)等机场,CR.25
 忙碌的身影成了中地中海战区天空中常见的景象。在长时间的战斗中,该中队的飞机虽然
经常受损,但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人员伤亡的情况。最糟的一次发生在 Pantellaria 机场,
该中队的一号,五号和八号三架飞机在降落时接连出事,但却都只是机头轻微受损,更谈不
上人员伤亡。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756768.jpg
迫降在 Pantellaria 机场的八号机

  1942 年 2 月,173 中队被划归第十轰炸机联队(10th Stormo BT),主要任务改成了
掩护该联队的 S.79 轰炸机和 Ca.314 轰炸机突击敌方水面舰船。就在二月六日,CR.25 终
于第一次在空中遇到了敌机。当天驾机执行反潜护航任务的林多内上尉(Lt.Rindone)发现
了三架编队飞行的“布伦海姆”式轰炸机(这些鱼雷轰炸机属于驻马耳他的第二中队,正按
照侦察机的报告在这一海区搜索两艘轴心国的货船),斗志昂扬的林多内立刻占据阵位从尾
后对其中的一架发起进攻,机头两挺 12.7 毫米机枪吐出的火舌准确地击中了对方,遗憾的
是,这样的火力强度却没能立刻结果对手。正当他准备继续继续攻击时,自己的 SAFAT 机
枪却忽然卡壳了。不甘心就这样放弃猎物的中尉飞到了敌机的下方,让机枪手用机背炮塔上
的机枪继续对敌机猛烈射击,直到弹药耗尽才悻悻地掉头返航。最终这架倒霉的“布伦海姆
”在返航时被 II/JG53 的 Bf 109 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阵亡。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828890.jpg
173 中队的七号机准备从巴勒莫机场起飞

  四月二十九日,贝尔图西上尉(Lt.Bertuzzi)在率队出任务时在盖尔甘奈(Kerkenna
h)沙滩附近目击了不幸的一幕。一架从的黎波里(Tripoli)飞往马尔萨拉(Marsala)载
有十五名乘客的民用型 Z.506 三发水上飞机(国内民航编号 I-DORA)被一架 III/ZG26 的
 Bf 110 误认为敌机而加以击落。贝尔图西马上飞向还在海面上燃烧的残骸投下了飞机上的
救生艇,而当他转身时,惊奇地发现那架 Bf 110 正向着海面笔直地掉下去!一定是哪个义
愤填膺的飞行员含愤出手把他击落了,不过究竟是谁干了这件事由于所有在场的意大利飞行
员都保持沉默也就成了个谜。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915659.jpg
173 中队的二号机及四号机编队掠过巴勒莫港上空(照片由同一编队的另一架飞机拍摄)

  同年六月二十一日,173 中队的两架 CR.25 分别由上尉林多内(Lt.Rindone)和军士
多里(NCOs.Dori)驾驶奉命为一支德意运输船队护航。正当地中海的艳阳令所有人昏昏欲
睡时,战斗警报拉响了!一队“波弗特”式鱼雷轰炸机从低空飞来,正打算对船队外侧的一
艘德国运输船发起攻击。林多内和多里立刻驾机冲了下去,也许是吸收了上一次费尽弹药却
空手而回的教训,意大利飞行员直到目标完全填满瞄准镜才猛烈开火,瞬时间便有两架英机
中弹着火。其他的“波弗特”式完全没有料到在如此远离陆地的远海中也会遇到意大利的战
斗机,一下子慌了手脚,原本犀利的攻势也就不复存在。最终 CR.25 共获得两个确认的战
果,不过当天真正大出风头的还得算意大利驱逐舰“达.雷卡”号,其准确的防空火力在战
斗中共击落三架英国人的鱼雷轰炸机。八月,英国人开始了规模巨大的“台座(pedestal)
”行动,尽全力向马耳他补充物资和给养;173 中队也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轴心国军队一方
,努力争取让敌人的企图落空。到此时为止,该中队的飞机损失为零,不过之后就没有那么
好运了。由于一系列的事故加上零部件开始缺乏,能出动的飞机很快就减少到四架,到十一
月,只有两三架飞机还能凑合着用。为了保持战斗力,中队从第十轰炸机联队接受了一些二
手的 Ca.314,不过飞行员都不看好这些替用品,认为其性能远远不足以接替他们的“守护
神”。果然,飞行员的预感不幸而言中,十一月二十日,173 中队史上最悲惨的一幕发生了
。该中队的一架 Ca.314 与另一架 58 中队的同种机型(该机的报务员亦来自 173 中队)
在护航任务结束后返场途中被马耳他 227 中队的四架“漂亮战士”式击落,机上八人全部
遇难。CR.25 执行最后一次任务是在 1943 年 1 月 15 日,帕里西(Parisi)中尉驾机在
菲利普维尔(Philippeville)附近进行了约 180 分钟的空中巡逻。月底,由于不可能再搞
到 CR.25 的备用零件,该中队幸存下来的四架 CR.25(编号分别为MM.3653,MM3654,MM3
656和MM3657)全部飞到雷吉奥埃米利亚(Reggio Emilia)机场退出现役,交给 SRAM 再次
封存起来。

http://www.secwar.net/uploadfile/Daolian12345/200688163955903.jpg
上为 CR.25 的原型机在都林机场时的涂装,机头的“AI”表示该机为菲亚特公司的实验机
;下为 173 中队飞机的标准涂装

  使用时间最长的还是在柏林的那架 CR.25,甚至在意大利投降后该机还被德国人拿去,
作为教练机一直用到 1944 年 9 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 CR.25 在 173 中队手中的优异表
现,竟然令空军部回心转意,开始考虑重新生产这种机型。不过,这一提案受到了生产部门
的否决,建议用武装较强的 CANSA 的 FC.20 加以替换。但是,由于万能战斗机这一概念的
落伍及大幅增加的集体重量,FC.20 从未能在战场上获得同 CR.25 一样的声誉。

后记

  虽然 CR.25 的产量只有区区十架,性能也谈不上出众,但在意大利于二战期间所研制
的所有双发战斗机中,该机却可以说是最受好评的设计。如果罗萨特利在设计该机时能将目
光集中在单纯的战斗这一功能上,并为该机配备更强力的引擎和武器系统,也许 CR.25 能
在战斗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甚至象 CR.32 或 CR.42 一样成为罗萨特利的又一名作。不
过,现实不可能被更改,CR.25 终于从战场上悄然消失,只有关于它的美好记忆留在了所有
 173 中队幸存飞行员们的脑中。

FIAT CR.25 性能简表

  动力:两台 840 匹马力的菲亚特 A.74 RC 38 星型气冷发动机

  翼展:16 米

  全长:13.56 米

  全机高:3.3 米

  翼面积:40 平方米

  全机空重:4,475 公斤

  满载重量:6,625 公斤

  最大平飞速度:450 公里/小时(在 4,000 米高度时)

  巡航速度:380 公里/小时(5,000 米高度)

  升限:7,950 米

  航程:约 1,500 公里

  武装:机头装两挺 12.7 毫米 SAFAT 固定机枪,机背布雷达 M.2 炮塔装一挺 12.7 毫
米 SAFAT 机枪,机腹弹舱内可挂弹 300 公斤,也可装 AGR.90 或 AGR.61 航空照相机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4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