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东喀尔巴阡战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28 20:10:44 2006), 转信


来源:春秋战国

1944年9月8日—10月2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乌克兰第1、第4方面军为
粉碎东喀尔巴阡山的德军和援助反抗德军占领的斯洛伐克人民,而实施的进攻战役,与贝尔
格莱德战役、布达佩斯战役一起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九次打击。 

1944年8月29日,斯洛伐克在共产党领导下爆发了斯洛伐克民族起义。苏联根据捷克斯洛伐
克党中央秘政府的请求,决定援助斯洛伐克起义。9月2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指示乌克兰第
1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科涅夫)和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彼得罗夫大将)实施东喀尔巴阡
战役。战役企图规定在乌克兰第1、第4方面军接合部向普雷绍夫总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突
破德军在东喀尔巴阡山的防御,通过各山口,与斯洛伐克爱国者会合。进攻拟于9月8日开始
。斯洛伐克军队和游击队应从后方对德军实施突击,以此配合苏军。根据斯洛伐克起义领导
人与东斯洛伐克军首长的协议,该军应抢占最重要山口,并保障苏军通过。但是,该军于9
月1、2两日被德军缴械,因而没有参加战役。 

大本营给乌克兰第2方面军规定的任务是,攻占特兰西瓦尼亚山脉(南喀尔巴阡山脉),前出
萨图马雷地域,以此协助乌克兰第4方面军越过喀尔巴阡山和攻占乌日哥罗德、乔普、穆卡
切沃地域。 

参加战役的兵力是:乌克兰第1方面军所属第38集团军(司令为莫斯卡连科上将)、近卫骑兵
第1军、坦克第25军、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为克拉索夫斯基空军上将)一部;乌克兰第4方面
军所属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为格列奇科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为茹拉夫廖夫中将)、近卫
步兵第17军、空军第8集团军(司令为日丹诺夫空军中将)一部。 

在东喀尔巴阡战役过程中,第38集团军进行了喀尔巴阡—杜克拉战役,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
(军长为斯沃博达将军)在该—集团军编成内行动。 苏军当面之敌为德军“海因里希”集团
军级集群(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匈牙利第1集团军)。 

东喀尔巴阡战役的准备遇到很多困难。8月底,完成了长时间进攻战役的乌克兰第1、第4方
面军已严重减员,需要休整,而兵团和部队只有有限的物质器材储备。军队没有山地进攻经
验。因此,政治机关在军队中进行的积极而目的明确的党政工作,对取得战役胜利具有很大
意义。广泛宣传了高加索和克里木山地作战的经验。对各部队和兵团全体人员进行了尊重解
放地区居民的教育,说明了提高警惕、防止德军谍报机关在各地进行猖獗特务破坏活动的必
要性。极其紧迫的战役准备期限,要求司令员、指挥员、司令部、政治机关和军队作出很大
努力,以便及时完成必需的变更部署和弹药、油料的前送。战役开始前,苏军对德军优势是
:炮兵多0.5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2.2倍,飞机多1.5倍。人数对比为1∶1.2,德军占优势
。 

9月8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发起进攻。起初进攻发展顺利,但随后就受到迟滞。德军加强了
防御。到9月14日日终前,第38集团军推进了23公里。乌克兰第4方面军近卫第1集团军于9月
9日转入进攻,向扎古日、科曼恰方向实施突击。该集团军克服德军激烈抵抗,于9月14日前
在约30公里正面上突破德军防御,向德军纵深推进约15公里。德军统帅部向这一方向增调了
8个多师,因此,战斗开始具有持久的性质。为了避免正面冲击和迅速挺进到防守杜克拉地
域德军后方,第38集团军在变更部署和得到增援后,将自己的力量从右翼转移到左翼,并从
9月15日晨起恢复进攻。经延续到9月24日的艰苦战斗,该集团军又前进20公里。近卫第1集
团军和第18集团军分别于9月16日和18日恢复进攻。总进攻正面扩大到400公里。

德军在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突击下,开始向苏波边界以西喀尔巴阡山主脉各山口退
却。9月20日,近卫第1集团军进抵波捷边界并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第38集团军和近卫第
1集团军继续进攻,于9月30日进抵喀尔巴阡山主脉各分水岭地区,并在数处越过了主脉。1
0月1日,苏军部队在杜克拉山口西北5公里处越过波捷边界。10月6日,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
的军人在苏军步兵第67军、坦克第31军的协助下攻占了杜克拉山口,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后
来,10月6日便被定为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军建军节。第38集团军和捷克斯洛伐克第1军攻占杜
克拉山口后继续进攻,到10月28日前已向山口以西和西南推进15—20公里。近卫第1集团军
在宽大正面上进攻,10月18日前在30公里正面越过喀尔巴阡山主脉,攻占了俄罗斯山口地域
。第18集团军此前已占领乌若克、韦列茨基两山口,向南推进了5—18公里。乌克兰第2方面
军的行动加速了乌克兰第4方面军的胜利。10月26日,第18集团军解放了穆卡切沃,10月27
日又解放了乌日哥罗德。至10月底前,苏军越过了东喀尔巴阡山,前出到蒂萨河右岸平原。
 

点评:东喀尔巴阡战役,是苏军援助反抗占领者的人民的战例。苏军军1944年9月的战略形
势并不需要实施这次艰难的进攻。但是苏军仍然出兵援助了斯洛伐克人民。在东喀尔巴阡战
役中,德军“海因里希”集团军级集群遭重创。苏军完全解放了外喀尔巴阡乌克兰,并进入
斯洛伐克境内。德军丧失了东喀尔巴阡山一线重要战略地区。从1944年9月5日至11月29日,
苏军航空兵向起义地区空投了2050支步枪、460挺机枪、1700余支自动枪、120支反坦克枪、
370万发子弹以及大量物质器材。在东喀尔巴阡战役中,苏军取得了在通行困难的山林地及
道路泥泞、天气恶劣的条件下组织和实施突破敌坚固筑垒防御的经验。苏联数千名军官和士
兵被授予勋章和奖章,30名军人由于勇敢无畏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在敌后山区活动的游击
队帮助了进攻的军队。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6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