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1942年英国海军北极护航行动评析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Dec  9 22:41:17 2006), 转信


来源:春秋战国

“战争是政治以其他手段的延续”这句克劳塞维茨的老生常谈在越战之后的时代经常被军事
战略家们挂在嘴边,并将其套用在从惩罚性空中打击到维持和平等一切当代军事行动的身上
。但是克劳塞维茨学说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1942年的英国海军便屈从于政治需要,为援苏
物资进行护航,并在北冰洋上蒙受了严重损失。这场悲剧因PQ-17护航队的覆没达到了顶峰
。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军事目的与手段必须服从于政治需要”的教条提出了辩驳与反思。


所有学习军事战略的学生都熟知克劳塞维茨的名言“战争是政治以其他手段的延续”。这句
话经常被决策者们引申,并歪曲成“军队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从而成为政治家们迫使军
事需要屈从于政治需要的借口。对于英国海军来说,军事需要与政治需要的矛盾在1942年春
天达到了高潮。政治家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从地中海和大西洋抽调宝贵的海军兵力,将其投
入漫长的北极航线,为前往苏联的货船队护航。皇家海军的高级将领们几乎无一不把此举当
成十足的蠢行,但是对于英美两国的政治家来说,向苦苦挣扎的苏联提供物质、使其继续与
德国作战,无疑是更加重要的选择。国家政策与海军战略的冲突在1942年7月达到顶峰,该
月PQ--17护航队遭到德国潜艇和飞机的袭击,几乎全军覆没。本文将这次悲剧置于当时英美
海军作战能力的大环境下分析,对当时的决策者忽视其军事智囊提出的警告的做法进行反思


在1942年上半年,盟军的物资需求与作战任务足以写满一本书,但是其生产能力和军事实力
却不足以支持如此繁浩的任务。各盟国、各军种之间争夺物资和作战优先权的争吵声震耳欲
聋:罗斯福想要美军在1942年便在西欧投入战斗,太平洋方面则要求优先供应物资;苏联要
继续一边后退一边抵抗凶猛的德军,要求盟军立即“第二战场”的呼声越来越高;英国想要
对德国发动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同时还要兼顾大西洋上越来越猖獗的德国潜艇群。但是无论
哪一方对欧洲战场都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一定要把苏联继续留在盟国阵营里,避免再度发
生1917年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那样的单独媾和场面。丘吉尔个人却仍旧维持他对地中海和
近东地区的个人偏爱,试图在这里维护英帝国传统的生命线,反对美英联军在法国登陆,而
美国总参谋长马歇尔却积极主张迅速发动这样的登陆行动,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也支持马歇
尔的观点,虽然他同时还坚持对日本发动同样规模的打击。英国参谋长委员会的将领们则根
据自己军种的需要分为若干种观点:帝国总参谋长布鲁克上将需要在地中海投入全部兵力,
负责制订海军战略的第一海务大臣庞德海军上将需要在大西洋和远东投入全部兵力,空军参
谋长波特尔中将(Charles Portal)则需要在德国上空投入全部兵力。但是三人都有一个共
识,即在德军士气最高的1942年对欧洲大陆发动反攻是不明智的,而且为时过早。对斯大林
来说,不管什么德军士气高低,他目前面临的只有一个问题:德国刺刀已经顶到了他的咽喉
上。斯大林要的只有两样东西:立即开辟第二战场;将盟国能提供的所有物资全都运到苏联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想要调和各个盟国之间这些花样百出的战略需求,无疑需要天才的智
慧和过人的精力。除了庞德和斯大林外,美国和英国的军事决策者们都得到了皆大欢喜的结
局:马歇尔得到保证,美国将继续执行其“德国第一”的战略;金得到了所需要的全部物资
,足够他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图拉吉向日军发动代号“了望塔”的反攻;波特尔的轰炸机得到
了优先生产权。庞德和斯大林无疑是这场争论的最大输家。斯大林没有得到其梦寐以求的第
二战场,因为罗斯福及其军事幕僚无法劝说英国人接受渡过海峡在法国登陆作战的计划。美
方只好寻求折中方案——同时也是为了安慰丘吉尔和布鲁克。1942年秋季,美军在北非发动
了代号“火炬”的登陆作战。与此同时,作为不能开辟第二战场的补偿,美国护航队从东海
岸的各大港口出发(不到一年之前,苏联特务还在这些地方破坏援英物资的运输工作,通过
其代理人刺探船运情报,并将其提供给纳粹德国),将更多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摩尔曼斯
克。这种护航任务加重了皇家海军的负担,同时削弱了其作战能力。

通过北极航线运送援苏物资是英国人——更确切地说,是丘吉尔——的主意。德国入侵苏联
的当天,丘吉尔就兴奋地意识到希特勒此举拯救了英国,并在7月10日对内阁成员保证说,
英国从苏德战争中得到的好处将是“无价的”,“俄国人将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给他们的
每一分援助都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但是英国为了援助苏联“必须作出牺牲,甘冒风险,甚
至忍受因此给自己带来的诸多不便”。丘吉尔所说的“牺牲”,无疑指的是将其传统的反共
政治需要、以及皇家海军迫在眉睫的战略需求屈从于援苏军事需要之下。

在援助苏联的问题上,丘吉尔并非孤军作战:罗斯福也主张把租借法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苏
联(虽然苏联人不久前还向纳粹提供大量工业原料和食品物资),他遭到陆军部长史汀生和
马歇尔的反对。后两者确信苏联“最多能撑三个月,很可能一个月不到就会垮台”,因此反
对向苏联提供大量物资,以免将来被纳粹夺来用于进攻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在“巴巴罗萨
行动”的第二天曾写道:“我能听到的最乐观的估计是,苏联能够抵抗6个星期到两个月”
,英国参谋长委员会的估计则是4到6个星期。但是,虽然英美两国的军事幕僚们普遍对苏联
抱有悲观主义看法,但丘吉尔和罗斯福仍决定立即开始对苏援助工作。由于美国尚未参战,
所以不可能直接向欧洲派出远征军,援助只能以提供物资的方式进行。将武器和装备运往苏
联的最短路径是从冰岛经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直抵摩尔曼斯克,而且其运输量也远远大于好望
角-波斯航线或阿拉斯加-西伯利亚航线,但北极航线直接暴露于盘踞在挪威的德国空军和海
军威胁之下。德国空军在挪威北部有4处主要的基地,而皇家空军由于天气和航程的原因不
可能为护航队提供空中掩护。挪威众多的深水峡湾为德国战舰和潜艇提供了良好的泊地和隐
蔽地,它们可以从这里出发,对盟国船队发动“打了就跑”的袭击。如果要执行护航任务,
英国必须从大西洋和地中海抽调宝贵的主力舰。

英国本土舰队司令托维海军上将相信,将舰队主力集中于北方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因为德国
战舰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料,可以在空军的掩护下与英舰作战。而且
托维最为担心的一点是,如果本土舰队主力被牵制在北极护航行动上,那么目前留在挪威和
波罗的海的德国战舰很可能会趁机突入大西洋,与停泊在法国基地的几艘德国袭击舰会合,
给盟国的跨大西洋海运造成更严重的损害。托维向庞德和丘吉尔反复强调这一点:虽然让苏
联继续跟德国撕杀很重要,但是在决定向北极航线抽调本土舰队兵力时,必须对英国的战略
重点有所认识:从1941年夏天到1942年春天,对英国威胁最大的地方既不在北极,也不在印
度洋(虽然日本正在那里集结重兵),而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如果来自美国的援助物资被切
断,或者从直布罗陀经马耳他到苏伊士运河的地中海航线被切断,都将给英国造成极大的威
胁。如果英国失去马耳他要塞,将不得不撤出地中海和整个近东地区,同时其对民心和士气
造成沉重的打击;如果自美国和加拿大出发、穿越大西洋的援助线路被德国海军切断,将严
重削弱英国的抵抗能力,而且也无法再经英国中转向苏联运送援助物资。如果美国失去英国
这一跳板,将被彻底隔离在欧洲大陆之外,伴随着苏联的垮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赢家很可
能变成纳粹德国。美国武装力量的战略优先目标则与英国同行大相径庭。美国陆军考虑的是
在欧洲登陆,其他一切任务都是次要的。美国海军的首要任务则是在太平洋遏止日本人似乎
一往无前的攻势,并尽快发动反攻;次要任务是扫清美国东海岸附近的德国潜艇,除此之外
其他一切任务都是微不足道的。

把为援苏船队提供护航的任务放到1941-1942年的历史背景下看无疑别有一番风味。到1941
年最后一天,英国海军已经损失了3艘战列舰(皇家橡树、巴勒姆、威尔士亲王)、2艘战列
巡洋舰(胡德、反击)、3艘航空母舰(勇敢、光荣、皇家方舟)、1艘护航航母、12艘巡洋
舰、58艘驱逐舰和35艘潜艇,以及400多艘小型舰艇,战列舰“厌战”、“马来亚”正在美
国修理,“伊丽莎白女王”、“勇士”则在亚历山大港被意大利蛙人击伤,处于长期不能行
动的状态。在皇家海军残余的几艘大型航母中,“鹰”号改装自一战之前为智利建造的旧战
列舰,在现代化的“皇家方舟”号(22000吨,31吨,载机60架)在地中海被潜艇击沉后,
该舰被调到直布罗陀的H舰队,由于其航速只有24节,所以主要用来当作向马耳他运送飞机
的运输舰。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4艘航母中,“胜利”号被配给萨默维尔的H舰队,“光辉”
(Illustrious)、“不屈”(Indomitable)和“可畏”(formidable)被配给远东舰队,
或者正在印度洋与日本海军作战,或者在驶往印度洋的途中。与这些航母一样,战列舰“厌
战”号修复后被派往印度洋。“纳尔逊”和“罗德尼”一艘准备派往印度洋,另一艘留在地
中海以配合增援马耳他岛的“基座”行动,本土舰队手头只有“英王乔治五世”和“约克公
爵”两艘装备14英寸主炮的战列舰可以用于北极航线,而围歼“俾斯麦”号的丹麦海峡战斗
证明,将这两艘船(或者奢侈一些,再加上薄装甲的“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在没有航母的
情况下投入与“提尔皮茨”的战斗,与将其送去自杀并无二异。到1942年夏天,随着“竞技
神”、“鹰”、“多塞特郡”、“康沃尔”等主力舰的沉没,皇家海军的处境愈发艰难,在
地中海和大西洋所剩为数不多的宝贵兵力中再抽调主力舰北上,实在无异于挥刀自宫。

再来看看美国的情况。这个号称“民主国家兵工厂”的国家在1941年底和1942年初是否有实
力提供多余的主力舰为援苏船队护航?答案是几乎没有。第一,指望美国从太平洋向大西洋
抽调军舰根本是做梦,美国参战后,太平洋舰队的全部战列舰不是沉珍珠港的海底就是在西
海岸的船厂彻底大修,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全靠航母苦苦支撑,而且还损失了5艘航母中的
3艘(列克星敦、约克城沉没,萨拉托加被鱼雷击中,在西海岸船厂修理)。第二,珍珠港
事件后,金上将把大西洋舰队能动用的每一艘航母和战列舰都调到了太平洋战场,包括全部
3艘“新墨西哥”级战列舰和搭载16英寸主炮的“科罗拉多”号战列舰,大西洋方面只剩下
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和3艘建造于一战前的老战列舰。不久以后金又把“华盛顿”
号抽走,与“黄蜂”号航母、“塔斯卡卢萨”和“威奇塔”号组成第99特混舰队,派往斯卡
帕湾加入托维的本土舰队,“北卡罗来纳”则因螺旋桨故障不得不入坞检修。1942年3月到
5月,3艘搭载16英寸主炮的“南达科它”级战列舰陆续入役,但是由于它们都是刚建成的新
舰,还要进行一系列调整和检修,不能立刻投入战斗。慢速的“突击者”号航母只能和英国
的“鹰”号一样当成飞机运输舰使用。这样算来,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夏天,美国海军
只有搭载14寸和12寸主炮的“纽约”、“得克萨斯”和“阿肯色”这3艘老战列舰可以担任
北极护航任务,但是它们已有近30年的舰龄,在主炮口径、装甲防护和航速方面都不是“提
尔皮茨”的对手。

事实上,向苏联运送物资的工作从1941年8月便开始了。由7艘货船组成、代号“苦行僧”(
Dervish)的护航船队在这个月从冰岛出发,运载“飓风”飞机和其他武器,平安抵达摩尔
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该年9月,从冰岛到摩尔曼斯克的护航路线被授予PQ-/QP的代号
。自冰岛东行的PQ-1船队和自苏联西行的QP1船队都在这个月出发,一共24艘船全部安全抵
达目的地。到该年11月,PQ-2~PQ-5和QP2、QP3船队的45艘商船,除了3艘因种种原因返回出
发港外,也都安全抵达目的地。12月出发的PQ-6、PQ-7、PQ-7B和QP4船队共计31艘商船,其
中只有PQ-7的1艘商船在1942年1月2日被德国潜艇U-134发现并击沉。

由于北极航线已被德国人发现,英方增强了护航的力量。原先的护航军舰多为驱逐舰和护航
驱逐舰,在1942年1月出发的PQ-8船队中出现了轻巡洋舰的身影。为该船队护航的军舰包括
轻巡洋舰“特里尼达”号和两艘“部族”级驱逐舰——“索马里”号(Somali)和“马塔贝
列”号(Matabele),为回航的QP4船队护航的是“爱丁堡”号轻巡洋舰及驱逐舰“回声”
号(Echo)和“出轨”号(Escapade)。“马塔贝列”号于1月17日在科拉湾入口被U-454号
潜艇击沉,其舰员除了两人外全部遇难。同一天托维率本土舰队从斯卡帕湾出发北上,准备
与可能拦截PQ-8的“提尔皮茨”号交战。此时发生了一件事,虽然托维不可能从德方知道确
切情报,但是也能猜出七八分,那就是希特勒在获悉盟国正通过北极向苏联运送物资后突然
对挪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在1942年1月对海军司令雷德尔上将说“我们每一艘目前不在
挪威的战舰都是待错了地方”,雷德尔对此表示赞同。他决定将新竣工的“提尔皮茨”号战
列舰和“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派往挪威。

此时除了停泊在法国布勒斯特港的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和重巡洋舰“
欧根亲王”外,德国海军在挪威和波罗的海仍有一支足以同本土舰队抗衡的庞大力量:1艘
战列舰、2艘袖珍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20艘驱逐舰。托维手中有2艘战斗力
弱于同级德舰的“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1艘防护能力弱于同级德舰的战列巡洋舰、“
胜利”号航母、4艘重巡、6艘轻巡和18艘驱逐舰。由于德舰的质量和战斗力普遍优于同级英
舰,如果希特勒决定将布勒斯特的3艘战舰调到挪威增援,英本土舰队除了航母外在北冰洋
将毫无优势可言。希特勒的确作出了这样的决定。该年2月12日,“沙恩霍斯特”、“格奈
森瑙”和 “欧根亲王”在电子干扰和空军掩护下,成功地以突然冲刺的方式穿过了英吉利
海峡,给皇家海军300年的光荣与辉煌蒙上了奇耻大辱。

由于德国海军面临燃料短缺的问题(仅一次“海峡冲刺”行动便消耗了德国海军1/6的重油
储备),所以在1942年2月没有对护航队发动袭击,PQ-9~PQ-11的23艘商船和QP5~QP7的19艘
商船得以平安抵港,但QP6船队在1月31日遭到了以挪威为基地的德国空军的袭击,不过没有
损失。不过虽然取得了这些成功,托维却因为没有逮到与“提尔皮茨”号作战的机会而遭到
了丘吉尔的批评,后者认为他“消极、无进取心、目光短浅”。愤怒的托维直言反击:首先
确保英国的安全,才能确保援苏物资的畅通。横跨大西洋的英美运输线才是事关英国国运的
重要事业,他本来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去管北极航线的杂事,抽调本土舰队北上将给大西洋中
的德国“狼群”创造良好的袭击机会。迟早有一天,他丘吉尔将亲眼看到,要么是大西洋航
线,要么是北极航线,将因护航兵力不足而遭到严重的损失。

随着“提尔皮茨”入驻挪威峡湾,北极航线的安全受到很大威胁,托维不得不将本土舰队主
力继续留在北方。由于收到了“提”舰出现在北角附近海域的消息,3月1日从冰岛出发的P
Q-12船队(17艘商船,2艘驱逐舰)和从苏联出发的QP8船队(15艘商船)得到了本土舰队的
直接掩护:由柯泰斯海军中将(A.T.B.Curteis)指挥的 “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声望”
号战列巡洋舰、“肯尼亚”号轻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于3月3日从斯卡帕湾出发北上,前往熊
岛-斯瓦尔巴德群岛一线海域搜索德舰,但是直到两支运输船队从熊岛西南方安全通过,英
舰队都未发现“提尔皮茨”号的踪影。柯泰斯一边继续往北极浮冰线前进,一边向托维抱怨
没有航空母舰和空中支援。托维则在回电中抚慰他说,“没有任何证据,没有(托维在此特
地用大写字母强调了一遍),表明在特隆赫姆以北有德国轰炸机存在,也就是说你不会受到
德国空军的威胁”,但小心谨慎的柯泰斯仍然不敢过于靠近挪威海岸——英国海军两年来在
敦刻尔克、克里特、印度洋遭遇的那些空袭悲剧仍在他脑海中萦绕。PQ-12船队和柯泰斯的
打击舰队从离挪威250海里的地方远远擦过,没有与任何德国军舰或飞机相遇,但是QP8船队
中一艘掉队商船的遭遇证明他的小心并不过分。这艘商船在3月9日于罗弗敦群岛以西200海
里处被出来拦截PQ-12的“提尔皮茨”发现并击沉。托维闻讯后令“胜利”号航母从斯卡帕
湾出发搜索该舰。“胜利”号在巨浪狂涛中派出了12架“剑鱼”鱼雷机,但是没有发现“提
”舰或为其护航的3艘驱逐舰。

3月20日,PQ-13(19艘商船)从冰岛出发,次日QP9(19艘商船)从摩尔曼斯克出发。托维
将东行和西行船队的出发日期安排得尽可能贴近,以便让两支船队在最危险的熊岛海域会合
,本土舰队将在那里为它们提供保护。PQ-13出发后不久便被狂风吹散,大多数商船独自到
达了摩尔曼斯克,其中几艘被德国潜艇和飞机发现,德方派出3艘驱逐舰前去袭击,但这些
驱逐舰在北极的夜雾中稀里糊涂地闯入了PQ-13的护航队。在3月29日的战斗中,轻巡洋舰“
特里尼达”号和驱逐舰“狂暴”号(Fury)、“蚀”号(Eclipse)击沉了德国的Z26号驱逐
舰,但“特里尼达”被自己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机舱,在两艘驱逐舰的护卫下蹒跚着驶进了
摩尔曼斯克港。PQ-13船队损失了5艘商船,其中德国潜艇和飞机各击沉了2艘,还有1艘被驱
逐舰击沉,德方则损失2艘潜艇和1艘驱逐舰。

PQ-14和QP10分别于4月8日和10日出发,为前者护航的是轻巡洋舰“爱丁堡”号和驱逐舰“
牛头犬”号(Bulldog)、“小猎犬”号(Beagle)、“女将”号(Amazon);为后者护航
的是轻巡洋舰“利物浦”号和4艘驱逐舰。PQ-14出发后不久便遭遇浮冰,其24艘商船中的1
6艘被迫返回雷克雅未克,另外8艘选择继续前进,除其中1艘被德国潜艇击沉外,剩下的7艘
安全抵达摩尔曼斯克,QP10的16艘商船有4艘被潜艇击沉。第18巡洋舰分队司令勃纳-卡特少
将(Bonham-Carter)在PQ-14船队解散后曾向庞德递交了一份报告,对当前北极护航的困难
作了综述:“……北极即将进入白夜时期,过去4天德国空军对我方船队的侦察持续不断,
德国潜艇则集中在我们必经的几条狭窄航道上。由于燃料有限,我方驱逐舰不可能对此展开
大规模的搜索和攻击。可以预料我们在以后的每次护航行动中都会遭受重大损失。”庞德对
此表示理解,他于18日向战时内阁提交了一份报告,列举了北极护航现存的种种不利因素,
以及随着夏天的来临而更加险恶的航行条件。庞德预计到1942年夏天护航队每趟航行的损失
率将增加到20%至30%。不过英国海军部无法中断北极护航,因为他们不仅要听从庞德的意见
,更要服从丘吉尔的决定。4月27日罗斯福致信丘吉尔,声称“美国为援助苏联提供了如此
巨额的物资,如果英国因某些外部原因而强行中断运输工作,在我看来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
错误。”于是北极护航只好继续进行。

PQ-15(26艘商船)于4月26日从冰岛出发,护航兵力为“伦敦”号重巡洋舰、“尼日利亚”
号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第10巡洋舰分队司令布罗夫少将(H.M.Burrough)。托维还为其
配备了一支强大的增援舰队:“英王乔治五世”号和“华盛顿”号战列舰,“胜利”号航母
,2艘美国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15艘驱逐舰,托维亲自坐镇“英王乔治五世”号指挥,
期望能够发现并歼灭“提尔皮茨”号,但这支舰队一开始就出师不利。5月1日,“英王乔治
五世”号在牛奶一样的白色北极浓雾中撞沉了“旁遮普”号驱逐舰(二战中美英海军发生了
多起类似的主力舰相撞事故,比如8万多吨的“玛丽皇后”号运兵船撞沉“库拉索”号轻巡
洋舰,“华盛顿”号战列舰撞坏“印第安纳”号战列舰等等。战列舰“加利福尼亚”号和“
田纳西”号也发生过类似的相撞事故),后者迅速沉入海底,其携带的深水炸弹炸坏了“英
王乔治五世”号的舰首,托维不得不鸣金收兵。事后托维向海军部抱怨说:“如果该事(北
极护航)因政治原因不得不继续干下去的话,必须做好接受惨重损失的心理准备。”

比PQ-15晚两天出发的QP11遭受了更惨重的损失:10000吨级的“爱丁堡”号轻巡洋舰被U-4
56号潜艇击伤,不得不在两艘驱逐舰的护卫下返回摩尔曼斯克,为船队护航的只剩下4艘驱
逐舰,其中3艘主要执行反潜任务,因此拆除了后主炮,代之以深水炸弹导轨。QP11在归途
中与3艘大型德国驱逐舰相遇,其中两艘装有4门150毫米主炮,火力远超过英舰,但英国人
的抵抗十分猛烈,德舰击沉了1艘商船后不得不放弃了袭击QP11的企图,转而搜索受伤的“
爱丁堡”号巡洋舰。它们于5月1日在巴伦支海发现了在“福雷斯特”号和“远见”号驱逐舰
护卫下蹒跚前行的“爱丁堡号”,随即向其发起攻击。在激烈的炮战中“爱丁堡”号击沉了
“赫尔曼·绍曼”号驱逐舰,但是被德舰发射的鱼雷击中,带着舰上的460块沙俄金砖(苏
联向美国支付的军火货款)沉入250米深的海底。QP11残存的12艘商船于5月7日抵达雷克雅
未克。两个星期后,草草修复的“特里尼达”号轻巡洋舰自摩尔曼斯克返回冰岛的途中被德
国潜艇发现,并遭到德国航空兵的猛烈攻击,于5月14日被一架Ju88炸沉。至此皇家海军为
执行北极护航任务已损失了2艘轻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以及11艘商船。

托维和勃纳-卡特两人强烈要求海军部立即停止北极护航任务,后者在一篇充满雄辩口吻的
备忘录中写道:“……我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即除非挪威北部的敌空军力量被削弱至无战
斗能力的程度,否则北极护航行动应立即终止。如果这些护航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不得不继
续下去,那么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将在北冰洋上遭受极严重、极惨痛的损失。我们海军部的人
出于自己的职责可以直面这样的损失和牺牲,但是你们必须知道,还有另一批人在你们的政
治需要下,正在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在冰冷刺骨的海洋上蒙受灾难、作出牺牲,那
些人就是盟国商船队的无畏海员们。我们海军的舰船可以以速度优势摆脱敌人的鱼雷和炸弹
,但是你们如何指望航速只有6到8节的商船摆脱敌人的飞机?”托维在勃纳-卡特的备忘录
上副署了自己的意见:“完全赞同。极严重、极惨痛的损失。”但是丘吉尔对此无动于衷,
他告诉参谋长委员会诸位成员,除非英国不想得到美援了,否则根本不要幻想罗斯福和斯大
林会同意英国单方面取消北极护航行动。交付给苏联的每一批军火都是用来杀德国人的,为
了反希特勒的战争大局,海军的任何损失都只能咬着牙接受。就美国方面来说,罗斯福希望
看到英国海军继续进行护航行动,他好以此劝说金上将把美国的军舰也投入到同样的行动中
。美方私下向丘吉尔保证说,在不久的将来,本土舰队将得到美国海军的增援,其北极护航
兵力将得到补充和增强。因此尽管有庞德、托维和勃纳-卡特的强烈反对,丘吉尔还是对美
国的要求百般顺从。

北极航线给英国海军带来惨重损失的最大原因,就是它过于靠近德军重兵把守的挪威。当时
是否还有其他更安全的援苏物资运送渠道呢?起码在1942年还没有。当时可以接受美援物资
的只有三个港口:摩尔曼斯克、波斯湾的巴士拉和太平洋的海参崴。巴士拉港条件简陋、吞
吐能力有限,从那里经波斯和高加索山抵达苏联的铁路运输能力也有限,更重要的是盟国商
船需要从美国出发,绕道好望角和阿拉伯海,无疑将加大商船的往返周转时间,增加海运方
面的压力。根据苏联与日本签订的条约,日本允许苏联商船装载非作战物资从美国返回海参
崴,但是从海参崴到乌拉尔(当时苏联最主要的工业基地)还要经过漫长的铁路运输,当时
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主要是单行线,而且从西雅图到海参崴的航线路程也是冰岛至摩尔曼斯克
航线的4倍以上。因此尽管北冰洋航线损失惨重,英国人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将其继续维持下
去。为了减轻皇家海军肩上的重担,庞德在5月18日给他的美国同行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长
信,这封信后来常被海军战史学家摘用:

“……驶往俄国的护航队已经成了挂在我们脖子上的沉重磨盘,贪婪地吞噬着我们的巡洋舰
和驱逐舰,将其碾成齑粉……当然了,我承认对俄国提供援助的必要性。我们所不知道的是
,我们运去的这些武器和物资在目前对俄国人有多大的意义呢?如果说这些武器在当前这一
刻是对俄国生死攸关的援助的话,那我们自然无论付出多少代价也要继续向俄国运。但是问
题是即使现在俄国人急迫地需要它们,等这些物资运到俄国时已经是6月或7月了,战争的形
势到那时肯定将发生变化——我相信是向着有利于苏联的方面转化。如果说我们冒着千辛万
苦运去这些武器只是给俄国人锦上添花,那么为此付出大量战舰、商船和生命将变得得不偿
失……”

金上将在21日的回信堪称是外交遁辞中的一篇杰作:“……我非常同情你对今后几周内难于
维持北极航线的看法,但是不得不这么跟你说,(如果取消北极航线的话)我们将受到极其
激烈的抗议和政治报复,当然了,肯定是来自俄国的报复。不过无论你何时开始(取消北极
航线的)准备工作,我都将支持你的意见。”

金巧妙地把做出谏言和决策的责任全都推到了庞德这一边。即便如果罗斯福因美英海军的惨
重损失而改变援苏主张的话,金上将的这封回信也可以使他不用为此承担骂名,黑锅全推给
庞德一个人背了。庞德上将在其意见不被接受的情况下本可以辞职抗议,但是他认为他对海
军和对丘吉尔的战时内阁负有同等的义务,辞职只能导致丘吉尔完全控制海军,所以他对北
极护航的杯葛也不了了之。盟国商船队继续在德国潜艇和飞机的袭击下向摩尔曼斯克港驶去


5月21日,由35艘商船组成的PQ-16船队从冰岛出发。它是到那时为止规模最大的护航船队,
为其护航的有1艘重巡洋舰和3艘轻巡洋舰。到该船队抵达目的地时已经损失了1/5,其中6艘
被德国空军击沉,1艘被潜艇击沉。虽然损失惨重,托维还是做好了在7月初组建另一支护航
队的决定。护航队的损失成了丘吉尔向斯大林示好的政治资本,他在PQ-16解散后不久致信
斯大林,写道:“我们决心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最大数量的战争物资运到你手中。考虑到‘
提尔皮茨’号和驻扎在特隆赫姆的其他德国军舰的威胁,我们的每一次航行都充满了风险和
艰辛。我们今后仍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向你提供援助。”斯大林对此无动于衷,在他看来,
苏联正在用无数条人命来抵抗德国这头嗜血猛兽,与苏联的巨大牺牲相比,盟国运来这点物
资作为回报根本算不了什么。他正期待着PQ-17船队的到来,并为此三次向丘吉尔发电催促


英国海军在1942年春天正处于最艰难的阶段。4月份日军杀入了印度洋,击沉了1艘战列舰、
1艘战列巡洋舰、1艘航母、2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萨默维尔和他的远东舰队被赶出了锡
兰海域。马耳他岛命悬一线,仅靠偶尔一两艘躲过德国飞机的运输船勉强维持生存,本土舰
队不得不向H舰队抽调军舰以加强马耳他航线的护航工作。几个月前被意大利蛙人炸伤的“
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勇士”号战列舰仍然在地中海动弹不得,邓尼茨的“狼群”又在大西
洋上雪上加霜:50艘以上的德国潜艇在美国和加拿大东海岸猖獗活动,致使英国海军不得不
抽调出一些宝贵的反潜护航兵力,和加拿大海军一道在纽芬兰到哈利法克斯一线巡逻。本土
舰队完全依赖美国海军第99特混舰队的支援,才不至陷入捉襟见肘的窘迫境地。这就是PQ-
17船队在6月27日从冰岛出发的时候的历史背景。

这支由35艘商船组成的庞大船队装有297架飞机、594辆坦克、4246辆卡车和战车,以及156
000吨其他货物,可供装备一支50000人的军队之用,价值约7亿美元。根据盟军的情报,德
国海军的3艘重型水面战舰正从特隆赫姆北上。因此托维给PQ-17配备了一支强大的护航力量
。第1巡洋舰分队的2艘英国重巡洋舰(“伦敦”号和“诺福克”号)、2艘美国重巡洋舰与
3艘驱逐舰组成近距支援舰队,由新晋升的汉密尔顿少将(L.H.K.Hamilton)指挥。托维给
他的命令是“只准航行到熊岛所在的经度,除非PQ-17船队与巡洋舰队能够与之抗衡的敌舰
(重巡洋舰或袖珍战列舰)遭遇,否则不得继续东行”。PQ-17本身的护航兵力包括6艘驱逐
舰、4艘护航驱逐舰、4艘猎潜艇、3艘扫雷舰和2艘防空舰,还有2艘油船和1艘救护船。在巴
伦支海上还有9艘英国潜艇和2艘苏联潜艇担任哨戒任务,一旦“提”舰出发便立即发出警告
。托维率本土舰队的主力远远尾随PQ-17,其中包括战列舰“约克公爵”号、“华盛顿”号
,航母“胜利”号,3艘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托维在PQ-17船队出发前便计划将其当作诱饵
,引出“提尔皮茨”并一举消灭之。

由于PQ-17船队的航速很慢,如果本土舰队直接与之相伴而行的话很可能被德国潜艇或飞机
侦察到,从而使诱出“提尔皮茨”的计划泡汤,所以两者之间相隔约24小时的航程。托维诱
歼“提尔皮茨”的计划成功关键在于本土舰队不被德国侦察机或潜艇发现,而PQ-17船队则
必须在抵达熊岛之前被德国人发现。因此他的打击舰队将从熊岛的西边和北边经过,而PQ-
17船队的航线在熊岛的东南方,靠近以挪威为基地的空中侦察部队。按照托维的意见,PQ-
17抵达熊岛附近的海域后,将调头向西航行一段距离,以进入“胜利”号舰载机的保护范围
,当德国水面战舰接近熊岛时,托维将派出“胜利”号上的飞机将其中1艘或几艘击伤,然
后率舰队高速接敌,用“华盛顿”号的16寸主炮和“约克公爵”号的14寸主炮将其一举击沉
。但该方案因政治原因被丘吉尔否决了,他命令护航队只许向东航行,以尽快抵达苏联港口
,中途不得无故向西折返。

庞德得知此事后只好决定,一旦PQ-17遭遇德国水面战舰,将立即解散,各商船分头前往摩
尔曼斯克或阿尔汉格尔斯克。托维认为这是一个“冷血的”决定:如果敌方拦截兵力只包括
水面战舰,那么解散船队还有些道理,但现在的情况是德国人肯定也会派出飞机和潜艇进行
袭击。一战以来的护航经验表明,在遭到潜艇袭击时,一支完整的护航队远比单艘商船更加
安全。丘吉尔和庞德想要借助此次航行同时达到三个目的:保存己方海军力量;击沉“提尔
皮茨”;使护航队安全通过危险海域。这三个目的环环相扣,彼此关联,但是只要其中有一
环脱节,就将给PQ-17带来灭顶之灾。为什么庞德作出这样的决定,到现在都还是一个谜,
不过笔者大胆揣测,这也许是庞德对丘吉尔的一种“赌气”示.威活动:既然非要硬逼我冒着德国人的猛烈袭击去牺牲船员给俄国人运东西,那么只要一遇到德国人我就跑,严重损失一把给你看看。

7月3日,“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袖珍战列舰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
重巡洋舰悄然驶入挪威北部的阿尔滕峡湾(“吕佐”号袖珍战列舰在纳尔维克港搁浅,此时
正在修理)。此时德国在挪威还有10艘大型驱逐舰、2艘远洋鱼雷艇和10艘潜艇。德国空军
则有103架Ju-88轰炸机、42架He-111、20架斯图卡和15架He-115鱼雷机,还有8架Fw-200和
22架Ju-88侦察机,以及44架Bv-138水上飞机——其兵力总和足抵得上5艘英国航母的舰载机
。英国情报部门当天获悉“提尔皮茨”已经出港,此前德国潜艇和鱼雷轰炸机已经对PQ-17
展开了一系列攻击,炸伤了3艘商船,其中1艘不得不返回冰岛。7月4日,汉密尔顿收到监视
“提”舰的盟军潜艇发来的电报:“提尔皮茨号离开阿尔滕峡湾,去向不明”。紧接着又有
1艘苏联潜艇报告说“提尔匹茨号、舍尔号和希佩尔号组成的强大舰队已离开挪威,潜艇进
行了攻击,效果不明”。

根据在海图上的计算作业,汉密尔顿算出PQ-17将在 10小时后进入“提尔皮茨”的火炮射程
,于是连忙电告托维,让他急速赶来。接到汉密尔顿的急电后,托维计算了两支舰队的距离
,打破无线电静默告诉汉密尔顿“我们为流冰所阻,不能赶到,一切情况由你全权处理。”
托维的诱歼计划至此全盘落空,PQ-17反而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命运。

事实上如果庞德或者托维此时下令PQ-17迅速调头向西返航,在巡洋舰的掩护下与后面的打
击舰队会合的话,尚有一线保全船队的可能,起码还可以将“提”舰引诱到“剑鱼”的航程
之内。但是由于有丘吉尔那道“护航队不准调头”的命令,致使庞德作出了错误的决定(回
顾前面笔者揣测的原因,庞德后面的行为更可以合理解释)。7月4日傍晚,他以海军部的名
义在数小时内向汉密尔顿接连发出了三道著名的灾难性指令:“第一海务大臣庞德海军上将
致PQ-17护航队司令官汉密尔顿少将:紧急通知,巡洋舰只应以最大速度向西方撤退”;“
庞德海军上将致汉密尔顿海军少将:鉴于敌方水面舰艇威胁,运输船队当分散向俄国港口进
发”;“运输船应解散”。

谨小慎微的汉密尔顿接到命令后在7月4日2215时在北角以北海域解散了PQ-17船队。他在撤
退时不仅带走了第1巡洋舰分队的3艘驱逐舰,而且还自作主张带走了PQ-17的6艘驱逐舰,整
支掩护舰队由“伦敦”号重巡洋舰打头,以24节的高速头也不回地向西方逃去,“诺福克”
号重巡洋舰在逃跑时甚至扔下了一架正在天上搜索德舰的“海象”式舰载机(该机后来在北
极地区白夜光线的帮助下降落在一艘商船旁,其飞行员被海员救起,后来随船安全抵达阿尔
汉格尔斯克,据英国海军战史学家称,该机驾驶员与“诺福克”号舰长重逢时场面相当尴尬
)。

英国海军将领们的一系列判断错误和决策失误至此最终酿成了PQ-17的悲剧。事实上,在庞
德下令解散护航队的时候,“提尔皮茨”号及其他几艘德国重型水面战舰甚至还未离开阿尔
滕峡湾,它们直到次日才出港,而且出港后不久便通过无线电监测到了托维的打击舰队,又
调头返回了阿尔滕峡湾,对PQ-17的屠杀行动完全是由德国潜艇和飞机进行的。护航军舰离
去后,PQ-17剩余的33艘商船(有1艘于出发后不久在冰岛搁浅)在1小时内便分散在35海里
方圆的海面上,向除了西方以外的各个方向驶去。大多数商船选择向北航行,暂时躲入新地
岛曲折的海岸和浮冰之间,以免被德国潜艇发现。汉密尔顿在撤退时给这些商船留下了几艘
缓慢的护航船只:3艘排水量不过1000吨的护航驱逐舰、3艘反潜用的武装拖网渔船、2艘航
速不到13节的小型扫雷舰、2艘由香蕉运输船改装而来的、又笨又慢的防空舰。虽然它们的
舰员奋力击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注1),但蜂拥而至的德国潜艇和轰炸机还是对这些无武装
的慢速商船展开了大屠杀:7月5日击沉了12艘,6日击沉2艘,7日击沉4艘,8日击沉1艘,1
0日击沉2艘,13日击沉1艘。汉密尔顿的舰队在西撤途中不断收到那些商船发出的痛苦呼号
:“我船被鱼雷击中”、“被炸弹击中,机舱起火”、“速盼救援”,但是无论他、托维或
者庞德都没有下达回驰援救的命令,尽管此时英国海军情报部门已经很清楚“提尔皮茨”号
并未出港。

(注1)香蕉船防空舰“波扎利卡”号(HMS Pozarica)舰长劳福德上校(E.D.W.Lawford)
后来因此获得优异服务勋章,并被英王乔治六世邀请携女儿出席白金汉宫的授勋典礼。在典
礼上,身穿海军制服的乔治六世问他对这次北极护航有什么感想,劳福德不客气地说道:“
我想这是皇家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在敌人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便由海军部亲自下令解散一支护航
队。”

到7月13日,整个PQ-17船队共损失了22艘商船,其中包括15艘美国商船、7艘英国商船、1艘
巴拿马商船和1艘荷兰商船,这些船上共有153名海员牺牲,另有1200多名水手被其他商船或
残存的几艘护航舰救起。430辆坦克、210架飞机3350辆卡车和99316吨其他物资沉入北冰洋
海底。PQ-17幸存的11艘商船在7月9日到28日期间陆续驶入摩尔曼斯克或阿尔汉格尔斯克港
,其中几艘在新地岛的浮冰中躲藏了好几天,为了减轻重量,苏联油船“阿塞拜疆”号抛弃
了船上上千吨亚麻籽油,另一艘美国货船也在新地岛附近将大多数货物抛进了海底。由于P
Q-17所遭受的严重损失,英国在当年夏天北极出现黑夜之前停止了护航行动。美国海军对英
国舰队撇下其商船独自逃命的行为万分恼火,斯大林则咆哮说停止护航是英国人“用心险恶
”和“意志薄弱”的表现。丘吉尔为此遭受的政治损失远远大于他下令PQ-17调头向熊岛航
行那么一小段可能带来的损失。

如果庞德当时作出不同的决策,PQ-17的结果会变成什么样?现在看来,如果要解决1942年
初北极护航行动所面临的困难,需要英国(和美国)集中一支以航母和战列舰为主的掩护兵
力,以全方位对抗来自水面、空中和水下的袭击。由于PQ-17的惨痛教训,1942年9月出发的
PQ-18船队护航兵力包括1艘护航航母、1艘防空巡洋舰、16艘驱逐舰和2艘护航驱逐舰,新竣
工的战列舰“安森”号和“约克公爵”号以及1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组成支援舰队。即使
这样,德国的潜艇和飞机还是击沉了40艘商船中的13艘。可以想象,如果PQ-17船队不解散
,仍然会遭到德国人的猛烈袭击,不过其损失率也许不会那么高。

英国和德国在北极针对护航队的军事行动原本就是一场互相欺骗、互相引诱的意志力竞赛,
参谋官员出身的庞德过于迷信纸面计算的结果,过早地、不负责任地提前放弃了这场竞赛,
把PQ-17丢给了残酷的命运之神。庞德和金本来应向本国的政治领导人直言相谏,力陈在夏
天的北极地区进行护航工作的危险性,并建议在出现黑夜前暂停护航,但是他们谁也没这样
做。英美领导人过于屈从苏联压力,谁也没有在送出护航队的时候向斯大林指出这一点:随
船沉没的货物不能为苏联所用,商船的损失又会使盟国士气受挫,无益于抗德事业。托维和
勃纳-卡特倒是向丘吉尔提出过这样的建议,但是却被丘吉尔看成意志不坚定的表现(注2)


注2:托维对丘吉尔的影响力因此而迅速下降,丘吉尔曾考虑将托维解职,让地中海舰队司
令安德鲁·坎宁安接任本土舰队司令职务,但是遭到坎宁安的拒绝,后者告诉他,“如果托
维在海战中战死在舰桥上,也许我会考虑接替他的职位,否则其他一切情况都免谈”。194
3年庞德因病去世后坎宁安继任第一海务大臣的职位。

尽管政治家们常常援引克劳塞维茨的教条,断言军事力量应当服从于政治需要,但是这种对
克劳塞维茨学说的片面解释常常带来损失而非收获,1942年的北极护航行动就很好地证明了
这一点。决策者在做出决定时,必须清楚他手头的军事实力是否足以帮助实现预定的政治目
标。当军事力量不足以支持政治需要时,应当将两者的关系掉转过来,调整政策以使其符合
军事能力。否则的话,既白白地损失了宝贵的军事力量,又达不到预期的政治目的,而且(
如同丘吉尔在PQ-17之后中断北极护航那样)还会带来政治损失。不顾自己手头的军事实力
如何,盲目地希冀这些军事力量足以支持自己实现政治目的,是战争中最忌讳的事情。盟军
在第厄普的惨败、丘吉尔1943年在爱琴海冒险政策的失败、以及艾登在1956年挑起的苏伊士
危机,都再明白不过地说明了这条真理。从这一点来说,PQ-17的悲剧就象一面镜子,时刻
提醒着后来的政治家们,当军事实力不足以支持政治需要时,强行使前者服从于后者将会带
来多么大的损失。如果今后的政治家在做出决策时能考虑到这一点,随PQ-17的商船一道长
眠于北冰洋泥沙海底的那些海员也就没有白白牺牲。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42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