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wn (lawn), 信区: Green
标  题: 天火--美国轰炸日本本土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Jul  3 05:03:30 2000), 转信

天火--美国轰炸日本本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
庞大的美 国轰炸机群也开始"光顾"日本,巨大的燃烧弹把复仇的"天
火"撒向了这个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东方发源地。曾经在太平洋上骄横
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做梦也没 有想到这从天而降的大火会
愈烧愈烈,最终使他们走向了灭亡。飞越驼峰的轰炸

1944年6月15日深夜,美军68架B-29式"超级空中堡垒"
重型轰炸 机悄然飞临日本九州岛上空,向曾为日军提供过大量钢材
的八幡钢铁厂投下了首批 炸弹,拉开了美军对日战略轰炸的序幕。
正在关注遥远的塞班岛战事的日本人,根 本没想到战火这么快就烧
到了日本本土。 美国政府决定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在欧洲战场,盟军对德 国的战略轰炸已进行了4年之久。从1
942年8月开始,英美采取联合行动,对 德战略轰炸的规模不断
扩大,德国的战争经济受到了很大削弱,到1944年6月 盟军在
诺曼底登陆时,德国经济已近崩溃。对德战略轰炸取得的显著效果使
美国高 层领导人深受鼓舞。他们决定借鉴欧洲战场的经验,对日本
也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 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从而加快太平洋战
争的进程。 1943年底,美国研制出了航程达5000多公里的
B-29重型轰炸机, 这就为轰炸日本本土提供了手段。同时随着
欧洲战场战争进程的加快,许多经验丰 富的优秀轰炸机飞行员也可
以抽调到太平洋战场,参加对日轰炸。 此外,盟军在太平洋上的越
岛作战已逐渐逼近日本本土,与此同时,日军的抵 抗也越来越顽强
,日本人那种盲目的武士道精神使美军付出了重大伤亡。若要最终 
登陆日本,不事先进行长时间的火力打击以削弱和动摇日本人的抵抗
意志,盟军付 出的伤亡必将非常之大,这一点也是美国高层决策机
构不能不考虑的。 在制定战略轰炸的具体计划时,美国决定以"超级
空中堡垒"轰炸机为主力机种, 并选择了马里亚纳群岛为轰炸日本本
土的基地。但当时该群岛仍在日本人手中,所 以罗斯福总统决定首
先以中国和印度为基地开始对日本的战略轰炸。 1944年4月,
第1批B-29轰炸机进驻印度加尔各答美军基地,美军成 立了第
20轰炸机指挥部。这些庞然大物的到来使机场上的其他飞机顿时相
形见绌: B-29长99英尺,高约28英尺,翼展达141英尺
,重60吨。别看B-2 9身高体长,但它的体形却十分优美。B
-29轰炸机的飞行性能也是当时的其他 轰炸机所望尘莫及的。它
能够以350多英里(约合563公里)的时速在380 00英尺
高空携带4吨炸弹飞行3500英里,最大载弹量达到了10吨。而
当时 用于欧洲战场的主力轰炸机B-17"空中堡垒"的最大载弹量
也仅为4.7吨,最 大航程为2400英里,与B-29相差甚远
。 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的最大特点是器具有良好的高空
飞行性能和强 大的自卫火力。B-29的最大飞行高度达到了10
670米,为了解决高空缺氧 问题,飞机设计师应用了当时最新的
科技成果,将B-29的飞行座舱设计成全密 封结构,机组人员均
配有氧气面罩,高空飞行的操作环境非常舒适。B-29还装 备有
最新式的雷达和活动炮塔,其轰炸精度和自卫能力都是一流的。 但
是,对日战略轰炸在开始时却是异常艰难的。B-29轰炸机还未经
过实战 的检验,飞行员们对远距离轰炸日本本土还没有把握。经过
紧张的训练,1944 年6月5日,B-29轰炸机进行了第1次
作战试验,98架"超级空中堡垒"前去 轰炸了日军占领下的曼谷。 
从加尔各答到曼谷的航程比较短,但对初次参战的B-29而言却是
一次挑战。 由于飞行员过度紧张,1架B-29刚起飞就不幸坠毁
,14架中途发生故障返回, 还有几架迷失了方向未飞抵目标,其
余的飞机在接近曼谷时已不成队形了。返航时, 2架飞机中途坠毁
,还有2架坠入了孟加拉湾,42架弄错了着陆基地。但是,初 次
行动的不顺利并没有影响飞行员们的信心,他们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
,以更大的 热情加快了作战准备。 1944年6月15日,92架
B-29再次从加尔各答基地腾空而起,地勤 人员挥舞着手中的帽
子向飞行员致意,目送这些飞行勇士渐渐消失在高空。他们知 道,
这次轰炸的目标将是遥远的日本本土,也许有些熟悉的面孔从此就再
也看不见 了。 机群在万米高空编好队形,向北方隆隆飞去。机翼下
是高耸入云的雪山,山顶 长年的积雪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那巨大的山系就是"驼峰"--喜马拉雅山脉。 为了执行这次轰炸任务
,他们必须先飞越"驼峰"天险,在中国成都的前进机场加油 挂弹,
然后再飞向这次轰炸的目标--日本九洲岛。 施奈德上尉率领机组飞
在机群的最外侧。天气晴朗,从飞机的挡风玻璃望出去, 整个机群
就像是一片白云飘浮在雪山之巅。突然,他瞥见陡峭的山谷中有一些
东西 在闪闪发光,那是什么?像是金属碎片。一处,又一处,它们
散布在航线两侧的山 谷中,其反射的光点简直可以当导航的地标。
施奈德上尉明白了,那是前几年中美 空运气间历尽艰辛飞越"驼峰"
时不幸遇难的盟军飞机残骸,破碎的铝片在阳光下反 射着光芒。也
许是它们的油料耗尽了,也许是出了机械故障,也许是喜马拉雅山恶
劣的天气使它们撞上了山岩......如今这些飞机连同它们的飞行员
长眠在这荒无人 烟的山谷。 的确,为了执行对日本的轰炸任务,盟
军飞行员付出了巨大代价。运输机的飞 行员们必须事先把B-29
轰炸机所用的油料、弹药、飞机零配件等跨越"驼峰"运 到成都,那
些活塞引擎的C-47、C-46运输机在6000-7000米的极
限 飞行高度同恶劣的气候搏斗,飞行人员只能靠氧气面罩艰难地操
纵飞机,后勤保障 的困难真是太大了。 轰炸日本本土的任务是艰难
的,但飞行员们义无反顾。当天上午,92架B- 29中有79架
降落在成都,早已等候多时的地勤人员迅速迎上去,为飞机加油、 
挂弹、检修;飞行员们在简陋的休息室内匆匆用过午餐,顾不上休息
就又踏上了远 征日本的漫漫航程。但起飞时1架B-29坠毁,4
架因机械故障返航,最后只有 68架飞机继续前进。 夕阳西下的时
候,机群看见了辽阔的东海,海面上波光粼粼。1938年5月 1
9日,中国空军的2架"马丁"式轰炸机也是沿着这条航线远征日本九
州的,不过 它们没有携带炸弹,而是在九州上空向日本国民撒下了
漫天飞舞的传单。如今,再 次飞临九州上空的将是撒下血与火的B
-29轰炸机。 午夜时分,B-29轰炸机群透过淡淡的云层辨认
出了日本海岸的轮廓,地面 上的点点灯火为机群指示了方向。领队
指挥官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大声发出命令:" 目标:八幡钢铁厂,准备
投弹!" 正在这时,地面上的高射炮响了,一串串曳光弹飞向空中,
似流火一般在天空 四迸开来,日本的夜航战斗机也升空拦截。但B
-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依靠 自身强有力的炮火击退了它们,
至于高射炮火则只能作为夜空中的礼花供人观赏, 它们对在高空飞
行的B-29根本无可奈何。机群投弹了!成吨的炸弹呼啸着落向 
九州,1枚炸弹直接命中了钢铁厂,厂区内顿时燃起熊熊大火。首次
轰炸成功了。 从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日本轰炸
机就在太平洋地区耀武扬 威,把罪恶的炸弹投向南京、武汉、重庆
,投向珍珠港、马尼拉、新加坡,有多少 无辜平民在日机的轰炸中
丧生。现在,日本人也终于尝到了炸弹的滋味。 在此后10个月的
作战期间里,美军轰炸机摧毁了位于日本本土的1个重型工 业工厂
、2个飞机制造厂、大量的海运设施、陆地交通运输枢钮和油库等重
要目标。 1944年10月中旬,美军还轰炸了冲绳岛和中国台湾
日军机场,取得了一系列 战果。 但是,第20轰炸机指挥部的轰炸
行动太艰难了。每次轰炸,巨大的B-29 轰炸机都要往返飞越"驼
峰",从成都起飞的B-29只能轰炸到日本南部地区,难 以进一步
扩大战果。因此在1945年3月,美军停止了从印度方面起飞的攻
击, 将第20轰炸机指挥部与第21轰炸机指挥部合并,成立了美
国第20航空队。

李梅的新战略

在从中国和印度起飞轰炸日本的同时,美军也开始了以马里亚纳群岛
为基地的 轰炸行动。1944年7月9日,美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
终于攻占了塞班岛。这场 恶战整整持续了25天,共有17000
余名美军官兵伤亡。8月10日,美军攻 占关岛,并陆续占领广马
里亚纳其他各主要岛屿。 与此同时,美国陆、海军的基建工程兵和
施工机械源源不断地开进这些岛屿, 开始了紧张的修筑B-29轰
炸机机场的施工。热带的气候变化无常,突如其来的 暴雨常常使塞
班岛上的道路泥泞难行,施工速度不尽人意。 直到1944年10
月12日,当海伍德·汉塞尔准将驾驶的第1架-29抵 达塞班时
,岛上伊斯利机场的第1条长8500B英尺的跑道还未修好,工程
技术 人员还在紧张地忙碌着。 几天后,曾任B-17轰炸机驾驶员
的埃米特·奥唐奈准将来到塞班岛,建立 了第73轰炸机联队司令
部。随后,大量的B-29轰炸机陆续抵达塞班,在奥唐 奈准将率
领下投入了紧张的战前训练。飞行员们先后几次轰炸了特鲁克基地和
位于 塞班岛与东京之间的硫黄岛,逐渐积累了远程轰炸的经验。奥
唐奈认为轰炸日本首 都东京的时机成熟了。 11月17日上午,数
以百计的汽车开到伊斯利机场,几十名摄影记者和新闻 电影摄影师
等候在飞机旁边。自从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尔中校的B-2
5 轰炸机袭击东京等地之后,还没有一架盟军飞机去直接轰炸日本
帝国的心脏,因此 这次行动意义重大。 当奥唐奈准将爬上-29轰
炸机时,几十架照相机的闪B光灯同时闪了起来, 电影摄影师也起
动了马达,气氛异常热烈。但老天爷好像在跟人们开玩笑,始终阴 
沉着脸,阴雨绵绵,轰炸计划不得不推迟。 11月24日,天空放
晴了。6时15分,晨光微露,塞班岛上响起了飞机发 动机巨大的
隆隆声,奥唐奈准将驾驶着1架B-29轰炸机沿着长长的跑道起飞
了。 在他身后共有110架"超级空中堡垒",它们迎着初升的太阳
陆续起飞,在空中编 成整齐的队形,飞向它们的第1个攻击目标--
日本最大的飞机发动机制造厂--东京 近郊的中岛式藏野工厂。 奥唐
奈准将心里清楚,东京附近的防空力量是很强大的,由于美军战斗机
航程 有限难以护航,轰炸机群在东京上空必将遭到日本飞机的顽强
攻击。但奥唐奈对手 下的飞行员是十分了解的,他们大多数身经百
战,有的参加过对德轰炸,有的在北 非上空作过战,可谓经验丰富
。更主要的,B-29轰炸机的出色性能使他对完成 这次轰炸任务
充满信心。 不料东京上空浓云密布,云层很低,目视轰炸相当困难
。奥唐奈当机立断,命 令装有轰炸瞄准雷达的42架飞机利用雷达
对原定目标进行轰炸;未装雷达的59 架飞机可以实施目视瞄准,
对东京城市工业区轰炸。机群得到命令后马上兵分两路, 起向各自
的目标。 巨大的B-29轰炸机在顺风的作用下以时速约455英
里的速度掠过目标上 空,从30000英尺的高空投下一串串炸弹
,东京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弹 起横飞,火光冲天,一些市民
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吓呆了,望着天空中黑压压的 机群不知所措
。 100多架日本"零"式战斗机气势汹汹地追了上来。但面对在3
0000英尺 高空飞行的B-29轰炸机,大部分"零"式战斗机束
手无策,只能盲目地射出子弹, 只有少数飞行技术精湛的日本飞行
员不顾"零"式飞机的升限,冒死仰攻,B-29 则以猛烈的炮火予
以还击。 B-29轰炸机不同于以往的重型轰炸机,设计人员为了
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 超级空中堡垒",在B-29飞机的尾部、前
上部、左右侧和后舱的上部共安装了 5个自动炮塔,其中4个炮塔
安装了双管12.7毫米机枪,位于前上部的1个炮 塔则装有2门
20毫米机关炮。这些炮塔由3名机组人员控制,能够在雷达的帮助
下准确地射击各个方向来袭的敌机。数架B-29就可以在空中织
成一个严密的火 网。 那些少数不怕死的日机不断撞上B-29机群
密不透风的火网,一架接一架地 中弹起火坠向地面。只有1架受伤
的"零"式飞机挣扎着突破了B-29机群的防护 火力网,撞在1架
B-29的尾部,2架飞机顿时化为一个巨大的火球。轰炸进行 得
很顺利,绝大部分轰炸机安全地返回了基地。 1944年12月,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战况的发展,拟订了在日本本土 实施登陆
的计划。他们的设想是,在占领冲绳之后,加紧对日本进行轰炸和海
空封 锁,以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尔后于1945年11月在日本
南部的九州登陆,建 立海空基地,为1946年3月在日本本岛登
陆创造条件。因此到1944年底, 美军飞机轰炸日本本土的次数
更加频繁了,每次编成的机群也越来越庞大。一位日 本妇女在描述
美机昼间空袭的情景时说: "在东方天际,出现了一群又一群的B-
29飞机. .....屁股后面拖着长长的 尾烟,在碧蓝的晴空排着整齐
的队形,就像一群群珍珠色的鱼在海洋中游动。我们 觉得,美国飞
机都带有新型炸弹,因为它们的爆炸声都与上次使用过的炸弹不同,
没有听见过的声音,使每一次空袭都增加了恐怖和紧张......" 日
本人在猛烈的爆炸声和刺耳的空袭警报声中迎来了1945年的新年
。裕仁 天皇在皇宫图书馆下面的地下室里向首相询问莱特湾战况时
,整夜都能感到炸弹落 下的沉重声响。谁都知道加强防空的必要性
,但日本已没有资源来造出更多的飞机, 用于保卫东京的战斗机少
得可怜。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将军被任命为第21轰炸
机指挥部的司令官, 当时他年仅38岁,是陆军航空队中最年轻的
两星将军。李梅出身于工人家庭,没 有进过西点军校,是个十足的
土生土长的将军。他曾是B-17重型轰炸机的驾驶 员,有着丰富
的作战经验和强烈的进取心,而且足智多谋。他领导的第3轰炸机师
在轰炸德国中表现得非常出色。 李梅是昼间精确轰炸战术的积极支
持者,在欧洲作战时,他就成功地组织过B -17轰炸机对德国的
昼间精确轰炸。作为一名陆军航空队的军官,李梅接受了美 国陆军
航空队战术学校的思想,即空中力量的发展要以轰炸机为核心,但战
略轰炸 不应轰炸平民,应当突击敌人国家经济结构,打击国民经济
关键环节,导致其全面 崩溃,因此,轰炸航空兵的使用原则应是--
昼间对重要目标系统中的重要点状目标 进行精确轰炸。李梅上任伊
始,第21轰炸机指挥部仍是以昼间精确轰炸为主,辅 以中空昼夜
轰炸日本城市工业设施。到1945年3月9日1止,美军从马里亚
纳 群岛共起飞了48批次轰炸机,其中有16次是昼间高空精确轰
炸,还有6次是对 东京、名古屋、神户等城市工业区进行的具有政
治色彩的大轰炸。美机共对上述目 标投下了5000吨炸弹和燃烧
弹。 但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对这一阶段的轰炸效果并不满意。
一些官员认为, 这种通过昼间高空精确轰炸,以高爆炸药来摧毁工
业设施的做法对付工业集中的德 国曾起到很大作用,但却没有使日
本的生产放慢多少,这是因为日本工业的2/3 都分散在小工厂里
,精确轰炸无法奏效。1945年3月6日,李梅曾对他的公共 关
系官员圣克莱尔-麦克尔韦中校抱怨说: "我们进行了这么多次轰炸
,但成绩却 不大。" 这时,美军在硫黄岛的登陆作战已经开始。硫
黄岛在塞班岛以北约625海里, 东京以南660海里,是远程轰
炸机理想的中继基地。-29受伤后可以利用它作 紧急着陆点,航
程B较短的P-51"野马"式战斗机可以从这里出发护送B-29 
到日本。海军将领斯普鲁恩斯在最后定下攻占硫黄岛的决心前曾征求
过李梅的意见。 斯普鲁恩斯问道:"占领硫黄岛究竟有多大价值?" 
李梅回答:"没有硫黄岛,我将无法有效地轰炸日本。"1945年3
月3日, 硫黄岛仍然在激烈战斗,但岛上的1号机场在海军工兵的
修复下已投入使用。就在 那天上午,1架发生故障的B-29轰炸
机飞临该岛,它刚从东京返回,燃料眼 看就要用完了。经过3次迫
降,巨大的飞机终于安全落地了,硫黄岛已开始发挥作 用。 但是,
日军在这个地形复杂的火山岛上修筑了极为坚固的防御设施,地下工
事 纵横交错。尽管美军进行了长时间的火力准备,但士兵们每前进
一步都要付出惨重 的代价。陆战队员们用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逐山
逐洞地与日军争夺,战况异常惨烈。 直到3月24日,仍有数百名
日军在山谷和沟壑中负隅顽抗。 硫黄岛的战报不断传来,李梅坐不
住了。他知道每天都有数百名海军陆战队员 在为争夺硫黄岛牺牲生
命,而这正是为了使他的轰炸机部队能轰炸东京。李梅在经 过48
小时的深思熟虑后果断决定:改昼间高空精确轰炸为夜间低空面积轰
炸,并 携带燃烧弹,火烧东京!

燃烧的地狱之夜

1945年3月9日上午,第21轰炸机指挥部的飞行员们聚集在作
战室里, 等待出发前的任务指令。就在这时,机组人员获悉:他们
将于当晚低空轰炸东京。 飞行员们议论纷纷,搞不清为什么把昼间
轰炸改为夜间。 任务指令发下来了,它的内容更令飞行员们吃惊:
轰炸高度为5000到80 00英尺,低空轰炸;全部携带燃烧弹
;除尾炮外其余全部武器都拆除。 作战室里鸦雀无声,飞行员们心
里明白低空轰炸拆除武器意味着什么。很快, 人群中传出一阵窃窃
私语声:"这简直是让我们去送死!""难道李梅病了?" 此刻,李梅
将军内心也充满了矛盾。他素来以性格耿直,敢于创新而闻名,但 
这一次,他是以个人的前途和名誉担保来冒险,他担的风险太大了!
在发布命令之前,李梅没有请示华盛顿。而且,他也听过早些时候
用燃烧弹袭 击神户的B-29飞行员报告说轰炸效果不佳。但李梅
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 复推敲的。 根据对照片情报的研究来看
,日本对于低空夜间空袭准备不足,日本人缺少雷 达,预警能力差
,高射炮也很少。其次,日本的房屋多为木板结构,极易燃烧。从 
江户时代起,东京就是火灾多发地区,1923年的大地震后,大火
几乎席卷全市。 更主要的是大规模面积轰炸带来的大火可以极大地
震撼日本国民,动摇其抵抗意志, 并破坏其分散的中小工厂,使它
们无法向大型装配厂输送在小作坊中生产出的预制 品,这样就可以
使整个日本军事工业陷于停顿。 李梅对东京的消防能力也有所了解
。东京有数百万人口,城区面积达200多 平方英里,却只有80
00多名受过训练的消防队员,2000名辅助人员,11 17部
消防车。救火水管短得可怜,救火车被限制只能用2个小时的汽油。
市自来 水总管道的压力靠的是电力抽水泵,一旦电路被切断,水泵
就不能用了。李梅断定, 东京一旦被点燃,火势将无法控制。此外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燃烧弹的威力,每 架B-29都要卸下枪炮
,这样节省下的重量,加上不必形成高空精确轰炸那种紧 密队形以
及不必飞到30000英尺所省下的油料重量,可使每架飞机比平时
多挂 载65%的炸弹,即达到7吨以上,这样,300多架B-2
9便可携带2000 吨以上的燃烧弹,足可以覆盖东京一大平地区
。 在第20航空队指挥官阿诺德将军批准的最后计划中,东京商业
郊区的下町被 选为首次火攻试验的目标。这一带人口密集,居民大
都居住在沼隅田川东岸一带的 板条房里。有些毗邻的2层楼房间隔
还不到3英尺。这一地区被选为首次火攻目标 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3月9日下午5时36分,随着1颗绿色信号弹划过天空,第1架B
-29轰 炸机从关岛机场飞上天空。50秒后,第2架飞机腾空而
起,随后的飞机在震耳欲 聋的发动机声中一架接一架地起飞了。晚
6时15分,从塞班岛和提尼安岛起飞的 B-29轰炸机开始加入
这个庞大的空中行列,引擎的隆隆声响彻海空。333架 轰炸机编
好队形,向北飞去。夜空晴朗,一轮新月在海天交界处升起。经过硫
黄岛 上空时,飞行员们情不自禁地向下俯视,那是飞机一旦受伤或
发生故障的避难所。 从漆黑的夜空可清楚地看到,那里仍不时迸发
出爆炸的火光,忽明忽暗,那是海军 陆战队员在同残存的日军激战
。 临近午夜,本州岛的海岸线出现在B-29轰炸机领航员的雷达
荧光屏上," 各机组注意,我们已到达本州上空,我们已到达本州上
空,请穿戴好防护用具。" 空中指挥员的声音回荡在各机组的驾驶舱
内。 空勤人员开始穿上防高炮的外衣,戴上钢盔。在起飞前,空勤
人员被告知:若 被击落,应尽可能快地让日本军方俘虏,否则日本
老百姓会杀了你的。对这次非同 寻常的危险轰炸,飞行员们都捏着
一把汗。12时15分,导航的B-29飞临东 京上空。夜空中响
起刺耳的警报声,一些探照灯开始向空中照射。由于以往美机轰 炸
对东京造成的破坏不太严重,许多居民对警报声并不在意。但这次他
们错了。 领头的2架导航机以300英里的时速交叉掠过目标上空
,日本的高射炮手还 未调转炮口,B-29便隆隆飞走了,它们的
身后甩下了两串燃烧弹。几秒钟之后, 两条火龙骤然腾起,似两道
交叉的闪电划过东京市区,每条火龙长达10英里,在 漆黑的地面
上显得格外耀眼。又有10架导航机飞来,朝这两条交叉火线投下燃
烧 弹,似天女散花一般,"天火"降临了。 地面上的探照灯疯狂地向
机群照射,高射炮手们也打红了眼,但B-29一架 接一架地从低
空高速掠过,炮弹无一命中。导航机的飞行员轻松地发出无线电话说
: "目标明显,看见大片着火。高射炮不猛,战斗机抵抗无力。" 大
队的轰炸机跟上来了,铺天盖地投下的燃烧弹在火光映照下像一串串
香蕉。 在离地面100英尺时,集束燃烧弹中的M47火箭爆裂,
射出一根根2英尺长的 燃烧棒,接触到东西就爆炸,把粘胶似的火
种向四面撒去。一位法国记者在远离目 标区的高地上目睹了这一战
争奇观: "明亮的闪光照亮了夜空,圣诞树在深夜开放出火焰花,然
后大串烟火猛然落 下,发出嘘嘘声。空袭开始后只过了15分钟,
大火乘着风势已蔓延到全城的木屋。 " 空袭开始后仅半个小时,熊
熊烈火已蔓延得无法控制,人们放弃了救火的打算。 速度达每小时
30海里的大风助长了火势,巨大的火球夹带着繁星似的火渣,从一
所建筑物跃至另一所建筑物。大街上,日本的消防人员和警察既控
制不了四处乱窜 的火焰,也拦不住吓坏了的四处奔逃的人群。人们
四散奔跑逃命,像老鼠似地疯狂 乱撞,头顶上是雷鸣般的爆炸声,
街道上火蛇乱窜,火光中到处是恐怖的尖叫。参 加这次空袭的托马
斯·鲍尔将军说: "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像东京那样引人注目的场 面
。"这一场面,用日本人的话来说,就是:"令人惊恐到无法形容的地
步。" 熊熊的火焰逐渐由桔黄色变为白色,阵阵浓烟升向高空,地面
则被火光映成橙 色。火焰吞噬着一切可以燃烧的东西,金属融化了
,瓦片在火中变成黑色粉末,许 多藏在防空洞里的人被活活烤死。
人们疯狂了,见到水就不顾一切地跳进去,公园 的池子里、医院的
蓄水池里密密麻麻挤满了想逃命的人,但高温使这些池子变成了 大
锅,人们成百上千地死去。 在关岛,李梅焦急不安地等待着空袭机
群的消息。他凝视着黑暗的天空,雪茄 烟从他的嘴角垂下来,浓眉
蹙成一团,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举起一双手搔搔头发, 拭掉前额
的汗水,转身对聚集在屋子里的参谋军官说:"这个决定完全是我作
出的, 当然由我承担一切责任,我要向五角大楼报告......" 正在
这时,司令部的门砰然大开,通讯军官将一份急电递交给李梅:"鲍
尔发 来的!"李梅将军默默看完之后,抑制着内心的激动,平静地念
道:"已经投弹,目 标地区一片大火,高射炮火由密到疏,极少战斗
机。"发报时间是凌晨1时21分。 屋子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最后一批B-29轰炸机从东京上空隆隆飞过,此时距首批炸弹投下
已有3个 多小时。这些飞机在东京夜空中疯狂地俯冲、爬升,仿佛
完全失去了控制似的。从 地面反冲上来的由爆炸和大火产生的强热
风冲击着每1架B-29,那60吨重的 庞大躯体竟然像飓风中的
一张纸,在空中飘摇。机舱内充满令人作呕的焚烧人肉的 恶臭,空
勤人员不得不戴上氧气面具。 空袭中,有9架"超级空中堡垒"被击
落在火海里,有5架B-29身负重伤, 勉强飞离东京后迫降在海
面上,42架B-29轰炸机负伤,但安然飞返了基地。 黎明时分
,大风停了,东京陷入死一样的寂静。透过微露的晨光,人们发现东
京市中心一大平地区已经消失了,只有几根电线杆和铁架子孤零零
地站立着。一些 电杆上还在冒着青烟。逃难的人群陆续回来了,他
们木然地走过隅田川上的小桥, 河水已变成了黑色,河面上飘浮着
无数烧焦的尸体,分不清是男是女。 这些幸存者怎么也不会想到,
这一夜的大火,使东京25万座建筑物付之一炬, 100万人无家
可归。鲍尔将军后来说道:"3月9日火攻东京是战史上单独一次 轰
炸造成最大损害的一个战例,它比原子弹轰炸广岛、长起的损害总和
还要大。在 世界战史上,这次火攻比任何一次军事行动都造成了更
多的伤亡。" 火攻东京之后不到30小时,317架B-29轰炸机
又夜袭名古屋,使该市 的飞机制造厂化为一团火焰。13日,拥有
300万人口的日本第2大城市大阪, 也遭到300架B-29飞
机的轰炸,1700吨燃烧弹从天而降,约20.7平 方公里的市
区在3小时内被焚毁。3月16日,厄运又降临到神户头上,230
0 吨燃烧弹将其变为火堆,神户的造船中心也在烈焰中化为乌有。 
在短短的10天内,第21轰炸机指挥部共出动B-29轰炸机16
00架次, 到19日,空袭停止,因为美军燃烧弹告罄--在这连续
攻击中,美机共投下了近1 万吨燃烧弹。 这种史无前例的从空中火
攻日本本土无疑缩短了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时间。自 3月9日经历
燃烧弹袭击后,东京老百姓的情绪十分低落。特别是李梅投下的警告
性的传单,把他下一步要轰炸的目标事先告知日本国民,这就使他
们更加惊慌与沮 丧。日本城市居民中总计有850万人逃往农村,
工厂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 7月已达49%。日本的战时经济
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炼油工业生产下降8 3%;飞机引擎生
产下降了75%;飞机骨架生产下降了60%;电子装备生产下 降
了70%;600多家主要军事工厂不是炸毁就是遭到严重破坏。美
国长时间的 对日战略轰炸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aulcao@cbsignal.cb.]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89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