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dfox (不灌水!), 信区: Green
标  题: 德军“巴巴罗萨”计划揭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l 29 11:42:05 2000) , 转信

斯大林何以失算——德军“巴巴罗萨”计划揭秘




    1939年 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当希特勒的坦克喷着火舌,碾过波兰、捷克
等国;当第三帝国的飞机在荷兰、挪威、冰岛上空轰炸扫射;当德意志士兵穿越巴黎
凯旋门,虎视眈眈盯着英伦三岛时,连瞎子都嗅到了战争的火药味,难道苏军最高统
帅斯大林真的天真到相信希特勒会放过苏联?面对法西斯的闪电袭击,难道强大的苏
联红军真的不堪一击吗?


    斯大林又萌生了一个新念头

    这是一个令全世界为之震惊的时刻。
    1939年9月1日拂晓4时45分,随着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命令,150万装备精良的德国
军队突袭波兰,尽管波兰人拼死反抗,终因寡不敌众,18天后,波兰被希特勒从地图
上抹掉了。
    继波兰之后,希特勒把枪口对准丹麦和挪威。丹麦国王马上举手投降了。挪威人
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哈康国王逃到一个小村庄向德国宣战,德国空军立即把这座村庄
化为灰烬。
    丹麦和挪威灭亡后,荷兰、比利时也在劫难逃,虽然他们也是中立国。德国空军
将鹿特丹炸成一片火海,荷兰要塞随之崩溃。荷兰军队宣布投降,女王威廉·敏娜出
逃英国。固若金汤的比利时埃马尔炮台被78名乘滑翔机的德国兵攻占。比利时军队英
勇抵抗了18天。利奥波德国王宣布投降。
    比利时的投降对落入希特勒陷阱的英法联军犹如雪上加霜。英国远征军侥幸地由
敦刻尔克从海上逃回英伦三岛。剩下法国独自奋战。此时他的精锐部队已丧失殆尽,
马其诺防线也完全失去了作用。1940年 6月16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埃菲尔铁塔上
高悬起字旗。6 月22日法国代表在贡比臬森林中的一小块空地上屈辱地在停战协议
上签了字。
    法国屈服后,希特勒制定了登陆作战、消灭英国的“海狮计划”。英国奋起反击,
与德国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大空战。德国轰炸机夜夜轰炸伦敦,伦敦夜夜是一片火海。
但英国人不屈服,不列颠岛成为欧洲最后的希望。
    日历撕到1941年夏季,莫斯科情报机构不时收到境外谍报人员的绝密情报:希特
勒正在苏联境外集结重兵。英国首相丘吉尔依据他破译的德国电报,警告斯大林,德
国将在三个月之内向苏联发起攻击。
    几乎在同一时间,德国侦察机竟然大摇大摆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上空飞来飞去,
照相侦察,苏军高炮和火箭部队因未得到最高统帅部批准,眼睁睁看着敌机在眼皮底
下溜掉。
    火药味越来越浓,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将领们坐不住了,人民外交委员莫洛托夫、
国防委员铁木辛哥、总参谋长朱可夫等人,一次次聚集在克里姆林宫,向最高统帅斯
大林进言,希望最高统帅尽快决策。对斯大林,他们有一种本能的敬畏,坚信最高统
帅成竹在胸。
    其实,此时的斯大林内心也很不平静。苏德之间必有一战,这是没有疑问的,但
什么时候开战,斯大林心里还没有底。他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他暗自得意的是在
1939年与德国政府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他当然知道不可能长期掩盖自己的
战争意图,但他至少希望保守苏联进攻日期的秘密。当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在克里
姆林宫的条约上签字时,站在他们身后的斯大林暗暗高兴。因为他通过分割波兰获得
了与德国的共同边界。苏军可以在德军被另一条战线纠缠时发起突然袭击。难怪,德
国外交部长一走,斯大林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好啊,太好了,我骗了希特勒,这
个倒霉的家伙!”
    确实,斯大林迷惑了希特勒,条约签订10天以后,希特勒开始在两条战线作战。
整整10个月后,希特勒才发现自己上了苏联的当。尽管当时希特勒已取得了极辉煌的
胜利。但他知道这种胜利是经不起折腾的。眼下的处境明显受到两面夹击,一方是无
法靠近的英伦三岛,另一方面是控制着德国工业的罗马尼亚石油供应动脉。要跳出这
个已经形成的夹击圈,就必须向苏联进攻。
    事情已经十分明白了。双方都想进攻对方。这样一来,选择时间就显得十分重要,
战争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倘若贸然进攻,弄不好会弄巧成拙。何去何从,这也许
正是战争魅力。
    斯大林正处在犹豫不决的十字路口。但他总还寄希望于那一纸条约,认为希特勒
至少不会马上翻脸,因为那样德国人就陷入两条战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无风的雨夜,斯大林毫无倦意。在那长条形的办公桌上,斯大林咬着他的大烟斗,
批阅着一份份文件。海军人民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上秘书打上了着重号。报告说:德国
卖给苏联的“吕佐夫”号巡洋舰,因推迟了供应零部件的日期,巡洋舰难以准时服役。
各沿海港口,还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的商船数目急剧减少,似乎是德国准备进
攻苏联的前兆。斯大林很欣赏部属的这种分析,但他又怕落入希特勒的圈套。如果德
国人的一系列动作仅仅是一种挑逗。一旦你对此作出反应,他正好有借口对你发动进
攻了。想到这里,他狡黠地笑了。我斯大林偏不上你希特勒的当,他提笔在总参谋部
一份请示是否可以还击入侵者的挑衅报告上批道:严禁边防部队向入侵的德国飞机开
火。
    批示归批示,斯大林内心还是担心的。为了防止后院失火,他抢在希特勒之前,
于 4月13日接见了日本外务相松冈,商定了一个中立条约。5月5日,他批准了朱可夫
组织起草的一项重要指令:要求各军区、各舰队首长把德国视为未来战争中最可能的
敌人,“各集团军要做好一切准备,按照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发起毁灭性进攻,歼灭
一切来犯之敌,把战场推向敌国领土并占领最重要的边界……”其实,这项指令早在
2 月份就送到了斯大林的案头,但最高统帅一直没有批复。直到此时,斯大林又萌生
了一个新的念头,以最快的时间做好战争准备,在夏日的某一天,向德国发动进攻。
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斯大林给各军区和各舰队发了一份密封的绝密文件,规定只有
在接到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命令时才能打开。

    “巴巴罗萨”计划

    苏联军队最高统帅部1941年5月5日的指令立即在部队引起反响。各边防军区司令
员当然明白最高统帅的意图。为了即将发动的进攻,苏军大批部队在边境地区集结,
数百公里的铁丝网被拆除,与敌接触区内地雷全部扫除,数10万吨弹药直接堆积在地
面上。
    6 月15日,各集团军和野战师的指挥官收到详细作战计划,但进攻日期不详。与
此同时,苏联塔斯社发表一项声明,声称近阶段世界舆论都在指责德国违背了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但苏联方面认为,关于德国打算破坏条约和进攻苏联的谣传是没有任何
根据的。并一再表明苏联没有针对德国做任何军事准备,苏军的调动只不过是正常的
军事演习。
    对莫斯科的故作姿态,希特勒当然不会轻易相信。对苏联,这个小个子德国人始
终存着戒心。早在1939年 8月,希特勒就迎合斯大林的领土要求,与苏联签订了互不
侵犯条约,故意让斯大林在瓜分波兰中得到好处,以欺骗迷惑莫斯科。从今天的角度
来看,条约签订双方,都不是真心实意的,都想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在当时,双
方都觉得欺骗了对方。
    1940年 6月,苏军数10艘江防艇游弋在第聂伯河三角洲,舰艇之间还展开了近似
实战的模拟攻防,三角洲笼罩在弥漫的硝烟之中。希特勒对此大为震惊,石油是战争
的血液,三角洲与德国在罗马尼亚的输油管道近在咫尺,如果舰队对毫无防御的罗马
尼亚输油管实施攻击,德国战争机器将被卡住。假如调动部队守卫石油运输线,那么
波兰西部、德国东部和柏林将兵力空虚。瞻前顾后,希特勒在巨幅军用地图前咆哮:
必须把苏联这颗眼中钉拔掉。
    1940年秋天,也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一周年之际,希特勒下令在普鲁士的
拉斯滕堡附近修筑了一座大本营,把一批工程专家送到靠近苏联的地方安营扎寨。是
年12月18日,希特勒正式下达了他酝酿已久的“巴巴罗萨”计划。巴巴如萨是12世纪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名字,希特勒用他的名字为侵苏计划命名,无非是想给这次战争
涂上圣战的色彩。
    “巴巴罗萨”计划的总目的是:在对英战争结束以前,以坦克、摩托化部队以及
航空兵部队实施“闪电”式的突然袭击,分割围歼苏联西部苏军主力,尔后向战略纵
深发展进攻,攻占列宁格勒、莫斯科和顿巴斯,于1941年入冬前结束战争。一份由希
特勒亲自签发的作战部署这样规定:
    “北方”集团军群,辖第十六、第十八集团军和坦克第四集群,共29个师,由莱
布元帅指挥,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以东向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消灭波罗的海
沿岸地区的苏军,占领苏军港口,使苏联舰队失去基地。
    “中央”集团军群,辖第六、第十七、第十一集团军,罗马尼亚第三、第四集团
军,坦克第一集群和匈牙利 1个快速军,共57个师又13旅,由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
自波兰的赫尔姆向基辅方向进攻,夺占基辅以南地区的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的苏军阵
地,然后向顿巴斯发展进攻。
    德军的挪威集团军以及芬兰的东南集团军、卡累利阿集团军,共21个师又 3个旅,
在挪威和芬兰境内展开,配合“北方”集团军群攻占列宁格勒。
    “巴巴罗萨”计划制定后,德国为隐蔽进攻苏联的战略意图,对各项战争准备工
作,特别是对军队的集中和展开,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欺骗和战略战役伪装措施。在外
交上,德国通过各种形式表示要与苏联友好。希特勒甚至一反常态,批准向苏联出售
新式飞机和一些先进的技术兵器,摆出一副对苏的“信任”姿态。因为他很清楚,在
德即将进攻苏联这短时期内,苏联根本来不及利用德国的新技术,而这种做法倒可以
将苏迷惑。在军事上,德统帅部故意制造准备执行“海狮”计划的舆论。在英吉利海
峡东岸的港口,张贴了“打到英国去,活捉丘吉尔”的标语,并给部队大量印发英国
地图,配备英语翻译,在海峡沿岸大量集结渡海、登陆器材,频频进行登陆演习,以
掩饰“巴巴罗萨”计划的准备。此外,为了避免苏联对德军东调产生疑虑,希特勒还
指定德国驻苏大使向苏联进行解释:向波兰调兵是为了接替退伍的老兵;部队进驻罗
马尼亚是派一些教官去协助该国进行军事训练,等等,以保障德隐蔽地向东线集结。
    1941年 5月25日起,在德国通往苏联西部边境的几条铁路线上,几乎所有的列车
都被军方征用。到6月初,约 550万军队,47000门火炮,3500辆坦克,4900架飞机和
数以万吨的装备,全部运抵苏德边境,德军三个强大的集团军群全线做好出击准备。
    希特勒狂妄叫嚣,只要“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全世界都将为之震惊!

    阴差阳错,苏军措手不及

    6 月的莫斯科,依然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尽管斯大林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
但他还是不相信希特勒会马上开战。斯大林的如意算盘是打算在7月6日凌晨,给德军
一个措手不及。这个时间是斯大林经过反复推算后选定的。或者可以说,斯大林已没
有办法把进攻时间再提前。作为军事家,斯大林当然明白时间对战争的意义。如果斯
大林计划成功,集结待命、准备进攻的德军将会被打垮,欧洲战场的历史将是另一种
面目。
    斯大林深知希特勒的为人,强盗加流氓,是希特勒的真实写照。对这样的人,不
能不有所防备。集结在苏德边界的百万大军毕竟不是仪仗队。他严令苏联情报部门密
切注视德军动静,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苏联情报总局局长戈利科夫自然不是吃干饭的,他手下多如牛毛的情报人员几乎
渗透到世界各国。最高统帅的指令,情报人员当然不敢怠慢。很快,各种情报反馈莫
斯科,情报总局不仅掌握了德军在东部边境集结兵力的总数,连各师的番号和指挥员
的名字也搞得清清楚楚。甚至还掌握了德军进攻的代号为“巴巴罗萨”。唯一不清楚
的是德军的进攻日期。
    6 月18日,苏军边防监察哨逮住了一名偷越国境的德军士兵,他喝醉了酒,说话
也含糊不清。第二天早晨,洒醒的德军士兵供出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6 月22日晨
4 时,德军将向苏联发起全线攻击。然而苏军边防官兵都没有当回事。一个小小的士
兵,还能供出如此绝密情报来,不可能。见人家不相信,德国士兵哭丧着脸说:“如
果到6月22日晨5时,战争还没有打响,你们枪毙我好了!”俘虏的供词送到苏军第五
集团军司令员案头时,司令员竟一笑了之。
    苏军边防司令官的麻痹决不是偶然的。苏联情报总局局长戈利科夫在政治局会议
上曾用脑袋担保,德军入侵准备工作尚未完成,马上进攻苏联绝不可能 。这种消息,
集团军司令员自然有所耳闻,既然如此,岂能轻信一个德军士兵的口供呢?
    不过,戈利科夫的担保决不是信口开河,这位深谙战争之道的高级情报官自有他
手中的王牌。对苏作战需要细致的准备,苏联气候寒冷,如果德军入侵,需要制作600
万件军用皮上衣,还必需配备防冻擦枪油。
    戈利科夫不愧为情报专家,他下令驻欧洲的间谍严密监视养羊业和羊皮销售。已
经有好几个月了,他一直在注视着欧洲养羊业的情报,每日两次了解欧洲的羊肉价格
变化。此外,苏联情报部门还大量搜集德军擦拭武器用过的布头和纸片。并把这些纸
片塞进装机器的箱内运回苏联。
    莫斯科情报总局,数百名专家一次又一次分析情报,检验运回的碎布烂纸,结论
令戈利科夫满意:欧洲羊肉市场未见异常,德军没有更换擦枪油。于是,他向斯大林
报告:希特勒尚未做好入侵准备,不必过分注意德军集结和德军参谋部的文件。
    听完戈利科夫的分析报告,斯大林托着大烟斗笑了。他握着戈利科夫的手,说:
“谢谢你的情报。我已经为希特勒准备了丰盛的夜餐,到时得好好招待他一下。”
    戈利科夫的分析完全准确。希特勒确实没有做好入侵苏联的准备。这也许正是后
来导致“巴巴罗萨”计划破产的重要原因。但希特勒的不备而战,也确实给了正处于
攻势而不是守势的苏军以措手不及。
    6 月21日晚上,黑夜笼罩着苏德边境。时针指向22点整,一条黑影越过拆除不久
的铁丝网地段,进入苏联国境。苏军哨兵竟没有发现。这位在德军中服役的捷克共产
党员紧急向苏联方面报告:德军计划在明日凌晨3时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莫斯科这时才如梦初醒,斯大林紧急召集军事会议,统帅部几乎陷入混乱。
    6 月22日零时30分,苏联政府才发布命令,警告各军区司令部和各舰队司令部注
意迫在眉睫的危险,马上进入战斗准备。
    克里姆林宫苏军统帅部,斯大林伏在军用地图上琢磨,他在估算德军投入的兵力
和可能发起进攻的地段。放大镜在斯大林的手中移动着,依据他的分析,德军不会把
其苏德战场上的全部兵力一举投入战争。德国主力进攻方向不是在西部,而是在西南。
斯大林的目光凝聚在西南部那片苏联最富庶的工农业区和原料产地。
    “朱可夫同志,马上修改作战计划,把主要集团军集中在这儿。”斯大林手中的
红铅笔指向了西南部边境军区。
    战争机器急速运转,西南部边境防御部署迅即展开,170 个师进入阵地,还有15
40架新式飞机、36400门火炮、1800辆重型坦克、369艘水面舰艇和127艘潜艇。
    一切努力显得太晚了。
    因为斯大林先前的计划是进攻,不是防御。所以,在斯大林做出防御部署之时,
还有数十万部队正在向边境运行的列车上。况且,斯大林紧急布防的西南方向,并非
是希特勒的突击地段。在德军选定的进攻正面上,苏军各部队分散在一条很长的战线
上,许多部队还未来得及进入阵地,空军部队的许多飞行员正在休假,突击面上的兵
力对峙是二点五比一。德军一旦撕开缺口,就无法堵住,而调动中的苏军又不可能按
时进入作战地域,实施有效防御。
    阴差阳错,导致了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悲剧。

    几位司令员冒险拆开“红色信封”

    希特勒并没有轻估苏军。他知道,如果强大的苏军全线做好防御准备,想用“闪
电战”取胜是难以办到的,使他庆幸的是,苏军也想进攻,这就给了希特勒成功的机
会。就在德军对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的前一天,德军坦克集群司令官古德里安将军从
望远镜里发现布洛河苏军一侧各个支撑点无人防守,而且在过去的几周时间里,只见
苏军在拆除障碍,未见其在加固工事方面有什么进展,不由地心花怒放,他甚至打电
话给希特勒“这次进攻没有必要进行预定的炮火准备。”
    即便如此,希特勒还在耍花招。6月22日凌晨,就在德军向苏军发动进攻的同时,
德国驻苏联大使紧急会见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冷冰冰地告诉他:“我奉德国
政府之命令,向苏联政府通报:苏军在德国边界附近的集结已经到了柏林无法容忍的
地步了,德国政府不得不采取适当对策。”在柏林,德国外交部长也在装腔作势,把
德国的所谓“防御措施”通报了苏联驻德使节。
    6月22日凌晨1时30分,苏联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个时间。德军170个师的庞大兵力,
分成三路,不是在斯大林估计的西南方,而是在沿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的1800多公
里的战线上,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火光映红了苏联西部边境的夜空,数以万计的炮弹在苏联土地上爆炸。甲虫般的
坦克横冲直撞。犹如一群凶猛的野兽,闯进了毫无防备的大草原。尽管在战斗打响前,
苏军最高统帅部已下达了准备作战的命令,但很不通畅的通讯联络,使许多部队的司
令部在战争打响后才收到命令。基辅特别军区在战争进行了五小时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波罗的海特别军区所属的第四十八步兵师,正在从里加前往边境途中,在边境约18公
里处,突然遭到空袭和突破边界防御的德国地面部队的进攻,几乎全师覆灭。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几名边防军区司令员想起了保险柜里的那个“红色信封”。
尽管规定只有接到人民委员会主席的命令才能打开。但此刻德军已突破防线,还没有
接到斯大林拆开信封的命令。有几位司令员冒着风险拆开了信封,里面却没有任何关
于防御的命令,只有一套套进攻德军的计划。大概正因为如此,战争爆发后,苏联领
导人没有下令打开信封,而是匆忙起草新命令。
    在德军机械化部队突击的同时,1000多架德国飞机,对苏联西部工业中心、港口、
铁路枢纽和军事设施进行了狂轰滥炸。苏军边境军区各飞机场更是千疮百孔,弹雨如
注。瞬间,苏联66个飞机场损失了1200架飞机。其中有 900架是在地面上被击毁的。
苏军许多飞行员根本来不及去启动飞机,制空权完全掌握在德军手中。
    由于德军的空袭和炮击,苏联红军的通讯线路大部分被毁坏,这又进一步加剧了
守军的困难和混乱状况,各级指挥官不能把命令下达到它统辖的陷入惊慌失措的部队,
防守边境各部队告急的消息,也无法传送到上级司令部。
    苏军试图在几个主要方向上组织反攻,苏军广大官兵也英勇抵抗,但不能收到预
期效果,参加反击作战的几十万部队被德军机械化部队后属步兵迅速分割包围,陷入
深深的困境,丢失了大量武器装备。苏军只得且战且退,节节撤往内地。

    希特勒尝到了“不备而战”的苦果

    柏林,纳粹元首府,希特勒兴奋地阅读着来自前线的电报:“巴巴罗萨”计划取
得空前成功,先头部队已突破苏军防线。“太妙了,太妙了!”希特勒挥舞着拳头,
顺手把桌上的一个茶杯摔得粉碎。
    苏军战场,随着苏军大踏步后撤,德军乘胜追击,很快兵临苏联两个最大的城市:
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沿岸建立的都城列宁格勒(旧称彼得堡)和首都莫斯科。在希特勒
看来,苏联已经完蛋了 。9月18日,希特勒亲自签发命令:对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列
宁格勒或莫斯科方面即使提出投降,也不得予以接受,要把这两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
    列宁格勒是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最重要的海港和工业、
文化中心,人口有 300多万。斯大林和苏共中央号召当地军民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列
宁格勒。8 月底,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东南方向的托斯纳、姆加等地,妄图从东面包
围列宁格勒,沿涅瓦河左岸向拉多加湖推进。9月8日,德军到达拉多加湖南岸,占领
了什利谢尔堡,从陆上封锁了列宁格勒。从此,苏联红军开始了长达 900天的保卫列
宁格勒的英勇战斗。列宁格勒军民面临着极其严重的困难。全城被封锁,从陆上没有
一条出路,只有被誉为“生命之路”的拉多加湖是通往内地的唯一道路。斯大林和苏
共中央派人从湖上给列宁格勒军民运送给养。可是,这仍然不能满足列宁格勒军民的
全部需要。列宁格勒很快就发生了饥荒,工人每人每天只能分到七两九钱的面包,儿
童、病人和一般公务人员每天只能分到三两九钱。
    但是,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被希特勒的封锁、轰炸所吓倒,也没有因饥饿而
屈服。他们在苏共的领导下,一致奋起,同德寇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在全城
加强了各种防御措施。工人们在德军的炮火下,仍然坚守岗位,继续生产。全城军民
人自为战,步步为营,筑起一道攻不破、打不烂的钢铁长城。德国法西斯军队,始终
没有能够攻进这座英雄的城市。
    列宁格勒人民用胜利打乱了希特勒的如意算盘,迫使德军不得不暂时放弃占领列
宁格勒的计划,转而向莫斯科进攻。
    9 月30日,希特勒的中央集团军群以“台风”为代号,集中了74个师、180万人、
1700辆坦克、1390 架飞机、14000多门大炮和迫击炮,从南翼向莫斯科发起进攻。10
月2日,德军从中部突破了苏军防线,形势万分危急!
    面对巨大的威胁,苏军统帅斯大林任命朱可夫将军赶赴前线,组织莫斯科外围的
第二道防线。首都人民也被动员起来了。短短的 3天之内,莫斯科所有能拿起武器的
工人、居民组成了25个工人营,12万人的民兵师,169 个巷战小组和数百个摧毁坦克
班。武装起来的人民决心为保卫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德军在各个方向的进攻都遇到了殊死抵抗,进展极其缓慢。天下雨了,一夜之间
田野就变得泥泞不堪,坦克陷在泥潭之中动弹不得。希特勒焦躁不安,他要赶在冰雪
和严寒到来之前结束这个战役,又纠集了 5个集团军、51个师的兵力,准备发动第二
次进攻。
    1941年11月 6日,在兵临城下、炮声隆隆、敌军围困万千重的莫斯科,苏联人民
迎来了“十月革命”节。
    莫斯科红场上照例举行了庆祝游行活动和阅兵式。当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斯大林
出现在红场检阅台的时候,广扬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与“乌拉”声。在祖国最危
急的时刻,领袖和人民生死相依。炮火声中,斯大林留了下来,指挥着这场对苏维埃
政权生死攸关的重大战斗。“斯大林还在莫斯科!”这已经成了鼓舞首都人民的巨大
精神力量。现在,当斯大林威严地屹立在检阅台上的时候,人民怎么能不高兴、不欢
呼呢!
    斯大林发表演说:“同志们!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让伟大的
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我们,彻底粉碎法西斯侵略者,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11月15日,德军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开始了。在德军的疯狂突击下,一支德国部
队渡过了伏尔加运河,莫斯科已处在德军大炮的射程之内。希特勒像输急了的赌徒捞
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快步走到地图前,狂叫道:“最后再用一点力,就要胜利啦!”
斯大林此时却运筹帷幄,他捏着大烟斗命令:“空军出动,掩护快速反突击部队,坚
决把敌人打回运河西岸!”
    战斗在继续。苏军飞机呼啸着掠过德军阵地,一颗颗炸弹落在炮阵地上。快速突
击部队踏着硝烟,一串串仇恨的子弹射向敌人。经过 5天的激战,德军惨败,被迫退
到运河西岸。
    严寒的季节来到了,气温零下20至30摄氏度,德军根本没有冬季作战的准备,身
着夏装的官兵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11月27日,气温在2小时内骤然降到零下 40度,
数以千计的德军士兵被冻伤致残,更多的人染上了疟疾,寒颤不止。更加让德国将军
烦恼的是,武器失灵,飞机与装甲车的马达无法发动。坦克上的反窥镜失去作用,连
机枪和步枪的枪栓也被冻油卡死。希特勒尝到了不备而战的苦果。
    大反攻的时机已经成熟。
    1941年12月 6日,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发布命令:向德军发动大反攻!苏军集中
110万人、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架飞机,出其不意,猛然进攻,把德军打得
晕头转向。短短几天,德军就被苏军赶到了莫斯科的西部地区。斯大林乘胜前进,一
举夺回60多座城市,击溃德军约50个师,伤亡83万多人。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了!这是德国法西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到的第一次大失
败,它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失败,也宣告了“巴巴罗萨”计划的破产。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4.4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