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苏德国境交战:国境交战十八天(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Apr  1 08:53:47 2007), 转信


来源:二战历史网 

反突击

一 波罗的海与白俄罗斯之战

西北方面军的反击

  按第3号命令的具体规定,红军在西部国境地区的3个方面军(西北,西方,西南方面
军)都应派出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迎头痛击正在大举进犯的德国军队。其中西北、西方方面军
所领受的任务是“采用集中突击的办法包围并歼灭敌方苏瓦乌基集团(即指在两个方面军接
合部进攻的德军第3装甲集群),至24日黄昏时占领苏瓦乌基地区”。但西北方面军司令员
库兹涅左夫上将不知何故,却并不重视正在向维尔纽斯推进的德军第3装甲集群。或许,他
认为那因该由巴甫洛夫大将指挥下的西方方面军去对付。

  在库兹涅左夫自己的计划中,真正需要认真对待的是正向他的方面军防御地带中央进攻
的德军(即北方集团军群所属第4装甲集群及掩护其两翼的第18、16集团军)。

  为了打退这股敌人,库兹涅左夫决心调动下属的2个机械化军:机械化第3、12军。前者
编有坦克第2、5师,摩化第84师,在战争爆发时拥有坦克692辆,其中KV坦克52辆,T-34坦
克3辆。后者编有坦克第23、28师,摩化202师,当时有坦克691辆,包括T-34坦克54辆。按
照西北方面军的反击计划,机械化第12军应该在第8集团军步兵第10军配合下由斯卡夫德维
利进攻德军左翼,而机械化第3军则应向德军右翼进攻。整个反击将由第8集团军司令员索宾
尼科夫少将统一指挥,命令在当天上午9时30分发出。

  西北方面军的计划在理论上是无可挑剔的,但实际情况却偏偏不买理论的帐。首先,作
战中的苏军,无论是上级司令部与下属部队、还是各友邻部队之间都无法建立起有效的联系
,对当面的敌情也几乎一无所知,这样反击无异于盲人跑瞎马。而在具体的措施上,苏军又
完全没有按照集中兵力的原则来行事。参战的2个机械化军,机械化第12军的下属的2个坦克
师中的坦克23师被交给步兵第10军指挥,未能配合该军坦克第28师的行动,这一奇怪部署的
原因连苏联人自己在战后都说不清楚;而机械化第3军也只出动了一个坦克第2师,另一个师
即坦克第5师则在涅曼河附近与德军第3装甲集群的部队发生了战斗,未能参加军主力的反击


  这样,苏军用于对第4装甲集群反击的坦克机械化部队虽然有3个坦克师,但由于彼此并
无战术协同甚至起码的联系,因而根本形不成突击力量。而且由于准备时间过于仓促(不到
一夜),各部队都未能领到足够的弹药和油料,同时由于缺乏运输车辆,在即将进行的战斗
中,他们也很难指望得到补充。后来德方的战场报告也证实,被击毁和遗弃的苏联坦克中往
往没有几发炮弹。这不仅是西北方面军,也是整个西部地区苏军机械化部队所共同面临的巨
大困难。坦克部队应有的巨大威力因此难以发挥。

  6月23日晨,红军的坦克开始向战场进发。他们的行动被德军的侦察机发现。这一情报
很快就转到了德军第4装甲集群司令官赫普纳陆军大将那里。此时,赫普纳手下的2个摩托化
军中,右路曼施坦因的摩托化第56军由于遭受的抵抗较小,因而领先于左路莱因哈特的摩托
化第41军,此刻正向西德维纳河冲去,而被发现的红军坦克正是向该军侧后逼近。赫普纳最
初打算让曼施坦因掉过头来吃掉这股苏军,但考虑到尽快抵达西德维纳河关系到德军能否歼
灭波罗的海苏军的大局,因此,赫普纳打消了原来的想法,决心让曼施坦因继续前进,而由
莱因哈特的摩托化第41军消灭这股苏军坦克部队。

  在西方著作中,这场战斗被描绘为德军摩托化第41军和同时得到骑兵、炮兵掩护的3个
苏军坦克师之间展开的力量对比悬殊的恶战。如前所述,苏军倒的确投入了3个坦克师,但
在战斗过程中,这3个师却未能采取西方史学家所认为的那种一致行动:在6月23日战斗开始
时,机械化第12军的坦克第23师在战斗中没有取得什么战果;而该军的另一个师——坦克第
28师由于没有燃料,以致其主力在当日压根没有出动,只有该师所属的坦克第55团的40辆坦
克与德军发生了小规模战斗,这支部队将德军击退了5公里,并宣称摧毁了14辆德国坦克和
20门火炮。但由于没有友邻部队的配合,苏军未能取得更大进展。

  事实上,在6月23日这一天,真正与德军坦克部队发生大规模战斗的是红军少将索连京
指挥的机械化第3军坦克第2师。该师编有2个坦克团(第3、4团),1个摩托化步兵团(第2
团),1个摩托化炮兵团(第2团),拥有约20辆KV坦克,一些T-34坦克,以及约80辆左右的
BT快速坦克。1941年6月23日,坦克第2师在杜比萨河桥头堡附近,与正在行进中的德军摩托
化第41军装甲第6师纵队在一个名叫拉塞尼埃的小村发生了遭遇。双方的300多辆坦克在狭窄
的地域内进行了苏德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坦克遭遇战。

  与红军坦克第2师遭遇的德国装甲第6师是一个在轻装师基础上组建的装甲师,师长是兰
德格拉夫中将。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该师一举穿越被认为是装甲部队无法通过的阿登森
林,从而使法国人赖以炫耀的马奇诺防线成为无用的摆设。在对苏战争开始时,装甲第6师
主力坦克第11团编有3个坦克营(第1、2、65坦克营),在战争开始时拥有245辆坦克,其中
装备24倍口径75毫米炮的Ⅳ号坦克20辆,装备40倍口径37毫米炮的lT-35坦克160辆,其余为
Ⅱ号坦克和指挥坦克。在该师编成内还包括2个齐装满员的摩托化步兵团(第114、4团)和
1个摩托化炮兵团(第76团)。

  与红军坦克第2师相比,装甲第6师在坦克数量上丝毫不处劣势,甚至可是说是处于2:
1的优势地位。但在坦克质量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当红军坦克部队向德军隆隆驶来时,德军的坦克炮和38毫米反坦克炮轻易的把1辆辆装
甲薄弱(车体正面装甲只有15毫米)的BT快速坦克打瘫,但当这些火炮在50-100米距离射击
那些体形巨大的KV重型坦克时,命中坦克的穿甲弹虽然将其装甲板打的火光、钢花飞溅,但
却根本无法穿透其厚达75-110毫米的正面装甲,甚至无法使坦克起火燃烧。一门德军的150
毫米榴炮在KV坦克开到距离其不到100米时开炮轰击,重达40公斤的炮弹直接命中了这辆坦
克,巨大的爆炸使40多吨重的坦克车体剧烈摇晃,整个车身仿佛就要散架。可令当时在场的
德军第41摩托化军军长莱因哈特将军感到大为震惊的是,这辆KV坦克在停了数秒钟后,竟然
奇迹般的再次开动起来,并将刚才射击它的火炮碾了个粉碎。在战前深信自己握有坦克质量
优势的德军装甲部队官兵被这种新式俄国坦克所震撼,40辆德国坦克和18门火炮被苏军击毁


  摩托化第41军编成内的另一个装甲师——资格最老的第1装甲师也遇到了相似的情况。
根据战后出版的第1装甲师战史,当该师的坦克在大约800米的距离上开炮射击苏联重型坦克
时,竟然没有任何效果,而当双方的坦克群间的距离拉近至50-100米时,德国坦克发射的炮
弹仍被KV重型坦克坚固的装甲弹了回来,1辆KV坦克前后中弹达70多发,却仍然未被摧毁。


  尽管苏军的重型坦克具有性能上的优势,但红军毕竟缺乏训练和实战经验,他们的坦克
被展开在过于宽大的正面,彼此间由于无线电设备的缺乏而难以联系。而在战火纷飞、硝烟
弥漫的战场,正在浴血奋战的苏联坦克手也很难通过观察坦克指挥官手中的信号小旗来协同
作战。指挥上的困难使苏军坦克难以组织起像德国那样的大坦克群,因此只能把部队分成一
个一个的小坦克群,并且在宽大的正面使用。这就使红军的坦克攻势无法形成数量优势,给
予敌人以更有力的打击。

  德国人当然不会放过对手的任何弱点。就在苏联坦克从正面发动凶猛而缺乏组织的攻击
的同时,死死抵抗的德国人正以另一个装甲师的兵力运动到红军的侧翼发动打击,将苏军赶
进了沼泽。

  富于坦克战经验的德国装甲部队充分的利用了他们的各种优势(包括通信,训练等等)
,熟练的运用各个军兵种的兵力兵器进行着紧密的协同以反击苏军的进攻,其熟练程度令人
叹为观止。德国空军配给陆军的摩托化重型高炮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战前就受过打坦克专
门训练的空军炮手们利用Flak18/36型56倍径88毫米高射炮对苏军重型坦克进行平射。这种
高射炮炮口初速高达820-940米/秒,在500米距离可击穿93毫米装甲,1000米距离击穿82毫
米装甲。在其重达9公斤的高速炮弹打击下,一辆一辆装甲厚重的KV坦克被接二连三的击穿
击毁,不可一世的装甲巨兽变成了一堆废铁。与此同时,德军坦克也向KV坦克的行动装置射
击,打断其履带,而训练有素的德军战斗工兵则爬上不能动弹的坦克,用集束手榴弹或者炸
药将其彻底炸毁。

  红军坦克第2师遭受了巨大的失败,战场上到处都是被击毁并熊熊燃烧的苏联坦克残骸
,该师师长索连京少将也于6月26日战死。

  尽管取得了胜利,但被新式苏联重型坦克所震撼的摩托化第41军军长莱因特哈特仍感到
心有余悸。他后来回忆道:从战术上看,6月24日是非常紧张的一天。远在后方的德国陆军
总参谋长哈尔德也在日记中评价:这一天北方地段的俄军,打得顽强而激烈。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苏军的反攻遭到了彻底失败,但此时桥头堡的战斗还未完全结
束。在6月24日到25日,苏军第2坦克师1辆残存的KV-2重型坦克挡住了第6装甲师的补给通道


  和KV-1坦克相比,KV-2型坦克装有1门M-10型152毫米榴弹炮。之所以采用这样大口径的
火炮,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摧毁敌方坚固的防御工事(譬如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但这也使
坦克的炮塔变得特别巨大,不仅导致车体行动不便,而且看上去宛如一个立在坦克底盘上的
小房子。因此就有人给KV-2坦克取了一个不大文雅的外号“公共厕所”。

  为了消灭这辆挡住去路的苏联“怪物”坦克,德军不仅出动了大量坦克,还调来了一个
50毫米反坦克炮连和2门88毫米高射炮,并且派出了工兵爆破组,甚至动用了师属的105毫米
榴弹炮。结果,他们却在KV坦克150毫米重炮的打击下,损失了7辆坦克、1个反坦克连、1门
88毫米高射炮及其全部炮手,另外还有4辆半履带车、12辆卡车也被击毁。虽然这辆顽强的
苏联坦克最终被多达50辆的德国坦克和1门88毫米高炮联合击毁,但由于它的阻挡,却迟滞
了第6装甲师两天的行动。

  北线残酷的装甲战斗还在继续着。在6月23日进攻中几乎毫无建树的苏军机械化第12军
在24日晨受到了方面军司令部继续进攻的命令,但只有其所属的坦克第23师的一个坦克团在
步兵第9师的掩护下执行了这一命令。德国的反坦克部队和第一航空队联手重创了这队苏联
坦克。到黄昏来临时,苏军60%的参战坦克已被敌人的反坦克炮和轰炸机炸毁。坦克第23师
残部只得向东北方向撤退。

  第二天,此前因为没有燃滑油而在24日没有出动的坦克第28师终于领到了油料。在师长
切尔尼霍夫斯基上校(此人就是后来战死于东普鲁士的切尔尼霍夫斯基大将)的指挥下,该
师投入了战斗。但此时战场形势对苏军已大大不利,各路反攻部队都已被击退。孤立无援的
坦克第28师和坦克第23师一样,在进攻中被德军的反坦克炮和空军击毁了大量坦克。仅仅在
6月25日进行的一次长达4小时的坦克战中,该师便损失了48辆坦克。坦克第28师最终也只得
后撤。

  苏军坦克部队的反突击作战至此宣告失败。红军损失了大量坦克和其他兵器,按德国人
的统计,仅仅摩托化第41军就消灭了180辆苏联坦克,其中包括29辆KV重型坦克。而德国空
军第1航空队则宣称到7月1日止,他们的飞机(主要是Ju88A中型轰炸机)已经干掉了250辆
苏联坦克。

  取得胜利的摩托化第41军向位于西德维纳河的克鲁斯特皮尔斯挺进。在该摩托化军的左
翼,进展顺利的曼施坦因正驱使摩托化第56军拼命向西德维纳河挺进。在道路缺乏的情况下
,为了保证部队的行进速度,曼施坦因让他手头唯一的装甲师——装甲第8师沿着公路开进
,摩化第3师则走公路以南路况比较差的道路。而步兵第290师则跟在机动部队后面掩护其安
全。

  在行进中,摩托化第56军没有遭遇红军的大规模反击。虽然在其通路上,苏军第8集团
军的一些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德国人还是在6月26日抵达陶格夫匹尔斯附近的西德维
纳河。为了夺取河上通向陶格夫匹尔斯的公路桥,德军派出了所谓的勃兰登堡步兵第800团
的破坏分子。这些人伪装成苏军伤兵,乘坐缴获的2辆苏联卡车混入苏军运输车队。但在开
近大桥时,他们被苏联哨兵识破并遭到射击。这些破坏分子只得开着卡车强行冲上大桥,消
灭了随时准备炸桥的苏军哨兵并切断了爆破装置的电线,占领了这个渡口。靠着他们的配合
,德军顺利的渡过了西德维纳河,其装甲第8师进至陶格夫匹尔斯城外。摩托化第56军得以
建立起桥头堡。这样一来,红军西北方面军不仅在反突击中遭到了失败,而且其在西德维纳
河一线组织起有效防御的计划也破产了。

  在中路的德国装甲部队取得胜利的同时,掩护其两翼的2个集团军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在北方集团军群右翼,第16集团军早在6月23日就占领了考纳斯。而左路第18集团军下属
的第38军步兵第291师则在突破国境线后,在34小时内穿插44英里,兵临红旗波罗的海舰队
基地利耶帕亚(当时被称为利巴瓦)城下,包围该城并很快发动了进攻。

  为了确保拿下这座苏联海军基地,德国统帅部为库特·赫尔措格中将指挥的步兵第291
师配属了大量加强部队,其中包括1个机枪营、1个摩托车连、1个轻型自行高炮连、1列装甲
列车和3个炮兵营、1个列车炮连(2个150加农炮营、1个210加农炮营、装备280毫米列车重
炮的第690列车炮连),1个空军侦察机中队。

  苏军在利耶帕亚的守备部队包括杰达耶夫少将指挥下的苏军第8集团军步兵第67师的53
00余人,以及克文斯基海军上校领导的海军基地守备队,总的兵力只有13000人,在人数和
火力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这些部队仍然进行了殊死抵抗。双方在城内发生了激烈的巷战,
给德军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6月28日,德军终于占领了利耶帕亚,该城的守备司令杰达耶
夫本人在此前的6月25日战死,而他的部下有些一直坚守到了6月29日。在德军第1军和第26
军进攻下的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战斗同样激烈。从6月27日德军攻入城市,到7月1日苏军放
弃里加前,红军的守备部队重创了担任里加主攻任务的德军“拉施”团群(隶属于第1军,
指挥官拉施上校,后来的柯尼斯堡卫戍司令)。

  在连续丢失利巴瓦和里加基地后,苏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只得冒着德国空军的猛烈袭击
,撤退到了塔林。在利巴瓦,该舰队损失了“列宁”号驱逐舰和6艘潜水艇。

  到6月25日,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已经在苏联境内推进了80~250公里。但出乎德国统帅部
意料之外的是,在反击失利,德军全面推进的情况下,苏军西北方面军并没有像他们事先估
计得那样死守波罗的海地区,而是迅速进行了全面撤退,其速度每昼夜达35-40公里。事实
上苏联在战前吞并这一地区的目的,无非是要获得一块掩护列宁格勒的缓冲地带而已。从6
月29日开始,西北方面军下属的第8集团军和第11集团军分别向北、南两个不同的方向退却
,在其间出现的大缺口使已经渡过了西德维纳河的德军第4装甲集群得以更为顺利的进攻。
尤其是负责掩护普斯科夫方向的红军第11集团军,此时已经陷入了无指挥状态。

  乘此良机,7月5日,德军摩托化第41军的先头部队在克服苏军坦克部队的抵抗后,扑向
这座通往列宁格勒的门户城市。设在普斯科夫的西北方面军司令部只得匆忙撤向东北方向的
诺夫哥罗德。7月9日,普斯科夫落入德军摩托化第41军之手,纳粹的铁蹄踏入了俄罗斯领土
。更令摩托化第41军军长莱因特哈特喜出望外的是,在该城附近的铁路沿线,他的部下还缴
获了一列满载新式坦克的苏军军列。

  为了保住受到德国装甲部队威胁的列宁格勒,红军只得将从莫斯科军区抽调来的步兵第
41、22军,以及从列宁格勒调来的机械化第1军投入战斗,并以这3个军组成了新的第11集团
军(第11集团军原有的部队被编入第27集团军)。他们和新组建的卢加战役集群(北方方面
军的部队)的任务,是拼死挡住德国第4装甲集群通向十月革命之城的道路。

  红军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撤退组织得混乱不堪,大量部队在不知道应该撤退到什么地方、
应该从哪里渡河的情况下和难民一道,在德国破坏分子和当地民族主义者的不断袭扰下,乱
哄哄地盲目退却。但在德国人看来,与其他方向的苏军相比,红军西北方面军的撤退居然还
算是比较成功的。这里的部分原因在于这个战区的德国装甲部队在缺乏步兵配合的情况下,
往往让已经被截断了后路的苏联军队从德军松散的战斗队形当中“漏”了出去,有时德军摩
托化部队即使抢占了渡口,也无法截住蜂拥而来的苏军。正如当时指挥摩托化第56军的曼施
坦因所描绘得那样,快速行进中的德国装甲部队根本没有时间和兵力来肃清战区内的敌人。
因此在北方集团军群的作战地域内,虽然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俘虏人数却非常少,到6月
28日仅有约6千人。

  但在1941年夏季的波罗的海地区,德国人所烦恼的还不是如何自保,而是没有能够大量
歼灭苏军。德国将军蒂佩尔斯基在战后颇为遗憾的认为北方集团军群当时只是赶走了当面苏
军而已,而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也在工作日记中对该地段红军有组织的撤退感到恼火。
但在苏德战线中部,搏克元帅指挥下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当面,巴甫洛夫大将指挥的红军西
方方面军所面临的情况要比波罗的海的西北方面军严峻得多,这将为搏克提供绝好的机会。


西方方面军的反击

  自6月22日战争爆发以来,苏联西方方面军左右两翼的国境线已被德国第2、3装甲集群
分别突破。博克元帅麾下这两支强大的装甲集团正如利剑般插向红军纵深地带,企图在白俄
罗斯首府明斯克斩断西方方面军主力的退路,将其围而歼之。因此,西方方面军的当务之急
,便是通过反突击阻止这2个德国装甲集群的前进。

  在左翼,西方方面军准备以第4集团军下属的机械化第14军发动反击。但在右翼,方面
军司令巴甫洛夫却没有打算动用强大的兵力去抗击在那里实施突破的德军第3装甲集群,而
只是准备以机械化第11、6军编成一个集团,由方面军副司令博尔金少将指挥,对事实上只
是在第3装甲集群侧翼担任辅助攻势任务的格罗德诺德军(德国第9集团军部队)进行反击。
或许巴甫洛夫大将觉得应该由西北方面军去对付这个在西方、西北方面军之间穿插的德国装
甲集群。可是正如前面已经介绍过的那样,西北方面军司令员库兹涅左夫也同样认为应该由
西方方面军去执行这一任务。由于这2个方面军之间没有有效的联系,缺乏战术协同也就不
值得奇怪了。而德国的第3装甲集群也就托了苏军2个方面军之间联系不畅、战术协同不利的
福,得以顺利前进。

  更糟糕的是,由于害怕部队受德国第9集团军近距离合围的威胁,巴甫洛夫还下令将第
10集团军调到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中部的纳雷夫河进行防御,这样不仅使苏军在后方没有足
够的兵力去对付快速推进的德国装甲摩托化部队,同时还把更多的部队装进了德国人预定的
“大口袋”之中。

  西方方面军如此漏洞百出的反击计划,在执行上同样极为困难。先不去说预定投入反击
的部队是否还有时间去领取弹药、油料,侦察敌情、地形,修理那些快要报废的旧坦克。事
实上,准备投入右翼反击的2个苏联机械化军中,机械化第11军的部分兵力早在6月22日就已
经投入了与德国第9集团军的作战,其所属部队中只有坦克第29师赶到预定地点,而坦克33
师则在35公里以外,摩托化第204师以及军部更是远在70公里以外。另一个机械化第6军则还
待在进攻出发阵地以南40公里。方面军左翼的机械化第14军也是在开战第一天就陷入了苦战


  由于从战争爆发时起,西方方面军就未能与所属部队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司令员巴甫洛
夫只得亲自去部队布置任务。可在他离开司令部后,西方方面军、甚至莫斯科的斯大林都无
法与他本人取得联系。西方方面军的情况变得更加混乱,预定于6月22日晚就开始的反击因
此迟迟未能发动。

  到6月23日,在西方方面军右翼,只有机械化第6军从比亚韦斯托克出发,行进60公里到
达进攻出发地域,然后在方面军航空兵和远程航空兵第3军的支援下发动了反击。但由于地
面部队与航空部队在进攻上缺乏协同,航空部队未能给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结果在德军
第2航空队强有力的空袭下损失惨重,进攻一败涂地,格罗德诺陷入敌手。直到当天中午,
苏军的2个机械化军付出重大牺牲,才勉强挡住德军第9集团军的进攻。

  在第10集团军地带内,苏军当日取得的唯一胜利只有隶属于该集团军的骑兵第6军(军
长尼基金少将)夺回了一座被德国人占领后又主动放弃的城市洛姆查。作为代价,该军所属
的骑兵第36师,在沃尔克维斯克附近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空袭,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当天
,在同一地域,负责西部特别军区筑垒地域的副司令员米哈林少将被来袭的德国飞机当场击
毙,他成为红军在整个苏德战争中阵亡的第一个将军。

  面对极为不利的形势,回到司令部后的巴甫洛夫大将无疑是沮丧的,但这位曾经在西班
牙用手枪阻止士兵后退的将军仍要做出努力。当晚20时05分,巴甫洛夫向第10集团军(机械
化第6军在其编成内)发出了一份措辞严厉、语调急促的密码电报:“机械化军为什么不进
攻?谁的过错。立即行动起来,不要惊慌失措,而要指挥。应当有组织的打击敌人,而不是
无指挥的乱跑”。

  按西方方面军新的指示,博尔金集团应该在第3集团军的配合下夺回格罗德诺,其余各
部队则应尽一切努力阻止德军的前进。为此巴甫洛夫将方面军第2梯队的第13集团军也投入
了这一地域的战斗。这个集团军(司令员菲拉托夫中将)在战争爆发时尚处于组建阶段,其
部队都是从西方方面军的预备队中临时抽调出来的。巴甫洛夫所没有意识到的是,他的这一
决定将导致西方方面军纵深地带兵力的空虚,从而为德国装甲部队的长驱直入创造条件。

  不仅如此,许多被击溃的苏军小部队还隐蔽在森林密布地道路两侧,伏击德军的后勤部
队。有时从森林里还会窜出个把辆幸存的苏联坦克。但在缺乏当地居民配合的情况下,这种
战术维持不了多久,因为波罗的海地区的居民并不喜欢苏联人,而宁可欢迎德国人,一些人
甚至帮助党卫队屠杀犹太人。他们的残暴使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勒布元帅都感到吃惊。或
许正因为如此,在所有被占领的苏联领土中,波罗的海地区的犹太人“清洗”是最彻底的。
难怪苏联二号人物莫洛托夫发出这样的慨叹:“民族主义者,不管是俄罗斯的、德国的、波
兰的还是乌克兰的,都一样穷凶极恶。”

  上述那种“欢迎德军”的场面在苏联其他地区,尤其是乌克兰和高加索,也曾经出现过
。很多西方历史学者因此一厢情愿的认为希特勒如果能够采取“温和”的态度,或许能够争
取苏联的少数民族,甚至俄罗斯族。当然,在牺牲人民的生活福利来维持庞大军备,实施铁
腕统治的苏联,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个民族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离心力,特别是那些谋求独
立的民族主义者。但在斯大林时代,这些反苏势力的影响力并没有那么大。况且那些今天可
以为独立而反对苏联的民族主义者,明天也会为了同样目的去反对德国人,而德国人当然也
不是为了“解放”他们而来到苏联的。希特勒派到乌克兰的专员科赫说得很清楚:“我来这
不是降福布祥的。我们是主宰民族,我们必须记住,最下贱的德国工人,也比这儿的居民高
贵千倍。”

  希特勒清楚,正是这种想当比他人“高贵千倍”的主宰民族的野心,给德国士兵和人民
以狂热战斗的勇气,他当然不会为了怀柔那些“劣等民族”的独立主义分子而给德国人的狂
热浇冷水。相反,还在战前他就以国防军统帅名义发布的《巴巴罗萨地区特别管辖权和军队
特别措施》中明确规定:德国武装部队人员对苏联平民的罪行,不一定予以追究,借此来鼓
励这种狂热。作为一名老兵,希特勒不会不清楚,在犯下种种暴行后,德国军队就不会因为
对手的宣传而动摇,而是无可选择的战斗到死。纳粹部长戈培尔在日记中对此作过很好的诠
释:“我们既然欠了这么多债,就必须取胜,否则我们的一切都将毁灭。”

  尽管西方方面军下达了严厉命令,并且派出了增援部队,但是到了6月24日,博尔金少
将指挥下的机械化第11、6军仍然未能顺利地进行反击。这2个机械化军在战争开始时有125
8辆坦克,但缺乏炮兵和运输车辆。在对德军第9集团军步兵第20军阵地的冲击中,没有炮火
支援、步兵掩护的苏联坦克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并且消耗掉了为数不多的弹药和油料。而
前来增援的第13集团军步兵第21军却撞上了德军第3装甲集群的装甲第12师,结果在敌方坦
克部队的打击下步步后撤。博尔金将军本人在战后发表的回忆录中对当时的局势是这样评价
的:不幸接踵而来,部队被打散了,当然,现在也就谈不上什么反突击了。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曾经被寄予很大希望的西方方面军右翼反击,进行到这个时候,
除了遭到巨大的打击而损失惨重外,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在西方方面军左翼,从6月23日开始,从边境地区撤退的苏军第4集团军机械化第14军和
步兵第28军对从布列斯特方向进攻的德军第2装甲集群也进行了反击。在这个军的编成有52
0辆旧式坦克(到这时已经损失了很多),没有T-34和KV等新式坦克,而且全军在组织上已
经陷于混乱。与之相比,德国第2装甲集群在战争开始时拥有955辆坦克,其中Ⅳ号坦克135
辆,装50毫米坦克炮的Ⅲ号坦克381辆,装37毫米炮的Ⅲ号坦克和指挥坦克216辆。德国人在
坦克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有很大优势,更不用说他们还牢牢的掌握着制空权。

  但苏军的反击是极为坚决的。在激战中,甚至有几辆苏联坦克突入了德军第17装甲师的
野战指挥所。当时在这个指挥所里,不仅有装甲第17师师长冯·艾尔林中将(未来的第5装
甲集团军司令),而且还有前来巡视战场的第2装甲集群司令官古德里安陆军大将和摩托化
第47军军长莱梅尔森。好在这些人都是一战的老兵,富于战斗经验,在苏军坦克射击的瞬间
能够及时卧倒,否则德军第2装甲集群的首脑真的有可能被一举歼灭。当天,古德里安共遭
遇了两次苏联坦克,但都大难不死。

  在地面战斗进行的同时,苏联航空兵也在不利的条件下尽其所能地进行顽强的战斗。甚
至连古德里安的司令部都遭到了他们的袭击,但如上文所述,当时幸好古德里安本人并不在
自己的指挥部里,所以又逃过了一劫。不过不知为什么,苏联人在当时却在广播中宣称已经
击毙了古德里安。同一时期,第2装甲集群编成内的骑兵第1师(实际上只是一个靠马来运动
的步兵师,几乎没有乘马作战的能力)在红军的空袭中也遭到了不小的损失。

  除了坦克、航空部队外,苏联红军的步兵部队也极为积极顽强地向行进中的第2装甲集
群发动冲击。按德方的记述,缺乏炮火掩护的红军步兵,总是一波又一波的排着散兵线,端
着步枪冒着德军机枪迫击炮的猛烈射击,发动英勇而无效的反冲击。在德军阵地前,布满了
苏军的尸体,而新的步兵冲击却持续不断。在付出极为巨大的代价后,苏军的冲击似乎取得
了一点效果。在6月24日从搏布鲁伊斯克地域出发投入交战的第13集团军第47军甚至一度打
退了第2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但他们也只是在很短的时间里挡住了德国人的攻势,而这却
不足以挽回白俄罗斯苏军全线失败的局面。

  从6月23日夜开始,西方方面军司令部与属下各集团军的联系差不多完全中断,方面军
司令员巴甫洛夫有时只能通过空中侦察和德国人的广播来确定他属下的各部队的方位,方面
军所属各部队陷入各自为战的绝望境地,其中一些为了躲避持续不断的空袭而逃入了森林。
在西方方面军左翼作战的红军第4集团军则于6月24日失去了对部队的有效指挥,陷入崩溃。
就在同一天,第14机械化军坦克第22师在科布林附近与强大的德军装甲部队的激战中全军覆
灭,该师师长坦克兵少将普加诺夫被德军炮弹碎片命中后身亡。而挡在德军前进道路上的第
13集团军第47军也在斯洛尼姆地域遭到德军的合围。西方方方面军在左翼的反击最终未能挡
住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前进。

二 三十万大军的覆灭:白俄罗斯大合围

兵临明斯克城下与布列斯特保卫战

  就在左翼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击退苏军的反突击后,高速突进的同时,德军从右翼
伸向西方方面军纵深的另一支装甲铁钳——陆军大将霍特指挥的德军第3装甲集群也开始收
拢。由于从战争一开始,红军西方、西北方方面军就没有对这个从两个方面军结合部穿插进
来的德国装甲集群给予足够重视,因而只有苏军西北方面军机械化第3军所属的坦克第5师,
以及西方方面军第13集团军所属的步兵21军对该装甲集群进行了反击。 

  最先阻止该装甲集群的是红军坦克第5师。该师从6月22日4时20分起便遭到了德国飞机
的猛烈打击,实力遭到很大的损失。但该师所属坦克第9团的27辆T-28中型多炮塔坦克和一
些BT快速坦克却在德军必经的涅曼河铁桥上与德国摩托化第39军的主力——装甲第7师(26
5辆坦克)展开了力量对比悬殊的激战。第7装甲师是德军著名的精锐部队,该师的前任指挥
官就是“沙漠之狐”隆美尔。面对强敌,红军首先利用一些车身掩埋在地下的坦克露在地面
的炮塔,对行进中的德国坦克群进行出其不意的射击,然后再将活动的坦克投入战斗,给德
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与红军坦克第5师的战斗给德国第7装甲师第25坦克团团长勒坦堡上校
的印象极为深刻,这个曾在法国战役中指挥部队重创过英国第1装甲旅的骑士铁十字勋章获
得者,在给上级的报告中宣称,这是他坦克战生涯中所经历过的最残酷的战斗。第二天,这
位团长本人也被打成了重伤,并在6月28日遭到苏军伏击身亡。 

  但红军坦克第5师在精锐的德国坦克部队的还击下,损失更为惨重。仅从6月22日到23日
,就有90辆坦克(包括24辆T-28中型多炮塔坦克)被德军摧毁。该师最终未能阻止德军的推
进。 

  在克服苏军的抵抗后,拥有4个装甲师,3个摩化师,4个步兵师,近千辆坦克的第3装甲
集群得以在6月24日顺利的夺取维尔纽斯,从而将苏军西方、西北方2个方面军割裂开来。同
一天,该装甲集群下属的装甲第12师还在利达附近,击退了由西方方面军预备队抽调出来的
苏军步兵第21军发动的反击。此时,由于巴甫洛夫将这个方向上的第13集团军步兵第44军,
用以防御在装甲第3集群以南进攻的德军第9集团军,因而在德军装甲部队和白俄罗斯首都明
斯克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真空地带。尽管道路稀少且拥挤,第3装甲集群仍然得以从这里长驱
直入。6月26日,1架中弹的苏联DB-3轰炸机撞向了几乎畅通无阻的德国坦克群和车队,它的
驾驶员是红军航空兵第42师第207团的马斯洛夫,但后来的苏联史料却长期错误地将这一英
雄行为划到了该团的另一名飞行员——207团大队长加斯捷洛大尉(估计也在这次战斗中身
亡)的名下。 

  就在这一天,德军摩化第39军先头部队已经兵临明斯克城下。按德国陆军总司令部194
1年1月31日的命令,德军将在这里完成对白俄罗斯苏军的合围。 

  这天下午15时,迫切想占领明斯克的德国人以1个坦克团,3个摩化团的兵力发动了冲击
,企图一举夺占这座城市。当上百辆德国坦克在装备越野卡车、半履带输送车的摩托化步兵
掩护下,放着音乐,气势汹汹的开向苏军阵地时,意想不到的抵抗发生了。 

  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担任防守任务的是苏军第13集团军步兵161、100师。这2个师在进
入阵地前曾遭到过德国飞机密集轰炸,而且也没有任何炮火支援(他们的炮兵都被调走了)
,但他们却用集束手榴弹和燃烧瓶顽强的抵抗着德国坦克的攻击。虽然德军坦克和摩托车曾
数次冲入苏军阵地。但在步兵第100师师长鲁西扬诺夫、步兵161师师长米哈伊诺夫的指挥下
,苏军仍然打退了德国的进攻。在持续一天的战斗结束后,德国人在苏军阵地上丢下了15辆
坦克的残骸。 

  自战争开始以来,苏联军队大都是在向防御阵地开进的过程中遭遇德国坦克集群。由于
缺乏反坦克武器和可以依托的阵地,加上缺乏抗击坦克冲击的经验,红军士兵们一旦遭遇到
德军成契形纵队、以不可阻挡的气势,轰轰隆隆快速开进的大群坦克、摩托化车辆,往往会
陷入惊慌失措甚至溃散的境地,自然无法组织起有效防御。而在明斯克城下,苏军的2个步
兵师虽然没有足够的重武器,却有比较稳固的防御阵地。其中,步兵第161师的防守正面为
9公里,仅有的2个步兵团被分别部署在第1梯队和第2梯队,防御纵深为5公里。而步兵第16
1师防御正面为18公里,纵深6公里,其第1梯队有2个步兵团,第2梯队有1个团。这种阵地配
置保证了较大的防御密度和一定的纵深,加上苏军的顽强战斗,直到6月28日德军投入压倒
优势兵力以前,这2个步兵师都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就在第3装甲集群兵临明斯克城下的同时,在西方方面军左翼攻击的德国第2装甲集群在
克服苏军反击后,也在向纵深推进。在占领了别廖扎后,德军兵分两路,左路为摩化第47、
46军,其目标是在明斯克与第3装甲集群会合,右路是摩化第24军,它的目标是更为深远的
博布鲁伊斯克。在这一过程中,被包围的红军第13集团军步兵47军下属的4个步兵师还在不
断对德军装甲纵队进行反冲击,但这些冲击进行得十分分散,除了增加伤亡外,未能起到太
大作用。对第2装甲集群来说,真正的麻烦来自已经被远远扔在德国坦克部队后面的布列斯
特。 

  从战争爆发的第1刻起到400多公里外的明斯克陷落,在布列斯特这座始建于1833年的古
老边境要塞中,残酷的战斗始终没有结束,从而挡住了第2装甲集群的补给通道。为了占领
要塞,中央集团军群投入了步兵上将施罗特指挥的第12军,编有步兵第31、34、45师,其中
步兵第31、34师负责在要塞两翼行动,而步兵第45师则受命直接攻占要塞。施利佩尔少将指
挥的德国步兵第45师,前身是奥地利陆军步兵第4师,该师曾在波兰战役中13天内进军400公
里,平均一天行进30公里。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中,步兵第45师顶着法军猛烈炮火、不顾重
大伤亡一举强渡埃纳河成功,因而被德国统帅部视为一支特别顽强、善战的部队。在对苏开
战时,该师编有步兵第130、133、135团,炮兵第98团、第45侦察营、第45反坦克营、第81
工兵营,第65通讯营。全师兵员约17000人(第一波野战步兵师编制员额)。 

  另外,该师的进攻布列斯特要塞的行动还得到了步兵第12军直属加强部队的支援,其中
有第192、201强击火炮营、2个150榴炮营、6个210榴炮营、2个105加农炮营,和装备有600
毫米口径“卡尔”超重型迫击炮的第833炮兵营(欠一个连)。这种安装在履带底盘上的专
用攻城巨炮可以在1小时内向目标发射6颗混凝土破坏弹,每颗重达2.17吨的巨型炮弹在垂直
落下时能够贯穿两米半厚的钢筋混凝土,可谓无坚不摧。另外,德国第2航空队也将为步兵
第45师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 

  与步兵第45师对抗的苏军要塞的守备部队主要包括第4集团军步兵第42师和步兵第6师的
7个步兵营,1个侦察营,2个炮兵营。第17内务人民委员会边防总队以及一些工程部队。总
的兵力约8000人左右。即使不考虑德军的加强配属部队,苏军的兵力也只相当于步兵第45师
的一半。在火力上,主要靠轻武器作战的苏军更是处于绝对劣势。战争爆发第一天,要塞的
4座主要堡垒就被渗透进来的德军分割包围,而几乎所有的高级指挥官此时都不在要塞,因
而这些陷入德军重围、每天承受着最猛烈火炮轰击的红军守备部队之间几乎不存在任何联系
,已经撤到几百公里外的上级指挥部门则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但是在缺乏弹药、食品和水的情况下(供水系统在第1天就被破坏),这些部队仍然在
孤军奋战,并不断发动反冲击。他们的行动不仅牵制了大量德军部队,而且还挡住了德军第
2装甲集群唯一的补给通道,并给德军以重大杀伤。按中央集团军群副司令给陆军总参谋长
哈尔德大将的报告,仅仅德军步兵第45师在进攻要塞的头9天的交战中,就损失了1137人(
其中279人阵亡,208人失踪,650人战伤)。需要说明的是,这份报告中的数字是经过大大
压缩的,因为按步兵第45师的原始报告,在头9天的激战中,该师仅被打死的就有482人(包
括32名军官),而被击伤的则超过了1000人,超过其在整个法国作战中的损失。 

  为了占领这座久攻不下的不屈要塞,德国人从6月27日起,使用了包括600毫米超大威力
迫击炮在内的重炮炮兵群,对要塞进行了持续2天的疯狂炮击。2吨多重的巨型炮弹呼啸着飞
向要塞,穿透了2米厚的堡垒侧壁,然后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把构成要塞的巨大石块抛向
天空。在1942年的塞瓦斯托波尔大炮击之前,这是苏德战争中最为猛烈的炮击行动。 

  就在地面炮击同时,德国第2航空队第3轰炸联队也于6月29日,专门出动了7架Ju88A式
双发中型轰炸机,用重达1800公斤的特制重磅炸弹对布列斯特进行水平轰炸,其中一颗超重
型炸弹直接命中了要塞的科布林堡垒。在重炮轰击,巨弹爆裂下,布列斯特的坚固堡垒被化
为一堆断壁残垣。 

  在炮击和狂轰滥炸停止之后,德国步兵开始在火焰喷射器的掩护下,在废墟间搜索要塞
最后的保卫者。6月29日,德国人宣布,红军坚守了9天之久的布列斯特要塞陷落,后来绝大
多数西方历史学家都在重复这一说法。但是德国步兵第45师却是在7月8日才向中央集团军群
司令部递交要塞已经被占领的报告,而在7月底,个别苏军人员还在要塞的废墟中苦战。战
后在要塞墙壁上发现的苏联军人题词确定提供了这方面的线索:“宁死不屈,永别了,祖国
。1941年7月20日” 

  3天以后,1941年7月23日,死守要塞已达32天之久的步兵第42师步兵第44团团长扎夫里
洛夫少校被德军俘获。他是最后一个我们可以知道姓名的要塞守卫者。在德军的俘虏营中,
这个英雄承受住了德国人施加给他的种种非人虐待,并且终于活到了胜利的那一天。 

明斯克的陷落与白俄罗斯合围 

  就在布列斯特的英勇战斗还在进行,而快速推进的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即将进到明斯克
的时候,在希特勒、德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司令部之间,正在进
行一场激烈的争论。 

  陆军将军们,包括总参谋长哈尔德、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博克和古德里安现在都不满足
于在明斯克收拢合围圈,他们主张推进到斯摩棱斯克形成包围圈,以便围住更多的苏军,同
时逼近莫斯科。 

  但希特勒并不认可这一过分大胆的想法。他清醒地意识到,由于装甲集群推进得太快,
德军步兵集团军被丢在了后面,坦克部队的两翼因此失去了掩护,而当时装甲集群本身没有
建制保障部队,在后勤方面也仍需要依靠步兵集团军。因此,这种局面实际上潜藏着巨大的
危机。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谨慎的希特勒甚至在6月25日的命令中,就要求中央集团军群在
离明斯克还有将近100公里的新格鲁多克封闭包围圈。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的竭力
反对下,希特勒最终放弃了这个过分保守的打算,但德国陆军的将军们因此也不再固执己见
的去冒险。按照希特勒与他们达成的妥协意见,最后的合围圈仍然将在明斯克地域合拢。 


  在确信德军已经突破西方方面军的防线,并且正向明斯克推进后,苏联统帅部终于明白
了德军的企图。为了防止部队被包围,6月25日,经派往西方方面军的代表、副国防人民委
员沙波什尼克夫元帅的请求,苏军统帅部同意该方面军后撤。西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于当日
下达了总撤退令。命令规定第13、10、3、4集团军必须于当天起从6月25-26日夜,不晚于2
1时开始退却。心急如焚的巴甫洛夫大将在命令中还要求各部队:“在辽阔的战线上甩掉敌
人…应在一昼夜间跃出60公里以上…允许各部队充分征用当地工具并征集任何数量的马拉大
车”。 

  但他的命令事实上是无法执行的。西方方面军那些从战争开始就没有有效指挥过的部队
在撤退中已经失去了组织,本来就不多的车辆几乎丧失殆尽,燃料也已耗完。加上德军占领
了苏军的仓库,因而根本不能指望得到补充。而在仅仅靠这两条腿的情况下,苏军根本无法
逃脱德国快速装甲集群的快速包抄。况且到这个时候,可供他们撤退使用的,只有一条不到
60公里宽、由几条低劣的乡间小道构成、并且已经遭到德军的猛烈炮击和空袭封锁的通道。
在密集的重炮和迫击炮轰击下,从这条狭窄的通道向明斯克方向撤退的苏军死伤惨重,乱成
一团。6月26日,西方方面军第13集团军预备步兵第21军军长波里索夫少将,就在组织其下
属的步兵第37师撤退的过程中被德国重炮炮弹炸死在坦克里。在当天阵亡的苏联将领还有西
方方面军第47军步兵第143师师长萨夫诺夫少将。他指挥下的师在斯洛尼姆遭到德军的包围
并被歼灭,他本人则在率领部下从巴拉诺维奇地域突围的过程中牺牲。 

  此时,德军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第17装甲师已经逼近明斯克。虽然该
师师长冯·艾尔林中将在6月26日和红军的战斗中身负重伤,但是第二天,他的装甲师仍然
与第3装甲集群的摩托化第57军在明斯克地域会合。德军最强大的2支装甲铁钳在此合拢了。
同一天,德军摩托化第24军占领了明斯克东南的博布鲁伊斯克。 

  6月28日,会合后的德军以3个装甲师的强大兵力对该城发动攻势,守城苏军被迫撤退。
当天,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失陷。这座城市的丢失也意味着西方方面军红军部队的退路被德
军切断。方面军的第3、10集团军大部,第13集团军一部共计20多个师,其中有11个整师,
包括第3、10集团军的6个师,第13集团军的3个师,西方方面军直属2个师,共计近40万人的
部队被包围了。 

  对德国人来说,这是空前的胜利。但就在占领明斯克的德军为这一胜利而兴高采烈的时
候,6月29日,在这座刚刚失陷1天的城市大街上,却突然冲出了一辆苏军的T-28中型坦克,
向着惊慌失措的德军行军纵队猛烈开火。大量卡车和炮兵牵引车被击毁。这辆坦克最终在撤
离之际被德军反坦克炮击中,身负重伤的驾驶员马立克上士自杀身亡。虽然他的行为不能够
改变白俄罗斯红军主力被全歼的结局,但作为一个军人,他的勇敢精神令敌人感到敬畏。 


  在明斯克陷落的当晚,德军第4、9集团军在沃尔克维斯克地域会合。这样一来,就将包
围圈内的苏军进一步分割在比亚韦斯托克和纳利博克森林两个地域。紧接着,德军开始着手
消灭被围红军。为此,他们使用了第9集团军以及接受了第4集团军兵力的第2集团军(该集
团军司令部原属于德国陆军总司令部预备队),总兵力达25个师,并得到一部分坦克,摩托
化部队的支援。 

  但令德国不能理解的是,被包围的苏军虽然身处绝境,却仍然在坚持战斗。哈尔德大将
在他的日记中作了如下描述:在城东南比亚维斯托克森林中进行着激烈的战斗,出乎意料的
是,战斗牵制了第4集团军中部的全部兵力和右翼的部分兵力,前线各地段突出的情况是俘
虏不多(6月28日日记)。前线消息证实俄国人到处硬拼,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人们
看到的是,在被攻占的炮兵阵地上,俘虏的只是个别人。俄国人不是奋战到底,就是化装成
农民,设法逃离合围圈(6月29日日记)。 

  事实正是如此。在包围圈中,很多红军士兵端着已经没有几发子弹的步枪(这往往是他
们唯一的武器),聚拢在一起,冒着德军机枪、迫击炮、甚至坦克的猛烈射击,呐喊着发出
决死冲锋。在德军摩托化第29师的地段上,宁死不降的苏军士兵甚至手挽着手,一边高喊一
边向喷吐火舌的德国机枪前进。苏军的主要突破口被选择在一个名叫泽巴的小镇附近的森林
,在这里他们使用了骑兵集群发动冲击,后来还动用了铁甲列车。但在德军猛烈火力阻击下
,丢下大片大片尸体的红军,最终也未能使被围的主力部队打破德军的包围。 

  在此前后,苏军还进行了多次突围尝试。他们中很多人被打死,只有部分人员得以九死
一生的逃出包围圈,在夜色的掩护下渡过第聂伯河回到自己人那里。其中突围的最大单位是
第13集团军的第45步兵军。 

  那些留在包围圈内的人处境日益艰难。在突围失败后,不少部队被打散,残余人员进入
森林。本来就不多的弹药物资很快就消耗殆尽,由于没有预设阵地和有效的指挥,也很难在
包围圈中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在实际战争中,一个士兵个人的勇敢在有充足的弹药、坚固的
阵地保障和有效指挥的前提下往往能够充分发挥,他们会不惜一切的战斗到死。而如果失去
这些条件,士兵以自身生命为代价的抵抗就会变得毫无意义,他们的抵抗意志无疑也会随之
大大下降。对于数十万被围苏军中的绝大多数来说也是如此。包围他们的25个齐装满员、装
备精良的德国陆军师在第2航空队有力配合下(德国空军第二教导联队的Hs123A攻击机在这
次战斗中表现尤其活跃),正不断对包围圈进行分割和压缩。在如此严酷而绝望的形势下,
被围苏军开始大量被俘,其中苏军第12、89和103步兵师的士兵大部分都向德军投降了。在
这种生死攸关的时刻,意志不坚和另有想法的人总是会有的。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红军士兵在战斗中坚持到底,最终战死。其中包括于6月30日阵亡
的红军机械化第6军军长恰兹凯莱维奇少将和该军炮兵司令,前者是朱可夫30年代在红军骑
兵监察部的同事。另外德国人还宣称第13集团军司令菲拉托夫中将和第13机械化军军长阿什
柳斯廷少将也在合围圈中被击毙。但实际情况却是:第13集团军司令员菲拉托夫中将在7月
8日赶往设在莫吉廖夫的西方方面军司令部(司令部原本设在明斯克)的路上,遭到德国飞
机袭击而被炸伤,于7月14日死在莫斯科的医院里。而第13机械化军军长阿什柳斯廷少将则
是在7月28日才在斯摩棱斯克会战中阵亡的。他们两人都没有死在白俄罗斯的大合围圈中。
 

  对于被合围苏军的抵抗,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6月29日呈交陆军总司令部的报告也承认
:“在西线和波兰的战役中,被合围的敌人几乎都是百分之一百的自愿投降。而在东线,情
况完全相反,很多俄国人躲进没有全面搜索地域的森林、田野、沼泽中,其中一些装备齐全
的俄国营更是造成了很大危险,他们根本不想投降。” 

  经过最后的战斗,到1941年7月8日,包围圈内的苏军大部分已经被消灭。尽管在新格鲁
多克附近,还有一些红军分队在继续战斗,但这并不妨碍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在这一天
的训令中宣布:“对明斯克的两路夹击已告成功。”7月11日,国防军统帅部战报进一步宣
称在此次合围中共俘虏苏军328898人,缴获3332辆坦克,1809门火炮(按德国人的标准仅包
括军、师级火炮)。被俘者中包括骑兵第6军军长尼基金少将,机械化第11军副军长马哈洛
夫少将,两人先后于1942年和1943年死在了德国战俘营中。另一位被俘的苏联将军,步兵第
5军第113步兵师师长亚拉沃多夫少将则于1942年被德国人杀害。 

  德国人公布的上诉战果数字未必非常准确,因为在6月22日到7月9日,西方方面军全部
死亡(所有原因)、被俘和失踪总数也只有34万人。但苏军西方方面军在这场大合围中的惨
败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白俄罗斯合围是苏德战争中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围战役。在以后的战
役中,这种利用强大装甲兵团大纵深突击实施合围并歼灭对方大兵团的有效作战方式将被多
次使用并愈加成熟。苏联的后来则是德国的众多重兵集团都将在合围圈中覆灭。 

合围圈上空的战斗 

  在悲剧性的白俄罗斯的合围战中,苏联轰炸航空兵的行动非常值得一提。1941年6月26
日15时30分,斯大林的最高统帅部给远程轰炸航空兵第3、第1军军长下达消灭从明斯克向奥
尔沙、莫吉廖夫推进的敌坦克的任务,并指示要不分昼夜地实施突击,以整团整团的兵力从
400米低空进行轰炸。这是红军统帅部能够为被围部队提供的最有效支援。

  当日轰炸中,43架DB-3F轰炸机未能返回,其后几天的行动同样损失惨重。大量的苏联
飞机成为了德国战斗机和高射炮的猎物,德国的战斗机飞行员甚至可以看见坠落中的苏联飞
机上的炮手向他挥舞拳头。仅在6月29日一天,就有103架苏联飞机在博布鲁伊斯克上空被击
落,其中包括德国空军第51战斗航空联队的第1000个战果。对于这些空袭行动,德军第2航
空队司令凯赛林评价道:“自从第二天起,我都亲眼看着俄国的重轰炸机,从其内地深处飞
来投入战斗。照我看真是一种罪过:看到这些飞机用战术上不可能的编队,来自投罗网。几
乎是隔着一定的时间,就有一批无辜的飞机飞来送死。对于我们的战斗机简直是最轻松的猎
物。这简直是幼稚的自杀。”而陆军的哈尔德则在6月29日的日记中轻松的写道:“敌空军
对我方影响很小。”

  在这些收效甚微的空袭行动中,出现了一个当时并未引起太大注意的插曲:在6月27日
的博布鲁伊斯克上空,3架苏军新型的伊尔-2式攻击机第1次出现在战场。在这种不足6000千
克重的飞机上,装甲就占了700多千克,而且由于这些装甲属于飞机受力骨架的一部分,因
此伊尔-2的重量倒也不是太大,其飞行速度达到了420公里,并可安装2门23毫米机炮,挂载
400-600公斤炸弹。由于安装了厚重的装甲,即使是装有20毫米机关炮的德国Bf-109战斗机
都非常难以将其击落。

  但是因为当时苏联军方以这种飞机速度、航程、防护不够为理由,坚持要把飞机的后座
机枪手取消,使其成为了一种几乎没有自卫手段的单座飞机,驾驶员非常容易被从后部来袭
的敌机打死。在这款飞机参加的最初3天的战斗中,德国人在空战中击落了3架伊尔-2,德军
高炮击落了另外8架。虽然战斗损失不大,可是由于从6月才开始训练使用这种飞机的苏联飞
行员操纵失误而损失的伊尔-2,也达11架之多。在白俄罗斯大地上,当苏德两军陆上大兵团
的数百万大军拼死搏杀的时刻,无论是苏联人还是德国人似乎都没有充分意识到这种新型飞
机在未来战斗中将要扮演的重要角色。

三 最强机械化军的惨败

西南方面军的反击计划

  和西北、西方方面军相比,基尔波诺斯上将领导的西南方面军实力要雄厚的多。他指挥
下的8个机械化军拥有4525辆坦克,其中包括265辆KV重型坦克和493辆T-34中型坦克,可以
有效使用的坦克也有1124辆。 

  而这一方向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统共有720辆坦克,加上强击火炮和仆从军的装备,坦
克、强击火炮也不过1000辆左右,在可以有效使用的坦克数量上与苏军相当。但在德军坦克
中却没有一辆在火力和装甲上可以与T-34、KV等量其观。正因为如此,指挥德国第3装甲集
群的霍特才会认为:“南方集团军群当时的形势最为困难”。 

  尽管掌握着红军最强大的作战部队,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的高官们在接到命令其发动反攻
的总军事委员会3号令后,却没有什么信心。虽然他们的部队情况要比其他方面军好得多,
但也同样面临着敌情不明,指挥部不便的困境。由于有线通信多处被切断,无线电联络又不
甚稳定,方面军司令部只能派出一些军官,乘着摩托车、汽车和飞机下到部队去了解情况、
传达命令。 

  在部署上,方面军的全部8个机械化军中,机械化第16军属于远在苏捷、苏罗边境的第1
2集团军编成;机械化第4、22、15军从战争第一天起,就已经在仓促间投入了战斗;而机械
化第8、9、19军要通过200余公里的行军才能从纵深地带到达预定战场;部队力量十分分散
。 

  鉴于这样的形势,西南方面军参谋长普尔卡耶夫认为不必急于反击,而主张应该一面以
顽强战斗迟滞敌人的推进,在方面军行动地带纵地带内一面组织坚固防御;一面组成第2梯
队的各步兵军和机械化军,待掩护军队退至筑垒地域线后面之后,再发动反击。但他的观点
显然不合乎莫斯科迅速发动反击的指示。在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瓦舒金的坚持下,方面军军
事委员会否定了普尔卡耶夫的建议,决心坚决执行总军事委员会第3号命令。这时来到方面
军司令部的朱可夫大将和被任命为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赫鲁晓夫(时任乌克兰共产党总
书记)也同意了这一决定。朱可夫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宣称他曾经向瓦杜丁对这道命令提出
过异议。但在当时情况下,签名同意也是他唯一的选择。 

  按第3号命令的要求:“西南方面军应以若干机械化军和全部空军,以及第5、6集团军
其他部队的集中而强大的突击包围并歼灭在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及布罗德方向上进攻的敌军
集团。到6月24日黄昏时占领卢布林地区。”

  根据这一指示,西南方面军计划对正从苏军第5、6集团军之间宽达50公里的缺口处涌进
来的德军第1装甲集群实施侧翼突击,将其彻底歼灭。在这一地区,有两个主要战役方向:
南部的利沃夫方向,和北部的卢茨克方向。在苏联人看来,利沃夫方向有着发达的公路、土
路网,还有一条联结波兰和利沃夫的铁路,显然是德国坦克部队发动进攻的首选地区。值得
一提的是,同样因为上述的原因,苏军在战前也将这一地区作为将来对德国发动攻击的进攻
出发阵地,而把最强大的机械化部队部署了在这里。 

  正因为如此,苏军在制订反击计划时,将利沃夫方向作为重点攻击地区,准备在布罗德
和利沃夫之间投入机械化第4、8、15军,一共2483辆坦克(当然,能够使用的没这么多),
包括716辆T-34、KV型坦克,实施强有力的进攻。而在北部仅仅使用一共只有1212辆坦克的
3个机械化军,其中机械化第22军受命继续在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地域作战,机械化第9、
19军则应向罗夫诺攻击。 

  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对德军主攻方向的判断非常合乎逻辑,但却与事实相去甚远。德军第
1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陆军大将并没有像苏联人判断的那样,把主力部署在的南部地区向
利沃夫方向进攻。在这个方向,他仅投入了所属的3个摩托化军中的一个,即由维特尔斯海
姆将军指挥的摩托化第14军。该军编有2个装甲师和党卫队“维金”摩托化师,共有坦克28
1辆。 

  而在苏联西南方面军忽视的北部地区,德国第1装甲集群却投入了2个摩托化军,即由马
肯森骑兵上将指挥的摩托化第3军和肯普夫装甲兵上将的摩托化第48军。在2个军编成内一共
有3个装甲师,2个摩化师,坦克439辆。从战争爆发以来,2个摩托化军向罗夫诺、杜布诺方
向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在6月23日,由克吕维尔少将指挥、号称“幽灵师”的德军摩托化第
48军所属第11装甲师在拉杰霍夫附近,与苏军第4机械化军第81摩托化师发生了坦克遭遇战
。在德国空军第74高炮团协助下,经验丰富的德军以1辆坦克的代价摧毁了苏联46辆坦克,
其中10辆被德国空军的20毫米高射炮击毁。当日,第11装甲师占领了维托亚诺夫。另外,在
第1装甲集群的上述2个机动集团之间,还部署有德国第6集团军所属的第55、44、29军,其
任务是为装甲部队提供侧翼掩护。 

  从上述情况看,苏联人对德军主攻方向的判断与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当然,虽然苏联人没有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德军的攻击重点——说句公道话,以当时苏军
的混乱情形,方面军司令部也很难获得足以令其做出正确决定的情报——可是他们在这两个
方向计划投入的坦克部队,数量上都对当面的德国军队形成了巨大的优势。因此,只要能够
将这些兵力顺利的投入交战,苏军仍然可能取得胜利。但是问题在于,缺乏机动车辆的苏军
庞大机械化兵团根本就无法顺利参加交战。从6月23日到25日,预定参加反击的6个机械化军
中,实际进入交战地域的只有机械化第22、15、4军,而另外几个机械化军则还在艰难而缓
慢的开进过程中。 

  尽管兵力尚未集结完毕,但是为了尽可能多拯救正在德军猛烈进攻下苦战的边境地区部
队,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还是在那位信心十足的军事委员瓦舒金的支持下,决
心以现有兵力发动反击。 

西南方面军的反击 

  单纯从数量上看,已赶到战场的3个苏联机械化军(第22、15、4)在战争爆发时拥有2
272辆坦克,比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坦克总数还多2倍,然而在调动过程中,这些坦克中相当大
的一部分已经抛了锚,缺乏技术保障的苏军只得将他们丢弃。机械化第22军的情况更为严重
。正如前面已经介绍过的那样,该军军长孔德卢瑟夫少将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受了重伤,并
在6月23日死亡,使机械化第22军的指挥趋于混乱。在其下属的3个师中,实际赶到战场的只
有配备旧式坦克的坦克第19师和摩化第215师,装备有31辆KV坦克的坦克第41师由于无法取
得联系曾一度“失踪”,而此时则正忙于修理坦克,稍后才能投入战斗。 

  虽然情况很坏,但在上级的严令下,没有了军长的机械化第22军还是在6月24日下午,
以现有的兵力向当面德军的左翼发动进攻。该军所要对付的是德军第3摩托化军,在其编成
内有丘恩少将指挥的德国装甲第14师(近150辆坦克)和汉森少将的装甲13师(也拥有近15
0辆坦克),此前这2个装甲师正在进攻卢茨克方向的苏军步兵135师的2个团和反坦克炮第1
旅的阵地。苏德2个机械化/摩托化军发生了大规模的坦克战。由于没有专用弹药,机械化第
22军所属的31辆KV-2坦克只好按朱可夫建议,使用152毫米混凝土破坏弹向德军射击。 

  152毫米重磅炮弹的威力果然不俗。经过激战,德国人被苏联坦克暂时阻住,于是便调
来第4航空队第5航空军的轰炸机群对苏军狂轰滥炸。在抗击苏联坦克的战斗中,占据制空权
的德国空军发挥了巨大作用。到6月30日,第5航空军所属的3个轰炸航空联队(第51、54、
55)就宣称击毁了201辆苏联坦克。而红军方面,虽然西南方面军在战斗前规定由第62、18
混合航空兵师为这支苏军提供空中掩护,但由于联系不上,机械化第22军只能任由德国飞机
对他们进行大肆屠杀。 

  与此同时,德国装甲第13师则向苏军第5集团军的后方迂回,迫使这个集团军撤退。而
在进攻中损失惨重的机械化第22军则退至科维尔以东。6月25日,德军装甲第13师占领卢茨
克,而摩托化第48军所属的装甲第11师也于当日占领杜布诺。 

  在红军第5集团军失利的同时,利沃夫方向的红军第6集团军反击的却还比较顺手,特别
是该集团军下属的步兵第159师在重创了德军第4军步兵第254师后,几乎打到了国境线,而
机械化第4军(红军最强大的一个机械化军)则企图在这个方向发起一次强大的攻击。但第
5集团军的撤退和杜布诺的失守,使第6集团军的左翼暴露给了德国人。为了防止被合围,第
6集团军也被迫后退。到了6月26日,红军第5、6集团军之间形成了80公里的空隙。克莱斯特
指挥下的德国第1装甲集群正利用这一空隙快速推进。 

机械化军反击的失败 

  此时,堵在这个空隙之间阻挡德国第1装甲集群前进的苏军,除了在此前的战斗中已被
严重削弱的卡尔别卓指挥的机械化第15军外(这个军此前在与德国第11装甲师的战斗中损失
惨重),还有刚刚赶到战场的机械化第8军(军长里亚贝舍夫少将)和机械化第9、19军。对
于这3个军来说,他们的调动过程简直是灾难。 

  以机械化第8军为例。在开战时,该军拥有坦克858辆(内有T-34型坦克100辆,KV重型
坦克71辆),其实力超过苏联全军中除机械化第4军以外的任何一个军。但该军也是在边境
交战中调动距离最远的一个军。从战争开始到现在,机械化第8军在各上级司令部相互矛盾
的命令下疲于奔命。它一会儿按第26集团军的命令行军80公里到达桑波尔市以西,一会儿又
奉命开到利沃夫以东;而在被划归第6集团军后,该军又根据新上级的指示开进到亚沃罗夫
;紧接着,机械化第8军又在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的直接指挥下,迅速赶往布罗德地区集结。
6月25日黄昏,在进至上述进攻出发地后,机械化第8军已经在德国飞机的不断袭挠下行军4
00多公里,并在这一过程中丢失了约50%的坦克和火炮,剩下的坦克燃料也即将耗尽。军长
里亚贝舍夫少将后来在作战报告中写道:“在坦克师通过的地方,到处都丢下数量众多、发
生故障的重型坦克”。 

  机械化第9、19军在调动中的遭遇不比机械化第8军好多少。缺乏运输车辆的机械化第9
军纯粹靠该军军长罗科索夫斯基在战争第一天便大胆的弄走了方面军的全部200辆预备车辆
,才得以完成行军。如果考虑到这位曾遭受迫害的将军不久前刚刚从内务人民委员部的监狱
里释放出来(在那里,他被打掉了几颗牙齿),我们就不能不承认这个人确实是“胆大包天
”。这位后来的苏联元帅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很有些不堪回首的感觉:“在行军中,我痛心
地看着我们老式的T-26坦克、BT-5坦克和少量的BT-7坦克。我明白,它们经不住长时间的战
斗。更糟糕的是,就是这样的坦克装备数量也只有编制数的1/3(285辆旧式坦克)。再看看
我们坦克师所属的摩托化步兵吧!编制规定的车辆没有。而且由于名义上是摩托化的,所以
既没有马车,也没有马。” 

  尽管各军在调动过程中损失巨大、人员极度疲乏、车辆磨损严重,但由于形势紧张,西
南方面军司令部不但没有给这些机械化军任何准备时间,反而命令各机械化军必须立刻采取
反击行动。按照计划,机械化第9、19军将由卢茨克以东;机械化第8、15军由布罗迪以北及
东北地区;机械化第4军从利沃夫西北,对正在深入的德国装甲部队发动反击。由于在上述
各军之间未能取得必要的联系,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战术协同,各军在反击中实际上都是在孤
军奋战。 

  在整个作战中,里亚贝舍夫少将指挥的机械化第8军的反击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它的
成败关系到是否能够阻止德国第1装甲集群分割西南方面军的企图。为此,朱可夫在6月23日
曾亲自来到这个军的司令部视察,该军军长及参谋人员在德军空袭中表现出来的高昂士气给
他不错的印象。该军虽然在行军中丢失了大约一半的坦克,但仍然有大约400辆开到了战场
,其中包括30-40辆KV重型坦克。虽然存在种种缺点,但这仍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6月26日晨,机械化第8军在宽约22公里的正面展开,其当面是德军第16装甲师(约140
辆坦克)。第16装甲师是一个在原步兵第16师基础上组建的新师,指挥这个装甲师的是在一
战中失去左手的独臂将军汉斯·胡贝少将(也有资料称胡贝是在1942年才开始担任该师师长
),他是未来的德国第1装甲集团军指挥官,并最终在担任这个职务期间因飞机失事而丧命
。此时,通过时刻在空中盘旋的侦察机和地面部队的严密侦察,这个经验丰富的德国装甲部
队指挥官已经了解到了红军机械化第8军的意图,并且做好了充分准备。而他的那位几乎没
有任何情报来源的对手、红军少将里亚贝舍夫却只能在敌情不明、弹药油料不足的情况下强
行发动进攻。而且出于无法解释的理由,他的机械化军还必须把一部分兵力交给旅级政委波
别尔指挥,虽然此人非常缺乏指挥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6月26日上午9时,在坦克数量上占优势的苏军机械化第8军发动了冲击,结果却遇上了
一条虽然不宽,但两岸都是沼泽的河流。由于匆忙发动进攻的苏军在战斗前没有进行地形侦
察,机械化第8军此前并不知道有这么一条河横在面前。但现在战斗已经开始,重新选择进
攻出发地域已经不可能了。机械化第8军军长里亚贝舍夫少将只得派出摩托化分队去占领该
河北岸,以掩护坦克部队渡河。 

  时刻掌握着苏军动向的德国人当然没有放过这个有利的机会。配合第16装甲师行动的步
兵第57师炮兵部队迅速组织起猛烈的火力急袭,呼啸而来的一排排重炮炮弹摧毁了大量正在
渡河的苏联坦克。与此同时,苏军的先头坦克部队与德装甲16师第6坦克连发生了遭遇战,
战斗规模随即扩大。德国的炮手们惊奇地看着苏军新式的T-34坦克在被他们打得满是弹痕后
仍然满不在乎的前进。在这次战斗中,苏军宣称击毁和缴获了8辆德国坦克,消灭了2个德国
摩托化营,向前推进了4-12公里。 

  但是由于经过长时间行军,苏军坦克的油料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在空中,德军第4航
空队对几乎没有得到一架苏联飞机支援的机械化8军的袭击持续不断,使该军所属部队,特
别是右翼的坦克第12师损失了大量的装备和人员,甚至军长里亚贝舍夫少将本人也在空袭中
受了重伤,不得不由副军长接替了他的指挥。 

  相比之下,机械化第8军右翼的坦克第34师的攻势则比较顺利。该师凭借KV重型坦克强
大的火力和坚固的装甲,不顾一切地突破了德军的阵地,进而直接威胁到了德国装甲部队的
通道。面对危急形势,德国人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将空军配属的“赫尔曼·戈林”团第1
摩托化重型高射炮营的88毫米口径高射炮集中在苏军必经的桥梁附近,击毁了许多没有步兵
掩护、彼此缺乏战术协同的苏联坦克(德方宣称摧毁了30-40辆),从而阻止了苏军坦克第
34师的攻势。 

  当天夜里,进攻严重受挫,损失惨重的红军机械化第8军被迫退出了战斗。6月27日晨4
时,西南方面军允许其全面撤退的命令下达到了该军。可是过了不到3个小时,已经在撤退
过程中的机械化第8军又接到了方面军重新发动进攻的命令,紧接着方面军军事委员瓦舒金
本人来到该军司令部。这个脾气暴躁的军事委员气势汹汹的告诉已经身负重伤的军长里亚贝
舍夫少将,如果不执行进攻命令,就要枪决他。可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这个时候,方面
军司令部已经撤销了瓦舒金带来的这道命令,而他本人和无法与上级取得通讯联络的机械化
第8军都不知道这个新情况。 

  于是按照这道事实上已经失效的命令,机械化第8军将撤退的后队改为前队,以坦克第
12师的25辆坦克为前导,坦克第34师及坦克第12师一部共计180辆坦克紧随其后,靠着最后
一点燃料发动了新的攻势。长长的红军坦克纵队踏上了绝望的征程。 

  尽管德军第48装甲军的侦察机发现苏军机械化军的重新集结和进攻,可是胡贝第16装甲
师的阵地还是在对手200余辆坦克(包括大量重型坦克)的猛烈冲击下被突入了30多公里,
与其友邻的装甲11师的补给线有被切断的危险,而德国步兵第57师则遭到了重创。但是机械
化第8军的反击毕竟是孤立无援:在该军的侧翼,红军其他机械化军的反击实际上已经失败
了,他们的残余兵力正在握有制空权的德军追击下后撤。因此,机械化第8军上述的进展反
而使其陷入孤军深入、即将被合围的危险之中。 

  危险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德军装甲第16师在装甲第11师部分兵力和由第14摩化军调来的
摩化第16师以及3个步兵师的配合下,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很快便堵住了苏军的突破口,进
而包围了孤军奋战的机械化第8军。此时,经过长时间的交战、得不到补充的机械化第8军的
坦克弹药、油料几乎耗尽,苏军只好把那些没有了燃料的坦克埋进地里,充作掩体抵挡德军
的攻击。在绝对优势德军的围攻下,该军只能组织最后一批装甲车辆分股拼死突围。6月29
日,突围部队遭到德军步兵、炮兵和坦克部队的阻击。在残酷的战斗中,机械化第8军坦克
第12师师长米沙宁少将所乘坐的坦克被德军击毁,米沙宁本人战死。里亚贝舍夫军长亲眼目
睹他的坦克被击中后起火燃烧的场面。 

  尽管损失惨重,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机械化第8军的一些部队还是得以突出合围。但
到他们撤过第聂伯河后,全军只剩不到10%的坦克和21%的装甲车,损失掉的700多辆坦克中
被德军击毁的大约只有120辆。而苏军西南方面军的机械化第4、8、15军三个军在反突击后
剩下的坦克加在一起也不过100余辆而已。在红军的战斗中,南方集团军群的德军损失也并
不轻微,到7月20日,第1装甲集群的第16装甲师战斗人员只剩不到40%,第11装甲师也只有
40%的兵员,而第13、14装甲师的情况仅仅比这2个师略好一点而已。 

战略撤退 

  就在机械化第8军陷入苦战并遭到惨败的同时,此前不久还为该军所取得的暂时胜利而
欢欣鼓舞的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正被失败气氛笼罩着。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方面军司令部
却无法与机械化第8军取得联系,而其他机械化军的情况也非常不妙。机械化第15、19军发
动的反击在付出重大代价后,到6月28日实际已被德军击退,而机械化第4军好像就没有能够
组织起什么像样的进攻。 

  严峻的形式迫使西南方面军司令部终于认识到:他们和莫斯科都曾寄予厚望的反突击已
经彻底失败了。当初极力主张这次突击并积极其监督执行的瓦舒金,则由于巨大的失败而失
去了吓唬机械化第8军军长时的汹汹气势,转而陷入绝望并开枪自杀。残酷的事实迫使方面
军司令部里还活着的人们清醒了过来,他们终于明白,战争已经不可能推进到敌人的国土上
了。要保存方面军剩下的兵力,只能向后撤退。对于这一点,莫斯科也总算意识到了。不等
西南方面军请求,苏军统帅部便下达了战略撤退的命令。 

  6月27日夜,苏军第26、12集团军受命在夜色的掩护下撤出了战斗不那么激烈的苏罗、
苏匈国境地带。6月29日夜间,利沃夫方向的苏军开始边打边撤,并将沿途的桥梁破坏殆尽
,这是战争开始以来,红军第一次成功地大规模破坏桥梁。6月30日,已被苏军放弃的利沃
夫被德军第1山地师(师长兰茨少将)占领。尽管这座前波兰城市此前曾经发生过反苏暴动,
但居民仍然遭到了德军的杀戮,很多妇女遭到暴行。 

  同一天,西南方面军奉统帅部的命令从利沃夫突出部撤向1939年的旧国界,苏联统帅部
命令他们退到那里进行防守,以掩护乌克兰首府基辅。对西南方面军来说,要执行这个命令
的前提条件是他们必须能够先于克莱斯特指挥下的德军第1装甲集群到达旧国境线。此时,
该装甲集群的部队正从苏军第5,6集团军之间快速插向日托米尔,目标正是基辅。对损失惨
重、摩托化程度低的苏军来说,要想赛过这支庞大的德国快速集群几乎是做不到的。 

  虽然形势不利,但与在白俄罗斯全军覆没的西方方面军相比,西南方面军的撤退仍然是
成功的。为了使比较靠西的第5、12集团军能够与其他部队保持紧密的联系,方面军命令各
集团军从不同的时间开始退却:两翼的第5、12集团军在6月30日夜间开始;中央的第
6、26集团军在7月1日夜间开始。为了防止德军的穿插,西南方面军还给每个集团军指
定了予以扼守的中间地区。 

  同时为了掩护撤退,波塔波夫将军指挥的红军第5集团军受命从7月1日起对杜布诺方向
的德国第1装甲集群发动反击。该集团军为此动用了4个损耗严重的军:步兵第27、31军,机
械化第22、9军,其中步兵第27军只有1个步兵师和1个团,而另一个师已经不知去向。他们
所面对的是德国第1装甲集群的5个精锐师。 

  和前几次反击一样,苏军在没有充足的装备时间(不到一昼夜)、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
下匆匆忙忙得向德国人发动了进攻并遭到了严重的损失,已经没有多少火炮和坦克的苏军在
战斗中大量使用了燃烧瓶(乌克兰地区的很多酒厂已经开始大量生产这种号称“莫洛托夫鸡
尾酒”的武器),他们所取得的最大进展是机械化第9军用了3天时间才推进了区区15公里,
而且很快就被德国人打退。 

  但这次战斗也并非毫无意义:在经受了红军这一系列的猛打猛冲之后,德国陆军总参谋
部感到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师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侧翼非常不安全。因此在7月1日,
第1装甲集群暂时转入防御,以等待步兵师的到来。与此同时,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对整个南
线战场形势的判断也产生了错误:虽然他们早在6月29日便发现苏军有后撤的迹象,但直到
7月3日总参谋长哈尔德还认为红军统帅部不会允许西南方面军实施战略撤退。在这些因素的
制约下,德国第1装甲集群并没有按照原计划对苏军纵深长驱直入,而是在和红军后卫部队
的一系列艰苦的交战中缓慢前进。 

  由于西南方面军的撤退组织的较为严密,在以后的战斗中,高度摩托化的德国军队虽然
先于苏军在7月5日到达旧国界线(德国人称之为斯大林防线,实际是一条早已荒废的防线)
,但西南方面军却能够成功地逃脱包围,并阻止德军向基辅的第一次进攻。对此,德国将军
布特拉尔后来回忆道:“我们对(南方)敌人只能实施正面突击,但摩托化兵团却一次未能
突入敌人的战略纵深或迂回敌人,自然更谈不上大规模合围了”。总的来说,德国统帅部对
于南方方向的战斗并不满意,哈尔德对此评价如下:“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而且遗憾的
是,损失很大。南方集团军群当面之敌顽强而有力。”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7.1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