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奔涌的星空), 信区: Green
标  题: 阿富汗难民会涌到中国吗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0月11日21:43:1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阿富汗难民会涌到中国吗

闽西日报     (2001-10-10)

  美英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以后,大量新闻指向军事行动,难民问题成了一个
背景。实际上,1979年12月27日,苏联空降部队在喀布尔上空的突然出现,在不到24小
时内就在阿富汗出现了汹涌的难民潮。在美国对阿富汗的打击还停留在筹划与威胁阶段
时,阿难民就已经源源向邻国涌去
  -目睹难民
  “阿富汗难民非常受人歧视”,这是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王哲对中亚一些国
家实地考察后,感受最深的一点。王哲说,“我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外
国朋友陪我上街时,一眼就能认出哪些是阿富汗难民。他们看上去就很穷,有点盲流的
感觉,穿个破棉袄找个地方一蹲……”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的蒋志强形容他见过的巴基斯坦境内的阿富汗难民点:住所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帐篷,一种是那种“干打垒”土坯弄的房子。说是帐篷,实际上有
的可能就是砍点儿树干,绑在一起架起来,上面盖上破旧皱折的塑料纸;稍微好点的有国
际救援组织分发的帐篷……这些难民营大都在非常荒僻的地点,他们面临着没水,没有
柴火做饭——树木或者被他们自己砍光,或者当地本身就寸草不生。“只要救援稍不及
时,难民很可能就面临着死亡。”
  而阿富汗难民之多,举一例可见一斑。蒋志强白天走在巴基斯坦重镇白沙瓦的街道
上时,发现到处都是阿难民,当地一些巴基斯坦人也跟他抱怨,“阿富汗难民比我们本
地人多出好几倍!”巴基斯坦和伊朗是阿富汗难民的主要逃亡地,他们按照伊斯兰的博
爱平等精神接待他们。
  蒋志强记得80年代他在巴基斯坦时,巴方为解决阿难民饮水困难之虞,特意要铺一
条水管道,从镇上向难民点引水。一些在巴登记注册的阿难民,还可以每月领取小麦、
食盐、毛毯等生活物品。从1980年起,伊朗也向阿富汗难民敞开了大门,大部分难民都
在当地参加了工作,从事建筑行业、家业、家庭作坊等,这里“毫无歧视”。但随着阿
富汗难民的包袱越来越重,背这个包袱的国家在压力下也有了力不从心的表现,许多国
家对难民的资金支持也“江河日下”。
  去年11月,巴基斯坦开始就正式关闭阿难民进入该国边境通过了相关政策,虽未真
正实行,但与此前的来者不拒也对照鲜明。塔吉克斯坦虽然不如巴基斯坦、伊朗两国宽
容,但本来也还算说得过去。但今年元旦前后,大约1万名躲避塔利班和阿富汗北方联盟
大规模交火的难民,就硬是被塔吉克斯坦拒之门外。拖家带口的难民们只得在两国接壤
的帕纳河中的两个小岛上立足求生。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的态度就十分强硬。1998、1999年前后,王哲到达乌兹别克斯坦
。当时,有一道总统令正在执行:一经发现阿富汗难民,须在72小时内将其全部驱逐出境
。还有一个不应忽视的因素是,各国严防的阿富汗难民中,主要是严防混入其中的恐怖
主义分子。
  -会涌向中国吗?
  中亚及新疆问题专家们在接受采访时,一致否认了难民会穿越92.65公里的道路的任
何一个角度进入中国的可能性。因工作关系不止一次到过边境的喀什市公安局陈局长断
言:“以前就没有阿富汗难民进入中国,以后阿富汗难民也进不来。”多年研究新疆边境
问题的黄文房则从地理的角度阐述了这种“不可能”:
  其实中国与阿富汗的国界更确切地说,是起自中、阿、巴三国交界处的一个高地,
这块高地的山峰海拔高度达到5630米。边境线就是沿着这块高地的山脊线一路走下去,
另一个终点也是高山,海拔达到了5698米。在我国,中阿边境线上的两个山口分别被称
为克克拉去考勒大阪和铁盖满苏——大阪就是山口的意思,满苏在维语中含有水的意思
;同样的界山山口在阿富汗称作克克吐鲁克和托克满苏。
  两国的界山山口间的距离长达30公里。这样的崇山峻岭间,没有道路,没有人烟,
举目四望都是白雪皑皑。较为显著的人迹,可能就要算是长长的山脊线上立着的五个界
标了。黄文房说,我国在中阿边境线上只有两个哨卡,边防战士巡逻的终点基本上是到
通行的山口看一看——再向深处也没有必要,自然界的障碍是挡住难民或是其他越境者
最好的屏障,这样巡逻一次也要走上30公里。比较可能的通道反而需要一个中转地带,
这就是中巴边境线上的明铁盖山口。
  从行政区划上,明铁盖山口隶属于喀什市。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其实也多半是
高山无人区,“道上绝少行人,只有出来晒太阳的旱獭不断碰到”。这是有机会到达这
里的人比较相似的描绘。明铁盖山口在历史上就被认为是中国进入阿富汗的惟一通道。
先后七次去新疆考察的冯其庸专门去过明铁盖山口:“山口是一排冰山,峰峦排列像犬牙
锯齿似的,左右两山对合,两山之间有一条山溪蜿蜒外流,水势不算太大。从巴基斯坦
边境一边过来的山道即是顺此水流而行。”这是一条艰难而狭仄的山道,“只能步行和
牛羊骆驼行走,车辆根本无法翻越”。
  无论是历史的角度还是地理环境的因素,都证明了这样一个推论:即使有阿富汗难民
选择中国,也是在涌入巴基斯坦后,再转道进入中国——难民来自中巴边境,而非中阿
边境。但就是这种假设也没有了存在的根据。一方面,难民移向中国的宗教、民族、文
化渊源很浅,另外,早在美国等向阿富汗开火之前,明铁盖山口已是漫天风雪了。“这
个地方很奇怪,只要一下雪就封山,人干脆就过不去了,”黄文房说。
  -流离通道
  战争成了难民流动的一个主要的晴雨表。每当战事加剧,难民的流动量就迅猛上升
。早在塔利班攻占喀布尔之后的一个月内,为逃避战火进入巴基斯坦就达到上万人。在
阿富汗的巴德吉斯,也有5万人背井离乡,还有上万阿富汗难民逃往土库曼斯坦。为生活
所迫的难民远走他乡的选择只有三种:出国、去难民营和在阿境内沿街乞讨,这三种选择
也决定了难民潮的流动方式:在国内各地迁移——或找难民营,或乞讨为生;到邻国难民
营避难;到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定居。
  发达国家中聚集的阿富汗难民数量极为有限。联合国一位官员说,阿富汗的邻国近
来纷纷关闭边境,不准阿富汗新难民涌入,于是许多人逃到了更远的地方。到2000年底
为止,获得难民地位的阿难民在美国仅有4300人,在澳大利亚是3600人。蒋志强分析说
,阿富汗有一些所谓的开明人士、知识分子,前苏联入侵时他们原本是依附于阿富汗的
一些抵抗组织,但塔利班执政以来,他们失去了这种依附,就转道去美国、法国、新西
兰等一些国家。
  黄文房说,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2200公里的边境线上,几个“帕米尔”——山峰间
就是谷地,也是阿富汗难民进入的通道。新疆社科院中亚所的王鸣野副研究员的话可以
作为补充:这两个国家有好多地方自然界限模糊,没有明显的高山大河。除去这里的边境
线最长一点外,普什图人跨阿巴两国边境而居的特点,也是这种难民潮流向的一个主要
原因。“历史上的巴基斯坦西北部本来是阿富汗的一部分,牧民又有按季节放牧的习惯
。”蒋志强由此说两国在传统上就是互通的。
  跨境而居也同样适合于阿富汗与伊朗的波斯人。也是由于相似的原因,在阿富汗西
部的赫拉特成为进入伊朗的主要通道。相对应的,在巴基斯坦,开伯尔山口和杰曼山口
成为两个主要的难民涌入口,导致的直接后果是,白沙瓦与奎达两个巴省会周边地区成
为阿富汗难民的主要居住地。
  新疆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李琪比较关注费尔干纳谷地。这个谷地位于乌兹别克
、吉尔吉斯、塔吉克等国的对接点,与我国新疆南部也接连。她记得自从阿富汗难民涌
入这一地带后,这里平均每公里的人口数达到了400人,难民问题成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
落后、宗教情绪紧张的主要原因。而阿难民的流向主要是跨过喷赤河,进入乌兹别克与
塔吉克。
  研究中亚问题的潘先生认为,阿富汗难民进入塔吉克斯坦并非这样容易。他说,俄
罗斯201摩托化步兵师在苏联解体前就一直驻扎在那里,后又与塔吉克斯坦签了长期驻守
的协议,使跨过喷赤河进入塔吉克斯坦成为难度非常大的举动。李琪有些担心,由于费
尔干纳谷地中的巴特肯山区距新疆的南疆只有200多公里,这里未来也许会成为阿富汗难
民进入中国的一条通道。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20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