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我想天天打羽毛球), 信区: Green
标  题: 综述:战后阿富汗人的梦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Jan  8 14:26:23 2002) , 转信

  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像阿富汗一样遭受着如此严重的“雷患”
。历时23年的战乱给阿富汗只留下很少的土地来耕种,超过40%的可耕种土地由于布满地雷
而不能耕种。据估计,目前阿富汗的雷区面积近900平方公里,有各种地雷约800万至1000
万颗。每50个阿富汗人中就有一个人由于踩到地雷而死亡,每天由于地雷爆炸使10个人残
废,其中1/3是妇女和儿童。“雷患”时刻威胁着阿富汗人的生命和财产,而近期阿富汗
难民的大规模返乡潮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有国际组织指出,在数十年内,地雷将
是阿富汗最大最恐怖的沉默“杀手”。

  饥饿将他们逼进雷区

  为了躲避战乱,扎比德3年前举家逃离故土,成为流亡巴基斯坦的难民。如今,塔利班
政权垮台了,他们又打道回府了。历经23年的炮火,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故土却不是原来
那片故土。

  原本绿色葱葱的这片土地经过炮火的“洗礼”已经成了一片焦土。更要命的是,地里
面还可能埋藏有尚未爆炸的地雷。眼下最让扎比德犯愁的是如何在上面种植出庄稼,以养
活家里的父母和4个姐妹。身边那些手持金属探测器的士兵不止一次地指着地里竖立的警示
牌向他警告,可是扎比德认准了一个死理:与其饿死,不如炸死。

  17岁的小伙子马如夫日前踏上这片焦土,却不幸触到一枚地雷被当场炸得粉身碎骨,
前来救援的工兵后来找来一张床单收拾了他的残骸。负责监督扫雷工作的主管阿布杜尔回
忆起那场灾难时说:“太可怕了,当场有17人死于非命。随后又有15人因伤势过重而死去
。当时地里放牧的牲畜有50头被炸死。”

  对于这样的人间惨剧扎比德不是没有耳闻,而是他别无选择。养活一家老小的生活重
荷逼着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尽管道路两旁插满了用来警示的小红旗,站满了
头戴树脂护目镜、身着防爆背心的工兵,扎比德还是壮着胆子拿着农具朝着这片生命禁区
走去。联合国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十分担心,随着新一轮跨国界难民返乡潮的到来,因误
触地雷而伤亡的无辜平民会成倍增加。

  后患无穷的集束炸弹

  美军的狂轰乱炸又使饱受“雷患”的阿富汗雪上加霜:一种新型炸弹——集束炸弹。


  集束式炸弹也称霰弹,是有很大争议性的武器。这种炸弹实际上是子母弹,一个弹筒
里包含许许多多亚弹或子炸弹,可以多达150个。而且这些亚弹可以具备不同的攻击能力,
可以用来杀伤作战人员,炸毁坦克或两者兼顾,或者作燃烧弹。

  此番美军使用集束式炸弹攻击阿富汗目标,受到国际红十字会和其他人道组织的谴责
。他们认为,集束式炸弹对平民的危险与地雷没有差别。因此,国际红十字会和“地雷行
动”等组织倡议,禁止使用集束式炸弹。

  英国的“地雷行动”是国际主要的反地雷组织,该组织发言人理查德·劳埃德引用美
国军事数据称,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已经动用了600枚集束炸弹。集束炸弹的威力非常
惊人,每枚炸弹中含有202个小炸弹。它的杀伤范围达150米,弹片能穿透10多厘米的装甲
并能引燃物体。

  劳埃德说:“保守估计,10%的小炸弹不会爆炸……如果说在阿富汗已使用了12万枚子
炸弹的话,那就有1.2万枚未爆,任何轻微的触碰都会使之爆炸。”他还说,饥不择食的阿
富汗百姓由于误把黄色的集束炸弹当作同样是黄色包装的食品袋,而屡屡被伤害。孩子们
把这些黄色玩艺儿捡起来后当作玩具,相互投掷。

  7岁的阿哈默德·丁将捡来的一枚小炸弹扔向一口老井,结果井壁当时被炸出了一个窟
窿。大人们如今把男童的无知当作笑谈,可是同样7岁的小男孩阿里·穆罕默德的一家则远
没有这么幸运,他被当场炸伤了双眼。当时他好奇地用一块石头敲砸着一枚集束式炸弹,
结果当场爆炸。巨大的气浪扯掉了其身边的哥哥的一条小腿,同时还在其妹妹的腹部炸开
了一个窟窿。

  国际红十字会的专家说,人们触雷后通常并不仅仅伤及四肢,上肢及躯干部分也往往
同时被炸伤。许多伤者由于得不到及时救治而被迫高位截肢。

  国际社会援助排雷

  为了帮助消除雷患,国际社会在阿援建了一些排雷机构。“光环基金会”就是一家这
样的英国慈善机构,自1988年以来,它先后在阿当地雇用了约1200人,经培训后从事扫雷
工作。在过去13年来,该组织成功地清除了阿境内220平方公里的雷区,拆除了23.7万个地
雷和173万个各类尚未爆炸的火箭炮和炸弹等。

  排雷是件繁重而危险的工作。在过去的10年中,排雷人员的工作虽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有一些伤亡。在这种情况下,探雷犬派上了大用场。探雷犬嗅觉灵敏,它们可以凭借
嗅觉帮助排雷人员准确地探明地雷的位置。令人惊奇的是,探雷犬可以靠嗅觉发现深埋地
下两米处的地雷。而且,对不同类型的地雷,它们都能找到,在准确度上并不比探雷器差
。再加上它们工作起来灵活机动,省人力而又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这些都使它们成为排
雷人员的好帮手。这支队伍如今担负着阿富汗60%的排雷工作,每年从地雷阵里探明数以万
计的地雷。

  但是,探雷器也好、探雷犬也罢,如果人类自身意识不到生命的可贵,就永远无法真
正把自己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一部分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不仅给予
阿富汗物质上的援助,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阿富汗排雷工作的道义援助。

  以英国王妃戴安娜命名的纪念基金会强烈呼吁,英国政府应该在新的国际控制使用集
束炸弹问题上起到带头作用。该基金会负责人安德鲁·帕金斯说:“现在是英国政府担负
起重要责任的时候了,它应该领导国际力量,用国际人道法律为武器,反对集束炸弹。”
(桂亮)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4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