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bljack (江湖夜雨十年灯), 信区: Green
标  题: 国际评论:阿富汗的泥潭有多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Sep 19 13:57:03 2002) , 转信

美国的9.11周年纪念在一片风平浪静中安然度过,除了在阿富汗的美军基地遭到几枚火箭
的攻击外,拉丹和他的手下们显然并没有准备在这一天给美国人更多的难堪。而除了在阿
富汗的军队根据情报偶尔出动作些搜捕活动以外,美国人似乎已经把目标转移到伊拉克,
塔利班和拉丹已经不经常在美国人的嘴里出现,美国的阿富汗战争似乎已经取得成功,美
国大兵可以高奏凯歌了。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上,自从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以来,可以说一路进
展都很顺利:成功的瓦解了塔利班政权,打击了阿富汗境内的基地组织训练基地,而基地
组织和塔利班不仅没有像样的军事抵抗,甚至连对普通目标的恐怖袭击都没有。但是对美
国人来说,烦心的事情是,虽然美国出动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特种部队,使用了当今最高
科技的侦查、攻击设备,依然不能够明确判断拉丹和奥马尔的生死,这两个人一日不死,
阿富汗的局势绝对无一日安宁,即使美国本土的美国人也将在惶惶中度日。美国在阿富汗
的战争远没有到可以得胜还朝的时候。

  苏联的前车

  在十几年前,另超级军事强国也曾经在阿富汗泥足深陷,不仅损兵折将,而且拖的民
穷财尽,不得不在占领了阿富汗将近十年后黯然撤出。当时苏军在阿富汗的驻军达到10万
余人,加上前苏联扶持的卡尔迈勒政权的部队,其实力远在现在美国驻阿的1.6万人与面和
心不和的北方联盟部队之上,其失败应该对现在的美阿联军有一点经验教训吧。

  1979年9月,阿富汗政府总理H。阿明杀死阿人民民主党总书记N。M。塔拉基,自任革
命委员会主席兼总理。并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担心失去
对阿富汗的控制,1979年12月27日开始入侵阿富汗,而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
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游击战争。战争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苏军全面入侵(1979.12~1980.1) 1979年12月24~26日开始,苏军出动大
型运输机280架次向喀布尔国际机场和巴格兰空军基地空运5000多名官兵和大量武器装备,
做好了入侵准备。27日晚7时30分,苏军特种部队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打死
阿明,扶持亲苏的卡尔迈勒上台。28日起,苏军集结在边境的6个师分东、西两路对阿富汗
发动钳形攻势。东路3个师沿铁尔梅兹─马扎里沙里夫公路南下;西路3个师沿库什卡-赫拉
特公路南下。次年1月2日,在坎大哈会师。一周内,苏军就基本完成了对阿主要城市和交
通要道的占领,并控制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伊朗的边境要地。在此阶段,苏军
共出动7个师8万人;阿明控制的阿政府军(1个军团、13个师,共10万人)对苏军的入侵基本
上未予抵抗,大部分缴械投降并归顺了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政权。

  第二阶段,苏军发动全面“扫荡”和重点“清剿”(1980.2~1985.12)苏军完成对阿富
汗的占领后,将进攻矛头指向以反政府武装为主体的抵抗力量,先后于1980年2月、4月和
6月发动三次大规模攻势,对喀布尔、昆都士、巴格兰以及库纳尔哈、楠格哈尔、帕克蒂亚
等省的抵抗力量游击队展开全面“扫荡”。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山
地游击战,使苏军摩托化部队无法发挥其兵力兵器优势,被迫停止全面“扫荡”。

  全面“扫荡”失败后,苏军改变战术,在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同时,集中优势兵
力兵器对游击队主要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企图切断游击队的外援渠道,歼灭游击队
的有生力量。“清剿”的重点地区有潘杰希尔谷地、库纳尔哈、霍斯特、坎大哈等。苏军
和阿政府军的重点“清剿”遭到游击队顽强抵抗,在付出沉重代价后虽占领游击队一些根
据地,但无法重创游击队的有生力量。往往在“清剿”结束后,游击队又回到根据地。战
争中,游击队逐步发展壮大,武器装备得到改善,战斗力明显提高。至1985年底,侵阿苏
军兵力达12万人,喀布尔政府军兵力为7万人,游击队则发展到10万人。1982年6月苏联在
国际社会压力下,被迫同意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日内瓦间接会谈。至1985年底,喀布尔政
权和巴基斯坦政府代表先后举行六轮日内瓦间接会谈,但未能在实质性问题上达成协议。


  第三阶段,双方战略相持(1986.1~1989.2)旷日持久、边打边谈的战争使苏联在政治
、外交、经济、军事上承受巨大压力。战场上的屡屡失利,阿富汗游击队的不断壮大,迫
使苏联改变侵阿政策。1985年M。S。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逐步从阿富汗脱身
。减少苏军的战争规模的同时,加紧武装并将“清剿”任务移交给阿政府军,苏军主要负
责防守城市和交通线。阿游击队为了把苏军赶出国土,推翻喀布尔政权,对城市和交通线
频繁发动攻势,先后对喀布尔、昆都士、坎大哈、贾拉拉巴德、赫拉特等重要城市发起多
次进攻,但也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双方的战争进入了僵持状态。苏联被迫接受1988年4月
14日达成的日内瓦协议,并于同年5月15日~1989年2月15日分两个阶段撤出全部军队11.5
万人。至此,长达十年的阿富汗战争结束。

  战争刚刚开始

  如果我们对照一下现在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我们将会发现到现在为止这两场战
争的过程都惊人的相似,现在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可能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打
击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组织了一个亲美的政权;而第二阶段的任务:清剿塔利班和基地
武装力量残余的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见人的战果,多次美英特种作战部队的清剿行动
都无功而返。而且近几个月来,美国驻阿的部队不断受到小规模的武装袭击,伤亡人数不
断上升。

  据《阿拉伯耶路撒冷报》记者阿卜德尔·巴里·阿特万向路透社透露,拉丹和奥马尔
已经重新掌握了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控制权,正在重新组织力量,准备跟驻阿美军展开游
击战争。阿特万作为一个曾经多次采访拉丹,并和基地组织有较密切联系的阿拉伯记者,
其说法当然有一定的可信度。

  自从去年10月美国军事打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以来,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分崩离析,没
能采取任何相应的行动,按照阿特万的说法,当时拉丹已经失去了对基地组织的控制,基
地和塔利班也失去了联系。但是不久,拉丹就重新取得了基地组织的控制权,并对组织进
行了重组。而且基地残余力量和塔利班的联系已恢复,已经开始着手联合军阀古尔班丁的
部队,组建对抗美军的游击队。果真如此,美军今年以来的多次搜捕行动不仅没有任何战
果,反而多次遭到基地组织和塔利班伏击,损兵折将也就不奇怪了。毕竟塔利班的游击队
有当年美国中情局游击战专家的指导和十年的实战经验。

  展开游击战并不需要游击队拥有先进的重型武器,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武装现有的武器
足以支持他们进行一定规模的游击战争。当年塔利班抗苏的装备通常就是一些轻武器,直
到苏军撤离前不久才拥有了一些T-54/55中型坦克,老旧的米格-21,苏-22战斗机,但是这
些装备目标大,性能差在和实力远超自身的对手对抗时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反而是一些轻
型装备目标小,能够人背马驮,便于在阿富汗北部的山区使用,在战争中发挥了较大的作
用。其中威胁最大的是美制“毒刺”单兵防空导弹。美国在1979至1989年期间,为了把苏
联拖在阿富汗的泥潭中,不遗余力的支持阿富汗圣战者,总计提供了约20亿美元的援助,
其中就包括1986、1987年间提供的900枚毒刺导弹,这种导弹灵活机动,给苏联低空飞行的
飞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至今塔利班手中还有不少,今年3月4日美军蟒蛇行动中被击落的
两架M-47直升机就是这种武器的功劳。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来说,这些轻型武器和小型单
兵导弹的获取并不成什么问题,虽然传统上支持塔利班的国家如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
在9.11以后已经坚定的加入了国际反恐阵线,塔利班和拉丹已经不能从这些国家和政府得
到资金和武器,不过在军火黑市上,塔利班和基地组织还是能够得到足够的武器补充。巴
基斯坦边境的白沙瓦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黑市,拉丹的支持者可以在那里的军火商手中
买到任何他想拥有的武器。

  阿富汗战争最后胜利是阿富汗人民不屈不挠武装斗争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
整个国际社会对阿富汗反抗苏联的入侵贡献了巨大的力量,阿富汗的游击队得到了整个阿
拉伯世界的帮助和世界舆论的支持,现在拉丹和奥马尔的环境当然不可能和当年抗苏时相
比,甚至可以说两人成了过街的老鼠。但塔利班和基地组织十年抗苏的游击战经验,也不
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据外电报道,近一个月来驻阿美军遭到的袭击越来越多,虽然美国官
方公布的伤亡数字很小,但是从各方来的信息显示自从去年10月以来,已经有110多名美军
士兵失踪,估计大多数已经死亡。而俄罗斯和印度情报人员更估计有300-400美军死亡,伤
者更是不计其数。

  就此来说,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仅仅上刚刚开始,离取得胜利还遥不可期,且看阿富
汗的泥潭对美国来说有多深吧!(大议长)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15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