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南斯拉夫危机纪实(3)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r 19 02:37:24 2000), 转信

时代变奏曲:从一党制走向多党制
    1989年开始的东欧、苏联的剧变对南斯拉夫的解体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苏联自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政治新思维”,对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最直接的后果的社会政治多元化的出现,对战后四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反
思变成了对社会主义的否定,最终到否定共产党,实行多党制。苏联、东欧的这一变
化对南斯拉夫的影响是巨大的和带有决定性的。
    本来南共联盟是最早摆脱苏联模式,并在本国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
成就。但在党的建设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最主要的表现是党的“联邦化倾向”。
从1969年南共联盟第九次代表大会起,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共盟组织先开代表大会,
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然后再拿到南共联盟代表大会上去协商。南共联盟的领导机构
成员也不再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而是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共盟代表大会按分
配的名额自行选举,再由全国代表大会认可。这样,党的阶级性被民族性所取代,党
中央领导机构实际上是八家的联合体,各共和国和自治省共盟选派到中央的代表必须
首先为本地区利益服务,否则就有被罢免的危险。这样,党的领导机构难以形成坚强
的领导核心,根本就无法承担起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重任。在国内民族矛
盾日趋尖锐和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党的分裂在所难免。
    1990年 1月,南共联盟14大竟成了该党历史的终结点。这次大会一开始就展开了
激烈的争论,对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截然相反的意见。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共
盟为一方,强调各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主张南联邦应改为联邦,南共联盟改组为各
独立党的联盟。以塞尔维亚和黑山为另一方,强调应保持国家的联邦制,联邦应拥有
主权,南共联腽保持统一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于意见分歧太大,再加上斯洛文尼亚
共盟代表退出大会,使大会被迫中途无限期休会。这以后,各共和国和自治省共盟组
织纷纷改名,使有70多年历史的南共联盟从此不复存在。
    从1990年 4月到12月,南斯拉夫各共和国相继举行第一次多党制大选。全国一下
子冒出约 300个政党,绝大多数都局限在本共和国和自治省内,纲领都具有民族主义
色彩,几乎无一例外的打着维护本民族利益的旗号捞选票。大选获胜的各政党,都从
本民族利益出发,全国上下民族主义大泛滥,政治动乱、流血冲突、民族宗教战争由
此而发,不可收拾。
    兄弟阋墙:涂炭生灵的波黑战争
    “波黑”这个在当今新闻用语极高的地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里进行
着一场战后以来欧洲最大的热战。波黑的全称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曾经是南斯
拉夫的6个共和国之一,这里居住着代表南斯拉夫的3个主体民族,即塞尔维亚族、克
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他们的宗教信仰包揽了南斯拉夫的 3个主要宗教,即东正教、
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因此波黑素有“小南斯拉夫”之称。
    波斯尼亚在历史上曾经是塞尔维亚的属地,15世纪波黑被土耳其人占领,1878年
又被奥匈帝国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同南斯拉夫各民族组成统一的国家。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中,波黑被并入“克罗地亚独立国”。历史上的风风雨雨,3 个民族的
不断迁徙与融合,形成了恩恩怨怨的极其复杂的关系。
    在南斯拉夫解体过程中,波黑向何处去,成了这 3个民族不得不正视和考虑的重
大问题。占波黑人口 44%的穆族主张脱离南斯拉夫独立,把波黑建成一个统一和完整
的中央集权国家,从而实现波黑总统、穆斯林出身的伊泽特贝戈维奇建立穆斯林国家
的理想。但占波黑人口 34%的塞族坚决反对波黑独立,他们希望同南斯拉夫仍保持联
系,以不至于成为脱离民族主体的少数民族。如果波黑独立,他们要求波黑实行民族
区域自治后建立邦联。占波黑人口 17%的克族既赞成穆族独立的主张,又赞成塞族建
立松散邦联的要求,实质上是想摆脱波黑同克罗地亚合并。
    1991年10月,穆克两族占多数的波黑议会不顾塞族代表的反对,在塞族议员退场
的情况下,通过了宣布波黑独立的决议,塞族则成立了 5个塞族自治区。一时间各方
先后组建了准军事部队,并发生了多起武装冲突。为了达到独立的目的,穆克两族建
议举行全民公决,以满足欧共体制定的承认一个独立国家的各项条件。1992年 1月25
日,波黑议会就是否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国家独立问题进行激烈辩论,穆克两族议员不
顾塞族议员的反对,决定举行全民公决,全体塞族人抵制了这次全民投票。
    3 月以来,波黑局势日益紧张,民族冲突不断,波黑首府萨拉热窝已完全笼罩在
战争的阴云之下。在此时刻,驻萨市的南人民军第 2军区决定放弃不干预政事的超然
态度,调停冲突各方的武装撤离街道,由人民军和内务部警察上街维持秩序。3月5日,
5 万多萨拉热窝市民走上街头,要求和平,反对国家分裂。就在这一天,联合国特使
万斯抵达萨拉热窝同各族领导人会谈,促成了 3方就波黑前途问题举行判断解决。同
时他宣布,联合国维和部队将派驻萨拉热窝。波黑3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于3月18
日达成了原则性协议,宣布波黑是一个“由建立在民族原则基础上的三个构成单位组
成的世俗主权国家”,并就议会、政府和司法部门的组成和职能达成了一致意见,根
据按民族划分区域的原则,塞族居住区将占波黑领土的53.3%,穆斯林占25.8%,克族
占16.6%,三方同意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具体划分各民族聚居区。
    然而,4月6日和 7日,欧共体和美国先后承认波黑独立,穆斯林领导人对以前达
成的协议又中途变卦,这使塞族感到受骗上当,于是把 5个塞族自治区合并,成立波
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并宣布脱离波黑独立。此举立即引起以穆斯林为主体的波黑
政府的坚决反对,宣布塞族武装为反叛分子,调兵进行镇压,一场旷日持久、残酷血
腥的战争就此爆发。
    战争伊始,穆克两族联手对塞族,而人民军又是塞族的后盾。以穆斯林为主体的
波黑政府指责驻波黑的南人民军是占领者和侵略者,要求它撤离。但人民军表示,在
波黑 3个民族没有就未来国体达成一致以前决不撤离。于是,南人民军同穆、克武装
之间发生了武装冲突。驻波黑的人民军官兵中绝大多数是塞族人,并且反对波黑独立,
因此他们当然站在塞族一边。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后,其主席团决定放弃对驻
扎在波黑的10万人民军的控制,将2万名塞尔维亚和黑山籍官兵撤回,8万波黑籍官兵
留了下来,其中绝大多数是塞族人,他们随即转成塞族武装部队。因此,塞族部队装
备精良,训练有素,弹药充分,在军事上占有优势。克罗地亚武装得到了克罗地亚共
和国的全力支持,克罗地亚派出 5万军队帮助克族人打仗。而穆斯林武装则得到了来
自伊斯兰世界许多国家的武器和财政支持,还有一些伊斯兰圣战者不远万里来波黑同
穆斯林兄弟并肩作战。
    于是,20多万人的大军在波黑 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了大厮杀。各派武装
不惜动用飞机、坦克、火箭、大炮等各种重武器,使波黑 3/4的土地硝烟滚滚,火光
冲天,枪炮声不绝于耳。为了争夺领土,各派均采取“民族清洗”政策,每占一地,
就把其他民族的居民赶走,烧毁其房屋和村庄。许多美丽的城镇在炮火的重击下,满
目疮痍,成为名副其实的“死亡之城”。
    1992年 7月,由于波黑克族宣布建立自己的国家,引起了穆族的不满,双方联盟
关系破裂,并展开了领土争夺战,使战事一改初期以塞族为一方、穆克两族为一方的
泾渭分明的形势,逐渐走向3方混战。经过1年多的战场较量,波黑冲突 3方基本上控
制了本民族占多数的地区,呈现鼎足之势,争夺的重点是那些双方民族聚居交错的地
区和战略要地。目前,塞族占的地盘最多,约为波黑领土的70%,克族占了18%,穆族
占得最少,约为 12%,萨拉热窝和几块穆斯林非地处在塞族武装的包围之中。因此穆
塞两族在领土问题上争夺得最激烈,这也是波黑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的症结。
    波黑战火吞噬了20多万人的生命,使60多万人受伤致残,200 多万人背井离乡,
沦为难民,经济损失在数千亿美元以上。几十年积累起来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社会
经济水平起码要倒退数十年。
    为了结束波黑战争,为了防止战火向外蔓延,国际社会进行了多方调解,促成交
战各方达成不下30次停火协议,但大多是墨迹未干,战端又起,或利用停火的间隙养
精蓄锐,以备再战。1993年5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把波黑境内的首都萨拉
热窝及穆斯林聚居的图兹拉、比哈奇、戈拉日代、泽帕和斯雷布雷尼察等六个城市划
定为“安全区”,给予保护。其中戈拉日代、泽帕和斯雷布雷尼察是位于塞控区的飞
地。国际社会也曾设想将波黑“一分为十”或“一分为三”来解决波黑问题,但这些
方案不是被塞族拒绝,就是被穆族否定。
    1994年 4月,在美国的一手撮合下,穆克两族结成了“没有爱情的婚姻”,组成
联邦,并与克罗地亚共和国结成邦联。穆克两族随即向塞族发起了强大攻势,但被塞
族所粉碎。这使塞族更加理直气壮的提出民族自决权及与南斯拉夫和克罗地亚境内塞
族结盟的要求。此后,美、俄、德、法、英组成的5国联络小组于7月提出穆克联邦占
领土的51%、塞族占领土的49%的第四个和平方案,并以一种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塞族
接受,否则联合国将要求北约加强对塞族的空中压力和解除对穆斯林的武器禁运。南
联盟为了争取解除国际制裁,也极力劝说波黑塞族接受这一方案。但塞族仍然拒绝了
这一方案。为此南联盟宣布断绝一切与波黑塞族的关系。塞族变得空前孤立,处境十
分艰难。
    大国解决波黑战争的希望又一次破灭。
    9 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进一步加强对波黑塞族制裁的决议。这期间,联
合国与北约达成了授权北约对波黑冲突各方实施空中打击。10月初,穆族军队先后在
三个主要方向上向塞军阵地发动了强大攻势,克族武装也出来支援穆军。十几天内,
塞族失掉了 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于是,塞族武装调整部署,集中兵力于西南部的比
哈奇地区,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克拉伊纳塞族武装和穆斯林反政府武装配合下,大举反
攻,不仅夺回失地,而且一直打进比哈奇市内。美国等西方大国一看情况不妙,决定
对塞族进行大规模空袭。塞族也不示弱,以扣留维和部队人员作为人质来还击。这一
下,北约只好暂停空袭。12月 2日,在美国的倡议下,美、俄、英、法、德五国组成
国际联络小组,并提出了一个塞族有权同其母体塞尔维亚结成邦联,穆克联邦与塞族
的版图为51:49的方案。与此同时,美国前总统卡特出面斡旋,塞穆双方达成了为期
4个月的停火协议,于12月24日生效。

--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