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nye (lingxue), 信区: Green
标  题: 经典战例:耶拿——奥尔斯塔特会战ZT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an 11 23:02:58 2004), 站内信件

奥斯特里茨一战,拿破仑大败俄奥联军,并迫使普鲁士屈服,于是,拿破仑为了巩固自己
对德意志西部和中部部分地区的统治,决定建立莱茵同盟。1806年7月12日,德意志各国君
主根据拿破仑的命令签订了相应的条约,莱茵同盟正式形成。参加同盟的有巴伐利亚、符
登堡、巴登等16个西部和南部的德意志国家。这个同盟选举拿破仑为自己的保护人,并规
定同盟有义务在发生战争的情况下为拿破仑提供6.3万名士兵。

    莱茵同盟的成立使普鲁士极为不安。普鲁士看到拿破仑的权力已深入到德意志的心脏
,直接威胁着普鲁士的领土完整,反法情绪日益高涨。普鲁士的军官们热血沸腾,磨刀霍
霍,决意要为祖国所遭受的侮辱、欺骗讨个公道,要对拿破仑的飞扬跋扈进行报复,路易
莎王后和费迪南亲王成为这一派的首领。7月24日,普、俄就同法国作战问题达成秘密协定
。根据协定,一旦普法战争爆发,俄国则用武力援助普鲁士。同时英国人也极力怂恿普鲁
士对法作战,并保证提供大量英镑支援。这样,以俄普为中心、由英国提供经费的第四次
反法联盟又开始形成。

    8月9日,普鲁士国王宣布总动员。8月25日,普鲁士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会上决定
成立两个军团,分别由布伦瑞克公爵和霍恩洛厄亲王指挥。另建立一支独立军,由吕歇尔
将军指挥。总司令由71岁的布伦瑞克担任。次月,普军及其盟国萨克森军开始向南推进。
9月底,他们集结在靠近普鲁士南部边境的一条宽70英里的正面上,中路是布伦瑞克指挥的
第一军团7万余人,左路是霍恩洛厄指挥的第二军团5.5万人,包括萨克森士兵在内。右路
是吕歇尔将军指挥的独立军5万人,其中包括两个萨克森师。

    普鲁士军队一向自认为是欧洲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对于它曾在菲德烈大帝时代战胜过
奥军和法军感到非常自负。一些宫廷官员、军事将领以及路易莎王后认为,如果拿破仑同
菲德烈大帝的军队交锋,他的大军就会一败涂地。他们公开吹嘘要给科西嘉暴发户、长裤
汉首领一个沉重的教训。然而,这些自负的人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今不是菲德烈
大帝时代。普军的后勤、武器装备大多停留在50年前菲德烈大帝时代的水平,其战术思想
仍固守传统的“线式战术”那一套,僵硬的队形、迟缓的动作和有顺序的排枪仍被认为是
战无不胜的,而对法军宽松的队形和比较放任的射击纪律不屑一顾。普军对于法国革命后
法军所发展的机动性和战术灵活性毫无认识。普军的将军亦多年老保守者,年轻有才干的
人很难有机会破格提升。这些年老保守者一味以菲德烈时的老将自居,妄自骄矜,对新情
况,新战术漠不关心,且又重视排场、形式而不重实效。更为严重的是普将之间互不服气
,指挥难以统一,这必将导致行动迟缓,各行其事。所有这些,已预先决定了这场大战的
胜负。

    9月25,普军诸将会于瑙姆堡,商议作战计划。总司令布伦瑞克建议取道爱尔富特,进
至伏茨堡,以来切断法军交通线,奇袭其营地。霍恩洛厄激烈反对他的意见,主张通过班
堡的法兰肯森林前进。于是发生了冗长的辩论,双方争论不决。

    拿破仑根本没有料到普鲁士会有任何敌对的行动。8月中旬,他还考虑把大军团的大部
分从德意志撤走的问题。9月5日,拿破仑收到了普军正向其南部边界移动的情报,于是立
即征召1806年度的5万新兵和3万后备军。当天,他写信给法军总司令贝尔蒂埃,指示他派
工兵军官去侦察班堡到柏林的道路,并要求大军团各军作好准备在8天之内在班堡地区集结


    不出一周,拿破仑就了解到普鲁士意在一战,他在9月10日写信对贝尔蒂埃说:“普军
的行动依然十分奇怪。是得教训他们。明天我就把我的马先送来,近卫军在近日内也即可
出发。如果情报证实普军确实发疯了,我将直接前往伏茨堡或班堡。”

    9月19日,拿破仑命大军团在10月的第一周内完成初步集结。他的战略计划是:第一,
确保自己的基地——法兰西的安全;第二,注意防止奥地利参战;第三,趁俄国人尚未发
动之前,即先击败普鲁士军。为此,拿破仑将19万大军部署在德意志南部,把帝国近卫军
和精选军共1.6万人留守巴黎,又命令他的侄子尤金亲王指挥在意大利境内的7万军队密切
注意奥军的动向。


拿破仑一世
 
    9月25日,拿破仑离开巴黎,并于3天后抵达梅因兹。10月2日,又进抵伏茨堡。10月6
日,到达班堡亲自接管了大军团的指挥权。此时,普军主力还在埃森纳赫、图林根等地逗
留。拿破仑获知这一消息后,决定集中法军主力于右翼,以缪拉指挥的6个骑兵师为前卫,
向贝劳斯和霍夫方向实施主要进攻,大胆迂回普军左翼;同时,以路易.波拿巴指挥的兵力
在法兰克福方向牵制普军的行动,并充当法军的总预备队。为了实施上述计划,拿破仑将
法军划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分别向前开进。左路为拉纳的第五军、奥热罗的第八军
,沿科堡、萨尔弗德之线开进;中路为贝尔纳多特的第一军、达武的第三军、近卫军和骑
兵的大部,沿班堡、希莱兹之线开进。拿破仑的大本营随该路行动;右路为苏尔特的第四
军、内伊的第六军和巴伐利亚军,沿贝劳斯、霍夫之线开进。

    这就使一支19万人的打击力量在30英里宽的正面上以三支平行纵队前进。各军都处在
可以相互支援的距离内。这个包围普军的大“左旋转”运动的外翼将由苏尔特的第四军担
任。为了不让部下对自己的战略计划有任何误解,拿破仑在10月5日写了一封信给苏尔特,
信中写道:

    “我将兵分三路进入萨克森,你位居我右路纵队之首……当你到达霍夫时,其他各纵
队也都会到达与你平行的位置。我通常将在中央纵队的头部。

    将如此巨大的兵力集中在狭窄的正面上,你应能明白我决非冒险,无论敌人怎样部署
,我都要以两倍于敌的兵力向他进攻。

    我相信骑兵是普鲁士陆军中最难对付的兵种,但如能以你所握有的步兵设法构成方阵
,也就没什么可怕了。

    不过,在战争中任何预防措施都不可疏忽。在你所属各师中务必携带3千至5千挖拙工
具以便必要时构筑防御阵地,甚至一条简单的壕沟也都是有用的。

    如果你所遭遇的敌人不足3万,那么你可以与内伊元帅会合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之;
但如果是有准备之敌且据有既设阵地,你必须慎重从事。到达霍夫之后,你的首要任务是
与罗本斯坦、艾贝斯多夫和希莱兹建立联系。届时我将在艾贝斯多夫。你离开霍夫时所获
得的情报可以决定你的下一次行动,或是向我的中路靠拢,或者再向普劳恩前进。

    根据我今天接到的报告,敌人似乎是在向我的左翼移动,因为其主力似乎是在爱尔富
特。

    我在此重申,你在通往德累斯顿的路上所发现的一切情况都要经常向我报告,以便我
了解敌情的变化。你很可能会想到运用这样一个二十万人所组成的“营方阵”是项卓越的
成就,但那是需要某种技艺并采取果敢行动才能实现的。”

    从未有那一位统帅将其计划和方法向部下作如此清楚而透彻的阐述。这种“营方阵”
是拿破仑战略的精华。一旦在正面上碰到敌人,他可以用一个纵队迎敌而用其他两个纵队
来迂回;如果敌人在侧面上出现,两军可以立即左右展开迎敌,而其余兵力则为支援。


    10月7日,拿破仑接到普鲁士国王的最后通牒,那是在10月1日发出的,要求所有法军
必须立即从德意志领土撤走。拿破仑无需进一步寻找借口了。战争即从这一天开始,尽管
他宣称第一枪是普军放的。法军开始通过人口稀少的图林根地区向北进发,每人携带4天口
粮。在伏兹堡、班堡和福希海姆还为每人准备了10天的补给量。

    普军直到10月5日才统一作战方案,其计划是:以布伦瑞克主力集结于埃森纳赫、爱尔
富特一线,并向西南前进;左侧由霍恩洛厄军团掩护,费迪南亲王指挥的前卫从耶拿向南
进到萨尔费德,陶恩齐恩的萨克森师则向霍夫挺进;吕歇尔军于右翼牵制法军。

    不过,普军的调动是颇费时日的,由于他们尚未采用军的编制,所以总司令的命令不
得不分别传达到14个师,而拿破仑的作战命令只需传达到6位军长就行了。与普军的这种优
柔寡断和迟钝无力相比,拿破仑的6个军所组成的营方阵却像压路机一样滚滚向前。

    10月8日,缪拉的前卫在霍夫遇上陶恩齐恩的萨克森师。法国骑兵如旋风一般向敌人卷
去,萨克森士兵哪见过如此强大的阵势,没战多久便仓皇北退。刚退到希莱兹,又碰上贝
尔纳多特的前卫。萨克森师腹背受敌,损失惨重。

    10月10日,拉纳元帅逼近萨尔弗德城,霍恩洛厄军团前卫费迪南亲王率领的9千人正驻
扎在此地。费迪南亲王年轻有为,精力充沛,但缺少实战经验,又刚愎自用。他不顾一切
向法军发起进攻,双方展开一场激战。由于费迪南亲王兵力有限,很快就被法军打垮。但
费迪南亲王仍不服输,亲自参加肉搏战,一位法军下级军官大声喝道:“上校,投降吧,
否则就叫你去见上帝。”亲王一声不吭,举刀便向这位军官砍去,这位军官举刀回敬,刀
尖刺进亲王上身,亲王当场倒毙。普军的初期失败,使得布伦瑞克大为惊慌。尤其是费迪
南亲王的阵亡,给整个大军罩上了一片愁云。布伦瑞克决定立即退到马格德堡和易北河谷
,以便掩护其与柏林之间的交通线。右边的吕歇尔军也奉命退回魏玛,霍恩洛厄军则奉命
将兵力集中在耶拿以西的高原上以保护左翼。

    10月11日,苏尔特的右翼纵队已经到达普劳恩,贝尔纳多特的中央纵队在柴茨,左翼
的拉纳已进入萨尔费德。这时,法军截获了一些敌方文件。从文件中分析,拿破仑估计普
军主力在爱尔富特和魏玛之间。于是,拿破仑决定分派贝尔纳多特军和达武军取道萨勒河
左岸,迂回普军左翼;以苏尔特、奥热罗、内伊、拉纳四军从卡拉与耶拿之间,强渡萨勒
河,向魏玛——爱尔富特线前进,攻击普军主力。

    13日上午9时,拿破仑命令各军开始前进。下午3时,拉纳送来报告,说法军已经占领
耶拿城,并将1.2万人的敌军赶向魏玛。另外,法军还发现有3000敌军驻在耶拿以西3英里
的魏玛大道上。拿破仑兴奋不已,他断言一场与其军主力的大会战即将开始,普军是兔子
尾巴长不了了。一个小时后,拿破仑赶到耶拿,他徒步登上耶拿城西北1英里半的兰德拉芬
高地,仔细观察了敌军前哨所扼守的阵地。他命拉纳守住这块高地,以掩护耶拿附近萨勒
河上的渡口。夜间,大雾笼罩着萨勒河谷及其四周的高地,法军借助着这浓雾,神不知鬼
不觉地整夜沿着狭窄弯曲的小路调动兵力。

    正如拿破仑所料,普军13日之前在魏玛、耶拿一带集结兵力达18万人,数量对法军处
绝对优势。此时若能积极迎战,尚可与法军抗衡。然而,大战即将来临,普军的战守之策
仍存分歧。一种意见认为普军应转进北方,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应趁法军渡河之机发动进攻
。军事会议在大本营开了9小时,久议不决。在军情紧急之际开如此冗长的会议,丧失了宝
贵的战机和时间,法军得以更多地集兵,形成对耶拿的包围之势。此时,普军得知要地瑙
姆堡被达武军所占,顿时震骇。布伦瑞克早无决战之意,便同意主力转进北方。普军临阵
退却,无异于怯敌逃跑,这使本来就不甚明确、统一的作战计划更加混乱,士气极为低落


    法军集兵耶拿后,即作准备攻击。10月14日拂晓,天气异常寒冷,晨雾越来越浓,拿
破仑由一群侍卫簇拥着,骑着马来到部队中间,检查战斗前的准备情况。他们打着火把行
进,有意大声喧哗。拿破仑不时地同士兵和军官们交谈,激励他们的斗志,他一再宣称:
今天气鲁士军队的处境,就和一年前奥地利军队在乌尔姆的处境一样。拿破仑走到哪里,
哪里就是一片欢呼声。欢呼声穿过浓雾,传到了普军兵营,普军个个心惊胆颤,预感到厄
运的来临。

    6时许,拿破仑下令攻击,法军乘雾而进。拿破仑万万没想到此时他们面对的只是担任
后卫的霍恩洛厄军团,普军主力早已悄悄北退了。战斗一开始,法军就占了上风,霍恩洛
厄的几个师被打得落花流水。拉纳军继续攻击前进,霍恩洛厄命2万人排成密集的横队,向
拉纳军团发起猛烈攻击。拉纳见敌众我寡,命军队收缩到房屋和果园内,利用掩护物向普
军还击。于是,军事史上最出奇最不幸的怪事出现了:一个极为壮观的步兵阵线,在整整
两个钟头内,站立在开阔地带上,任其法军无情火力的扫射,而毫无还手之力,因为他们
根本找不到还击的目标。普军死伤枕藉。霍恩洛厄见情势危急,急派人向在魏玛的吕歇尔
军求援。吕歇尔军距此地仅10公里,但迟迟不至。萨克森师也未能及时投入战斗。与此同
时,法军却是援兵迭至:苏尔特军团的二个师已进至拉纳军团的右翼;内伊军团精兵一部
也已参战;奥热罗军团第二师进至普军右翼萨克森附近;骑兵军团五个师亦将集于战场。
10时左右,浓雾消散了,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威武雄壮的法国部队,显得那样精神抖擞,士
气高昂。普军在法军的打击下,已奄奄一息。霍恩洛厄见形势不妙,终于不顾一切,把所
有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企图坚持到吕歇尔援军的到来。

    中午12时左右,拿破仑意识到发起最后攻击的时刻到了,立即将预备队、近卫军、骑
兵军全部投入战斗,向已动摇的普军猛扑过去。普军抵挡不住,沿着山坡溃逃,法军穷追
猛打,普军死伤者无数。与此同时,扼守魏玛公路的三个萨克森师全被围歼。这时,霍恩
洛厄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就是援军马上到来,使溃散的部队躲在援军后面,以免全军覆
没。不过,吕歇尔将军可没有他那样焦急。他接到求援信后,不慌不忙地将15000人排列整
齐,缓缓而行。直到下午2时,吕歇尔的先头部队才与法军遭遇。普军排着整齐的队形,迈
着稳健的方步,刚刚靠近法军,还没来得及排开战斗架式,就被蜂涌而至的法军打得无法
招架。15分钟内,损失兵力一半以上,幸存的普军纷纷掉转头来,朝着魏玛方向猛逃。在
法军骑兵的追击之下,吕歇尔身负重伤,差点丧命。下午4时,法军成纵队追击普军的残兵
败将。他们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着一切,不抓俘虏,不听求饶,见普军就杀,溃逃的普
军大都成为法军的刀下之鬼。夜幕降临时,追至魏玛的法军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得意地
返回了耶拿城。

    到此时之止,拿破仑仍然认为他所击败的是普军主力。拿破仑回到耶拿城时,第三军
一个明托布里安的上尉已在那等候多时。这位上尉向拿破仑报告说:第三军在奥尔斯塔特
击败了由布伦瑞克指挥的普军主力5万人,普鲁士国王和他的大本营也包括在内。拿破仑简
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大声地对托布里安说:“你们元帅把一个人当成了两个人吧!”
可事实的确如此,托布里安的报告千真万确。13日夜间,普王和布伦瑞克率领普军主力从
爱尔富特和魏玛向北撤退,途经耶拿西北20多公里的奥尔斯塔特,普王决定在此地宿营,
这时,已占领了瑙姆堡的达武军接到拿破仑的命令,叫他选择最短路线,尽快抵达耶拿以
北的阿波尔达,威胁敌军左翼。达武军立即行动。14日6时,达武先头部队抵达奥尔斯塔特
东北的汉森豪森村,浓雾之中,正好遇上普军主力的前卫施美陶的步兵师和布吕歇尔的骑
兵师。达武先头部队立即构成方阵,集中火力射击,打退了普军骑兵的4次冲击。施美陶的
步兵师因受火力阻拦,难以继续前进,便与法军形成对峙。10时许,达武军后续两师先后
赶到,但普军的后续部队也于此时赶到。普军5万多人从左右两翼猛烈攻击达武的2万多人
,达武处境十分危险。幸好普军仍拘泥于横队密集型的“线式战术”,呆板的方阵很快就受到法军灵活机动的火力杀伤。普军总司令布伦瑞克见法军顽强抵抗
,亲率一团榴弹兵冲锋,不想被弹丸击中双眼,造成致命重伤,被抬出战场。普军群龙无
首,各师各自为战,很快就处于不利地位,普王只得下令向魏玛方向撤退,准备与霍恩洛
厄和吕歇尔两军会合,明日再战。

    普王撤退途中,正好与耶拿战场上的残兵败将迎头相撞,他不禁仰天长叹道:一切都
完了。两股败军合在一起,形成一股混乱的人流,没命地向魏玛方向逃跑。法军骑兵在后
面紧紧追赶,战刀在败兵耳边呼呼作响,人人惊恐万状。路易莎王后,这位不久前还在疆
场上鼓舞士气的巾帼英雄,这时也骑着马落荒而逃。两名法国骑兵举着马刀紧跟其后,王
后吓得魂不附体。好不容易来到魏玛城门前,一支强大的法国龙骑兵又向她疾驰而来。王
后见势不妙,不顾一切地冲进城去。城门关上了,王后终于捡了一条性命。原想狠狠教训
一下科西嘉穷小子的普鲁士国王,在战斗打响后一周就遭到了彻底失败。特别是10月14日
这一天,法军一下子取得了耶拿和奥尔斯塔特两大战役的胜利,普军几乎全军覆没。拿破
仑对部下的英勇作战非常满意,对达武以2万人的劣势兵力打败5万人的普军主力更是称赞
不已。

    普军在继续溃退,拿破仑估计普军的自然退却方向为马格德堡,于是,10月15日,法
军兵分三路,开始了战史上著名的大追击。普军在溃退过程中,人数一天比一天地减少,
绝望的惊恐心情一天比一天地加重。16日清晨,普军败退部队指挥官美伦多夫在爱尔富特
率军万人向缪拉投降。普王害怕法军右路部队的追击,不敢回柏林,而是东向俄国求救。
10月20日,霍恩洛厄避开法军,将各军团近4万多名残兵聚集起来,守御马格德堡。这些残
兵个个赤手空拳,垂头丧气,霍恩洛厄料想这支队伍难以力敌,自率2.4万人分三路退往斯
德丁堡。10月28日,霍恩洛厄在普伦茨劳被缪拉军团团团围住,不得不率军万人、马1800
匹、炮64门投降。

    就在霍恩洛厄投降的前一天,拿破仑随同4位元帅、骑兵掷弹兵、近卫轻骑兵得意洋洋
地进入柏林。柏林市长毕恭毕敬地把首都钥匙交给了拿破仑,请求他赦免柏林。拿破仑下
令商店继续营业,生活照常进行。柏林市民怀着恐惧和尊敬的心情迎接了拿破仑,表现出
绝对的服从。拿破仑来到柏林市中心广场,这里竖着菲德烈大帝的半身塑像。拿破仑压低
剑头,率先脱帽向菲德烈大帝致敬,军官们纷纷效仿。在普鲁士王宫里,拿破仑找到了菲
德烈大帝的宝剑、他的颈甲以及勋位绶带和闹钟,他让人把这些东西带回巴黎,交荣军院
保存,他说:“在缴获的普鲁士国王的珍宝中间,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些战利品。我要把这
些东西送给参加过汉诺威战役的老兵,他们将会把这些东西作为伟大军队的胜利和罗斯巴
赫战役失败后所进行的复仇的象征珍藏起来。”同一天,拿破仑还命令把菲德烈大帝为纪
念法国人在罗斯巴赫的失败而建立起来的纪念圆柱运回首都去。

    拿破仑进驻柏林后,命令部队继续追击普军的最后残余。这时,布吕歇尔和魏玛公爵
又从四散逃命的败兵中集合了2万多人,向北逃去。一路上受到贝尔纳多特、苏尔特和缪拉
三位元帅的猛烈追击。布吕歇尔进入了靠近丹麦国境的卢卑克。丹麦国王出于对拿破仑的
恐惧,坚决不准布吕歇尔入境。11月7日,三位元帅进入卢卑克,一场激烈的巷战开始了。
布吕歇尔的这群乌合之众哪是法军对手,不多一会,就有6000士兵被击毙或俘获。布吕歇
尔带着1.4万人冲出城去。傍晚时分,在卢卑克近郊的平原上,布吕歇尔及其队伍被法军团
团围住,只得放下武器投降了。

    在法军的严厉打击下,普鲁士到处笼罩着绝望和沮丧,普鲁士国王、路易莎王后逃到
边境小城美默尔,惊魂未定。许多强大的城堡不加任何抵抗,就惊恐万状地投降了。马格
德堡是普鲁士最后一个尚未投降的要塞,11月8日,克莱斯特将军带领全部守军向法军投降
,这个号称第一流的强大要塞落入法军手中。至此,耶拿会战全部结束。在24天之内,普
鲁士和萨克森的全部军事力量都已毁灭殆尽。战死和负伤者共2.5万人,被俘者有10万人,
其余的兵力也都全瓦解了。法军所获得的战利品更多到无法计算,专以柏林而论,即有火
炮4000门,马2万匹、枪10万枝。拿破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得意过。以菲德烈大帝的尚武
精神培养起来的普鲁士军队,自诩为欧洲最强大的军队,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在短短的一
个月以内,作为欧洲四大国之一的普鲁士消失了,整个欧洲为之震惊,德意志各小国更是
惊恐万状,他们赶忙派人到波茨坦宫向拿破仑表示归顺。他们跪拜在他的面前,祈求宽恕
和庇护,向他阿谀奉承,保证自己对他的忠诚之心。拿破仑陶醉在胜利之中,似乎整个世
界已踩在他的脚下。

    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评价到“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看,很少
有哪个胜利所具有的决定性,能够与这个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双重会战相比拟的。不过在政
治方面,拿破仑却并未能达到他的目的。普鲁士的失败并不曾使英国退出战争,而也正是
因为这点,才使这两个会战在历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此之后,欧洲还是连连苦战,终
至于民穷财尽,结果当拿破仑被推翻时,英国的世界霸权也从此奠定了基础。从此英国变
成了全世界的工厂和银行,这也正是拿破仑所想竭力阻止其发生的事。”

附图:

           ○埃森纳赫              ○瑙姆堡

              ○爱尔富特   ○奥尔斯塔特    ○柴茨

                          ○魏玛

                              ○耶拿 
                             ○卡拉 
     ○图林根         ○萨尔弗德

                               ○希莱兹

                                      ○普劳恩

                                  ○霍夫

     ○科堡 
               ○班堡   
                           ○贝劳斯 
○伏茨堡 

(代康编著,观沧海军事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


--
<src img="c:\windows\Desktop\36.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8.9.44.21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4.1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