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波黑内战(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3月31日01:16:26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从1992年开始,波黑内战已经打了4年多。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民族厮杀中,有 20
多万人丧生,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美丽的萨拉热窝变得满目疮痍。战争造
成的损失达千亿美元以上。到1995年7月,交战各方达成过 40多次停战协议,联合国
也通过了30多个停火的决定、决议等文件。然而,墨迹未干,战火又起。
    南斯拉夫人与波黑三大民族
    波黑内战的主体是三个同属于南斯拉夫人的塞尔维亚族、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
    斯拉夫人是欧洲大陆上古老民族之一,是操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语言的各民族的
统称,主要居住在欧洲的东部喀尔巴阡山脉至顿河、波罗地海到黑海的广袤土地上。
斯拉夫人分为三部分:东部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西部斯拉夫人,包
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卡舒布人、卢日支人;南部斯拉夫人,包括保加利
亚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人、马其顿人、黑山人和波斯尼亚人。
    南斯拉夫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居住在巴尔干半岛。公元4~5世纪,亚洲凶悍的游
牧民族匈奴人大举西进,引起了长达80年的民族大迁徙。在这过程中,一部分斯拉夫
人南下到了巴尔干半岛,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成新的民族,但不是单一的,而是形
成了许多斯拉夫民族,从而使巴尔干半岛的民族构成极为复杂,巴尔干半岛也被称为
“迷你欧洲”。
    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人不仅民族繁多,而且信奉的宗教也不同。匈奴人的西进
和欧洲民族大迁徙,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分裂。公元 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土坦丁将
首都迁到博斯普鲁斯海峡西畔的拜占庭,并将其更名为君士坦丁堡。公元 395年,狄
奥多西大帝死后,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于 476年灭亡,东罗
马帝国一直存在到1453年。在罗马帝国分裂过程中,罗马人信奉的基督教也发生分裂。
基督教内部原本就存在东派和西派。前者传播在希腊语区,后者流行在拉丁语区。两
大教派在罗马分裂后加剧分化。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为首的东部教会受东罗马控制,
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则与西欧封建势力相勾结,从此两大教派彼此分庭抗礼。
1054年,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大主教互相宣布革除对方的教籍,基督教正式分裂。西
部教会成为天主教,东部教会自称为“正宗的教会”,改名“正教”。这样一来,西
部斯拉夫人和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信奉天主教;受君士坦丁
大主教控制的东部斯拉夫人和巴尔干半岛上东部的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信奉东正
教。
    以后,塞尔维亚人的宗教信仰又发生变化。在东罗马帝国卵翼之下的塞尔维亚人
11世纪曾建立过一个塞尔维亚王国,但在14世纪下半叶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灭亡。一
手持剑,一手拿《古兰经》的占领者,为了彻底征服塞尔维亚人,便对当地的塞尔维
亚人实行“伊斯兰化”,迫使他们改奉伊斯兰教,否则就要将其逐出家园。结果,居
住在波斯尼亚的一部分塞尔维亚人成为了穆斯林,意即“服顺安拉旨意的人”。但这
时的穆斯林仍属塞尔维亚族,与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同居一块土地,共操一种语
言。直到本世纪70年代初,前南斯拉夫政府才人为地将塞尔维亚穆斯林定为一个民族,
拥有与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
斯洛文尼亚人同等的地位。这样,在波黑这块土地上,主要有三大民族:信奉东正教
的塞尔维亚族,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和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族。波黑内战爆发
前夕,在440万总人口中,穆斯林族占43.7%,塞尔维亚族占31.4%,克罗地亚族占17.3%。
它们是进行波黑内战“三国演义”的“魏、蜀、吴”。
    萨拉热窝——巴尔干火药桶的导火索
    美丽的欧洲大陆南部,从西向东有三个半岛,依次是伊比利亚、亚平宁和巴尔干。
    巴尔干半岛扼欧、亚两大洲之间的交通要道,是黑海周边国家进出地中海的门户。
在巴尔干半岛的西部,有一个领土面积 5.1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它就是波斯尼亚和
黑塞哥维那共和国,简称波黑共和国。波黑共和国有一个始建于1263年的历史名城,
这就是它的首都——萨拉热窝。
    萨拉热窝地处波黑东部一块狭长的谷地之中,苍翠的群山环抱四周,清彻的米梁
茨卡河穿越市区。夏季花红柳绿,冬季银装素裹,再加上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各式
建筑,把萨拉热窝装点成著名的旅游胜地。在诸多景点中,有两个尤为引人注目,一
是普林西普桥,另一个是萨拉热窝发电厂门口的一尊白色大理石塑像。
    普林西普桥原叫拉丁桥,它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1908年,奥匈帝国取代土耳其
兼并了波黑。为了征服这里的人民,奥匈帝国1914年 6月28日在波斯尼亚举行军事演
习,把塞尔维亚人当作假设敌,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亲自检阅这次演习。不甘忍受
异族压迫的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者,气愤不过,便策划了一起谋杀事件。当斐迪南夫
妇检阅完军事演习,在波斯尼亚总督和萨拉热窝市市长陪同下前往市政厅的途中,埋
伏在路旁的塞族青年查卜林诺维奇,突然向斐迪南大公乘的汽车抛出一枚炸弹。由于
稍微迟了一点,炸弹只伤了车后的一名随行军官。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斐迪南
等人从市政厅返回车队开到米梁茨卡河上的拉丁桥时,另一名塞族青年加弗利尔·普
林西普飞身上前,开枪击毙了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次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
索。战争结束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热血青年,将拉丁桥更名为普林西普桥。在桥头
当年普林西普站立的地方,人们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嵌着他的一双脚印,供人纪念
和凭吊。
    那尊白色大理石塑像是中国人民十分熟悉的瓦尔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
黑,特别是它的首府萨拉热窝,成为南斯拉夫人民反抗德意法西斯最激烈的战场之一。
瓦尔特是一位有名的反法西斯英雄。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瓦尔特就牺牲在萨拉热窝发
电厂门前。
    两次世界大战的尘埃早已落定。欧洲、巴尔干、波黑共和国、萨拉热窝经过了45
年的和平发展,进入90年代之后,又在流血。波黑和萨拉热窝再一次湮没在炮声之中,
而且战火不断地蔓延、升温,大有再次引爆巴尔干
--
                    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中.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  
                       欢迎来crazy的主页作客:         
              http://goodgood.yeah.net   email:ecool@0451.com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iometrics.hit.edu.c]
※ 修改:·crazy 於 03月31日01:17:22 修改本文·[FROM: biometrics.hit.edu.c]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