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核危机秘闻录4—核战争幽灵出没于台湾海峡(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Nov  1 18:08:49 2002) , 转信

    台湾岛位于南中国海距中国大陆以东一百余公里处。
    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域通称台湾海峡,其中包括台湾以西的澎湖列岛和更西面的金
门群岛。上述三十多个小岛,大多离台湾都有上百公里之遥,而与中国大陆的距离却短
得能“涉水而过",而且是大陆的两处重要的海港所在地。金门在厦门对面,离厦门只有
2公里;马祖群岛位于福州以东,距福州不过10公里;大陈群岛位于中国东海,与台
湾相距200公里。
    国民党1949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慌慌张张地逃窜到台湾,但仍然控制着
金门、马祖、大陈等三十多个离大陆不远的岛屿,在这些岛屿上驻扎着军队,梦想有朝
一日反攻大陆时,以这些岛屿作为跳板。
    50年代初,国共两党的军队在台湾海峡不断发生一些小规模的冲突。台湾海峡并
不是风平浪静的。
    1953年10月和1954年5月,国民党战舰在公海将中国驶往波兰的贸易货
船劫往台湾。北京谴责美国海军提供了支持。
    一个月以后,台湾战舰又抢劫了苏联为中国港口制造的油罐。为此,苏联政府向华
盛顿发出官方抗议。
    1954年7月16日,《人民日报》对国民党的"海盗行为"和美国"后台的支持",
进行了强烈谴责,指出: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和国民党狼狈为奸,在靠近台湾的海域
劫持了70多只属于中国的货船或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外国的货船"。
    英国人明智地认为,由金门、马祖等岛屿所引起的争端,是属于中国人内部的争吵,
其他国家不应介入。
    然而,美国当局并没有从朝鲜战争中吸取教训,在台湾海峡的争端中继续干涉中国
内政,执行侵略政策,依赖核优势,不断对中国进行核威胁。这样,从1954年9月
开始,就出现了长达九个月的危机局面。在这段时间和以后一个时期,美国多次扬言要
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核战争的幽灵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4.1美国人为什么迷恋于"持索捕风"?

    中国古诗云:“持索捕风何时得,将刀斫水几时断?"这诗句的意思是不要树立不切
实际的目标,办无法办到的事情,否则就会劳而无功。
    50年代美国帮助蒋介石控制金门、马祖的举动和对中国进行核威胁,实质上无异
于"持索捕风"、"将刀斫水",然而美国当局却执迷不悟,对"持索捕风"极为热心。这是
为什么呢?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称霸世界的野心,使得美国的决策者利令智昏,失去
了明智的判断能力。称霸世界的野心,使美国当局作出了三个带有偏见、失去理智的判
断:(1)中国是一种可怕的力量;(2)放弃金门等岛屿必然引起可怕的连锁反应;
(3)核武器同其他武器一样是可用的。
    50年代初,白宫有一份报告,题为《美国对共产党中国的政策》。该报告认为,
中国有一种可怕的力量,必须设法削弱、孤立中国,并且提出了"削弱中国势力"的战略。
50年代朝鲜战争以后的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美国颠倒黑白地把中国看作侵略者,
称中国为"亚洲的赤色帝国主义",把中国作为最大敌人之一,用长崎包围战略体系与之
对立。正是这一战略和政策,给中国带来了极大威胁。从1950年的朝鲜战争起,一
直到60年代末的越南战争后期,由于美国当局的错误政策,美中两国一直处于剑拔弩
张的对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美国积极向台湾提供军援以阻止共产党占领台湾海峡的
金门等岛屿,这当然不足为奇了。
    中国近海的金门和马祖群岛,都在中国大陆的大炮射程之内,两个群岛加在一起,
总面积不足一百平方英里。在许多人看来,为这些没有多大价值的小地方与中国公开对
抗,甚至冒核战争的危险,显然是荒谬和愚蠢的。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之所以公然宣布
美国对"保卫"这些岛屿有很大兴趣,原因之一就是害怕引起连锁反应。因为他们都认为,
"如果袭击或是投降使金门失守",可能的结果将包括通过"颠覆和(或)军事行动"使台
湾失守,几年后整个西太平洋的"多米诺骨牌"都将倒下,最后,"具有巨大工业潜力的日
本很可能会落入中苏轨道"。一句话,在他们的想象中,"多米诺效应"在远东引起的后果,
远比中国大陆被接管的后果更深远和更具有灾难性。
    在这种连锁判断中,最弱的一个环节,就是第一个环节,它把金门失守和台湾失守、
远东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因此,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实际上成了蒋介石及启发言人、
支持者所宣称的观点和主张的俘虏。他们两人都认为,一项躲避保卫金门和马祖的决定,
可能对台湾的中国人的精神造成致命的打击。从金门和马祖撤退以及"为此我们不得不施
加的压力,将严重损害福摩萨(即台湾)非共产力量的士气和效忠,以后我们就指望不
上他们了"。
    正是这一信念,驱使艾森豪威尔下决心帮助蒋介石守住金门和马祖。同时,他也清
醒地估计到,如果共产党对两岛屿发动全面攻击,不求助于使用核武器,就不可能进行
成功的抵抗,他知道,这将是他的指挥官们所要坚持的建议。他本人同意杜勒斯的观点,
一旦参战,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挽救岛屿。
    相信原子弹可以使用,是台湾海峡核危机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有限核战争"的战略设想,虽然在50年代末才被系统化(1958年基辛格的
《核战略和外交政策》、1960年赫尔曼·康恩的《论热核战略》和《关于战争升级》
是主张"有限核战争"的代表作),但在50年代初,美国决策者就已自觉不自觉地按照
"有限核战争"的战略设想行事了。
    所谓"有限核战争",就是不使本国遭受核战争的巨大破坏,把自己拥有的战略核武
器当做威慑力量加以炫耀,而在0局部地区对核武器加以战术上的控制使用的一种战争
方法。如对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这种有限区域,分阶段地发射一、两枚核炸弹或核导
弹等有限核武器,通过这种核攻击,使对方看到核武器的威力,迫使对方投降。如果对
方不投降,就加以威胁:你不投降,就将继续用核武器打击你们,并毁灭你们的国家!
    1953年10月30日,美国政府在其印发的一份代号为NSC-1622的文
件中,就要求建立一种以核打击能力为基础的强大的军事态势,使美国及其盟国的部队
能迅速对冲突作出有力的反应,并在核冲突中保证胜利。美国宣称,印度支那和台湾"在
战略上是如此重要,如果对它们进犯,可能会迫使美国使用军事力量进行反击。……在
与苏联或中国的敌对冲突中,美国将认为核武譬如同其他武器一样是可用的"。
    1954年1月,美国战略空军司令G·勒梅将军说:“在朝鲜没有合适的战略空
投的目标。然而,我可以在中国的东北和苏联的东南部合适的地方投几颗原子弹。对于
朝鲜和印度支那这样的'扑克牌',我们……在有些情况下,应该尝试提高赌注。”
    白宫的一份文件《美国对共产党中国的政策》认为,"在与中国全面冲突时,美国的
力量(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武器)将给中国共产党的空军和地面装备以致命打击";并且
指出,这样做,"或许会消耗掉美国原子弹储备的一个相当的比例"。
    1954年8月3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宣布,美国将向台湾提供军援,"以阻止共
产党占领台湾",并将与台湾进行签订军事条约的谈判。此后的第二周,中国人民解放军
炮艇与国民党军舰在海上相遇时发生激烈战斗,国民党"副总统"也狐假虎威地宣称,他
将不在乎反攻大陆的战争"最终成为全面毁灭的原子战争"。
    台湾海峡的核危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延续的。

    4.2重炮轰金门引起的恐慌

    1954年9月3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正在马尼拉参加东南亚联盟组织成立大会。
为了反对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打击蒋介石的气焰和回击国民党军队对东南沿海的袭扰,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奉命用重炮连续轰击由蒋军驻夺的金门。
    美国把蒋介石集团视为盟友,从朝鲜战争以来,美军第7舰队一直在台湾附近水域
巡逻,"防止"共产党攻占台湾。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虽然亚洲总的形势得到了缓和,
但美国仍然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它以日本为其东方的主要战略基地,武装台湾,插足
越南,加紧控制亚洲其他国家,有计划地部署包围中国的军事阵地。
    美国有人惊呼,炮击金门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美国代理国防部长罗伯特
·安德森不无惊慌地向艾森豪威尔总统发出警告说,解放军这次炮击的强度之大,极像
是发动一次全面攻势的前奏。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炮轰金门几天之后,向国家安全委员
会发表讲话,称这次危机是一个“可怕的两难困境"。蒋介石更是慌了手脚,在金门受到
炮击之后,一下子就往那里派去5万多正规军加强防守。
    从1949年以来,华盛顿为了支持和帮助蒋介石政府,已向台湾提供了16亿美
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根据前不久披露的历史文献记载,艾森豪威尔当局曾秘密地向蒋
介石承诺,如果人民解放军发起进攻,美国会帮助他保卫金门和马祖。现在,金门遭到
炮击,美国会不会为了几个对台湾的防御没有多大价值的小岛而大动干戈,与中国打一
场大仗呢?艾森豪威尔后来回忆说,在炮击开始之后的九个月里,美国为了支持在台湾
的国民党军队,不得不卷入一场几乎造成"美国与它的所有盟邦分裂"的危机之中,也差
点使国家走向"战争的边缘"。
    从一开始,白宫内部就有分歧。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阿瑟·W·雷德福海军上将代
表参谋长联席会议大多数成员宣称,对这些岛屿进行全力以赴的防御对于保卫台湾来说
是至关重要的,他还提出如果中国对台湾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美国就应动用原子武器。
这是雷德福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第三次建议对中国采取侵略行动,包括投掷原子弹。
艾森豪威尔则担心地说:“如果我们进攻中国,我们将无法限制我们的军事行动,就像
在朝鲜一样。……如果我们打一场全面战争,合乎逻辑的敌人将是苏联,而不是中国,
我们将必须在那儿打仗。”
    然而雷德福则说,美国"应为在全球反对共产主义的战斗中表明立场"。他于9月1
2日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称,对中国"除了被迫进行一场全面战争之外别无选
择,否则我们将使美国一直受消极政策的影响,从而会逐渐在局部冲突中丧失自由世界
的力量"。因此,不顾艾森豪威尔的训斥,雷德福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仍然认为,"如果中
国进犯,美国将狠狠地打击中国大陆"。
    但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大多数成员则不愿意看到与中国再进行一场战争,因而与
雷德福的好战路线相去甚远。国防部长查尔斯·威尔逊担心美国的卷入会使美国陷入中
国内战的泥坑而不能自拔。艾森豪威尔则对这些小岛对台湾的军事重要性表示怀疑,尽
管他相信丧失这些岛屿将沉重地打击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但还是怀疑有没有必要非要靠
战争来保住这些岛屿。因此,艾森豪威尔对雷德福说,美国尚未与蒋介石签订过条约,
未经国会批准,总统不能把美国投入对中国的战争,特别是为了像金门和马祖那样微不
足道的小岛的命运。他告诉参谋长联席会议,如果中国人进攻台湾,第7舰队应采取守
势;同时他将立即要求召开国会会议。在"国会考虑这一问题期间"将不援引大规模报复
理论,不对中国大陆进行报复。
    同样,杜勒斯这时既不赞同与中国全面开战,也不愿意看到这些岛屿上的军队被迫
投降。他与艾森豪威尔都企图找出一个既支持国民党当局,又能缓和目前紧张局势的办
法。
    在其后的数周里,艾森豪威尔当局在公开场合指责"共产党的威胁",反复强调美国
支持国民党保卫台湾和澎湖列岛。但是,为了使北京摸不透华盛顿的意图,也为了不疏
远那些强烈反对美国卷入大陆沿海地区冲突的欧洲和亚洲盟邦,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没
有明确地指出美国对国民党的承诺是否还包括保卫靠近大陆的这些在国民党军队控制之
下的群岛。为了增强美国的外交地位并"限制"这次危机的发展,杜勒斯奔走于西方国家
之间,企图让联合国通过一项停火计划,并让这些沿海岛屿实现所谓"中立化"。
    为了粉碎美国这一争取"中立化"的阴谋,1954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
了其他国民党军队驻守的小岛。11月23日,中国宣布对13名在朝鲜战争期间在中
国上空被击落的美国飞行员的判决,他们均以间谍罪被判刑,刑其从4年有期徒刑到无
期徒刑不等。
    至此,1954年即将结束。在这一年之内,白宫的专家们曾五次劝说艾森豪威尔
对中国进行核攻击。第一次是在4月越南奠边府法军告急的时候;第二次是在5月奠边
府陷落的前夕;第三次是在6月下旬,当法国说中国空军即将参加印度支那冲突之时;
第四次是在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和马祖之间;第五次就是在11月中国宣
布对美国飞行员判处徒刑之时。这五次建议虽然都未被艾森豪威尔采纳,但是,为了对
"迅速增长的苏联和中国的威胁"作出反应,艾森豪威尔还是于12月1日会晤国防部长
威尔逊和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斯特劳斯,安排"增加在海外部署"美国的核武器,让他们放
手执行一项把36%的氢弹和42%的原子弹部署在海外的计划。他还指示斯特劳斯把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对原子弹的控制权移交给国防部。
    同时,为了打消蒋介石对华盛顿是否真心支持国民党的疑虑,艾森豪威尔于12月
初与国民党缔结了臭名昭著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这一条约明确覆盖了台湾岛、澎湖
列岛和签约双方一致同意的其他国民党控制区,并宣布对"缔约国"任何一方的武装进攻,
将被认为是对另一方的战争行为。
    作为对这一"条约"提供的保护的回报,也为了确保美国不会立即被卷入一场与中国
的战争,华盛顿要求蒋介石秘密起誓,在没有得到美国明确许可的情况下,台湾不得再
对大陆采取任何进攻行动。
    12月20日,蒋介石的"外交部长"叶公超来到华盛顿与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会谈。
叶说,如果美国宣布为驻守金门和马祖的国民党军队提供后勤支援的话,这"将是一个很
好的心理战的行动"。但是艾森豪威尔说,他觉得"对于中国大陆这些岛屿采取的任何行
动,最好是根据价值,一个一个地处理"。艾森豪威尔还对叶说,在"这些暴露的小岛上
不断增加兵员是一个错误"。于是,他打消了叶对封锁大陆可能抱有的一切希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 修改:·ersy 於 11月09日10:11:38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