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鲜为人知的1988年中越南沙之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06日15:24:27 星期四), 站内信件

鲜为人知的1988年中越南沙之战 (阅览187次)

  这一天,一九八八年三月十四日。
  上个龙年的今天,在南沙群岛爆发了一场小规模海战,史称“三·一四”海战。
  许多关于此战的评论着眼于战果和过程,今天我愿再次追寻当时情景,怀念那些为
人忽略的英雄。
  80年代初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上进精神的时代,人们盼望弥补失去的10年时光。为
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人民解放军裁军百万;同时军工企业要大规模军转民。当“让
一些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响彻城乡大地,个体户雨后春笋般崛起于街道两旁时,大部分
的军工企业陷入困境。大批曾是重点的军工科研项目或下马或缓建,“造导弹不如买茶
叶蛋”的俗语正是当时真实的写照。
  随着改革的深化,失误随之而来。经济过热、价格双轨制造就了第二批新贵;军费
面对极高的通货膨胀,不升反降,军队要忍耐。南海舰队舰艇的失修率高达30%以上。当
绝大部分城乡居民享受和平红利,歌舞升平之时;军工只能靠两伊战火勉强维生;军队
则下海经商。表面的和平侵蚀了军队的肌体,大批精英离开部队,投身商海。
  至1988年,南沙的矛盾愈发尖锐。为进行联合国委托的74号海洋观测站建站工作,
海军编队在陈伟文少将的带领下,前往南沙永暑礁海域。越南判断在苏联海军的威慑下
,在远离中国大陆的南沙海域,中国海军无法有效地进行攻击作战;中国国内通货膨胀
率居高不下,经济改革陷入困境,面临调整;而外交上又希望加入世贸组织,不可能选
择此时发动军事打击。(非常讽刺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也没能加入该组织,它倒颇似中国
头上的紧箍咒,只是这咒语不止唐僧一个人有,连越南、菲律宾、台湾地区都会不时祭
起这法宝)但越南没有看到的是:苏联深陷在阿富汗山地游击战的泥潭中,已无力南顾
;中国的改革开放虽遇到了经济过热的难关,但它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海洋对未来中国复
兴的意义。
  1988年1月31日下午4时,海军在永署礁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2月18日,龙年的大年
初二,中越两军在华阳礁对峙,后越军撤离。3月14日,越军趁夜间1时低潮登上赤瓜礁
。海军分属东海、南海舰队的502、531、556三艘导弹护卫舰巡视赤瓜礁海域。7时50分
,海上指挥陈伟文向502舰政委李楚群下达登礁命令。8时20分,陈伟文下令驱逐礁上越
军。8时47分,越军开火。我登礁人员开火还击并后撤,以利舰炮发扬火力。9时15分战
斗结束,我海军舰艇击沉越军604船、605船,击毁505舰(该舰原属南海舰队,1974年3
月赠送越南),毙、伤敌60余人。俘虏越军40多人,其中中校军官一人。我舰艇轻伤三
艘、牺牲6人,伤18人。  
  战斗结束,战士兴奋异常,而指挥员陈伟文少将却在等待上级指示。直到傍晚,传
来消息中央军委通令嘉奖,肯定海上指挥坚持自卫原则、严守战场纪律、打出了国威军
委。
  为避免打胜仗后部队松懈和越军利用空中优势报复,海上指挥陈伟文命令向越南海
岸线前进,让各舰特别是531舰(该舰为我国建造的第一艘对空型导弹护卫舰,装备有2
座HQ-61双联装带弹库舰空导弹系统)作好反空袭准备。各舰均感责任重大,各战位保持
高度警惕。直到到达集结点之后,陈伟文才宣布海上编队已返回我国领海。整个撤离战
场过程仅海上指挥部和各舰少数人掌握航线,海军将领的指挥水平令人佩服。
  此战之后,越军舰船闻风丧胆,纷纷躲避,甚至悬挂医院船标志以示无害。再次证
明对以武力炫耀者,须以武力还击;仅凭外交部的照会去要求主权,无疑是天真的一纸
空文。
  此战之后,我海洋观测站建站工作无人干扰。
  我们打了胜仗,当然有人不舒服。苏联就不用说它吧,它已经灰飞湮灭了。有着觊
觎之心的东南亚国家难免心怀怨恨,西方国家照例指责中国扩张,威胁邻国安全。(中
国和别国和平共处时他们还要制造些事端,何况此时)
  我感到悲哀的是:3月15日,海战的第2天,新闻媒体在广州街头随机抽样调查,10
0个人中有97人不知道就在昨天,南中国海上人民解放军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击
败了越南入侵者。广州是中国大陆距离南海最近的省会。
  我感到悲哀的是:当海上指挥陈伟文少将的名字出现在西方各大媒体的标题,为人
民海军、人民共和国赢得尊敬和荣誉时,中国媒体对此保持沉默。
  打了胜仗的将军不应该受到冷遇,难道我们这样对待民族英雄吗?
  我感到悲哀的是:今天南沙的岛礁上依然飘扬着异国的旗帜,当我们贫困地区的儿
童为了五元钱不得不辍学,文莱酋长正在用南沙石油赚来的美元在豪赌;我们的渔民在
自己的领海捕鱼时要遭到别国军舰的驱赶,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感到欣慰的是:从此海洋国土的概念深入人心,南沙的意义今天对于多数人已不
再陌生。
  站在今天的角度,80年代,军工和解放军经历了巨大的反差,可称大起大落。当他
们付出代价之时,中国正在前进;在60年代,献身于国防事业是为了国家的安全、民族
的尊严;在80年代,为了服从经济建设大局,他们需要安于贫困;特别是在其他人都富
起来的时候。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悲剧。当他们希望摆脱十年动乱的阴影,好好干
一番事业时,这事业已不再需要他们。打击他们的不是命运,而是时代变迁(尽管时代
变迁也可以说成国家的命运)。多数人在此刻没有抗拒变迁的勇气,会逃避或心灰意冷
。但是总有那些矢志不移的人们,为了多数人的安全;为了国家的强大而不懈努力。虽
然他们的功业有大有小,虽然时代在变迁,他们的成就会随之褪色,虽然人们的评价标
准在改变,后来人会觉得难以理解;但是他们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意志和精神却令我
们景仰和惭愧。/中华网
                                    挥师三军新闻更新系统 @2000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22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