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LION), 信区: Green
标  题: 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04日11:16:5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西沙群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与东沙、南沙、中沙群岛共同称为南海
四大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50年代中期,南越政府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并开
始派兵占领了西沙永乐群岛的一些岛屿。至1973年8月底,南越军队已侵占了中国南沙、
西沙群岛的6个岛屿,9月,南越当局又非法宣布将南沙群岛的南威、太平等10多个岛屿
划入其版图。1974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再次重申南沙、西沙、中沙、东沙
群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决不容许任何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但南越当局不顾中
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1月15日至18日先后派驱逐舰“陈庆瑜”号、“陈平重”号、“李
常杰”号和护航舰“怒涛”号,侵入西沙永乐群岛海域,对在甘泉岛附近生产的中国两
艘渔轮挑衅,无理要求中国渔轮离开甘泉岛海域,并炮击飘扬着中国国旗的甘泉岛,强
占金银、甘泉两岛。
  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反击侵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奉命派出猎潜艇27
1、274号(称271编队)和扫雷第10大队的396、389号舰(称396编队),于17日、18日
进至西沙永乐群岛附近巡逻,海南军区派出4个民兵排,随海军舰艇进驻西沙永乐群岛的
晋卿、琛航、广金三岛,281、282号艇(称281编队)驶抵永兴岛附近,执行机动支援任
务;舰队航空兵和广州军区空军派出部分飞机支援舰艇编队行动。
  18日上午,南越驱逐舰“陈庆瑜”号和“陈平重”号侵入甘泉岛附近海域,冲撞中
国407号渔轮,渔轮驾驶台被毁。19日晨,南越海军两艘舰由广金岛西北向中国巡逻舰艇
接近;两舰由金银岛以南向琛航、广金两岛接近。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按照广州军区的部
署,命令396编队进至广金岛西北面拦截南越“李常杰”号、“怒涛”号舰;271编队进
至广金岛东南海面,监视“陈庆瑜”号、“陈平重”号舰。南越“李常杰”凭借装备优
势,从中国海军两舰中间冲过,靠向琛航、广金两岛,并以4只橡皮舟运送40多名官兵登
陆,向中国民兵开枪射击。中国民兵被迫自卫,毙敌1人,伤3人,击退了南越侵略军。
10时22分,南越4舰同时向中国舰艇编队发起攻击,中国海军编队奋起还击,271、396编
队4艘军舰在吨位小、火炮射程近的情况下,采取近战战法,发挥小口径火炮射速快的优
点,迅速压制了南越军舰的火力。经一个多小时激战,南越4艘军舰全部受伤,中国海军
274艇也在激战中中弹,389舰中弹起火。在389舰上战斗的官兵,一面向南越军舰射击,
一面抢险。在汹涌的海水从弹洞涌入弹舱和主机舱的关键时刻,身负重伤的郭玉东奋身
扑向弹孔,脱下身上的呢水兵服裹在堵漏塞上,全力堵漏。漏洞被堵上了,郭玉东却保
持着堵漏的姿势壮烈牺牲。他的英勇行为,被誉为“海上黄继光”。机舱内的5名战士,
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坚守岗位,全部壮烈牺牲。经舰上官兵英勇搏斗,保住了军舰,
迎着“怒涛”号冲去。受伤的389舰舰体倾斜,行动缓慢,南越军舰“李常杰”号见状,
掉头袭击389舰。正在389舰准备与敌同归于尽的关键时刻,396舰迅即转向,迎战南越“
李常杰”号舰,掩护389号舰撤出战斗。
  南越4艘军舰见态势不利,向外海逃窜,其“怒涛”号因遭重创,行动迟缓。此时,
在琛航岛以东海域待机的281、282号艇迅速出击,冲向“怒涛”号一同开火,14时52分
,南越军舰“怒涛”号被击沉。
  19日,榆林要塞区3个步兵连、1个两栖侦察队和部分民兵等分队共500人,于20日8
时前分批抵达永乐群岛海域。9时35分,步兵分队在海军航空兵掩护下,由舰艇和渔轮输
送至甘泉、珊瑚、金银3岛,发起登岛作战,至13时45分收复3岛,全歼了入侵该3岛的南
越侵略军。
  西沙自卫还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共击沉南越护航舰1艘,击伤驱逐舰3艘
,毙伤百余人,俘49人,收复被南越侵占的永乐群岛中的3个岛屿,捍卫了中国南海主权

  这次作战,是人民解放军首次在远离大陆的领海进行的海战和收复岛屿作战。战区
指挥部周密制定作战计划,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实现了海军和登岛分队的密切协同;参
战部队严格执行不打第一枪的政策纪律,保证政治上的主动;在装备占劣势的情况下,
采取灵活的战术,敢于集中兵力打近战,创造了以小舰打大舰的成功战例;战区人民积
极支援作战,保证了作战的胜利。 
--

                         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