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qiangzhang (爱吹牛的馋馋), 信区: Green
标  题: 他距敌人仅六米---记战地摄影记者柳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26日11:06:49 星期五), 站内信件

    1988年3月在艰巨里程全国摄影大展中,解放军某部基层摄影干事,名不见经传的业
余记者柳军脱颖而出。他的战争记实组照《不要忘记他们》,最近距离的记录了1986年
5月至1987年5月,我军在云南前线进行的大搏杀。毫不避讳地记录了战争的残酷。摄取
了残酷战争环境中战士血肉丰满的形象。当人们为每一个悲惨壮烈的瞬间而震撼而战栗
的时候,也许不曾想到,照片的作者是怎样一次次从死神的指缝里滑过,不惜以生命为
代价,才把这些非凡的时刻,作为对死者永远的纪念,留存在胶片上。
    向导演摆拍“战地新闻”之风挑战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官兵和摄影同行都在议论,部队新来的这位满脸落腮胡子,不
善言谈的小个子战地摄影记者是个怪人。到不是因为他性格孤僻,秉性古怪,而是因为
他所在部队无参战任务,却拼命要求上前线,而部队在文山训练基地热火朝天的近四个
月临战训练中,几乎所有的同行都在尽情拍摄那些后来被冠以“老山前线战地摄影作品
”之名,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镜头时,他竟未按动一次快门,他就是柳军。
    柳军漠视将临战训练演化为直接的战斗场面摄影的做法,引起了同行们的不满和指
责。有位上级机关的摄影干事竟然指着柳军说:“你小子这么做,拍拍良心对的起谁?
”你还是人吗?”柳军不吭声,他心里有自己的想法。象这样制造出来的战场摄影,在
临战训练中,轻易创作出来“抢救伤员”,‘监守哨位,’‘跳出战壕’,面对照相机
镜头向“敌人”扫射的作品,以至导演出双眼蒙上纱布“拼死不下火线”,移植出沂蒙
山抗战时期英嫂给战士喂奶等内容的镜头,才真正对不起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与良心,
对不起那些为保卫祖国捐躯的烈士。
    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偏要去
    1986年4月6日,柳军的帐篷里钻近来一个陌生的客人,即将要开上老山前线的二连
副连长林芳。
    “哥们,给我一台傻瓜相机,咱自己记录自己,也省的你们这些长兔子腿的上去挨
枪子。”
    柳军不解的问:“我上去给你们照就行了,要什么照相机?”
    “什么,你们去?别让人笑掉了大牙。”林芳一脸轻蔑。
    原来林芳要去的405阵地是前言上最恐怖的地段,自1985年12月2日被我军收复后,
还没有一个正连职的干部上去过,更别说机关干部了。林芳把嘴一撇:“别他妈吹大牛
了”
    柳军一下子被激怒了。他愤然指着林芳的鼻子,大吼:“我柳军要不上你那阵地,
就不算一条汉子。要相机,你甭想”
(略 )
    5月24日夜他听说一营三连遭敌偷袭,有个战士受了致命伤,第二天凌晨,炮火刚刚
平息,柳军就冒着小雨,光着膀子爬向三连。伤员周争拾已从前沿哨位被抬到了三连部
。双腿数条血管被手榴弹炸断。敌人夜里偷袭不成,丢下两具尸体后便用及猛烈的炮火
覆盖阵地直到凌晨。由于卫生员上不去,已经失血过多牺牲了。柳军双眼瞪着头垂在担
架下面,看着两腿血肉模糊的尸体,听着抬担架的战士诉说周争拾昨晚被炸伤后,惨叫
不止的情景,心理十分难过,这目睹的死亡,对他刺激太大了。当晚,他不听任何人的
劝阻,痴呆呆的竟摸进了踞敌300米的144阵地,并要求去全团最危险的阵地-距敌仅6米
的哨位——405阵地8号哨位。吓的连长当晚命令战士们绝对死死看守他。上了阵地还受
人监视柳军心里极端痛苦。他象喝醉了酒,胡话不止。生命已成了一个无关的符号,可
有可无,几十名战士看了他一宿,生怕他闯出去。
    在距敌人仅六米的哨位
    第二天一早,柳军偷偷叫了一个架线兵,要求陪他穿越60多米的死亡地带,去143阵
地。这60多米没有任何屏障。三面环有敌人迫击炮,直瞄火炮,机枪,狙击步枪,冲锋
枪等火力交叉控制。地面是一片焦土和被炸的粉碎的石灰岩。炮火每天都要把这里疏松
几遍。柳军和架线兵身穿破烂的作战服,确定危险不高于50%后,一前一后跳出工事,疯
狂的蛇形急奔。大约敌人折腾了一夜,早上也迷糊了。竟未发觉,他一头撞进了143,5
号哨位。这个哨位是一片乱石支撑,四面透风,由四个战士常年监守。洞内石壁上都是
从不同方向射入的枪弹留下的班驳的白点。柳军倚在一个被石头堵住的射孔上休息。战
士警告他,那里常有敌人狙击步枪的子弹打近来。心绪烦乱的柳军说,打吧,本人命大
,死了活该。傍晚他拍下了战士坚守洞穴生活的照片。9点又开始向405阵地运动。143与
405阵地间隔一片数百米裸露的上下山坡。这里的经验是当望见越方境内小青山上一片被
炮弹打成焦土的黄色地带,渐渐被夜幕完全吞噬后,敌人的炮火便要封锁覆盖这片敌我
阵地衔接的暴露地带了。目的是怕我军埋伏下来进行偷袭。最佳的穿越时间是,天刚黑
下来,敌人炮火尚未开始前的大约20分钟。
    柳军要去405阵地让人慌了神,经反复请示研究后,决定将他夹在4名运物资的军工
之间过去。这段路上前不久曾发生了两件可怕的事情。一次是5名军工半夜运物资回来,
突然变成了6个人,这无疑是跟上了越军特工人员。军工不敢轻易开火,怕西面八方的火
力压过来,谁都难逃厄运。因此,极为紧张的变换各种危险的动作,企图甩掉或擒拿这
个钉子。狡猾的越南特工,经验十分丰富,几次在军工欲动手时,躲了过去,直至军工
走入我方阵地,才幽灵一般的消失。随后,几十名侦察员在此埋伏了一个星期,再未出
现上述情况。另一次也是军工半夜运物资归来,突然遭到敌人几处火力交叉袭击。时间
掌握之准确,行动之突然迅速,火力网配备交叉范围之明确,险些使军工丧命。这证明
,越军特工在此做了大量工作。从此,谈虎色变的恐惧,一直笼罩于此地。柳军要和军
工穿越此地,简直是吃了豹子胆。
    5月27日晚上,天色阴沉,5个人的心几乎都提到了嗓子眼,行动似兔子一般敏捷,
才闯过了这道鬼门关。当他一头栽进距敌仅六米,林芳坚首的8号洞穴哨位内,简直惊呆
了。8号哨位是一块伫立在山顶上的巨石构成。我方在岩石上部掏的洞里隐进5个战士。
越军在岩石下面掏的另一个洞里钻进了6.7个人,。上下两个洞仅距六米,堪称世界战场
上寸土必争的奇景。下边越军洞里的烧饭味,潮湿的霉味,尸体腐烂味,大小便的恶臭
,汗臭,死老鼠的臭味全绞在一起冲进上方的洞里。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林芳和4个战士
全都赤条条,一丝不挂,积压在不足2.5平方米的洞里。耐着30——40度的高温,几乎难
以喘息。烂挡,烂胯,周身皮肤发炎长疮,使这些战士坐不得卧不得,还得应付随时爆
发的战斗。柳军坐在洞内哗哗流汗,林芳却因为怕敌人听见把头捂在能挤出水的被子里
打电话。143阵地的哨位报告,柳军刚离开5分钟,越军的狙击步枪就打在他刚呆过的地
方,称他真命大。
    半夜1点,敌人大约觉察出上面洞里有异常情况,便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柳军起
初还以为是老鼠在洞口折腾发出的声音,要去看看,林芳死命用身子压住他,警告他别
动。外面的声响不断加剧,值勤的战士已经从洞口撤回洞内。柳军开始紧张起来,他甚
至想到自己今晚必死无疑。2分钟后,临近的几个哨位也相继报告发现异常情况。这时柳
军所在的8号洞口出现了剧烈的摩擦声。5个战士全部手持武器,做好最后的准备,林芳
在电话中命令6号哨位拉响设在8号洞口的光荣弹,那边猛一拉,无效。肯定光荣弹的拉
线被敌人搞断了。林芳又命令拉响另一个,也不响。这证明事态极为严重。如果压在洞
口的越军不受到突然打击,我军贸然出动,必定伤亡惨重。况且被堵住的洞口,随时都
有被塞进炸药报手榴弹,造成全军覆没的危险。无奈,林芳又紧急命令洞口没有情况的
哨位向此投弹。话音刚落,两颗手榴弹就相继在洞口炸开了。洞内的战士一拥而上,各
种火器向外齐射。紧接着,整个阵地上各种枪炮声响成一片。柳军想钻出洞外拍照,被
一个战士拼命拖住,还挨了几脚猛踹。第二天早晨,洞口发现两枚未引爆的苏制手榴弹
,没有发现越军的尸体。3班长李树军右臂被弹片击伤,林芳用镊子给他取弹片时,柳军
拍下了他痛的呲牙咧嘴的照片。接着他又拍下了这个洞穴的裸体官兵。(略)
    柳军此时已奠定了要献身前线战士的感情基础,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超越。不过,和
那些记者根本的差别是,这种拍摄不是在百里之遥的后方,而是在敌人眼皮底下的前沿

    前线不只有杀敌豪情
    军事新闻摄影多年形成的僵化政治概念,把军人作为一种隔离于普通人的政治畸形
人加以系统的神化,完美塑造了一个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特殊人类群。这就难怪一组《出
征》画面仅仅出现了几滴眼泪,就被某些人说成是为越南人提供炮弹。 (略)
    1986年10月25日。柳军钻进三面受敌,距敌三十几米,战事频繁激烈的左二阵地哨
位里。拍下了战士惠帮利默默无语的愁容。惠的爷爷住院欠债,父亲和叔叔为了承担老
人2000元债务而发生口角,母亲被叔叔打伤住院,哥哥为此出走新疆……(略)
    1986年5月19日下午,柳军在南温河第一野战医疗所目睹了战士齐常富被越军地雷炸
伤双腿和右臂的惨状,那撕心裂肺的惨叫震撼了他的心。当齐被抬上手术台时,大睁着
痴呆的双目,在半昏迷状态中无限痛苦的向医护人员说,我能坚持住。柳军要求拍这位
裸体伤员的手术过程,遭拒绝,他仍固执的按下了快门。
    上一张柳军作品,猫耳洞中牺牲的我军战士.这张照片的名字好象是战士门冒着炮火
用棉被给被空爆弹炸成蜂窝状的**盖上。还有一张烈士上前线前在卡车上挥手的照片。

照片的名字
宋建平在1月5日战斗中被敌人空爆弹炸死,指导员汤健康和一名战士冒着炮火用棉被盖
上他的遗体。
另一张照片
战士宋建平上阵地屯兵埋伏前,从军车上探出头来向战友挥手到别。
    1987年4月29日下午,一炮连的战士在文山县西山脚下,为1月5日收复310阵地牺牲
的12班班长康世彬送行。柳军在上午全团召开的追悼30位牺牲的干部战士大会上,曾拍
下了几位蹲坐在会场中心,默默望着天空和土地直勾勾发呆的战士,与此相伴的是一片
沉闷的低声啜泣。很难说清楚,谁比谁的内心更痛苦更哀伤。一个哨位里2-3个战友,坚
守一年下来,竟剩下孤身一人,而且活着的人,大多数是死去的人用生命换下来的。此
时此刻,是黄泉路边的最后诀别。用任何描述痛苦忧伤的文字都不足以刻画战士的绝望
心绪,惟有着照片最真实。
    在为康烈士送行之始,一位小战士走出队列,恭恭敬敬斟上一杯酒,泼在班长的遗
像前,哇的一声狂嚎起来。他是曾被康救过的战士之一。1.5战斗一开始,康操作的直瞄
火炮便以极其精确凶猛的火力摧毁了越军前沿的众多火力工事。炮管都打红了。敌人在
付出惨重代价后,集中了一线二线的多处直瞄,曲射炮,对准了这门威胁极大的直瞄炮
。数十发炮弹落在康炮位的周围,他毫无惧色,拼命还击。十多分钟后,越军的一发直
瞄炮弹命中了他的炮位……
    柳军只顾追着拍摄这位号哭的小战士,直入队列。突然,他一回头,发现康所在班
的9名战士已全部默默走出队列,齐唰刷的跪倒在班长的遗像前,行叩重礼。这无言的悲
壮之举,将一天的追悼会推上高潮,这些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的普通农民家庭的战士,在
南疆的热土上,把献给祖辈父母的感恩大礼,献给与父母同恩的战友——自己的班长。

    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
    1986年12月25日,柳军在收复310阵地的火力队出征誓师大会上,首先拍下了火力队
7班长赵泽奇写在棉衣上的遗书:棉衣三件,请送交赵泽奇。86.1.4。他说,他自打一上
阵地,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1987年1月5日凌晨三点,奇袭队在夜幕的掩护下,顶着飘洒的小雨全副武装,缓慢
小心的爬向敌阵。在距敌哨位洞口仅2-8米之间埋伏下来。在此期间,我军不时地零星发
射炮火,造成与往日一样无战事的夜间态势。柳军带着两台分别装有24毫米镜头,28-1
00变焦头的理光和一台傻瓜。多口袋的帆布作战背心中插满了备用胶卷,止血带,急救
包。一颗随时准备引爆身亡的光荣弹吊在胸前。他夹在第一突击队32名战士的中间爬上
阵地,他们将在这里潜伏到黎明。
    大约6点55分,越军向突击队潜伏的地方发射了一颗威力颇大的枪榴弹。紧接着阵地
上窜出来6个越军,又向我潜伏阵地发射了6发枪榴弹。如果再这样下去,我奇袭的计划
就有可能暴露。前沿指挥所当即决定,立刻发动攻击。这时天刚蒙蒙亮。
    奇袭队长在7点07分时准确的打了一梭曳光弹,给我方直瞄火炮指示目标。顿时,几
十门直瞄火炮疯狂的横扫敌山头的强火力点。柳军这时慌张的将相机快门调到B门,头部
紧顶在一块石头上,拍下了战斗打响的瞬间场面。突击队员如饿虎扑食,跃向敌哨位洞
口,关门打狗。两分钟之间,我军强大的炮火压住了越军310阵地周围4个阵地的10几个
强大的火力点。突击队迅速将炸药包,手榴弹和在喷火枪一齐投向穴居工事内鬼哭狼嚎
的越军。此时,战区一片火海。8分钟后,我军已全部占领敌人的表面阵地,开始了搜剿
打洞。绝望的越军后方已意识到前沿阵地丢失,迅速的将覆盖我军前沿阵地的炮火移向
了我军占领的敌人阵地。柳军此时发现突击队员李涛越入敌工事,端着冲锋枪向企图逃
跑的越军扫射。他马上拎起装有28-100的相机跟上去。趴在石缝中拍下了李涛劲射的身
影。仅一分多钟,阵地上涌起的硝烟,淹没了李涛的身影……不过三天之前,柳军还为
李涛拍摄过一张照片。那时他正把冲锋枪抱在怀里,抽着烟,等待上车去前线。。。冒
着生命危险,四个突击队员,不顾一切地拖回李涛的遗体,柳军跑过去倒退着步子,用
24毫米广角镜头连续拍下这一悲壮场面。敌人发现这一支搬运遗体的队伍,调集了强大
火力进行覆盖,空爆和地爆弹在这支队伍周围狂飞,我军炮火立即迅猛还击。
    敌人的反扑开始了。空爆弹在10几米的低空频频爆炸,沙子般散开的弹片铺天盖地
,将数名突击队员击翻。柳军藏在一个岩石缝隙中躲避着炮弹,寻找机会。敌人的炮火
越打越烈。
    8点多,一发炮弹打在柳军身边,气浪将他掀起近一米高,绑在手腕上的傻瓜被气浪
掀飞。5分钟后,震昏过去的柳军爬起来。摸摸背上没有鲜血,才知道侥幸没有负伤,他
爬起来抱着相机向后撤退。这时我军前沿观察所内的高倍率望远镜,已死死盯住柳军。
当炮弹爆炸将他身体掀起后,指挥员们都认为他确死无疑,立刻命令数十门直瞄火炮瞄
准他到下的地方,防止越军上来抢夺柳军的尸体。5分钟后柳军奇迹般的爬起来,被惊呆
了的前沿观察哨兵颤抖着,结结巴巴地报告柳军还活着,千万别开火。
    柳军死里逃生奔回我方阵地后,在被炸开顶的屯兵工事外,发现了突击队员宋建平
被空爆弹炸成筛状的遗体。也是在三天前,奇袭队集结开上前沿,柳军拍下了宋在布满
伪装网的运兵车上探头向战友告别的镜头,那一刻当然没有料到,这位年轻勇士的笑容
是他生前的最后一次暴光。指导员汤健康和一名突击队员正在用棉被冒着敌人的炮火掩
盖上宋的遗体,以免在遭炮火伤害。柳军冲过去,拍下了宋遗体的惨状和掩盖遗体的瞬
间。这便是那组捍人心弦的优秀作品,——《不要忘记他们》。这是中越战争9年间,涌
现出的最出类拔萃的战地新闻摄影佳作。战争对人类对军人对和平的威胁和后果尽在不
言中,老山前线的日日夜夜做为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留给人们的思索和怀念却是
永远的。
返回主页 关闭窗口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20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8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