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jiajia (linin),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越战争备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Nov 10 18:40:26 2003), 站内信件


              中越战争备忘录

    老山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城以南二十五公里处,中越边境口岸船头镇西
南五公里处的中越边界骑线点上,横亘

    于中越边境12号至13号界桩之间。

    老山地区的地形是山高坡陡,主峰海拔1422.2米。同其他大山相比,这并不算
高,但主峰山脚下的船头地区海拔仅仅为160 米,峰、谷垂直比高为1262.2米。山
势为西高东低,坡度为北陡南缓,平均坡度为40度左右,接近主峰时坡度为60至70
度之间。以主峰为中心,向东北,西北,正南延伸出三条大山梁,成鼎足之状。主
峰的正北面是60米高的悬崖峭壁,无法攀缘。当地瑶族同胞中流传着谚语:“猴子
难上老山顶,山羊难攀老山岩”。

    老山地貌为热带雨林气候,海拔800 米以上被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800 米
以下多为竹林、灌木和飞机草。竹林间距15至20公分,灌木、杂草高达2 米以上。
人进其中,抬头不见天,俯首不见地,不经砍伐,无法通行。

    老山地区河多沟深,路少桥小。整个地区有3 条大河、7 条小河、一条暗河。
1979年之前有猎人小径三条,后因越军威胁,无人行走,小径被茅草覆盖,路迹难
辨。

    老山地区属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雾大潮湿,气候多变。云雾时聚时散,有时
终日不散,老山主峰常年笼罩在云雾缭绕之中。老山地区昼夜温差为5 至10度,山
上和山下温差为10至20度。

    老山地区毒虫肆虐,疾病传播快,自然减员多。其中对人员、牲畜威胁最大的
是各种毒蛇、蚂蟥、小黑蚊、小黄蜂。人们常说:“云南十八怪,三条长虫一麻袋,
三个蚊子一盘菜,黄蜂蜂窝当锅盖”。

    归纳起来,老山地区的地理特点是:山高坡陡,河多路少,草深林密,毒虫骚
扰,雾大潮湿,悬崖峭壁。山下穿短裤,山上穿棉袄。

    老山地区中越双方概况

    老山是中越边境12号界桩至14号界桩之间最高点。

    占据老山,向北可通视我国境内纵深25公里的广大地区;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
清水以南至河江省会27公里地区;向东可封锁我国麻栗坡县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
道、口岸;向西可监视12号界桩以西至扣林山边境诸要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从
古至今,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按照国际惯例,相邻两国边界两侧各15公里以内禁止屯兵和进行军事演习。但
越南政府自我军1979年完成自卫还击作战以后,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秘密派兵
侵占老山。之后,越军又依托复杂的地形,修筑了大量坑道、堑壕、掩体、藏兵洞,
并在靠近我方一侧的阵地正面设有多道铁丝网、陷阱和防步兵壕。在距阵地400 至
600 米的我方地段,设有警戒雷场。在距阵地50至100 米处,设有宽正面、大密度
的混合雷场。这些雷场又配以各种障碍物,形成障碍区;障碍区之间的间隙再配以
火力控制,形成了防御设置上的大纵深。





    在越军的防御阵地内,配备了多种战斗火器,形成了直射、曲射、远射、近射、
侧射、倒打相互交叉;上层、中层、下层、明火力、暗火力相互结合的密集火力配
备。另外,越军还对我国境内主要道路、军事目标和可能攻击的路线都准备了炮兵
射击诸元。这样,整个老山地区的越军防御就形成了以钢筋混凝土地堡、坑道、掩
蔽部为骨干,以雷场、铁丝网、陷阱、鹿砦为补充的防御体系,成为能打、能藏、
能独立作战、能长期坚守的坚固野战防御阵地。

    偷占我老山之敌为越军越北二军区313 师122 团。

    该团历史上在抗法、抗美的战争中能攻善守,颇有战功。在几十年中获过多次
荣誉,曾被越军国防部授予“决胜团”称号。在该团偷占老山后,越北二军区又抽
调两个步兵团、一个炮兵旅、五个炮兵营的兵力支援该团。

    可以想象得出:在这样复杂的地形上,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在这样坚固
的防御面前,进攻老山之敌并战而胜之,无异于虎口拔牙、狮口夺肉。越军313 师
师长狂妄放言:“老山防御可以挡住昆明军区的进攻,中国军队要想攻下老山,就
必须用尸体铺着上来”。

    正是由于越军的狂妄和骄横,自偷占老山起,就对我国境内进行了无数次骚扰、
挑衅。从1979年至1984年3 月,越军共向我国境内开枪开炮690 多次,发射各类枪
弹28000 余发,打死打伤我边民300 余人,炸毁我境内房屋67栋。由于越军的威胁,
麻栗坡县船头农场有4000亩橡胶林不能经营,2000亩良田不能耕种,24个村寨被迫
内迁。

    越军的累累罪行激起了我南疆各族人民的极大愤怒,他们强烈要求我国政府收
复老山,将越军赶出中国领土。

    接受作战任务

    1983年12月5 日,原昆明军区第十四集团军第四十步兵师受领作战任务。

    主要任务:收复被越军侵占的我老山地区,形成有利于我方的边境态势。

    “老山主攻团”被定为40师的主攻团。

    主要任务:攻击并占领老山主峰。

    部队经过短暂的准备后,于1984年2 月16日夜,采取昼伏夜进的方式摩托化开
进,2 月20日凌晨1 时到达麻栗坡县城西南五十公里的南温河一带,集结完毕,转
入临战训练。

    为了确保夺回老山的绝对把握,原昆明军区领导根据中央军委“杀鸡要用牛刀”
的指示,对40师又加强了:炮兵第四师、十四军炮兵团、四十一师炮兵团、步兵第
122 团、昆明军区通讯团、军区工兵第七团、汽车第二十二团、军区敌后侦察大队、
42师侦察大队、麻栗坡县民兵团。同时,原昆明军区为了在战略上麻痹越军,采取
隐真示假的手段,调动了500 部各种型号电台,并配以少量佯动部队,造成我企图
向越南横连山省进攻的假象,成功迫使越军调动其主力316A师、311 师向西移动,
以加强其西线防御。

    在临战训练期间,我参战各部队针对老山战区的地理特点和越军防御特点,组
织部队熟悉地形、强化训练、研究战法、模拟演练,并对作战武器和器材进行了大
量的技术革新。至1984年4 月25日止,我军完成了进攻老山的一切准备。

    这次老山作战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4 月2 日至4 月27日。主要以部分炮兵对越军的军事目标进行火
力打击,造成敌人的错觉;

    第二阶段从4 月28日至5 月1 日。主要任务是收复被越军侵占的领土,清除敌
人在我境内的各种军事设施;

    第三阶段从5 月2 日至8 月30日。主要任务是转入防御,打击敌人可能发动的
各种进攻。

    此次老山作战,第40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共歼敌7100余人;击毁敌人火炮
188 门;坦克四辆;军车78辆;摧毁敌弹药库、弹药所62个;营房350 余栋。

    在我军发起进攻的第一天,我“老山主攻团”即毙敌341 名;俘敌7 人;缴获
冲锋枪264 只;轻机枪15挺;重机枪17挺;高射机枪15挺;40火箭筒17具;60迫击
炮12门;82迫击炮8 门;82无后坐力炮13门;电台11部;各类炮弹8000余发;手榴
弹50000 枚;子弹32万余发。在后期的防御作战中,战果更为显著。

    战后,“老山主攻团”涌现出四个一级战斗英雄,分别是:史光柱、陈洪远、
张大权、尹光中;八个二级英雄;还有一大批英模集体。全团荣立集体三等功。

    步兵第二营:前进4米之后

    步兵五连是二营的尖刀连,九班是五连的尖刀班,主要任务是沿连队的攻击线
路为全连开辟通路。

    什么叫开辟通路呢?通俗地讲,就是在部队发起攻击前,派人将敌人防御前沿
的障碍物拆除,为攻击部队疏通道路。在老山地区,越军为了阻止我军进攻,在其
阵地前沿埋设了宽正面、大纵深的防步兵雷场。在雷场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
是压发雷,只要是有一定压力,它就爆炸。另一种是绊发雷,就是用头发丝粗细的
铜、铁丝将地雷单个或串联起来挂在树枝上、草丛里或人行小道两侧,只要有人绊
住铁丝,马上就会引起连锁爆炸。这两种地雷一般体积都不大,最大的像馒头,一
般都像核桃、李子,草绿色,布雷时间一长,和山里的野果子一模一样,极难辨认。

    我军的作战传统,历来是一级压一级,阵地指挥员带队冲锋,这次老山作战也
不例外。

    步兵五连的进攻由游副营长带队。第一个进攻目标是21号高地,尔后顺22号、
45号、50号高地向主峰发起进攻。

    1984年4 月28日凌晨1 点30分,九班韩班长带着全班悄悄摸到21号高地前沿展
开,开始秘密排雷。当时雾大天黑,伸手不见五指,再加上排雷不能出现任何声响,
以免暴露企图,所以,排雷效率相当低,一小时只能前进20米。

    凌晨6 时左右,我炮兵开始向敌实施火力急袭。趁此机会,九班采用导爆索开
辟通路,但由于草深林密,30米长的导爆索无法伸展开,连续三次发射都不成功。
这时候,我军的炮火已经开始延伸射击,按战前部署,这预示着离发起攻击的时间
仅剩25分钟。军令如山,如果在最后时刻仍不能按时开通道路,将会大大增加即将
发起冲锋的连队战友的伤亡。

    团指在急切地询问五连的位置,营指在不断催促五连采取措施加快进度,副营
长和连长在焦急地等待着九班破障的消息,全连的战友都在为九班捏着一把汗。

    这时的韩班长,心中非常清楚殆误战机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更清楚在这种地
形上破障开路的难度。时间在一秒一秒地过去,死神在一步一步地向连队逼近。韩
班长思虑再三,将全班召集在一起,坚决而果断地说:“时间已经不多了,现在我
命令:全班编成四个小组,组与组之间距离15米,用人体依次开辟通道。”话音一
落,他就带着第一组的另外两名战士走向了雷区。

    他用竹竿拍、用刀砍、用脚踩,走在全组最前面。当他们在雷区前进了约7 米
时,他的左脚踏响了一颗地雷,致左小腿被炸伤,左脚掌被炸掉四分之一,头部和
胸部也受了轻伤。战友们用了三个止血带才给他包扎好,他急切地对副班长说:
“第二组向前走,一分一秒也不能耽误。”接着,他拉住本组战士小孟说:“背着
我,跟在第二组后面。”小孟背着他走了不到5 米,第二组的三个战士就被爆炸的
绊发雷击中,导致全部阵亡、重伤,小孟也被一颗地雷炸断了腿,背着的韩班长被
摔到两米多远的草丛里。

    他挣扎着将第三、第四组的战士叫到跟前,说:“这里离越军第一道战壕大概
还有50米了,地雷可能越来越多,要打开通路,伤亡肯定更大。听我命令,我先在
前面爬,如果我不行了,你们再分别上,无论如何我们九班要在十分钟内完成任务。”

说完,他就拖着被炸伤的双腿,利用胳膊的支撑力,向前爬行、滚动……

    ……仅仅前进了四米,又一颗地雷引爆,将他的右手炸飞,头部和胸部再次负
伤。韩班长实在爬不动了,过多的流血和剧烈的疼痛使他昏迷了过去……就这样,
九班的战士们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炸倒一个,再上一个,硬是在总攻发起之前一
分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在雷区趟开了一条宽三米、长72米的通路。

    当九班最后一名全身血迹的战士,再次找到韩班长时,他已经流尽了最后一滴
血,两眼望着前方,双手伸向了主峰方向。九班的12名战士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他
们全班战前立下的“攻克老山洒热血,愿为祖国献青春”的钢铁誓言。

    步兵第三营:他用手一擦……

    步兵第三营为“老山主攻团”的左翼攻击营。所辖的八连负责攻击54号高地,
九连负责攻击50号高地。两个连队犹如两把尖刀插向了敌人的心脏。

    九连的二排是突击排,在第一次攻击过程中,排长身负重伤倒在阵地上。此时,
全排被敌人的高射机枪和重机枪压在一片开阔地带,由于分队无人指挥,陷于被动
挨打的危险境地,人员伤亡不断增加,形势非常危急。

    在这关键时刻,四班长史光柱大声喊道:“全排注意,我是四班长,排长负伤
了,现在全排听我指挥:四班的轻重武器一齐开火,压制敌人火力,掩护五班、六
班撤退。”全排撤到安全地带后,史光柱将全排人员重新进行了编组,把轻重火器
也进行了搭配。尔后,用861 指挥机向连长报告,请求继续向50号高地进行攻击。

    当史光柱带领全排冲到距敌人阵地前沿只有五米时,他踩响了一颗地雷。在地
雷爆炸的一瞬间,他只觉得两眼一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史光柱用手拍拍脑袋,
神经正常;用手一擦脸上的泥土,摸到了一团血糊糊的肉,原来是他的左眼球被弹
片削出了眼眶,只剩一些肉丝粘连着,挂在脸上。史光柱又揉揉右眼,右眼球也被
弹片带动的热力严重烧伤。战友们要给他包扎一下,他一把将掉出眼眶的眼球扯掉,
大喝一声:“快去拿下高地,向连长报告火速增援我们。”说完,剧烈的疼痛使他
昏迷了过去。

    战斗结束后,史光柱被送进了后方医院。由于伤势过重,他的左眼做了手术,
右眼也处于失明的危险状态。当时的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同志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
总后由全军乃至全国抽调最高明的眼科医生,务求保住史光柱的右眼一线光明。但
是,尽管军内外的专家们尽了一切可能的努力,终因伤势过重,而且由于没有得到
及时的治疗,史光柱的右眼最终被摘掉了。

    双目失明的史光柱,没有悲观,没有泄气,相反还经常安慰、鼓励其他受伤的
战友。当战友们到医院看望他时,他轻松地说:“相对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我虽
然双目失明,但毕竟还活着。我的眼睛看不见了,但我的心里是一片光明。”

    战后,中央军委根据他的英雄事迹,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史光柱伤愈归队以
后,就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抓紧时间自学盲文。他的英雄事迹见诸报端后,在社
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深圳大学破格录取他为该校的一位盲人学生。大学毕业后,他
经常在报刊、杂志发表自己的诗歌和散文,并且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1990年12
月,出版了自己的诗歌专集《黑色的河流》。

    他的诗歌通俗明快,热情奔放,朴素中流溢出风韵,自然中浸透着情趣,散发
出强烈的时代气息。他的诗歌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战友的怀念,既有对邪恶
的鞭挞,又有对弱者的启迪。他在《小草歌》中写道:“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
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春风啊,春风把我吹绿,大地母亲把我紧紧拥抱……”这
首诗被作曲家谱成曲子后,妇孺皆唱,响遍了全国。

    步兵一营:在这排山倒海般的呼啸声中

    步兵第一营为穿插营。主要任务,是在战斗打响前越过国境线沿46号、47号、
48号、76号高地,秘密摸到越军防御阵地后方的纵深地带。首先攻击76号高地、77
号高地一带,并设法打掉敌人的营指挥所,使其群龙无首,失去指挥。尔后,攻击
1072高地,截断越军的退路,阻击越军第二梯队对老山主峰的增援,配合二营、三
营形成对老山守敌的围歼态势。

    综上,通过介绍“老山主攻团”所部三个步兵营的主要任务就可以看出,“老
山主攻团”所采取的战术手段是:隐蔽接敌,秘密穿插,侧翼突破,侧后攻击,分
割包围,多路向心攻击。

    对这一战术手段的运用,外行人是很难看得透的。但对越军来讲,对此却并不
陌生。因为越军的营以上军官大都在我国各级、各类军事院校培训过,所学的技术、
战术与我军基本一致。其中级指挥员,特别是高级指挥员一般都在前苏联的军事学
校和我国高等军事学府深造过,他们对我军的作战思想、战役企图、兵种编成、火
器配置等都比较熟悉。

    在战前,越军根据老山地区的的地形,已预计到由46号高地至1072号高地一线,
很可能是我军的穿插路线(这从后来缴获的越军作战计划上得到证明)。据此,越
军除在沿线各高地设置了大量障碍设施外,还对沿线各高地准备了炮火射击诸元。

    同样,我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已预料到穿插分队必有一场恶战。因此,除对一营
的人员、武器进行加强外,并在作战会议上内定由一个炮兵团随时支援一营的战斗。
同时,对一营的战术运用和运动的方式作了专门规定。

    4 月28日,我军发起的第一次炮火急袭刚过,一营先头连队——步兵一连已进
至76号高地北侧,并干掉了敌哨兵、占领了其警戒阵地。步兵二连则向48号高地展
开攻击。同时,步兵三连在张副营长的率领下向47号高地发起了攻击。

    一时间,在越军防御阵地的前方和后方到处是炮声、枪声和喊杀声。在穿插路
线上,各个高地的越军无法搞清我军的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只有固守一地,仓促
应战。

    至早7 时30分,一营的三个步兵连已经夺取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对各高地守敌
形成分割包围之势。

    直到此时,越军的指挥官才弄清我军的战术企图。为了挽救败局,他们用电台
向其上级请求炮火支援——对整条穿插路线和沿线诸高地进行覆盖射击。

    几乎是同一时间,“老山主攻团”为了加快一营的战斗进程,以便尽快占领1072
高地、形成对主峰的围攻之势,也要求上级炮兵和本团炮兵对穿插路线上的各高地
之敌实施炮火急袭。

    起初,是越军的炮火对我穿插路线进行轰击;紧接着,就是我军的炮火对穿插
路线上各高地进行轰击。到后来,是双方的炮火在所有地段和高地轮番轰击。

    整条穿插路线和诸高地转眼间变成了光与火的世界。

    阵地上到处都是弹皮撕破空气的尖叫声,到处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这令人
胆寒的爆炸声中,还有一个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情况——满山遍野的原始次生林和高
大的毛竹在空中就将各种弹药引爆,这大大提高了弹片在空中的覆盖面和杀伤范围。
敌我双方的士兵在这排山倒海般的呼啸声中一片一片地倒下去。

    “枪林弹雨”这个概念,是几乎所有人所熟知的,书籍上有、课本上有、言语
中有,但大多是顺口说说,或在电影院里顺眼看看而已。而在这里,在1984年4 月
28日的老山战场,在一营的穿插路线上,这个抽象的概念得到了真实而准确的解释


    7 时40分:步兵一连吴指导员被地雷炸伤头部,肋骨被炸断四根,重伤倒在了
阵地上;跟随一连的顿副营长也被炸成重伤;一连副连长遭敌重机枪射击,中弹阵
亡。

    7 时50分:二连丛副连长带领突击排向48号高地发起冲锋,遭敌重机枪射击中
弹阵亡;二连王连长在指挥战斗中遭敌炮火袭击,重伤阵亡;二连高指导员遭敌炮
火袭击,被弹皮削断左腿,重伤倒地。

    7 时55分:机枪一连陈连长与陈指导员在指挥作战时双双中弹,几乎同时阵亡
;三连副连长在率队攻击中中弹阵亡;随三连指挥作战的张副营长(代理)遭敌炮
火袭击被炸成重伤,倒在了阵地上。

    ……

    战斗打响后不到两个小时,在穿插路线的各个高地上,已到处是伤兵和尸体。

    树枝上、竹林里、草堆里、灌木丛中到处是横飞的血肉和断肢残臂。

    有的尸体被弹片削去头颅,头断之处在咕嘟咕嘟地冒着血泡;有的尸体被炸成
几截,五脏六腑被高挂在枝头上,令人惨不忍睹……

    阵地上那呛人的火药味、刺鼻的尸体焦糊味、令人作呕的血腥味相互交织到一
起……,战场,被一种令人痉挛的窒息感,充满了。

    炮火急袭之后,战场上的敌我双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营的情况是:

    刘营长、卢政委及在一营参与指挥作战的向副团长率领营指挥所位于48号阵地
南侧,并指挥着一个60人的营预备队向1072高地运动;

    步兵三连的建制被炮火打乱,郑连长带领20多个战士由1048高地向1072高地运
动;

    步兵二连的阵地指挥员几乎全部伤亡,剩下的战士群龙无首,失去组织;

    步兵一连的17名战士,在胡连长率领下,正在继续向1072高地的残敌进行攻击
……

    从整体上看,一营的战斗力已是基本丧失。

    剩下的人们

    就在这残酷的情况下,步兵一营的官兵却没有一个退却,没有一个溃逃。

    他们从不同的阵地,不同的连队,不同的方向,自动地组织起来:或三五个人
一组,或十来个人一班,或单枪匹马向有枪声响的地方去,向有喊杀声的地方冲。

    老山地区的27座山头,几乎每一个阵地都有一营的兵。

    步兵三连的两个战士被打散后,在树林里摸索了一个晚上,次日凌晨,正巧碰
到友邻部队122 团正向敌人攻击,就主动加入了该团的战斗。由于他们俩作战勇敢,
击毙数敌,122 团分别给他俩记了二等功和三等功。

    二连四班有个新战士小李。小伙子入伍后在短短的两个多月临战训练中,刻苦
训练,认真钻研,在团队组织的军事对抗赛中,他获得了单兵战术和个人技术第一
名。就凭着这过硬的军事技术,使他在血与火的厮杀中成为幸存者。

    战斗打响后,他们班呈前三角队形向敌发起冲锋,冲至48号高地前沿。小李正
在集中精力向前跃进,突然感到脚下一软,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踩中了越军埋设的
压发地雷……在这性命攸关的一瞬间,小李以一个极其敏捷的侧滚翻,摔倒了一个
炮弹坑里,地雷随之爆炸,但他却活了下来。

    在二连攻克48号阵地以后,他们班就只剩下他一人了。随之而至的越军大规模
炮击,又使他与连队失去了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他考虑了一下下步的行动,然后
就从阵亡烈士的遗体上找来了子弹、手榴弹作为补充,顺着山梁向枪声激烈的1072
高地摸去。

    此时,一连胡连长正带着本连17名战士向1072高地残敌进行攻击。但是,由于
敌人火力太猛,加之攻击力量不足,连续两次攻击都受到挫折,这时,战场上的敌
我双方都在调整兵力准备着新一轮的拼杀。阵地上一时处于对峙状态。

    小李从1072高地的两侧(也就是越军防御阵地的后面)摸到了第一道战壕。可
能是由于残余越军正在全力对付一连的进攻,居然没有察觉到一名中国士兵已经进
入了阵地。等到小李摸到第二道战壕时,才被越军发现,他们马上组织了5 名士兵
从三个方向向小李包围过来。

    小李见状,立刻隐蔽在堑壕内的小猫耳洞里,开枪击毙一名越军。接着,他又
沿战壕迅速转移到一块盖沟水泥板的下面,突然出击,又击毙一名越军。正当他悄
悄地准备转移到另外一条战壕时,却在战壕的拐角处和一名悄悄包抄的越军突然碰
了头……,于是,战场上出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在极近距离内,敌我双方
士兵同时举枪,同时射击,同时倒下……越军头部中弹登时毙命,而小李却没有死
……越军发射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胸前子弹夹。

    正当小李准备爬起来转移时,他听到又跑来一名越军,嘴里还叽哩呱啦地乱叫,
大概是说:“那个中国兵被打死了,走,过去看看。”此时,由于敌我双方距离太
近,小李已经来不及转移了,于是,他就干脆倒地不动……装死,手中紧紧握住冲
锋枪的扳机、眼睛的余光则盯住越军士兵的身影……等到越军靠近、用脚踢他时,
他突然跃起,一枪将其击毙。

    就这样,小李在1072高地上东打一枪、西打一枪、上打一枪、下打一枪,搅得
整个1072高地上的越军乱了套,成为敌人的心腹之患。这为步兵一连最终夺取该高
地做出了突出贡献,战后荣立了二等功。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0.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8.4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