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jiajia (linin), 信区: Green
标  题: 四.二八:中越重开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Nov 14 19:06:50 2003), 站内信件


    27.四.二八:中越重开战

    老山地区自卫还击记(《解放军报》记者张友谦)

    四月二十八日,我英雄的云南边防部队,代表祖国和人民的意志,对长期蚕食
我领土,骚扰我边境、残杀我边民的越南侵略者,进行了正义的还击,保卫了祖国
的领土。

    五时五十六分,大地发出了剧烈的颤抖。我边防部队各种口径的火炮为正义而
怒吼了,吞没了老山地区全部的越军阵地。越军设置的一片片雷区出现了条条通道,
入侵者苦心经营的工事,火力点,倾刻之间士崩瓦解。我英雄的炮兵,为消灭入侵
之敌,立了头功。

    在我强大的炮火掩护下,我穿插分队多路前进,神速到位,老山之敌已成瓮中
之鳖。

    六时三十分,老山沸腾了。“为祖国为人民立功的时刻到了!同志们,冲啊!”
我各路攻击分队一跃而起,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敌阵。一群群迫击炮弹在敌阵中开
花,喷火器吐出条条火龙。各突击组勇猛冲击,其势锐不可当。

    六时三十九分,前线传来第一份捷报,我边联部队某六连的勇士们只用九分钟,
就闪电般地攻占了老山右侧松毛岭阵地。在三连的配合下,守敌一个连大部被歼。
至此,盘踞老山之敌,已被我斩断一条臂膀。

    八时二十四分:第二份捷报传来,五连的突击排攻下了越军的重要阵地。这个
连队曾以“攻如猛虎,守如泰山”而著称予准海战场。今天,五连的新一代又在保
卫边疆的战斗中打出了威风。八连也不示弱。这个抗日战场上的“白刃格斗英雄连”
此刻已取得摧毁敌火力点二十七个、毙敌三十四名战绩。

    十四时三十分:越南入侵都盘踞才能山地区的几十个高地逐一被我攻克,有的
地方枪声还在继续。我军正在清扫负隅顽抗的残敌。

    “老山主攻团”原九连指导员李契克:

    四月二十八号那天,我们团攻老山,打的特别惨,三个营都上了。

    我们是一过完春节就往前线开,到那儿看地形,搞临战训练。四月二十六号,
一切进入临战状态,当晚开始从南温河、猛硐向老山进行机动,二十七号白天就地
隐蔽休息,夜间继续前进。每人都负重三十多公斤,有的地方有小路,有的根本没
有路,用镰刀用铁锹开路在山沟里钻,林密草深,山高坡陡,难走死了。

    二十八号五点五十六分,红色信号弹升起来了,真漂亮,从交趾城、猛硐、磨
刀石、三转弯、芭蕉坪,炮弹都过来了,半边天都红了,火箭炮、加农炮、榴弹炮、
迫击炮,炮弹从脑袋顶上都往老山飞,还有高机曳光弹,交叉着各种弧度和线条,
本来穿插了两个夜间,都累坏了,一见炮火覆盖了老山,大家都来了情绪。马上就
要进攻了,我想弟兄们不一会儿就尸横老山血洒疆场了,就借着爆炸的闪亮,一遍
又一遍看我的兵们。我要在心里一个一个刻上他们,好些战士真是看的最后一眼了。
的有连队在炮火开始准备的时候还没到位,就拼命往预定位置赶,跑的跑,滚的滚,
爬的爬。

    炮击打一次,又一次,再打一次,三次炮击之后,六点三十分,该我们了。强
攻。往上冲。火箭扫雷开路,来不及的用刀砍,用身体滚雷。那上边不光地雷,还
有涂着毒药的竹签、铁钉。倒下的就倒下了,没倒下的就继续冲。身边倒下的战友
太多了,包括我的小通讯员。

    我们连是攻占50号高地。五连是攻主峰峰顶。从开始进攻到占领主峰表面阵地
是一小时五十四分钟,快到中午的时候,五连副连长张大权牺牲了。后来工兵营从
我们连的进攻路线上排雷,排了好几百颗,有的雷是引管响了炸药没炸。他们说,
那一道全是雷场,光是让我们脚歪了踩倒了和用脚带出来的地雷,就有好几十颗。
当时,谁也顾不上那些了。我们一个点拉一个点地攻。到50号,攻了几次,伤亡大
了,手下几乎都没兵了。连长和我商量请营长派二梯队接援,这时候七班长史光柱
要求再攻一次。他刚刚代理三排长,带着几个战士,终于上去了。可就在战斗快结
束的时候,史光柱两眼都炸了,包扎完送的时候还跟我说,指导员,等伤好了一定
回来。他当时不知道两只眼都那样了,小伙子真可惜,他现在上了深圳大学中文系,
诗写得有点意思了。

    打老山那一天,我们一个团就牺牲一百五十多,伤五百多,四月二十八号那一
天全团就伤亡了三分之一。我的连队比这个比例还大,伤亡将近五十,差点儿一半。
我算是命大的。连里的所有干部就指导员和我没事儿。那么多的战友,都不敢回想,
可是怎么也忘不了。他们都在麻栗坡躺着呢,麻栗坡陵园里,多一半都是我们师的。

    A军B团原军务股长周明荣:

    我们团是八四年正月十五日到的落水洞,一边训练一边搞动员,讲老山是宝山,
资源丰富,下雨一冲,金沙全出来了,人下去洗完澡,身上都亮闪闪的。四月二十
六号晚上,我们从落水洞往前运动,二十七号白天在曼棍一线休息,夜间继续穿插,
命令晚十一点就位,把662.6都围了起来,团指在老山山梁的627。我们团攻66 2.6,
军里说八小时拿下来,营里说四小时,团里命令两小时,结果进攻一开始,六连正
面, 三连侧面,九分钟就占了662.6的表面阵地。主要是战前沙盘作业好,地形和
位置都很清楚,打的时候步炮协同也好。接着我们又往东,把松毛岭那一片几十个
阵地都占了。 第二天三营从松毛岭东下,C团三营从船头南推,又攻下了那拉口的
二十多个阵地。

    那回,我们一个洞里就抓了七个俘虏。开始堵住洞以后,包围、喊话,有个中
尉在里边,死不投降,还威胁谁出去就枪毙谁。我们用喷火器烧,用机枪扫,投手
榴弹,再加上心理战,到中午,那个中尉自杀了。傍晚我们往里打了三颗照明弹,
是想看清位置,他们以为是毒气弹,赶快喊:别打了,我们投降,你们把洞口挖大
点儿,让我们出去吧。一串交了武器都爬了出来。一出来,兵们拿烟给他们抽,拿
干粮给他们吃, 伤了的医生抢救,还用担架抬着。124阵地上,一个洞子里有四个
女兵,就是死活不出来,人也冲不进去,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火焰喷射器使劲干
了, 全烧的没样了。越军阵地上,什么都有,口琴,笛子,145上吉它最多,弦断
了,兵们接上弦抱起来就接着弹。有个阵地上还有个排球队场呢。还有越南的女明
星照片,本子、钢笔,有个兵还跑下去抱了一堆便服上来,都是西装,挺新的。

    28.在“睡美人”的乳峰上

    大自然的神力匠心,将战区连绵的主山峰塑成一个纵卧着的美人,漫山丛林恰
是她的睡衣,缭绕飘动的云雾,则成为她披着的轻纱。这是战区著名景观“睡美人”。

雨后初睛,战士们总想观赏一下她的姿容,设法留下一张“睡美人”的彩照。

    战火在“睡美人”的绿衣上留下斑斑痕迹,像一块块贴上去的各色的补丁,那
一个个构筑起来的工事,看去也只是补丁上稀稀疏疏的针脚。

    八连一排防守的无名高地,是在中越边境我方一侧500米处,这里是“睡美人”
高耸的胸部,人们常指指点点:咱这山峰是“睡美人”的乳峰,这山泉,是乳汁。

    4月28日凌晨3点25分,下起大雨,雨柱倾泻在阵地上,倾泻在黑漆漆的原始森
林中,雨声遮盖了一切响动。敌人机灵极了,说来,立刻就到了阵地跟前。阵地上
手榴弹爆炸的闪光与轰响连成了闪电雷鸣。

    “送上门来!”张茂忠把身子钻出洞顶,用冲锋枪在上面扫射,他有个习惯:
不受洞的约束,洞外无死角,敌人从哪个方向来,也得撞他的枪口。

    张茂忠看到了相邻的15号哨位打得正激烈,他们的副班长,哨长黄子国把守着
射击孔,枪口的火舌在黑夜中格外亮,敌人的子弹在那洞壁上溅出无数火星。

    他想冲过去助一臂之力,班副需要他的支援,他却不能去支援。

    几个小时之前黄子国到这边来过,请示支援的是烟,谁都知道张茂忠断炊也不
会断烟,可他把猫耳洞折腾遍了,连烟屁股也没找到一个。黄子国苦笑一声:“不
用找啦,烟还在小贩子那儿存着哩。”

    黄子国上阵地前是去买过烟的,他掏遍了衣服,只找到一元八角二分的零票子,
这便是他所有的存款了,可这儿不够买一盒好烟。小贩们为了赚钱,不怕地雷,不
怕炮击,不怕特工,老山守卫者的钱好赚啊。

    士兵们在猫耳洞内把每月的十几元,顶多二十几元的津贴费全部化为烟雾,谁
到了这潮、闷、与世隔绝的洞内也得抽烟。连队的“吹牛协会”对猫耳洞吸烟有过
很高明的见解:“我敢说老山战区烟草人均消耗量位居世界首位。”

    黄子国冲着外边扑来的影子点射,枪声响得像炸了膛,每一发都有回声,他听
到的手榴的爆炸声也是那么响,震得身子失去了平衡,心也晃动起来,是侦察兵朱
立国守着洞口,在朝着企图冲到洞口的敌人甩手榴弹。

    一种轻微的却使人心惊的声音在昏黑的洞中传导过来,不好,是小朱倒下了,
腰间与臂部都中了弹。他挣扎着翻一下身,趴到洞口,依然甩手榴弹,只是一枚比
一枚甩得近,到了第九枚,只甩到洞口不远处,是敌人到了洞口,还是......

    子弹又击中了小朱的手臂。

    亮光一闪,黄子国看见小朱一动不动,只有滑腻腻的血冲击着他,是他昏迷了,
还是......

    黄子国不再瞄准,只朝着黑影连连扫射,奇怪,这急促密集的枪声,变得那么
微弱,那么沉闷,声音象传走了,传得很远,飘然而去,在那山的尽头,声音一定
比这儿还响。

    那是黄子国在呼喊。

    父亲的信:“国儿,你已走了三年啦,跟领导要求一下,年底回来吧,那天你
哥拉着我去趟医院,回家后你妈就一劲儿给我做好吃的,可我啥也吃不下,恶心,
只怕不行了,你再不回来,咱家的医术八成就让我带进棺材去了啊......

    回信:“爸,您老人家保重,别尽往坏处想,年底我一定回来,你可要等我回
去啊......”

    弟弟的信: “哥哥, 父亲得的是肝癌,昨晚去世了。临终前他还在叫你,说
‘我没把医术传给子国,我怎么去见老祖宗啊。’父亲一死,母亲接着就病倒了....
,你早说要回来,咋还不回来呢?......”

    回信:“弟,部队就要往南边开了,事情多得很,母亲就靠你照顾了,哥谢谢
你,别忘了替我给父亲坟上添把土......”

    枪口闪着火光,那是他的心在喷着烈焰。他看到射线内的敌人。

    敌人的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烟喉。

    他张开口,想对身边的新兵说话,但血从咽喉处涌出来,他已发不出声。只有
心灵在呼喊:父亲啊,儿要回来了,你的医术就不会失传,你可以含笑九泉了;母
亲啊,儿子为您尽孝来了......对,还要办一所家庭医院,让你们未过门的媳妇,
不,那时就该过门了——当助手......

    突然,他的机枪不响了,敌人的子弹又击中了他的左胸,击中了他的眉心。

    新兵的泪音:“班长,我们班副不行了!”

    张茂忠骂道:‘你胡扯什么蛋!“可他分明看到黄子国的手在射孔外垂着。

    他看到班副那个哨位的两个新兵疯了似的冲出哨位。那个鲁云乐1969年才出生,
他还是个孩子啊,他抱着黄子国留下的那挺轻机枪,枪上有黄子国的血,血还没凉,
扫射,还是扫射,一百发子弹,全都扫了出去,旁边的樊万齐端着冲锋枪,扫射着,
还嘶喊着:班副啊,我们给你报仇来了。

    张茂忠的大脑也失控了,他要冲上去,他要替那两上战士去扫射,战友啊,你
们的班长来了。

    张茂忠冲到洞口,当他看到那个失控的战士在一个劲扫射时,他反而冷静了。
连里的电话:“张茂忠你记住,一个班的性命在你的手里擤着,你一定要冷静下来,
沉住气!”

    一直打到8点钟, 张茂忠才来到黄子国的那个哨位,地下是一件破雨衣,上去
一把将那件雨衣掀开,看到副班长黄子国躺在那儿,满头都是三角巾,班副的身子
都惊了,战士还给他包扎,给他做人工呼吸,总以为奇迹会发生,以为他们的班副
会活过来。

    排长卢德安来了,他在黄子国身边看到个满是血的小布口袋,那里装的是做米
酒的曲子。黄子国说过:“等凯旋时,我请大家喝米酒。”

    那酒曲被血泡化了。

    黄子国,你可知道,在你牺牲后,你的未婚妻只听说你负了重伤,立刻给你来
信:“无论你伤轻伤重,我都要和你结婚!”

    那是个好姑娘啊,当初你怕连累她,才没有在参战前结婚。

    哨烟还没散去,团里派担架队来了,还给每人带来了两包“春城”香烟。

    张茂忠一看到烟,先大哭起来,谁看到烟谁就哭,副班长没抽上烟就走了啊。

    “一班长,给你们班副点支烟。”排长吩咐。

    张茂忠将烟点燃,一左一右地放在黄子国面颊两侧,就在俯身的瞬间,忽然发
觉副班长的眼睛微微睁开着,伸手为他合上眼睑。一抬头,又睁开了,还是望着那
山峰,望着茫茫苍穹,他话没说完,他分明是在诉说,是在呼唤。

    29. 马蹄形磁铁从17岁的骨灰中吸出了89块弹片

    13号哨位,编织袋堆成的工事,被越军的枪炮打得千疮百孔,哨位前有一棵树,
敌人的子弹把树干打得象马蜂窝一样,树皮都削光了。前沿布满了弹片、弹壳、工
事内满地都是手榴弹拉火环、弹壳。

    这个哨位的战士石三宝已经三次负伤了,当他撂倒第六个敌人时,敌人已扑到
眼前,他迅速换了支冲锋枪,冲锋枪的枪管打红了,抛下,换一支又打。

    前天敌人的弹片溅到他的脸部,他用手抠出来,没有停止射击;昨天,又一块
手榴弹碎片飞进了右腿,他自己简单地止了血,又端起了枪;今天,他一个人打了
1500发子弹扔了两箱多手榴弹,在最危险的时候,他和几个侦察兵组成“敢死队”。
他冷冷地喊:“来吧,狗日的,三爷已经恭候多时了!”

    他已分不清是眼前的冒金星还是枪口在冒火。他的嗓子干哑了,只有枪口在说
话,年迈的父母啊!孩子参加了敢死队,要和敌人拼命了,孩子对得起你们,临别
不是说过吗,“爸,妈,我一定立功。”

    那次回乡,原本是结婚的,订婚三年。前不久她还给自己来信,甜言蜜语,说
个没完,可到了家才知道,她已经和别人结婚一个月了。

    现在好了,一切心中的郁闷、烦恼,都随着那机枪灼热的扫射化为乌有。那机
枪连着他的心,整个身子都像是被枪声带到一个美妙的境地,手一挨管便嗤嗤作响,
他好象不觉疼。

    一个声音响在他耳边:“石三保,石三保,你来压子弹,我来射击!”

    这声音把他从那美妙的境地拉了回来,象是有人惊醒了他的好梦,这陕西冷娃
要发火了。他扭过头,看到的是一张还带有孩子气的脸,脸上满是哨烟与汗水和成
的黑道子,但带是透出那种英武的俊气。

    石三保敢和任何人发火,但对他却发不起火来。他才十七岁,叫王爱军,是个
新兵,刚入伍几天,就赴南疆参战了。

    真不知他怎么长的,湖北那水土会养育出这么棒的小伙子来,集天地灵性与红
尘秉赋于一身,谁都说他好,难怪连部一定要留他当通信员,瞧他那一米七八的魁
梧的身材,是当通信员的料吗?这是标准的侦察兵。

    石三保说:“班长给我们交待过,你是独子,让我们关照你!”

    王爱国最怕别人说他是独子,在后来发现他留下的日记中有这一句发自内心的
话:“我不需要连首长、排长、班长和战友们的照顾,我是一名战士......”

    五天前, 4月26日,王爱军上阵地的第一个晚上,就遇上了激战,他冲进15号
哨所,把朱立国背下来,给他包扎,又拿起枪冲出洞口,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头,
战友们无论如何要把这个年龄最小的独生子保护下来。

    第二天,需要有人护送副班长下阵地,排长把这个任务交给小王。谁知一下阵
地他就被连长扣住了,他全明白了:你们串通好了,借这机会,把我“骗”下阵地。

    “骗”下来了,当然就不会再让他上去了。

    他真委屈啊。

    4月30日, 需要有个侦察兵护送政治处主任刘国志去阵地,王爱军当时眼睛就
亮了。他急呼呼地找到连长,却不慌不忙地拿出理由:那条通往阵地路,有特工伏
击,路边草很深,很难辨出路来,弯弯曲曲,坑坑洼洼,迈错一步就会触雷,不特
别熟悉那路,就没法通过,你们可要对首长负责,出事了,你们担得起吗?而咱,
是在这阵地上下来的侦察兵。

    他说得有点玄,可都是真的。

    他护送刘主任上阵地了,一到阵地他就不下去了。

    你们能“骗”我下去,我也能“骗”你们再上来。

    他找到排长张存龙,请求留下参加战斗,张排长当然不答应。围在一边的老兵
还笑呢。

    他可受不了,坐在地上哭起来:“领导不理解我,难道你们也不理解我?”他
这么一哭,把那点大人的气质哭没了,更象一个孩子。

    是孩子,就更不能让他留下。

    刘主任下阵地时,他正躲在一个猫耳洞里擦枪,他没泪了,神态很严肃:我是
四班战士,我今天就在这儿,你们让我下去,抬吧,咱这么大块头是好抬的吗?

    几个战友围上来,替他说情。

    后来这几个战友想起自己替王爱军说过情,就心如刀绞,成为他们一生的内疚。
战友扑在王爱军的遗体上哭天喊地,“怨我啊,都怨我,我不该要你留下来,不该
替你说情......”

    “班长,这边敌人上来了!”王爱军边报告,边用枪和手榴弹阻击敌人。

    石三宝在用冲锋枪朝敌人扫射。

    “轰”的一声,敌人投进来的一颗手榴弹落在职王爱军身边爆炸了。

    正在用电话向排长报告情况的张茂忠,听到这个很近的爆炸声,听到了王爱国
的声音:“班长,我的腿,我的腿断了......”

    张茂忠转身扑过去。

    也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束三颗手榴弹被投到了他们中间,爆炸了。

    王爱军那宽阔的身躯挡住了那无数的飞溅的弹片。

    两个血肉身躯倒下了。

    张茂忠从血泊中爬起来,发现自己的肠子流了出来,他用手猛地把肠子往肚里
一塞,左手捂着肚子,右手操起冲锋枪,向敌人投弹的方向猛扫。

    敌人被打退了,张茂忠扑通一声栽倒,再也爬不起来了。他看到了王爱军,掏
出自救用的三角巾,想为王爱军包扎,可王爱军身上到处是伤。张茂忠的手怎么不
听使唤。

    王爱军听见了班长的呼唤,睁开眼,动了动嘴唇,发出微弱的声音:“我好渴。”


    张茂忠摘下军用水壶,壶上布满了弹孔,水早漏完了。

    王爱军躺在侦察班长王增臣的怀里,“小王,小王——”五增臣千呼万唤,王
爱军那幼嫩的脸上再没有一点反应。

    张茂忠昏昏沉沉听到的排长的呼唤,他哭着喊:“小王,我对不起你啊!我们
不该让你留在13号哨位上。我们经不住你的请求。我们以为这个哨位有两个班长,
一个是你的侦察班长,一个是你的大胡子班长,怎么也能把你照顾好,没想到,你
死的这么惨。”

    王爱军前身被炸开,到处是伤口,伤口里钻进的弹片数也数不清。刚刚长了十
七年的身子,怎么能经受得住这么多弹片。每块弹片都会夺走人的生命,而这些弹
片竟在那一瞬间同时钻进了这个可爱的娃娃兵的身躯。

    清洗遗体时,人们不忍心让他带着这么多弹片走,可人们只能取下去表面的一
些弹片。他的遗体火化后,火化队文书用磁铁从他的骨灰中吸出了八十九块弹片。

    遗物中有他的90元钱,那是他父母给他的钱和领到的作为一个新兵的津贴费,
现在又作为遗物还到他父母的手中。他的母亲对天哀号:“孩子,你怎么这么傻,
不让你花钱,不是不让你一个钱不花啊,临走,人家父母给孩子那么多钱,我们给
的最少,我们对不起你啊!”

    他的父母不忍心花这90元钱,这是孩子的血汗钱,全都捐到了幼儿园。

    除此之外送到父母手中的,便是那骨灰盒,骨灰中已没有弹片。曾钻入血肉内
又被烧得焦黑的钢的弹片留在了火化队王爱军的档案中。

    30.血肉的树桩

    在老山战区,从八里河东山到八十年代上甘岭,起伏险峻的山坡上,复盖着莽
莽苍苍的的原始森林,厚厚的森林植被,层层叠叠的乔木,遮天蔽日。

    这里成了战场,无数炮火的覆盖,将漫山的乔木削去了树冠,只剩下干秃的树
干和枝杈,又有成片的树干被炮火炸断了,炸碎了,只留下一截截粗大的树桩,那
树桩的断茎处是和红土一样的颜色。

    在这亚热带的雨雾中,植被复生了,山又绿了,但那被炮火掠过的树干、木桩
越发干枯,皮渐渐剥落,露出了灰红色,密密麻麻的,数不清,又望不到头,每一
面坡地上都是成千上万棵这样的树士与木桩。那样多的山峰与坡地又连接在一起,
远远望去,象漫山遍野插满了鹿茸,汇成一起,呈现出跳动的火红色,复盖了红土,
遮挡了山绿,形成了永恒的战争奇观。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那棵残存在一片焦土上的大树桩,陈友明就是在树桩这儿流
尽了热血。

    人们说这树桩过去是棵挺拔的树,在这森林王国中并不醒目,美丽的藤条缠绕
着它,直爬到树冠上,老山的云雾总是在树梢上缭绕。

    “咱就有这个水平!”陈友明在林中小路走得神气,一副炫耀的口吻。和他并
肩的老乡王高银不解,这位挺谦虚的伙计怎么吹嘘上了?

    陈友明在胸口一拍:“这才是真水平,中了,生儿子!”

    他总是把儿子挂在嘴头上,临参战时他家乡遭水灾,房屋被毁,和王高银一起
探家。归队时,儿子还没出生,他已经保证是生儿子了。

    请战时,他总要拿出一条:“咱有一子,毫无后顾之忧,万一光荣,也有人接
班。”

    他得的真是儿子,两个多月了,没见过面,他给家里写信少,他的妻子在一封
信中嗔吓他说:“友明,如果你只顾打仗,少给家里来信,等凯旋时,要罚你在门
外冻一夜。”

    这时小王发现他今天弄了一双新鞋,平底的,换了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这和
平时滚得泥巴巴的装束一比,很显眼。

    他就在这天走了,人们听到了爆炸声,以为是炮击,跑下去才知道是炸了三个
人。

    我们见过那些大树倒下时的奇观,那是炮火过后,无数粗壮的大树竟还屹立着,
树上千疮百孔,弹片深深钳进了木质。暴风雨来了,还有鸡蛋大的冰雹,无数受伤
的大树在暴雨中发出吱吱嘎嘎的断裂声,终于在那沉闷的声响中倒了。于是,那山
坡上,小路边,猫耳洞顶,都响起那沉闷的声音。山坡上倒下的树叠在一起,小路
被倒下的树堵塞了,这里又多了无数的带有红茬的树桩。

    张忠跃伤的是胳膊,残了。受伤之后,说话也吃力,口吃,写字更吃力,一个
地址写了足有两分钟,还把师写成了帅。

    上午敌人打来一炮,是52号,那儿我们用雷封闭着;炸了一些,得重新设些雷。
我们刚背编织袋回来,“下去吧,设雷去。”阵地长陈友明说。“大晌的,下去找
死啊!”我说。可他已经带着雷出发的。

    陈友明站在那个大树桩子一边,他设雷,手里拿着定向雷。也在这功夫,敌人
打来一发炮弹,落在这儿,他倒了,触了雷,手里的定向雷又被引爆,那雷中几百
粒钢珠随着气浪迸发出来,把他的腿从大腿根切断,那断腿随着气浪飞到了山上边,
而身子却被炸到了山下。

    连长和战友们冲下来,这里躺着两个兵,树桩旁是被炸得翻开的红土,陈友明
不见了,人们喊,没回音。

    他们从那高处找到陈友明的腿,但找不到身子。

    战士彭贵州是被炸掉一条腿,人还清醒,他总以为阵地长没事,他隐约看到有
人从上边提着一条大腿下来,他以为那是自己的腿。

    找啊,怎么找不到陈友明的身子呢?下去,到山下去找,我下了命令,我知道
山下有地雷,也得找。六连长张俊树后来对我们说。

    我们发现了血迹。

    找了半个小时,在离炸点七八十六的坡下,在一片倒着的,立着的,红色的树
桩中,我们辩出了混在树桩群体内的陈友明的躯干。零落在军装碎片,犹如被炸散
的南国树叶。他腹部被炸开了,头又磕在岩石上,半边脸也没了。

    倒下的树不是一棵,那场暴雨过后,我们上阵地的大路、小路都被堵塞了。在
路上, 我们看到E团的主任叶克田和十几个人在一起喊着号子想把那倒下的大树移
开,我们抢拍了几张照片,也和他们一起推,将大树推下山崖,下面传来轰隆轰隆
的大树滚动的声音。

    树干推下去了,路清出来了,这里只剩下了树桩。

    陈友明代理过一年二排长,三排成了先进排。新排长来了,把他顶了,他打起
小背包,搬到一班,当了一班长,这是85年。

    他代理过三排长,院校来了位“学生官”,这一次一班也有了班长。连长让他
到他带的新兵——七班长手下当战士,他打起小背包到了七班。

    到了战区,七班成了“尖子班”,战区“尖子班”是要先见血的,他成了这个
班的班长。

    二排缺排长,营里让他去了,是在最艰险的阵地上担任阵地长。人们知道让他
在这个时候出任意味着什么,连普通百姓都知道靳开来。

    可他不是靳开来,他没牢骚,两个老乡为他鸣不平,你的脾气呢?你的棱角呢?
难道你是木头?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来你属木。有人写过一个条子给他:
代理代理,代人处理,有了新人,不让你理......

    他的排长正式命令终于下了,宣布得很庄严,从此就可以抹掉代理二字了,可
这一切都是在他死后。

    陈友明走了,那粗大的木桩还立在那里。

    在参观猫耳洞艺术展览时, 我们听到集团军的朱主任当面向B师领导交待:把
这里被炮火炸断烧焦的木桩挖一个,带回去,放在荣誉室。

    师首长向团里交待:树桩要挖两个,送集团军一个,师留一个。

    团里说,要挖三个,团里也要留一个。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0.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6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