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hangcjj (屠夫), 信区: Green
标  题: 铁与火的南疆 -- 对越作战的炮兵和装甲兵秘闻(未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Dec 10 10:55:32 2003), 站内信件

铁与火的南疆 -- 对越作战的炮兵和装甲兵秘闻



对越反击战过后几年,作为学通社的记者,萨到部队蹲点写稿呆过一个月,我们的专题是
《新一代的人民子弟兵》,主要是向学生读者介绍新一代的解放军,十分荣幸的是我们还
参加了当时在华北北部的那次大规模装甲兵演习。那次是我们的大姐大晓筠带队,后来在
《大学生》等刊物上发过几次专题,反响不错。



我们去的部队,在松林店,熟悉我国军事的朋友大概猜得出是哪一支了。对,就是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三十八军的一个师!就是我们俗称的“万岁军”! 我至今还记得他们的军歌:
“平江起义上井冈,铁流向北方。。。”,有在该部服役经历的朋友当知道这首歌。



三十八军的主力没有参加南疆作战(军侦察大队参加了两山轮战) -- 那是,护国宝刀,
岂能轻出?打个越南还用不着他们。他们主要是装甲兵和自行炮兵,打过七九年反击战和
老山战斗的官兵在部队是“宝贝”,而该部是解放军中的“老大”,因此要人的时候骄横
。该师颇有参战官兵,虽然没有对这方面的采访任务,但是我们当时那个年龄最好打听这
个啊。混熟了军官也爱讲,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没有记者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了。当然那时候
什么都不懂,听了发呆是正常的。但是现在看看,居然有很多在我们的报道中还不如部队
官兵讲得详细。这也很正常,那场战争已经成了过去,关心的人越来越少了。



当时我们这些毛孩子根本就不让问这些和作战有关的问题,一句话就是保密。我今天写下
这个标题之前,还和我在国防大学任教的一位朋友问了问,这些写了行不行?他说你就写
吧,只要不丑化解放军的形象,你知道的那些算不了什么。



好吧,我想关于战俘和犯纪律的问题算是丑化中国军队形象,别的都可以写了。当然,时
间久了,如果有疏漏的地方请熟悉的朋友指点,如果有参战过的朋友指教就更好了。好在
我当时的采访笔记还在,几次搬家都没有舍得抛掉,虽然内容不多,部队番号等等都在,
总算是一手材料,希望给西西河爱好军事的朋友带来一些算是“新”的旧闻吧。




当时接触最多的是“红军团”(我不说番号了,共军名副其实的红军团就两个,38A一个,
沈阳军区一个,熟悉的都能猜出来),我们参加演习就是坐他们的步战车去的。步战车大
家知道么?就是步兵战车,这玩意儿既不是坦克,也不是装甲车,装着火炮,能带反坦克
导弹,可是也能够载运七名步兵,最厉害的是车体材料好,轻得很,比59中坦克快多了,
越障性能还好,里面也比坦克舒服,带有减震系统,当时这玩意儿还少得很,--- 如果有
人问中国军队最早装备步战车的部队是哪个军?告诉您,就是三十八军!时间是一九八八
!那时候全军都看他们的试点呢。



因为是新武器,整个团也就是四五台的样子,所以不是首长坐,就是客人坐。整个演习期
间,就是步战车最出风头,忽前忽后,那一次以后,中国军队才全面开始装备步战车。




我们能接触的除了宣传部,就是几个参谋,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打过越战的,其中有一
个外号叫“炮手”的,他的战功可算传奇。



我们和他们相处融洽,他们觉得学生也单纯,没有坏心眼儿,而且我们中间也真有发狂的
军事爱好者。当然如果问部队高层的情况他们也不清楚,好像按照他们说法杨得志也没有
真正上前线,按照军官的看法是这些老家伙比较明智的还是留在后边好,添乱。杨是明白
人,所以不去干涉战术指挥。



后来听说有些老兵私下炫耀把越南女人拿铁丝一捆怎么怎么样,其实多半是道听途说,当
时也有耳闻,似乎只有一例。犯纪律的是撤退时广西那边负责爆破的工兵,被越南人的全
民皆兵搞得太苦了,有点变态的报复。回来的处分十分严厉,犯纪律根本不是普遍现象。
从他们那里听来的大多数和我们宣传的差不多,只是具体得多。



他们说部队当时普遍反映火力不足,还有就是越南人的穿甲弹比我们的厉害。单兵素质我
们好,身体也好,可是作战经验不行。这位“炮手”,是从坦克部队直接提到长沙炮校的
。他的战功在云南方面立下的,当时此人在14军的40师,还是59中坦克的坦克兵,战斗打
响后他们奉命包抄老街的一个车站。战斗是夜里开打,连着打了两天还没有拿下老街 -- 
我们以前的印象好像中国军队打过去摧枯拉朽一般,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越南人在
老街的部队是地方的省防军,打野战不行,可是防守很顽强。坦克部队一直是给步兵作火
力掩护,就是打火力点,但是第三天中午,他们强行穿过老街市区穿插的时候,突然和越
军的装甲部队遭遇了。



当时“炮手”的战车在山路上拐弯,忽然发现正对着越南人的一辆坦克,双方都傻了,越
南人傻是因为我们穿插得快,我们傻是因为一直没有碰到越南人的装甲部队。双方不管不
顾就开了炮。结果越南人的炮打飞了,我们的炮打中了,可是小小的PT-76愣是打不穿,把
我们这位“炮手”急得一炮一炮接着打,什么也顾不得。越南人不是被震晕了就是被打蒙
了,操纵失灵自己翻了车,滚到山坡下面去。据说这是我军击毁的第一辆越南坦克。事后
才发现当时我们也是蒙了,上的是杀伤弹,也就是带小钢箭的开花散弹,这个打坦克怎么
打得穿?!该换穿甲弹可是一车人全忘光了。



这位“炮手”说其实也不怕,距离太近了,大不了撞它,59中重得多,结果也是一样,不
过还是炮打的过瘾。




实战中我军损失战车数十辆(指全毁车辆),只有数辆59。




老街一战我所见到的战史上很少纪录,因为我军打得并不惨烈吧。而按照当时参战部队人
员的说法,这一仗越南人打得十分顽强,顽强到什么程度呢?“炮手”那个连的三辆坦克
配属一个步兵营打那个车站(名字记不得了,按照回忆应该是穿过老街市区,到达附近的
一个车站,不是老街自己的车站),打完一看,越南人的死尸有八十多具,俘虏只有两个
,这两个后来还企图夺枪被打死了,实际上一个俘虏都没有抓到。整个老街攻坚战抓到的
俘虏不到十个,这个比例,快赶上日本人的武士道了。关于老街抓了多少俘虏,我曾经从
不同渠道打听过,确实没有超过十个的说法,但这也是越南人谅山和同登以外,抵抗最顽
固的一个地方。以后,俘虏就多了,这主要是抵抗的越军良莠不齐,很多是民兵和公安部
队,而且失利以后士气不如最初了。



我们的损失也不小,既包括步兵,也包括装甲兵。



为什么在第一部分里面提到步战车呢?因为我们当时的话题就是从步战车开始的,部队的
人说,要是七九年有这个,步兵的兄弟哪会死那样多人呢?



当时的步兵跟着坦克往上冲,坦克叫做配属,步兵的机动方式主要有三种,实战检验下来
都很糟糕。



第一种是卡车运输,这个只能在战线后面,到前线不能用卡车,一来越南道路特别差,卡
车不能越野,二来根本没有防御能力,对地雷也没有抵抗力。所以这种做法前线很少。




第二种是步兵搭乘坦克前进,但是敌军可以对坦克进行扫射,越军的高射机枪打平射,打
不穿坦克,但是打搭载坦克的步兵,步兵根本无法还手,这个情况云南这边因为得到了广
西方面的通报,注意了,损失比较小,但是广西方面损失就比较大了。



第三种是乘坐装甲车。我们那个时候的装甲车就是一个铁壳,而且速度慢,挡挡弹片还可
以,在越南人的反坦克武器面前根本不行,重机枪上穿甲弹就打穿了。而且主要的防卫武
器 -- 顶置机枪周围没有护板,机枪手上去一个被打掉一个,没办法,我们在公路上,目
标是明的,敌人藏在隐蔽物后面,我们看不到。当时越南人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叫冰雹火
箭弹,苏联造,没有制导,但尾部有四片尾翼,平时贴在火箭上,一打出来火箭要转,尾
翼就甩开,打得准,方向性非常好,效果比我们的四零火箭筒好。越南人的战术也很巧妙
,就是坚决埋伏,放过我军的59中 -- 冰雹打不穿59中的正面装甲,专打装甲输送车,而
且专打有两根天线的,那是我军指挥车的标志,和“炮手”他们配合的那个营,三辆指挥
车被打掉两辆。当时没有办法,只能每辆装甲车都竖起两根天线,分散敌人火力。实际上
,在越南的复杂地形,普通装甲车根本吃不开。步兵都羡慕要是能坐上坦克那样有装甲,
火力强的战车就好了。这就是我军后来开发步战车的原因,步战车有炮,而且炮手在炮塔
里很安全,跑得比坦克还快,还能搭载一个步兵班,部队都说是好武器。实际上,现在中
国陆军的步战车已经成了一线步兵战车主力,普通装甲车已经被放到后面了,他们的顶置机枪上也都加了简易半圆形的防盾,一套才1200元人民币,打仗的时候就
能救机枪手的命,这就是所谓血的教训。



但是中国军队打得也不坏,14军也是中国陆军的主力之一,后来大名鼎鼎的“廖锡龙集团
军”就是它,部队素质相当不错,过红河的时候(对么?老街哪里有红河么?)损失比较
大,以后,部队没有死板的挨打,步兵下车,发扬我军小米加步枪的风格,和越军巷战,
狙击战,这样损失就直线下降了。当时“炮手”他们提供火力掩护,用的59式中型坦克,
装备炮一门,机枪两挺,火力不错,但有个致命的问题 -- 观通条件差。这有两个原因,
第一,59前身是苏联坦克,苏联坦克都是又扁又圆,视野很糟糕,第二,我们当时不重视
通信这些软设备。军官们形容,一演习,首长们就问:这次有多少坦克参加啊。好像国防
现代化就是坦克多似的,质量建军当时还没有深入人心。结果,打起来步兵挨揍,坦克团
团乱转,找不到目标。后来步兵也学乖了,专门安排一个人负责通知坦克掩护。怎么通知
呢?步兵用枪托砸坦克的装甲,砸左边,就是左边有敌人,砸右边,就是右边有敌人,多
少有些效果。更有胆大的坦克车长干脆推开车窗,露出身子指挥,这可是很危险的。



其中有一个战例说明中国兵还是反应挺快的。



那是越军驻守的老街公安局,步兵打不下来,叫坦克支援,开始来了一辆62轻坦克,立刻
被越军的反坦克火箭给打穿了。这才叫59中坦克上。实际上中国当时有三种坦克,一个是
59中,一个是62轻,还有一个水陆63式。反击战59和62都有使用,63用的极少,广西方面
越南人扒开水库,当时我们的59式还不能潜水使用 -- 德国人二战打苏联的时候坦克就可
以潜水了,我们70年代末还不能,悲哀啊 -- 到水深的地方只能用坦克往里填,装甲兵直
骂63式跑到哪里去了,可是因为上头没想到越南人来这一招,要也没有啊。他们说62也不
行,装甲象纸一样薄,只有59能打。能打是能打,越南人也知道要坦克上来自己要完蛋,
重机枪,高射机枪,火箭弹,没命的往外打,反坦克手雷都扔,我们的坦克车长一看,这
样硬冲不行。他把战车撤到公安局对面的马路上,沿着马路高速横向驶过公安局门前,炮
塔扭成90度对着公安局的楼,不开炮,只打炮塔里面的同步机枪,不停的减速加速,冲过
去,再倒回来,反复的打,终于把越南人的火力点都干掉了。 -- 我们问:为什么不开炮
呢?军官们告诉我们,那时候59式运动中打炮根本没准,停下来就要挨家伙了!但是用机
枪就不一样,越南人一般的武器打不穿59,可59的机枪手可以从容的干掉越南人的射手。



我们的坦克部队朝鲜战争后,就没有参加过其他战斗,因此在使用上有一定偏差,实际上
越南北部地区山势险恶,道路崎岖,根本不适合坦克出动,强行使用,装甲部队损失不说
,也把原来机动灵活的步兵束缚在了公路上,入越作战十天以后,前线就很少见到坦克出
现了。



他们还记得吴忠将军这个人,虽然当时吴忠因为早年有追随四人帮的名声不好,但据说吴
忠还是会打仗的,当然他们都没有跟过吴忠,只是装甲部队里面说,吴忠敢拍板。他曾经
同意过装甲部队对59坦克进行过一次现场改装。这也是相当传奇的一件事了。



那是在高平攻坚的时候,广西方面126师的部队打到一个叫做博山的山口,遭到越军一个特
工营有力阻击,双方隔着一条小河对射,步兵要求坦克上去打,但是坦克部队不同意,因
为那是个堤坡,坦克上堤顶去打,就暴露在对面的反坦克炮面前了,那是找死。



这个时候有个机械兵说59坦克炮的射界是0度到70度,但只要把炮管上面的一个仪器卸下来
,再拆掉几个螺丝,炮口就可以朝下打,那样,坦克停在反斜面的最高处,车体不露出来
,只露出半个炮塔,炮管也可以伸出来朝下打。这个主意不坏,但是谁敢干啊。天晓得一
开炮会出现什么现象。



正在这时候吴忠来问了,为什么还没有拿下来,底下部队就说了情况,吴忠说你改吧,打
好了,给你记功,打坏了,我负责。



结果就这样上去打了,这边的目标只有一根炮管,越南人再准也打不到它啊!一举击毁越
军反坦克炮四门,七个火力点,摧毁一处人工绝壁,顺利拿下博山。



那时候吴忠已经是待罪之身,等着回北京受审呢!



炮手”是那些参谋里面资格最老的,只有他亲身参加过79反击战,当时是14军的坦克兵,
我们关于79年战斗的事情,大半听他讲。



打到莱州以后,14军的坦克就很少参战了,前线保留的装甲部队是广州军区独立坦克团。
如果看数字,14军的坦克打的很惨,我军战损车次超过了出动车次,几乎没有一辆没受过
伤,实际上并没有那样严重,这是因为坦克是技术兵器,按照规定不能象步兵那样“轻伤
不下火线”,损坏必须通报,就显得损失大了。真正全毁的数量极少,最多也就是一个后
送维护,就是送回国内修理,那就是重伤了。



实战最大的损坏是越军轻武器和地雷击伤车上的观通系统,履带等薄弱部分,修补起来很
快,几辆损坏严重的坦克是被越军的冰雹火箭打的,还有一辆比较倒霉,帮着步兵掏洞,
被越南人从顶上扔下一个炸药包干掉了。中国坦克最薄弱的地方,其实是在顶上,因为这
个地方很难中弹,用不着厚装甲,假如一个炸药包扔到坦克前面,那是根本没用的。我们
的修理车很棒,79年在行进间就能更换坦克的炮塔!



但是上面吓坏了,一看坦克这样多战损,就舍不得上了,让他们留下看油库。“炮手”不
认为我们的装甲兵打得不好,他的看法是:我们打得最狠,才有那么多战损么。听听也不
是没有道理。



按照步兵的说法,坦克在掏洞的时候就没用了,前面丞相提到有个电影里面,咱们的人用
竹竿挑着炸药包摧毁越军火力点,这个有真实的依据,我见过这样的资料。79年反击战里
面,我军最出风头的是炮兵,因为他们的火力太猛了,中国军炮兵的火力编成甚至超过一
贯强调炮兵的苏联,这个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不过,真正打出炮兵威风,还是老山。论
轻步兵武器,当时我们不如越南,越南公安军用的微型冲锋枪,在38军见到过,是陈列用
的,84年缴获,那时候我们的微冲还没有列装呢。最上镜的是装甲兵,因为那是中国战车
部队第一次大规模出击,而最能打的,其实还是步兵。这是中国陆军的老传统。因为主要
想写炮兵和装甲兵,步兵就不多着墨了。只把丞相谈到的那个战例说明一下。



用竹竿掏洞,是云南方面部队的发明,怎么发明的呢?实战中越南人钻洞抵抗,我们打不
进去,洞里面曲折,无后坐力炮的炮弹不会拐弯,威胁不到越南人,中国步兵爬到洞顶炸
开了一个窟窿,越南人见势不妙,拼命往外打枪扔手榴弹,上去两次喷火兵都给打伤了。
部队一看,还是动脑筋吧,他们把几丈长的竹竿前面吊上手榴弹,象钓鱼杆一样吊进窟窿
里,然后来个半天炸 -- 好么,手榴弹的杀伤破片覆盖连火力死角都没有。手榴弹挂在半
空,越南人在下面干看着挨炸,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这种活计,坦克就干不来了。他们用
的手榴弹还是缴获越南人的钢珠手榴弹,杀伤力比我们自己的还大。



说到缴获,“炮手”在油库期间,步兵“老大哥”给他们送来一批冲锋枪自卫,装甲兵看
了,发现是苏联造,知道是缴获的好东西,那时候我们的步兵还在用半自动步枪呢。问步
兵,人家说抓了个中尉,供出来一个越军仓库缴的。因为打老街的时候越南人的顽强给“
炮手”印象很深,当时对步兵老大哥佩服得很。具体人家怎么抓的,就不知道了。



这个细节我曾经查过有关资料,有一个越军中尉的事情,似乎有点儿象他说的,如果真是
两件相关的故事,倒是可以连在一起看了,当然他们说的也许是另外一个越军中尉。



我看到的情节是一个回忆录,说一支步兵连队,穿插中迷路,顺手袭击了越军一部,因为
突然,越南人连衣服都没穿就被抓了,也无从知道都是些什么人,他们带着俘虏穿插比较
麻烦,连长在前面,就往后传话:“往后传,把俘虏看好”。这本来不算什么,但夜间行
军,悄声传话,到后面,就成了“往后传,把俘虏干掉!”,看俘虏的四川兵特别听话,
也不管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抄枪就要打。开始俘虏被抓住还不紧张,这时候一看中国
兵要动真格的马上就吓昏了,一个劲儿的磕头求饶,那四川兵根本不管这套,拉住一个照
着脑袋就要搂火。那俘虏吓坏了,忽然用中国话叫起来。这时候连长发现骚乱,赶到后面
来看,又好气又好笑,又奇怪这俘虏怎么会说中国话,审问下来才发现自己稀里糊涂踹了
越南人一个特工连的连部,因为是特工,所以不但熟悉中国的俘虏政策,而且会说中国话
,他们听到“把俘虏干掉!”都十分惊讶,心想中国人怎么这么没脑子?大概因为恨我们
是特工吧?他们怎么知道的?!一害怕,就把他们的中国话吓出来了。



结果发现里面有一个中尉,这个中尉交出了一个弹药库。可不知道是不是“炮手”他们听
到的那个中尉了。



人们一般认为这就是中国军队在对越战场使用装甲兵的情况,其实,后来还有一次使用,
那就要提到步兵里大名鼎鼎的张友侠了。
 

 
待续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1.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9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