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naning (ghfdghf), 信区: Green
标  题: 四号桥反伏击战回忆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Feb 24 19:39:30 2004), 站内信件




二十多年前的一场战争,对于现在一代人来说是记忆模糊,很久远的事,不论现在的人们

如何看待或褒贬这场战争,可对我来说,却历历在目,刻骨铭心。将它简要如实记录下来

不为别,只为能时时看看,将思绪带回到那个年代,那值得追忆的日日夜夜,带回到战友的

英灵旁。 

  时间: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八日凌晨一时至三月二日 

  地点:越南黄连山地区四号桥 

  地理气候:约海拔2500-3000,热带雨林气候,阴雨多雾,昼夜温差10-20度。 

  战区气候:阴雨冷风,天如黑幕,伸手不见五指。 

  敌兵力:越军316A师一个营。 

  我兵力:加强步兵连,约170人左右。 

  闪回一:二十七日16时左右,已进入战区两天的连队奉命前往四号桥地区,于次日凌

晨8时待我军30分钟炮火袭击后,向四号桥对面“奔西艾”高地发起攻击并迅速将其攻占。

接受任务后,连队呈二路纵队冒雨沿十号公路经三号桥快速向四号桥地区开进。 

  闪回二:二十八日凌晨一时许,前方传来几声枪响,在寂静的夜空中十分清脆。尖刀

班一名战士来报,前方发现小股越军。连指挥所随即通过步谈机向营指挥部报告,连队停

止前进原地待命。不一会,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尖刀班与敌遭遇接火了。一、二分钟后

,一颗白色照明弹撕破漆黑的夜空高悬天空,大地如同白昼,借光亮我们看清楚了周围的

地形:沿十号公路正前方约二百米是四号桥,公路右侧是陡峭山崖,左侧是深不见底的渊

崖,公路两侧各有宽约50公分,深约50公分的排水沟渠。加强连170余人拥挤在不到200公

尺的路段上,位置处在刚拐过公路狭窄地段的一段开阔地段上,好似进了口袋一般。 

  闪回三:枪声从右侧山头和左侧渊崖对面丛林中骤然响起,弹雨带着尖啸向连队泼来

,一些战士误为兄弟部队,有人开始高声叫骂。哒…哒…哒…,一阵沉闷的枪声(高射机枪

平射)向连队扫来,火箭弹、迫击炮弹夹杂着更加猛烈的枪弹雨点般向连队袭来,已有人中

弹,遭敌伏击了!为减少伤亡,迅速扭转被动局面,连指挥所令副连长黄殿强率第一排不

惜代价抢占右侧小高地,并迅速组织火力进行还击。照明弹一颗接一颗,枪炮声响成一片

,炮弹、火箭弹不断在连队集中路段爆炸,越军借助天黑地熟和丰富的散兵作战经验,施

展着它的长处,连队150余人被弹雨压在不到200公尺的路段上,越军的标定射击使我伤亡

人数在不断增加。战士们利用公路两侧水沟和山崖死角作掩体,顽强的还击着。公路上有

黑影在扭打……混战…… 

  闪回四:一排摸黑向右侧高地攻击,离越军构筑的堑壕仅几米远时,伪装成小土包的

雨布突然掀开,潜伏其中的几名越军手持自动武器一阵猛烈的抵近射击,一排长马金福(彝

族,四川小金县人,投弹标兵)中弹,胸口被枪弹洞穿,右手握着一枚未及投出的手榴弹,

艰难地喘息着,大股鲜血从胸口涌出,嘴角微微嚅动着,咽喉断断续续发出微弱的声音…

…,咽气。一班长李祥光代理一排长指挥战斗,战士们前仆后继,冒着弹雨向敌阵地猛扑

过去,经过约二十分钟激战,一排占领右侧小高地,副连长黄殿强负伤,脖颈被弹片穿透

。堑壕里,一挺平架着的高射机枪旁躺着几具越军尸体,其中两具女尸睁着双眼望着天空

。 

  闪回五:连队已被冲散,形成战斗小组、单兵作战。黑暗中,有越军单兵混杂其中,

为避免误伤,与敌遭遇后发口令并迅速反应先发制人。天边出现几丝晨曦,副指导员水泽

善(转业河南新乡铁路局)和七班长康林(训练尖子班班长,现任×集团军团长)各带了七、

八个战士聚集拢来,加上兄弟连队被冲散的人员约七、八十人,组成以党员为骨干的六个

战斗小组向高地突击。 

  闪回六:公路上,十来具烈士遗体横七竖八躺在地上,其间夹杂着七、八具越军尸体

,战士贾林(成都人)遗体下压着一高大越军尸体,两人扭在一起,双方下肢已炸断……;

副班长李焕年(河南人)遗体周围躺着几具被炸烂了的越军尸体。不难想象,昨晚这里展开

了一场近距离的恶战,年轻的共和国战士第一次参战就表现出了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闪回七:连指挥所召开战地临时党支部会议作出三点决定:1.节约弹药、干粮,将绷

带和止血胶带集中起来使用,抢在天亮雾散之前构筑好单兵掩体;2.迅速恢复建制,由班

、排战前指定代理人接替牺牲同志的指挥,一班长李祥光代理一排排长;副指导员水泽善

组织人员抢救公路上的伤员;3.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先锋作用,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闪回八:天已大亮,阴雨、寒冷和着浓雾笼罩在高地四周,四号桥对面山头的越军打

出了中文劝降横幅,高音喇叭发出的噪音在山谷中荡起阵阵回声。在我步谈机向炮兵报告

越军方位几分钟后,天空中传来巨大的呼啸声,炮弹爆竹般在敌群中炸开了,战士们欢喜

地高声呼喊起来。七班副李瑞友(广东人)、二班副苏加树(四川酉阳人)和战士李明中(四川

万源人)在连指挥所前下方田坎上冒着危险用曳光弹引导八二无后座力炮摧毁越军碉堡;突

然,几发炮弹带着呼啸声准确地落在连指挥所下方爆炸,气浪夹着飞石雨点般袭来,李瑞

友、苏加树、李明中牺牲。午后,气温骤升,大雾再次笼罩了山区,越军约一个连在浓雾

掩护下分两路沿四号桥向连队所在高地靠近,报务员再次用步谈机向炮兵报告越军所处方

位,又一阵猛烈的炮火准确地在敌阵中炸开了花,越军再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处于僵持状

态。康林、黄江发等六位同志首批火线入党。 

  闪回九:夜暮降临,阴冷的寒风,绵绵细雨不停地下着,战士们已36小时滴水未进,

身上淋湿透了,为了御寒,官兵们三、五一群的紧紧拥抱着,靠共同的体温保持热度;绷

带、止血带已用完,身上的衬衣已撕成布条用于包扎伤员,伤员的血仍在慢慢的流淌,大

家分组紧紧地将伤员抱在中间;仅剩的几块压缩干粮和一壶水,在官兵们手中传来传去…

…;伴随着清晨的到来,部分伤员的体温在战友的怀抱中渐渐冷却,看着朝夕相处的弟兄

无声的离去,战士们欲哭无泪,满腔悲愤化成一股不可揭制的力量。 

  闪回十:三排长毛学文带人在丛林中抓获了几名来不及撤退的越军,其中两名看似中

学生,敌视和仇恨的眼光注视着我们,战士们早已怒火中烧,几名俘虏成了发泄的对象…

… 

  ……二天三夜后,部队发起总攻。连队随部队占领了奔西艾高地。两天后,继“甘塘

”后的又一越南重镇“沙巴”被我军攻克。 

  云南屏边一四九师烈士陵园里,安睡着英雄连队的年轻战士,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永远怀念他们,为了祖国尊严献出生命的一代军人---年轻的共和国战士:马金付(彝族)、

马长河、李焕年、苏加树、贾林、孟庆全、田光艮、王进华、李新德、泽翁仁真(藏族)、

许少渠、陈珍荣、李松贞、周平江、李瑞友、李明中、肖笃文、程炳胜、谭炳金、王桂元

、黄中军、曾建平、张季平、王福忠(翻译)等。平均年龄:二十岁。 

  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悲壮的一幕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在人们记忆中淡去,改革开放

后的中国已经发生并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越两国关系从敌对中复苏,成为友好邻

邦。但是,历史必竟是历史,作为一代军人,我们曾经为共和国而战!亲爱的战友们,安

息吧,作为同龄人,我为你们自豪,你们的英雄壮举将永远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铭记在

一代又一代人们心中!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0.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