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aona (老衲), 信区: Green
标  题: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new)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May 28 12:43:25 1998), 转信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之一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广州军区各单位完成一切行动准备,等待行动命令,
     十二月八日,中央军委下达战略展开命令,十二月十三日,下达开进命令,次日,
     广州军区参战各单位一边开进,一边编组,十二月底到达集结地域,我军边境一线
     十二月二十五日封锁边境。

     当面敌情:

     我东线当面为越军第一军区,部署有陆军11个师另9个旅/团。成两线配置。
     第一线为高平、谅山、广宁省广大地区,部署6个师另6个团。

     其中,325B师位于先安地区,
     338师位于亭立县太平地区,
     3师和473师位于谅山地区,
     304师位于北山地区,
     346师位于高平地区,
     广宁省43团位于芒街地区,244团位于河浍县地区,576团位于茶灵地区,
     49团位于保乐地区,另外在边境各县各有一个独立营。

     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区,部署5个师另3个旅/团。其中312师位于太原地区,

     431师位于慈山地区,327师位于东潮地区,329师位于鸿基地区,242海岛守备师
     位于锦普地区。河北省196团位于谅江地区,38旅位于东幕地区,98团位于陆岸
     地区。

     中越边境一线越军有27个公安屯,我钦州地区防城当面6个,南宁方向13个,百色当
     面8个。公安屯小的几十人,大的百余人,下辖1-4个机动班及侦察组,群众工作组,
     后勤组等。

     越战略预备队第一军,第二军在河内地区。

     东线战斗第一步战斗重点为高平地区的越346师和位于谅山,同登的3师。

     346师又称“高北师”,师部驻高平南俊,下辖步兵246团,677团,851团,
     炮兵188团。其中246团是师主力,又称“新潮团”,抗法战争时期组建,
     当时是越军总参直属主力团,曾担任越共中央警卫任务,参加过边界战役和
     9号公路战役,擅长运动袭击和防御作战。

     3师又称“金星师”,师部驻谅山及以南,下辖2团,12团,141团,炮兵68团,
     该师原驻南方,76年6月调至陆难陆岸地区,隶属第一军区,战前调至该地,
     该师及141团曾获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12团是该师主力,曾获
     “英雄团”称号,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实战经验
     丰富。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之二──浴血穿插

     我之战役决心:有限时间,有限纵深,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速战速决,歼
     敌速回。我东线兵团编为北集团张、刘首长,南集团杨、陈首长,东集团朱、郭首
     长,机动集团诸、赵首长。12月25日封锁边境,26日大军云集广西中越边境,箭在
     弦上。次前一周,许视察了凭祥部队,该部首长为边贵祥,时任55军军长,原55军
     163师师长,军区参谋长周德礼原为55军军长。 

     1979年2月17日,我东线5个军10余万人分14路进入越南境内,3小时后,北集团突
     破莫隆,歼敌独立营,向通农前进,助攻部队正在茶灵方向与敌激战,呈胶着状态,
     一线尖刀部队陷入苦战。 南集团突破布局关,歼敌独立营,43军坦克团3小时
     (11时)进至东溪,14时48分42军126师378团杀到,18时376团也与坦克团汇合,巩
     固了东溪防御,43军坦克团脱离步兵掩护,单独防御东溪3小时,显示我军步坦协同
     问题较大,如果不是越军处于被突破初期的混乱中,该团处境堪忧。水口方向已夺
     占大桥,并架好骡马桥。东集团突破同登。空军部份战机起飞,沿边境我方一侧巡
     逻,海军部份战舰进入北部湾保卫石油平台。 

     当我主力穿插部队通过那冈河逼近东溪时,越军17日下午扒开东溪以东山区水库,
     造成纵长800米,宽约70米,泥水深1米左右的泛滥区,这是南集团、军区前指没有
     料到的(这反映我军对越情况了解不够,事实上,部队是一边向前进攻,一边侦察
     敌情),军区急调工兵2团三个连,两个民兵营和700民工紧急抢修。另决定部队改
     由水口大桥通过,经过复和县城,上靠松山,进入四号公路,追赶徒步进攻的步兵
     部队。但事实上水口作战部队并未打下复和县城,穿插路线上的要点还控制在越军
     手中,原担任该地区作战的部队无法继续攻击上述地区和要点,一部份部队被越军
     击退,军区前指果断命令19日到达龙州的机动部队在水口、复和地区加入战斗,机
     动兵团体力充沛,战斗作风顽强,乘汽车成两路纵队边打边进,立即攻打平江架桥
     地区周围要点,舟桥84团1个营冒着敌人炮火顽强作业,先后付出20余人的代价后架
     起了浮桥。此时被堵在班翁水障的部队迅速沿水口、复和、靠松山、四号公路向高
     平城开进,然而临时改变进攻路线,曲折迂回,一路白白浪费一昼夜时间,使用机
     动兵团,在打通四号公路的强攻中,部队付出了许多无谓的代价,特别是搭乘坦克
     的步兵部队,一路上更是横遭惨祸,一些部队为了让搭乘步兵不被甩下坦克,竟用
     背包带将士兵固定在坦克上,结果导致穿插部队遭袭击时步兵不能及时下车作战,
     几乎成了铁板上的鱼肉,有些士兵至死还捆在坦克上,惨不忍睹,笔者在军区内部
     记录片上目睹了这惨烈的一幕,我军搭乘步兵的坦克部队在一个山口处遭敌反坦克
     混合部队伏击,狭路相缝,首车被击毁,第二辆坦克接着上,前仆后继,路边一辆
     被击毁的坦克上四名战死的战士临死尚不瞑目,姿势几乎一样,一根背包带将他们的
     身体紧紧帮在坦克上。 

     在高平战区执行穿插的两个部队展开了异常艰苦的挺进,“高山下的花环”已经非
     常形像的为大家展现了其中的艰苦,事实上,穿插部队饱受的磨难有过之而无不及,
     原定一昼夜穿插到位,合围高平越军,实际上穿插四昼夜,期间穿插部队首长为了
     按时穿插到位,一路不与军区电台联系,以至于许和尚打发脾气,战后全军通报批
     评。其实扛5c和尚不了解四野部队的战斗作风,其实即便与军区联系上了,军区又
     能给他们什么支援,为什么战前不仔细勘测地形,精选突破地域,为什么战前竟想
     不到敌人可能破坏道路,扒开水库,为什么因循守旧,拼死突祖7d敌重兵守卫的水
     口,布局关,而不迂回绕过,就好像西线杨得志避开老街正面从两侧插入敌后,虽
     然夺取时间较晚,但伤亡小,为什么战前对敌情的了解往往与事实不符。为什么没
     有料到敌人会在我军迂回穿插道路上大量布雷,标定火力打击诸元。事实上一些穿
     插部队是被越军火力打垮的。一句话,打仗想当然,用老经验套新情况,参谋军官
     老化,不知己知彼。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三──扫荡越北

     2月18日,越军发现我穿插部队,急调346团,851团2营、3营9连,特工20营和
     一个冰雹“反坦克火箭炮兵连”进占高平以南博山之651、526、490高地,企图阻挡
     我军南集团穿插部队,掩护主力撤退,19日我南集团先后战穿插路线上的地雷阵、
     竹签阵、人工断壁,突破层层阻击,歼灭了上述越精锐阻击部队,其中缴获的越军
     苏制冰雹反坦克火箭弹现在还陈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供人们参观。 

     2月20日,南集团从东、南两个方向逼近高平市区,至此南集团穿插部队基本到位。
     就在南集团穿插企图被越军发现的同时,我北集团的行动也同时被越战区指挥官判
     定为是穿插迂回,客观的讲越军对我传统的中间突破,两翼迂回包抄战术的理解决
     不亚于我军。越346师急调一个连乘汽车抢占天险安乐,企图迟滞我北集团快速穿插
     部队推进速度,我北集团快速部队由坦克团1营及搭乘的67团2营组成,从通农出发,
     向河安方向前进,直插扣屯,控制扣屯要点,造成尖刀突破的有利态势,67团主力
     随后跟进,2营主力当日在安乐地区与越军乘汽车阻击的一个连遭遇,该营及时请示,
     越级上报军区前指,许司令下令歼灭之,但由于当时三军不佳的通讯指挥系统以及
     业务人员缺乏训练,传到下面走了样,竟成了原地组织防御,结果尖刀部队没有及
     时完全占领扣屯地区,我北集团第一歼灭目标越852团,经过扣屯以南公路溜出重围,
     而当时由于情报不准,以为越852团在班庄,这支部队劳师费时,翻越重重大山,进
     入天奉大岭时遭敌阻击,道路被毁,前进受阻,至此,我北集团穿插迂回高平敌西
     侧后的战术企图归于失败,高平敌军只有由南集团歼击之,军区前指另调机动集团
     龙州旅从西面避开越军阻击,会攻高平城,此时班翁水障经过我工兵、民兵抢修排
     水,终于在31小时后能够通行,前运后调趋于正常,后勤供给重新畅通。 

     2月24日,龙州旅,南集团准备就绪,东西南三面会攻高平,由军区吴忠副司令员
     统一指挥,前后7小时激战,25日0时25分占领高平省城,但歼灭之敌只是掩护部队,
     越346师下落不明,25日前指下令各部份段清剿扫荡,由南北集团组成铁臂来回搜索
     清剿,机动集团寻歼346师师直及指挥所,2月26日至3月上旬,346师及地方残余部
     队基本被歼灭,但没有发现346师指挥机关,估计已经逃出合围圈。 

     东集团2月17日-2月23日奋战同登,发扬我炮兵火力优势,全歼当地越军全部,创
     造东线第一个歼灭战范例。2月27日东集团加强部份师团,进至谅山外围,7时50分
     进行10分钟炮火急袭,8时各步兵分队展开,29日扫清外围,3月1日9时30分集中300门
     火炮,30分钟落弹几万发,当时许和尚已经打红了眼,亲自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
     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事实上何止许和尚打红了眼,东线饱经磨难、血染征衣
     的各参战部队早就 已经是地煞星附体,怒火三万丈了,命令被不折不扣的执行了,
     28日9时占领省府大楼,11时占领北市区,3月4日东集团打过奇穷河,从恢复以西地
     段,谅山市大铁桥两旁,昆八桥左右,扁福地区共4个地段打过奇穷河,挺进南市区,
     至此,越北各战略要点尽为我军控制,自谅山以南一马平川,有公路铁路直达河内,
     大军云集,千钧一发,威逼河内的态势已经形成,反击作战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
     3月5日军委下达撤军命令,东线各部队交替掩护撤退,一路实行焦土政策,能拿走
     的机器设备全部拿走,能破坏的公产全部破坏,是为惩罚,东线部份伤亡惨重的部
     队撤退时拼命盲目扫射放炮,发泄愤懑。3月16日撤回国境,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告一
     段落。 

     79年对越之战对我影响之大超过历次卫国战争,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不多讲,光就其
     惨烈程度就直逼朝鲜战争,尽管韩战我军伤亡将近60万人,对越只伤亡2万6千,但
     60万人多半伤亡于美军优良装备之手,我军对美步兵作战素质向来蔑视,对其战法
     也呈批判态度,事实上,志愿军当年赢得韩战胜利,一半靠志愿军优良的战斗素质、
     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一半靠志愿军高对手一筹的战法,美军始终没有很好的应对战
     术,更不要说从战法上超过志愿军。但对越作战,使得我军首次面对一个与自己曾
     经如此相似,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不论是军事作风还是战斗素养,不论是意识形
     态还是人文思想。 

     有人说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最无法理解的,两个东方国家之间的战争是
     最血腥的。中越在79年的战争中让双方更真实的认识了对方,用血流成河来描述这
     场边境战争决不夸张,越正规军付出3万9千的伤亡,地方部队,民兵,游击队伤亡
     多少,还是未知之数,双方合计伤亡绝对在10万以上,从2月17日到3月5日,短短19天
     伤亡10万,日均5000人。 

     不必忌惮自己的缺点,从那时起,我军建军思想得以拨乱反正,从政治运动时期一
     味强调人的精神力量第一,转到了并重的正常轨道,79年之战告诉中国军人,光不
     怕死并不能战胜敌人,精神原子弹炸不死人,正规化建设应当包括优秀的训练素质,
     出色的指挥艺术(当时中国军队实际上只重视培养士兵,缺乏知识的士兵很难适应
     现代军官的指挥要求),精良的装备。应该感谢越军,它就好像中国军队的影子,
     跟自己的影子作战是痛苦的,但只有从影子身上才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
     短处,明白提升的必要。大家可以看到79年之后解放军明显开始重视军队的日常正
     规化训练,加强基层军官的培养训练,一大批军校生被充实到基层连队,石家庄步
     兵学校鼎盛时期一年毕业近万军官,部队基本上已经停止大量从士兵中选拔军官的
     做法,而代以从地方高中生选拔军校生,从部队优秀士兵中推荐考试选拔军校生两
     种途径。军官升任高一级职位必须经过相应军校培训,军官体制的革新带动了军校
     教育的改革,军校成了吃香的地方,教师政策得到落实,军事思想研讨空前活跃,
     军事理论成就众多,战法思想研讨更加贴近实战,开始摆脱文革时期僵硬的人民战
     争理论,这里应当感谢粟裕将军,他在生命的黄昏时期再次大放光芒,首先提出积
     极防御的战略思想,并多次用对越作战的经验教训作为理论依据。 
     新的选拔、培养制度,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极大的加强了解放军的建设,一批批
     合格的职业军人充实进来,解放军的面貌出现了惊人的变化,这从81年、84年、87年
     历次边境战争中得到了充份的体现,一支有知识的部队是最令人畏惧的,何况这支
     部队还保持着特殊的军人气质,相比之下,对面的越军不论从精神力量、战斗素质、
     指挥艺术、战法到武器装备都开始走下坡路,而这就是对越作战的最好回报。 


     只讲自己优点,不敢面对缺点的军队是一支没有前途的军队,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都
     有非常出色的反馈机制,他们如饥似渴的想了解自己、别人、甚至敌人对自己的评
     价,不论多么尖酸刻薄,只要有价值。事实上如果各位有机会听听战后国防大学研
     讨班对此仗的评价,就会觉得本人的文章多么可爱,专家的点评本人只言断语的略
     看过几篇,其用词之尖利,评价之入骨三分既让人难以忍受,又让人五体投地,无
     言辩解,如果引用原文对本此穿插之北集团的军事行动,简直是错误百出,指挥素
     质低下,如果不是看在老许的面子上,许和尚按文中评论已经可以够上军事法庭了。
     批评越尖利,反省越深刻,这支军队越有希望,如果我军依然陶醉在过去的历史和
     经验中,面对自己优势的丧失而依然活在梦境中,我们的军队是不能够肩负保卫祖
     国的重任的,如果没有这一套出色的免疫监控系统,那么91年海湾战争时美军的夜
     战优势根本不会引起我军的重视,我军也不会紧急开展大规模战法研究,加强野战、
     夜战、合同训练。无法想象如果我军没有紧急进行自我反省,加强战法研究,那么
     有朝一日,当我军与美军再次对垒时,我们的士兵会惊讶的发现美军的夜战战法和
     夜战素质已经远远抛离了我们,那时的月亮再也不会被人尊称为“中国人的月亮”
     了。 请各位放下有色眼睛,就事论事,实事求是,不要论战,要的是有论有据
     的切磋。


     【问答一】 

     中越战争前我军反击部队分别由两个军区牵头组织了两个方面军级别的战役兵团,
     简称为西线兵团和东线兵团。

     西线兵团以昆明军区为主,下辖11军,13军,14军三个野战军及若干配属独立师,
     炮兵师,坦克师,杨得志任司令员,老街、柑糖、沙巴、封土一线为其攻击要点。


     东线兵团下辖41军、42军、55军、43军、50军共5个野战军及若干配属部队。许世友
     任司令员,高平,同登,谅山一线为其攻击要点。由于反击作战以边境浅近纵深为
     作战攻击目标,所以两线部队没有战役战术上的协调配合。 

     【问答二】

     3月1日我军虽然控制了谅山北市区,但谅山周围部份高地尚在越军手里,需要肃清,
     由于攻击谅山先后调动了8个师,前运后送出现瓶颈,加上攻坚阶段炮弹消耗量很大,
     急需补充,所以直到4日才开始进攻南市区,其实以当时准备情况来看,许和尚已经
     不仅仅只想占领南市区,他还想攻得更远些,出一出20天穿林爬山的晦气。 

     79年对越之战显示我军情报工作作得不好,保密工作更差,2月17日前一个星期美
     军军事专家根据各方情报,已经精确判断出我军兵力组成,主要进攻路线,战役纵
     深,2月16日日本情报机关竟然得到了中央军委准备17日才下发到省一级的自卫反击
     情况通报,几乎与此同时,苏联驻东京情报站得到相同情报并通报了越南。越南情
     报机关对78年四季度以来中越边境我军异常兵力调动也早有察觉,判断中国军队将
     在1月5日,1月10日,1月15日发起进攻,并先后三次发出最高战备命令,但由于越
     军情报机关神经过敏,所以误报的代价也很高昂,虽然战略上越军已经准确判断出
     我军进攻目标,纵深及部份主攻方向,但战术上还是犯了犹豫不决的错误,这也难
     怪,现代情报机关往往不是苦于没有情报,而是陷身于成千上万的真假情报海洋当
     中,在以假乱真的情报战中,我军的情报系统还是比较出色的。 

     这样就造成了2月17日边境战争的战役突然性,虽然越南2月16日得到了准确情报,
     但从开战后越军的慌乱和暂时瘫痪来看,这则情报要么没有引起越南的重视,要么
     还没有传达到边境一线。 

     真正令人气愤感慨的是当参战部队将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的战役检讨,战斗评
     价,作战日志、回顾整理上报后,发生了可耻的失密事件,使得敌人得到了用最先
     进的间谍卫星、间谍飞机也搞不到的重要情报。而且非常迅速,只用了一周时间。


     【问答三】

     虽然中共建军史上对山头派系的处理比国民党出色,但自从大军区建立后,各大
     军区自成系统,水泼不进,已成独立王国,从大军区首长以下建立了一整套盘根错
     节的人事系统,以至于对中国历史及帝王统治术玩的炉火纯青的毛泽东都十分头痛,
     不得以才采用了大军区司令员简丛对调的千古绝招,但实际上并不能根治而只能是
     临时政策,既便是到了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例:89年6.4事件,老邓力排众议,
     甘愿伟名受辱坚决镇压,电令各大军区,各军种,各兵种都要进京勤王(外界多不
     了解老邓苦心,实际上中共内部大多数人反对军队镇压,包括杨尚昆、万里等老革
     命。历史已经证明镇压事实上起到了防止中国分裂的作用,特别是避免出现民族复
     兴从此夭折的历史悲剧重演,尽管这道命令让数以百计的无辜者命丧黄泉,解放军
     军史蒙羞。老邓为了防止翻案,防止军队,政党分裂,要求各地政府都要表态,各
     大军区都要进京勤王,特别是后一手,十分有效,黑锅大家一起背,所谓27军开枪,
     38军支持民主实际上是外国势力的离间之计,事实上都开了枪,老邓一道电令,统
     统进京,统统开枪,别想为自己事后洗清,伟人终究是伟人,已经将官场人事看得
     很透,要干就别为自己找后路,从此一点也就可以了解苏联8.19政变失败的原因了,
     胆小、懦弱、自私、圆滑、犹豫决成不了事。糟糕。。。离题万里了,抱歉) 
     然而各大军区指挥不灵,险些让邓老的一片苦心付诸东流。 

     大军区在文革中又有新发展,权利更大,后期基本接管各地地方政府,诸侯之势已
     成,兼且军人干政,派系斗争日甚一日,如昆明军区政委被刺,海军陶勇被害等等。
     广州军区原为四野林彪山头,许和尚原为南京军区大佬,中央让许为广州军区司令
     员,其中深意一目了然,虽然79年中国政治运动已经告一段落,但刚走出文革的解
     放军积重难返,依然惯性前进,许作风专横,难免与四野旧部冲突甚多,作战风格
     上,四野习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林彪从来对部队指挥采取目标指导,战前战略
     决策有林彪本人定,分解到个纵队,仗一打起来,林是很能够放手不管的。而许作
     战喜欢一把抓,事实上他又往往抓不过来,顾此失彼,战略上的决策与林不是一个
     档次,但属于完成任务坚决,善打苦仗,恶仗,在关键时刻,能够豁出去死拼烂打,
     很难简单的讲这两种战斗风格孰优孰劣,就好比球队风格,西德重体力轻技术,巴
     西重技术轻体力,谁对谁错,其实无所谓,只要胜利。 

     许与四野旧部在战斗风格上的磨合问题,还有四野旧部自林彪文革大红大紫,再到
     林自我爆炸后屡受牵连而产生的心理阴影(强烈的失落感,笔者外公是四野旧部,
     林彪自我爆炸后,老人家自称三天睡不好觉,几乎一夜黑发变灰白,对于他来讲,
     否定林彪实际上是对四野的间接否定,军人的自尊心、荣耀感还有对老首长的绝对
     崇拜甚至人生信念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七旬老人反复看了五边《大决战-辽沈战
     役》,每看必泪流满面,令笔者唏嘘感叹)还有许的骄横作风(林彪在军事上是很
     民主的,而且在战场上给部属很多表现空间,如辽沈战役聚歼廖耀湘兵团李作鹏指
     挥东总改变作战计划都很能说明这一点)。 

     我军的空军派不上用场众人皆知,主要是空军逢文革、林彪自我爆炸两大运动影响
     (注:空军吴法宪是林嫡系,空军实际上完全已换成四野的人,是林的山头,林死
     后,由于571工程的□光,毛对空军极不信任, 空军大换血,部份师, 团甚至被武装
     缴械,就地解散)。飞行员素质受到重大影响,技术骨干受到牵连,纷纷提前退伍,
     许多部队甚至不能成建制执行战斗巡逻任务。 

     我军炮兵当时主要装备122MM口径火炮,射程在15-20公里左右,152MM以上的重炮
     较少,且射程也在30公里以内,加上越北山区,地形复杂,越军工事多经过精密测
     算,设置在我军远程火炮射击死角内,远程火力支援意义,不大,且但是我军效率
     很差的后勤供应,导致许多炮兵部队实际上处于有跑无弹的情况下,中小口径火炮
     机动困难,往往赶到了,仗也打完了。两路穿插部队平均进入越境80公里,部份部
     队穿插路线长达100公里,军区参谋人员业务素质低下,仅仅用标尺,普通算式来确
     定行军时间(如用平原时间乘2推算山地行军时间),不考虑穿插部队负重,越北山
     地喀斯特地形对大部队穿插的限制,越军的骚扰阻击。事实上,军内对两条穿插路
     线普遍持否定态度,战斗结果也证明,两路穿插部队吃的苦最多,受的伏击最多,
     取得的战果最少,穿插部队合围到位时,合击圈内已没有成建制的越南正规军了。


     至于两路军首长不与总部联系,实际上也有客观原因,不要忘记当时解放军糟糕的
     通信指挥系统,越北穿插路线上山高林密,不便于架设通信线路,部队处于高速运
     动状态,事实上穿插首长自己也掌握不了穿插部队,各师团各自为战,全力穿插,
     而且常常不开电台,另外不要忘记中共军人一个很重要的军人气质,既具有很强烈
     的求战意识,具有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的执拙,中共称之为嗷嗷叫的小老虎精神,
     在这种长期培养熏陶乃至沁入骨髓,刻骨铭心之后,不能完成任务,不论是什么原
     因,都会极大的刺激中共军人的部队荣誉感和军人自尊心,在这种强烈的冲动驱使
     下,整个团队都一心只为了完成任务,争一口气,而这种军人气质在四野部队中表
     现的最突出,诸位是否记得《大决战-辽沈战役》围攻锦州时,有一个纵队首长丢失
     锦州外围重要高地隐瞒不报,林还是通过敌台了解到此事,并要罗亲自去处理,那
     种情景,是对中共军人军人气质的真实写照,罗的处理方法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对
     部署有纵容的嫌疑,但一种军人气质的养成往往很难改变,对于中共旧军人来讲,
     动则寻求支援是懦夫的行为,君不见轻伤不下火线,遭受重大伤亡仍请首长放心,
     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言行比比皆是,经过文革大力宣传,在文革后的中共军队中,这
     种优秀的军人气质被扭曲了。这可能也是穿插部队不与总部联系的一个潜在原因。


     79年之战对中共军队建设影响孰深,军委终于痛下决心裁军100万,弊端百出的大
     军区制度,这团乱麻,终于被利刃劈开,在随后的十几年内分崩离析,这是后话了,
     本人由于感情上的关系,文中对四野多有偏袒,不妥之处,还请诸位海涵。

     (完)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0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