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选贴之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8月12日21:35:1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来自香格里拉的空袭"
--林立特尔首炸东京
  "这是一片美丽而幽静的土地,到处盛开着鲜花......"太
平洋战争初期,东京的广播经常这样吹嘘。
不料,正当日本人得意非凡之际,16架美国B-25中型
轰炸机,于1942年4月18日中午时分突然出现在东京上空,
几十枚炸弹凌空而下,顿时使"盛开着鲜花的圣土"笼罩在
一片火光和硝烟之中。
日本本土遭到了历史上第一次空袭。日本人目瞪口呆,他
们心目中的神圣帝国随着巨大的声响和强烈的气浪,开始被
冲毁了。
这些飞机从何而来?又怎么会飞临戒备森严的东京上空
呢?日本军阀的心头不禁打上了问号,全世界为之欢欣的人
民心里也同样打上了问号。
美国罗斯福总统回答记者的提问时,幽默地声称:"那是
来自'香格里拉'的空袭。"
"香格里拉"源于美国作家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
线》,意为"仙境",指虚构的世外桃园。自从罗斯福做出这
个回答之后,它竟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名词。
山本的忧虑
太平洋战争爆发几个月来,日本军队在各条战线上都取
得了骄人的战果,但日本当局某些首脑人物,特别是联合舰
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一直未能摆脱心中的不安和忧
虑--美国人可能空袭帝国首都东京。
尽管广播电台和官方报纸一再向民众宣传:自1281年日
本借助于被称为"神风"的飓风打败了强大的蒙古舰队后,敌
国军队从未能碰触日本本土,今后这片圣土也没有遭受空袭
之患。但山本心里很明白:珍珠港一战,并没有消灭美国太
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和重巡洋舰,这些舰只完全有能力对日
本本土采取空中袭击战。
山本很了解美国,他在美学习过,后又担任日本驻华盛
顿海军武官。他心里明白,美国人有一种特有的勇敢和好斗
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会驱使他们因珍珠港事件而向日本发动
报复性攻击。
日本军政界头面人物对美国的空中威胁感到特别恐惧的
主要原因是日本人那种无法用理智来说明的对天皇宗教式的
忠诚,这是长期以来日本民族的心理特征。这种情绪在军队
中表现尤甚,如果天皇的安全因空袭而受到威胁,他们必将
诚惶诚恐,感到这是无法容忍的。
必须绝对保证天皇所在地东京的安全已成为山本朝夕不
忘的事情,为此他甚至表现出病态的敏感。哪怕在遥远的西
南太平洋指挥作战,整天被繁重的军机大事搅得晕头转向,他
仍然每天都不厌其烦地问一下东京的气象情况。若被告知天
气晴朗时,他就暗暗地为东京的安全捏一把汗。
珍珠港事件过后仅半个月,山本的参谋长宇恒海军少将
就在日记中反映出山本的焦虑心情:"长官经常提到:几乎可
以肯定,美国经过整顿肯定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应当保护东
京免遭空袭,这是必须记住的头等大事。"
从1942年2月1日开始的美海军舰载机对马绍尔群岛、
吉尔伯特群岛和威克岛等一连串大胆的空袭,进一步加深了
山本的忧虑。为防止空袭事件的发生,山本设立了一条舰艇
嘹望线,其范围离日本本土东岸600到700海里,每天还辅
以海军飞机进行远程巡逻。当马绍尔群岛遭到空袭后,山本
又迅速从西南太平洋调回南云忠一海军中将指挥的"瑞
鹤"号和"翔鹤"号两艘航空母舰,以加强对本土东面的空
中防御力量,同时加派航空战队日以继夜地警戒,以防东京
遭到美舰载机的袭击。
"B-25工程"
山本五十六并不是杞人忧天。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人
觉得蒙受了极大的耻辱,罗斯福总统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一
再向陆、海军参谋长提出:"一定要回击日本!"
为了狠狠打击一下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打击其嚣张气
焰,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欧内斯特·金上将决心对日本发动
一次大范围的空袭,而东京自然成了引人注目的首要目标。
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首先,美国在浩瀚的太平洋
上没有足以进袭日本本土的空军基地;再者,当时美国最远
程的轰炸机其续航力也无法从夏威夷直接飞抵日本本土。如
果用舰载飞机袭击,由于其作战半径很小,航空母舰必须驶
近日本才能成功。而这将使美军航空母舰驶进日本陆上轰炸
机的作战范围,严重威胁航母安全。要知道,美海军现有的
几艘航空母舰已成为美海军力量的支柱,损失了它们即意味
着丢失了整个太平洋。
但是,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不利条件常常能激发人们
创造出奇迹,战争时期尤譬如此。
一名叫弗兰西斯·劳的海军上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
案:用陆军的中远程轰炸机从航空母舰起飞,做单程飞行,完
成轰炸任务后到中国机场降落。这样既可以突击日本,又可
使航空母舰保持在日本陆上轰炸机的作战半径之外。
这确实是个将海、陆、空军融为一体的奇妙设想,美国
金海军上将对此计划非常欣赏。他命令劳上校和他的飞行官
邓肯进一步研究论证并向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报
告。阿诺德接到报告后很是惊讶,因为前不久从白宫开会回
来,他曾起草了一份备忘录,提出:"我们应当试试用轰炸机
从航空母舰起飞,看看效果如何。"英雄所见略同,阿诺德将
军当即答应派一人负责空军事宜。
此人就是阿诺德的参谋詹姆斯·杜立特尔中校。他是一
位懂技术、会飞行、办事果敢的军人,不久前刚被调到阿诺
德的司令部负责处理技术难题。
阿诺德召见了杜立特尔。他一开口就问:"我们现有的飞
机哪一种能载弹2000磅,以500英尺滑跑距离起飞,飞行
2000英里?"。杜立特尔思考了一会儿后回答:"B-23'龙'式
和B-25'米契尔'式远程轰炸机经改装后可以做到这一点。"
阿诺德又补充道:"起飞跑道宽度不能超过75英尺。""那就
只有B-25可以,它的翼展是67英尺,而B-23为92英
尺。"杜立特尔的回答,使阿诺德很满意,这时他才告诉杜立
特尔:他和金海军上将已谈妥,一支海军特混舰队将载着陆
基轰炸机去轰炸日本,然后在中国着陆。杜立特尔必须立刻
选拔和训练人员,同时监督飞机的改装。
最后,阿诺德将军说道:"就把这项计划的准备,叫做
'B-25工程'吧。"
准备工作在随后的几星期内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B-
25经改装后在"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试验起飞成功,杜立
特尔挑选的16个机组的志愿飞行人员也全部到达基地报到。
这批人员都飞过B-25飞机,但他们现在要飞的B-25已与
过去的大不一样--机舱和炸弹挤满了附加油箱;机腹炮塔
也变成了副油箱;为防止北飞途中碰到寒冷的天气条件,在
机翼的前缘和机尾表面都装上了除冰器;全部武器只剩下一
挺双管机枪和机头的一挺单管机枪。
3月初,在秘密训练开始前,杜立特尔来到了位于佛罗里
达州的爱格林空军训练基地。他召集全体飞行人员宣布:"我
叫杜立特尔,被委派负责这次作战行动。这是你们将经历的
最危险的一次行动,但现在还不能宣布行动内容。你们必须
绝对保密,绝对服从。"他又补充道:"这完全是一次自愿行
动,如果犹豫的话,现在可以退出,但请不要再提及这件事。"
然而,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表示愿意留下。
杜立特尔看到大伙情绪高昂很是高兴,随即将一名海军
飞行员介绍给他的伙伴们:"这位是米利埃上尉,是我们的教
官,以后训练中一切都得听他指挥。"
奇怪的训练开始了,但飞行员中除了杜立特尔外,谁也
弄不清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最初,米利埃教这些飞行员尽
可能地慢速着陆,在这个基础上,又要求飞行员尽量缩短起
飞距离。当米利埃指着一块较小的场地,要他们在上面驾机
起飞时,这批飞行员认为这简直是开玩笑。尽管B-25是中
型轰炸机,但它的起飞重量仍达13吨,在这样短的距离上要
使这个庞然大物腾空而起,实在是太困难了。然而,功夫毕
竟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飞行员们基本掌
握了在这种场地起飞的技术。
训练逐步升级,不久,米利埃上尉把这批人领到了另一
个机场。当他们看到画有白线短得要命的跑道时,不禁愕然
了。这哪是什么机场,简直就是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在这
样短的距离上也能使我们的轰炸机起飞和降落吗?飞行员们
认为这太不可思议了,但要完成秘密使命的责任感,又驱使
这帮争强好胜的美国人开始做这种尝试,虽然他们对这样的
训练意欲何为仍一无所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飞行员们终于达到教官米利埃上
尉的要求,他们能以每小时100公里的时速在这样的距离上
起飞,有的甚至比所要求的距离还要短。
一个多月的紧张训练,使杜立特尔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
要请战了。
"本舰队驶向东京!"
B-25式中型轰炸机,全长16.48米,翼展20.6米,总
重量12.992吨,时速507公里,续航能力约为2170公里,
是美国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之一。
1942年4月2日,美国航空母舰"大黄蜂"号,在"维
森斯"号重巡洋舰和"纳希维尔"号轻巡洋舰等6艘舰只的
护卫下,告别了旧金山巍峨的金门大桥,劈开汹涌的太平洋
波涛向西急驶。甲板上,16架B-25飞机,像展翅欲飞的大
鹏鸟,颇为引人注目。
航行中,舰长米切尔将军打开了印有"绝密"字样的密
封信袋,知悉任务后,他激动地向全舰宣布:"本舰队驶向东
京!"
随后他解释道:"再没有什么比我们接受这项任务更光荣
的了,'大黄蜂'号要运载杜立特尔中校以及飞行员们横渡太
平洋,一直到离日本海岸几百海里的地方,用从航空母舰上
起飞的陆基轰炸机去轰炸东京。"
顿时,全舰上下欢声雷动,那些从事秘密训练的飞行员
们更是欣喜若狂,为珍珠港报仇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此刻,米切尔将军的心头却有点沉甸甸的感觉,他明白,
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美军正在败退,西方盟国正在败退,现
在,实施反击,挽救败局的唯一希望,也许就寄托在他的航
空母舰和舰上的16架轰炸机上了。
远在夏威夷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也于4月1日出发,在
哈尔西将军的率领下,将担负此次行动的护航和掩护任务。
"企业"号编队到达中途岛海区后,便开始了旋回航行,
舰员们个个都很纳闷,不知意义何在。一直到4月14日,
"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会合后,虽然"大黄蜂"号的人员
对空袭东京已人人皆知,但"企业"号上的舰员们却仍被蒙
在鼓里。他们看到航母上载有特大的陆基轰炸机,都茫然不
解,有人说:"这么大的轰炸机在满载的情况下,既不能在航
母上起飞,又不能降落,这些飞机肯定是去支援某个基地的。"
有的人却不相信:"在茫茫大海中,去支援哪个基地呢?"最
后,舰员们普遍认为:特混编队将开赴阿留申群岛,这些轰
炸机是运给西伯利亚某一"秘密基地"的。
直到18日早晨,哈尔西将军终于向整个编队宣布了轰炸
东京的消息,和"大黄蜂"上的情景一样,全舰队的官兵们
发出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此时,杜立特尔和他的飞行员们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具
体计划是:美特混舰队尽可能地从东部海域接近日本列岛的
主岛本州岛。19日夜间,当舰队驶抵距东京450海里的海域
时,由杜立特尔中校首先期飞。在飞赴东京途中,他以灯光
和投放照明弹为其余飞机指示航向,其余15架飞机跟随杜立
特尔飞行,对东京、横滨、川起、横须贺、名古屋、歌山以
及神户等城市进行轰炸,整个作战计划都在夜间实施。当轰
炸机飞离航母后,为确保舰队安全,舰队迅速返航。B-25轰
炸机起飞后不再返回航空母舰,完成任务后将在中国浙江和
江西的机场着陆。
尽管山本对美军空袭日本早有预感,同时也做了较周密
的准备,但美军计划如此别出心裁,却大大超出了山本海军
大将的意料之外。
行 踪 暴 露
4月18日清晨,硕大的太阳像透亮的红色圆盘从海平面
上升起,日本海军第5舰队征用的"日本丸"号渔船正在东
京以东720海里的警戒线上值勤。突然,这条武装渔船的船
员们吃惊地发现,有一支舰队正向日本本土急驶,船长急忙
用望远镜观察,认清是美国的航空母舰。
在此同时,美舰"维森斯"号雷达手和嘹望哨也同时发
现了日船,舰长立即向哈尔西报告了日船位置。
最令美国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哈尔西闻讯后十分恼
火,但他此时仍抱着一线希望,但愿舰队尚未被日船发现。他
命令:在证实被发现前,舰队继续向预定起飞海域行驶。在
哈尔西看来:这次空袭,是带有一种悲壮色彩的自杀性攻击
行动。他把杜利特尔和飞行员们运载到离日本海岸越近的地
点,他们到达中国的机会就会越大,生还的希望也就越大。
然而,几分钟后,哈尔西的希望破灭了:"大黄蜂"号无
线电报务员截获了日船发往大本营的电报。电文是:"0630
[东京时间]我们在犬吠以东650海里处发现3艘敌人航空
母舰。"美舰上的气氛摹地紧张了起来。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布下天罗地网,
决心要乘此机会,消灭这支美在太平洋的主力部队。
山本大将首先下令采取"对美舰队作战第3号战术方
法",即:
(一)先遣部队(指潜艇部队)、机动部队、南方部队和
北方部队投入对美特混舰队的作战;
(二)主力部队根据需要进行支援;
(三)第11航空舰队(指岸基航空部队)派一部分兵力
到本土东部。
随后,山本又命令刚刚从南线回到本土的第2舰队司令
长官近藤海军中将立即率领横须贺地区的所有水面部队出
击,同时又命高须海军中将的第1战列舰战队也从广岛湾火
速起航,支援近藤作战。尚且位于台湾南端巴士海峡的南云
海军中将的机动部队也被分派了战斗任务。与此同时,山县
正乡海军少将指挥的第26航空战队的32架中型轰炸机,在
12架"零"式战斗机的掩护下,迅速从东京的木更津空军基
地起飞,向东掠过太平洋波涛汹涌的海面,扑向美舰队。
至此,哈尔西将军指挥的这只特混编队已面临着巨大的
挑战。最令将军吃惊的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第1航空舰队
(即南云忠一指挥的拥有5艘大型航母的舰队),就在日本海
域附近,而且,在截获的电令中表明:这些航母及其他日本
海军舰只已向他的舰队围拢过来。
事已至此,若仍死抱住原定计划不变,显然凶多吉少。倘
若继续拖延,一旦遭受日军围攻,后果必将是舰覆人亡。哈
尔西没有别的选择,即使距预定起飞地点尚有150海里之遥,
他也得立即命令杜立特尔和他的轰炸机群起飞。
哈尔西明白:"提前起飞意味着飞行员生还的可能性进一
步减小,纵使轰炸机能抵达日本上空,袭击也只能在白天进
行了。由于敌人已得到预警,杜利特尔一行很可能在到达目
标之前就被敌人战斗机击落。既失去了突然性,又得延长飞
行距离,他们安全到达中国机场的机会几乎不存在。
但是,他的航空母舰代表着美国海军50%的航母作战力
量,一旦损失,那么美国将付出更大的代价,他没有权利拿
特混舰队和几千官兵的宝贵生命去冒险。
上午8时,哈尔西签署了命令:
放飞轰炸机,致杜利特尔中校及英勇的飞行员,祝好运。
愿上帝保佑你们。
哈尔西
飞 向 东 京
"大黄蜂"号舰长米切尔接到命令后,面色严峻地将命令
交给身边的杜立特尔,说道:"你明白这样做的原因,中校。"
杜立特尔点点头,说道:"我们立即起飞。"随后他充满
信心地走出舰桥,进入飞行员休息室,对待命的伙伴们说道:
"我的朋友们,出发吧!"
"飞行员上机!飞行员上机!"从扬声器里传出急促刺耳
的声音,很快,发动机的轰鸣声,怒海狂涛的撞击声,官兵
们的狂呼声交织在一起,致使庞大的航空母舰也不停地抖动
着。
8时15分,杜立特尔第一个起飞。起飞相当困难,"大黄
蜂"号在狂涛里沉下去又升上来,航母甲板成了疯狂起伏的
跷跷板。就在舰首抬起的一刹那,杜立特尔的飞机颤巍巍地
迎着狂风,满载着两吨重的炸弹,犹如一台升降机似地腾空
了,他在"大黄蜂"上空绕了一周,校正罗盘,检查航向后
便融着浓雾向东京飞去。随后,美机一架接一架地飞离航空
母舰:第二架胡佛,第三架格雷,第四架霍尔斯特罗姆......
9时20分,16架B-25飞机全部升空。当最后一架离舰而去
后,哈尔西率领舰队便急速地踏上了归程。
B-25机群掠过太平洋的波涛向东京飞去,为节约油料
和隐蔽,飞机采用超低空慢速飞行,远远看去像一群海面上
的信天翁。一个半小时后,美机发现了1艘很大的日本商船,
有人主张攻击,但杜立特尔命令道:"继续前进,这些炸弹我
们有更好的用途。"
3小时后,在一层淡淡的薄雾里,他们看见了日本海岸。
终于到了,已有些疲倦的飞行员们,此时兴奋中不觉透着紧
张,当轰炸机擦着海岸边无数只渔船的桅杆呼啸而过时,他
们十分担心会遭到地面火力的扫射。但是很奇怪,只见船上
许多男人和女人正热烈地向美机挥手欢呼,原来,美机机身
上还是涂着老式星徽,蓝圆中有一颗白星,星中是一个红球,
日本人看上去还以为是自己的飞机。
黄色的海滩很快就融合在柔软起伏的绿色田野里。大地
上一片新绿,春天的阳光显得那么的明媚。当飞机从农夫们
头上飞过时,他们也不断地向空中挥手致意。
突然,有2批日本战斗机在高出美机约500米的位置上
迎面飞来,杜立特尔和他的伙伴们顿时紧张了起来。中校下
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但日机从美机头上一掠而过,丝毫没
有发现超低空飞行的美机。好险啊!飞行员们几乎个个出了
身冷汗。
在陆地上空低飞了近20分钟后,一片像玻璃般平滑的海
湾映入了眼帘,东京快到了。此时,美机看到了一个令人激
动的目标--一艘正在锚泊的庞大的航空母舰。但这次他们
又照例忍痛放弃了。
5分钟后,杜立特尔终于望见了这场战争的策源地和大
本营,日本帝国的心脏,拥有800万人口的东京市。
空袭正式开始了。
杜立特尔后来回忆说:"当我们飞抵东京上空时还听到日
本无线电台正用英语广播他们如何毫无挨炸的恐怖,正如我
们所想的,广播这时突然停止了,再听时,广播里却慌慌张
张地讲着日语,那时我想,东京恐怕不是一平安全的乐土了。"
此刻,B-25飞机上的投弹指示灯红光闪烁,一枚枚500
磅的炸弹呼啸着直坠而下,工厂、电站、船厂一片火光,惶
恐的人们四处乱跑,一时间呼喊声、叫骂声、爆炸声混杂着
塞满了东京街头。
美机迅速地向预定目标超低空飞行,一位参加过这次空
袭的飞行员回忆说:"当我俯冲完向后面望去,马上就看到了
那几枚500磅炸弹命中了目标--炼钢厂。那种情景使我永
远不会忘掉。"
美机此时尽情地投弹,日本帝国的"圣土"上浓烟滚滚,
2架B-25正轰炸东京湾海军造船厂,飞旋而下的炸弹正好
击中一艘刚建成2/3的新巡洋舰,船坞中的潜艇母舰"大
鲸"号也被炸开了一个大洞。
当飞机掠过一个棒球场上空时,美机驾驶员先是发现吓
呆了的观众僵在那里,随即看到了人们争先恐后夺路而逃的
情景。
飞临东京上空的美机还发现了一个更诱人的显著目标
--天皇皇宫,但每个队员都铭记着杜立特尔起飞前的规定:
"如果轰炸了天皇皇宫,只能使敌人同仇敌忾,更加凶残和顽
强地作战,这次轰炸,仅仅限于军事目标。"
东京上空,从第1枚炸弹落下,一直到攻击完毕为止,总
共花了短短30秒钟。
日本人的反击也是相当迅速的,密集的高射炮火和日机
的相继升空很快就使美国飞机受到了严重威胁,但杜立特尔
和他的伙伴们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灵活地实施超低空飞行,
一次又一次避开了日机和地面火力的拦截。
除东京外,日本的其他城市也相继遭到了轰炸。
此时,山本大将正忙着调动强大的海军舰只对付已发现
的美特混舰队。"赤城"、"飞龙"、"苍龙"、"加贺"号舰母上
的舰载机已待命起飞。东京地区的岸基飞机升空后直奔大海
东侧而去,但飞到航程尽头,仍未与美军接触,在山本和他
手下的将领们看来:敌特混舰队知道自己已被发现,因此放
弃攻击而撤走了。
但是,13点后,"赤城"号收到报告说:"东京遭到空袭。"
紧接着又收到一个接一个的报告,说横滨、川崎和横须贺也
被轰炸。稍后不久,又有一连串报告:美机轰炸了更南面的
名古屋、歌山以及神户。这样广的攻击面一时间弄得联合舰
队司令部和山本五十六不知所措,摸不清敌人的意图。
空袭后,杜立特尔率领的飞机从正南方撤走,然后飞往
中国的南昌机场。经过13个小时的艰苦飞行,18日晚他们燃
料耗尽,跳伞落在浙江西部某地。20日晨,杜利特尔找到了
4名同伴,随后请求当地中国军队协助援救飞行员,并通过驻
重庆大使馆电告阿诺德将军:"轰炸东京成功。"
但此时,杜立特尔的心情是凄凉的:16架飞机可能全部
损毁,他的那帮数月来相伴的伙计们,大多数还不知下落。当
他的军士长问他:"您想回国后会怎样?中校。"杜立特尔只
是苦笑道:"看来,他们将把我送到利文沃思军营罚苦役。"但
他的军士长却满怀信心地说道:"不!长官,他们将升您为将
军,国会将授予您荣誉勋章。"虽然这话还不能完全宽慰杜立
特尔满含悲凉的心情,但他还是感激地紧紧抱住了军士长的
肩头。
事后,军士长的话得到了应验。首炸东京的消息迅速传
遍了美国,人心大为振奋。杜立特尔回国后,立即得到了国
会勋章,随后又越级由中校晋升为准将。他后来出任空军驻
英国第8航空队司令,并升任空军中将。
在飞抵日本上空的80名飞行员中,有1人跳伞时牺牲,
2人失踪,8人被日军俘虏(其中3名被枪决,1人死于狱中,
另外4名战后得以生还),有1架飞至苏联海参崴,被苏联政
府扣留,5名机组人员在苏联境内滞留了13个月后获释放。
其余64人在中国着陆,以后陆续返回美国。
空 袭 余 波
杜立特尔空袭东京,无疑是太平洋战场上一个十分出色
的海空突袭战例。它是贯彻美国在战争初期确立的"攻势防
御"战略思想的重要典范,虽然造成的物质损失并不大,但
它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心理震动和打击是不可低估的。在此
之后,日本人很多天都惶恐不安。4月20日,东京再度风声
鹤唳,发布空袭警报。21日,日本内阁举行会议,将负责本
土防空的有关人员按军法惩办,陆军省和海军省人员也有变
动。虽然极易冲动的日本人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暴乱,但山本
五十六仍然惶惶不安,再三向天皇请罪。
当时,日本人纷纷猜测:美机和美舰来自何处?在日本
人看来,这无疑是天方夜谭式的故事。
直到18日夜间,在中国的一支日军部队电告大本营:有
几架美国飞机在南昌附近强行着陆,日本人才部分揭开了空
袭奥秘。直到战后,他们才得以了解这次空袭的全部经过和
真相。
为了安定浮动的民心,日军大本营急忙发表公告,声称
此次空袭只造成轻微的损失,大部分敌机都被击落击伤。当
日本人得知此次空袭是由杜立特尔指挥的,因他的名字与英
文do little(成效不大)发音相同,因而大本营发言人就把
这次空袭讽刺为"成就甚微",并进一步称之为"一无所成",
以掩盖其心虚。
这次空袭直接迫使日本把4个陆军战斗机大队留在了国
内,以保卫东京等城市,也迫使海军将"瑞鹤"号和"翔
鹤"号两艘大型航母及大批舰只留在日本海附近,大大牵制
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兵力。
空袭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直接影响了正在争吵不
休的关于中途岛作战方案的制定过程。日本人意识到:美国
人一旦开了头,就会再来,而动用的飞机会更多更大,正如
轰炸本身所引起的震撼一样,它会使整个日本颤抖。山本大
将再次力陈:必须毫不迟延地把防御圈向东推进到中途岛和
阿留申群岛西部,因而主张尽早实施中途岛作战计划。军令
部也深感事态严重,他们认为来自东面的威胁才是当务之急。
那些主张向南扩张的军界要人,此时也偃声息语,反对意见
顿时烟消云散。
正如人们所了解的那样,山本五十六大将一个月之后发
动了著名的中途岛大海战,并在这次海战中遭到了彻底的失
败。
这次富有传奇色彩的空袭为现代战争史写上了扣人心弦
的一笔。战后每年4月18日,杜立特尔将军都与他在这次行
动中患难与共的战友们聚会一次。1967年,他们在加州的艾
拉迈德海港庆祝"杜立特尔空袭"25周年,当时还健在的55
名战友都参加了。他们在美国航空母舰"奥林斯堪尼"号上
团聚,美国当局还特意运来1架已退役的B-25轰炸机,将
其停放在航母甲板上,飞行员们在机前摄影留念。他们觉得
仿佛又回到了25年前硝烟弥漫的战场。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24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1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