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itqiqi (祺祺^_^), 信区: Green
标  题: 越战与毛泽东,兼论台海风云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8月04日11:24:37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一·越战的现实意义 

  今年四月三十日是越战二十六周年,我们应该怎样来评价冷战时期发生在中国南大门
的这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为惨烈并改变国际二元格局的战争? 

  首先,我们要问:越战仅仅是越南人的「反帝救国战争」吗? 

  不是的,绝对不是的。正如朝鲜战争不仅仅是朝鲜人的「反帝救国战争」,也是中国
人的「反帝卫国战争」一样,越南战争也是中国人的「反帝卫国战争」。所以,对中国人
来说,正如把朝鲜战争叫做「抗美援朝战争」一样,我们中国人也应该把越战叫做「抗美
援越战争」。1 

  所以,适值越战结束二十六周年之际,越南人固然应该庆祝,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庆祝
、纪念、反思,因为中国曾经为这场战争作出了重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重大代价;较之
朝鲜战争时,有过之,无不及。 

  对这样一场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作深刻的反思并汲取其正反的历史教训吗? 

  特别是值此台独党在台湾上台执政,台海风云日紧,以及四月一日美国谍机在中国南
海上空蓄意撞毁中国歼八战机,南海风云骤起,这显示,中美两国很可能又要进行另一次
战略大较量之际,纪念越战二十六周年,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毛泽东当时为了「抗美援越」所发展的一套理论、战略、策略
、战术,充分体现了他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智能、战争艺术和非凡的胆识魄力,虽然其中有
些已经事过境迁,不合时宜,但也有些精神、原则和经验仍然值得我们记取和遵循,以便
适应未来可能在台海和南海爆发的另一次「反帝卫国」战争。 

            二、中外对越战的看法 

  历史事件,特别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像观赏油画一样,要离开得远些才能看得清楚。
二十六年后的今天来看越战,当然要比在当时,十年前,二十年前,看得更为清楚。 


  然而,要客观地观赏越战这样大幅的历史画卷,却有不少眼障,其中最大的眼障就是
意识形态;这不限于美国,中国也有同样的问题。 

  先就美国而言。对越战的评论目前美国主要有四种流行的看法,可分别由四位政治人
物和学者来代表。第一个是当时主导越战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
。越战结束十六年后,他痛苦地回忆说,美国人打败了,主要是因为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
人的民族主义精神力量,过度高估了自己现代化武器对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
为此,他深感内疚,甚至在电视上当众留下了忏悔的眼泪。2 今年四月五日,他在麻州威
廉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的一次专门讨论越战的讨论会上,又发表了类似的看法,一
再强调他当时作了令他遗憾终身的错误决策,并告诫美国当局和美国人要汲取教训,切勿
在亚洲轻易用兵。 

  第二个是约翰逊总统的国防部长克里福德(Clark Clifford),他回顾说美国之所以失
败,主要不是因为美国没有全力参战,实际上,除了原子弹没有动用外,什么高尖端武器
都动用了,共计派遣了二百五十多万人到越南,其中五十四万多为地面部队,死了五万八
千多人,伤了十多万人,总共消耗弹药七百六十万吨(相当于二战时的三倍),耗费近三
千亿美元,打了十年之久,所以不能说没有尽力,不能说美国出卖盟友。只是因为所支持
的南越政府贪污腐化,内斗不已,民心涣散,兵无斗志,是个扶不起的阿斗。3 

  第三个是尼克松总统和福特总统的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他说美国失败的
主要原因是美国国内激烈的反战运动使美国全国意志无法集中,思想无法统一,以致社会
陷于混乱,政府陷于瘫痪,无法有效运作。4 

  最后一个是麻州理工学院的语言学大师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教授,他认为越战是
美国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的侵略扩张战争,是一场不义的战争,遭到越南人民和全世界人
民的反对,所以难逃失败的命运。5 

  这四种看法都能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都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由于长期受反共、反华特别是反毛的意识形态偏见所囿,都尽量避谈或根本不提中国
在越战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代之以无限夸大北越人「反帝救国」的顽强牺牲精神和武元甲
将军的军事指挥天才。 

  美国记述和讨论越战的书籍多达一万二千多本(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的书目),有关
的专论、回忆、小说、杂文、电影,更是不计其数,但主要都是环绕着这四种看法立论的
。 

  这是美国人的看法。那么,中国人是怎样看待这场与中国国运密切相关的战争呢?说
来颇令人失望。对于这场攸关中国国运的战争,相对于美国而言,中文的学术专著少得可
怜,6 另外有一些零零星星的专论和回忆,散见于报章杂志。而且作者即使谈到越战,也
不大爱提「抗美援越」这种说法。 

  至于邓小平时代和邓后的中国官方,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7一直贬低这场战争,不把
它看成是中美继朝鲜战争后的另一次战略较量,不把它正式算成另一次中国的对外战争。
它在解放军战史上的地位竟然比不上邓小平领导的一九七九年历时仅三个月的惩越战争。
所以,现在官方所讲的越战一般是指邓领导的「惩越战争」,而不是指毛领导的「抗美援
越战争」。 

  使毛泽东晚年心力交瘁、使中国长期进入高度备战状态的「抗美援越战争」,可以说
是他一生中政治智能、战争艺术、胆识魄力的最高度发挥。然而,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
日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经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中对毛晚年的反帝事业仅用了不到七十个字来加以概括: 

  「他晚年仍然警觉地注意到维护我国的安全,顶住了社会帝国主义的压力,执行正确
的对外政策,坚决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并且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正确战略和我国
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 

  请读者注意,其中与越战有关的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坚决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只有寥寥的十三个字。而这十三个字中,却又是泛指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而非单指
越南战争,「越南战争」这四个字,在《决议》中压根儿就没有出现过。在这样一份对毛
一生特别是晚年相当于「盖棺论定」的党的纲领性指导文件中,对由毛领导的中国同美国
进行的这样一场激烈的战略决战,竟然如此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实在是有避重就轻之嫌
。 

  当对照《决议》中对「抗美援朝」的叙述时,就更证明这点: 

  「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我
们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一九五二年底也已经达
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其中具体地提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于此可见,《决议》作者显然有厚此薄
彼的倾向。 

  《决议》的基调是贬毛扬邓的,所以如此处理「抗美援越战争」,不足为怪。这不是
本文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越战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世纪,当年的当事人多已作古,我
们应该可以比较冷静地从客观历史的角度,科学地探讨毛晚年如何进行这场「抗美援越」
斗争。 

  然而,官方既为「抗美援越战争」定了基调 ,在学术为政治服务的中国学术界,特别
是敏感的历史学界,岂能别树一帜,同官方唱反调?所以,我们现在只能靠现有的极其有
限的中文资料,和大量的英文资料来拼凑出一幅毛晚年领导「抗美援越」的宏伟历史画面
。这是毛晚年留下的一笔珍贵的遗产,我们作为深受其惠的后人,岂能不继承、珍惜? 

  好在越战离我们并不太远,只有二十六年,我们不妨冷静地回想一下中国在越战前所
处的恶劣的外在环境。那是冷战时期,是两极世界,是两霸横行霸道的时代,是国际矛盾
极其尖锐的岁月,是中国夹在两霸的夹缝里讨生活的屈辱时代,是对中国充满敌意的时代
。8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和舵手,为了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百年
大计, 为了国境四周的和平安宁,为了创造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大环境,毛朝思暮想的头等
大事,就是如何突破美苏的围堵,突破两霸的包围,彻底打破这种不利于新中国生存发展
的国际旧秩序、旧格局。9否则,连国家的生存和安全都没有保障,还奢谈什么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但是,如何突破美苏两霸层层的包围圈呢?突破点选在哪里?选定了之后,如何突破
?在在都需要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智能、非凡的胆识和魄力,以及丰富的斗争经验。 

            三、选定越南为突破点 

  毛把突破点定在越南。越南和印支是冷战时期六十年代两大阵营矛盾冲突的焦点,毛
选择这个突破点是形势使然。10但要在越南打开这个缺口,意味着必然要再次同美国兵戎
相见。中国当时又正同苏联进行激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之争,也是水火不容。这就
意味着可能同时同美苏翻脸,意味着中国可能两面作战,这可是兵家的大忌。 

  「抗美援朝」时,有苏联作战略后盾,现在既反苏又反美,以一敌二,中国有这个实
力吗?有必胜的信心和把握吗? 

  许多毛的老同志、老战友认为,这是拿党国的命运作一场胜负难测的豪赌。所以,对
此深表疑虑不安。《决议》中说毛晚年「左倾」,「骄傲起来」,「专断」,「不谨慎」
等,都是这种情绪的反映。 

  所以毛晚年面临了两难困境:不突破两霸的围堵,中国将无法生存发展,但要同时同
两霸摊牌,兵戎相见,中国又没有这么大的有形实力。怎么办,何去何从? 

  但毛面临的最棘手的难题还是无法说服党内的务实派,他们认为,美苏不是封锁围堵
我们吗,正好我们借此关起门来,渐进地、有秩序地发展经济科技,充实国力,以备将来
有一天同两霸摊牌。毛认为这不实际,两霸不会让你关起门来搞建设,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在两霸的围堵封锁之下,你没有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经验,如何能搞经济建设?
那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但这些人中不少是老同志、老战友、学术界和文艺界的权威、
社会的名流啊!都是一些正人君子啊! 

  对毛来说,进退都是充满危机,他的革命生涯从来都是包围在危机之中,但都没有像
这次这么复杂、这么令他呕心沥血,这么险象环生。进虽危险,但可能打出一条血路;退
,虽暂时自保,终将无法避免一战。毛的一生,作过了无数次的政治和军事赌博,对他来
说,再作一次冒险的决策不难,难在必须作最坏的打算,作全面的准备,才能「不打则已
,一打必胜」,一打就要打出长期的和平。但作这样的打算,作这样的准备,就无法不影
响到全国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这可是会搞得全国大乱、天下大乱啊! 

  具体而言,同时反美、反苏,涉及到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内政、外交问题,革命的理论
和实践问题,军事上的战略、战术和策略问题,党内的团结问题等等。这对毛--一个身
心俱疲的老人来说,的确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挑战。 

  首先,从理论上要打破两极世界的格局。实际上,毛在六十年代初,就已意识到来自
南疆的美国的威胁,并暗下决心同美国一搏。所以毛在六十年代初就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
论。这点,《决议》中曾予以强调。 

  其次是,反美帝可以从马列理论里找到根据,可以得到党内同志和世界各国的共产党
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意和支持。但要反苏,反社帝,人家要问你为什么要去反一个列宁所
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就不能不在马列理论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也就是说,你要比苏联更革命,更红
,更左,这样才能在理论思想上同苏联划清界线,才能同它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1所以
,毛提出了不断革命论,而且是文化思想领域里的革命,这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产生
的理论上的原因。不断革命论,是一箭三雕,既可反美,也可反苏,还可封国内政敌之口
,起到统一思想,统一步伐,集中意志的作用;此外,在世界范围内,可以争取社会主义
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共产党的支持,还可以赢得欧美广大进步人士和知识界的同情和支
持。 

  但是,军事上中国如何南北两面作战,而且还要准备应付可能爆发的核子战争? 

  毛巧妙地运用美苏之间的矛盾,在战略上以霸制霸,用苏联牵制美国,中国同苏联所
争的是真假马列主义信徒,不是搞资本主义,所以苏联不敢因此而联合美国对付中国;不
但如此,苏联为了表示它才是正统的马列主义者,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不得不
率领社会主义国家援助越南对抗美国。毛同时反过来用美国牵制苏联,因为美国的谋略家
一直梦想分化、分裂共产主义阵营,以中制苏,缓解苏联对西方的压力,所以反对苏联摧
毁中国的核子基地。 

  对于越战本身,美国讲明了是为了维护民主自由,必须遏制中国共产主义对东南亚的
扩张,一旦失掉越南,将引起骨牌效应,波及其它东南亚各国。12 对中国而言,越南是中
国的南大门,攸关国家的安全,岂能置于美国势力范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中国
为了保障东北的国防安全而抗美援朝,现在基于同一考虑,不惜以任何代价,抗美援越,
直到取得全面胜利为止。13 

  但是鉴于朝鲜战争血的教训,中国直接参战,牺牲太大,而且会冒同美国直接开战的
危险,所以毛采取了一九五四年「抗法援越」的奠边府模式,间接参战。实际上是一种隐
蔽战争,或代理战争,也即让北越出面同美国正面作战,中国在背后全力提供战略、战术
、人员和物资的支持。当然,如果美军敢于跨越十七度线,深入北越,则将改采「抗美援
朝」模式,派遣志愿军直接参战。结果,自始至终,美军地面部队一直未敢越雷池一步,
中国的战略威慑,保证了北越的安全。 

  但以北越的贫穷落后,加上二十多年的抗法救国战争使国民经经济残破不堪,可以想
像,没有中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后勤、人员等方面的全力支持,14 北越的「抗
美救国战争」很难长期支持下去,更谈不上胜利了。没有中国的全力支持,越南就是再有
十个武元甲,也抵挡不了美国的五十四万如虎似狼的现代化地面武装部队的疯狂进攻和空
中的狂轰滥炸。 

  必须强调,毛对「抗美援越战争」的最实质性的贡献是他的人民战争思想,当然包括
他的飘忽机动、变化莫测的游击战术。15这是他经过数十年革命烈火千锤百炼的绝招,他
用它打败了蒋介石,现在他又传授给越南人,用来对付美霸。但越战期间,他的人民战争
思想有所发展,从中国国内运用到世界范围,不仅在中国、越南形成人民战争的海洋,还
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海洋,也即反战怒潮,席卷欧美各国。 

  毛的人民战争这一招理论上并没有什么深奥难解之处,但看似平淡无奇,被他运用起
来,却威力无穷,挡者披靡,使得美国的现代化武器毫无用武之力。尼克松总统领教了毛
的人民战争的厉害,最后不得不承认失败,下令从越南撤军,从越南和印支的泥沼中拔出
泥足。 
              
四、中国的丰硕战果 

  但是,进来容易,出去难。美国不但要将其数百万大军(武装部队加后勤部队)安全
地撤出,还要体面地撤出,真是谈何容易。 

  尼克松想到了中国,中国或许可以帮他这个忙。政治是很现实的,如果尼克松不知道
是中国而不是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在背后鼎力支持北越反美,老谋深算的尼克松怎么
会屈尊就驾,不远万里跑到北京(而非河内或莫斯科)去向毛求教、求救? 

  当然,毛帮助美国在越南拔出泥足,不是没有代价的,而且要的价钱非常高。 

  第一、承认中国政治大国的地位; 

  第二、解除对中国的封锁围堵; 

  第三、撤销美台防卫条约,把美军撤出台湾; 

  第四、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会籍; 

  第五、共同防苏制苏。 

  这些都在毛尼、周基的会谈和《上海公报》中得到了体现和谅解。这些可是一个战争
的胜利者才能获得的丰硕战果啊! 

  这不仅涉及到东亚的格局,更涉及到世界的格局;从此,越战后的世界,不再是二分
天下,而是三分天下,国际政治由两极变为三极,中国由此转危为安,脱出两霸围堵的困
境。毛终于又一次赢得了豪赌,为中国杀出了一条血路,开拓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毛周不仅同尼基谈到台湾和越南问题,更谈到东亚和世界的格局,如果不是中国在越
战中起着不容漠视的关键作用,中国有资格来谈这样的大问题吗?美国人是崇拜实力的,
如果你没有把它打得口服心服了,尼克松会同你商谈如何安排国际格局这样的大问题吗? 

  而且,继尼克松访问中国之后,英、法、德、日等大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几十
个二三流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政要,争相前往北京,朝拜世界级的元老政治家一一毛泽
东。 毛由此从中国的伟人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伟人,从此毛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真是应了他在《沁园春》里所说的「数古今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词句。 

  这可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伟大外交胜利啊!过去的旧中国一向是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越战后却走上了国际舞台,发挥举足轻重的政治大国的作用。
然而,《决议》中却只字不提当时中国国际地位因中国「抗美援越」所获得的这种空前的
突破和飞跃。 

              五、毛晚年的千秋功罪 

  由上可见,毛晚年发挥高超的政治智能、非凡的的政治胆识和杰出的军事艺术,利用
越战为突破口,打破美苏的围堵,为中国人打出了广阔的生存空间,为千秋后世子孙留下
了丰厚的遗产,并直接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铺平了道路,提供了政治前提。 

  然而,历史充满了矛盾,《决议》中却说他晚年犯了重大错误,说他晚年不谨慎了,
使国家陷于动乱;说他夸大矛盾,犯了理论上错误,等等。 

  请问:没有不断革命论,你拿什么理论武器来反美、反苏?没有全国性的思想总动员
,你怎么集中意志反两霸?你不让唱反调的同志靠边站,你怎么统一政令、军令,同美苏
两霸对抗?基辛格不是说,美国之所以在越南吃了败战主要是由于当时美国无法集中意志
,统一思想吗? 

  政治是残酷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有着长期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所以,文革期间伤
害了不少老同志好同志,甚至是开国元勋、战功赫赫的将帅和国宝级的学术权威和文艺界
名流。的确,这是很不幸的,是没有人愿意见到的,的确是新中国的伤痕;我们固然应该
对发生这种暴行深感遗憾,但能不能因为这些个人的悲剧而根本否定毛晚年在反帝事业上
所作的有利于千秋万代和世界和平的不朽贡献? 

  不能,决不能。一个民族是否伟大,一个党是否充满活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
它是否敢于面对和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邓小平说得好,「没有毛主席,我们还将在黑暗
里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同样地说,没有毛晚年的反帝事业,中国今天可能还在两
霸的夹缝里讨生活,更不会有今天改革开放的局面。试想,除了毛这条中华之龙,在当时
的中共领导人中,有谁有他那样高超的政治智能,丰富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经验和非凡的胆
识来领导中国人同时一一必须再强调一次,同时一一北斗北极熊,南击美利坚之鹰? 

  可能只有一个周总理,但他缺乏毛非凡的胆识、魄力和钢铁般的意志。 

  还有,批毛、反毛的人,应该坦诚地、大公无私地反省一下,问问自己,是否可能成
为历史车轮前进的绊脚石? 

随着越战结束,毛基本上完成了近代中国反帝的历史任务,后来香港、澳门先后回归,是
水到渠成,是应有之义,是瓜熟蒂落,邓、江两代核心不过是摘取毛晚年反帝的现成果实
。现在只剩下一个台湾问题有待解决了,这可是一根硬骨头,很不好啃啊! 

            六、结论:越战与台海风云 

  越战对台湾的直接影响,就是毛在《上海公报》里迫使美国承认或默认台湾是中国领
的一部分,并解除美国对防卫台湾的国际条约义务,使两岸关系基本上又回到了内战状态
。 

  但是,台湾毕竟不是香港、澳门,它同当今仅存的超强美国和经济强权日本,有着千
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如何从虎狼之口拔牙,收回台湾,统一中国? 

  无庸讳言,现在台独党已经在台湾当权,不论陈水扁如何掩饰包装他的台独立场,台
独上台执政这一事实,就证明近十年来大陆对台的政策和做法,有很多可议之处,现在该
是彻底检讨、改弦更张的时候了。 

  当然,可以从各个方面一一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统战等方面一一作全面
、深刻彻底的分析检讨,切不可再讳疾忌医,推卸责任了。但这不是本文的主题,与本文
题旨相关的是,毛领导的「抗美援越战争」的经验对解决台湾问题有没有现实意义,有没
有可资借鉴之处?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时移世易,世局和中国的地位均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台海与印
支半岛的地理环境截然不同,但作者以为至少有下列几点仍然值得我们借鉴效法: 

  第一、谋定而后动:毛早已有同美国一搏的军事和思想准备,三线建设就是军事准备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当时被认为是左的口号,现在看来,就是毛要不断提醒他的
同志和国人随时准备战斗的政治暗语。 

  第二、美国的所谓国家重大利益,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当美
国最初卷入越战时,把越南说得如何如何重要,如何如何要保卫到底,但到了在越南实在
撑不下去的时候,越南对美国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所以可以弃之不顾,一走了之了。例如
一九六九年初基辛格接受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一职时有感而发说: 

  「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
的了;无论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分别轻重缓急。」16 

  台湾涉及美国的重大利益吗?答案是要看中国能否使美国知难而退,如果能,美国将
被迫撒手不管。毛以实力迫使美国认识到它的魔手伸得太长了,必须从越南、台湾缩回去
。17现在中国要和平统一中国,就是要同毛一样,以实力迫使美国和日本从台湾撒手;对
美国一味地委曲求全,只会使美国认为中国软弱可欺;君不见,美国对朱?基的消气之旅
报以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对钱其琛最近的亲善之旅又以撞毁中国战机为回报吗? 

  第三、决不以政治交换经济:毛当家时,在内政和外交上,从不以政治交换经济,不
是政治与经济并举,就是以经济交换政治,当然,其结果是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牺牲了经济
发展,但从长远看,却维护了立国原则和长期利益。今天台独的上台,部份原因就是这一
二十年来,同美国和日本以政治交换经济,其结果是看在美日的面子上,不得不「纵容」
、「姑息」李登辉和台独的言行,否则,他们的后台老板美日就会以经贸相威胁。其中最
突出的例子就是,台湾和海外的亲台独甚至是台独分子的华裔商人,大陆也欢迎投资,甚
至给予优惠待遇,18美其名曰「争取」,实际上这些人赚了钱之后,以钱养独。但在发展
是硬道理,经济压倒一切的思想支配下,对这种「赚大陆之钱,养台湾之独」的现象,也
只能听之任之。现在是考虑对这类显然不合理的现象,显然不利于中国统一的做法,作出
大幅调整的时候了。 

  第四、最后一点是汲取毛人民战争的精神。在打高科技战争的今天来谈毛的人民战争
,似乎是过时了;如果纯从唯武器论的观点来看,确实是过时了,但其精神和原则却是超
时空的。毛的人民战争的真缔,讲到底就是争取人心,如果战争是正义的,是为人民谋福
利的,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毛之所以能够打败强敌蒋介石,让美国超霸饮恨越南,
就是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号召,赢得中国人、越南人、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心,所以才能群
起响应,不惜为他指出的高尚目标奉献,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国共内战,越南印支
战争,在在证明这点。这就是毛的人民战争的奥秘所在。 

  就台湾问题来说,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在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结果统派势消,独
派势长,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不是说明了大陆没有争取到台湾广大同胞的心吗?这不是
说明了这些年来对台工作的严重失误吗? 

  事急矣,时迫矣,台海风云日紧,战云密集。中国当局目前对台独政权面临两种选择
:一是让它有充分时间,站稳脚跟(这正是他们现阶段的计划);二是不给它时间,让它
内外交困,无法站稳脚跟。哪一种选择对统一中国有利,是不言而喻的。严峻的形势摆在
面前,不容再拖下去了,拖得越久,越难解决,付的代价越大。中国古话说得好,夜长则
梦多啊! 

  热切希望中国当局和涉台官员,要怀有忧患意识和急迫感,把台湾问题当成今后几年
内国家的头等大事来处理,切勿对台独党抱有任何幻想一一他们所说的善意、诚意,都是
缓兵之计,都是骗人的幻术,切不可轻信,进而改采新的思路,新的策略,新的政策措施
,起用新的人才,全力以赴。 




--
http://lanxian.hit.edu.cn/luntan/upload/fyzw_200362421420.gif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50.2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3.02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