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越南战争电子对抗作战实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30日17:05:0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越南战争电子对抗作战实录
  电磁频谱被称为现代战场的第五维空间,在这一空间里展开的电子对抗作战 ,,已
被世界各国的军事专家公认为未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规模电子对抗作战的首次运
用,当推越南战争中的空袭与反空袭作战。越战期间,越南军民和中国援越防空部队,
与美国空军斗智斗勇,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
   "百舌鸟 "出笼
  越战初期,美军依靠其空中优势,对越南推行 "饱和轰炸和焦土政策 "。在轰炸中
,为了躲避高炮和高射机枪的火力,美机常常先在中高空游猎,尔后突然向越方阵地俯
冲投弹,投弹时以大速度机动,来提高自下而上能力。但这一战术却无法 ,躲避越军萨
姆-2导弹的攻击。萨姆-2导弹是1956年前苏联研制的依靠雷达制导的地对空导
弹,一套导弹系统由6个导弹发射架和一部能同时制导3枚导弹的雷达组成。萨姆-2
导弹的有效射程为20多公里,在制导过程中它靠 "扇歌 "雷达提供信息,指示导弹飞
向目标。
  1959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北京通县上空使用这种导弹首次击
落1架国民党空军的RB-57D侦察机。1960年5月1日,前苏联再次使用该导
弹成功地击落了美国飞行员弗朗西斯 .鲍尔士驾驶的U-2高空侦察机,在当时曾引起
世界极大的轰动。美军在越战中损失的飞机,大部分也是被萨姆-2击落的。
  面对萨姆-2导弹的威胁,美军开始寻找对付萨姆导弹的办法,除了采用躲避导弹
攻击的机动战术以外,并积极研究打击地面雷达的战术。这样,美国人的 "百舌鸟 "导
弹和 "铁手 "攻击战术粉墨登场了。
  1965年4月30日,清化地区上空浓云密布。美军出动了A-4和F-105
战斗机共40多架,首次携带 "百舌鸟 "反辐射导弹实战出击。 当天,清化地区的越南
军民发现敌机后,防空部队立即进入战斗岗位,导弹阵地的引导雷达天线开始急速转动
,萨姆-2导弹搜索雷达发射的脉冲信号,密密麻麻地射向天空。狡猾的美机先是在导
弹有效射程之外的高空盘旋飞行,引导雷达跟踪,以便测定地面雷达的准确位置,同时
寻找攻击的时机。美机越来越近,4 0公里,35公里,30公里……
  此时,越军地面雷达转入自动跟踪状态,导弹做好发射准备,进入雷达波束。 距雷
达15至25公里,美机抢先向导弹阵地发射了 "百舌鸟 "导弹。自动寻找的 "百舌鸟
 "导弹尾后拖着红红的火舌,依靠其自身装置的接收雷达信号装置,迅速向雷达飞近,
越南防空部队的高炮和机枪喷出一阵阵急促的火焰,但终于没能拦截成功。 地面响起一
阵爆炸声,越军导弹阵地腾起一团闪光的火球,10多名越军士兵阵亡。
  袭击清化作战中, "百舌鸟 "初试锋芒,显示了其对付雷达的强大威力。但当时美
国生产和运到越南战场上的 "百舌鸟 "反雷达导弹数量较少,为此,美国人炮制了一个
专门用于电子压制萨姆地对空导弹的 "铁手 "硬摧毁战术,又称为 "野鼬鼠 "行动。
  所谓 "铁手 "硬摧毁战术,实质上是美军为了打击越军的地空导弹阵地,专门成立
的一个由4架F-105战斗机组成的号称 "铁手 "的攻击分队,在突击群前面先行出
击,搜寻越军地空导弹的电磁信号,对其定位并用炸弹和火箭进行攻击。待 "铁手 "小
分队得手后,美军主攻突击机群则在超出高射炮有效火力范围外,进行中高空突防。这
是电子对抗斗争史上 "硬压制 "战术的开端。
  1965年7月25日,天刚蒙蒙亮,美军4架F-105战斗机 "铁手 "小队从
高空出航,低空进入,直扑越军河内南面的两个导弹阵地。由于美军 "铁手 "小分队早
已锁住了越军的地空导弹电磁信号,又是低空进入,并以猛烈的火力向越军导弹阵地上
倾泻炸弹和火箭弹,越军导弹来不及发射,高炮完全被美军火力压制。
  电剑横空
  1967年夏季,美军从本土运来了大批 "百舌鸟 "反雷达导弹,这使美军的 "铁
手 "硬摧毁战术如虎添翼。同时,美军开始使用电子干扰飞机,掩护突防。
  5月12日早晨,越南河内突然响起急促的防空警报声。越南防空部队迅速占位,
所有的导弹、高炮、雷达阵地立即进入战斗状态。此时,美机共56架分别从中、高空
向河内工业区袭来。飞在最前面的是4架F-105组成的 "铁手 "分队的主要任务是
使用 "百舌鸟 "导弹、火箭弹和激光制导炸弹,以 "硬杀伤 "摧毁和压制防空雷达和地
对空导弹阵地。紧跟 "铁手 "分队的是4架RB-66CT和B-66B电子干扰机。
它们从高空进入,在离河内50-100公里区域,搜索越方阵地雷达及通信系统的电
磁辐射信号,并进行记录、识别和定位,尔后有针对性地施放电子干扰。同时,装有各
种机载电子干扰吊舱的16架F-4G和32架F-105D也随后扑过来。美机开机
干扰并投下一些干扰箔条,形成电子干扰屏障。
  美突击机群向越军防空系统发射的绵密强大的干扰电波,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缠死
了越军防空情报指挥系统,越军测视雷达;警戒雷达和萨姆-2型制导雷达一时间全部
失灵,雷达屏幕上不断地出现各种闪动的干扰波,无线电话筒也 "哗哗 "直响,面对美
军共116部干扰机发出的各种强干扰,越军导弹阵地上乱作一团。
  越军的雷达操纵员只好通过给雷达加高压和改变雷达频率的方法与美军的电子干扰
相对抗。改变雷达频率后干扰略微减轻。在距离10公里处,他们终于发现了由4架F
-105组成的 "铁手 "小队,但为时已晚,只见一头黑色的怪物,拖着长长的尾焰,
直向阵地扑来。
  随着一阵 "轰隆 "巨响,越军雷达阵地被一片火海淹没。
  美军 "铁手 "小队的 "百舌鸟 "导弹几乎弹无虚发地扑向越军的雷达。越军的萨姆
导弹情急之下,只好盲目地进行地空拦阻射击。但由于所有雷达都受到了强电子干扰,
无法引导导弹攻击,升空的萨姆导弹在空中转悠了一圈,连一架美机也未击中。
  美军的突击机群在中、高空肆无忌惮地向河内工业区倾泻着炸弹、火箭弹。地面上
一片火海,大部分工厂被毁,数百名没有隐蔽的无辜居民丧生。 随后,美军用同样的战
术袭击了海防工业区,越军的防空作战遭遇挫折,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智勇抗击
  面对电子装备和使用手段先进的美军,中国援越抗美防空部队经反复研究发现: "
百舌鸟 "反雷达导弹采用单脉冲寻的导引头,导引头频带较窄,杀伤效果易受载机状态
和目标雷达关机的影响。抓住这一弱点,就能有效地挫败敌人的攻击。
  1965年5月25日上午,中国援越抗美高炮部队某雷达连正在严密地监视着天
空,突然,50公里以外,一个亮点出现在雷达屏幕上。
   "发现敌机,高度10000,距离…… "雷达操纵员大声报告。
   "注意跟踪。 "
  美机在稀薄的云层里缓缓地下降,8000米、6000米……
  雷达连长眉头紧皱: "敌机究竟要干什么? "就在这一瞬间,他果断地作出判断:
 "这是一架A-4型攻击机,可能要施放 "百舌鸟 "导弹,注意听我命令。 "
  正在飞行的A-4型美机迅速向雷达阵地接近。机上的飞行员探测到雷达波束,确
定了跟踪频率,十分得意地打开 "百舌鸟 "发射系统,解除保险装置,瞄准地面的雷达
阵地。
  雷达屏幕上显示美机越飞越近,35公里、33公里、32公里、31公里……
  10时5分,雷达连长一声令下: "炮瞄雷达关机,搜索雷达手动操纵,间隔跟踪
。 "几乎同时,美机上的飞行员轻松得意地吹着口哨,按动了发射 "百舌鸟 "的按扭,
但由于炮瞄雷达已经关机,美机跟踪的雷达波束突然失踪, "百舌鸟 "顾时变成了一只
被折断翅膀的瞎鸟,盲目地在半空中划了一道弧后,倒栽下来,在远离炮瞄雷达阵地8
00米以外的地方爆炸。
  面对这一情景,美机飞行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等他琢磨这其中的原因,
防空高炮密集的火力已将他团团围住,他慌张地一拉操纵杆,A-4飞机仰头抬起,急
剧跃升。但他还是感到机身一震,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对死亡的恐惧使他迅捷地按
下了座椅弹射钮,跳出了机舱……
  巧设陷阱
  驻越南义安省某山地的高炮营曾两次受到美军F-105战斗机的攻击,有一部雷
达和几门高炮被损坏。 这一天,该营营长看着木工修好了的一部雷达底座发愣。因为雷
达仪器损坏严重,这部雷达仍然难以开机。他突发奇想,能否做个假雷达诱骗敌人?
  立刻,在他的动员下,木工领着一个班的战士砍来了几十根树木,经过木工的设计
,几个人七手八脚,用了一上午功夫就树起了一部假雷达。尔后,又找到涂料,按真雷
达抹上彩色。一部假雷达就制成了。
  随后,他们将假雷达设置在靠南的山坡上,用绳子牵动假天线旋转,引诱敌机来袭
。同时,根据地形并结合前几次敌机来袭情况,在假雷达的的左右两边800-100
0米的地方,部署了两个高炮连,准备以交叉火力打击俯冲的敌机。而后,各连抓紧准
备,撒开了套 "狼 "的三角火网。
  第二天早晨,1架美军高空侦察机掠过山地上空。观察员立即报告营长。营长果断
命令: "各连作好战斗准备,所有高炮上弹。 " 20分钟后,在10000米高空稀薄
的云层里,4架美军F-105战斗机急速地向这个高炮营的阵地扑过来。
  在离阵地20来公里的地方,美机急速下降,以两架为一个波次,前后间隔40秒
,直扑高炮阵地上的假雷达。 第一架美机刚进入火力圈,美机飞行员还来不及投弹,一
连的一个集火射击,已经将其击中,美机冒出浓浓的黑烟,一个跟头栽了下去。随即,
第二架美机将密集的火箭和炸弹倾泻在高炮阵地上。同时,美机飞行员扔掉副油箱,企
图窜出高炮火力区。这时,山顶上高炮连吐出3条火龙, "轰 "地一声,美机在空中炸
成了一团碎片。随后,第二波次的美机又扑向高炮阵地,美机因为没有收到雷达波束,
遂判断越军雷达已经关机, "百舌鸟 "反雷达无法攻击,只能作火箭弹攻击,于是,1
架美机在高空盘旋掩护,另一架带着呼啸的火箭弹急速俯冲下来。在美机密集的炮火中
,假雷达被炸毁。但这架美机也被越军预先设置好的火网所罩住。美机机身剧烈一震之
后,拖着长长的黑烟撞在不远的山头上。另1架高空盘旋的美机见势不妙,在云上盲目
地投下一大堆炸弹后,向西北方向逃窜而去。
  越军以一部假雷达,采用高炮设伏的方法,套住了3只天 "狼 ",这不能不说是越
军电子对抗的又一杰作。
  火眼金睛
  越南战争中,美军依靠其先进的电子对抗设施,对越军雷达进行了强大的电子干扰
,但地面雷达兵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也探索了一套积极对付 "豺狼 "的办法,
面对美机发出的繁多的电子干扰回波,他们把雷达探测范围内固定目标的回波形状和特
征,牢牢地记在脑海里,从而能够从各种干扰波中抓住美机的回波练就了一套在美机施
放强电子干扰的情况下,鉴别美机的特殊本领,使雷达真正成为一双双 "火眼金睛 "。

  1968年1月8日,美军出动F-105攻击机两批6架,利用阴天、低云、能
见度不良的复杂气象,攻击越南太原地区的刘舍车站。配置在刘舍车站西南面的高炮二
连的炮瞄雷达,于方位角 4800密位搜索,发现轻度干扰,因美机还没有进入雷达搜
索范围,干扰波的高度变化很小。一号手主动灵活地实施圆周搜索,于方位角3800
密位发现有细杂波干扰。一号手立即向连长报告。连长果断命令: "注意跟踪干扰源,
强干扰可能是敌人的主机,用雷达诸元(注:雷达提供的目标、方位、距离、高度数据
)瞄准,作好射击准备。 "
  很快干扰源高低角逐渐上升至 300密位,雷达加高压,用第 3频率在距离 10公里左
右的地方发现美机 4架,高度 3000米。
连长大声命令, "改手控跟踪,注意观察。 " 操纵员沉着地继续搜索,此时,于 8公里
处捕捉住敌机 2架,速度每秒 240米。 连长大声叫道: "将指挥仪改为用雷达诸元射击
方式。 "敌机 9000米、 8000米、 7000米…… "开火。 "在距离美机 6800米距离时,
二连高炮用雷达诸元打了一个点射,十分准确地迎头击落 1架美机。其余敌机扔下一串
炸弹仓皇逃去。
   1968年 3月 30日,美军出动刚刚研制成功的 F- 111A战斗轰炸机与 F- 105共 
16架,混合编队,攻击越南太原地区的高昂发电厂。 这一天阴云密布,大雾横空。 8时
整,美军机群向越南太原地区逼近。 8时 7分,越南地面防空部队的警戒雷达于西北方
向,距离 80公里的地区发现敌机一批 16架,进至距离 34公里分 3批逼近。高炮营指挥
员果断命令: "在方位角 4100密位搜索。 "
  这时, 3连报告: "我炮瞄雷达于 29公里捕捉住敌机,干扰很强,回波异常,似乎
从来没见过。 "紧接着, 2连也报告,在 21公里处发现同样的情况,并报告说,敌机高
度也下降 4500米。营指挥员果断命令: "这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美机,一定要把它打下来
。 "2连又报: "敌机距我 7000米。 " 营指挥员果断命令: "集火射击。 " 2连、 3连
当即开火,击落美机 F- 111A 1架。其余敌机惊慌地跃上云头逃离而去。
  美机先进装备发出的强电子干扰,终于没有遮住雷达兵警惕的眼睛,虽然美军 F-
 111A是一种新型飞机,回波异常,但指挥员准确判断它不是假信号,果断命令跟踪,从
而把握住了歼敌的战机。这再一次说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能够弥补电子对抗装
备性能的不足。
  空中截击
   1972年 12月,美军对越南北方实施了 "后卫- II"战役,集中空袭了越南河内、
海防地区。越军弱小的空军,不畏强暴,奋起还击。
   1972年 12月 27日夜,天黑沉沉的,晚上 22时,多批美军 F- 111飞机,对河内
周围的机场进行攻击,并对和乐、克夫、建安等机场进行封锁。
  为了对付越军地面防空部队,美军出动 EA- 6A"入侵者 "和 EA- 6B"徘徊者 "等
电子干扰机,大规模地施放干扰,并投放大量的干扰箔片,建立了 "干扰走廊 ",干扰
带长达 80多公里。 22时至 23时,在强大的电子干扰掩护下,美军 B- 52飞机, 70至
 80架,进行配合作战的 F- 4等战斗轰炸机 60至 80架,向河内方向进袭, 22时 20分
,越军地面雷达从干扰回波中捕捉到一批 B- 52的信号,航空兵指挥部立即命令安沛机
场的米格- 21飞机起飞 1架,进行拦截。 越军飞行员起飞后,按地面雷达引导,取航
向 230度,高度 3000米出航。
  为了排除美军电子干扰,越军采用分段引导。指挥所将歼击机引导到安沛机场西南
方向后,交由木洲指挥所引导。 22时 28分,越军飞机向敌机靠近。 约距离敌机 8公里
时,越军飞行员利用机上雷达发现目标,他迅速增速,爬高,抢占有利位置。 但此时,
一架美军的 F- 4战斗机急扑过来,紧接着,向越军飞行员发射了 2枚 "响尾蛇 "导弹

地面雷达发现异常回波,立即提醒越军飞行员, "可能有导弹攻击。 "
  越军飞行员迅速做大转弯反扣飞行动作,猛拉杆进行战斗机动,躲过了美军发射的
导弹。 这时越机离美机已经接近至 4.5公里,越飞行员升至 8000米,并开加力增速,
至马赫数 1.2时 ,与美军 1架 B- 52同高。 越军飞行员大声报告指挥所, "距离 250
0米,请求攻击。 "
  指挥所果断命令, "同时发射两枚导弹。 "
  越军飞行员发射导弹攻击后掉头返航。一架美军 B- 52被击落,坠毁于越池以西地
区。这是一起空地密切协同,排除强电子干扰,偷袭歼敌的典型空战战例。它说明在现
代空战中,加强空地协同,是赢得电子对抗优势的一项重要手段。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24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0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