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警惕来自空中的威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6月30日17:17:57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张召忠专栏:要警惕来自空中的威胁——科索沃战争一周年回顾与反思之二
千龙新闻网 张召忠 2000年6月29日 10:00
“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抬起头来,就肯定能够看到一架飞机或是一颗卫星在你的头
上盘旋”。在科索
沃战争那难熬的78天里,南联盟人民就是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那场可悲而恐怖的空袭之
战。
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而奔向一个新世纪的时候,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十字路口来回
眸过去100年的时
候,就会发现在20世纪的战争史册上更多地记录下了空袭作战的篇章。自从1903年莱特
兄弟第一次驾机飞向蓝
天之后,从空中发起的对地攻击就从来也没有中断过。
空袭作战优势何在?
二战结束后,空中力量的发展产生了根本的变化。直到1947年,最先发明飞机然后在军
事理论上又顽固不
化的美国人才开始把空中力量从陆军独立出来,正式组建为成为一个独立的军种—空军
。战斗机、攻击机、轰
炸机、预警机、直升机等不同类型的飞机比翼蓝天,从亚音速发展到超音速,发展到隐
身,又发展到洲际航
行,无所不达,空中力量成了战场上的一把安全之伞,没有这把伞,无论是陆军还是海
军,谁都不敢轻举妄
动。巡航导弹的发展,无疑为空中力量增添了一把利剑。高中低空,远中近程,全方位
、全纵深远程精确打
击。
近年来,美军在空袭利比亚、空袭巴拿马、空袭伊拉克(沙漠之狐)、空袭阿富汗和苏
丹的作战行动中,
基本上都是利用空中力量采取“外科手术式打击”,快速发起,快速结束,点到为止。
这些行动都取得了空前
的成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美国逐渐养成过份依赖飞机、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等
高技术武器的坏毛病,
以为有了这些“大棒”,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制服对方。所以,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人
对南联盟这个对手缺乏
必要的思想准备,对空袭作战的预测过于乐观,原来想一周内结束战争的企图没有实现
,结果拖了78天,这是
近年来美军发动高技术局部战争时间最长的一次,其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研究和探讨

空中打击战与地面进攻战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比如,战争进程可大幅度缩减,
战争的节奏明显加
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空中力量的这种防御比进攻所耗费的费用和精力要大得多,
而且效果还不明显。因
为进攻是有备而战,防御是被动防范、防不胜防。所以,空中打击战往往节奏快、持续
时间短、打击效果明
显。1983年袭击格林纳达用了7天时间,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用了11分半钟就结束了一
场空袭作战行动,
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只用了2天时间,1998年的“沙漠之狐”空袭行动用了4天。1991
年海湾战争中空袭时间
较长,持续了38天,此次科索沃战争可能是战后以来空袭战役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达
78天。即便如此,如果
与地面作战相比较,仍然是很短的,78天不可能结束一场入侵南联盟的地面交战。
与地面作战相比,空中打击作战的破坏性相对较低,人员伤亡相对较少。战争是残酷的
,打仗总得死人,
怕死人又要打仗怎么办呢?美国只好利用手中的高技术武器,进行空中打击作战。这种
作战样式确实能够减少
人员伤亡,因为进攻一方完全使用飞机和导弹进行远程打击作战,一个人都不进入阵地
,对方如果没有相当的
抗击能力的话,很难给入侵者造成人员伤亡。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总共才死伤了30
多个人,其中一大半还
是被自己人误伤的,有的则是因事故伤亡的。这次科索沃战争中,据说只死了两个人,
全都是因为事故原因,
战争没有造成一个人死亡,第一次达到了“零伤亡”目标。
未来战争将是“空军制胜”吗?
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人提出一个新理论,叫作“不对称作战理论”,于是,我们不
少学者纷纷开始研
究,推崇备至。“不对称作战理论”难道是一个新理论吗?毛主席早就说过,“你打你
的,我打我的,打得赢
就打,打不赢就跑”。这叫什么理论?难道不是“不对称作战理论”吗?其实,仔细研
究所谓的“不对称作战
理论”,没有多少内涵,就是依仗巡航导弹、作战飞机等空中力量和信息优势,拣敌人
防守上的薄弱环节和高
价值目标往死里打,一下子将其摧毁最好。在完全掌握信息优势和空中优势的情况下,
美国人可以天马行空,
独往独来,因为它始终控制着战场,始终握有战争的主导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未来战争将主要是夺
取信息优势下的空袭作战,对此,我们不应有任何异议。
问题是,单靠夺取信息优势下的空袭作战,就能够赢得一场战争吗?这是问题的关键所
在。在现代战争
中,武器特别是象巡航导弹和隐身飞机这样的高技术武器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战争
的结局并非谁的武器好
谁就一定能够夺取胜利,还有更多的其他因素,比如政治、外交、经济、联盟等制约因
素。即便是单纯从军事
作战的观点来分析,纵然空中力量已经具有了相当先进的飞机和导弹,但空袭在未来相
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如
果是打历时时间较长的局部战争的话,仍很难单凭空袭来赢得一场战争。
诚然,科索沃战争中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事实证明,北约并没有象海湾战争
那样赢得这场战
争,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根本上铲除南联盟的军事力量。为什么78天的连续空
袭居然没有达到击溃南
联盟军队的目的呢?就是地面部队没有介入。所以,我们不能够根据科索沃战争就武断
地断言,将来高技术局
部战争中陆军就没有什么用场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是否使用陆军,主要看战争
的目的,如果纯粹是教
训式、惩罚式、不讲究输赢的战争,没有必要出动地面部队,如果是决战性质的战争,
或者打算推翻某个政
府,没有地面作战不可能完全结束一场战争。所以,无论信息化部队建设到什么程度,
即便是再过50年,美国
仍然需要一支强大的地面部队。
精确制导武器为何有时不听话?
毫无疑问,科索沃战争是一场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它与海湾战争
的根本区别就是成
功地实现了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过渡,当然,这并不是说科索沃战争就是一场
完整而全面的信息化战
争,大量使用飞机、舰艇等传统武器装备本身,就是机械化战争的重要表征。1991年的
海湾战争期间,精确制
导武器的使用比例还只有8%。科索沃战争中,在空袭进行到一个月的时候,据南联盟提
供的数字表明,北约部
队已经对南联盟进行了6000多架次的空袭,发射了1500多枚巡航导弹,投下了5000多吨
炸弹。当时美国宣称,
北约部队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98%以上,这个比例比1998年底“沙漠之狐”行动中70%
的使用比例又高出许
多,所以人们坚信,这是一场精确战、控制战和“外科手术式”的选择性战争。
我们必须明确并坚信这样的观点:所谓精确制导武器,一般命中概率应该在50-80%以上
,个别可达90%以
上。科索沃战争中所使用的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卫星制导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都
是新型武器,所以命中
精度非常高,一般可达80-95%,指哪打哪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我们有理由认为,高技术
武器实在是“高”,这
是不容置疑的。有人曾经对美国在空袭初期进行的5400架次轰炸进行过分析,其中只发
生了9次误炸,成功率
为99%以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人对盟军轰炸纳粹德国的作战效果也进行过分析
,结果是:真正落到
目标范围300米以内的炸弹不到4%,而科索沃战争中,导弹和炸弹的园概率误差基本上在
1-3米左右,个别达到
9-10米的范围。
去年6月,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在轰炸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我们重创了科索
沃的(塞族)军
队,摧毁了超过50%的大炮和三分之一的装甲车。”参谋长联系会议主席希尔顿上将则宣
布,北约空军炸毁了
“约120辆坦克”,“约220辆装甲运兵车”和“450门大炮和迫击炮”。美国高级决策层
用如此肯定而坚决的
语言来描述那场干净利落的战争,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经过一年的调查取
证,今年5月5日美国
《新闻周刊》发表的题为《掩盖科索沃真相》的文章却披露了与之大相径庭的结论。一
份空军报告显示,可以
证实的被摧毁的目标数字为:“14辆坦克而不是120辆,18辆装甲运兵车而不是220辆,
20门大炮而不是450
门。在744次打击中,只有58次有迹可查。”前后数字出现如此大的悬殊,引起人们的高
度关注,是谁掩盖了
事实真相?究竟为什么要掩盖这样的事实真相?精确制导武器为何总是打不准?这些神
秘的结论还有待于人们
去分析和揣摩。
南联盟军队为何元气未伤?
应该看到,战争中攻防双方都在起作用,矛本身坚韧无比,但不一定能够穿透特制的盾
牌。没有穿透这种
特制的盾牌,不一定就说明矛已经不再锐利,其实,矛仍然是锐利的,问题大概出在盾
上。精确制导武器没有
精确命中目标,原因不在于导弹炸弹不精确,而在于南联盟采取了巧妙的隐蔽和防御措
施。驻守在普里什迪纳
的南联盟人民军第三军团,在6月12日以后的撤退途中,人们看到一辆辆完好无损的坦克
装甲车辆和自行高炮
等从高速公路上隆隆驶过,这说明其战斗力没有受到根本的损伤。
尤其令人震惊的是,6月12号凌晨俄罗斯空降部队突然出现在普里什迪纳机场之后,有消
息披露说,机场
下面整个是一个大停机场,是飞机掩蔽部,大量的米格—21战斗机就是从这个地下停机
场里钻出来,然后从地
面的跑道上起飞后返回贝尔格莱德等机场的。本来,这些飞机、坦克、装甲车辆及大炮
等都已经被北约列为已
经摧毁的目标,然而这些装备在战争结束后却突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而且是完好无
损,这大大出乎北约的
预料。令人称奇的是,南联盟在高速公路两旁每隔数公里就停放着一架飞机或是一辆坦
克,有的是真家伙,有
的则是假目标。需要升空作战时,这些作战飞机就可利用高速公路快速起飞。这个经验
说明,我们平时在修建
高速公路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平战结合、军民两用的问题,平时跑汽车,战时起降飞机
或直升机。
据最近披露的消息说,南联盟为了保卫大桥免遭轰炸,在毗邻大桥的上游300英尺处用聚
乙烯板构建了一
座跨河假桥,这座假目标吸引了比真桥还要多的炸弹,结果最终被“炸毁”,真桥却被
保留下来。假大炮是用
长长的黑色圆木镶嵌在卡车的旧车轮上做成的,而三分之二的地空导弹发射装置则是用
带有金属膜的牛奶包装
纸做成的,塞族人造假的本事看来比好莱坞的制景师还要精巧,因为这一切都成功地骗
过了那些被称为无所不
能的高技术武器装备。还有,坦克、装甲车和自行火炮等都属于机动性装备,这种“带
腿儿”的家伙绝对不会
呆在一个地方等死,所以要寻找这样的目标并将其摧毁谈何容易?海湾战争中美国为了
围剿伊拉克的32个机动
式飞毛腿导弹发射架,动用了卫星、预警机、E-8A和直升机,结果还是没有完全摧毁。
看来,只要灵活机动地
进行防空演练,躲避强敌的空袭还是可以做到的。
精确制导武器是怎样造成误炸误伤的?
关于误炸误伤问题,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第一,误炸误伤在所难免,但随着高
技术武器装备命中
精度的提高,误炸误伤的比例大幅度降低。从古至今,任何一场战争都有误炸误伤的问
题,即便是一次军事演
习,或者是一个飞行起落都会有误炸误伤的可能。这种误炸误伤,有的是误炸了敌方人
员或设施,有的则是自
相残杀,自己人不认识自己人。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自相残杀的数量比被伊军杀伤的数
量还要多。早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平均每月死亡平民13.7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平均每月死亡人数增加
到38.8万人。科索沃战
争中虽然整天看到关于轰炸平民目标的报道,但总共死了2000人,要按照二战中的伤亡
标准,78天应该死亡
100多万人,这说明通过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有效地减少了误炸误伤的比例。
第二,虽然武器命中精度大大提高,但自然环境条件恶劣,或遭受强大电磁干扰,也能
够导致战术技术性
能下降,从而造成误炸误伤。高技术武器装备受环境条件制约很严重,就像是刮台风、
下暴雨、沙尘暴或大雪
天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民航飞机无法正常起落的道理一样。特别是对于激光制导炸弹来讲
就更是如此,能见度差
一些,云雾多一些,飞机飞行高度大一些,都会严重影响命中精度。有一些误炸就是因
为这个原因造成的。当
然,地面防空火力太强或过于猛烈,把空袭机群驱赶到5000米以上的中高空投弹,也将
使精确制导炸弹、空地
导弹等武器的命中精度严重下降,从而造成误炸误伤。
第三,鱼目混珠,别有用心,用精确制导武器人为制造误炸事实,以误炸误伤的名义来
掩盖精确打击的企
图。这是一种使用高技术武器制造的新型战法,用来模糊人们对高技术武器与常规武器
、道德观念与国际法理
之间的界限,混淆视听,使本来很清楚的事实难辨真伪。这样的战法曾经在历次局部战
争中做过试验,全部获
得成功。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空军曾用钻地炸弹精确地摧毁了巴格达市内的一个地下防
空洞,死伤平民200多
人,世界为之震惊,纷纷谴责美军违反国际人道主义、不进行目标区分和滥杀无辜的滔
天罪行。结果,美国很
快抛出了一个说法,理由是:根据确切情报,美军有足够的理由判断那个防空洞是伊拉
克空军的地下指挥部,
依据战争法,平民躲避到军用设施中之后将失去被保护的权益。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词,
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洗刷
了美军的暴行。一年前空袭中国驻南使馆事件则又是此类事件的重演,美国人自己宣称
,它的大鸟侦察卫星目
标识别精度能够达到10-15厘米,从几万公里的外层空间可看清地面上奔跑的汽车牌照,
飞行员居然能够将导
弹精确地射入使馆内的某个具体的房间,难道连诺大的一座使馆究竟是一种什么类型的
建筑物都搞不清楚?这
显然不能自圆其说。至于“误炸”桥梁、铁路、商店、医院、难民车队等民用目标也是
这样一个道理。
故意轰炸,精确摧毁预定目标,但却以“武器命中有误”或“人员判断有误”作为推辞
,这是高技术条件
下局部战争中出现的一种新样式,这一点,在今后的战争中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如果今后再遇到类似的
问题,我们应予坚决揭露,应按照国际法规定办事,即无论是人员判断失误抑或武器命
中精度有误,国际法评
判只看后果而不管初衷或意愿,你纵有千万条善良而美好的意愿,只要是误炸误伤了战
争法中明确禁止攻击的
目标,就应该按照国际法予以赔偿和承担法律责任,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有些西方大
国不是口口声声号召世
界各国都要依法办事守规矩吗?我们何不认真研究国际法和战争法,从中寻求法律援助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人之身呢?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24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0.4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