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科索沃战争一年回望:美军十大问题渐次凸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7月05日11:12:4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科索沃战争一年回望:美军十大问题渐次凸显
  张:在科索沃战争结束一年之际,美国《新闻周刊》一篇题为“科索沃被掩盖的内
幕”的文章中谈到:“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真正命中的军事目标只有52个,其中坦克14
辆、装甲运兵车18辆、各种火炮20门。”这一报道把媒体乃至军事学术界的注意力又聚
焦到科索沃战争上。据我所知,您一直在跟踪和研究科索沃战争,对此应该有不少新的
成果和见解。
  王: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各方面分
析了这场战争的经验教训。通过对他们的报告进行分析研究,我感到,科索沃战争并不
像西方媒体宣传的那样,在这场战争中,美军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是无法
克服的。
  问题之一:
  联合力量貌合力不合
  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科索沃战争的代号定为“联盟力量”行动,意图是在战争
中检验其联盟战略。但战争实践却显示出:美国的军事联盟不是铁板一块,其他西方盟
国并不唯超级大国之命是从。开战前,对要不要打这一仗,北约成员国和一些欧洲国家
看法就不一致。
  王:实际上,开战后的分歧更大。在战法上,美国主张在一定时候发动地面战争,
有的成员国如希腊、葡萄牙和意大利则坚决反对进行地面战;德国也强调不能越过红色
警戒线。在空袭的作战方针上,北约最高司令克拉克与盟军空军司令肖特意见相左,一
个主张从一开始就实施大规模战略空袭,打击对方的战争潜力;一个则主张实施分阶段
的逐步升级空袭,首先打击战场上的军队,视情况再逐步扩大空袭范围。
  张: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空袭目标问题上,盟国也经常看法不一。有时候,执行轰
炸任务的飞机已经出发,由于一两个国家在最后一刻行使否决权,迫使美国不得不召回
已经在空中的飞机。
  王:情况确实如此。法国在轰炸目标及轰炸强度上与美国分歧最大。北约盟军最高
司令原计划在空袭第一周就摧毁塞尔维亚的供电系统,但法国表示反对,直到最后,法
国才同意美国使用CBU-94炸弹使南联盟的供电系统瘫痪几小时,而不是造成永久性破坏
。据资料介绍,战争开始时,英国首相布莱尔对于B-52轰炸机从英国起飞一事也持否定
态度。可见,美国的联盟战略在实践中有不少裂缝,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各个盟国都会
根据自身的利益做出决定,而不会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
  问题之二:
  联合作战形联神不聚
  张:高技术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由于使用的技术复杂,作战涉及陆、海、空、天、
电各个领域,组织工作十分复杂,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高素质的人员。海湾战争时,美
国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调兵遣将。科索沃战争,在开战前的4个月,美国已经偷偷地向南
斯拉夫周围地区部署部队。由此看来,美军的军事行动并不像吹嘘的那样是反应快速。

  王:从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情况看,由于北约各国与美国军队的体制不同,武器
装备不通用、不兼容,在联合作战中遇到的问题更多。作战中所使用的高技术武器80%
以上是美国提供的,指挥、控制、监视和情报,目标侦察和目标定位数据等也要靠美国
提供。美欧的通信系统不兼容,不通用,相互不能沟通,只好用明语通话,结果影响了
作战保密。美军与盟国军队在作战中的协同动作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冷战后,美国几次
修改作战条令,在战役战术上已经采取了打高技术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一套新战法,
而北约的一套战法和指挥体制还没有完全从与苏联打大仗的思想上转变过来,在指挥习
惯和作战方式上与美军不协调。因此,联合作战的威力根本发挥不出来。
  问题之三:
  打赢两场战争力不从心
  张:打赢两场战争,是美国当前的军事战略。但从科索沃战争的实践看,美国的兵
力不足以打赢两场大规模战区战争。
  王:科索沃战争确实暴露出美军军事力量难以实现所提出的军事战略。战争中,美
军已经投入了15%的飞机和大部分C4IRS设施,动用了空军的全部50架C- 17运输机,全
部F-16CJ反电子战飞机,动用了95架EA-6B型飞机中的50架。即使如此,仍无法满足作
战需要。有些EA-6B电子战飞机是从伊拉克战场上调来的, “罗斯福”号航母本来要去
替代波斯湾的“企业”号航母,却被派到了亚得利亚海。因此,又不得不从西太平洋调
“小鹰”号前往波斯湾。美国的空射巡航导弹也几乎用尽。
  问题之四:
  高技术武器效果不理想
  张: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击落了美军最先进的F-117战斗机,打破了高技
术武器不可战胜的神话。从美军对南军事力量的打击效果看,高技术武器的作用有局限
性,并不能达到预想目的。尤其是当对方士气高昂、战法灵活时,高技术武器打击更不
易奏效。
  王: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精确制导武器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神奇和准确。
有资料介绍,被美军称为精确制导武器的空射巡航导弹的发射成功率只有 75%,靠近目
标的命中率只有50%。美军所吹嘘的近实时发现,也只是一个口号。高技术传感器在地
形复杂、对方战术灵活多变的情况下难以奏效。再加之南军的伪装和设置假目标,又给
美军的高技术武器打了一次折扣。在空袭中,北约攻击了不少假目标。此外,由于南联
盟在北约空袭时采取了隐蔽和欺骗措施,北约重复打击的次数相当多,平均每天达40次
,战争快结束时达到顶峰,第68天的重复打击达160次。战争末期,一天内重复打击达1
00次的有3天,达60次的有9天。
  张:还有一个高技术武器与中低档技术武器对抗的效费比问题。如果仅从美军攻击
的南军军事目标及结果看,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如冒险用一架价值6000多万美元的飞机
,以每个飞行架次10万美元为代价,使用价值4万美元的弹药,去打击一辆军用车辆或是
一个假目标,或炸毁后方的一个通信塔之类的目标是否合算,是很值得研究的。
  问题之五:
  压制防空火力难做到
  王:美军不仅没有解决反伪装、反隐藏和反欺骗的战术和技术问题,也没有解决有
效地压制敌防空火力的战术和技术问题。美军还没有一套有效压制像南斯拉夫这样的积
极灵活的防空系统的有效战法。美绝大多数攻击只能在南防空火力网之外实施,南防空
力量的损失比北约预计的要小得多。美军如果面临拥有最现代化防空装备的对手,要取
得制空权并非像设想的那样容易。
  问题之六:
  信息安全有漏洞
  张:科索沃战争中,信息战的样式之一———网络战首次亮相。北约和美国在这次
作战中曾遭到南斯拉夫的电子攻击,南联盟企图阻塞进入北约因特网网页的通道并破坏
该网页上的一些图像。而北约也渗透进南联盟的某些系统,并用大量毫不相干的信息和
其他手段使南联盟的信息系统因超负荷而失灵,或者通过假造和更改数据来保护北约某
些执行任务的飞机。但从战争实践看,如何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攻击仍是个大难题。
  王:这次战争,美军有意识地对一些信息战战法进行了试验,对南联盟的信息系统
进行了硬摧毁和软打击,并进行了宣传战和心理战,但也暴露出美军在信息安全上的许
多漏洞。美军有些重要的网络站点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有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无保
密特性。这说明,信息技术强国和弱国在信息战技术和战术上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即
使是美国这样的信息强国,同样在信息安全上存在诸多漏洞。
  问题之七:
  作战指挥不协调
  张:美军把这次作战看成是其“2010年联合构想的现实实验室”,在部队部署、兵
力运用、部队保护、信息战和指挥控制方面试验了不少新作法。但有些并不很成功,如
战区的最高司令是陆军将军,却指挥空袭作战,与战场上的空军司令经常意见不一,不
够协调;这次作战,陆军基本没有派上用场。有人认为,这次作战是空军海军大干,陆
军靠边观看,将来还会发生类似情况。美国陆军的重装部队“太重”,轻装部队又“太
轻”,并缺乏杀伤力、足够的机动力和强大的防护能力,陆军很难打乱关键部队的建制
并迅速重新编组,用于远征作战。
  王:从指挥手段上说,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有创新,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美国和
北约在战争中第一次将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作为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主要手段使用。由指挥
官参加的电视电话会议每天召开一次,以审视作战行动的进展情况,协调以后的作战行
动,传达作战意图。战场指挥官可跨越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指挥层次,大大压缩了
正常的指挥控制过程。所以,战略级和战役级指挥官能直接影响战术级作战行动。存在
的问题是依然要将电视电话会议的主要内容(指挥员的意图)及时记录下来,并迅速传
达给没有参加会议的关键人员。
  问题之八:
  毁伤评估误差大
  张:美军在用高技术武器打信息化战争的时候,似乎仍在使用传统的战斗毁伤评估
标准。就连美国官方也认为,当年在越南战争中以数尸体来衡量战斗效果,这次又出现
了以数击毁的车辆数来衡量战果的倾向。这次作战中宣布的战斗毁伤评估结果不可靠,
有些战损统计被严重地夸大了。
  王:实际上,还有另一个如何评估战后的毁伤问题,即如何排除未爆炸弹的问题。
当年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就在越南领土上留下了大量未爆集束弹药,近40 年过去了,后
患仍然存在。这次战争中,美军在科索沃共投下了1100枚集束炸弹,每枚集束炸弹平均
装有202个子炸弹,而每一颗子炸弹内又装有数百个反装甲和反人员小炸弹。据估计,以
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这场战争中,在科索沃和塞尔维亚的土地上留下了5%即1万多颗未爆
的子炸弹,这个后患如何评估?如何排除?
  问题之九:
  训练素质并不高
  张:从美军在作战中的表现看,美军在战术和技术训练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美军在
战地训练中的事故也比较多,如训练时坠毁了3架直升机。所以说,美军的训练素质并不
像所吹嘘的那样高。
  王:对此,美军自己也承认。据美国国防部称,陆航部队的“阿帕奇”直升机驾驶
员没有进行过山地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训练,65%的驾驶员不超过50 0个飞行小时
,没有一位驾驶员在使用夜视仪方面合格;海军飞行员也缺乏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训练
。作战部队严重缺乏专门人员,各司令部争夺人员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情报人员、
图像分析人员、通信人员和翻译严重缺乏,战时只好从其他现役部队抽调,这种拆东墙
补西墙的作法影响了其他现役部队的战备水平。这次作战中有40%的KC-135加油机机组
人员和25%的A-10攻击机机组人员是从预备部队中抽调的。
  问题之十:
  后勤保障问题多
  张:美军要求在作战中后勤要做到精确后勤,但从作战实践看,差距似乎还很大。
例如,空军和海军都为机组人员购买了手提式PRC-112B型救生无线电通信设备,但大部
分储存在欧洲,机组人员从美国起飞,通常得不到它们。
  王:美军在后勤保障各方面确实都存在不少问题。B-1战略轰炸机的零部件严重缺
乏,配件拆用率(靠拆卸其他飞机的零件来修理飞机的比率)达99%。参加“联盟力量
”行动的每5架B-1轰炸机中就有一架是专供其他飞机拆卸零件用的。医疗单位不适于对
小规模战争进行快速支援。这次作战中部队指挥员都要求尽快得到所需的人员和物资,
结果空运手段用得较多,运输成本很高。
  张: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从空袭企图达到的最终战略目标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并未打赢这场战争。目前的和平只是战争以另一种方式的继续。科索沃问题并没有得到
解决,科索沃战争后,美国和北约的数万军队仍将长期驻在科索沃。
  王:科索沃战争将会对美国的大战略和军事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可能促使美国的干
涉主义倾向进一步膨胀,更加肆无忌惮地以人权、价值观等借口干涉别国的内政。另一
方面,从作战方式上看,以精确制导武器实施远程和高空打击为主的“非接触性战争”
,今后很可能会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的主要军事行动样式。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