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padeAce (寒山寺钟声), 信区: Green
标  题: 军史评论:明朝灭亡的真相(下) (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24日18:52:2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政治上,南明朝廷为这个举动很是夸奖了吴叁桂,并且认为满清是友军,希望能够
联合清兵征讨李自成。在军事上,既然已经和李自成撕破脸皮,当然要考虑下一步的李
自成大军进攻山海关问题。山海关固然可以防守清兵,但是这次李自成是从关内来的,
对内的防御肯定不足。此之为不借兵不行。至于引清兵入关,其实明朝崩溃,对清兵的
防御早已实行同虚设,只有山海关的吴叁桂有战斗力。满清数次进攻北京都是绕道过来
,不存在需要吴叁桂开关引清兵。此之为不开关清兵也能入关。崇祯也有过要吴叁桂放
弃山海关破“贼”的旨意。
  谓之吴叁桂“汉奸”“卖国”,实在太苛。其时,吴叁桂已经没有选择。何况明朝
亡于李自成,而非满清。中国又岂是吴叁桂一人可以卖得了的?也太抬高吴叁桂了。
  10.李自成兵败
  在事实上,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李自成攻入北京后,军纪相当的严明。大顺
军在北京一共经历了四十二天。大顺政权当时占领的范围,包括了整个西北、华北、山
东、河南两省、湖北、江苏的部分地区。大顺政权的主要政策包括:一、接管政权,稳
定人心。二、向南方地区派兵占据要地、委派地方官稳定地方。叁、调军南下,准备南
征南明朝廷。四、准备即位有关事宜。五、清点府库,没收皇宫、宗室、勋戚、太监的
财产,打击官僚。就这些政策来看,李自成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也不存在急剧腐化
,政策并没有任何错误。经历山海关兵败后才出现军纪问题,但总的来说,李自成的失
败并不是因为腐化问题。那么李自成失败在哪儿呢?
  一、人才的录用。
  李自成文官除牛金星、顾君恩外,其他多是明朝降官。大顺政权后期缺少的是了解
情况、统筹全局、能够制定战略方针的人才。投降大顺政权的明朝官员中,并不缺少有
才能的人,其中有的后来被清廷选拔为六部首脑甚至大学士。可是大顺政权规定的是文
官受武将节制制度,要求的是起义将领居于支配地位,对降官不能重用,这就是战略上
的最大错误。李自成过于迷信军事上的胜利,在政治上没有作为。这与他缺乏政治上的
远见和不能够重视政治治理人才有关。他的军饷主要来自追赃助饷,这样能够做到不扰
民而补给充足,但是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军队庞大需要大笔的开销,树敌多,没有开展
农业生产,缺乏合适的政策在占领地上实行,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看上去占领大片领
土,其实并没有良好的治理,而这些政治上的政策不是武将能够了解的。一旦兵败,马
上就不可收拾,号称百万大军的大顺军之所以到后期毫无抵抗力,一败涂地,也就是这
个原因。满清在入关以前就网罗了范文程、洪承畴等人,在决定战略方针时能够征求他
们的意见;入关以后,对明、顺两个政权的官员一概收揽,还多次命令已经投降的汉族
官员推荐人才,动员他们写信招降。对曾经对仗的敌人也以前所未有的器量容纳。可见
人才只有在能够重用他们的君王手下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
                             寒山寺的钟声是
                             我涉水抵达你的木鱼
                             你的脸色
                             掠过乌蓬船的心情
                             惊起一只水鸟
                             我轻轻地踩着江枫渔火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59.226.4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