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re (天马), 信区: Green
标  题: 尼赫鲁最大的失策——中印边界风云 (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11日11:41:0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玩火自焚的游戏
    既然同中国和解意味着屈从于中国的压力,有损印度的民族自尊,而直接使用军
事力量把中国军队从印度“领土”赶走又会引起战争,不符合印度的“非暴力”原则,
尼赫鲁只得另避蹊径,寻找第三条道路。实际上,这第三条道路早已成形。当中国代
表团离开新德里时,印度政府一位官员就说,不要指望边界会恢复平静了,印度巡逻
队就要开始搜索中国占领的地区。印度巡逻队不会进攻中国阵地,但将插入中国据点
之间的空白地带。这就是所谓“前进政策”。后来证明,正是这项前进政策,给印度
带来了灾难。
    前进政策有两个目标:其一,堵住中国人向前推进的路线;其二,改变阿克赛钦
仅有中国军队占领的现状,使阿克赛钦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变成印度的领土,
免得印度和中国在讨价还价时“空口无凭”。前进政策在1960年后即开始实施,但一
直到1961年11月 2日的决策会议才为前进政策的实施规定了明确的目标。其中规定,
在西段,印度要向印度主张线尽可能地推进,在边境地区设立哨所,阻止中国部队向
前推进。在东段和中段,印度应把哨所推进到麦克马洪全线,对整个边境地区加以有
效占领。决策会议规定,执行前进政策时,应尽力避免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
    继续向前推进会不会遭到中国的反击?尼赫鲁政府对此并不担心。他们认为,在
自己的领土上进行推进只有一次警察行动,而不会带来战争。“……采取警察行动,
把中国人从我们的领土上赶走,建立边界的现状,消除侵略,创造谈判的基础”,这
种玩弄名词的解释给惴惴不安的印度人多少一点安慰。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
即只有在印度领土上,印度军队的行动才是真正的警察行动,如果这块土地不是印度
的,怎么能行使警察行动?如果说印度军队在中国领土阿克赛钦的运动是一次警察行
动,那么,如果中国军队前进到印度的旁遮普邦,是不是也可以看作一次警察行动呢?
    印度政府所以如此胆大妄为,根本原因还在于印度政府对中国政府和平意图的把
握。尽管印度政府在公开场合都将边界冲突的原因归结为中国的“侵略”或“好战成
性”,指责中国人玩火,但私下里,他们却认为,不管印军如何向前推进,只要印度
政府态度坚决,中国除了虚张声势的恫吓外,不会采取实际行动。由此可见,中印边
界之争,是非曲直,实际上一目了然。
    印度政府决心向前推进的另一个原因是尼赫鲁政府认为,印度已经强大到足以应
付中国的挑战。早在印度独立之前,尼赫鲁就形成了这样的想法,即对印度而言,不
存在来自任何方面的威胁,即使出现威胁,印度也能应付。尼赫鲁多次向议会保证,
印度军队完全有能力保卫边疆。一名反对派议员声称,一名印度士兵就等于十名中国
士兵。“为什么我们要怕他们?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他们撵出去?”只要政府发出号召,
半月之内就可以有“ 400万训练有素的印度军队开往喜马拉雅山,把中国军队全部撵
走。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觉得有恃无恐,只要印度军队大胆前进就行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政府官员都那么乐观。了解军队实际情况的领导人就反对政
府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前陆军参谋长蒂迈雅等人就主张,印度军队在向前推进建立
哨所时,应避开中国的哨所,如果在那些地区,中国人尚未立足,那么印度军队就应
毫不犹豫地巡逻并建立哨所;但无论如何,部队不得对中国哨所和巡逻部队使用武力。
应该说,这种态度是审慎的。因为当时印度军队远未到达阿克赛钦,中印军队之间根
本没有接触的可能,只要印度军队不同中国军队直接接触,印度向前推进并不会引起
中国的反击。陆军总部在下达前进命令的同时,又向政府发出警告,政府的前进政策,
在军事上将招致严重的风险,中国方面可能作出强烈反应,原来平静的中印边界可能
会沸腾起来。军方也向政府指出执行前进政策所面临的困难,如运输和给养难以为继,
现有的军队不足以对付中国军队。但军方的警告无人理睬,政府反而指责军队办事拖
拉,不执行政府的指令。后来,尼赫鲁终于找到一次机会,羞辱了反对前进政策的蒂
迈雅,敢讲真话的军官受到打击,而见风使舵的军官则得到提升,到1961年,尼赫鲁
已经完成了对陆军总部的改组。尼赫鲁的近亲、惯于吹牛拍马的考尔担任了陆军参谋
局长,掌握了陆军的大权,并成为尼赫鲁的主要军事顾问。他坚信在任何小规模的军
事冲突中,中国军队都不是印度军队的对手。考尔甚至主张要“不时地给中国军队予
以打击”,“例如,当我们发现他们的巡逻队处于战术上对我有利的地位时,就不妨
来个短促突击,造成杀伤或捉拿俘虏,或两者兼而有之。”这表明印度军队已经失去
理智,开始玩火。考尔的上台表明前进政策的最后障碍已经不复存在,印度从此迅速
奔向灾难。
    中国政府对印度的扩张作出了强烈反应。11月 2日,在印度政府作出前进政策的
同一天,中国向印度提出了抗议。中国政府照会印度驻华大使说:“中国政府怀着十
分不安的心情,注视着印度军队向中国边境地区的节节进逼”,印度政府这种行动是
要制造新的纠纷,并且要“以武力来实现其在中印边境地区的扩张”。照会最后警告
印度政府,如果印度政府视中国的克制和忍让态度为可欺,那是十分危险的。但印度
政府认为中国在干涉印度内政,印军所到之处都是印度领土,中国对印军的行动无权
指手画脚。中国政府认为,印度这种逻辑是“不能成立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如果
把这种逻辑推广到边界东段,那么“中国政府完全有理由派遣军队越过所谓麦克马洪
线,进驻到从喜马拉雅山脊一直到南麓的广大地区”。在这里我们可以再次看出,中
国政府实际上并未对印度提出领土要求,希望维护边界现状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中国
所要求的不过是印度作出同样的姿态,在西段地区作出让步。这个要求应该说是合理
的,因为整个中印边界都存在争议,如果印度政府坚持向西段有争议的地区推进,那
么中国政府为什么不能在东段采取同样的行动呢?但是印度政府已经失去了客观的态
度,它声称,印度的向前推进,不过是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维护印度领土的完
整”,这是“印度政府的合法权利,也无疑是它的责任”。印度是“致力于用和平方
式来解决国际争端的”,如果中国军队从“印度领土”撤出,将在恢复中印之间的传
统友谊上迈出一大步。中国政府指出,印度政府所谓的和平解决,实际上是要中国从
自己的领土上撤退,这实际上堵死了和平解决的可能。印度政府这种僵硬的态度是解
决不了问题的,也是极其危险的,可能会引起极严重的后果。但尼赫鲁却安慰对“中
国威胁”感到担心的议员,虽然中国政府发出了威胁,但“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如果
他们果真采取那些步骤,我们就准备好对付他们”。看来,新德里一定要同中国政府
比赛一下,看看究竟是谁的胆量更大一点。新德里相信,在这场比赛中,最后扭身逃
跑的必定是中国。
    中国军队并没有推进到喜马拉雅山南麓,但印度军队却出现在麦克马洪线以北。
1961年12月,印度陆军总部发出命令,东部军区应将哨所尽量靠近边界,以占领整个
麦克马洪线,结果,到1962年上半年,印军沿麦克马洪线建立了24个新哨所。
    麦克马洪线在创造他的“杰作”时,曾规定了麦克马洪线的经纬度,它的西段从
东经91度39.7分,北纬27度44.6分,从西向东,略微偏南。这条线以北三四英里处是
塔格拉山脊,很明显麦克马洪从未想过把塔格拉山脊作为中印分界线,但印度政府却
提出了这个要求。它毫无根据地认为,麦克马洪线是从东经91度40分,北纬27度48分
处开始的,从而把麦克马洪线向中国境内再推移 3.4分约60余公里。由此可见,印度
政府的胆量和胃口都超过了麦克马洪,麦克马洪为他们抢到的地盘,他们要;麦克马
洪没抢到的地盘,他们也要!
    1962年6月4日,印度军队越过麦克马洪线,在扯冬建立了哨所。印军的哨所本来
是要建立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但由于建立哨所的地方地势太高,无法攀登,不是建
立哨所的理想之地,因此,印军就“理所当然”地将哨所的位置向北移动,并以麦克
马洪以南数英里处的一个山口“多拉”的名字为该哨所命名。即使根据印军自己的地
图,扯冬也无可争议地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北,且印军在附近发现了一块中国木牌,上
书“这是我国山河”,因此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得知此事后,对哨所的位置提
出疑问,军部将他的疑问报告外交部。尽管中印之间曾有不改变这一地区现状的协议,
但外交部却答复说,陆军如果还没有把印度的管辖权推进到塔格拉山顶的话,它现在
可以这样做了。一个下级军官无意之中在中国领土上建立的哨所,却被新德里理所当
然地看成是印度新的疆界。印度的行动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印度政府却狡辩
说,麦克马洪的原意是沿着山脊划定边界线,因此边界线一定是沿着塔格拉山脊的。
原来它就认定麦克马洪线是中印两国的边界线,现在它更是认定,麦克马洪线的确切
位置只能由印度单独决定。因此,印度政府认为,塔格拉山脊已经成为确定的、绝对
的边界,而“多拉”哨所正像新德里一样,无可争议地属于印度。如此蛮横的态度在
国际政治中极为罕见。
    1962年9月9日,印度国防部召开会议,讨论把中国军队赶出“印度领土”的问题。
会上,有军官提出,根据印军的地图,“多拉”哨所在中国境内。但国防部长梅农告
诉他们,不要去管什么地图,把塔格拉山顶作为边界就行了。陆军总部立即电令印军
主力进驻多拉哨所,所有部队都应作好战斗准备,不应示弱。9 月23日,英国《泰晤
士报》披露了印度政府准备使用武力赶走中国军队的决定。几天后,《印度时报》也
报道说:“10天前,印度政府作出必要时使用武力把中国的入侵者撵走的政策决定。
……如果中国部队不在适当的时间内自行撤走,陆军应采取必要的步骤把中国军队从
塔格拉山脊这边的印度领土上清除掉。”这个计划的代号为“里窝那”。印度政府开
始玩火。此后,武装冲突接连不断。
    10月初,尼赫鲁和梅农等人紧锣密鼓地召开了一系列军事会议。10月 5日,国防
部发表新闻公报,宣布在东方军区下成立一个专门对付中国的第四军,陆军参谋局长
考尔中将自告奋勇,成为第四军的军长。考尔从尼赫鲁那里得到了采取“有限的进攻
行动”的权力,德意志新闻社新闻稿称,这种权力在中印边界冲突中是“前所未有的
”。美联社也称,印度政府已经“决心在最近几天内把中国人赶出麦克马洪线”。尼
赫鲁相信,这次军事行动将很痛快,因为中国不会进行反击。陆军参谋长塔帕尔向尼
赫鲁表示,他担心中国会在西段进行反击。但尼赫鲁这位政治家却宽慰他的爱将,说
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不会对我们采取什么强烈的行动”。外界评论说,尼赫鲁在玩
一种危险的俄罗斯左轮枪游戏,他举起手枪向自己的脑袋扣动板机,因为他相信,枪
膛里只有一粒子弹。这种赌博,以前他是玩赢了的,但不幸的是,命运之神不再关照
他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iri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