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ryou (飞天), 信区: Green
标  题: 印巴起冲突,印度与中国也要对峙?(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2月30日21:00:33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印度政府借朗久、空喀山口两次事件,掀起反华浪潮,配合当时联合国在辩论“西
藏问题”时对我国的诬蔑。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的我
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我国领土4000平方公里。这些据点,有的距
我军哨所仅几米远,有的甚至建在我军哨所的后侧,切断了我哨所的后路。西段形成了
印军入侵据点和我军边防哨所犬牙交错的对峙状态。在东段1962年6月印军又越过
“麦线”,侵入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的克节朗河谷,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据点,企图
改变“麦线”方向,以线北约11公里的拉则山(印方称“塔克拉山”)脊作为边界。
9月17日至19日,印军30余人向择绕桥头我军位哨疯狂挑衅,以刺刀、步枪、冲
锋枪逼我执勤战士后撤。对峙至20日,印军终于首先开枪,打死我军干部1人,打伤
战士1人,我被迫还击。双方交火至29日,我择绕桥头哨位主动后撤。印军得意忘形
,得寸进尺。10月8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于10日进攻我军各哨所。到20日前
,共打死打伤我军边防干部战士47人。在西段边境,印军不断包围我巡逻小组,伏击
我运输人员,射击我哨所。印军飞机频繁侵犯中国领空,在1959年至1961年的
3年间,入侵进行军事侦察活动就达120余架次。
  自卫反击作战的经过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上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
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烯少,交通不便。这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
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从1
962年10月20日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作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自卫反击战(10月20日至28日)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
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
,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
亚的劲旅”。与我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
试点部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
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
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
第五旅8个营分布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
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
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印度的企图是:在
东段,依据正侵占所谓“麦线”以南和以北的克节朗地区,继续向西藏内地扩大侵占范
围;在西段,依托其入侵的43个据点,继续向我境内蚕食,逐步侵占新疆阿克赛钦地
区。
|首 页||上一页||下一页||尾 页|

--
       ----飞天---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dip.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5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