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ore (天马),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起因及过程(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1月06日13:12:2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东段长约650
公里,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之处
的底宛格里中段,长约400 公里,从西藏普兰县的中国、印度、尼泊尔三
国交界处至札达县的6795 高地;西段长约650公里,从札达县的6795高地
至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口。整个边界从来没有正式划定过,但根据双方历史
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脑南麓,
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
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
  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的印度为基地,把侵略
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的西南和西北边疆地区,使中印边界发生了分歧。英
印政府利用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的状况,对中国西藏和新疆进行侵略扩
张活动,从而埋下了争执的种子。
  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处于混乱的局面,英国殖民主
义者认为这是向中印边界东段——从阿萨姆平原的边缘向喜马拉雅山进行
侵略扩张的大好机会。于是,英印政府除了派遣“讨伐队”向中国这部分
地区的部落种族进行武力镇压、金钱引诱以及所谓订立契约外,还派大批
测量探险队,化装成僧人、商人、探险旅行者,窜入西藏东南部中印边境
地区,偷偷地进行大量的侦察、测绘(偷测)等活动,为英印政府外务大
臣麦克马惯画一条侵占中国西藏大片领土的所谓印藏边界线作技术上的准
备。
  1914年3月, 英国侵略者为了实现其侵略企图, 施展阴谋手段, 趁
“西姆拉会议”之机,英国趁辛亥革命鼎革之际,策划中、英、藏三方会
议,于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在印度北中西姆拉召开, 企图把西藏从中
国领土分袭出去,由于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条约上签字,英国阴谋未能
得逞。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及其助视尔诱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背着中
国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进行私下秘密交易。麦克马洪等人以赠给西藏5000
支枪、50万发子弹,支持西藏“独立”,帮助西藏赶走汉军等条件为诱饵,
胁迫夏扎在秘密换文上签字,骗夺中国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914年3月
24日,麦克马洪在德里交给夏扎秘密换文,换文的附件以粗略红线划了一
条划分印藏边界东段边界线的地图,要求夏扎在上面签字盖印。麦克学洪
在换文中,对此图既没有文字上的描述,也没有说明是依据什么原则,条
件画出的,而仅划在比例页为1英寸等于8英里的地图上。
  麦克马洪划的这条粗略红线,西起不丹边境,向东伸延至西藏察隅。
其范围包括西藏在南之门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区,把历史上长期属于
中国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约等于我国的渐江省,有着丰富的矿物、
生物和水利资源)划归英属印度。划定后的印度东北边界,就从喜马拉雅
山足向北推到了喜马拉雅山的山脊。对于这条非法的“麦克洪线”,中国
历届政府从未承认。后来,英国给西藏提出的两个承诺并未能实现,因此
西藏地方政府对“麦线”也不承认。在时隔20多年后,1938年英国采取伪
造证据、偷梁换柱的手法,重新出版1929年的《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
篡改该卷中关于西姆拉会议的原始记录,伪造有关“麦线”内容,塞进该
卷的西姆拉公议内容之中,重新出版该卷,而出版日期仍用1929年原版日
期。这样,1938年印刷的标明1929年出版的《艾奇逊条约集》第14卷伪本
中,出现了“麦线”秘密的非法文件。伪版本出版后,英印政府即下令把
1929年的原版本大量销毁了。与此同时,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与周
围国家的地图》中,第一次改变过去同中国主张的传统习惯边界线相同的
画法,用“未经标定”的符号,画出了“麦克马洪线”。这样,臭名昭著
的“麦克马洪线”就炮制出来了。由此可见,“麦线”是非法的,失效的,
但从此埋下了中印边境东段争端的祸根。
  在中心边境西段,1846年英国吞并查漠——克什米尔后,声称拉达克
(原本属中国西藏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区)是克什米尔的一部分,应归英印
政府统治。在未等清朝政府同意的情况下,便悄悄占领拉达克地区。后来,
在标定拉达克和西藏的边界中,英国侵略者为了寻找一条侵略我国新疆腹
地的捷径,于1865年派遣印度测量局官员约翰逊潜入新疆南疆地区,通过
“勘察”,绘制地图,把阿克赛钦、摩河谷及喀喇昆仑山以北广大地区划
入英属印度的克什米尔版图,即所谓“约翰逊线”。阿克赛钦是中国的领
土,中国政府从不承认洪线。英印政府的势力从未进入该地区,也未在该
地区行使权力或建立行政机构。
  英帝国主义在中印边境东段秘密炮制的所谓“麦克马洪线”,在西段
围绕所谓阿克赛钦问题提出的边界方案,是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和新疆的
产物。正如周恩来指出的;“英国企图抹煞中印之间长期形成的传统习惯
线,用割裂中国领土、扩大英属印度领土的办法,来达到它的帝国主义的
侵略目的。”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旧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
承认的英属印度当局对中印边界非法、无效的划分,而且进一步侵占我国
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企图通过武力手段把极不合理的大片领土要求强
加于中国。
  印度独立后,西藏地方政府认为印度脱离了英国和管辖,西藏同样也
应从英国侵占的特权下摆脱出来。为此,西藏地方政府与印度驻拉萨“代
表处”进行了交涉。对西藏地方政府的合理要求,印度政府却以大国主义
的傲慢态度宣布,它就是要继承英帝的衣钵。 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
中国成立之初忙予内务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与抗美援朝战争之机,派兵
100 余名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强迫一直在那里行使
管辖权力的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搬它;印度在侵占达旺前后,还侵占了“麦
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10月,印军一部又在直升机的配合下,侵占了
上珞瑜的巴恰西仁地方,在梅楚卡等地强行建立兵营。西藏解放后,印军
继续向传统习惯线以北、“麦线”以南各地开进,遭到当地居民的抵抗。
1953年阿萨姆邦的印军一个来福敌连共70余名官兵,逆苏班西里河西而上,
侵入塔吉村时, 被埋伏在丛林中的珞巴族居民 用弓箭将其全部射杀。到
1953年印军基本上侵占了门隅、珞瑜、下察隅各地。在此基础上,印度政
府于1954年在已被和即将被其侵占的“麦线”以南、 传统习惯线以北9万
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上,建立起它的“东北边境特区”,并修改官方地图,
将非法的“秤克马洪线”原来一直标明的“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
“已定界”,企图使其侵占的中国领土固定化、合法化。此后,印军又越
过“麦线”向北推进,侵占了西藏的兼则马尼等地 。
  中印边境中段,印军除了占领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的桑、葱沙两地外,
1954年又侵占了香扎、拉不底、乌热三地;1955年侵占了波林三多;1957
年侵占了什布奇山江及附近的一块草地;1958年又侵占了巨哇、曲惹两地
这样,印方在中印边境中段共侵占我国约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印边境西段,1951年前后,印军趁我军刚进入阿里地区之机,侵占
了受泥山江以东的卖争拿马和碟木卓克附近约450 平方公里的土地;1954
年以后,印军又侵占了巴里加斯。
  尽管印度在边境上对我国领土步步蚕食、侵占,我外交部边向印方提
出过多次交涉、抗议,但由于我国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有争议的边界的
方针,所以,从1951年到1958年间,中印边境地区基本上是平静的。
  1959年3年, 在西藏所取得的平叛改革的胜利,打掉了中外反动势力
阴谋制造“西藏独立”的社会基础,使印度幻想的“缓冲国”的企图破灭。
于是印度政府蓄意向战国挑起边境争端,制造边境紧张局势,使中印关系
严重恶化。
  1959年3月22日, 即西藏反动上层在拉萨发动的武装叛乱被我平息拉
萨战役结束的当天,印度总理尼赫鲁正式给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提出了
大片领土要求。尼赫鲁不仅要求特已被其非法占领的东段边境“麦克马洪
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和中段边境2000 平方公里的我国领土划入印度,还
要把西段边境一直在我国政府有效管辖下和阿克赛钦等地区33000 多平方
公里的领土也划归印度。在1950年至1951年我军进军阿里、1956年至1957
年我国在阿克赛钦地区修筑新藏公路时,印度政府并没有提出异议。但这
时印方却说该区属于他们,并硬说我国“侵占了印度领土”。尼赫鲁无理
要求的中国领土总面积约有12.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
  印度当局在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后,继续推行:前进政策”,
使用武力片面政变业已形成的边界状况,并不断制造流血事件。
  在东段,印度派兵越过“麦线”, 于1959年4月25日侵占了该线以北
的朗久;4月28日侵占了塔马墩;8月13日侵占了兼则马尼(沙则),并在
这些地区建立了哨所。接着, 8月25日印军挑起朗久事件,向我驻朗久附
近的工作队开枪射击,在印军遭我还击2人毙命后,于27日仓皇撤逃。
  在西段1959年10月20日印军3 人在空喀山口非法越境侦察,遭我边防
巡逻队扣押后,60多名印军于21日越境围攻我巡逻队,我被迫还击,双方
互有伤亡,在我击毙印军9人,俘7名后,印军余部狼狈逃窜。这就是空喀
山口事件。
  印度政府借朗久、空喀山口两次事件,掀起反华浪潮,配合当时联合
国在辩论“西藏问题”时对我国的诬蔑。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
后在西段边境的我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我国领土4000平方
公里,形成了印军入侵据点和我军边防哨所犬牙交错的对峙状态。在东段
1962年6月印军又越过“麦线”,侵入西藏山南地区错那县的克节朗河谷,
在扯冬地方建立了入侵据点,企图改变“麦线”方向,以线北约11公里的
拉则山(印方称“塔克拉山”)脊作为边界。9月17日至19日,印军30余
人向择绕桥头我军位哨疯狂挑衅,以刺刀、步枪、冲锋枪逼我执勤战士后
撤。对峙至20日,印军终于首先开枪,打死我军干部1人,打伤战士1人,
我被迫还击。双方交火至29日,我择绕桥头哨位主动后撤。印军得意忘形,
得寸进尺。10月8日,印军越过克节朗河, 于10日进攻我军各哨所。到20
日前,共打死打伤我军边防干部战士47人。在西段边境,印军不断包围我
巡逻小组,伏击我运输人员,射击我哨所。印军飞机频繁侵犯中国领空,
在1959年至1961年的3年间,入侵进行军事侦察活动就达120余架次。
  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地区对侵入中国领土的
印度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
  1962年10月20日,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段和西段,向中国发动了大
规模全面进攻。当天,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反击战分为两个
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国边防部队在东段收复了达旺地区被印军占领的中
国领土。在西段,中国边防部队拔除了43个印军据点。10月24日中国政府
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印
度政府再次拒绝,并于26日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成立“应付紧急
情况内阁”,进行战争动员,继续增兵。11月14日、16日,印度军队再次
在中印边境发起进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实施了第二阶段的反击。在东段
击溃各路进犯之敌,并拔除印军据点16处,一直追击到传统习惯线附近。
在西段,中国边防部队收复了班公湖地区。
  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自翌日起在中印
边界全线主动停火。 12月1日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后撤,至1963年3月1
日,全部撤出 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地区。中国边防
部队还奉命将在反击作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和军用物资交还给
印度,并于 1963年5月26日前释放了印军全部被俘人员。中印边境自
卫反击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尊严,提高了中国和中国军队在国际上的
威信,并开创了胜利之师主动停火、主动后撤、主动交还缴获物资和俘虏
人员的先例。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iri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