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att (lolo),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远征军的远征与滇西抗战(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30日17:54:24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中国远征军的远征与滇西抗战(上)
收集整理:小虫
----------------------------------------------------------------------------
----
1942~1945年间,中国先后出动了40万大军,远征缅甸,在以缅甸为中
心,滇西和印缅边境为两翼的东南亚战线上,与英、美盟军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震惊
世界的胜利,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可歌可泣的
、值得永远怀念的。不管人们对这一段历史怎样评说,然而客观的历史事实总是抹煞不
掉的。
本文探讨中国远征军两度入缅的基本历程,并阐述远征军与我国各族人民在滇西抗
战中的作用及其贡献。
◆浴血的远征
1942年初,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艰苦的时刻,为了支援英、
美盟军在东南亚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也为了捍卫我国西南边疆的领土和中国当时几
乎是唯一的对外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踏上了入缅的征程。雄壮、昂扬
的《中国抗日远征军战歌》,响彻在中国、缅甸边境一带的山谷。
1942年10万中国远征军,由云南入缅援美,在战役上与盟军协同作战,是中
国自中日甲午战争以来,近半个世纪第一次出师援助友邦抗击侵略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这次军事行动,是由日本法西斯入侵缅甸的直接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势力疯狂侵略中国,然而它妄图在短期内灭亡中
国的梦想成了泡影。于是,在1941年6月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日本确定了北守南
进的方针,准备发动太平洋战争,进攻东南亚,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完成征服中
国,要进行彻底作战和完全封锁中国。”以便从中国战场的大后方和东南亚两个方向夹
击中国,最后实行“进攻重庆的作战”,灭亡中国。“因为不久前缅甸修筑了通往中国
的公路”,日本对缅甸产生了兴趣。自中国沿海为敌人封锁,滇越铁路被截断,而苏联
受制于德国之后,“滇缅公路已成为抗战唯一的输血管。”而日本千方百计,从云南境
内轰炸和从缅甸方面封锁,都没有达到彻底切断滇缅公路的目的。于是,进攻缅甸,拿
下仰光,直接占领滇缅公路,进退中国西南大后方的门户,就成了日本南进计的一个重
要步骤。缅甸遂被列为日本“大东亚共荣圈”的组成部分。日本大本营南方作战计划是
以“摧毁美、英及荷兰在东亚的主要根据地,并占领和确保两方重要地区”为战略目标
,准备占领的范围是菲律宾、关岛、香港、英属马来、缅甸、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
、苏拉威西、俾斯麦群岛、荷属帝汶岛。日本大本营认为,“缅甸作为南方重要地区的
北翼据点,不仅具有必须确保的战略地位,而且还具有对中国方面来说切断援将公路,
对印度方面来说促使其脱离美国的重大政略意义。”因而“从开战伊始就迫切希望进行
缅甸全域作战。”
1940年9月以后,日本入侵越南,切断了中越通道;暹罗(泰国)则成了日军
的帮凶;老挝事实上没有什么兵备;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后来像多诺米骨牌
一样纷纷陷落;在缅甸,日军才真正遇到了抵抗,而抵抗的主力就来自中国的远征军。
1941年12月7日(当地时间,中国时间为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成
功,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使中国在亚洲多年单独对日作战的形势有了改变,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汇合在一起。12月23日,由蒋介石主持,有
中、美、英三国代表参加的东亚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英国代表要求中国军队入缅
协助英军战斗,蒋介石表示同意。中英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使中英军事同
盟得以成立。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
言》,从而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以蒋介石为
统帅,美国总统罗斯福派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为了保护滇缅公路畅通,筹组
“中国远征军”,以第五、六、六十六。3个军10万人的兵力准备入缅协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以40万兵力在海空军的配合下,迅速席卷了香港、
荷属东印度群岛、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接着,日军开始分三路大规模进攻
缅甸的军事行动:沿伊洛瓦底江东岸进犯卑谬;沿仰光、曼德勒铁路进犯同古;沿泰西
、景迈东进。
由于英方的顾忌,一再延误中国远征军的入缅行动,直到日军大举进攻缅甸.仰光
告急,英军张惶失措,才要求中国军队迅速入缅。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2月底开始
入缅,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暂时统一指挥入缅的第五、六两军,布防战斗。但是,此时有
利时机已经丧失,3月8日缅甸首都仰光失守。3月12日,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
官司令部成立,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杜律明为副司令长官。卫未到任,由杜代理。中国
远征军编成内有第五军(杜聿明)、第六军(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张轸)3个军9
个师。司令部成立时发表文告指出:“此次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全在协助友邦,消灭民
主国家公敌——日本强盗,争取人类正义,世界和平。”
中国远征军浴血入缅远征,由于坐失良机,使中国军队“自始至终呈被动之态势。
”
◆悲壮的失利
尽管如此,第五军入缅的先头部队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是一支机械化装备
的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勋的部队,先行入缅,士气高昂。军运卡车身上,贴满了用中、
缅两国文字书写的标语:“中国军队为保卫缅甸人民而来!”“加强中英军事合作!”
“缅甸是中国最好的邻邦!”“驱逐倭寇,扬威异域!”“为国争光,不胜不还!”
1942年3月7日200师日夜兼程,到达战斗第一线同古。同古南距仰光25
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铁路的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西北还有克永冈
(开道)机场,是日军“必须迅速占领”之地。而我方则认为,它与西线普罗美和东线
毛奇互相呼应,构成阻止日军北犯的屏障。尤其是3月8日,仰光失陷后,同古争夺战
,就显得更为重要。
驻守在同古一带的英缅第一师土气极为低落,既不了解敌情,又未作迎战准备,只
准备安全后撤,保存实力。3月18日,日军向同古推进,英军同时撤往普罗美。从1
9日起,日军第五十五师团第—一二联队向同古发起攻击,第一四三联队于20日投入
战斗,双方激战12天之久,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未曾遇到过的猛烈抵抗。
由于西线英军始终没有采取积极行动配合,加上英方延误,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未
能按预订计划运送到同古前线,第200师苦战12天,伤亡2000余人,内缺粮弹
,外无援兵,面对增援后4倍于己的敌人,困守孤城,形势危急。杜聿明认为,“在此
形势下,我军既不能集中主力与敌决战,以解同古之围,而旷日持久,仰光登陆之敌势
必参加同古战斗,坐使第200师被敌歼灭。如此,则我远征军将被敌人各个击破,有
全军覆没之虞。因此,我决心令第200师于29日晚突围,以保全我军战力,准备在
另一时间、另一地点与敌决战。”于是第200师在戴安澜指算下安全突围,连一个伤
兵也未丢失。
同古保卫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
战斗。而且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势下,同兵力、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敌军苦
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撤退,为远征军的后续部队赢得了时间,最
后第200师全师安全转移,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胜利。日军也承认,同古战斗中,第2
00师。十分英勇,对于日军来说则是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
还在同古抗敌之时,蒋介石即予3月26日电示,敌人主力有向同古、曼德勒进攻
的企图,我军应在同古、平满纳之间与敌会战;如会战不利,再考虑于曼德勒、塔泽之
间,作第二次会战的准备,以期一举击破深入之敌。为此,第五军主力集中于平满纳附
近,以准备平满纳会战,蒋介石派罗卓英为中国远征军司令官,正式接掌中国远征军指
挥权,而以杜聿明专任平满纳会战总指挥。全军准备在平满纳打一胜仗,以扭转缅甸战
局。但是,由于英军毫无斗志,与敌人一触即溃,致使东、西线战局急剧恶化,这时不
但平满纳会战失去时机和依托,而且中路第五军左、右两翼已暴露于敌人面前,后路又
有可能被敌截断。中国远征军不得已放弃了平满纳会战,退守敏铁拉、敏扬一线,以准
备曼德勒会战。
根据1942年2月24日《中英联军全盘部署》的协定,仰光至曼德勒铁路线以
东属中国远征军防御,以西归英军防御。自仰光失守后,英缅第一军团约6万人北撤至
距仰光约240公里的普罗美一线。然而,在日军进攻下,英军对日本人“谈虎色变”
,”节节溃退。4月1日,英军弃守普罗美,日军则进逼仁安羌。
仁安羌在缅语中意为“油河”,是缅甸和整个中南半岛上最大的油田,缅甸战场上
盟军油料的主要供应地。日军如夺取仁安羌油田,将大大改善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上
日军的石油供应。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分三路向北进攻,直指仁安羌,从4月9日到16
日连续作战,攻到距仁安羌以东约5公里处,判明英军已于14日下令炸毁仁安羌油田
设施,并继续北撤。4月17日凌晨,日军从南北两处切断了仁安羌公路,并在东、北
、南三面设伏,将陆续撤退的英缅第一师及第七装甲旅包围在仁安羌。拥有大量坦克、
大炮和汽车的英军7000余人,竟然被少于自己人数的日军包围于仁安羌,并随时有
被歼灭的危险。
还在4月14日,英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即请求中国远征军援助。罗卓英认为,仁安
羌虽非我远征军作战范围,但为发扬盟军协同作战精神,遂派第六十六军第三十八师(
师长孙立人)第一一三团,由副师长齐学启率领,立即前往支援。
4月17日傍晚,一一三团到达仁羌之宾河北岸,当晚即展开了猛烈的战斗,第三
十八师师长孙立人亲临前线指挥,经过10多个小时的战斗,至4月18日中午消灭了
宾河以北的敌人,夺回了渡口。这时,英缅第一军团军团长斯利姆接到被围的英缅第一
师师长斯科特求救的无线电话:“本师饮水及食粮断绝已经两日,困难万分,官兵无法
维持,势将瓦解。”要求中国军队南渡,迅速发起进攻。孙立人分析,宾河南岸,日军
控制着山地,居高临下,远征军驰援英军的兵力远远少于日军,稍微受挫,不仅不能解
求英军,应而有可能导致一一三团的覆灭。因此,孙立人决定,白天暂停进攻,先将当
面敌情摸清,夜间凋整好部队,19日拂晓再发起进攻。不久,斯科特再电催进攻,甚
至说:“本师已面临最后关头,军团若无良策,在24小时内不能解围,即将投降!”
斯利姆闻言色变。孙立人(192年毕业于美国维吉尼亚军校)接过话筒,用流利的英
语,坚定地回答说:“中国军队包括本人在内,纵使战至最后一个人,也要在明19日
上午使贵师脱险。贵师已忍受了两天煎熬,希望坚定信心,鼓足勇气,再忍耐最后一天
的痛苦!”这番掷地有声、义无返顾的语言,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鼓舞了被围的
英军的情绪。
4月19日凌晨,我一一三团向日军阵地突然发动猛攻,短兵相接,阵地三得三失
,与敌人反复肉搏冲杀,险恶的战斗直打到下午2时,我军夺取501高地和油田区,
将敌军主力击溃。到下午5时,我军全部收复仁羌油田,使7000余被围被俘英军及
5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解救出险,绝路逢生。英军路过中国阵地,个个竖起
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在这一场恶战中敌军遗尸1200余具,我一一三团上干
战斗兵员也伤亡过半。
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来,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英
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英国政府为表彰远征军,后来授予孙立人师
长“帝国司令勋章”,使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外国将领。孙立人还获得中国的四等
云麾勋章和美国的丰功勋章。其他将领也获得了相应的勋章。
经过仁安先羌被围的遭遇,英军已呈惊弓之鸟,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按照放弃缅
甸、退保印度的方针,背弃与中方的共同安排,诱骗中国军队为英军充当撤退的后卫。
这样,第一次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处境更为不利,以后的战斗愈打愈不行了。1942年
4月25日,中、英、美三国代表在曼德勒附近举行了联席会议,决定全面撤出缅甸。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北撤过程中,遭到敌人袭击而牺牲。
第五军自4月下旬开始撤退以来,路过野人山,历时4个月,辗转行军共计长达3
000里,最后分别撤至雷多、葡萄、腾冲、泸水4个不同方向。该军入缅时为4.2
万人,在战斗中伤亡7300人,撤退中伤亡14700人,撤离缅甸后全军只剩下2
万人,损失一半以上。又据统计,中国远征军入缅参战共103000人,最后死伤4
4300人,失踪11880人,损失达56480人。全军损失也在一半以上。
尽管,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在同古、仁安羌等地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抵挡半
月之久,初步达到了挫敌锐气和消耗敌人的目的”。然而由于坐失良机,英军背弃盟的
和退却,以及指挥混乱,造成了悲壮的失利,使我国失去了西南唯一的交通线,并使日
寇将战火烧到了我国国门。
1942年5月1日,滇缅公路被截断,日军进攻云南西部形势已经造成。蒋介石
乃密电军委会驻滇参谋团林蔚,命令对保山、畹町间桥梁做“完成破坏准备”。林蔚复
电正准备中。5月3日,日军依据“第五十六师团应向怒江一线”进军的指示,其先头
部队进入滇西边境畹町,4日占领龙陵县城。5日上午,前线工兵总指挥马崇六指挥将
怒江惠通桥炸断,阻止敌人深入怒江以东。虽有500人敌军强渡怒江,终被我军击退
,“这一仗虽是个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但就战略意义来说,却是很有价值的。”
惠通桥炸毁,虽然“隔于西岸汽车九百余辆之多,难民五万余人”,然而却阻止了
日军沿滇缅公路向东突进的企图,奠定了敌我隔江对峙的局面。5月10日,日军占领
怒江以西重镇腾冲。延至1943年初,日军势力向北延伸到泸水地区,向南到达孟定
地区,这样日军就占领了我怒江以西的滇西地区数百公里长的一块狭长地带,约830
00平方公里土地,50万人口的地区。于是,云南由抗日大后方变成了抗日大前方。
(未完待续)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12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8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