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LION), 信区: Green
标  题: 匈奴,远离我们而去的民族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11月04日11:26:20 星期天), 站内信件

匈奴 帝 国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当提起“亚洲人”这个字眼儿时,容易想到一种“正统”的黄
种人形象,他们身材中等偏矮,毛发稀疏,肤色浅黄,细长眼睛,眉脊不很突出,鼻梁
比较直但不高。这是一种典型的东北亚人的形象,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朝鲜和日本。
我们认为这才是“纯正的”黄种人。亚洲的历史和文化主要是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是他
们创造了亚洲,使亚洲具有了“亚洲”的含义。其他亚洲人则是在体质和文化两个方面
被杂化了的。西亚人被印欧人种杂化了,南亚人则被尼格罗人种杂化了。我们容易把这
种正统的亚洲人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精耕细作的农业和温和含蓄的性格联系起来。
他们身材不健美,肌肉不发达,尽管可能会有很多高身材的个体类型,但一般并不粗壮
。无论在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还是体质方面,他们都显得过于纤细了,似乎是被一种早
熟的文明过于浸染了。亚洲的直观意象中似乎有阴性的特点。 应该说这是一种不全面的
,或不准确的印象。亚洲的纤细和阴性特点来自于大陆型的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以及
由之所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事实上真正的北亚人是游牧民族,他们从来就不是我们这
种温和含蓄的、过于文明的和有点阴性的“亚洲人”。他们是一些骠悍的、好挑衅的、
有血性的民族。尽管他们没有发展出精细的农业文化,但从来就不比我们缺少智慧。普
通的西洋人和西方人类学家把亚洲人的代表定位于蒙古人。这多少上我们中国人,或所
谓“正统的”亚洲人感到奇怪。我们的古人就认为北方草原民族与我们是不一样的,说
他们的脸型“横阔而上下促”。如果我们多少了解一些西方的历史,就会明白西洋人喜
欢把亚洲人说成是蒙古人并不奇怪。要知道北亚草原游牧民族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实在是
太深刻了,说刻骨铭心也不为过。他们所说的那种蒙古人无论在是前文明时期,还是有
记载的历史时期,都曾大规模地向西方迁移,或干脆就是侵入或扫荡。北亚人善于远征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他们已经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西欧的拉普人和北极的埃斯基摩
人,以及芬-乌戈尔语族,欧洲中部的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俄罗斯人的蒙古脸型和文化
特质,都是他们活动的结果。他们还把遥远的中国的技术科学带到了西方。 从有文字记
载的历史开始,北亚草原民族对西方的军事入侵有过四次。第一次是匈奴人的西迁;第
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标志着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历史的滥觞;第四次则是蒙古人的远征。在
这里面,第一次和第四次都与中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最令欧洲人记忆犹新的梦魇
是蒙古人对世界的征伐。我们中国人对十三世纪蒙古人的征战并不陌生。成吉思汗的雄
心壮志导致了在中国历史编年表上插入了一个元代,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横
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汉人的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科学使得蒙古人的远征势如破竹,他
们对于西方人的军事优势不亚于海湾战争的美国之于伊拉克。尽管他们的文明启蒙要晚
于我们汉人,但蒙古人绝不缺乏智慧。成吉思汗从来就不是“只识弯弓射大雕”草莽英
雄。是蒙古人首开把系统工程的思想运用于战争的先河。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没有
系统工程的思想,这样庞大的远征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可靠的后勤保障体系,在当时
独一无二的、由汉人指挥的工程兵部队,先进的军事工具和通信手段,周密的战役计划
,再加上他们天生的勇猛骠悍,以及在物质享受方面的单调与落后,使得他们得以如飓
风般驰骋欧亚大陆。这是一次真正的蒙 古飓风,令西方人至今耿耿于怀的“黄祸”。 
尽管蒙古人的征伐是这样的规模巨大,我认为在西征欧罗巴的亚洲黄种人里面,当数匈
奴人的西迁最具悲壮的诗意,并且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不论西洋人是否愿意接受
这样的观点,事实上是匈奴人促成了欧洲历史发展的转折。他们把丛林里的日尔曼蛮子
推上了历史舞台,并与后者一起如摧枯拉朽般地结束了罗马人的时代。帝国的历史消失
了,由各个封建国家组成的西欧多元政治格局开始了,一个几乎延续至今的欧洲国家的
主要划分形成了。最后一个匈奴王阿提拉被阴损的罗马人和野蛮的日尔曼人一致地称为
“上帝之鞭”,表达了欧洲的恐惧和无奈。然而不要忘了,恰恰是匈奴人挥起了欧洲历
史战车转向的第一鞭,这才是名附其实的上帝之鞭。匈奴人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
国,但他们的帝国是短命的。他们在欧洲的史命似乎仅仅是促成历史的转折。当这个转
折完成后,他们的帝国就瓦解了,甚至整个民族也消化在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当中,不复
出现了。西迁欧洲的匈奴人的故事是极富戏剧性的,这个民族在生命最辉煌的当口结束
了自己,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传说。 在西方人的词汇里,匈奴人是极端凶恶的人的代
名词。在二战时,希特勒的德国兵被称为匈奴人。然而,在当年匈奴人曾经统治过的土
地上,人们仍然敬仰和怀念阿提拉的英雄气概。至今在匈牙利和土耳其,阿提拉仍然是
男孩子们用的名字,甚至有人自称是阿提拉的后代。除此以外,匈奴人还给欧洲留下了
另一件东西。阿提拉在征伐高卢失败(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失败)之后,于次年攻掠意
大利的阿奎利亚。一些农人和渔民(被称为威尼提人)为了躲避战争,来到了亚德里亚
海滨的一片充满沼泽的半岛。历经数百年的经营,他们在这里建立起了一座欧洲最美丽
的、发达的城邦,这就是后来的威尼斯共和国。 我们中国人对于匈奴人并不陌生,他们
是在蒙古高原活动的一个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上也称为胡人。从有记载的编年史开始
就一直有他们的踪迹。在殷商时期他们曾被称为鬼方、犬戎等等。中国古人认为他们与
我们一样都是炎黄的子孙,是被殷人驱赶到北方的夏人的后裔。从春秋开始,直到东汉
、乃至五胡十六国的时期,匈奴人不断南下骚扰。东汉光武建武二十四年(BC48年),
有小部分匈奴人,大约五千户,分裂出来归附了汉朝,他们被称为南匈奴。留下的大部
匈奴人,也就是北匈奴,在东汉帝国的打击下,于AC89年败走西方。这些西迁的匈奴人
为了维持他们的民族的完整,在里海一带的大草原上奋斗了二百多年,以求寻找新的家
园。在四世纪下半叶时(公元360年),他们的势力骤然爆发了。在一个叫做巴兰姆
巴尔(Balambir)的王的领导下,匈奴人进入了阿兰人的领土,这是一个位于伏尔加河和
顿河之间的强大的王国,属于突厥系游牧民族。匈奴人在顿河沿岸大败阿兰人的联军,
杀死了阿兰国王,并通过条约束缚和武力威胁把阿兰军队纳为自己的同盟。匈奴人紧接
着开始继续向西,他们的下一个征伐对象是东哥特人。从这时开始,这个民族的最辉煌
的一幕就拉开了。 我不否认我本人十分偏爱这一段历史。当我第一次知道了阿提拉的伟
业时,我就被这些匈奴人迷住了。他们的历史作用,他们那充满悲剧色彩的命运,他们
出色的军事和外交天才,以及他们作为一个真正的东方民族──准确地说是炎黄后裔的
一支──在西方世界所留下的影响,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应该说他们唤起了我的一种情
感。如果这种情感能传达给读者,那么我将感到非常满足。本文将要讲述的就是匈奴人
在欧洲的一些事迹。
--

                         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