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jq (sdp), 信区: Green
标  题:  [军史]115师征战记实 第三章 一战扬名3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Nov 30 12:41:00 1999), 转信

           115师上寨妙算

    为了协调八路军与友军的作战行动,周恩来、朱德、
彭德怀等人多次与国民党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
副司令长官黄绍竑、卫立煌会谈,对保卫山西的作战
计划、部署、兵力使用和八路军的任务,以及发动与
组织群众,成立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等问题提出了重要
建议。并强调指出:八路军只宜在敌人的侧翼和后方
进行游击战,担负袭击敌后方交通线和兵站据点的任
务,不宜担负正面的阵地防御任务。为了积极配合第
2战区友军防守平型关至茹越口和雁门关的内长城一
线,八路军总部即令115师进至平型关以西的大营
镇待机,准备迎击进犯平型关之敌。

    9月14日,林彪率115师先头部队343旅进
抵大营镇,并派出侦察分队查明平型关地区的有关情
况。从平型关山口至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由西南
向东北延伸的狭窄谷道。其间,关沟至东河南镇13
公里的地段,沟深路狭。

   平型关位于恒山、太行山两大山脉的交接处。两山
夹谷中纵贯一条通道--蔚代(蔚县至代县)公路。
公路从灵丘城伸出,沿唐河河谷西行20公里经东河
南镇,在蔡家峪村脱开河谷,转向西南平型关山区;
再前行2公里,从小寨村入狭沟,至老爷庙出口,全
长4公里,沟深10至30米,宽10至20米。沟
左侧(西北面)是高山,势如峭壁;沟右侧(东南面)
状如刀削,上沿与沟底平行。沟的出口处,左侧山势
平缓,老爷庙傍山面沟,距出口处约40米,右侧是
一片不大的开阔地。行进方向200米处是交太沟谷。
此沟车辆不能通行;公路则沿西沟而上,前行1公里
至辛庄攀山,再前行3公里至跑池村而达山顶,这里
是平型关北侧隘口。总的来说,从灵丘到平型关的30
公里地段,分为三种地形:灵丘城至蔡家峪村(20
公里)是河谷川道;自蔡家峪村开始地形转为复杂(
2公里),小寨至老爷庙(4公里)是险要地段;老
爷庙至平型关(4公里)地形复转开阔。在这三种地
形中,小寨至老爷庙的4公里地段非常适合于打伏击,
因为这一带地形狭长,进入的部队和火器均无法展开,
不能守也不能攻,如钻入风箱里的老鼠。林彪一下看
中了这地方。

   随后,林彪又带人察看了这一段地形。发现关沟至
东河南镇13公里的地段,沟深路窄,地形非常险要,
两侧高地便于我军隐蔽部署兵力、发扬火力和展开突
击,是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根据当时所掌握的情况,
林彪决心抓住敌军骄横狂妄、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
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以伏击手段歼灭
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之敌,配合友军作战。为此,他
令第343旅由大营镇前出至平型关东南的上寨地区
隐蔽集结,并进行战前准备;同时命令正在沿同蒲路
北上的344旅迅速向平型关地区靠拢。

    在344旅还没有到达平型关之前,林彪就带人仔
细地察看了平型关的地形,做到了心里有数。孙子曰
:"知天知地,胜可乃全"。作为一支部队的指挥者
,不能不掌握作战地区的地形情况。

    22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
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

    23日,八路军总部命令115师向平型关、灵丘
间机动,侧击该敌。

    同日,聂荣臻带领344旅赶到了上寨。他告诉林
彪说,部队都已经上来了,并向林彪询问当时的敌情
和作战准备情况。林彪告诉他说,日军的大队人马正
向平型关方向运动,这里的地形不错,可以打一仗。
随后,林彪摊开地图,与几位参谋一起把平型关周围
的地形情况和初步的作战设想介绍给聂荣臻,然后问
聂荣臻有什么看法。因为聂荣臻刚刚到达作战地区,
对详细情况也不大了解,所以没有提出什么修改意见
,只是表示可以在这里打一仗。他当时认为,居高临
下伏击敌人是很便宜的事情。这样,平型关作战的初
步方案就大致确定下来。

    当作战方案定下来以后,115师并没有向上级报
告,因为根据当时的情况,这样的作战计划。前线指
挥员有权根据情况决定。好打就打,只要事后报告一
下就行了。事实上,八路军到山西以后距离中央军委
已经很远,军委和总部对各部队的情况也不十分清楚。

    115师的方案本来也没有必要向阎锡山通报,因
为当时八路军虽然归阎锡山的第2战区控制,但国共
双方有言在先,八路军的行动是"独立自主",八路
军进入山西后的行动用不着直接与阎锡山打招呼,如
阎锡山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与在太原八路军办事处
的周恩来联系,或由八路军总部转达。可能是由于第
一次国共军队在一起打仗,出于礼貌,林彪还是派人
把自己的作战计划通报给阎锡山的部下、第33军军
长孙楚。

    林彪和聂荣臻于23日在上寨召开了全师连以上干
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林彪在会上讲了115
师的初步决心,命令师独立团和骑兵营在灵丘和涞源
方向活动,扰乱敌人的后方,牵制和打击增援之敌;
以343旅的两个团为主攻,344旅一个团到平型
关北面断敌退路,一个团作师的预备队。攻击部队全
部在平型关东侧山地设伏,准备给敌以猛烈的打击。

    会议结束后,师部率主力于当日夜进至平型关以东
之冉庄和东长城村地域。

    24日,国民党第2战区第6集团军给115师送
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以第71师加上新编第
2师及独立第8旅一部,配合115师向平型关以东
的日军出击。

    同日,115师的主要指挥员在师长林彪和副师长
聂荣臻的带领下,对平型关地区又进行了现场勘察,
并确定在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镇道路两侧高地,
利用居高临下便于隐蔽和突击的有利地形,采取一翼
伏击的战术手段,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之敌。在
勘察过程中更加详细地确定了兵力部署,明确了各部
队的具体任务:

    第343旅第686团占领小寨村至老爷庙以东高
地,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沿公路开进之敌,尔后
向东跑池方向发展进攻;

    第685团占领老爷庙南至关沟地域,并阻击东跑
池之敌回援,尔后协同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军,夹击
东跑池之敌;第344旅第687团占领西村、蔡家
峪和东河南镇以南高地,断敌退路,并阻击由灵丘、
浑源方向来援之敌;

    第688团为师预备队。

    打伏击是林彪的拿手好戏。他在红军长征途中多次
组织过伏击战,当时国民党军队在这方面没少吃红一
军团的苦头。

    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就曾这样评价林彪:

    "我平时总认为林彪不是不能打仗之人。有时他也
能打。    他善于组织大部队伏击和突然袭击。"

    林彪"善于组织大部队伏击",这里的地形又适合
于伏击,"地利"加上"人和"。这下林彪当然又要
玩他的拿手好戏,上演"绝活"了。

    当时之所以要采用这样的兵力部署,目的是要拦截
敌之先头,切断敌之退路,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敌
。这样做既可保证在伏击敌人时兵力上的优势,又保
证有足够阻击援敌的兵力。为隐蔽行动企图,发挥作
战的突然性,115师首长决定各部队当晚利用夜间
天暗进入伏击阵地,命令343旅24日晚24时出
发进入白崖台一线埋伏,344旅随后开进。并要求
各部队于第二天拂晓前完成各项作战准备。
--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yanjc.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01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