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ayne (死水微澜), 信区: Green
标  题: [转载] [三国论战] 五丈原退兵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Dec  5 10:51:47 1999), 转信

 作者  TACHIBANA (五丈大元帅武南公狼刃)                 
 时间  Tue Apr 27 22:30:57 1999
───────────────────────────────────────

 参考书目:

  陈寿《三国志  郭淮传》

  《三国人物评传》   (三秦出版社,1992)

   刘炜 主编《图录三国的时代》  (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

***************************************************************

  此次战役开始後,司马懿屯军於渭水之北。得知诸葛亮出斜谷,
  进至 县,他判断蜀军将夺取渭南, 匚 河东下,於是便先期进
  至渭水南岸背水设防,阻断了蜀军东下之路。司马懿对众将说:
  「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
  矣。」不久诸葛亮大军果然进占了五丈原,魏军将士都很高兴。
  但扬武将军郭淮则认为诸葛亮此举有更为远大的战略企图,其目
  的在於占领五丈原以西的陈仓、祁山、天水等地,推进其作战基
  地。为此,郭淮判断诸葛亮必争北原。於是,在徵得司马懿同意
  後,率军预先抢占了北原。

                     ──《图》,p.94。


  诸葛亮总结了历次北伐失败的教训,出兵之前,先运大量的粮食
  贮存於斜谷(在今陕西 县西南)邸阁,并於是年四月出兵占领
  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又称南原,在陕西岐山县西南)。按诸葛
  亮的作战计划是在占领五丈原之後再渡过渭水去占领积石原(又
  称北原,在岐山县西面),通过占领渭水沿岸两个战略高地,来
  控制水路交通线,从而切断魏国与陇西诸郡的联系。这样,蜀军
  首先可以从陇西诸郡夺取十分短缺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其次是可
  以将储存在斜谷阁邸和陇西诸郡的粮食沿渭水运到前线,而不受
  魏军的骚扰;三是便於联络羌人起来反魏。诸葛亮企图在这一地
  带建立根据地,然後 仍 打地向东推进,迫近长安。

  司马懿原先对诸葛亮的战略意图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诸葛亮兵
  出斜谷後,就应该去占领武功(治今陕西武功县西),然後向东
  迫近长安,而进驻五丈原就不能构成对魏国的威胁。幸有宿将郭
  淮识破了诸葛亮的意图,建议抢先占领积石原,不让蜀军通过占
  领两个战略高地来控制渭水沿岸的交通线。司马懿采纳郭淮正确
  的建议,并令他带兵去抢占积石原。当诸葛亮派重兵渡河去抢占
  积石原时,由於郭淮事先作了严密的防备,蜀军只好退回渭南。
  司马懿在分兵令郭淮抢占积石原的同时,自率大军,扎营於马冢
  山,隔武功水(又名斜水,即今陕西岐山县南的石头河)与五丈
  原的蜀军对垒。
               ──《三》〈司〉,p.336,337。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
  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
  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
  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後数日
  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於西,欲使官
  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郭淮传》


--


                  美丽的并不一定正是渴求,
                                      虚幻的也有可能蕴涵希望。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it-cim2.hit.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