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我心飞扬), 信区: Green
标  题: 日本真的是靠飓风之助才免于被蒙古征服吗?(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1月08日09:11:54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元帝国对日本两次入侵的概况就是如此。出于大家不难理
解的原因,许多爱国者对蒙古人的失败深感惋惜,他们总结了
不少教训,认为如果元帝国能避免这些失误,本可以征服日本,
这样亚洲历史就要改写。这些教训较有道理的有四条:第一,
不应该由范文虎这样的庸才做统帅;第二,远征军应多配备马
匹;第三,远征军应配属“回回炮”;第四,军队的规模还不
够大。下面我分别说说这四点。
  先说说范文虎,范不过是副统帅,真正的统帅是右丞阿塔
海,不过他没有亲临战场,实际的统帅是两位副帅,一为范文
虎,一为蒙古人唆都。范文虎只指挥新附军,其他部队都由唆
都指挥,可以说所有精锐尽由唆都掌握,唆都才是实际上的统
帅。但蒙古人没有海上作战经验,因此范文虎有时成为实际的
指挥。范文虎和唆都在军事上的才能确实平庸,但在此次战争
中他们并没有犯什么特别愚蠢的错误。飓风来临之前,范文虎
已有所预感,他命令自己能指挥的部分舰只驶入较安全的峡湾
躲避,结果总算保留了几艘完好的船只供高官们逃命。不过后
来追究起责任来,身为汉人的范文虎当然首当其冲被处死,唆
都所受的处罚不过降职而已,在某些爱国者眼里范文虎自然成
了历史罪人。
  再说说马匹,远征军只配备少量马匹,主要是基于以下的
考虑:渡海登陆作战时,战马所消耗的给养是步兵的五六倍。
也就是说:如果给参战的四万多蒙古兵都配上战马,他们也就
不可能有其他辅助部队了。另外日本人用于阻挡骑兵的石墙大
概也是忽必烈拒绝为远征军提供更多马匹的重要原因。在海滩
上四万多蒙古骑兵是否比二十多万混合步兵更易于突破日本人
的石墙呢?我认为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所谓“回回炮”,并非如许多爱国者所想,它其实跟中国
关系不大。回回炮的前身是西方的抛石机(catapult),公元
前八世纪由亚述人最早使用。之后西亚和欧洲各民族不断改进,
到公元二世纪初的罗马图拉真时代,抛石机的机械结构已十分
完善,它成为罗马工程兵的制式装备。公元九世纪,拜占庭帝
国的化学家改进了抛石机的投射物,使抛射后的燃烧效果远胜
从前。拜占庭的敌人穆斯林(回回)在其舰队吃了几回大亏之
后也开始仿制和使用抛石机,成吉思汗的一位驸马就是在与花
剌子模人作战时被抛石机的弹丸击中身亡。蒙古人使用的“回
回炮”为巨型抛石机,由俘获的阿拉伯工匠制造。这种回回炮
用舰船运输十分困难,元军如果要运载回回炮往日本使用,必
然大量减少运送的战斗兵员。这样回回炮的作战效果是否能补
偿士兵减少的损失,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我想:即便回回炮发
挥作用,也不能改变战争的结局。
  事实上,第一次入侵日本时,蒙古舰队倒装备了几具回回
炮,原打算用于海战,可预期的海战并没有发生。当元军退守
海滩时,这几具回回炮也用于轰击日本人。可回回炮究竟效果
如何我并不知道,有野史称“大败日军”,我觉得这说法不大
可信。从后来忽必烈拒绝为远征军配备回回炮来看,其实战效
果不会太显著。
  如果元帝国往日本投入更多的军队,比如说三四十万,元
军确有可能突破石墙,攻入九州内地。但想要进一步征服日本,
我认为不可能。大家恐怕忘了一条基本的常识:小国面对强国
的威胁想保持独立,它不必击败强国,只需让强国意识到侵略
自己得不偿失即可。而这一点,日本早就做到了。就算蒙古人
能攻入九州,日本人也不会向侵略者屈服,他们会坚壁清野,
不断袭扰。这样入侵的大军会和美洲革命期间的英军一样,所
有的人员,武器和粮秣的补充都得依赖漫长脆弱的海路运输。
即便以中国之大,也无力长期承担这样的战争,元军最终的结
局只会是退出日本。
  事实上,忽必烈确实准备第三次更大规模地入侵日本,他
命令阿塔海负责征日准备,阿塔海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制造更
多的舰船,召集更多的部队,征集更多的兵甲给养。然而,在
准备了几年后,元军在安南(越南)和占城等地的失败终于使
忽必烈意识到进攻日本不可能有任何好处。忽必烈最终降旨宣
布:为了体恤民力,征日准备一律停止,士兵和民夫大多遣散
回乡。忽必烈的举动等于承认了自己过去十多年对日政策的失
败。但无论如何,与历史上许多伟大领袖相比,忽必烈承认错
误的勇气令我钦佩。忽必烈去世后,他的孙子铁穆耳(成宗)
改变对日敌视政策,恢复中日通商,蒙古人终于能通过和平渠
道获得日本的白银。
  元帝国在安南的失败也可以从另一侧面证明当时的蒙古人
不可能征服日本。安南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远不如日本人,也
没有日本人的地利,不过他们奋勇抗敌的勇气倒和日本人相似。
据说所有安南军队的手臂上都刺有“杀鞑”二字,以表明自己
拼死杀敌的决心。由于中国和安南之间没有大海阻隔,蒙古大
军能轻易突入安南腹地,在整个安南战争中,安南的任何地方
蒙古人都能不费力攻占。但安南军队在初期遭大败后即避开正
面战斗,不断组织小规模袭扰,蒙古人损失惨重,南征副帅唆
都(就是前述的侵日统帅)也遭伏击身亡。安南战争旷日持久,
元军的人员兵器和粮草补充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财政危机,最
终忽必烈不得已将军队全部撤出,承认了安南的独立。
  高丽人反抗蒙古人的战争更为艰难,从十三世纪初蒙古人
征服高丽起,高丽人的反抗就没有停止。高丽人时降时叛,屡
败屡战,抗战最艰难时,高丽王浮于海上,拒不投降,也拒不
和谈。最终铁穆耳意识到高丽战事若不结束,朝鲜半岛会成为
帝国流血不止的伤口,在占领高丽七十余年后,蒙古人从大部
分高丽地区撤出,承认了高丽王对朝鲜大部的统治。
  元帝国亡于明王朝之后,朱元璋像当年的忽必烈一样,也
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日本人的反应也和当年一样,他
们拒绝了明帝国的要求并杀了来使。面对同样的冒犯,朱元璋
比忽必烈冷静得多,他没有负气出兵,只是下令禁止与日本通
商。为了避免子孙重蹈忽必烈的覆辙,朱元璋在一篇《大诰》
(政治遗嘱)中将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列为“永不征伐之国”。
  综上所述,日本,越南,朝鲜等人口只有中国人几十分之
一小民族,它们的能击退蒙古人的入侵,主要是凭借自己的勇
气和不屈的精神。但无论如何,这些小民族的成功无疑增加了
我们汉民族的屈辱感。出于大家不难理解的原因,我们对越南
人和朝鲜人的成功尽力淡化。而对于日本人,由于他们曾给我
们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讲述他们如何英勇抗击侵略更是令人
不可容忍。由于有“神风”的存在,许多爱国者遂顺理成章把
日本人能保持独立归咎于运气。事实上,“神风”确实帮助了
日本人,但如果没有“神风”,日本人同样能击退蒙古人。要
驳斥“神风说”,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神风”之前,日军和
元军已激战近五十天,元军遭重创,而且完全被日军压制。
  最后再说几句:关于当时的中国和日本,某些现代中国学
者和所谓爱国者的表现实在是令人作呕,这里简述其中两项。
  其一是扯大旗作虎皮,乱认祖宗。元代明明是中国人遭异
族征服的时期,在元帝国的四等居民中,作为中国主体的汉人
地位最低,按照蒙古律法,蒙古人杀死汉人与杀死别人的驴子
同罪。许多当时地位远比中国人高的民族,如俄罗斯人,朝鲜
人,维吾尔人,他们的后裔都将蒙古统治时期视为民族的耻辱。
而许多大喊“爱国”的中国人,却将蒙古人的统治视为无上的
光荣,借蒙古人的军功来装点自己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成
吉思汗这个不会讲一句汉语,视中国人如粪土的半野蛮人也被
许多爱国者认作中国人,捧为“中华英杰”。成吉思汗如果知
道自己死后会有这样多下贱的奴才自愿为他舔屁股,不知会做
何感想。
  其二是竭力丑化别人,为自己的懦弱开脱。当时的日本人,
越南人,朝鲜人都是英勇顽强的民族,他们光明正大地击退了
统治半个世界的可怕强敌。可我们的某些史书总是尽力夸大他
们的短处,以暗示他们其实跟中国人并无差别,不过更幸运而
已。讲到安南的战争,许多史书着重说安南军如何低劣,不敢
正面迎战,蒙古军如何威武,如何攻城略地,后来蒙古人又如
何不适应热带丛林,如何瘟疫流行,等等。我想:明眼人都明
白,当时的安南人如果跟蒙古人逐城硬拼,那才是白痴。其实
若论抵御蒙古人的地利,南宋丝毫不比安南逊色,因为中国的
南部地区江河纵横,湖泊与水田密布,是机动骑兵最难以发挥
的地域。至于元军在日本的失败,许多中国史书把这完全归功
于飓风。只字不提日本人的英勇抵抗,却凭想象大肆编造和渲
染日本人如何恐惧,如何奔走呼号,如何绝望祈求上苍,等等。
  我们的民族在历史上饱受凌辱,这自然有外在的原因,可
更大的原因在我们自己身上,这需要我们认真反省。可有些所
谓的爱国者不肯面对事实,倒热衷于强奸历史来寻求快感。我
个人的看法:“神风”这类意淫谬论的广泛流传,才是我们民
族的真正耻辱。

--

                         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10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55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