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蒙古铁骑的“绞肉机” 著名的钓鱼城之战(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Nov 12 18:22:45 2002) , 转信

蒙哥命丧钓鱼城

  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哥汗命诸将“议进取之计”。术速忽里认为,顿兵坚城之下是不
利的,不如留少量军队困扰之,而以主力沿长江水陆东下,与忽必烈等军会师,一举 灭掉
南宋。 

  然而骄横自负的众将领却主张强攻坚城,反以术速忽里之言为迂。蒙哥汗未采纳术速
忽里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然而,面对钓鱼坚城,素以机动灵活,凶猛骠悍著称的蒙古
骑兵却不能施其能。 

  六月,蒙古骁将汪德臣(原为金臣属)率兵乘夜攻上外城马军寨,王坚率兵拒战。天
将亮时,下起雨来,蒙军攻城云梯又被折断,被迫撤退。蒙军攻城5个月而不能下,汪德臣
遂单骑至钓鱼城下,欲招降城中守军,几乎为城中射出的飞石击中,汪德臣因而患疾,不
久死于缙云山寺庙中。蒙哥闻知死讯,扼腕叹息,如失左右手。汪德臣之死,给蒙哥汗精
神上以很大打击,钓鱼城久攻不下,使蒙哥汗不胜其忿。 

  蒙军大举攻蜀后,南宋对四川采取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但增援钓鱼城的宋军为蒙军
所阻,始终未能进抵钓鱼城下。尽管如此,被围攻达数月之久的钓鱼城依然物资充裕,守
军斗志昂扬。一日,南宋守军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蒙军, 并投
书蒙军,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相形之下,城外蒙军的境况就很糟了
。蒙军久屯于坚城之下,又值酷暑季节,蒙古人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 导致军中
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据《元史》记载,蒙哥汗于六月也患上了
病,而拉施特《史集》更明确说是得了痢疫。另《马可波罗游记》和明万历 《合州志》等
书则称蒙哥汗是负了伤。无论如何,蒙哥汗不能再坚持攻城了。七月,蒙军自钓鱼城撤退
,行至金剑山温汤峡(今重庆北温泉),蒙哥汗逝世。据《元史》本传 及元人文集中的碑
传、行状等所载,不少随蒙哥汗出征的将领战死于钓鱼城下,由此可以想见钓鱼城之战之
酷烈及蒙军损失之严重。 

  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导致蒙古这场灭宋战争 的
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续20年之久。进攻四川的蒙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
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 得不撤
军北返。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军,一路克捷,已经进至潭州(今长沙) 城下。
由于蒙哥之死,该军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蒙古 的南北两
支军队基本上是按预定计划进军的,只因西边主攻战场的失败而功亏一篑。

钓鱼城之战:改变了世界

  其次,它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势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
胁。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 利亚
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遂 留下少
量军队继续征战,而自率大军东还。结果蒙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军始终未
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 已远远超越
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其三,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
汗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 和西
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 中少有
的一位倾慕汉文化的开明之士。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延揽汉
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汗及其保守臣僚的疑忌,忽必
烈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 继续推行其汉
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使南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蒙哥汗曾留
下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民。后来钓鱼城降元,忽必烈却赦免了其军民。
正是由于忽必烈的当政,使蒙古汗国这个边疆政权转变为一统中国的 封建大王朝——元朝
,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它成
为蒙古军队难以攻克的堡垒。蒙哥汗败亡后,钓鱼城又顶住了蒙军无数次的进攻,直至12
79年守将王立开城投降,钓鱼城才落入蒙古之手。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 争馆特
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模型,以展示其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1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