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忽必烈征日本之弘安之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9月24日10:30:4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coco 所发表 】
忽必烈征日本之弘安之役

文永之役,元军撤退时遭暴风雨袭击,日本朝野认为是神风天佑,全国范围内展开
了大规模的祈神活动,当时不仅天皇在祈神,幕府的实权者北条时宗也在祈神。同时,
为了防御元军再次入侵,镰仓幕府执政北条时宗大力加强备战:一是加强长门守护所的
力量,任命胞弟北条宗赖为长门守护,防卫中国西部;二是增派北条实政去镇西主持九
州方面的备战工作;三是费时五年,由藤原经资负责筑起一条西起今津,东至箱崎的高
六尺厚一丈长十余公里的石坝。
  另一方面,由于忽必烈第一次征日的目的是想逼迫日本投降,忻都等人便利用了忽
必烈的这种心态,以“入其国,败之”的战绩掩饰了元军因遭受暴风雨的袭击而败退的
实情。
  元世祖忽必烈以为日本受到了打击,非常高兴,立即派遣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侍
郎何文著等人持国书出使日本。结果,刚愎自用的北条时宗认为是对他的侮辱,不仅不
接受国书,而且违反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惯例,将元使一行三十余人,在镰仓龙口处
斩。元灭南宋,统一中国后,南宋降将范文虎请以自己的名义再次遣使日本,结果又遭
杀害。忽必烈忍无可忍,决心以武力征服日本。据说,诸将向忽必烈辞行时,忽必烈嘱


托要齐心合力,以大局为重,不要滥杀百姓。看来,他是想要占领日本了。
  这次征日,元军分兵两路。命范文虎去江南收集张世杰旧部及其他自愿从军者计十
万人,战船三千五百艘,组成江南军,由范文虎统帅,从庆元(今浙江宁波市)启航,
东渡日本。命洪茶丘至东北,招募沈阳、开原等地自愿从军者三千人,由其指挥。忻都
仍统率蒙古军。又任命高丽将领金方庆为征东都元帅,统率高丽军一万人、水手一万五
千人,战船九百艘,军粮十万石。三军合计约四万人,组成东路军,取道高丽,过对马
海峡,进攻日本。两路元军由元军宿将阿刺罕统一指挥,定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六
月十五日在壹岐岛会师。
  至元十八年(1281年)五月三日,东路军从合浦启航,开往巨济岛。五月二十一日
,进攻对马岛的世界村(上岛佐贺浦)、大明浦,守岛日军虽顽强抵抗,但因重寡悬殊
,全部战死。元军占领对马岛后,不顾忽必烈的指示,大肆杀掠。第二次元日战争爆发
,日本史书称之为“弘安之役”。
  当日方得知元军入侵对马、壹岐两岛后,在镇西奉行少贰藤原经资率领下的守护部
队立即进入沿海石坝阵地,严阵以待。日军总指挥为藤原经资,副将大友赖泰,统率的
部队除藤原经资的“三前二岛”的御家人武士部队外,还有筑后守护北条宗政、肥后守
护安达成宗、丰后的大友和萨摩、大隅、日向的岛津久经的部队,一线部队总计有四万
余人。另外,宇都宫贞纲率领约六万中国地方的武士部队,作为增援军在必要时将前往
筑前。
  五月二十六日,东路军攻入壹岐岛。忻都为争夺头功,无视在壹岐岛同江南军会师
的作战部署,贸然进攻博多湾。六月六日,忻都派出一支小型舰队,前往长门海域牵制
守军,使其不敢救援大宰府,大部队开往博多湾。进入博多湾后,才发觉沿海滩头筑有
石坝,难以登陆。此时,侦察部队探知志贺岛和能古岛防御薄弱,也未筑石坝,遂命令


舰队靠近志贺岛锚泊。当夜,松浦党御家人草野次郎经永,率少数部队偷袭元军,纵火
烧船,给元军造成一些损失。
  七日晨,洪茶丘率军登陆,占领志贺岛。志贺岛狭长,退潮时露出的海滩可直通陆
地。为了从侧后进攻博多湾,元军奋力抢占海滩。由于元军擅长集团攻击,而日军则擅
长一骑打,在连日的海滩争夺战中,元军损失惨重,被杀千余人,洪茶丘还差点儿被日
军副指挥大友赖泰之子大友贞亲斩杀。战事不利再加上后勤供应困难,忻都等遂决定于
六月十五日率军从志贺岛撤退,驶向壹岐岛,与江南军会师。
  江南军方面,五月时,据侦察得知日本平户岛守军均调至大宰府,阿刺罕决定将会
师地点改为平户岛。六月初,江南军派出先遣舰队前往壹岐岛与东路军联系。藤原经资
获知后,率部进攻壹岐,激战两日,日军败退。
  此时出现重大变故,本次征日的总指挥、元军宿将阿刺罕突然病死,忽必烈任命阿
塔海接替指挥,但阿塔海未能及时到任。但江南军统率范文虎认为先遣舰队早已发出,
不宜久等,遂在阿塔海尚未到职的情况下,令江南军于六月十八日分批开航。当阿塔海赶

到出发地点庆元时,范文虎已率军扬帆东渡了。
 
  七月,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战船三千五百艘,到达次能、志贺二岛,
与忻都、洪茶丘所部会师。七月二十七日,元军在开往鹰岛途中,先头部队遭日本水军
攻击,激战至天明,日军撤退。两路大军会师后,军势大振,本应立即进攻大宰府,却
迟疑不发,估计是因为天气恶劣。元军两路统帅均无航海常识。只有江南军张禧所部和
也速得(“角”加上“得”的右半部)儿所部才将战船疏开(相隔五十步)锚泊,以避
免万一遭到台风,战船互相碰撞。
  八月一日,台风袭来,元军船毁人溺,师丧大半。江南军张禧所部和也速得(“角


”加上“得”的右半部)儿所部由于事先做了准备,损失不大。台风过后,张禧和也速
得(“角”加上“得”的右半部)儿
率部救援落难元军,落水的范文虎被张禧救起。张禧立即向范文虎建议:江南军士卒未
溺死者尚有半数,而且都年轻力壮,如果将他们组织起来,强行登陆,作背水一战,置
之死地而后生,也许能登陆成功。但范文虎贪生怕死(刚刚才被救起来),要立刻班师

  此时,平户岛尚有被救起士卒四千人无船可乘,范文虎命弃之不顾。张禧不忍,将
船上的七十五匹战马弃于岛上,载四千士卒回国。另外,被遗弃在日本海岛上的元军士
卒尚有三万余人,大部分战死,被俘者中,除少数被留作奴隶外,其余大部惨遭杀害。
  第二次元日战争最终也遭遇台风而失败。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中途易帅,
无人指挥。在当时通信工具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渡海登陆作战,没有
主帅亲临指挥,岂有不失败之理!二是两路大军各行其是,没有严密的协同作战。三是
统率畏惧不前,贪生怕死。四是不熟悉战区的水文气象条件。
  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均以失败告终,但他仍一意孤行,准备第三次征日。结果因为
忙于镇压人民起义和大臣的劝谏,未能实现。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元世祖忽
必烈逝世,征日计划也就随之中止了。
附1:部分将领简介
忽必烈(1215~1294)
  成吉思汗之孙,蒙古帝国第五代大汉。1271年改国号为“元”,称“元世祖”。12
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为期间,不断对周边国家发
动频繁征战,包括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
洪茶丘(1244~1291)


  元朝将领,担任东征日本的副司令官。由于遭受台风袭击而败退撤军。
金方庆(?~?)
  高丽将领,镇压了三别抄军因反对对蒙古求和而爆发的内乱。参加了两次元日战争
,在第二次元日战争(弘安之役)中,担任征东都元帅。战败撤退。
北条时宗(1251~1284)
  镰仓幕府第八代执政。刚愎自用,没有政治家风度,不考虑后果就斩杀元使,以表
示自己的勇武不惧。结果招致元军的第二次入侵,是北条氏垮台的重要原因。
少贰资能(1198~1281)
  藤原少贰资能入道觉惠,藤原经资的父亲。在弘安之役中八十四岁的高龄都积极勇
敢地参加战斗。在弘安之役中受伤后导致死亡。
藤原经资(?~1285)
  少贰资能的三子。镰仓幕府末期的武将,是镰仓幕府的镇西奉行,兼任“三前两岛
”守护。在元军入侵之际担任防御军总指挥。后因家族内乱,兵败自杀。
大友赖泰(1222~1300)
  镰仓幕府的镇西奉行,在九州防御担任藤原经资的副将与元军作战。战后,定居九
州丰后,成为当地的豪族。
竹崎季长(1246~?)
  在元日战争中表现英勇的日本武士,曾潜入元军战船割取元军首级。他的战斗勇猛
之状在《蒙古袭来绘词》中留有记录。
附2:元代战船
  元代海船的大体轮廓:四桅,桅可随意起放,可张十二帆;船体为三层硬质木板,
油麻捻缝,用铁钉钉合;有十三个水密隔舱和一至四层甲板;无风使橹,橹大如桅,由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98毫秒